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架空输电线路金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及其接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供电负荷超过线路输送容量极限的情况屡见不鲜,电网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对现有输电线路进行增容改造,运维成本大幅提高。而且传统输电导线以钢芯铝绞线为主,存在伸长率较大、耐热性能不佳等问题,夏季用电高峰期,在极高气温和大负荷的作用下,线路过热,弧垂超过安全运行限值,易引起线路故障,造成供电中断。因此,为了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满足电力负荷不断提升的输送需求,对于新型导线的研发脚步从未停歇。

输电导线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导线外层的铝制导体,主要起输送负荷的作用;一部分为导线内部的线芯,主要起机械支撑作用。输电导线的输送容量由铝制导体本身电导率(IACS)、线路耐热特性(弧垂)、线路损耗(包括电阻、电抗)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其中的碳纤维复合芯具有重量轻、机械强度高、弧垂小、载流量大、热膨胀系数小、节能降耗等特点,在增加线路输送容量、降低弧垂、减少线损、提高线路抗风能力等方面表现出其他类型导线无法比拟的优势,被业内成为“超导导线”。采用碳纤维复合芯进行增容改造,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原线路杆塔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大幅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是目前应对负荷增长快、输电走廊资源紧张局面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是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线芯为碳纤维浸渍树脂制成,其本身伸长率较低,弯曲半径受限,不能锐角弯折,容易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引起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散股、起灯笼、抽芯等受损问题,甚至会造成芯棒折断,芯棒包覆在铝导体内,芯棒受损是一种隐蔽缺陷,一旦发生,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将带病运行,最终会造成输电线路断线事故,对电网安全运行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形成重大威胁。因此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缺陷无损检测技术,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的碳纤维复合芯的无损缺陷检测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现有可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方式主要包括红外、涡流、超声、声发射、X射线等。对于常规钢芯铝绞线导线,可同时使用涡流检测原理和漏磁检测原理分别对导线的铝绞线和钢芯损伤情况进行检测,但因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导磁,无法采用漏磁检测、金属磁记忆检测等方法。采用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使射线的透照方向沿垂直于芯棒的切线方向,在导线旋转时,可检测到大多数界面缺陷,可在任意位置、任意旋转角度下对产品实时在线检测,所检测到的图像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灵敏度,但利用X射线检测方法对碳纤维导线表面或内部裂纹的检测灵敏度较低,拍摄图像较为模糊,所成图像中缺陷部位的对比度严重不足,且由于输电线路很长,导致导线在线检测需要对大量图片进行识别,极易因人员疲劳造成漏检,在现场应用的可行性不高。激光超声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脉冲与物质表面的瞬时热作用,在固体表面产生热特性区,形成热应力,从而在物体内部产生超声波,但输电导线长度为几百米到上千米,缺陷信号存在衰减的问题,且输电导线表面不光滑,声波发散性大,因此超声检测法只适用于碳纤维复合芯棒短距离的损伤检测。根据碳纤维复合导线的结构,芯棒的玻璃纤维将碳纤维束和铝绞线分隔开,因此可单独对碳纤维通电发热,然后用红外热像仪对其进行检测,利用物体的辐射检测物体或材料表面的缺陷,因受到冲击或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形成空洞、裂纹、厚度不匀等缺陷,而这些缺陷使热量传递不均匀,表现为各处温度不同,经处理后在示波器或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出来,缺陷处温度较高,但利用红外技术只能取样后对碳纤维芯棒进行检测,因此也不能实现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实用性在线无损检测。

可见,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均存在明显的检测局限性,导致实用性不高。为了解决实用性的问题,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导线应运而生,这种导线能通过利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的原理将探测光脉冲注入到传感光纤中,脉冲光在光纤中传播时产生后向散射光,将光纤外接监测设备,根据后向散射光的衰减损耗值的大小,可判断芯棒是否有隐形缺陷的发生,根据后向散射光回来的时间,即可确定光散射发生的位置(即异常应变点的位置),达到发现和定位缺陷目的。基于这种导线结构的无损检测方式不受导线长度的限制,检测准确程度也较高,有效的突破了传统检测方式的使用限制。

在导线架设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导线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线路,此过程一般需要用到接续金具实现连接。现有的接续金具主要适用于常规的、未植入光纤的导线,在内植光纤的导线中,不仅需要考虑外部铝绞线的导电连接,芯棒张力的传导,还需要考虑光纤之间的有效连接,光纤之间有效贯通,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使用现有的接续管进行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接续,接续后难以保持光纤位置和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光纤接续的可靠性难以保证,最终会影响对整条输电线路检测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及其接续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接续金具难以保证光纤接续可靠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包括:

主体管,及设于所述主体管内的芯棒衬管、防护衬管和主体压接衬管,所述主体管和所述主体压接衬管均为导电构件;

所述芯棒衬管设有两个,每个所述芯棒衬管之内均形成有多个芯棒通道,两个所述芯棒衬管分别连接于所述防护衬管的两端,所述防护衬管内形成光纤容置空间,所述光纤容置空间内填充有缓冲胶,所述防护衬管与所述主体管插接配合;

所述主体压接衬管设有两个,所述主体压接衬管之内形成导线主体容置空间,两个所述主体压接衬管分别插设于所述主体管的两端,所述主体压接衬管和所述主体管压接固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芯棒衬管包括衬管外壳和衬管内芯,所述衬管内芯插设固定于所述衬管外壳,所述衬管内芯形成有多个所述芯棒通道。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护衬管包括两个连接器和多个拼接片,多个所述拼接片围合形成管状构件,两个所述连接器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与所述拼接片一一对应的拼接固定位,所述连接器与对应侧所述芯棒衬管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衬管还包括加强衬管,所述加强衬管套设于所述管状构件外周,且所述加强衬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器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定义其中一个连接器为限位连接器,另一个所述连接器为紧固连接器;所述限位连接器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加强衬管的一端口之内形成有与第一限位凸台对应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紧固连接器上形成有紧固外螺纹,所述加强衬管的另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紧固外螺纹适配的紧固内螺纹。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主体管的轴向上,所述芯棒衬管与所述主体压接衬管之间形成间隙。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缓冲胶为硅橡胶。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主体压接衬管和主体管的配合实现对导线主体的固定,通过两个芯棒衬管实现与两个导线中芯棒的连接,在此基础上:

1)通过防护衬管在两个芯棒衬管之间实现刚性的支撑,对两个芯棒之间的轴向距离进行固定,避免光纤接续后发生轴向的相对移动;通过防护衬管与主体管的插接,在主体管的径向上对芯棒衬管和防护衬管所形成的整体结构进行限位,避免该整体结构在主体管的径向上出现大幅度的晃动,在主体管的径向上维持了光纤及其接续位置初步的稳定。

2)通过防护衬管形成光纤容置空间,在光纤容置空间内填充缓冲胶,缓冲胶在光纤及其接续位置的外周形成密封包裹,缓冲胶在光纤和芯棒衬管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支撑结构,即使接续管整体随着导线舞动,缓冲胶也能在光纤及其接续位置周围形成缓冲支撑,一来,阻止光纤及其接续位置大幅度晃动造成光纤及接续位置的结构损坏,二来,缓冲胶的弹性缓冲作用还能吸收一部分晃动的能量,有利于降低光纤及其接续位置所受的晃动作用力,削弱光纤及其接续位置发生小幅度晃动的趋势,提升光纤及其接续位置相对于芯棒衬管位置的稳定性。另外,缓冲胶使光纤及其接续位置与外界空气隔绝,起到防潮、防尘的防护作用,避免光纤及其接续位置受到外界水汽等污染物的侵蚀,延长光纤的使用寿命,保证光纤使用的可靠性。

总体来说,本申请的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能保证光纤及其接续位置在接续管内位置的稳定性,光纤接续的可靠性得以保证,有效改善了光纤接续不良影响输电线路缺陷检测和信息解析可靠性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的接续方法,基于上述的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将导线的铝导体剥离,露出芯棒,将芯棒中内植的光纤剥出;

将所述芯棒插入对应的所述芯棒通道,并使所述光纤伸出所述芯棒衬管,压接所述芯棒衬管和所述芯棒;

将两个所述芯棒衬管分别连接所述防护衬管,在所述光纤容置空间内连接两根导线的所述光纤,并注胶固定所述光纤;

将所述防护衬管插入所述主体管;

在所述导线的外周套设所述主体压接衬管;

将所述主体压接衬管插设于所述主体管的对应端,压紧固定所述主体压接衬管和所述主体管。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注胶固定所述光纤具体包括:

在所述光纤容置空间内注入液态的缓冲胶,直至缓冲胶浸没过全部所述光纤。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光纤容置空间内连接两根导线的所述光纤具体包括:

将两根所述导线中相互对应的光纤分别熔接,并使熔接位置互不干涉。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接续方法整体操作简单,能保证光纤及其接续位置在接续管内位置的稳定性,光纤接续的可靠性得以保证,有效改善了光纤接续不良影响输电线路缺陷检测和信息解析可靠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多个拼接片的装配侧视图;

图5为图1中紧固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限位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衬管外壳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衬管内芯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衬管内芯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采用的隔离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管;

2、芯棒衬管;201、芯棒通道;210、衬管外壳;220、衬管内芯;

3、防护衬管;301、光纤容置空间;310、连接器;311、限位连接器;3111第一限位凸台;312、紧固连接器;320、拼接片;330、加强衬管;331、第二限位凸台;

4、主体压接衬管;401、导线主体容置空间;

5、导线;510、芯棒;520、光纤;521、接续位置;

6、隔离架;610、中心环;620、隔离杆;630、支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高”、“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进行说明。所述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包括主体管1,及设于主体管1内的芯棒衬管2、防护衬管3和主体压接衬管4,主体管1和主体压接衬管4均为导电构件;芯棒衬管2设有两个,每个芯棒衬管2之内均形成有多个芯棒通道201,两个芯棒衬管2分别连接于防护衬管3的两端,防护衬管3内形成光纤容置空间301,光纤容置空间301内填充有缓冲胶,防护衬管3与主体管1插接配合;主体压接衬管4设有两个,主体压接衬管4之内形成导线主体容置空间401,两个主体压接衬管4分别插设于主体管1的两端,主体压接衬管4和主体管1压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主体管1用于实现两根导线5中铝导体的导线连接,而主体压接衬管4则用于实现导线5的铝导体与主体管1的导电连接,故而主体管1和主体压接衬管4均为导电构件,并且,主体管1和主体压接衬管4还承担两根导线5之间的拉力传递,故而对结构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实施时,主体管1和主体压接衬管4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铝制管件。

本实施例中,芯棒衬管2和防护衬管3主要用于实现结构防护,保证内部光纤520的贯通,承受相邻两根导线5之间的拉力,故而对导电性能的要求较低,但对结构强度等性能要求较高。具体实施时,芯棒衬管2和防护衬管3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钢制管件。

本实施例中,防护衬管3的外径大于芯棒衬管2的外径,主体管1的内径大于导线5的外径,主体压接衬管4用于填补主体管1与导线5之间的间隙,以便于固定导线5。

导线接续后,含接续管的导线拉力,不小于未接续导线的拉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主体压接衬管4和主体管1的配合实现对导线5主体的固定,通过两个芯棒衬管2实现与两个导线5中芯棒510的连接,在此基础上:

1)通过防护衬管3在两个芯棒衬管2之间实现刚性的支撑,对两个芯棒510之间的轴向距离进行固定,避免光纤520接续后发生轴向的相对移动;通过防护衬管3与主体管1的插接,在主体管1的径向上对芯棒衬管2和防护衬管3所形成的整体结构进行限位,避免该整体结构在主体管1的径向上出现大幅度的晃动,在主体管1的径向上维持了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初步的稳定。

2)通过防护衬管3形成光纤容置空间301,在光纤容置空间301内填充缓冲胶,缓冲胶在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的外周形成密封包裹,将光纤520的形状进行固定,缓冲胶在光纤520和芯棒衬管2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支撑结构,即使接续管整体随着导线5舞动,缓冲胶也能在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周围形成缓冲支撑,一来,阻止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大幅度晃动造成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的结构损坏,二来,缓冲胶的弹性缓冲作用还能吸收一部分晃动的能量,有利于降低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所受的晃动作用力,削弱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发生小幅度晃动的趋势,提升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相对于芯棒衬管2位置的稳定性。另外,缓冲胶使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与外界空气隔绝,起到防潮、防尘的防护作用,避免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受到外界水汽等污染物的侵蚀,延长光纤520的使用寿命,保证光纤520使用的可靠性。

总体来说,本实施例的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能保证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在接续管内位置的稳定性,光纤接续的可靠性得以保证,有效改善了光纤接续不良影响输电线路缺陷检测和信息解析可靠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芯棒衬管2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9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9,芯棒衬管2包括衬管外壳210和衬管内芯220,衬管内芯220插设固定于衬管外壳210,衬管内芯220形成有多个芯棒通道201。本实施中,衬管外壳210主要用于实现与防护衬管3的连接,同时为衬管内芯220提供容置空间,而衬管内芯220则为各个芯棒510提供定位通道,保证各个芯棒510之间位置的稳定性,在衬管内芯220插入衬管外壳210之后,通过压紧的方式实现芯棒510、衬管内芯220和衬管外壳210固定。本实施例中,衬管外壳210和衬管内芯220分别制造,能够降低零部件的制造难度;通过合理设置衬管内芯220的材质(例如软质铝),衬管内芯220还能起到缓冲芯棒510所受压力的作用,避免芯棒510在加压过程中损坏,同时能在加压变形后更好的包覆于芯棒510的外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护衬管3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10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10,防护衬管3包括两个连接器310和多个拼接片320,多个拼接片320围合形成管状构件,两个连接器310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与拼接片320一一对应的拼接固定位,连接器310与对应侧芯棒衬管2连接。其中,连接器310与拼接片32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紧固件连接,如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在连接器310和拼接片320上分别开设安装孔,通过螺钉穿过拼接片320上的安装孔,并与连接器310上的安装孔螺纹紧固。本实施例将防护衬管3的主体设置为分体式结构,能在光纤520熔接的过程中形成敞开式的空间,方便熔接操作,同时,多个拼接片320拼接后的结构稳定性好,光纤容置空间301的稳定性也得到保证。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安装部分拼接片320后即进行注胶,此时光纤容置空间301敞开,注胶比较方便;或者,可以在其中一个拼接片320上开设注胶孔,在所有拼接片320全部拼接完毕后,通过注胶孔注胶,注胶孔在胶液封闭后可被胶液自动固化封堵。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拼接片320之间可以形成缝隙,也可以紧密拼合,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拼接片320之间具有缝隙的方案。

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具有上下两个拼接片320的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拼接片320的数量在此不做唯一限定,能满足装配需求即可。

更具体的,连接器310朝向拼接片320的一端形成定位环槽,拼接片320的端面与定位环槽抵接,以在连接器310的轴向上限制拼接片320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护衬管3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3,防护衬管3还包括加强衬管330,加强衬管330套设于管状构件外周,且加强衬管3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器310连接。加强衬管330为一体式构件,其在拼接片320围合形成管状构件的外周进行进一步加强,在管状构件的外周形成又一条传力通道,作用力能通过拼接片320和加强衬管330被迅速分解,提升防护衬管3整体的承力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光纤520接续区域的强化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阅图1至图6,定义其中一个连接器310为限位连接器311,另一个连接器310为紧固连接器312;限位连接器311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凸台3111,加强衬管330的一端口之内形成有与第一限位凸台3111对应的第二限位凸台331;紧固连接器312上形成有紧固外螺纹,加强衬管330的另一端形成有与紧固外螺纹适配的紧固内螺纹。组装时,将拼接片320上设置限位连接器311的一端插入加强衬管330上设置紧固内螺纹的端口,在插入过程中,紧固内螺纹与紧固外螺纹配合旋紧,直至第一限位凸台3111抵接于第二限位凸台331,装配即成。本实施例的加强衬管330与两个连接器310之间连接牢靠,保证防护衬管3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为了降低装配难度,在主体管1的轴向上,芯棒衬管2与主体压接衬管4之间形成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对光纤520的防护、固定效果,同时避免腐蚀光纤520,缓冲胶为硅橡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纤容置空间301内还放置有隔离架6,如图10所示,隔离架6包括中心环610、多个隔离杆620和多个支撑垫630,多个隔离杆620绕支撑环610的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相邻两个隔离杆620之间形成隔离空间,隔离杆620的端部分别设有支撑垫630,支撑垫630与光纤容置空间301的内壁抵接。隔离空间的数量与芯棒510的数量一致,在光纤520熔接后,可将接续位置521对应的部分放置在对应的隔离空间中,通过隔离杆620对相邻的光纤520进行分隔,保证相邻的光纤520之间互不干涉;同时,选择接续位置521进行隔离,一方面保证光纤520分隔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接续位置521的结构强度好于单独的光纤520,选择此位置与隔离架6接触也能避免光纤520弯折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支撑垫630的面积较大,能对隔离架6整体进行支撑,避免其倾倒;在主体管1的轴向上,隔离架6整体的尺寸较小,对注胶的影响可以忽略。

更具体的,隔离杆620可伸缩,以保证支撑垫630与光纤容置空间301内壁接触的可靠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的接续方法,基于上述的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将导线5的铝导体剥离,露出芯棒510,将芯棒510中内植的光纤520剥出;

将芯棒510插入对应的芯棒通道201,并使光纤520伸出芯棒衬管2,压接芯棒衬管2和芯棒510;

将两个芯棒衬管2分别连接防护衬管3,在光纤容置空间301内连接两根导线5的光纤520,并注胶固定光纤520;

将防护衬管3插入主体管1;

在导线5的外周套设主体压接衬管4;

将主体压接衬管4插设于主体管1的对应端,压紧固定主体压接衬管4和主体管1。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的接续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接续方法整体操作简单,能保证光纤520及其接续位置521在接续管内位置的稳定性,光纤接续的可靠性得以保证,有效改善了光纤接续不良影响输电线路缺陷检测和信息解析可靠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芯棒510中内植的光纤520剥出具体包括:

在芯棒510的相对两侧削除芯棒510外层的编织保护层,直至露出芯棒510的碳纤维层;

在芯棒510的头端加压,压裂碳纤维层;

撕裂碳纤维层和编织保护层,其中,碳纤维层的撕裂角(碳纤维层相对于光纤520的倾斜角)不大于10°,以免光纤520折断;

剪除被撕裂的碳纤维层和编织保护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光纤520具体包括:在光纤容置空间301内注入液态的缓冲胶,直至缓冲胶浸没过全部光纤520,进而实现对光纤520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光纤容置空间301内连接两根导线5的光纤520具体包括:将两根导线5中相互对应的光纤520分别熔接,并使熔接位置互不干涉。其中,光纤520的熔接位置即光纤520的接续位置521。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衬管3插入主体管1之后还包括检验对正步骤,检验对正步骤具体如下:

利用距离感测装置从主体管1的端口获取芯棒衬管2的轴端面到该端口的间距值;

若间距值为标准值,则判断主体管1轴向的中点与芯防护衬管3轴向的中点对正;

若间距值大于标准值,则利用顶推工具(例如顶推棒)向朝向该端口的方向推动防护衬管3;

若间距值小于标准值,则利用顶推工具(例如顶推棒)向远离该端口的方向推动防护衬管3。

本实施例中,在主管体1的轴向上,主体管1与距离感测装置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以便于准确的获取间距值。本实施例中,距离感测装置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红外距离传感器、激光测距雷达等。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内植光纤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的接续方法的具体安装操作步骤举例如下:

1)、将两根导线5需要对接的端头分别锯齐。

2)、将两根导线5分别穿入对应的主体压接衬管4,并使主体压接衬管4与导线操作端的间距保持在2m以上。

3)、将两根导线5分别剥去外层铝导体(一般为铝绞线),且铝导体的剥离长度不少于60cm,再剥去芯棒510的外包覆层,露出不少于60cm的芯棒510;从芯棒510中剥出内植的光纤520,光纤520的剥出长度不小于30cm。剥出的光纤520比较脆弱,芯棒510上的光纤剥出端套设热缩管,以保护光纤520。

4)、将芯棒510及露出的光纤520穿过衬管内芯220中对应的芯棒通道201,再将衬管内芯220插入衬管外壳210,使剥出的光纤520穿出衬管外壳210约0.5cm,以减少光纤热缩保护管对容置空间的占用。使用125吨液压机,压接钢模具型号与衬管外壳210的外径一致,将芯棒510、衬管内芯220和衬管外壳210压接固定,压接长度为18~25cm,压接的压力为80MPa,两侧的压接长度相同。

5)、将限位连接器311和紧固连接器312分别与压后的衬管外壳210通过螺纹结构旋紧固定。

6)、将下方的拼接片320紧扣在限位连接器311和紧固连接器312上,并通过螺钉紧固。

7)、将两根导线5的光纤520用光纤熔接机进行熔接,并将熔接好的光纤在光纤容置空间301规范布置,防止直径小于40倍光纤520的直径弯折(例如要求弯折不小于光纤直径0.245μm的40倍,即9.8mm),降低光纤520的接续损耗。

8)、在光纤容置空间301内注入粘度不小于0.5PaS(25℃)的液态双组份硅橡胶,在双组份硅橡胶固化的同时,将光纤520的位置固化,防止光纤520在后续安装加工和服役过程中,因抖动或摩擦而受到损伤。

9)、将上方的拼接片320紧扣在限位连接器311和紧固连接器312上,并通过螺钉紧固。其中,光纤容置空间301的内径不小于25mm,长度不小于300mm。

10)、将与限位连接器311连接的衬管内芯220穿入加强衬管330,加强衬管330与紧固连接器312螺纹旋紧。

11)、将芯棒衬管2和防护衬管3插入主体管1,使主体管1轴向的中点与芯防护衬管3轴向的中点对正。

12)、将主体压接衬管4推入主体管1内,主体压接衬管4头端露出主体管1约10mm。使用125吨液压机,压接铝模模具与主体管1外径相同,用80Mpa的压力将导线5、主体管1、主体压接衬管4压接在一起,压接范围为从主体管1的端口起算,至距离对应端口25~30cm的区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施工方法
  • 一种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一种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专用接续金具和接续方法
  • 一种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专用接续金具和接续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4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