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油茶籽复配油及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油茶籽复配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油精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茶籽复配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的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福建和安徽等地广泛种植。由油茶籽制取的油茶籽油富含甾醇、角鲨烯和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化妆品和药品等产品中。

在实际生产中,不同品质的油茶籽毛油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处理以提高其品质,但经过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这些精炼处理后,油脂中的活性成分损失较多,氧化稳定性下降明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籽复配油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油茶籽复配油活性成分含量高、氧化稳定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籽复配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茶籽毛油与酸性溶液第一混合,进行脱胶反应,得到脱胶油;

将所述脱胶油与碱性溶液第二混合,进行脱酸反应,得到脱酸油;

将所述脱酸油与吸附脱色剂第三混合,进行脱色,得到脱色油;

向所述脱色油中通入氮气,在抽真空条件下进行脱臭,得到精炼油;

将所述脱胶油与所述精炼油第四混合,得到油茶籽复配油;

所述第四混合时,脱胶油的质量为所述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10~70%。

优选的,所述油茶籽毛油是由油茶籽进行压榨制得;所述油茶籽在2~8℃的温度下冷藏保存。

优选的,所述酸性溶液为磷酸溶液或柠檬酸溶液;所述磷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5~85%;所述柠檬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50%;所述酸性溶液的质量为油茶籽毛油质量的0.1~0.5%。

优选的,所述脱胶反应的温度为50~90℃,时间为10~50min。

优选的,所述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所述碱性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14%;所述脱酸反应的温度为50~90℃,时间为10~50min。

优选的,所述吸附脱色剂为活性炭与活性白土的混合物,或者活性炭与膨润土的混合物;所述活性炭与活性白土的质量比为1:(6~20);所述活性炭与膨润土的质量比为(0.1~10):1。

优选的,所述吸附脱色剂的质量为脱酸油质量的1~5%。

优选的,所述脱色的温度为80~120℃,时间为15~40min。

优选的,所述脱臭包括:将所述脱色油进行抽真空,将脱色油加热至100~150℃,通入氮气,升温至220~300℃保温。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油茶籽复配油,角鲨烯的含量为145~165mg/kg;总甾醇的含量为4100~4300mg/kg;多酚的含量为15~40mg/kg;维生素E的含量为155~210mg/kg。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籽复配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茶籽毛油与酸性溶液第一混合,进行脱胶反应,得到脱胶油;将所述脱胶油与碱性溶液第二混合,进行脱酸反应,得到脱酸油;将所述脱酸油与吸附脱色剂第三混合,进行脱色,得到脱色油;向所述脱色油中通入氮气,在抽真空条件下进行脱臭,得到精炼油;将所述脱胶油与所述精炼油第四混合,得到油茶籽复配油;所述第四混合时,脱胶油的质量为所述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10~70%。由于油茶籽脱胶油具有最强的氧化稳定性,且其含有的活性成分的含量较高,因此本发明将油茶籽脱胶油与油茶籽精炼油进行复配,能够提高油茶籽精炼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活性成分含量。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的油茶籽毛油是由油茶籽进行压榨制得;所述油茶籽在2~8℃的温度下冷藏保存。本发明通过冷藏保存,能够进一步提高油茶籽复配油的活性成分含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含有不同比例脱胶油的油茶籽复配油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籽复配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茶籽毛油与酸性溶液第一混合,进行脱胶反应,得到脱胶油;

将所述脱胶油与碱性溶液第二混合,进行脱酸反应,得到脱酸油;

将所述脱酸油与吸附脱色剂第三混合,进行脱色,得到脱色油;

向所述脱色油中通入氮气,在抽真空条件下进行脱臭,得到精炼油;

将所述脱胶油与所述精炼油第四混合,得到油茶籽复配油;

所述第四混合时,脱胶油的质量为所述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10~70%。

本发明将油茶籽毛油与酸性溶液混合,进行脱胶反应,得到脱胶油。

在本发明中,所述油茶籽毛油优选由油茶籽进行压榨制得;所述压榨的温度优选为120℃;所述油茶籽优选在2~8℃的温度下冷藏保存。本发明通过冷藏保存,能够进一步提高油茶籽复配油的活性成分含量。

本发明将油茶籽毛油与酸性溶液第一混合,进行脱胶反应,得到脱胶油。

在本发明中,所述酸性溶液优选为磷酸溶液或柠檬酸溶液;所述磷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优选为65~85%,进一步优选为70~80%;所述柠檬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优选为30~50%,进一步优选为35~45%;所述酸性溶液的质量优选为油茶籽毛油质量的0.1~0.5%,进一步优选为0.2~0.4%。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混合的温度优选为50℃;所述第一混合优选包括:将所述油茶籽毛油加热至混合的温度后,在搅拌条件下向其中加入酸性溶液。在本发明中,所述脱胶反应的温度优选为50~90℃,进一步优选为60~85℃,更优选为65~80℃;所述脱胶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0~50min,进一步优选为15~45min,更优选为20~35min。本发明对所述加热的方式没有特别的要求,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加热方式即可。

完成所述脱胶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油样与水混合并进行搅拌,并依次进行保温静置沉淀,然后分离得到所述脱胶油。在本发明中,所述水优选为去离子水;所述水的温度优选为80℃;所述水的质量优选为油样质量的0.2%;所述搅拌的时间优选为15min;所述保温的温度优选为80℃,时间优选为80min。在本发明中,将所得油样与水混合能够除去油样中的亲水性磷脂,通过保温静置沉淀能够让亲水性磷脂沉淀在底部,便于分离。本发明对所述分离的方式没有特别的要求,采用本领域熟知的方式即可。

在本发明中,油茶籽毛油的胶体分散相,除了亲水的磷脂外,还含有一部分非亲水磷脂(β-磷脂、钙镁复盐式磷脂、N-酰基脑磷脂和溶血磷脂),以及蛋白质降解产物(膘、胨)的复杂结合物,这些物质有的因其结构的对称性而不亲水,有的则因水合作用,颗粒表面易为水膜所包围(水包分子)而增大电斥性,因此在水化脱胶中不易被凝聚。对于这类胶体分散相,根据胶体水合、凝聚的原理,通过添加酸性溶液中和胶体分散质点的表面电荷点,消除(或降低)质点的e电位或水和度,促使胶体质凝聚;促使钙镁复盐式磷脂、N-酰基脑磷脂和对称式结构(β-)磷脂转变为亲水性磷脂。加入水后,亲水性磷脂可与水结合,通过分离除去,提高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得到脱胶油后,本发明将所述脱胶油与碱性溶液第二混合,进行脱酸反应,得到脱酸油。

在本发明中,所述碱性溶液优选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所述碱性溶液的质量浓度优选为6~14%,进一步优选为8~12%。在本发明中,首先测定所述脱胶油的酸价,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加碱量:

理论碱量(g)=7.13×10

实际总碱量(g)=(理论碱量+超碱量)/碱液的质量分数。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混合的温度优选为80℃;所述第二混合优选包括:将所述脱胶油加热至混合的温度后,在搅拌条件下向其中加入碱性溶液。在本发明中,所述脱酸反应的温度优选为50~90℃,进一步优选为60~85℃,更优选为65~80℃;所述脱酸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0~50min,进一步优选为20~40min。在本发明中,所述脱酸反应优选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本发明优选在最后12min将搅拌的转速调小使所述皂角絮凝。本发明对所述转速调小没有特别的要求,使得油样轻微转动,不影响皂角絮凝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脱酸过程中,脱胶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脂肪酸钠,即皂角。本发明对所述加热的方式没有特别的要求,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加热方式即可。

完成所述絮凝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絮凝物放置冷却,分离得到所述脱酸油。本发明对所述分离的方式没有特别的要求,采用本领域熟知的方式即可。

得到所述脱酸油后,本发明将所述脱酸油与吸附脱色剂第三混合,进行脱色,得到脱色油。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脱色剂优选为活性炭与活性白土的混合物,或者活性炭与膨润土的混合物;所述吸附脱色剂的质量优选为脱酸油质量的1~5%,进一步优选为2~4%;所述活性炭与活性白土的质量比为1:(6~20),进一步优选为1:(8~15);所述活性炭与膨润土的质量比为(0.1~10):1,进一步优选为(1~5):1。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混合优选包括:将所述脱酸油加热至脱色的温度后,向其中加入吸附脱色剂。在本发明中,所述脱色的温度优选为80~120℃,进一步优选为90~110℃;所述脱色的时间优选为15~40min,进一步优选为20~35min。在本发明中,所述脱色优选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对所述加热的方式没有特别的要求,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加热方式即可。

完成所述脱色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油样进行分离,得到所述脱色油。本发明对所述分离的方式没有特别的要求,采用本领域熟知的方式即可。

得到所述脱色油后,本发明向所述脱色油中通入氮气,在抽真空条件下进行脱臭,得到精炼油。

在本发明中,所述脱臭优选包括:将所述脱色油进行抽真空,将脱色油加热至100~150℃,进一步优选为加热至120~135℃,然后通入氮气,升温至220~300℃保温,进一步优选为升温至250~280℃保温。在本发明中,所述保温的时间优选为2h;所述脱臭优选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在氮气和真空的作用下,能够抽出引发油脂臭味的一些物质,如低分质量脂肪酸、烃、醛和过氧化物,也能脱去脱色过程中加入的吸附脱色剂的异味。

得到所述精炼油后,本发明将所述脱胶油与所述精炼油第四混合,得到油茶籽复配油。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四混合优选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所述搅拌的转速和时间没有要求,以得到均一色泽的油茶籽复配油为准。在本发明中,所述脱胶油的质量为所述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10~70%,优选为20~60%,进一步优选为30~50%。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油茶籽复配油,角鲨烯的含量为145~165mg/kg;总甾醇的含量为4100~4300mg/kg;多酚的含量为15~40mg/kg;维生素E的含量为155~210mg/kg。本发明将油茶籽脱胶油与油茶籽精炼油进行复配,能够提高油茶籽精炼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活性成分含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油茶籽复配油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将油茶籽在120℃的温度下进行压榨制油,得到油茶籽毛油;

将油茶籽毛油置于脱胶罐中,然后加热至50℃并同时进行搅拌,随后向罐中加入85%磷酸溶液(油重的0.2%),进一步搅拌并升温至80℃,反应20min后,加入与油样相同温度的去离子水(油重的2%),搅拌15min,保温静置沉淀80min,然后分离沉淀得到脱胶油;

将所述脱胶油置于脱酸罐中,然后加热至80℃并同时进行搅拌,再按照实际加碱量加入10%的NaOH溶液于脱酸罐中(首先测定所述脱胶油的酸价,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加碱量:理论碱量(g)=7.13×10

将所述脱酸油置于脱色罐中加热至93℃,同时加入2%油重的吸附脱色剂(活性炭与活性白土混合比例为1:10),充分搅拌30min,待反应结束后,分离沉淀得到脱色油;

将所述脱色油和沸石置于脱臭罐中,抽真空同时进行搅拌,通冷凝水,将油预热至120~135℃,然后开始通入氮气,并调整氮气的流量(在不引起油样剧烈飞溅的前提下尽量加大通气量),然后将油升温至220℃保温2h。脱臭完成后,在真空且通氮气的条件下将油温降至70℃,破除真空,得到精炼油;

按照脱胶油的质量为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10%的比例称于罐中,充分搅拌15min,得到油茶籽复配油。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相同,区别在于按照脱胶油的质量为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20%的比例称于罐中。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相同,区别在于按照脱胶油的质量为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30%的比例称于罐中。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相同,区别在于按照脱胶油的质量为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40%的比例称于罐中。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相同,区别在于按照脱胶油的质量为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50%的比例称于罐中。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相同,区别在于按照脱胶油的质量为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60%的比例称于罐中。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相同,区别在于按照脱胶油的质量为精炼油与脱胶油总质量的70%的比例称于罐中。

性能测试

(1)将油茶籽分装在网袋中,置于冷藏(4℃)条件下储藏,油茶籽每隔一个月取样一次,对储藏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的油茶籽进行压榨制油,将压榨制得的油茶籽毛油过滤后放入冰箱冷藏待测。

表1储藏温度对油茶籽毛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注:表1~10中同一行中不同字母的数值表示差异显著(p<0.05)。

酸价是指油脂中的甘油三酯水解所产生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其是反映油脂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滴定法对不同储藏温度下油茶籽中油脂的酸价进行测定。由表1可知,储藏前及室温储藏1个月后的油茶籽中油脂的酸价较高,为0.36mg/g。室温储藏5个月后,酸价已升至0.39mg/g,而冷藏条件下的油茶籽中油脂的酸价较低,且较为稳定,为0.31mg/g。

表2储藏温度对油茶籽毛油中甾醇、角鲨烯、多酚和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0~2个月)

表3储藏温度对油茶籽毛油中甾醇、角鲨烯、多酚和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3~5个月)

角鲨烯是一种多不饱和三萜类化合物,其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预防癌症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生理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领域。油茶籽毛油中的甾醇是一种植物甾醇,其生理功能和结构与动物体中的胆固醇类似,具有抗炎、抗癌、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因此角鲨烯和甾醇含量都是油茶籽毛油重要的品质指标。

本发明采用GC-MS对不同储藏温度下油茶籽中油脂的角鲨烯和甾醇含量进行测定。由表2~3可知,在储藏两个月后,冷藏储藏的油茶籽中油脂的角鲨烯含量显著高于室温储藏的油茶籽,这可能是由于低温可以抑制角鲨烯的氧化。之后的储藏期中两种储藏温度下的油茶籽中油脂的角鲨烯含量无显著差异,且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冷藏和室温储藏的油茶籽中油脂的角鲨烯含量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储藏5个月后,冷藏和室温储藏的油茶籽中油脂的角鲨烯含量从初始的212.05mg/kg分别降至115.47mg/kg和107.07mg/kg。这可能是由于油茶籽在储藏过程中与氧气接触,导致角鲨烯被氧化为角鲨烯单氢过氧化物,然后被氧化为角鲨烯5氢过氧化物,最后被氧化为角鲨烯环氧化物。

通过GC-MS共检测出7种甾醇,分别为桦木醇、豆甾醇、β-香树脂醇、日耳曼醇、谷甾醇、羊毛甾醇和α-香树脂醇。由表2~3可知,在储藏一个月后,冷藏条件下的油茶籽中油脂的谷甾醇含量显著高于室温条件下的油茶籽,这可能是由于低温可以抑制谷甾醇的氧化。其他种类的甾醇含量在不同储藏温度下无显著差异,且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甾醇可发生自动氧化反应,典型的氧化产物包括甾醇的7-羟基、7-酮基、5,6-环氧基和3,5,6-三醇衍生物,这些氧化产物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等不良症状,甾醇被氧化后也将丧失抑制胆固醇吸收的功效。

多酚是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其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和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减缓氧化速率,其还具有抗炎、抗肿瘤、和调节心血管的作用,是油茶籽毛油中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本发明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储藏温度下油茶籽中油脂的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由表2~3可知,随着储藏期的延长,多酚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油茶籽在代谢过程中,多酚类物质被氧化消耗,在储藏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冷藏条件下的油茶籽中油脂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室温储藏条件下的油茶籽,这可能是由于低温能抑制氧化反应的速率。之后两种储藏温度下的油茶籽中油脂的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

维生素E是一类具有色酚环和和16碳侧链的酚类化合物,可以向脂质自由基提供氢原子以防止脂质发生氧化,其还具有抗炎、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本发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不同储藏温度下油茶籽中油脂的维生素E含量进行测定。由表2~3可知,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维生素E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储藏的前两个月,不同储藏温度下油茶籽中油脂的维生素E含量较为稳定,储藏至第三个月,维生素E含量开始略微下降,当储藏至第五个月时,冷藏和室温条件下油茶籽中油脂的维生素E含量已降至302.75mg/kg和302.79mg/kg,显著低于储藏前期油茶籽中油脂的维生素E含量。这可能是由于油茶籽中的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产生脂质氢过氧化物,维生素E通过将羟基中的氢原子贡献给脂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自由基以减缓氧化速率,导致油茶籽中油脂的维生素E含量下降。但在不同储藏月份中,冷藏和室温条件下油茶籽中油脂的维生素E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为了保留油茶籽中油脂的维生素E含量,油茶籽采摘后应尽快加工,以免维生素E含量受到氧化损失。

表4储藏温度对油茶籽毛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中起着多种作用,如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胆固醇水平,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等功效。本发明通过GC-MS对不同储藏温度下油茶籽中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由表4可知,油茶籽毛油共检测出五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反亚油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约为88%,且油酸为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在75%以上。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油茶籽中油脂的亚油酸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储藏两个月后,冷藏条件下的油茶籽中油脂的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室温条件下的油茶籽。这可能是由于在脂质氧化酸败过程中,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双键,而亚油酸的氧化速率约为油酸的10倍,因此油茶籽中油脂的亚油酸含量在储藏期间下降较多。

综上,储藏温度对油茶籽在储藏过程中所含油脂酸价、过氧化值、多酚、角鲨烯、甾醇和脂肪酸组成等影响显著,低温条件下储藏的油茶籽在储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较低,在储藏前期,冷藏条件下油茶籽中多酚、角鲨烯、谷甾醇和亚油酸含量相对于室温更高。分析认为低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油茶籽在储藏过程中氧化速率和保留油茶籽中的活性成分含量。

(2)对油茶籽毛油进行精炼,得到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油,测定其氧化诱导时间以及活性成分含量;将脱胶油与精炼油混合,得到油茶籽复配油,将其放入冰箱冷藏待测。

表5油茶籽油精炼各阶段氧化诱导时间

油脂氧化诱导时间是采用高温加速氧化进而快速测定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指标,氧化诱导时间越长,则说明油脂氧化稳定性越好。采用油脂氧化分析仪对不同精炼程度油茶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进行了测定,由表5可知,油茶籽毛油经过脱胶处理后,其氧化诱导时间显著提高,由19.54h升至30.29h。

表6油茶籽毛油、脱胶油与精炼油的脂肪酸组成

通过采用GC-MS对油茶籽毛油、脱胶油和精炼油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由表6可知,油茶籽毛油、脱胶油和精炼油的脂肪酸种类一致,皆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反亚油酸组成,且均以油酸为主,约占77%。油茶籽毛油、脱胶油和精炼油的脂肪酸组成整体差异较小。

表7油茶籽毛油、脱胶油和精炼油的甾醇、角鲨烯、多酚和维生素E含量

由表5~7可知,脱胶油具有最强的氧化稳定性,且其含有的活性成分的含量较高。

表8复配比例对油茶籽复配油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

采用油脂氧化分析仪对不同复配比例的油茶籽复配油的氧化诱导时间进行了测定。由表8可知,当脱胶油占比为10%时,油茶籽复配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25.24h,显著高于精炼油。这可能是由于脱胶油活性成分含量较高且氧化稳定性较强,从而引起添加10%脱胶油后的油茶籽复配油氧化稳定性得到提升。当脱胶油占比低于40%时,油茶籽复配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并没有随着脱胶油占比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当脱胶油占比增加至40%以上时,油茶籽复配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开始显著上升。

表9不同复配比例油茶籽复配油的活性成分含量

从表9中能够看出油茶籽复配油活性物质含量随脱胶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图1为含有不同比例脱胶油的油茶籽复配油的图。由图1可知,随着脱胶油占比的增加,油茶籽复配油的色泽逐渐加深。实际生产中,综合油茶籽复配油的色泽、氧化诱导时间以及活性成分含量,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复配比例进行复配处理,以期得到综合品质性状最优的油茶籽油产品。

(3)通过滴定法对油茶籽毛油、脱胶油与精炼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0。

表10油茶籽毛油、脱胶油与精炼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

由表10可知,油茶籽毛油和脱胶油的酸价显著高于精炼油,这是由于精炼油经过脱酸处理。毛油的过氧化值为0.30mmol/kg,显著低于脱胶油和精炼油的过氧化值,这可能是由于后续精炼过程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油温升高会促进油茶籽油的氧化,导致过氧化值升高。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7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