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器配置的新风模块功能单一,仅能够在新风模式下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新风模块功能单一、用户体验较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端板、第一中框、第二中框、蜗壳、新风滤网和风机;

所述端板和所述第二中框设置在所述第一中框相对的两侧,并围合形成风腔,所述蜗壳设置在所述第二中框远离所述第一中框的一侧,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蜗壳内,所述第二中框靠近所述蜗壳的一侧设置有引风口,所述蜗壳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第一中框和/或所述第二中框沿着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分隔板;

所述新风滤网倾斜设置于所述风腔内,且至少部分与所述引风口正对,所述新风滤网与所述分隔板配合将所述风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部分位于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新风滤网靠近所述引风口的一侧,且与所述引风口连通;

所述端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污风进风口,所述端板、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所述新风进风口;

所述新风模块在新风模式下,所述风机转动,可使室外新风由所述新风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二腔室,经所述新风滤网流入所述第一腔室,再经所述引风口流入所述蜗壳,由所述出风口流向室内;

所述新风模块在排污风模式下,所述风机转动,可使室内污风由所述污风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腔室,再经所述引风口流入所述蜗壳,由所述出风口流向室外。

本实施例将新风模块的壳体分为端板、第一中框、第二中框和蜗壳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制造,并且利用倾斜设置的新风滤网及分隔板可以将新风模块的滤网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让第一腔室与引风口连通,且设置与第一腔室连通的污风进风口和与第二腔室连通的新风进风口,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选择性开启新风进风口或污风进风口就可实现新风功能和排污风功能,从而可以解决功能单一,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排污风模式下,可以让室内的污风不经过新风滤网。而将新风滤网倾斜设置,从而可以在排污风模式下,可以改善污风脏污新风滤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净化滤网;

所述第一中框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分隔板相对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所述净化滤网安装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为新风腔和净化腔;

所述净化滤网、所述分隔板、所述安装板和部分所述端板围合形成所述净化腔,所述端板与所述净化滤网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净化进风口;

所述新风滤网、所述分隔板、所述净化滤网、所述安装板、部分所述第一中框和部分所述第二中框围合形成所述新风腔,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第二中框;

所述新风模块在净化模式下,所述风机转动,可使室内污风由所述净化进风口流向所述净化腔,经所述净化滤网流入所述新风腔,再经所述新风滤网进入所述第一腔室,由所述引风口流入所述蜗壳,经所述出风口流向室内;

所述新风模块在新风模式下,所述风机转动,可使室外新风由所述新风进风口流入所述新风腔,经所述新风滤网流入所述第一腔室,再经所述引风口流入所述蜗壳,再由所述出风口流向室内。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净化滤网和净化进风口和安装板,从而可以通过净化滤网将和安装板将第二腔室分隔为新风腔和净化腔,从而使得新风模块还可以实现净化功能或者同时实现新风和净化功能。同时,分体设置的端板、第一中框、第二中框和蜗壳可以方便的成型安装板和分隔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中框包括相互连接的上部分和下部分;

所述下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上部分的宽度,以使所述下部分靠近所述端板的一侧凸出所述上部分;

所述第一中框设置于所述下部分凸出所述上部分区域的顶部,并与所述上部分连接;

所述端板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中框的侧边,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下部分的侧边;

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中框内,且与所述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分隔板设置于所述上部分内,且所述第一分隔板拼合于所述第二分隔板;所述新风进风设置于所述下部分。所述新风滤网倾斜设置于所述上部分,且与所述第二分隔板抵接。

本申请将第二中框设置为一体成型的上下两部分,并且让下部分的厚度大于上部分的厚度,从而可以方便的将第一中框安装在第二中框的顶部。并且将分隔板风成两部分,便于第一分隔板与第一中框一体成型和第二分隔板与第二中框一体成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分倾斜设置有插口,且所述插口的上部分向着靠近所述第一中框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插口的上侧壁对应,所述上部分对应所述插口的下侧壁设置限位条,所述新风滤网由所述插口伸入,并沿所述限位条和所述第二分隔板滑动至所述上部分内。

本实施例设置插口便于更换新风滤网,而将插口倾斜设置,从而可以让插口的有效面积增大,有利于增大新风滤网的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新风处理的效率。而设置下限位条可以对新风滤网进行固定在限位条和第二分隔板之间,从而可以对新风滤网形成有效支撑,并且能够防止窜风和让新风模块的抽拉更加顺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条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置有限位部;

所述新风滤网由所述插口安装于所述上部分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分隔板和所述限位条之间,所述新风滤网与所述滑槽及所述限位部配合,可沿所述滑槽和所述限位部移动。

本申请通过在限位条上设置滑槽,而在第二分隔上设置限位部,从而可以限定新风滤网的滑动方向,让新风滤网在更换抽拉时更加顺滑。且滑槽和限位部能够和新风滤网抵接形成面密封,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窜风。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中框包括顶壁和连接于顶壁两侧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前侧壁及所述后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

所述前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安装板之间的区域设置开口,所述净化滤网由所述开口安装于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安装板之间。

本实施例在第一中框的前侧壁设置开口,从而可以通过开口方便且可拆卸地将净化滤网安装在第一中框内。并且通过第一分隔板和安装板可增强第一中框的强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安装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

所述净化滤网可由所述开口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并可沿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在净化滤网拆卸和安装时抽拉滑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蜗壳包括蜗壳本体和与所述蜗壳本体连通的出风部,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蜗壳本体,且与所述引风口对应,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出风部,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在所述新风模式和所述净化模式下向室内排风,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在排污模式下向室外排风。

本实施例通过在出风部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便于在不同工作下向室内排风或向室外排风,且可通过一个风机就可实现新风、净化和排污功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中框设置所述新风进风口的侧壁向底部倾斜设置,所述出风部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侧壁向下倾斜设置。

本实施将新风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同一侧,并与连接新在同一个新风管。而将新风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倾斜斜面上,让新风管的连接更方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安装于所述第二中框和蜗壳,所述调节阀可控制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及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闭。

本申请通过设置调节阀,从而通过调节阀可以方便的新风进风口、第一出风及第二出风口的开闭实现新风、净化和排污功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阀板,所述污风进风口和所述净化进风口均设置于所述端板,所述阀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端板,所述阀板移动可打开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污风进风口中的一个,或,所述阀板移动可同时关闭所述污风进风口和所述净化进风口。

在本申请通过将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均设置在端板,从而可以通过设置一个移动的阀板就可同时控制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的开闭。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新风模块。

本实施例将新风模块的壳体分为端板、第一中框、第二中框和蜗壳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制造,并且利用倾斜设置的新风滤网及分隔板可以将新风模块的滤网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让第一腔室与引风口连通,且设置与第一腔室连通的污风进风口和与第二腔室连通的新风进风口,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选择性开启新风进风口或污风进风口就可实现新风功能和污风功能,从而可以解决功能单一,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排污风模式下,可以让室内的污风不经过新风滤网。而将新风滤网倾斜设置,从而可以在排污风模式下,可以改善污风脏污新风滤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在新风模式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在排污风模式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在净化模式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第一中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第二中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在新风模式和净化模式下的第二阀板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在排污风模式下的第二阀板位置示意图。

图标:100-新风模块;110-端板;111-污风进风口;113-净化进风口;115-滑轨;120-风腔;121-第一腔室;123-第二腔室;125-净化腔;127-新风腔;130-第一中框;131-分隔板;133-安装板;135-第一分隔板;137-顶壁;139-前侧壁;141-后侧壁;143-开口;145-第一安装槽;147-第二安装槽;150-第二中框;151-引风口;152-新风进风口;153-上部分;155-下部分;157-第二分隔板;159-插口;161-限位条;163-滑槽;165-限位部;167-凸条;170-蜗壳;171-出风口;173-蜗壳本体;175-出风部;177-第一出风口;179-第二出风口;191-新风滤网;193-风机;194-净化滤网;210-调节阀;211-阀座;213-第一阀板;215-第二阀板;216-接口;217-电机;231-阀板;233-齿条;235-电机安装座;237-驱动电机;300-空调器;310-空调器本体;311-连通口;313-滤网更换口;315-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300,该空调器300包括室内机本体和设置与室内机本体内的新风模块100。新风模块100可至少实现新风和排污功能。

请参照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包括端板110、第一中框130、第二中框150、蜗壳170、新风滤网191和风机193。端板110和第二中框150设置在第一中框130相对的两侧,并围合形成风腔120,蜗壳170设置在第二中框150远离第一中框130的一侧,风机193设置在蜗壳170内,第二中框150靠近蜗壳170的一侧设置有引风口151,蜗壳170设置有出风口171。第一中框130和/或第二中框150沿着第一中框130和第二中框150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分隔板131。新风滤网191倾斜设置于风腔120内,且至少部分与引风口151正对,新风滤网191与分隔板131配合将风腔120分隔为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3。第一腔室121部分位于分隔板131的顶部,另一部分位于新风滤网191靠近引风口151的一侧,且与引风口151连通。端板110设置有与第一腔室121连通的污风进风口111,端板110、第一中框130和第二中框15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与第二腔室123连通的新风进风口152。新风模块100在新风模式下,风机193转动,可使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152流入第二腔室123,经新风滤网191流入第一腔室121,再经引风口151流入蜗壳170,由出风口171流向室内。新风模块100在排污风模式下,风机193转动,可使室内污风由污风进风口111流向第一腔室121,再经引风口151流入蜗壳170,由出风口171流向室外。

一般情况下新风模块100的壳体是通过注塑形成的,本实施例将新风模块100的壳体分为端板110、第一中框130、第二中框150和蜗壳170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制造。并且利用倾斜设置的新风滤网191及分隔板131可以将新风模块100的滤网分隔为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3,并让第一腔室121与引风口151连通,且设置与第一腔室121连通的污风进风口111和与第二腔室123连通的新风进风口15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选择性开启新风进风口152或污风进风口111就可实现新风功能和排污风功能,从而可以解决功能单一,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排污风模式下,可以让室内的污风不经过新风滤网191。而将新风滤网191倾斜设置,从而可以在排污风模式下,可以改善污风脏污新风滤网191。

请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还包括净化滤网194。第一中框130位于分隔板131的下方设置有与分隔板131相对的安装板133,安装板133位于第二腔室123内。净化滤网194安装于分隔板131与安装板133之间,将第二腔室123分隔为新风腔127和净化腔125。净化滤网194、分隔板131、安装板133和部分端板110围合形成净化腔125,端板110与净化滤网194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净化进风口113。新风滤网191、分隔板131、净化滤网194、安装板133、部分第一中框130和部分第二中框150围合形成新风腔127,新风进风口152设置第二中框150。新风模块100在净化模式下,风机193转动,可使室内污风由净化进风口113流向净化腔125,经净化滤网194流入新风腔127,再经新风滤网191进入第一腔室121,由引风口151流入蜗壳170,经出风口171流向室内。新风模块100在新风模式下,风机193转动,可使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152流入新风腔127,经新风滤网191流入第一腔室121,再经引风口151流入蜗壳170,再由出风口171流向室内。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净化滤网194和净化进风口113和安装板133,从而可以通过净化滤网194将和安装板133将第二腔室123分隔为新风腔127和净化腔125,从而使得新风模块100还可以实现净化功能或者同时实现新风和净化功能。同时,分体设置的端板110、第一中框130、第二中框150和蜗壳170可以方便的成型安装板133和分隔板131。

请参照6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中框15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部分153和下部分155。下部分155的宽度大于上部分153的宽度,以使下部分155靠近端板110的一侧凸出上部分153。第一中框130设置于下部分155凸出上部分153区域的顶部,并与上部分153连接。端板110部分设置在第一中框130的侧边,另一部分设置在下部分155的侧边。分隔板131包括第一分隔板135和第二分隔板157,第一分隔板135设置于第一中框130内,且与安装板133相对设置,第二分隔板157设置于上部分153内,且第一分隔板135拼合于第二分隔板157。新风滤网191倾斜设置于上部分153,且与第二分隔板157抵接。

本实施例将第二中框150设置为一体成型的上下两部分,并且让下部分155的厚度大于上部分153的厚度,从而可以方便的将第一中框130安装在第二中框150的顶部。并且将分隔板131风成两部分,便于第一分隔板135与第一中框130一体成型和第二分隔板157与第二中框150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上部分153倾斜设置有插口159,且插口159的上部分153向着靠近第一中框130的方向倾斜。第二分隔板157与插口159的上侧壁对应,上部分153内与插口159的下侧壁对应设置限位条161,新风滤网191由插口159伸入,并沿限位条161和第二分隔板157滑动至上部分153内。

本实施例设置插口159便于更换新风滤网191,而将插口159倾斜设置,从而可以让插口159的有效面积增大,有利于增大新风滤网191的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新风处理的效率。而设置下限位条161可以对新风滤网191进行固定在限位条161和第二分隔板157之间,从而可以对新风滤网191形成有效支撑,并且能够防止窜风和让新风模块100的抽拉更加顺滑。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条161上设置有滑槽163,第二分隔板157上设置有限位部165。新风滤网191由插口159安装于上部分153内,并位于第二分隔板157和限位条161之间,新风滤网191与滑槽163及限位部165配合,可沿滑槽163和限位部165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在限位条161上设置滑槽163,而在第二分隔157上设置限位部165,从而可以限定新风滤网191的滑动方向,让新风滤网191在更换抽拉时更加顺滑。且滑槽163和限位部165能够和新风滤网191抵接形成面密封,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窜风。

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63是由设置在限位条161上的两个凸条167形成的,两个凸条167之间形成滑槽163,新风滤网191的底部设置有与滑槽163宽度匹配的两个安装条(图未标),在新风滤网191插入滑槽163后,安装条位于滑槽163内,且与凸条167抵接,从而使得两者之间即可相对滑动也可进行密封,从而可以起到防止窜风的作用。而限位部165凸设在第二分隔板157的底壁,从而抵接在新风滤网191顶部的两侧。

请参照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框130包括顶壁137和连接在顶壁137两侧的前侧壁139和后侧壁141,第一分隔板135和安装板133的两端均分别与前侧壁139及后侧壁141连接,且第一分隔板135设置于安装板133的顶部。前侧壁139位于第一分隔板135和安装板133之间的区域设置开口143,净化滤网194由开口143安装于第一分隔板135和安装板133之间。

本实施例在第一中框130的前侧壁139设置开口143,从而可以通过开口143方便且可拆卸地将净化滤网194安装在第一中框130内。并且通过第一分隔板135和安装板133可增强第一中框130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净化滤网194呈竖直状方向设置,第一分隔板135与安装板13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45,安装板133与第一分隔板135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47。净化滤网194可由开口143插接于第一安装槽145和第二安装槽147,并可沿第一安装槽145和第二安装槽147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145和第二安装槽147,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在净化滤网194拆卸和安装时抽拉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170包括蜗壳本体173和与蜗壳本体173连通的出风部175,风机193为离心风机193,风机193安装于蜗壳本体173,且与引风口151对应,出风口171包括第一出风口177和第二出风口179,第一出风口177和第二出风口179均设置于出风部175,第一出风口177用于在新风模式和净化模式下向室内排风,第二出风口179用于在排污模式下向室外排风。

本实施例通过在出风部175设置第一出风口177和第二出风口179,便于在不同工作下向室内排风或向室外排风,且可通过一个风机193就可实现新风、净化和排污功能。

请参照图6、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新风进风口152和第二出风口179位于新风模块100的后侧,两者相互靠近。第二中框150设置新风进风口152的侧壁向底部倾斜设置,出风部175设置第二出风口179的侧壁向下倾斜设置。

本实施将新风进风口152和第二出风口179设置在同一侧,并与连接新在同一个新风管。而将新风进风口152和第二出风口179设置在倾斜斜面上,让新风管的连接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还包括调节阀210,调节阀210安装于第二中框150和蜗壳170,调节阀210可控制新风进风口152、第一出风及第二出风口179的开闭。

本申请通过设置调节阀210,从而通过调节阀210可以方便的新风进风口152、第一出风及第二出风口179的开闭实现新风、净化和排污功能。

由于,新风进风口152需要由室外向室内送风,而第二出风口179需要由室内向室外送风,都需要接新风管。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包括阀座211、第一阀板213和第二阀板215。第一阀板213和第二阀板215均可转动地安转于阀座211。阀座211具有用于与室外连通的接口216,阀座211安装于第二中框150和出风部175,且罩设在新风进风口152和第二出风口179的外侧。第一阀板213与新风进风口152对应,转动可打开新风进风口152,使得新风进风口152和接口216连通。第二阀板215与第二出风口179对应,转动可关闭第二出风口179,或由第二出风口179伸入出风通道关闭第一出风口177。

本实施例通过在阀座211上设置第一阀板213、第二阀板215和接口216,从而使得新风的进风和污风的出风均可汇流在该接口216,从而通过在接口216连接新风管就可实现新风模式下送风和排污风模式下向室外排污。同时,利用第一阀板213就可以实现控制新风进风口152的通断,利用第二阀板215就可控制第一出风口177和第二出风口179的通断,且使第一阀板213和第二阀板215配合就可以实现控制新风进风口152与接口216连通或第二出风口179连通,结构简单,且更加紧凑,从而在接口216即可排风又可送风的情况下可以缩小新风模块100的体积,以让新风模块100可以更好地安装在空调器300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板213和第二阀板215的转动是通过电机217驱动实现的。电机217可与第一阀板213和第二阀板215传动连接,通过电机217的转动驱动第一阀板213和第二阀板215转动。电机217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在电机217为一个的情况下该电机217与第一阀板213和第二阀板215均传动连接。在电机217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电机217分别与第一阀板213和第二阀板215传动连接。

请参照图2-图6,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还包括阀板231,污风进风口111和净化进风口113均设置于端板110,阀板231可移动地安装于端板110,阀板231移动可打开净化进风口113和污风进风口111中的一个,或,阀板231移动可同时关闭污风进风口111和净化进风口113。

本实施例通过将污风进风口111和净化进风口113均设置在端板110,从而可以通过设置一个移动的阀板231就可同时控制污风进风口111和净化进风口113的开闭。

在本实施例中,端板110上设置有滑轨115,阀板231通过电机安装座235可移动地安装在滑轨115内,阀板231上设置有齿条233,电机安装座235上设置有驱动电机237,驱动电机237的输出轴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条233啮合。驱动电机237转动可以驱动阀板231上下移动,从而打开或关闭新风进风口152或污风进风口111。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本体310的侧壁设置有与污风进风口111及净化进风口113对应的连通口311,在净化和排污模式下,室内的空气可由连通口311进入新风模块100的新风进风口152或污风进风口111内。室内机本体的面板上开设有与插口159对应的滤网更换口313,在更换新风滤网191或净化滤网194时,可通过滤网更换口313抽拉滤网,从而实现滤网的更换。室内机本体还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177对应的排风口315,在新风或净化模式下,新风模块100可将处理后的空气由该排风口315送到室内。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100和空调器300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施例将新风模块100的壳体分为端板110、第一中框130、第二中框150和蜗壳170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制造。并且利用倾斜设置的新风滤网191及分隔板131可以将新风模块100的滤网分隔为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3,并让第一腔室121与引风口151连通,且设置与第一腔室121连通的污风进风口111和与第二腔室123连通的新风进风口15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选择性开启新风进风口152或污风进风口111就可实现新风功能和排污风功能,从而可以解决功能单一,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排污风模式下,可以让室内的污风不经过新风滤网191。而将新风滤网191倾斜设置,从而可以在排污风模式下,可以改善污风脏污新风滤网191。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52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