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佩戴于面部的口罩,特别涉及一种产生蒸汽的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口罩作为防御花粉或黄沙等细微粉尘的对策以及感染病毒或细菌等的对策而通用。另外,最近口罩的功能多样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口罩。例如,在睡眠中,由于不存在饮食或唾液等的吞咽,口腔有时容易变得干燥。另外,在冬季空气普遍干燥,而且,除冬季外办公室内空调全年开放。因此,即使在白天也多为空气容易干燥的环境,口腔容易变得干燥。

为了防止口腔干燥,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口罩。专利文献1的口罩在覆盖鼻子及嘴的口罩主体上安装有含有水分的含水体和与含水体密合的暖贴等发热体。通过由发热体加热含有水分的含水体来产生温和的蒸汽,由此加湿口罩和面部之间,向口腔内补给水分,由此防止口腔干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0-225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口罩由于在含水体上直接贴附暖贴,所以含水体的水分浸透暖贴导致暖贴的发热温度可能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创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含水体的水分浸透加热含水体的暖贴等发热体的口罩。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佩戴于面部且产生蒸汽的口罩。本发明的口罩具备口罩主体、含有水分的含水体、和加热所述含水体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具备覆盖佩戴者的一部分面部的覆盖部和设置于所述覆盖部的面部侧的面且收容所述含水体的袋状收容部,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覆盖部侧的面。

在本发明的口罩中,优选的是,所述含水体具有覆盖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分的尺寸。

另外,在本发明的口罩中,优选的是,所述含水体呈现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分的外形相同形状的外形,并且具有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分的尺寸相同的尺寸。

另外,在本发明的口罩中,优选的是,所述收容部在比所述覆盖部的上侧缘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覆盖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口罩中,优选的是,所述收容部至少具备在其间插入所述含水体的面部侧的第一层和所述覆盖部侧的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具有透湿性,所述第二层为非透湿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佩戴口罩时,通过由发热体持续加热含有水分的含水体来长期产生温和的蒸汽,由此加湿口罩主体和佩戴者的面部之间。因此,由于向口腔内补给水分,所以能够长期防止口腔干燥。在此,含水体被收容于收容部,另一方面,发热体安装于收容部的覆盖部侧的面,收容部介于含水体和发热体之间。因此,由于含水体的水分通过收容部抑制浸透,所以能够防止含水体的水分浸透用于加热含水体的发热体。其结果,能够防止发热体的发热温度的降低,能够通过发热体有效加热含水体来更好地产生蒸汽。

另外,由于发热体安装于收容部的覆盖部侧的面,即与收容部的面部相反侧的面,所以在佩戴口罩时发热体不直接接触佩戴者的面部,能够防止烫伤佩戴者的面部或佩戴者感到不适。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主视图,图1(B)是后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X1-X1概略剖视图。

图4(A)是收容部的后视图,图4(B)是主视图,图4(C)是X2-X2概略剖视图。

图5(A)是含水体的主视图,图5(B)是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口罩1具备佩戴时覆盖佩戴者的一部分面部(眼下方的区域特别是鼻子及嘴)的口罩主体2、含有水分的含水体3、以及用于加热含水体3的发热体4。口罩主体2具备佩戴时覆盖佩戴者的一部分面部的部分即覆盖部5和设置于覆盖部5的面部侧的面(表面)的袋状收容部6。含水体3在被发热体4加热的状态下被收容于口罩主体2的收容部6。由此,在佩戴口罩1时从含水体3中产生温和的蒸汽。

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5在平面图中呈长方形状。覆盖部5具有在佩戴口罩1时在佩戴者的面部的眼下方横向延伸的上侧缘50、在下颚(或颚下方)横向延伸的下侧缘51、以及连接上侧缘50及下侧缘51的左右侧缘52、53。作为覆盖部5的尺寸,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为左右侧缘52、53横向遮挡脸颊而覆盖一部分面部的鼻子、嘴、下颚、脸颊的尺寸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5在佩戴口罩1前(未使用时)为平坦状。即,本实施方式的覆盖部5的结构与立体式覆盖部不同。具体而言,即使通过热合等将两片口罩片的侧缘彼此接合,在未使用时通过在横向中央沿纵向延伸的折叠部将两片口罩片折叠,并将两片口罩片展开,也不会成为平坦状,与佩戴于面部时在鼻子下方(鼻子孔)及嘴之间形成大空间的结构不同,在佩戴于面部时,比立体式覆盖部更进一步与面部的表面密合。

覆盖部5可以为单层结构或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各层可以使用织布或无纺布等具有通气性的片材构成。其中,可优选使用纺粘法、熔喷法、热结合法或射流喷网法形成的无纺布,从手感和保形性的观点来看可进一步优选使用纺粘法形成的无纺布,从隔绝花粉·病毒等性能的观点来看可进一步优选使用熔喷法形成的无纺布。考虑到以上几点,作为优选的覆盖部5的层结构,可举出例如SMS层(纺粘-熔喷-纺粘的三层结构)。此外,除此以外可优选举出S层(纺粘的单层)或SS层(纺粘-纺粘的两层结构)。在将覆盖部5设为叠层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用例如缝制、超声波熔敷、热合等公知的方法以规定宽度将各层的片材的外周缘接合,形成覆盖部5。

作为构成覆盖部5的各层的织布及无纺布的纤维坯料,可使用公知的坯料,例如,可使用纸、棉等天然纤维、人造丝(人造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聚丙烯、聚乙烯、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其中,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可优选使用聚丙烯、聚乙烯,从保形性的观点来看可使用聚丙烯,从手感的观点来看可使用尼龙。

覆盖部5具有可纵向伸长的结构。例如,在覆盖部5至少设置有一个由横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皱褶形成的褶裥(皱襞)54。通过撑开该褶裥54,覆盖部5能够纵向伸长,可以根据佩戴者的面部的尺寸自由调整覆盖部5的尺寸。

在覆盖部5的左右侧缘52、53上,作为用于将覆盖部5保持于佩戴者的面部的保持单元,安装有挂耳绳7。挂耳绳7可通过例如缝制、超声波熔敷、热合等公知的方法安装于覆盖部5。对挂耳绳7的坯料不进行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例如聚酯等具有弹性的坯料。此外,作为覆盖部5的保持单元,可使用除挂耳绳7外的其它各种单元。

在覆盖部5的比上侧缘50靠内侧位置设置有由例如聚乙烯等塑料树脂或可降解树脂等构成的线状鼻梁片8。因为通过鼻梁片8防止佩戴者的鼻子和覆盖部5之间产生间隙,所以能够使覆盖部5与面部贴合。鼻梁片8内置于例如覆盖部5,可以通过在其上下位置利用例如超声波熔敷等将构成覆盖部5的各层片材接合,固定于规定位置。

接着,如图1~图4所示,收容部6具有面部侧的第一层60和覆盖部5侧的第二层61,第一层60的外周缘的除上侧缘外的部分与第二层61接合。由此,收容部6在上部形成开口,形成能够将含水体3插入并保持在第一层60及第二层61之间的袋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就收容部6而言,第一层60的上侧缘位于比第二层61的上侧缘靠下方,容易将含水体3从上部开口插入收容部6内。

收容部6通过将覆盖部5侧的第二层61根据缝制、超声波熔敷、热合等公知的方法接合于覆盖部5的面部侧的面(表面),安装于覆盖部5。在本实施方式中,就收容部6而言,仅位于比第一层60的上侧缘靠上方的第二层61的上侧缘与覆盖部5的面部侧的面接合。由此,收容部6并不妨碍通过撑开褶裥54而使覆盖部5沿纵向伸长,并且收容部6不受覆盖部5的约束且容易使含水体3因含水体3的重量而接近佩戴者的面部,因此能够将从含水体3中产生的蒸汽高效地供给到鼻子或嘴。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部6在比覆盖部5的上侧缘50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覆盖部5。因为覆盖部5的上侧缘50在佩戴口罩1时在佩戴者的面部的眼下方横向延伸,所以如果在覆盖部5的上侧缘50的位置安装有收容部6,则鼻子被收容部6内的含水体3覆盖。如果鼻子被含水体3覆盖,则难以用鼻子呼吸,并且口罩1的佩戴感可能因含水体3接触鼻子而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部6以在佩戴口罩1时收容体6配置于佩戴者的鼻子下方的方式,在从覆盖部5的上侧缘50向下方错开规定高度(例如15mm以上且30mm以下)的位置安装于覆盖部5。

作为收容部6的尺寸,只要是能在内部放入含水体3且能在外表面贴附发热体4的尺寸即可,例如,可以将横向长度设为50mm以上且150mm以下,可以将纵向长度设为30mm以上且80mm以下。

对于收容部6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缘从覆盖部5的下侧缘51向下方突出。因为本实施方式的覆盖部5能够通过褶裥5沿纵向伸长,所以在伸长时覆盖部5的下侧缘51覆盖收容部6的下侧缘,收容部6未露出而其整体在覆盖部5内与佩戴者的面部相接。

收容部6的面部侧的第一层60可以使用织布或无纺布等具有透湿性的片材构成,其中,可优选使用无纺布。无纺布可使用例如纺粘法、热结合法、射流喷网法等形成的无纺布,但从手感的观点来看可进一步优选使用热结合法、射流喷网法形成的无纺布,可特别优选使用射流喷网法形成的无纺布。作为构成收容部6的织布及无纺布的纤维坯料,可使用公知的坯料,例如,可使用纸、棉等天然纤维、人造丝、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聚丙烯、聚乙烯、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其中,从柔软性、生产性的观点来看可优选使用聚丙烯、聚乙烯。此外,从柔软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第一层60由两片片材重合而成。

收容部6的覆盖部侧的第二层61可使用非透湿性片材构成。作为非透湿性片材,可使用使非透湿性树脂膜与用于上述的第一层60的具有透湿性的片材叠层的片材。

对上述的树脂膜中使用的树脂不进行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例示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酰胺、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碳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其中,可优选例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收容部6的第一层60的透湿性是指可使蒸汽(水分子)通过的性质,例如,透湿度优选为1000g/m

接着,就含水体3而言,如图1~图5所示,其中含浸有含有水分作为主成分的保水液,在佩戴口罩1时被收容于口罩主体2的收容部6并通过被发热体4加热而排出蒸汽,加湿口罩主体2和面部之间并向口腔内供给水分。

对含水体3中含有的保水液量(含浸量)不进行特别限定,但为了能够在睡眠时等长期向口腔内供给充足的蒸汽,优选为6g以上,更优选为12g以上。另外,从使用时的含水体3的重量对使用感受的影响的观点来看,含水体3的含浸量优选为18g以下,更优选为15g以下。

另外,为了保持这样量的保水液,含水体3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00g/m

在本实施方式中,含水体3在平面图中呈矩形状,四个角被倒角且带圆角。该含水体3的外形为与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的外形相同的形状,双方呈现相互对应的形状。即,只要发热体4的外形为例如圆形状或椭圆形状,就将含水体3的外形也设为圆形状或椭圆形状,只要发热体4的外形为例如多边形状,就将含水体3的外形也设为多边形状,但无需为严格意义上的相同形状,例如角是否被倒角等形状的略微不同也包含在相同形状中。

因为含水体3在佩戴口罩1时在佩戴者的唇边使用,所以其尺寸优选为例如横向4cm以上且14cm以下、纵向2cm以上且7cm以下,更优选为横向7cm以上且11cm以下、纵向3cm以上且6cm以下。此外,在面积中,优选为例如8cm

另外,含水体3根据与发热体4的关系,具有覆盖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的尺寸。即,在平面图中,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的外缘轮廓收敛于含水体3的外缘轮廓的内侧,且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并未在含水体3的周围露出。此外,“含水体3覆盖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不限于上述的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完全不在含水体3的周围露出的情况,允许略微(例如10mm)露出的程度。含水体3形成与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相同的尺寸或超过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的尺寸,但优选形成与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相同的尺寸。

因为含水体3在佩戴口罩1时覆盖佩戴者的嘴,所以通气孔30以含水体3不妨碍佩戴者用嘴呼吸的方式形成于含水体3。由此,在佩戴口罩1时佩戴者容易用嘴呼吸。通气孔30可以由多个小径孔构成,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切口构成,但优选由在含水体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口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在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沿着通气孔30弯折含水体3。为了使含水体3含浸大量水分,如上述,需要增加含水体3的单位面积重量,但如果单位面积重量变大则含水体3变硬,在佩戴口罩1时含水体3并不沿着佩戴者的唇边的前额部形状,因此佩戴者可能感到不适。但是,如果含水体3容易在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因通气孔30而弯折,则即使含水体3的单位面积重量变大,在佩戴口罩1时含水体3也会沿着佩戴者的唇边的前额部形状变形,因此佩戴者不再感到不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孔30以在含水体3的上侧缘和下侧缘之间的区域上下延伸的方式形成,但是可以以从含水体3的下侧缘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可以以从含水体3的上侧缘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还可以以从含水体3的上侧缘及下侧缘分别向下方及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

含水体3可以由各种纤维坯料形成,也可以由亲水性纤维或亲水性纤维及合成纤维的混纺纤维形成。作为纤维坯料,可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人造丝、棉、木桨等,从柔软性、保水性的观点来看可优选举出木桨。对这种含水体3的制法不进行特别限定,但可以通过气流成网法等制造,从生产性、加工性、耐久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将聚乙烯等热合性纤维按规定比例与作为主成分的木桨混纺。

例如,在由木桨形成含水体3的情况下,木桨:热合性纤维的比例可举出60:40~80:20。含水体3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但从耐久性、保水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由一对无纺布夹持纤维坯料的三层结构。此时,将被一对无纺布夹持的层称为中层,将由一对无纺布构成的层称为两端层。两端层的无纺布可以为相同坯料,也可以为不同坯料。作为这些无纺布的坯料,可举出亲水性纤维、疏水性纤维、合成纤维或亲水性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混纺纤维,作为亲水性纤维,可举出人造丝、棉,优选为人造丝。如果设为亲水性,则在制造时木桨容易吸收水分,具有容易制造的优点。作为疏水性纤维,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优选为聚乙烯、聚丙烯。如果设为疏水性,则具有能够防止沾湿或粘住的优点。因此,优选的是,由疏水性纤维构成面向佩戴者侧的面,并且由人造丝等亲水性纤维构成其相反侧的面。上述的一对无纺布优选将例如单位面积重量设为20g/m

含浸于含水体3的保水液可以仅为水,但也可以以水为主成分,在水中混合多元醇。作为多元醇,可列举出丙三醇或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丙二醇、山梨糖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等,其中,在安全性这一点上优选丙三醇。除此以外,也可适当地使用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苯氧乙醇等防腐剂、透明质酸盐或甜菜碱等保湿剂、植物提取物、黄原胶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基纤维素(HPC)、琼脂、瓜尔胶、卡拉胶等水溶性增稠剂、桉或薄荷等香料、可溶化香料的界面活性剂(非离子型界面活性剂、两性界面活性剂、阴离子型界面活性剂)等。含水体3优选在佩戴口罩1前,即收容于收容部6前收容于由抗渗性铝塑膜、铝蒸镀PET膜、透明(二氧化硅)蒸镀PET膜构成的袋子等中。

接着,如图2~图4所示,发热体4具备发热材料40和封入发热材料40的收纳袋41。作为该发热体4,可优选使用例如粘贴类型的一次性暖贴。发热体4使用设置于收纳袋41的一面的粘合层(未图示)安装于口罩主体2的收容部6的覆盖部5侧的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材料40使用通过与空气的接触而发热的发热组合物。发热组合物只要是通过与空气的接触而发热即可,可使用例如分别含有适当含量的被氧化性金属、活性碳、保水剂(木屑、蛭石、硅藻土、珍珠岩、硅胶、矾土、吸水性树脂等)、金属盐(食盐等)及水的、目前用于一次性暖贴的公知的组合物。被氧化性金属是产生氧化反应热的金属,例如,可举出选自铁、铝、锌、锰、镁及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粉末或纤维。其中,从操作性、安全性、制造成本、保存性及稳定性这些点来看优选铁粉。作为铁粉,可举出例如选自还原铁粉及雾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此外,发热材料40也可以使用除了通过与空气的接触而发热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例如,也可以使用通过接受微波炉等微波的照射而发热的材料(例如铁氧体等陶瓷粉末)。

收纳袋41具备外周缘全周接合的表面层及里面层,在表面层和里面层之间具有发热材料40的封入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构成表面层及里面层的相同形状的表里两片第一片材42及第二片材43构成,通过将两片片材42、43重合,使用公知的粘接剂将外周缘全周接合或者通过热合将外周缘全周接合,形成可封入发热材料40的袋状。就发热体4而言,收纳袋41的封入了发热材料40的部分,即除外周缘的片材42、43彼此接合的部分外的部分为发热部分44。

对发热体4的外形不进行特别限定,但如上述,发热部分44被设为与含水体3的外形相应的外形。另外,对发热体4的尺寸不进行特别限定,但如上述,发热部分44被设为由含水体3覆盖的尺寸。

对收纳袋41的两片片材42、43的坯料不进行特别限定,但如果考虑强度或发热材料40对发热的耐久性等,则优选使用树脂膜。对树脂膜中使用的树脂不进行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例示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酰胺、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碳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但其中可优选例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收纳袋41的两片片材42、43可以由使具有通气性的织布或无纺布与树脂膜叠层的叠层体构成。在该情况下,在成为发热材料40侧的内侧配置有树脂膜,在外侧配置有织布或无纺布。

作为织布或无纺布的纤维坯料,可例示棉、麻、绢、纸等天然纤维、人造丝、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尼龙、维纶、聚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合成纤维、这些纤维的混合纤维等。其中,从手感好的观点来看,作为纤维坯料,可例示尼龙、聚酯、聚丙烯等,可进一步例示尼龙、聚酯。这些纤维坯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织布或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只要为能够防止发热材料40向收纳袋3外部漏出的程度的单位面积重量,就不进行特别限定,但优选为20g/m

对收纳袋41的两片片材42、43的厚度不进行特别限定,但厚度越小,可以使收纳袋41越柔软,另一方面,如果厚度过小,则收纳袋41的强度降低,因此优选为0.1mm以上且2.0mm以下的程度。

收纳袋41的两片片材42、43中覆盖部5侧的第一片材42具有通气性,贴附于相反的收容部6的侧(粘合层44侧)的第二片材43可以具有通气性,也可以为非通气性,但优选为非通气性。

为了确保通气性,用于具有通气性的第一片材42的树脂膜为大孔树脂膜或用针形成多个穿孔(未图示)的树脂膜,发热材料40通过空气经由多个孔将收纳袋41的内外连通并接触发热材料40而发热。孔可以形成于树脂膜全域,也可以形成于一部分。另外,孔的尺寸只要为能够防止发热材料40向收纳袋41外部漏出的程度的尺寸,就不进行特别限定。对孔的外形及数量也不进行特别限定,孔的尺寸、形状、数量可以考虑与收纳袋41的通气度相应的使用时的发热体4的温度而适当地设定。另一方面,用于非通气性第二片材43的树脂膜不是大孔树脂膜,而是未形成穿孔(未图示)的非通气性树脂膜。

此外,收纳袋41的非通气性并不仅限于完全不使空气通过的性质,而是指收纳袋41的第二片材43不具有用于使空气通过的孔(例如形成于树脂膜的上述的穿孔或原本形成于坯料本身的微孔),例如,即使树脂膜本身略微通气,也包含在非通气性中。

在非通气性第二片材43的表面设置有粘合层(未图示)。该粘合层通过将丙烯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硅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树脂等涂布于第二片材43的表面而形成。对该粘合剂的涂布量不进行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在睡眠时等长期将发热体4持续贴附于收纳部6即可。粘合层由剥离片材(未图示)覆盖直至使用发热体4。作为该剥离片材,例如,可以将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等单独或多个组合叠层,对覆盖这些粘合层的侧的面实施硅加工而形成。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通过由发热体4对佩戴时含有水分的含水体3持续加热,长期产生温和的蒸汽,由此加湿口罩主体2和佩戴者的面部之间。因此,由于可向口腔内补给水分,所以能够长期防止口腔干燥。在此,含水体3被收容于口罩主体2的收容部6,另一方面,发热体4安装于收容部6的覆盖部5侧的面,收容部6介于含水体3和发热体4之间。因此,由于通过收容部6阻止含水体3的水分浸透,所以能够防止含水体3的水分浸透加热含水体3的发热体4。其结果,能够防止发热体4的发热温度的降低,能够有效加热含水体3来更好地产生蒸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由于发热体4安装于口罩主体2的收容部6的覆盖部5侧的面即收容部6的与面部相反侧的面,所以在佩戴口罩1时发热体4不直接接触佩戴者的面部。因此,在佩戴口罩1时不会烫伤佩戴者的面部或者佩戴者不会感到不适。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含水体3具有覆盖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的尺寸。如果发热体4的尺寸大,则在佩戴口罩1时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可能从含水体3的周围迂回进入而接触佩戴者的面部,但通过含水体3覆盖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热体4接触佩戴者的面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由于含水体3呈现与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的外形相同形状的外形,并且具有与上述发热体的发热部分的尺寸相同的尺寸,所以含水体3全域被发热体4的发热部分44普遍均匀加热。因此,含水体3容易升温,能够从含水体3中高效地产生温和的蒸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收容部6在比覆盖部5的上侧缘50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覆盖部5。因此,由于在佩戴口罩1时收容体6配置于佩戴者的鼻子下方,所以鼻子未被含水体3覆盖,佩戴者能够容易地用鼻子呼吸,并且口罩1的佩戴感也不会因含水体3接触鼻子而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由于收容部6的面部侧的第一层60具有透湿性,覆盖部5侧的第二层为非透湿性,所以从收容部6内的含水体3中产生的温和的蒸汽透过透湿性第一层60而被排出到佩戴者的面部侧,但在与佩戴者的面部相反侧非透湿性第二层61成为阻挡层而不排出蒸汽。因此,由于能够将从含水体3中产生的温和的蒸汽仅供给到佩戴者的面部侧,所以能够高效地加湿。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收容部6在比覆盖部5的上侧缘50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覆盖部5,但在覆盖部5的上侧缘50的位置也可以安装于覆盖部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收容部6的第一层60为透湿性而第二层61为非透湿性,但也可以均为透湿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含水体3上形成有通气孔30,但并不一定形成有通气孔3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覆盖部5的上侧缘50、下侧缘51及左右侧缘52、53形成为直线状,但例如上侧缘50也可以形成为朝向上侧凸的回折线或弯曲线状,和/或下侧缘51也可以形成为朝向下侧凸的回折线或弯曲线状,和/或左右侧缘52、53也可以形成为朝向内侧凸的回折线或弯曲线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收容部6因为在佩戴口罩1时覆盖佩戴者的嘴,所以也可以在收容部6设置通气孔以使收容部6不妨碍佩戴者用嘴呼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覆盖部5在平面图中呈长方形状,但也可以呈三角形状、正方形状、其它多边形状、圆形状、椭圆形状等各种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覆盖部5为可以通过褶裥54沿纵向伸长的结构,但可使覆盖部5沿纵向伸长的单元不限于褶裥54,也可使用其它各种单元,例如,也可以为通过在覆盖部5形成褶皱而可使覆盖部5沿纵向伸长的结构。此外,就褶裥54等可使覆盖部5伸长的单元而言,其结构也可以不设置于覆盖部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覆盖部5为平坦式,但也可以为立体式。

符号说明

1 口罩

2 口罩主体

3 含水体

4 发热体

5 覆盖部

6 收容部

45 发热体的发热部分

50 覆盖部的上侧缘

60 收容部的第一层

61 收容部的第二层。

相关技术
  • 一种过滤式口罩风扇装置及应用口罩风扇装置的口罩
  • 一种口罩过滤层和应用该口罩过滤层的口罩罩体
技术分类

0612011218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