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管道防倒流用止回阀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一种管道防倒流用止回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防倒流用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一种依靠自身重量及介质压力产生动作来阻断介质倒流的阀门,止回阀的种类多样,根据阀瓣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升降式和旋启式,其中升降式止回阀一般在阀体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界处设置阀瓣,当水流顺向运输时水流产生的压力推动阀瓣上移而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即实现阀瓣的开启,当水流逆向运输时水流产生的压力推动阀瓣下移而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隔绝,即实现阀瓣的关闭,因此止回阀具有单向开启的功能,能够有效防止水流介质倒流。

但现有的止回阀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在阀瓣受水压作用而上下移动时,阀瓣会瞬时撞击阀体内壁,长此以往,会对阀体和阀瓣造成破坏,导致止回阀的使用寿命降低;其次,止回阀可用在清水、污水、海水等介质的排水管道上,介质中可能会存在固体颗粒,部分固定颗粒积存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界处,从而导致阀瓣与阀体之间无法充分接触,影响阀瓣的封闭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管道防倒流用止回阀,具备利用缓冲组件实现活动盖下降时的有效缓冲和密封,利用密封组件实现活动盖上升时的有效缓冲以及活动盖下降时的有效密封的优点,用以解决活动盖在使用时撞击力度大而使用寿命短,活动盖在封闭时因固体颗粒等因素而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防倒流用止回阀,包括:

阀门机构,用于连接两个管道,实现管道内水流介质的转移,所述阀门机构由阀体和阀盖组成,所述阀体具有三个通口,且阀体的左、右通口壁面通过螺栓与管道固定连接,阀体的中通口壁面通过螺栓与阀盖固定连接,靠近左通口的所述阀体内部开设有第一流道,且靠近右通口的阀体内部开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靠近中通口的阀体内部开设有第三流道,且第三流道设置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交界处,所述第三流道为竖向的圆柱状;阀瓣机构,所述第三流道的内部活动设置有阀瓣机构,用于实现水流介质的防倒流。

进一步的,所述阀瓣机构包括:

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三流道底端的阀体内壁与固定环的底端固定连接,且固定环的直径与第三流道的直径相等,所述固定环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为上宽下窄的圆台状;活动机构,所述固定环的顶端设置有活动机构,用于封堵固定环的固定孔,实现水流介质的防倒流。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

活动盖,位于所述固定环上方的第三流道内活动套接有活动盖,且活动盖的直径相较于第三流道的直径小,所述活动盖具有屏蔽磁场的作用;活动弹簧,所述活动弹簧的一端与活动盖的顶端边缘固定连接,且活动弹簧的另一端与阀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弹簧的数量为三,且环绕活动盖均匀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活动弹簧与第二流道位置对称;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一端与活动盖的底端边缘固定连接,且缓冲组件的另一端与固定环、阀体固定连接;密封组件,所述活动盖的中部固定套接有密封组件,用于在活动盖处于不同状态时提供不同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三,且三个支撑件环绕活动盖均匀设置,用于支撑活动盖,保证活动盖移动的稳定性;缓冲件,所述活动盖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缓冲件,且缓冲件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用于对正在下移的活动盖提供反向推力,减小活动盖冲击固定环时的瞬时力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外壁与固定环固定套接,且支撑柱的下端外壁与阀体固定套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开设有支撑腔;进水管,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侧壁固定套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一端与支撑腔连通,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单向阀,且水流方向为由第一流道流向支撑柱;支撑杆,所述支撑柱通过支撑腔与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套接,且支撑杆的上端与活动盖固定套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开设有支撑孔。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包括:

环管,所述环管固定套接在活动盖的中部,且环管的壁面与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环管的内部开设有环腔,且环管的环腔与支撑杆的支撑孔连通;出水管,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环管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固定套接在活动盖的下部,所述出水管的内部开设有出水孔,且出水管的出水孔一端与环管的环腔连通,出水管的出水孔另一端与第三流道连通;阻挡板,所述环管的环腔内部活动套接有阻挡板,且一个出水管对应设置有两个阻挡板,两个所述阻挡板带有相同磁性;阻挡块,位于所述出水管两侧的环管内壁固定连接有阻挡块,且阻挡板位于两组阻挡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连接管,所述活动盖的中部与连接管的中部固定套接,用于连通上密封囊和下密封囊;上密封囊,所述上密封囊的底端与活动盖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上密封囊的内部与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上密封囊由一个密封件构成,用于提高活动盖的缓冲效果;下密封囊,所述下密封囊的顶端与活动盖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下密封囊的内部与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所述下密封囊由一个密封件构成,用于提高活动盖的密封效果,所述下密封囊完全竖向膨胀时的伸长长度相较于固定环的高度大。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包括:

内板,所述内板的一端与活动盖的壁面固定连接,且内板的中部与的一端固定套接,位于所述上密封囊内的内板外壁上下直径相等,位于所述下密封囊内的内板外壁上下直径不等,且该内板外壁与固定环的固定孔相适应;中板,所述中板的上、下壁面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弹簧,且位于中板一侧壁面的密封弹簧与内板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上密封囊内的中板外壁上下直径相等,位于所述下密封囊内的中板外壁上下直径不等,且该中板外壁与固定环的固定孔相适应;外板,位于所述中板另一侧壁面的密封弹簧与外板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上密封囊内的外板外壁上下直径相等,位于所述下密封囊内的外板外壁上下直径不等,且该外板外壁与固定环的固定孔相适应,位于所述下密封囊内的外板带有与阻挡板相同的磁性;外膜,所述中板的上端面与一个外膜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该外膜的另一端与内板固定连接,所述中板的下端面与另一个外膜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该外膜的另一端与外板固定连接,所述外膜为柔性橡胶材料;内膜,位于所述外膜内侧的中板上、下壁面均固定连接有内膜,且一个内膜与内板固定连接,另一个内膜与外板固定连接,所述内膜为柔性橡胶材质,且内膜的硬度相较于外膜大,位于所述密封弹簧位于外膜和内膜之间,且外膜和内膜之间充有水溶液,位于所述内膜内部区域的上密封囊和下密封囊内部充有气体。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管道防倒流用止回阀,通过在活动盖的底端边缘设置缓冲组件,且缓冲组件由支撑件和缓冲件组成,当活动盖受水压作用而下降时,支撑杆下压而有效挤压支撑柱内的水溶液,促使水溶液经支撑杆、环管和出水管后向下排出,从而对正在下移的活动盖施加反向推力,即活动盖下移撞击时具有缓冲效果,减小活动盖冲击固定环的力度,降低活动盖和固定环碰撞产生的损伤,延长阀门机构和阀瓣机构的使用寿命。

通过出水管在环管上的环形分布设置,且出水管与固定环位置对应设置,当环管在向下喷出水溶液时,水溶液能够对固定环顶端进行冲洗,从而对固定环上积存的固体颗粒进行有效下排清理,促使活动盖与固定环接触时两者之间无固体颗粒,实现活动盖和固定环之间密封效果的提高。

通过在活动盖的中部套接密封组件,且密封组件由连接管、上密封囊和下密封囊组成,当活动机构受水压作用而上移时,向上的水流对下密封囊施加向上的冲击力,促使下密封囊压缩而使得下密封囊内的气体转移至上密封囊内,促使上密封囊竖向膨胀而为活动盖撞击阀盖做准备,即活动盖上移撞击时具有缓冲效果,减小活动盖冲击阀盖的力度,降低活动盖和阀盖碰撞产生的损伤,进一步延长阀门机构和阀瓣机构的使用寿命。

通过将上密封囊和下密封囊均由密封件组成,且下密封囊的外部形状与固定环的固定孔相适应,当活动机构下移时,下密封囊中的外板受阻挡板磁斥力作用而远离内板,有效保证伸出状态的下密封囊能够准确插入固定环的固定孔内,且在插入过程中减小外膜与固定环的摩擦,延长外膜的使用寿命,在插入完成后外膜受下密封囊竖向压缩影响而横向膨胀,有效实现外膜和固定环的充分贴合,进一步提高活动机构对固定环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申请,其中: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外部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剖面正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图2的A处放大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阀门机构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阀瓣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阀瓣机构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固定环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中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中缓冲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环管的俯视内部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密封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密封组件的剖面立体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中中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阀门机构;11、阀体;111、第一流道;112、第二流道;113、第三流道;12、阀盖;2、阀瓣机构;21、固定环;3、活动机构;31、活动盖;32、活动弹簧;33、缓冲组件;34、密封组件;4、支撑件;41、支撑柱;42、进水管;43、支撑杆;5、缓冲件;51、环管;52、出水管;53、阻挡板;54、阻挡块;6、连接管;7、上密封囊;8、下密封囊;9、密封件;91、内板;92、中板;93、外板;94、外膜;95、内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管道防倒流用止回阀,包括:

请参阅图1-图4,阀门机构1,用于连接两个管道,实现管道内水流介质的转移,阀门机构1由阀体11和阀盖12组成,阀体11具有三个通口,且阀体11的左、右通口壁面通过螺栓与管道固定连接,阀体11的中通口壁面通过螺栓与阀盖12固定连接,靠近左通口的阀体11内部开设有第一流道111,且靠近右通口的阀体11内部开设有第二流道112,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连通,能够将水流由第一流道111排向第二流道112,实现水流在阀体11内的流动,靠近中通口的阀体11内部开设有第三流道113,且第三流道113设置在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的交界处,第三流道113为竖向的圆柱状,能够为阀瓣机构2的设置提供空间,从而实现阀体11内水流的单向流动。

请参阅图2-图3、图5-图7,阀瓣机构2,第三流道113的内部活动设置有阀瓣机构2,用于实现水流介质的防倒流,阀瓣机构2由固定环21和活动机构3组成,位于第三流道113底端的阀体11内壁与固定环21的底端固定连接,且固定环21的直径与第三流道113的直径相等,能够减小固体颗粒集聚的空间,降低固体颗粒存积而影响止回阀正常使用的可能性,固定环21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孔,固定环21的固定孔设置用于水流介质的流通,固定孔为上宽下窄的圆台状,固定孔的形状设置能够配合下密封囊8来提高活动机构3封堵固定环21时的密封性,固定环21的顶端设置有活动机构3,用于封堵固定环21的固定孔,实现水流介质的防倒流。

请参阅图2-图3、图5-图6、图8,活动机构3包括:

活动盖31,位于固定环21上方的第三流道113内活动套接有活动盖31,且活动盖31的直径相较于第三流道113的直径小,能够方便水流正向流动,且当水流逆向时有助于活动盖31受来自第三流道113和第二流道112的水压而下降,从而及时封闭固定环21来实现防倒流,活动盖31具有屏蔽磁场的作用,当阻挡板53不位于出水管52上方时,阻挡板53的磁力不会向外辐射,当阻挡板53位于出水管52上方时,阻挡板53的磁力会向外辐射而对下密封囊8产生磁力作用,从而为下密封囊8的准确插入固定环21提供作用。

活动弹簧32,活动弹簧32的一端与活动盖31的顶端边缘固定连接,且活动弹簧32的另一端与阀盖12的底端固定连接,能够在活动盖31向上移动时提供弹性缓冲效果,减小活动盖31受到的瞬时撞击力度,同时在活动盖31下移时提供恢复力,有助于活动盖31在水流逆向时及时封闭固定环21,活动弹簧32的数量为三,且环绕活动盖31均匀设置,其中一个活动弹簧32与第二流道112位置对称,有助于降低水流流动时对活动弹簧32的冲击影响,提高活动弹簧32的使用寿命。

缓冲组件33,缓冲组件33的一端与活动盖31的底端边缘固定连接,且缓冲组件33的另一端与固定环21、阀体11固定连接,能够在活动盖31移动时提供支撑力,保证活动盖31始终为竖向移动,同时在活动盖31向下移动时提供缓冲效果,减小活动盖31受到的瞬时撞击力度。

请参阅图2-图3、图5-图6、图8-图10,缓冲组件33包括:

支撑件4,支撑件4的数量为三,且三个支撑件4环绕活动盖31均匀设置,用于支撑活动盖31,保证活动盖31移动的稳定性,支撑件4由支撑柱41、进水管42和支撑杆43组成,支撑柱41的上端外壁与固定环21固定套接,且支撑柱41的下端外壁与阀体11固定套接,支撑柱41的顶端开设有支撑腔,有效为套接进水管42并保证进水管42稳定地竖向移动做准备,支撑柱41的下端侧壁固定套接有进水管42,且进水管42的一端与支撑腔连通,进水管42的另一端与第一流道111连通,进水管42内设置有单向阀,且水流方向为由第一流道111流向支撑柱41,当支撑杆43上移时支撑柱41内空间增大,促使水溶液能够通过进水管42进入支撑柱41,有效储存水溶液而为后续支撑件4内水溶液的利用做准备,支撑柱41通过支撑腔与支撑杆43的下端固定套接,且支撑杆43的上端与活动盖31固定套接,支撑杆43的底端开设有支撑孔,当支撑杆43下移时支撑杆43能够挤压支撑柱41内的水溶液,使得水溶液由支撑腔转移至支撑孔,并为后续水溶液外排提供条件。

缓冲件5,活动盖31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缓冲件5,且缓冲件5与支撑件4固定连接,用于对正在下移的活动盖31提供反向推力,减小活动盖31冲击固定环21时的瞬时力度,降低活动盖31的损伤程度,延长活动盖31的使用寿命,缓冲件5由环管51、出水管52、阻挡板53和阻挡块54组成,环管51固定套接在活动盖31的中部,且环管51的壁面与支撑杆43的上端固定连接,环管51的内部开设有环腔,且环管51的环腔与支撑杆43的支撑孔连通,用于将支撑杆43内水溶液转移至环管51内,并实现水溶液在环管51的环腔内均匀分布,有效为环管51内水溶液的均匀排出做准备,位于两个支撑杆43之间的环管51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52,且出水管52固定套接在活动盖31的下部,出水管52的内部开设有出水孔,且出水管52的出水孔一端与环管51的环腔连通,出水管52的出水孔另一端与第三流道113连通,用于将环管51内的水溶液排出,并使得水溶液竖直向下移动,从而水溶液产生的冲击力能够对活动盖31提供反向推力,从而降低活动盖31与固定环21之间的瞬时冲击,增强对阀瓣机构2的保护效果,环管51的环腔内部活动套接有阻挡板53,且一个出水管52对应设置有两个阻挡板53,两个阻挡板53带有相同磁性,当环管51内无水溶液外排时,两个阻挡板53因磁斥力作用而不位于出水管52的上方,从而有效封闭环管51,当环管51内有水溶液外排时,两个阻挡板53受水溶液冲击而移向出水管52的上方,从而有效打开环管51,使得环管51的水溶液能够进入出水管52,综上阻挡板53的设置促使水溶液仅可单向移动,即仅可使得水溶液向外排,而不可向内排,有效保证水溶液在缓冲组件33内移动轨迹的稳定性和单向性,位于出水管52两侧的环管51内壁固定连接有阻挡块54,且阻挡板53位于两组阻挡块54之间,在两个阻挡板53受磁斥力作用而移出出水管52上方时,阻挡块54能够卡住阻挡板53,从而保证阻挡板53不会过度移动而影响水溶液移动的单向性。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图3、图5-图6、图8、图11-图12,活动机构3还包括:

密封组件34,活动盖31的中部固定套接有密封组件34,用于在活动盖31处于不同状态时提供不同作用,具体为在活动盖31上移时提供缓冲作用,在活动盖31下移时提供密封作用,密封组件34由连接管6、上密封囊7和下密封囊8组成,活动盖31的中部与连接管6的中部固定套接,用于连通上密封囊7和下密封囊8,实现上密封囊7和下密封囊8内气体的流通,上密封囊7的底端与活动盖31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上密封囊7的内部与连接管6的一端固定连通,上密封囊7由一个密封件9构成,用于提高活动盖31的缓冲效果,具体为在活动盖31上移时下密封囊8受到水流介质向上的冲击力作用而压缩,从而推动上密封囊7竖向膨胀,为活动盖31向上撞击做缓冲准备,下密封囊8的顶端与活动盖31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下密封囊8的内部与连接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通,下密封囊8由一个密封件9构成,用于提高活动盖31的密封效果,具体为在活动盖31下移时上密封囊7受到水流介质向下的冲击力作用而压缩,从而推动下密封囊8竖向膨胀,为下密封囊8准确套接在固定环21的固定孔内做准备,并在下密封囊8完整套接在固定环21的固定孔内时,下密封囊8略微压缩而可与固定环21充分贴合,有效实现密封效果,下密封囊8完全竖向膨胀时的伸长长度相较于固定环21的高度大,当下密封囊8完全套接在固定环21内时下密封囊8会竖向压缩一段距离,从而使得下密封囊8能够横向膨胀,实现下密封囊8对固定环21的有效密封。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图3、图5-图6、图8、图11-图13,密封件9包括:

内板91,内板91的一端与活动盖31的壁面固定连接,且内板91的中部与61的一端固定套接,用于保证密封件9竖向变形的稳定性,位于上密封囊7内的内板91外壁上下直径相等,位于下密封囊8内的内板91外壁上下直径不等,且该内板91外壁与固定环21的固定孔相适应,既有助于限制下密封囊8,避免下密封囊8在固定环21内过度下移,进而帮助竖向膨胀的下密封囊8压缩,提高下密封囊8在固定环21内的封闭效果,又有助于减小对外膜94的摩擦程度,提高下密封囊8的使用寿命。

中板92,中板92的上、下壁面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弹簧,且位于中板92一侧壁面的密封弹簧与内板91固定连接,能够为设置实现上密封囊7和下密封囊8竖向形变的结构提供空间,位于上密封囊7内的中板92外壁上下直径相等,位于下密封囊8内的中板92外壁上下直径不等,且该中板92外壁与固定环21的固定孔相适应,既有助于限制下密封囊8,避免下密封囊8在固定环21内过度下移,进而帮助竖向膨胀的下密封囊8压缩,提高下密封囊8在固定环21内的封闭效果,又有助于减小对外膜94的摩擦程度,提高下密封囊8的使用寿命。

外板93,位于中板92另一侧壁面的密封弹簧与外板93固定连接,用于保证密封件9竖向变形的稳定性,位于上密封囊7内的外板93外壁上下直径相等,位于下密封囊8内的外板93外壁上下直径不等,且该外板93外壁与固定环21的固定孔相适应,既有助于限制下密封囊8,避免下密封囊8在固定环21内过度下移,进而帮助竖向膨胀的下密封囊8压缩,提高下密封囊8在固定环21内的封闭效果,又有助于减小对外膜94的摩擦程度,提高下密封囊8的使用寿命,位于下密封囊8内的外板93带有与阻挡板53相同的磁性,当阻挡板53位于出水管52上方时,阻挡板53对外板93的磁斥力有效推动下密封囊8尽可能竖向拉伸,从而减小外膜94与固定环21之间的摩擦,同时也保证下密封囊8能够与固定环21的固定孔准确对齐,保证下密封囊8插入的稳定性和便利性。

外膜94,中板92的上端面与一个外膜94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该外膜94的另一端与内板91固定连接,中板92的下端面与另一个外膜94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该外膜94的另一端与外板93固定连接,外膜94为柔性橡胶材料,有助于连接内板91、中板92和外板93,能够保证上密封囊7和下密封囊8具有竖向形变的能力。

内膜95,位于外膜94内侧的中板92上、下壁面均固定连接有内膜95,且一个内膜95与内板91固定连接,另一个内膜95与外板93固定连接,内膜95为柔性橡胶材质,且内膜95的硬度相较于外膜94大,有助于连接内板91、中板92和外板93,进一步能够保证上密封囊7和下密封囊8具有竖向形变的能力,位于密封弹簧位于外膜94和内膜95之间,且外膜94和内膜95之间充有水溶液,该水溶液在下密封囊8完全竖向膨胀时处于不充满状态,此时外膜94靠近内膜95而使得两者之间距离缩短,从而在外膜94进入固定环21时可减小其余固定环21的摩擦,有效延长下密封囊8的使用寿命,当下密封囊8受固定环21影响而压缩时,外膜94受水溶液移动影响而远离内膜95,使得两者之间距离拉长,从而在外膜94进入固定环21后可充分与固定环21接触贴合,有效提高下密封囊8的密封效果,位于内膜95内部区域的上密封囊7和下密封囊8内部充有气体,当上密封囊7和下密封囊8有一个被压缩时,另一个则会被竖向膨胀,有效对活动盖31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功能。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如下:

当阀门机构1内的水流为正向时,来自活动机构3下方的水流冲击活动机构3而使得活动机构3被推动上移,从而开启固定环21,实现水流由第一流道111向第二流道112的流动,与此同时该水流对下密封囊8施加挤压力,使得下密封囊8被压缩,下密封囊8内气体被转移至上密封囊7内,实现上密封囊7的竖向膨胀,有效为活动盖31向上撞击阀盖12做准备,促使活动盖31在上移撞击时能够受到缓冲,从而减小活动盖31的冲击力度,降低活动盖31和阀盖12碰撞产生的损伤,延长阀门机构1和阀瓣机构2的使用寿命。

当阀门机构1内的水流为反向时,来自活动机构3侧方和上方的水流冲击活动机构3而使得活动机构3被推动下移,从而封闭固定环21,实现水流的防倒流,在活动机构3下移过程中,支撑杆43在支撑柱41内不断下移,并有效挤压支撑柱41内的水溶液,使得支撑柱41内的水溶液经支撑杆43进入环管51的环腔内,该水溶液推动阻挡板53移至出水管52的上方,从而促使水溶液由环管51进入出水管52,最后由出水管52排出,水溶液竖直向下喷射而有效对活动盖31施加向上的推动力,有效对正在下移的活动盖31进行反向推动,促使活动盖31在下移撞击时能够受到缓冲,从而减小活动盖31冲击力度,降低活动盖31和固定环21碰撞产生的损伤,进一步延长阀门机构1和阀瓣机构2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活动盖31不断靠近固定环21而使得向下喷射的水溶液不断对固定环21的顶端进行冲洗,有效清理固定环21上积存的固体颗粒,促使固体颗粒从固定环21的固定孔下排清理,实现活动盖31与固定环21接触时两者之间无固体颗粒的效果,从而提高活动盖31和固定环21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活动机构3下移过程中,该水流对上密封囊7施加挤压力,使得上密封囊7被压缩,上密封囊7内气体被转移至下密封囊8内,实现下密封囊8的竖向膨胀,有效增强下密封囊8的笔直度,提高下密封囊8插入固定环21的准确度和便利性,与此同时由于阻挡板53被推动到出水管52的上方,使得阻挡板53能够对下密封囊8上的外板93施加磁斥力作用,既促使外板93仅能够与三个阻挡板53正对,从而限定下密封囊8变形后的摆放位置,进一步增强下密封囊8的笔直度,提高下密封囊8插入固定环21时的准确性和便利性,又使得下密封囊8最大程度被竖向膨胀,促使外膜94向内膜95靠拢而减小外膜94进入固定环21内时的摩擦,从而延长外膜94的使用寿命,在活动机构3完全下移后,受固定环21的固定孔限制和活动盖31的挤压作用,促使下密封囊8完全位于固定环21的固定孔内,从而原本的下密封囊8的竖向膨胀长度被缩短,使得下密封囊8被横向膨胀,此时外膜94受其内水溶液影响而远离内膜95,并与固定环21充分贴合,由此实现下密封囊8对固定环21的密封,进一步提高活动机构3对固定环21的密封效果。

技术分类

0612011651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