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叠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画质的优势在于可以大尺寸化、分辨率高、画面细节细腻,其劣势在于色域不足、响应速度慢、对比度偏低。针对LCD显示提出了超高对比度的叠屏显示技术,对比度可做到>1000000:1,使LCD显示画质可以媲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同时在画质细节、大尺寸化、分辨率、信赖性、成本和功耗等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TV、MNT、车载、医疗,AR/VR等领域。

目前,叠屏显示产品中的两个显示屏分别采用独立的控制电路板进行控制,成本高、工艺对应困难,模组厚度增加,产品化风险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屏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叠屏显示产品中模组较厚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屏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主屏和副屏,位于所述副屏背离所述主屏一侧的背光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副屏一侧的显示控制电路板,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侧边框的排线转接板;

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具有用于向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输出时序控制信号的时序控制电路;

所述时序控制电路通过第一覆晶薄膜与所述主屏电连接;

所述时序控制电路与所述排线转接板电连接,所述排线转接板通过第二覆晶薄膜与所述副屏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排线转接板内仅设置用于传输信号的走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排线转接板的宽度小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具有避让所述排线转接板的镂空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排线转接板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排线转接板具有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一端插口固定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具有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另一端插口固定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错开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覆晶薄膜一端固定于所述副屏远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覆晶薄膜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排线转接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侧边框一侧的表面;

所述第二覆晶薄膜绑定的芯片位于所述第二覆晶薄膜面向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覆晶薄膜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屏远离所述副屏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覆晶薄膜沿着所述背光模组侧边框弯折,所述第一覆晶薄膜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背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表面;

所述第一覆晶薄膜绑定的芯片位于所述第一覆晶薄膜面向所述背光模组侧边框的一侧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覆晶薄膜和所述第二覆晶薄膜均为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时序控制电路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时序控制芯片和第二时序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时序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覆晶薄膜电连接,所述第二时序控制芯片与所述排线转接板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还包括:微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集成于所述微处理器所在的板卡内或设置于单独的板卡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微处理器;

所述时序控制电路包括一颗时序控制芯片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板具有用于接收显示信号的第三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所述主屏为具有色阻的彩屏,所述副屏为黑白屏,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具有相同的像素结构,且在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之间具有散射膜。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屏显示装置,仅设置一个显示控制电路板,显示控制电路板中内置的时序控制电路可以同时驱动主屏和副屏,节省了一个驱动板的成本。同时采用一个显示控制电路板可以将实现模组厚度减薄,结构上可以减少一张驱动板和固定结构的厚度,实现薄型化设计,大幅度提高叠屏显示装置的产品转化率,实现低成本、薄型化的显示产品。并且1个显示控制电路板的设计解决了双驱动板设计在模组组装时抓取驱动板困难的问题,组装从手动对位贴合转化为设备自动对位,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产线稼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叠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中排线转接板与胶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中显示控制电路板与排线转接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中副屏与排线转接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中主屏与显示控制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的一种驱动逻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的另一种驱动逻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的一种细化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细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叠屏显示产品如图1所示,包含主屏01,副屏02,背光源03,以及位于主屏01和副屏02之间的散射膜04。主屏01和副屏02通过相互独立的驱动板控制,具体地,主屏01通过第一覆晶薄膜05与主屏控制电路板06连接,副屏02通过第二覆晶薄膜07与副屏控制电路板08连接。主屏控制电路板06和副屏控制电路板08是叠层结构固定,副屏控制电路板08在底层通过双面胶与背板贴合,主屏控制电路板06在上层且通过双面硅胶垫块09与副屏控制电路板06贴合,叠屏显示产品的模组厚度显著增加,结构繁冗。并且,两个驱动板在模组组装时会存在驱动板抓取困难的问题,在主屏控制电路板06和副屏控制电路板08不固定时,设备吸盘抓取主屏控制电路板06时,副屏控制电路板08自然下垂,容易造成第二覆晶薄膜07折损的问题,以及遮挡屏幕与背光源对位的问题。在主屏控制电路板06和副屏控制电路板08固定在一起时,重量增加,吸盘吸附困难,需改造设备加大吸盘的吸附力度。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屏显示装置,采用一个显示控制电路板同时驱动主屏和副屏,节省了一个驱动板的成本,简化了工艺流程,同时1个驱动板的设计可以将实现模组厚度减薄,大幅度提高了叠屏显示装置的产品转化率,实现低成本、薄型化的叠屏显示产品。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屏显示装置,如图2a所示,包括:层叠设置的主屏1(Main cell)和副屏2(Sub cell),位于副屏2背离主屏1一侧的背光模组3,位于背光模组3背离副屏2一侧的显示控制电路板4,以及位于背光模组3侧边框的排线转接板5;

显示控制电路板4具有用于向主屏1和副屏2输出时序控制信号的时序控制电路TCON(Timer Control Register);

时序控制电路通过第一覆晶薄膜6(COF,Chip On Film)与主屏1电连接;

时序控制电路与排线转接板5(Pinboard)电连接,排线转接板5通过第二覆晶薄膜7与副屏2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2a所示,叠屏显示装置中的各部件均设置在外壳12内。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仅设置一个显示控制电路板4,显示控制电路板4中内置的时序控制电路TCON可以同时驱动主屏1和副屏2,节省了一个驱动板的成本。同时采用一个显示控制电路板4可以将实现模组厚度减薄,结构上可以减少一张驱动板和固定结构的厚度,实现薄型化设计,大幅度提高叠屏显示装置的产品转化率,实现低成本、薄型化的显示产品。并且1个显示控制电路板4的设计解决了双驱动板设计在模组组装时抓取驱动板困难的问题,组装从手动对位贴合转化为设备自动对位,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产线稼动率。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排线转接板5内仅设置用于传输信号的走线,即排线转接板5只负责走线实现副屏2的第二覆晶薄膜7绑定的作用,排线转接板5上无元器件,因此可以做到极限窄,以利于排线转接板5设置在背光模组3的侧边框处。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3所示,排线转接板5的宽度d1可以小于显示控制电路板4的宽度d2。

具体地,由于排线转接板5上无元器件,因此可以做到极限窄,在产品设计时排线转接板5的宽度d1可以设置为4.5mm,相比较原来的副屏控制电路板的宽度9mm减小一半,即面积减小一半,同时节省了IC等元器件。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2a所示,为了实现超高对比度显示,背光模组3可以采用侧入式背光源+局部背光调节技术(Local Diming),背光模组3包括胶框31,如图2b所示,胶框31可以具有避让排线转接板5的镂空结构32。背光模组3还可以包括导光板等部件,在此不作详述。具体地,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从排线转接板5一侧观看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由于排线转接板5固定在背光模组3的侧边框处,将胶框31在排线转接板5的位置处做镂空设计,为排线转接板5做避让,从而可以实现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3所示,排线转接板5与显示控制电路板4之间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8电连接。具体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中排线转接板5和显示控制电路板4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并不代表两者在叠屏显示装置中的真实位置。

具体地,排线转接板5与显示控制电路板4分别通过引脚对引脚(pin to pin)的方式与柔性电路板8连接。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3所示,排线转接板5可以具有与柔性电路板8一端插口固定连接的第一接口51,显示控制电路板4可以具有与柔性电路板8另一端插口固定连接的第二接口41,第一接口51和第二接口41错开排布,以便于配套的接口和插口之间的插接。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接口51和第二接口41错开排布指的是两者在宽度方向即d的方向上错开排布,即不在一条竖直线上排布。也可以认为,在图3中从左到右的方向上,第一接口51和第二接口41依次排布。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显示控制电路板4作为主屏1和副屏2的显示控制板卡,可以集成时序控制电路TCON、电源模块、显示驱动连接等功能。显示控制电路板4可以固定于背光模组3背板底端,通过螺丝或者双面胶固定,在厚度上与现有双驱动板结构相比减薄了一张驱动板的厚度6mm和两个驱动板之间的垫块的厚度3mm,减薄了约9mm。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2a所示,第二覆晶薄膜7一端固定于副屏2远离背光模组3一侧表面,第二覆晶薄膜7从副屏2的表面向背光模组3的侧边框弯折后,第二覆晶薄膜7的另一端固定于排线转接板5远离背光模组3侧边框一侧的表面;第二覆晶薄膜7上绑定有芯片71,为了减薄产品的边框区域,第二覆晶薄膜7绑定的芯片71可以位于第二覆晶薄膜7面向背光模组3一侧的表面,即第二覆晶薄膜7绑定的芯片71不占用侧边的位置。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2a所示,第一覆晶薄膜6的一端固定于主屏1远离副屏2一侧表面,第一覆晶薄膜6沿着背光模组3侧边框弯折至背光模组3的背面后,第一覆晶薄膜6的另一端固定于显示控制电路板4背离背光模组3一侧表面;第一覆晶薄膜6上绑定有芯片61,为了减薄产品的厚度,第一覆晶薄膜6绑定的芯片61位于第一覆晶薄膜6面向背光模组3侧边框的一侧表面,即第一覆晶薄膜6绑定的芯片61不会增加产品的厚度。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覆晶薄膜6和第二覆晶薄膜7可以均为多个。图4和图5中是以第一覆晶薄膜6和第二覆晶薄膜7为8个为例进行说明,并且,每个覆晶薄膜上均绑定有芯片。并且,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中副屏2、排线转接板5和第二覆晶薄膜7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并不代表三者在叠屏显示装置中的真实位置。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屏显示装置中主屏1、显示控制电路板4和第一覆晶薄膜6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并不代表三者在叠屏显示装置中的真实位置。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6和图7所示,还可以包括:微处理器9(SOC,System on Chip)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10(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微处理器9通过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10与显示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

具体地,微处理器9属于征整机部分,是显示信号的源头,微处理器9输出视频信号到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作为算法处理单元输出图像信号到显示控制电路板4。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10可以集成于微处理器9所在的板卡内或设置于单独的板卡内。图6示出了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10设置于单独的板卡内的情况,图7示出了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10集成于微处理器9或集成于显示控制电路板4的情况。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5所示,显示控制电路板4可以具有用于接收显示信号的第三接口42,以便通过第三接口42与整机部分的微处理器9连接后接收显示信号。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8所示,在显示控制电路板4内的时序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时序控制芯片TCON1和第二时序控制芯片TCON2,即显示控制电路板4上设置两颗TCON IC。具体地,第一时序控制芯片TCON1与第一覆晶薄膜6电连接,负责主屏1的显示控制,通过第一覆晶薄膜6直接与主屏1连接;第二时序控制芯片TCON2与排线转接板5电连接,负责副屏2的显示控制,通过排线转接板5和第二覆晶薄膜7与副屏2连接。

或者,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9所示,在显示控制电路板4内的时序控制电路可以包括一颗时序控制芯片TCON以及集成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的功能。此时,微处理器9输出视频信号至显示控制电路板4,显示控制电路板4上的一颗TCON IC同时输出2路时序控制信号分别对主屏1和副屏2实现显示控制。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中,如图1所示,主屏1为具有色阻的彩屏,副屏2为黑白屏,主屏1和副屏2具有相同的像素结构,且在主屏1和副屏2之间具有散射膜11。

具体地,当主屏1和副屏2采用独立的掩模板(mask)制作,可以保证主屏1的像素结构和副屏2的像素结构不同,以避免两张屏的像素结构一致贴合时产生结构干涉发生摩尔纹的问题,但是采用独立掩模板制作会导致叠屏显示装置的开发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因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主屏1和副屏2可以共用同一掩模板量产,主屏1的像素结构和副屏2的像素结构一致,并且通过在主屏1和副屏2之间增加散射膜11的方式,解决相同像素结构产生的摩尔纹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叠屏显示装置,仅设置一个显示控制电路板,显示控制电路板中内置的时序控制电路可以同时驱动主屏和副屏,节省了一个驱动板的成本。同时采用一个显示控制电路板可以将实现模组厚度减薄,结构上可以减少一张驱动板和固定结构的厚度,实现薄型化设计,大幅度提高叠屏显示装置的产品转化率,实现低成本、薄型化的显示产品。并且1个显示控制电路板的设计解决了双驱动板设计在模组组装时抓取驱动板困难的问题,组装从手动对位贴合转化为设备自动对位,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产线稼动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叠屏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一种叠屏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3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