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济数据统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经济管理数据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经济管理中,通常会涉及到各种各样大量的财物数据,例如:发票金额及其开票信息,在企业或者单位里均会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管理,即,年底或者年中时会对发票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并且加以分析,以反映企业或单位在某一时间段的经营状况;

由于涉及到较多的发票,当财务人员对其进行整理、统计时,需要一张一张的将发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并且当所有的发票信息均录入至计算机内时,才可以对汇总到一块的发票数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上述方式将发票信息输入端计算机中无疑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加之人工手动输入发票数据信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还会导致发票信息录入错误情况的发生(当人工手动对发票信息数据进行录入时,伴随着统计发票数量的增多,耗费财务人员大量的体能,也会使得其眼由于长时间顶着发票而产生酸涩),进而导致经济数据统计出现误差,不利于财务人员的高效、快捷的进行工作;

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经济管理数据分析装置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经济管理数据分析装置,该装置可代替传统采取人工的方式手动录入发票信息,实现不间断的将发票信息进行扫描、录入,大大提高了发票数据信息的统计效率,也缓解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避免因人工手动录入信息产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发票信息录入错误情况的发生,使得数据信息统计更为高效、准确。

一种经济管理数据分析装置,包括桌体且桌体下方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竖向滑动安装有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上纵向间隔设置有两组输送装置,两输送装置相背一侧固定安装有吸附架且吸附架上设置有气压吸附装置,所述承载板上转动安装有与输送装置同轴转动的第一齿轮,两所述第一齿轮分别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上且与之对应的送检扇形齿轮、回检扇形齿轮,两组相配合的送检扇形齿轮、回检扇形齿轮共同连接有驱动装置;

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与输送装置相配合且分别位于与之对应输送装置横向两端的存放盒、收集盒,相配合的送检扇形齿轮、回检扇形齿轮不同时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实现带动输送装置进行间隔往复移动,其中一组中的送检扇形齿轮与另一组中的回检扇形齿轮同时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并且实现:当一个吸附架由存放盒移动至收集盒时,另一吸附架刚好由收集盒移动至存放盒;

所述承载板上中间位置纵向滑动安装有扫描探头且扫描探头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的丝杠,两所述回检扇形齿轮配合有设置于承载板上的转移复位装置且转移复位装置连接有传动装置,两所述传动装置分别连接于丝杠的纵向两端,所述转移复位装置与回检扇形齿轮相配合满足:当其中一组中的回检扇形齿轮将要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时,通过转移复位装置、传动装置带动丝杠转动进而使得扫描探头向纵向另一端移动,我们设定在扫描探头刚好移动至纵向另一端时,另一组输送装置刚好带动吸附架移动至扫描探头上方,此时回检齿轮不再驱动与之对应的转移复位装置并且转移复位装置开始复位;

所述扫描探头电性连接有数据处理单元。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承载板下端面的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驱动有设置于承载板上的三角带轮组,所述三角带轮组驱动有设置于承载板上的反向带轮组,相配合的送检扇形齿轮、回检扇形齿轮分别由三角带轮组、反向带轮组驱动。

优选的,所述转移复位装置包括与回检扇形齿轮同轴心竖向间隔设置且转动安装于承载板上的驱动圆板,所述驱动圆板上沿其径向竖向滑动安装有抵触杆且抵触杆和驱动圆板上端面连接有抵触弹簧,所述承载板上固定安装有与驱动圆板同轴心且位于驱动圆板上方的承托圆板,所述承托圆板下端面一体设置弧形坡台,所述回检齿轮上端面设置有与抵触杆相配合的复位滑槽,所述驱动圆板与传动装置连接且驱动圆板上固定有卷簧,所述卷簧另一端固定于承载板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圆板经第一传动皮带轮组连接有单向轴承且承载板上转动安装有与单向轴承一体设置的蜗杆,所述蜗杆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上的蜗轮,所述蜗轮经第二传动皮带轮组驱动有分别转动安装于承载板上且位于丝杠纵向两端的转移扇形齿轮,所述丝杠纵向两端分别套固有与转移扇形齿轮相配合的转移齿轮且初始时转移扇形齿轮和与之对应的转移齿轮不啮合,当回检扇形齿轮不再带动驱动圆板转动时,刚好实现带动转移扇形齿轮转动一圈。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纵向间隔设置且相配合的两组转轴,每组中的一个转轴横向滑动安装在承载板上且每组转轴配合有输送带,可移动转轴与承载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所述承载板上纵向滑动安装有分别与输送带相配合的形变装置且形变装置连接有啮合机构,所述啮合机构经扫描探头驱动且啮合机构与数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当数据处理单元检测到异常时,啮合机构处于啮合状态并且可通过啮合机构同步带动靠近扫描探头的形变装置移动一定距离,当数据处理单元检测正常时,啮合机构处于脱离状态,当扫描探头通过啮合机构带动形变装置移动一定距离后,扫描探头和相应的啮合机构脱离,我们在承载板上设置有对形变装置定位的定位装置,当扫描探头和相应的啮合机构脱离时,定位装置同步实现对形变装置的定位并且此时吸附架还未移动至输送带产生形变位置处,我们在承载板上相应位置处设置有触发装置并且当吸附架移动至输送带形变部位时,触发装置被触发进而解除定位装置对形变装置的定位,此时气压吸附装置开始泄压并且数据处理单元控制啮合机构脱离。

优选的,所述扫描探头经滑杆纵向滑动安装于承载板,滑杆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分别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上的第二齿轮且两第二齿轮纵向间隔设置,啮合机构包括:承载板上相应位置设置有与第二齿轮同轴心且竖向间隔设置的形变齿轮,所述形变齿轮和与之对应的第二齿轮之间经电磁离合器连接且电磁离合器与数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形变齿轮驱动与之对应的形变装置,当吸附架沿纵向移动至最远距离时,第一齿条刚好和与之对应的第二齿轮脱离。

优选的,所述形变装置包括纵向滑动安装与承载板的L形杆且L形杆顶部转动安装有与输送带相配合的带辊,所述L形杆底部固定有纵向延伸且与形变齿轮相配合的形变齿条,定位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与承载板的定位块且定位块与承载板之间连接有定位弹簧,所述L形杆底部设置有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孔且两定位块相向一侧进行倒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承载板纵向两侧的L形架且两L形架相向一侧转动安装有触发杆,所述触发杆与L形架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吸附架上端设置有圆杆且当吸附架沿纵向移动至最远距离时圆杆刚好触碰到触发杆,所述触发杆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相应的定位块从定位孔中撤出。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连接有定位弹簧一侧安装有铁片且承载板内相应位置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串联于稳压回路中且控制单元控制稳压回路的通断。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该装置可代替传统采取人工的方式手动录入发票信息,实现不间断的将发票信息进行扫描、录入,大大提高了发票数据信息的统计效率,也缓解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避免因人工手动录入信息产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发票信息录入错误情况的发生,使得数据信息统计更为高效、准确,从而为财务人员节省了大量不必要且繁琐的时间,使得财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物数据分析过程中;

(2)在本方案中,当发票因存放时间较长或者受到损坏而导致发票数据信息不清楚时,该装置可及时将其进行筛选、剔除,从而因扫描探头无法识别发发票上的数据信息或者将错误的数据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内,导致数据统计出现错误情况的发生,并且将这些数据信息不清楚或者有破损的发票剔除出来也便于财务人员快速的进行核对、校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承载板处于容纳腔内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承载板向上升起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两输送装置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两输送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转移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转移复位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三角带轮组、反向带轮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转移复位装置、回检扇形齿轮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形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扫描探头、丝杠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齿条、第二齿轮、形变齿条、形变齿轮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其中一输送带产生形变时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触发杆、圆杆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其中一输送带形变时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5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实施例1,一种经济管理数据分析装置,参照附图1所示,包括桌体1且桌体1下方设置有容纳腔2,我们在容纳腔2上端设置有可开合的开闭板,当我们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时,将开闭板打开并且使得竖向滑动安装于容纳腔2内的承载板3向上升起(承载板3竖向滑动安装于容纳腔2内),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承载板3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容纳腔2底壁的升降丝杠15并且升降丝杠15由升降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当我们打开开闭板后,通过升降电机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启动工作并且带动升降丝杠15转动进而使得与升降丝杠15螺纹配合的承载板3沿着容纳腔2向上移动(我们在容纳腔2底壁上只需转动安装有一个升降丝杠15即),即,参照附图2所示,此时承载板3向上移动至相应所需位置处,当不需要进行数据统计时,我们将承载板3向下移动并且收缩至容纳腔2内,随后将开闭板关闭,以实现一定的密封效果(避免在不使用时,空气中的灰尘附着在该装置表面);

参照附图4所示,较好的,我们在承载板3上纵向间隔设置有两组输送装置(两组输送装置横向延伸且纵向间隔设置),我们在承载板3纵向一侧分别设置有与其中一个输送装置相配合的存放盒11、收集盒12,存放盒11盒收集盒12横向间隔设置且分别设置于输送装置的两端,存放盒11内放置有用于待统计的发票,收集盒12用于存放完成统计后的发票,我们在两输送装置相背一侧固定安装有吸附架6,当输送装置移动时可同步带动吸附架6进行移动,我们在吸附架6下端面设置有气压吸附装置,参照附图9所示,所述气压吸附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吸附架6下端面且横向间隔设置的吸盘7,所述吸盘7连接有微型抽气装置(图中未示出),我们通过控制微型抽气装置来实现将吸盘7内的空气抽出进而实现将发票吸起的效果(关于气压吸附装置的工作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置的时候可参照现有技术在结合本方案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进,加之其不是本方案的改进点,故在此不做过多描述),参照附图8所示,吸附架6包括与输送装置固定安装的安装杆56且安装杆56内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53,所述电动伸缩杆53伸缩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安装杆56竖向滑动配合的T形板52且若干吸盘7固定安装在T形板52下端面,当吸附架6一端至存放盒11正上方时,电动伸缩杆53动作并且带动T形板5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若干吸盘7向下移动,以至使得吸盘7下端面与发票上端面相抵接,随后气压吸附装置动作并且实现将吸盘7与发票之间的空气向外抽出,使得吸盘7内处于真空状态,从而实现将发票吸起的效果,关于吸盘7内的真空度的(即,吸盘7对发票的吸力大小,真空度越大吸力越大,反之越小),我们通过控制气压吸附装置并且使得每次向外抽一定量的气体后,使得吸盘7内的真空度满足:刚好将一张发票吸起(为了更好的避免吸盘7一次吸起两个或多个发票情况的发生,我们在设置吸盘7的时候使得位于中间位置吸盘7的下端面低于位于其两侧吸盘7的下端面,由此一来,当若干吸盘7对发票进行吸附时,位于两侧的吸盘7由于距离发票较远,此时只能实现将位于最上方的一张发票吸起,此时使得被吸起的发票两端产生一个向上稍微翘起的弧度,可较好的避免同时吸起两张发票);

在进行具体实施时,我们可在存放盒11上设置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器且微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杆53控制器电性连接,并且微控制器控制气压吸附装置的动作),当吸附架6在输送装置的带动下刚好移动至存放盒11正上方位置处时,感应装置检测到吸附架6已经移动至相应工位,此时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以下动作:1电动伸缩杆53带动T形板52向下移动至相应位置(使得位于中间的吸盘7下端面刚好与位于最上方的一张发票相接触)、2气压吸附装置进行抽气(实现将发票吸起)、3电动伸缩杆53带动T形板52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带动发票向上移动),在完成上述动作后,在输送装置的作用下带动吸附架6移动并且使得被吸附的发票经过扫描探头14(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将待统计的发票放入至存放盒11内时,务必使得发票带有数字一面朝下进行放置,为了实现扫描探头14对其的扫描),从而将发票上的数据信息传递给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为与扫描探头14电性连接的计算机处理器54,计算机数据处理器对扫描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实现将发票上的数字以及其他开票信息录入系统),在输送装置的带动下,当吸附架6移动至位于收集盒12正上方时,此时微控制器控制气压吸附装置向吸盘7内充气(我们可在收集盒12上端设置有感应装置且感应装置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感应装置检测到吸附架6刚好移动至收集盒12正上方时,微控制器控制气压吸附装置充气),此时完成统计的发票向下掉落至收集盒12内(当吸附架6移动至收集盒12正上方时,不再需要T形板52向下移动),到此便完成一张发票的统计过程;

上述过程中我们所提到的感应装置可为光电开关(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接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的有无),即,当吸附架6移动至收集盒12、存放盒11正上方时,光电开关发出的光束被遮挡,此时微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53、气压吸附装置产生相应的动作;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存放盒11内待扫描的发票数量的不断减小,故,处于最上方的发票与吸盘7之间的距离也不断增加,为了确保每次吸附架6在电动伸缩杆53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时,均能使得吸盘7能够将位于最上方的发票吸起,我们可以在吸附架6上设置有距离探测装置(距离探测装置我们可选用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吸附架6和处于最上方发票之间的距离)并且使其与电动伸缩杆控制器电性连接,实现当电动伸缩杆53带动吸附架6向下移动过程中,不断的纠正T形板52向下移动的距离,即,使得当吸盘7在电动伸缩杆53的作用下每次向下移动时,均能确保吸盘7能够将处于最上方的发票吸起的效果;

关于两输送装置是如何运转以及和纵向滑动安装在承载板3上的扫描探头14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讲下以下做详细的描述:

参照附图7所示,我们在承载板3上转动安装有与输送装置同轴转动的第一齿轮8,两所述第一齿轮8分别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3上且与之对应的送检扇形齿轮9、回检扇形齿轮10,两组相配合的送检扇形齿轮9、回检扇形齿轮10共同连接有驱动装置,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每一组相配合的送检扇形齿轮9、回检扇形齿轮10不同时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8进行啮合,当一组中的送检扇形齿轮9和第一齿轮8脱离后,回检扇形齿轮10间隔一定时间方才与该第一齿轮8啮合,进而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带动输送装置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往复移动,即,使得当吸附架6由位于存放盒11上方移动至收集盒12上方后间隔一定时间输送装置再带动吸附架6移动至收集盒12上方(同样,当吸附架6由存放盒11上方移动至收集盒12上方后也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移动),之所以这样设置是为了当吸附架6移动至收集盒12、存放盒11上方时,给发票的吸附或者释放留有一定的时间余量;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当送检扇形齿轮9与第一齿轮8啮合并且带动第一齿轮8转动时,驱动装置同步驱动回检扇形齿轮10转动,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在初始时,当送检扇形齿轮9转动特定角度后方才与第一齿轮8啮合并且当送检扇形齿轮9与第一齿轮8脱离后(此过程实现将吸附架6由位于存放盒11正上方移动至收集盒12正上方位置),此时回检扇形齿轮10还需转动特定角度方才实现与第一齿轮8啮合,伴随着回检扇形齿轮10与第一齿轮8的啮合以至当回检扇形齿轮10与第一齿轮8脱离时(此过程实现将吸附架6由位于收集盒12正上方位置移动至存放盒11正上方位置),驱动装置同步带动送检扇形齿轮9转动至初始位置处并且此时回检扇形齿轮10也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一整圈(即,此时送检扇形齿轮9要想和第一齿轮8啮合还需转动特定角度,并且此时回检扇形齿轮10也转动至初始位置处),送检扇形齿轮9、回检扇形齿轮10转动特定角度(两个扇形齿轮转动的特定角度相同)所需的时间即为:给发票的吸附或者释放所留取的时间余量;

在本方案中有两组相配合的送检扇形齿轮9(实现将位于存放盒11内的发票移动至收集盒12内)、回检扇形齿轮10(实现将位于收集盒12上方的吸附架6移动至收集盒12上再次吸附发票),我们设定,当其中一组中的送检扇形齿轮9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8啮合时,另一组中的回检扇形齿轮10开始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8啮合,即,实现当一个吸附架6由存放盒11移动至收集盒12时,另一吸附架6刚好由收集盒12移动至存放盒11,完成交替且不间断的将位于存放盒11内待统计的发票进行吸附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发票信息的统计效率);

关于扫描探头14是如何沿着承载板3进行纵向移动并且配合两吸附架6的移动而实现对将吸附起的发票进行扫描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

参照附图9所示,我们在承载板3上转动安装有与扫描探头14螺纹配合安装的丝杠15,丝杠15转动进而实现带动扫描探头14的纵向移动,参照附图7所示,两所述回检扇形齿轮10配合有设置于承载板3上的转移复位装置且转移复位装置经传动装置分别连接于丝杠15的纵向两端(如附图9所示);

参照附图9所示,我们设定当吸附架6刚好移动至收集盒12正上方时(即,送检扇形齿轮9刚与第一齿轮8脱离时)与之对应的回检扇形齿轮10便开始带动相应的转移复位装置进行转动(此时回检扇形齿轮10还未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8啮合,即,当吸附架6移动至收集盒12正上方后,回检扇形齿轮10还需要转动特定角度后方才与第一齿轮8啮合),以至当回检扇形齿轮10和第一齿轮8啮合时,便开始带动该吸附架6超着靠近与之对应的存放盒11方向移动,伴随着转移复位装置的转动通过与之连接的传动装置便实现带动丝杠15同步转动,进而实现带动扫描探头14朝着承载板3纵向另一侧进行移动的效果,当扫描探头14移动至纵向另一侧后,此时回检扇形齿轮10与转移复位装置脱离并且不再带动丝杠15转动(此时转移复位装置开始进行复位以至处于初始位置处),我们设定当扫描探头14移动至承载板3纵向另一侧时,另一从收集盒12向存放盒11移动的吸附架6刚好移动至扫描探头14正上方(此时扫描探头14开始对该吸附架6下方的发票进行扫描),当该吸附架6移动至收集盒12正上方时,此时与该吸附架6对应的回检扇形齿轮10开始带动与之配合的转移复位装置动作并且实现带动扫描探头14向承载板3纵向另一侧移动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处于对侧的另一吸附架6在与之配合的输送装置的作用下朝着靠近存放盒11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完成交替的对被吸附架6吸附的发票进行扫描的效果。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7所示,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承载板3下端面的驱动电机16且驱动电机16驱动有设置于承载板3上的三角带轮组17,所述三角带轮组17驱动有设置于承载板3上的反向带轮组18,参照附图7所示,三角带轮组17分别驱动同一组中的回检扇形齿轮10和另一组中的送检扇形齿轮9,所述反向带轮组18分别驱动同一组中的送检扇形齿轮9和另一组中的回检扇形齿轮10,当驱动电机16带动三角带轮组17沿着如附图7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同步带动反向带轮组18沿着如附图7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即,同一组中的送检扇形齿轮9和回检扇形齿轮10分别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当回检扇形齿轮10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8脱离时(回检扇形齿轮10通过第一齿轮8带动吸附架6由收集盒12位置向存放盒11位置移动),与之对应的送检扇形齿轮9(送检扇形齿轮9通过第一齿轮8带动吸附架6由存放盒11位置向收集盒12位置移动)还需要转动特定角度方才与第一齿轮8啮合(为发票的吸附提供时间余量),同样当送检扇形齿轮9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8脱离后,回检扇形齿轮10也许转动特定角度方才与第一齿轮8啮合(为发票的释放提供时间余量)。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参照附图5所示,转移复位装置包括与回检扇形齿轮10同轴心竖向间隔设置且转动安装于承载板3上的驱动圆板19,我们在驱动圆板19上沿其径向竖向滑动安装有抵触杆20且抵触杆20的下端面低于回检扇形齿轮10的上端面(如附图5所示),我们设定当与附图5中对应的吸附架6位于收集盒12正上方时,回检扇形齿轮10和第一齿轮8的位置关系如附图5中所示,并且此时回检扇形齿轮10侧壁抵触于抵触杆20上(此时抵触杆20上端抵触在弧形坡台23较低一端),

我们设定驱动电机16通过三角带轮组17带动该回检扇形齿轮10沿着如附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只有顺时针方向转动,才会使得当其与第一齿轮8啮合时,带动第一齿轮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通过输送装置实现将位于收集盒12正上方的吸附架6向存放盒11正上方移动)进而会推着抵触杆20同步带动驱动圆板1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驱动圆板19会带动抵触杆20沿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伴随着驱动圆板19的顺时针转动(此时卷簧25会进行储能),会使得抵触杆20上端逐步和弧形坡台23高度较高的方向进行接触,在此过程中,在抵触弹簧21的作用下,抵触杆20会逐步向上移动(抵触杆20下端与回检扇形齿轮10抵触的长度越来越短),以至当抵触杆20上端与弧形坡台23最高位置处接触时,此时在抵触弹簧21(我们设定初始当抵触杆20上端抵触于弧形坡台23较低位置时,抵触弹簧21处于被压缩状态)的作用下刚好使得抵触杆20下端不再与回检扇形齿轮10一侧接触(在上述过程中,即,回检扇形齿轮10带动驱动圆板1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程中,驱动圆板19通过与之连接的传动装置实现带动丝杠15转动进而实现带动扫描探头14进行纵向移动的效果,当抵触杆20下端与回检扇形齿轮10不接触刚好不接触时,刚好通过传动装置、丝杠15带动扫描探头14由承载板3纵向一侧移动至另一侧);

此时回检扇形齿轮10不再带动驱动圆板1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卷簧25储存有能量,此时卷簧25开始带动驱动圆板19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至使得驱动圆板19转动至初始位置处,较好的,我们在回检扇形齿轮10上端面设置有一端开放的复位滑槽24,使得当抵触杆20下端面刚好高于回检扇形齿轮10上端面并且在卷簧25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伴随着抵触杆20沿逆时针方向随着驱动圆板19转动,在此过程中,抵触杆20上端逐渐又和弧形坡台23较低位置接触(在此过程中抵触弹簧21不断的被压缩),因此抵触杆20在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受到弧形坡台23的挤压时,抵触杆20下端会伸入至复位滑槽24中(复位滑槽24的设置是为了在驱动圆板19在卷簧25作用下复位过程中,为抵触杆20向下移动留有空间余量);

我们设定驱动圆板19在卷簧25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过程中,无法通过传动装置带动丝杠15转动,即,只有驱动圆板19在受到回检扇形齿轮10的抵触并且开始随着回检扇形齿轮10转动而转动时,方可通过传动装置带动丝杠15转动。

实施例4,在实施例5基础上,参照附图5所示,传动装置包括:驱动圆板19经第一传动皮带轮组26连接有单向轴承27且承载板3上转动安装有与单向轴承27一体设置的蜗杆28,蜗杆28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3上的蜗轮29,参照附图4所示,蜗轮29经第二传动皮带轮组30驱动有分别转动安装于承载板3上且位于丝杠15纵向两端的转移扇形齿轮31,我们在丝杠15纵向两端分别套固有与转移扇形齿轮31相配合的转移齿轮32且初始时转移扇形齿轮31和与之对应的转移齿轮32处于不啮合状态(如附图3、4中所示,我们在丝杠15纵向两端均套固有转移齿轮32,并且转移齿轮32和与之对应的转移扇形齿轮31初始时不啮合);

当回检扇形齿轮10不再带动驱动圆板19转动时,即,抵触杆20不再与回检扇形齿轮10接触时,驱动圆板19在卷簧25的作用下会沿相反方向带动驱动圆板19转动,此时驱动圆板19通过第一传动皮带轮组26带动与蜗杆28一体且同轴心设置的单向轴承27进行空转(此时单向轴承27的转动无法带动蜗杆28同步转动,驱动圆板19沿反方向转动的作用力无法传递给蜗杆28),即,在驱动圆板19进行复位过程中,不会带动丝杠15转动;

我们设定当抵触杆20与回检扇形齿轮10不再抵触时(即,在驱动圆板19开始进行复位时),驱动圆板19刚好通过第一传动皮带轮组26、蜗轮29、蜗杆28、第二传动皮带轮组30实现带动转移扇形齿轮31转动一圈,在转移扇形齿轮31转的一圈的过程中通过与之配合的转移齿轮32实现带动丝杠15转动并且将与丝杠15螺纹配合的扫描探头14由承载板3一侧移动至纵向另一侧位置,并且当转移扇形齿轮31转动一圈后再次移动至初始位置处;

参照附图7所示,三角带轮组17带动位于左侧的回检扇形齿轮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反向带轮组18带动位于右侧的回检扇形齿轮10沿逆时针反向转动,即,两个回检扇形齿轮10的转动反向始终是相反的;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中一个转移扇形齿轮31通过与之对应的转移齿轮32带动丝杠15转动的过程中(参照附图7所示,我们设定处于左侧的回检扇形齿轮10通过和与之对应的抵触杆20相配合实现带动丝杠15转动,此时处于右侧的回检扇形齿轮10还未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至与之对应的抵触杆20相抵触位置,即,处于对侧的另一转移扇形齿轮31是不会产生转动的,转移扇形齿轮31经第二传动皮带轮组30连接有蜗轮29且蜗轮29配合有蜗杆28,由于其单向传动的效果,故,当蜗杆28在不发生转动的情况下转移扇形齿轮31不会转动),以至当位于左侧的回检扇形齿轮10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8脱离后(吸附架6由收集盒12移动至存放盒11正上方),处于右侧的回检扇形齿轮10方才转动至和与之配合的抵触杆20相抵触位置并且开始通过挤压抵触杆20实现带动驱动圆板19转动(此时开始带动与之对应的转移扇形齿轮31转动,进而实现带动丝杠15反向转动从而将扫描探头14转移至纵向另一侧的效果),并且伴随着处于右侧回检扇形齿轮10的继续转动特定角度后,开始与第一齿轮8啮合并且带动处于右侧的吸附架6由收集盒12正上方向存放盒11正上方移动(此时处于左侧的送检扇形齿轮9同步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8啮合,实现将位于左侧的吸附架6由存放盒11正上方向收集盒12的位置移动)。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参照附图3所示,输送装置包括纵向间隔设置且相配合的两组转轴33,每组中的其中一个转轴33底部转动安装有横向滑动安装在承载板3上的滑块36,并且滑块36和承载板3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5,每组转轴33配合有一个输送带34且吸附架6分别固定安装在两输送带34的相背一侧的位置,如附图4中所示(即,只有使得两回检扇形齿轮10沿着相反方向转动并且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8啮合时,方可实现通过两输送带34实现带动两吸附架6由存放盒11位置朝着靠近收集盒12的方向移动),由于吸附架6分别安装在两输送带34相背一侧的位置,只有两输送带34转动方向相反时,才可实现上述效果;

参照附图9所示,我们在承载板3上纵向滑动安装有分别与输送带34相配合的形变装置且形变装置连接有啮合机构,所述啮合机构经扫描探头14驱动且啮合机构与数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啮合机构与计算机处理器54电性连接),当输送带34带动吸附架6由存放盒11位置向手机盒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吸附架6会带着吸附起来的发票经过扫描探头14正上方并且被其扫描后录入计算机处理器54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机处理器54接收到扫描探头14发出的图像信息,若检测到发票数据信息正常时(即,能够清楚的识别发票及其数据信息),此时啮合机构处于脱离状态(即,当该吸附架6移动到收集盒12正上方并且将发票释放后,再次沿相反方向移动时,扫描探头14的移动不会通过啮合机构带动形变装置进行纵向移动),即,此时该输送带34不会产生形变,使得该吸附架6仍然沿着相同的线路进行折返;

若计算机处理器54接收到扫描探头14发出的图像信息并且检测到图像数据信息显示不清楚或者产生破损时(即,不能清楚的识别扫描到图像上的数据信息),此时计算机处理器54控制啮合机构进行啮合(即,当该吸附架6移动到收集盒12正上方时不会将发票释放后,我们将与感应装置电性连接的微控制器与计算机处理器54电性连接,当计算机处理器54检测到图像数据信息有异常时,使得当吸附架6移动至收集盒12正上方时,微控制器不会控制气压吸附装置动作,即,发票不会被释放,当吸附架6再次沿相反方向移动时,扫描探头14的移动会通过啮合机构同步带动与之对应的形变装置进行纵向移动),参照附图12所示,我们设定当扫描探头14通过啮合机构带动形变装置移动至如附图12中所示位置时(即,在本方案中形变装置所能进行纵向移动的最远距离),扫描探头14和相应的啮合机构脱离(即,此时扫描探头14不再能够带动形变装置移动),此时输送带34连接有吸附架6一侧产生一定形变且处于如附图12中所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形变装置进行纵向移动的过程中会同步带动与该输送带34相配合且转动安装在滑块36上的转轴33进行移动(即,使得滑块36朝着压缩复位弹簧35的方向移动),我们在承载板3上相应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形变装置定位的定位装置且当形变装置沿纵向移动所设定的最远距离时,定位装置实现对形变装置的定位,此时固定安装在该输送带34上的吸附架6还未由收集盒12正上方移动至输送带34产生形变部位,伴随着输送带34的移动以至使得吸附架6随着输送带34移动至其形变部位时,刚好使得设置在承载板3上相应位置处的触发装置被触发,触发装置被触发时,使得气压吸附装置开始泄压进而使得吸附在吸附架6下端面的发票(数字显示不清晰或者有破损、残缺)向下掉落(较好的,我们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剔除盒13,使得向下掉落的发票掉落在剔除盒13内并且实现将有问题的发票统一收集的效果),在气压吸附装置进行泄压的同时,计算机处理器54同步控制啮合机构完成脱离(即,使得啮合机构进行复位);

与此同时,伴随着触发装置的触发,使得定位装置同步解除对形变装置的定位,进而此时与该输送带34相配合的滑块36在复位弹簧35的作用下开始沿着相反方向移动并且通过输送带34的作用下同步带动形变装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在此过程中固定安装在输送带34上的吸附架6始终随着输送带34朝着靠近存放盒11的方向移动),在复位弹簧35的作用下使得输送带34的形变恢复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完成,我们设定当吸附架6随着输送带34移动至存放盒11正上方时,输送带34已经恢复至初始形态(即,形变已经完全恢复);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当输送带34未发生形变时,吸附架6从位于收集盒12正上方移动至存放盒11正上方所走的距离,和输送带34发生形变时,吸附架6再次移动至存放盒11正上方所走的距离是相同的,因为当输送带34未发生形变时,吸附架6沿着输送带34进行往返移动的两点间的距离是一定的(我们设定为A点和B点,A点为位于存放盒11位置处,B点位于收集盒12位置处),当输送带34产生形变时,吸附架6还是沿着输送带34带体本身从其中一点移动至另一点(即,从A点移动至B点),输送带34产生形变或者不产生形变时,A点和B点相对于输送带34本身的位置是不变的(当输送带34产生形变时,B点相对于承载板3的位置会发生变化,A点相对于承载板3的位置始终不变,虽然B点相对于承载板3的位置发生变化,但是B点相对于输送带34本身的位置是不变的),因此,两种情况下吸附架6移动的形成距离是相同的,当回检扇形齿轮10从开始与第一齿轮8啮合到与第一齿轮8脱离后,均能使得吸附架6移动至位于存放盒11正上方位置。

实施例6,在实施例5基础上,参照附图10所示,扫描探头14经滑杆37纵向滑动安装于承载板3,我们在滑杆37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第一齿条38,第一齿条38分别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3上的第二齿轮39且两第二齿轮39纵向间隔设置,当扫描探头14位于承载板3纵向一侧时,伴随着扫描探头14的移动能通过第一齿条38带动与之相配合的第二齿轮39进行转动,当扫描探头14位于承载板3纵向另一侧时,伴随着扫描探头14的移动能通过第一齿条38带动处于纵向另一侧的第二齿轮39转动,即我们在承载板3上纵向间隔转动安装有两个与第一齿条38相配合的第二齿轮39;

啮合机构包括我们字承载板3上相应位置设置有与第二齿轮39同轴心且竖向间隔设置的形变齿轮40,形变齿轮40和与之对应的第二齿轮39之间经电磁离合器55连接,我们将电磁离合器55与计算机处理器54电性连接(即计算机处理器54能控制电磁离合器55的通断,实现将第二齿轮39和与之对应的形变齿轮40的连接或者断开),初始时,电磁离合器55均处于断开状态,当扫描探头14将扫描到图像数据信息传输给计算机处理器54并且计算机处理器54检测到数据信息不清楚时,计算机处理器54控制相应的电磁离合器55接通(此时第二齿轮39与形变齿轮40之间能实现动力传递),当回检扇形齿轮10与抵触杆20相抵触时,开始丝杠15转动进而带动滑杆37纵向移动,此时滑杆37通过与之固定的第一齿条38带动相配合的第二齿轮39转动,进而通过电磁离合器55带动形变齿轮40转动,形变齿轮40驱动与之对应的形变装置进而使得输送带34产生形变,当形变装置沿纵向移动至所设定的位置处时,第一齿条38刚好和与之配合的第二齿轮39脱离(此时形变装置不再移动并且被定位装置所定位),随后滑杆37继续向着承载板3纵向另一侧移动,以至当扫描探头14移动至纵向另一侧预定位置后,处于对侧的吸附架6刚好带着待扫描的发票移动至扫描探头14上方位置(即,使得发票靠近扫描探头14一端刚好移动至扫描探头14正上方,此时发票远离扫描探头14一端还未移动至扫描探头14上方);

在上述过程中,处于纵向另一侧的电磁离合器55始终处于断开状态,故,当滑杆37移动至纵向另一侧的过程中,固定安装在滑杆37上的第一齿条38和处于对侧另一的第二齿轮39啮合时,也不会将动力传递给与之配合的形变齿轮40,即,处于对侧的形变装置不会移动,只有当扫描探头14将扫描到处于对侧的发票信息传输给计算机处理器54并且检测到图像数据有异常时,此时,计算机处理器54方才控制处于对侧的电磁离合器55接通,参照附图14所示,当滑杆37从图示所处位置再次进行折返时,滑杆37通过与之固定的第一齿条38带动第二齿轮39转动并且通过电磁离合器55将动力传递给形变齿轮40,进而实现带动处于对侧形变装置进行纵向移动的效果,从而使得与该形变装置相对应的输送带34产生形变,关于后续发票的释放过程机器释放时间点不再描述,同样的过程基于另一侧输送带34已经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7,在实施例6基础上,参照附图12所示,形变装置包括纵向滑动安装与承载板3的L形杆41(我们在承载板3上设置有与L形杆41底部轴向滑动配合的矩形槽51)且L形杆41顶部转动安装有与输送带34相配合的带辊42,我们在L形杆41底部固定有纵向延伸且与形变齿轮40相配合的形变齿条43(形变齿条43与形变齿轮40处于同一高度,我们设定当L形杆41处于初始位置时,形变齿条43和与之配合的形变齿轮40处于啮合状态,如附图10所示),参照附图10所示,当滑杆37进行纵向移动并且通过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条38带动第二齿轮39转动,第二齿轮39转动进而通过电磁离合器55带动形变齿轮40转动,形变齿轮40转动进而通过与之啮合的形变齿条43带动L形杆41进行纵向移动,当L形杆41沿纵向移动至所设定距离时,形变齿轮40和形变齿条43另一端位置啮合(此时形变齿轮40仍和形变齿条43处于啮合状态);

参照附图15所示,定位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在矩形槽51一侧壁的定位块44且定位块44与承载板3之间连接有定位弹簧45,我们将定位块44一侧进行倒圆角设置,使得当L形杆41沿纵向移动至所设定距离时,定位块44能够插入至设置于L形杆41底部的定位孔46中进而实现对L形杆41的定位(在L形杆41朝着靠近定位块44移动过程中,L形杆41底部首先触碰到定位块44进行倒圆角部分并且迫使定位块44收缩至承载板3内,与之定位块44完全从矩形槽51内退出时,L形杆41底部越过定位块44并且当定位孔46移动至和定位块44相对应位置时,定位块44在定位弹簧45的作用下再次插入至定位孔46中)。

实施例8,在实施例5基础上,参照附图13所示,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承载板3纵向两侧的L形架47且两L形架47相向一侧转动安装有触发杆48,触发杆48转动部位设置有扭簧49,所述扭簧49一端与L形架47连接另一端与触发杆48转动部位连接,我们在吸附架6上端固定安装有圆杆50,使得当吸附架6随着输送带34移动至其形变部位时,如附图12所示,固定安装于吸附架6上的圆杆50刚好触碰到触发杆48并且带动触发杆48围绕其转动部位进行转动,我们在触发杆48上相应位置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变化时,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与之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进而控制定位块44从定位孔46中撤出并且使得L形杆41处于自由状态,随后L形杆41在开始沿着矩形槽51向初始位置移动;

吸附架6伴随着输送带34继续朝着靠近存放盒11的方向移动,以至当圆杆50越过触发杆48后,触发杆48在扭簧49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

所述控制单元为相应的控制模块(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控制单元和气压吸附装置电性连接)并且和计算机处理器54一样,都可以控制气压吸附装置动作,我们在设置的时候,使得控制单元只能控制气压吸附装置进行泄压(即,实现将不合格、有异常的发票进行释放,并且掉落至剔除盒13中实现收集)。

实施例9,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关于控制单元是如何控制实现将定位块44从定位孔46中撤出的,我们在以下进行描述:

我们在定位块44连接有定位弹簧45一侧安装有铁片,我们在承载板3内相应位置安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串联于稳压回路中且控制单元能够实现控制稳压回路的通断(我们设定初始时稳压回路处于断开状态,即,电磁铁不得电),当安装在触发杆48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产生压力信号时,控制单元控制稳压回路得电进而使得电磁铁得电产生电磁力并且吸附固定于定位块44上的铁片,使得定位块44从定位孔46中退出,进而实现解除对L形杆41定位的效果,当吸附架6伴随着输送带34的移动越过触发杆48后,安装在触发杆48上的压力传感器再次检测到压力信号消失,进而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稳压回路断电(即,使得稳压回路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定位块44不再受到电磁力的吸引并且在定位弹簧45作用下向外伸出,使得定位块44倒圆角部位重新置于矩形槽51中。

该装置可代替传统采取人工的方式手动录入发票信息,实现不间断的将发票信息进行扫描、录入,大大提高了发票数据信息的统计效率,也缓解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避免因人工手动录入信息产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发票信息录入错误情况的发生,使得数据信息统计更为高效、准确,从而为财务人员节省了大量不必要且繁琐的时间,使得财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物数据分析过程中;

在本方案中,当发票因存放时间较长或者受到损坏而导致发票数据信息不清楚时,该装置可及时将其进行筛选、剔除,从而因扫描探头14无法识别发票上的数据信息或者将错误的数据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内,导致数据统计出现错误情况的发生,并且将这些数据信息不清楚或者有破损的发票剔除出来也便于财务人员快速的进行核对、校验;

在本方案中,所涉及到的齿轮与齿轮的啮合或者脱离,以及齿轮和齿条的啮合或者脱离,我们将上述齿轮、齿条上的齿均设置为斜齿,能够实现在由脱离到啮合过程中的可靠啮合,在本方案中我们将三角带轮组、反向带轮组均设置为齿形带和与之相配合的齿系带轮组成。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应用于产业大数据分析经济管理数据分析统计系统
  • 一种经济管理数据分析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34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