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无纺布染色工艺及无纺布染色生产线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染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纺布染色工艺及无纺布染色生产线。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在无纺布生产加工之后,为了获得不同的颜色,需要对染色生产线对无纺布进行染色加工。

现有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在对无纺布染色时,由于无纺布在输送过程中跨大较大,使得无纺布会产生松弛的现象,导致无纺布上染料的染色均匀度不一,容易发生染料在无纺布上局部聚集的现象,导致染料的浪费,也降低了无纺布的染色质量。

因此,发明无纺布染色工艺及无纺布染色生产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无纺布染色工艺及无纺布染色生产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包括染色池,所述染色池一侧面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染色池另一侧面顶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相对设置,且染色池内部分别设置有稳定装置和挤压装置,且布料依次经过进料口、稳定装置、挤压装置和出料口,所述染色池的出料口两侧均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顶部放置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一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四个转向辊,所述染色池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多个与四个转向辊一一对应的限套,所述转向辊两端分别贯穿染色池前后内侧壁,且染色池前后外侧部均设置有与转向辊两端对应匹配的橡胶圈,多个所述转向辊端部利用橡胶圈配合转动连接;

所述转向辊表面两侧均螺旋套接有转套,两个转套分别处于布料两侧边处。

进一步的,所述染色池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凸架,所述凸架内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支杆,且两个凸架均利用放置槽对应放置两个支杆,所述凸架两侧面均设置有条槽,所述支杆表面贯穿设置有转杆,且转杆两端分别与凸架两侧条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转杆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染色池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内侧面和第二齿轮内侧面分别与凸架两侧面对应贴合,所述转杆的第二齿轮所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一端与第二齿轮外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一齿轮所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第一齿轮外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调整板,所述调整板处于两个凸架之间,所述调整板底面两侧均设置有限定板,且两个限定板之间利用多个第二滑杆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板底部中心处两侧均设置有滑架,所述第二滑杆贯穿两个滑架,所述滑架底部设置有限定杆,且限定杆的中心线与第二滑杆的中心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定杆两端表面分别套接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内侧端,所述第一转板外侧端与固定杆转动卡接,且限定杆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转板内侧端对应匹配的凸环,所述第二转板外侧端设置有限定套,所述限定套与第一滑杆滑动配合,且限定套内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齿轮对应啮合的环形齿牙,且第二转板内侧端与限定杆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板顶面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板,两个定位板之间对应并列设置有两个底辊,底辊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底杆,所述底杆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定位板表面,所述定位板表面设置有竖直贯穿底杆端部的竖杆,所述竖杆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处于底杆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定位板之间还设置有顶辊,所述顶辊处于两个底辊连接线的中心处顶部,且顶辊与底辊的长度相同,所述顶辊两端端面以及底辊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个定位板内侧面对应贴合,所述顶辊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顶杆,所述定位板表面设置有与顶杆对应匹配的滑槽,所述定位板顶面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端与凸架顶面固定连接,定位杆另一端依次贯穿定位板和顶杆,且定位杆表面螺旋套接有螺帽,所述螺帽处于顶杆顶部。

本发明还提供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对无纺布进行染色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收卷辊对应放置于两个基板顶部,此时收卷辊与出料口对应设置,布料依次通过进料口、稳定装置、挤压装置和出料口后,布料端部缠绕在收卷辊表面,然后将染色剂倒入到染色池内部;

S2、根据染色池内部的染色剂的水平面从而调整挤压装置的调整板位置,将移动板顶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气缸输出端,气缸另一端与固定架底部连接,推动第二转板移动,第二转板内侧端在限定杆表面滑动的同时,第二转板外侧端利用限定套在第一滑杆表面滑动,直至限定套与第二齿轮分离,启动气缸,气缸利用移动板拉动支杆上下移动,支杆利用转杆拉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步移动,且条槽提高转杆移动的稳定性,第一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效果使得转杆转动,转杆带动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由于限定套与第二齿轮分离,此时第一转板外侧端和第二转板外侧端的限定套分别在转杆两端的固定杆和第一滑杆表面转动,利用第一齿轮与齿条的啮合配合,进而方便带动整个调整板上下移动;

S3、由于顶辊和底辊利用定位板对调整板的压力,此时调整板的压力作用在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内侧端,调整板的压力使得两个滑架内侧面相互贴合,且凸架利用定位杆对调整板的定位板进行限定,避免调整板摆动,使得调整板在染色池内侧平稳的上下移动,当调整板的底面与染色池内部的染色剂水平面齐平后,气缸停止工作,且推动第二转板移动,此时第二转板外侧端利用限定套与第二齿轮啮合;

S4、启动电机,电机工作带动收卷辊转动,收卷辊对布料进行收卷,此时布料在染色池内部移动时,由于橡胶圈的限定,此时多个转向辊在染色池内同步转动,保证转向辊的转速相同,且橡胶圈与染色池前后外侧面的贴合效果,此时转向辊利用橡胶圈同步转动时,利用橡胶圈与染色池的摩擦力避免布料移动过快,保证布料在染色池内部的绷紧效果,避免布料在染色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的状况;

S5、需要将染色后的布料进行挤压,启动气缸,气缸工作利用移动板拉动支杆上移,此时支杆带动转杆上移,转杆一端的第一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效果使得转杆转动,转杆另一端的第二齿轮带动限定套同步转动,此时限定套带动第二转板转动,第二转板内侧端利用限定杆推动滑架上移,两个滑架在第二滑杆表面滑动的过程中逐渐远离,且滑架利用第二滑杆和限定板带动调整板上移,调整板利用定位板内侧的弹簧带动两个底杆上移,此时两个底杆与两个底辊同步上移,由于凸架利用定位杆对定位板进行限定,且定位杆表面的螺帽对顶杆进行挤压,此时顶杆对顶辊进行限定,此时底辊逐渐靠近顶辊,利用顶辊和底辊的挤压效果,方便将布料表面的水分除去,且顶辊和底辊的挤压除水能够进一步提高布料的绷紧程度;

S6、气缸工作使得调整板上移一段距离后,气缸停止工作,利用收卷辊转动方便将顶辊和底辊挤压后的布料进行收卷,当收卷辊收卷完成后,将收卷辊端部与电机输出端分离,可以将布料从出料口位置裁断,将收卷辊取下后,将新的收卷辊安装在基板上,将新的收卷辊端部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并将裁断的布料端部绕卷在新的收卷辊表面,方便利用新的收卷辊对染色后的布料继续进行收卷,保证整个染色生产线的持续工作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收卷辊对布料进行收卷,此时布料在染色池内部移动时,由于橡胶圈的限定,此时多个转向辊在染色池内同步转动,保证转向辊的转速相同,且橡胶圈与染色池前后外侧面的贴合效果,此时转向辊利用橡胶圈同步转动时,利用橡胶圈与染色池的摩擦力避免布料移动过快,保证布料在染色池内部的绷紧效果,避免布料在染色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的状况。

2、本发明通过转动螺帽,螺帽与定位杆的螺旋效果进而使得螺帽能够在定位杆表面上下移动,方便改变顶杆在滑槽内部的实际的位置,能够根据布料的厚度从而调整顶辊与两个底辊之间的初步接触效果,方便顶辊和底辊配合对不同厚度的布料进行挤压除水处理,利用顶辊和底辊的挤压效果,方便将布料表面的水分除去,且顶辊和底辊的挤压除水能够进一步提高布料的绷紧程度。

3、本发明通过调整板利用定位板的弹簧带动底杆上移时,此时底杆带动底辊上移,由于螺帽对顶杆的限定,底辊与顶辊产生挤压力,调整板继续上移时,此时顶辊对底辊的挤压力使得底辊利用底杆对弹簧进行挤压,利用弹簧的弹力保证顶辊和底辊对布料的挤压力度,同时避免顶辊和底辊之间的挤压力度过大导致布料出现破损的状况。

4、本发明通过转杆利用固定杆对第一转板的外侧端进行限定,且限定杆利用凸环与滑架配合,从而对第一转板的内侧端进行限定,从而避免第一转板在限定杆表面移动。第二转板内侧端能够在限定杆表面滑动,且第二转板外侧端能够利用限定套在第一滑杆表面滑动,当限定套与第二齿轮啮合时,转杆转动时,第二齿轮利用限定套带动第二转板转动,第二转板转动从而使得调整板快速上移,且转杆上移时,转杆能够利用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带动调整板上移,从而提高调整板的上移距离,提高顶辊和底辊之间的挤压力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染色池内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染色池;2、进料口;3、出料口;4、布料;5、基板;6、收卷辊;7、转向辊;8、限套;9、橡胶圈;10、转套;11、凸架;12、放置槽;13、移动板;14、支杆;15、条槽;16、转杆;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齿条;20、第一滑杆;21、固定杆;22、调整板;23、限定板;24、第二滑杆;25、滑架;26、限定杆;27、第一转板;28、第二转板;29、限定套;30、定位板;31、底辊;32、底杆;33、竖杆;34、弹簧;35、顶辊;36、顶杆;37、滑槽;38、定位杆;39、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如图1所示,包括染色池1,所述染色池1一侧面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染色池1另一侧面顶部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进料口2和出料口3相对设置,且染色池1内部分别设置有稳定装置和挤压装置,且布料4依次经过进料口2、稳定装置、挤压装置和出料口3,所述染色池1的出料口3两侧均设置有基板5,所述基板5顶部放置有收卷辊6,所述收卷辊6一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利用收卷辊6转动方便将顶辊35和底辊31挤压后的布料4进行收卷,当收卷辊6收卷完成后,将收卷辊6端部与电机输出端分离,可以将布料4从出料口3位置裁断,将收卷辊6取下后,将新的收卷辊6安装在基板5上,将新的收卷辊6端部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并将裁断的布料4端部绕卷在新的收卷辊6表面,方便利用新的收卷辊6对染色后的布料4继续进行收卷,保证整个染色生产线的持续工作能力。

在图1中,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四个转向辊7,所述染色池1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多个与四个转向辊7一一对应的限套8,所述转向辊7两端分别贯穿染色池1前后内侧壁,且染色池1前后外侧部均设置有与转向辊7两端对应匹配的橡胶圈9,多个所述转向辊7端部利用橡胶圈9配合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辊7表面两侧均螺旋套接有转套10,两个转套10分别处于布料4两侧边处。电机工作带动收卷辊6转动,收卷辊6对布料4进行收卷,此时布料4在染色池1内部移动时,由于橡胶圈9的限定,此时多个转向辊7在染色池1内同步转动,保证转向辊7的转速相同,且橡胶圈9与染色池1前后外侧面的贴合效果,此时转向辊7利用橡胶圈9同步转动时,利用橡胶圈9与染色池1的摩擦力避免布料4移动过快,保证布料4在染色池1内部的绷紧效果,避免布料4在染色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的状况。

在图1和图2中,所述染色池1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凸架11,所述凸架11内部设置有放置槽12,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移动板13,所述移动板13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支杆14,且两个凸架11均利用放置槽12对应放置两个支杆14,所述凸架11两侧面均设置有条槽15,所述支杆14表面贯穿设置有转杆16,且转杆16两端分别与凸架11两侧条槽15滑动配合。气缸工作利用移动板13带动支杆14上下移动时,支杆14利用转杆16拉动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同步移动,且条槽15提高转杆16移动的稳定性。

在图3中,所述转杆16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所述染色池1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齿条19,所述第一齿轮17与齿条19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7内侧面和第二齿轮18内侧面分别与凸架11两侧面对应贴合,所述转杆16的第二齿轮18所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杆20,所述第一滑杆20一端与第二齿轮18外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转杆16的第一齿轮17所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一端与第一齿轮17外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转杆16利用固定杆21对第一转板27的外侧端进行限定,且限定杆26利用凸环与滑架25配合,从而对第一转板27的内侧端进行限定,从而避免第一转板27在限定杆26表面移动。第二转板28内侧端能够在限定杆26表面滑动,且第二转板28外侧端能够利用限定套29在第一滑杆20表面滑动,当限定套29与第二齿轮18啮合时,转杆16转动时,第二齿轮18利用限定套29带动第二转板28转动,第二转板28转动从而使得调整板22快速上移,且转杆16上移时,转杆16能够利用第一转板27和第二转板28带动调整板22上移,从而提高调整板22的上移距离,提高顶辊35和底辊31之间的挤压力度。

在图2和图3中,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调整板22,所述调整板22处于两个凸架11之间,所述调整板22底面两侧均设置有限定板23,且两个限定板23之间利用多个第二滑杆24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板22底部中心处两侧均设置有滑架25,所述第二滑杆24贯穿两个滑架25,所述滑架25底部设置有限定杆26,且限定杆26的中心线与第二滑杆24的中心线垂直设置。所述限定杆26两端表面分别套接第一转板27和第二转板28内侧端,所述第一转板27外侧端与固定杆21转动卡接,且限定杆26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转板27内侧端对应匹配的凸环,所述第二转板28外侧端设置有限定套29,所述限定套29与第一滑杆20滑动配合,且限定套29内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齿轮18对应啮合的环形齿牙,且第二转板28内侧端与限定杆26滑动配合。启动气缸,气缸利用移动板13拉动支杆14上下移动,支杆14带动转杆16表面的第一齿轮17在齿条19表面滑动,第一齿轮17与齿条19的啮合效果使得转杆16转动,转杆16带动第二齿轮18同步转动,由于限定套29与第二齿轮18分离,此时第一转板27外侧端和第二转板28外侧端的限定套29分别在转杆16两端的固定杆21和第一滑杆20表面转动,利用第一齿轮17与齿条19的啮合配合,进而方便带动整个调整板22上下移动;由于顶辊35和底辊31利用定位板30对调整板22的压力,此时调整板22的压力作用在第一转板27和第二转板28内侧端,调整板22的压力使得两个滑架25内侧面相互贴合,且凸架11利用定位杆38对调整板22的定位板30进行限定,避免调整板22摆动,使得调整板22在染色池1内侧平稳的上下移动,当调整板22的底面与染色池1内部的染色剂水平面齐平后,气缸停止工作,且推动第二转板28移动,此时第二转板28外侧端利用限定套29与第二齿轮18啮合。可以根据染色池1内部的染色剂水平面从而调整调整板22的实际位置,方便根据染色剂的多少实时调整调整板22的实际位置,保证布料4挤压后不会接触到染色池1内部染色剂。

在图1和图2中,所述调整板22顶面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板30,两个定位板30之间对应并列设置有两个底辊31,底辊31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底杆32,所述底杆32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定位板30表面,所述定位板30表面设置有竖直贯穿底杆32端部的竖杆33,所述竖杆33表面套接有弹簧34,所述弹簧34处于底杆32底部。当调整板22利用定位板30的弹簧34带动底杆32上移时,此时底杆32带动底辊31上移,由于螺帽39对顶杆36的限定,底辊31与顶辊35产生挤压力,调整板22继续上移时,此时顶辊35对底辊31的挤压力使得底辊31利用底杆32对弹簧34进行挤压,利用弹簧34的弹力保证顶辊35和底辊31对布料4的挤压力度,同时避免顶辊35和底辊31之间的挤压力度过大导致布料4出现破损的状况。

在图2中,所述两个定位板30之间还设置有顶辊35,所述顶辊35处于两个底辊31连接线的中心处顶部,且顶辊35与底辊31的长度相同,所述顶辊35两端端面以及底辊31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个定位板30内侧面对应贴合,所述顶辊35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顶杆36,所述定位板30表面设置有与顶杆36对应匹配的滑槽37,所述定位板30顶面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定位杆38,所述定位杆38一端与凸架11顶面固定连接,定位杆38另一端依次贯穿定位板30和顶杆36,且定位杆38表面螺旋套接有螺帽39,所述螺帽39处于顶杆36顶部。可以转动螺帽39,螺帽39与定位杆38的螺旋效果进而使得螺帽39能够在定位杆38表面上下移动,方便改变顶杆36在滑槽37内部的实际的位置,能够根据布料4的厚度从而调整顶辊35与两个底辊31之间的初步接触效果,方便顶辊35和底辊31配合对不同厚度的布料4进行挤压除水处理,利用顶辊35和底辊31的挤压效果,方便将布料4表面的水分除去,且顶辊35和底辊31的挤压除水能够进一步提高布料4的绷紧程度。

本发明还提供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对无纺布进行染色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收卷辊6对应放置于两个基板5顶部,此时收卷辊6与出料口3对应设置,布料4依次通过进料口2、稳定装置、挤压装置和出料口3后,布料4端部缠绕在收卷辊6表面,然后将染色剂倒入到染色池1内部;

S2、根据染色池1内部的染色剂的水平面从而调整挤压装置的调整板22位置,将移动板13顶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气缸输出端,气缸另一端与固定架底部连接,推动第二转板28移动,第二转板28内侧端在限定杆26表面滑动的同时,第二转板28外侧端利用限定套29在第一滑杆20表面滑动,直至限定套29与第二齿轮18分离,启动气缸,气缸利用移动板13拉动支杆14上下移动,支杆14利用转杆16拉动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同步移动,且条槽15提高转杆16移动的稳定性,第一齿轮17与齿条19的啮合效果使得转杆16转动,转杆16带动第二齿轮18同步转动,由于限定套29与第二齿轮18分离,此时第一转板27外侧端和第二转板28外侧端的限定套29分别在转杆16两端的固定杆21和第一滑杆20表面转动,利用第一齿轮17与齿条19的啮合配合,进而方便带动整个调整板22上下移动;

S3、由于顶辊35和底辊31利用定位板30对调整板22的压力,此时调整板22的压力作用在第一转板27和第二转板28内侧端,调整板22的压力使得两个滑架25内侧面相互贴合,且凸架11利用定位杆38对调整板22的定位板30进行限定,避免调整板22摆动,使得调整板22在染色池1内侧平稳的上下移动,当调整板22的底面与染色池1内部的染色剂水平面齐平后,气缸停止工作,且推动第二转板28移动,此时第二转板28外侧端利用限定套29与第二齿轮18啮合;

S4、启动电机,电机工作带动收卷辊6转动,收卷辊6对布料4进行收卷,此时布料4在染色池1内部移动时,由于橡胶圈9的限定,此时多个转向辊7在染色池1内同步转动,保证转向辊7的转速相同,且橡胶圈9与染色池1前后外侧面的贴合效果,此时转向辊7利用橡胶圈9同步转动时,利用橡胶圈9与染色池1的摩擦力避免布料4移动过快,保证布料4在染色池1内部的绷紧效果,避免布料4在染色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的状况;

S5、需要将染色后的布料4进行挤压,启动气缸,气缸工作利用移动板13拉动支杆14上移,此时支杆14带动转杆16上移,转杆16一端的第一齿轮17与齿条19的啮合效果使得转杆16转动,转杆16另一端的第二齿轮18带动限定套29同步转动,此时限定套29带动第二转板28转动,第二转板28内侧端利用限定杆26推动滑架25上移,两个滑架25在第二滑杆24表面滑动的过程中逐渐远离,且滑架25利用第二滑杆24和限定板23带动调整板22上移,调整板22利用定位板30内侧的弹簧34带动两个底杆32上移,此时两个底杆32与两个底辊31同步上移,由于凸架11利用定位杆38对定位板30进行限定,且定位杆38表面的螺帽39对顶杆36进行挤压,此时顶杆36对顶辊35进行限定,此时底辊31逐渐靠近顶辊35,利用顶辊35和底辊31的挤压效果,方便将布料4表面的水分除去,且顶辊35和底辊31的挤压除水能够进一步提高布料4的绷紧程度;

S6、气缸工作使得调整板22上移一段距离后,气缸停止工作,利用收卷辊6转动方便将顶辊35和底辊31挤压后的布料4进行收卷,当收卷辊6收卷完成后,将收卷辊6端部与电机输出端分离,可以将布料4从出料口3位置裁断,将收卷辊6取下后,将新的收卷辊6安装在基板5上,将新的收卷辊6端部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并将裁断的布料4端部绕卷在新的收卷辊6表面,方便利用新的收卷辊6对染色后的布料4继续进行收卷,保证整个染色生产线的持续工作能力。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472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