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总称,线缆是远程输送电力的重要部件。在远程电力输送的施工工程中,线缆一般通过绕线组件放线或收线。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绕线组件,其包括绕线柱8,绕线柱8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挡线板3,另一侧固定有第二挡线板10,第一挡线板3的一侧还固定有可折叠的把手1。作业人员可以手提把手1将该绕线组件移动至所需位置。

上述的绕线组件在使用时至少具有以下缺陷:1、当作业人员通过把手1提起绕线组件时,作业人员需要另一手握住线缆进行收放线,使用起来不方便;2、当将上述的绕线组件放置在地面上时,该绕线组件无法进行收放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主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绕线组件在手持或放置在地面上时均可自由收放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包括绕线柱、支撑把手结构和离合结构;所述绕线柱的一侧设有第一挡线板,另一侧设有第二挡线板和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第二挡线板的背离绕线柱的一侧,所述限位件用于对第二挡线板轴向限位;所述绕线柱还可相对所述第一挡线板转动;所述离合结构用于将第二挡线板和限位件两者中的一个与绕线柱周向固定;

所述支撑把手结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为两半式结构,所述连杆的两半可相对张开或闭合,以在相对张开时形成支撑脚,和在相对闭合时形成把手部;所述支撑把手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一个设置在第一挡线板上,另一个设置在第二挡线板或限位件上;其中,两个支撑把手结构在各自的连杆形成支撑脚时相互配合对绕线柱提供支撑;

其中,所述支撑把手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杆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其中,所述连接件可转动,以带动所述连杆一起运动;所述支撑把手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连接件;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所述连接件呈杆状、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其中,两个支撑把手结构分别为第一支撑把手结构和第二支撑把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把手结构通过其固定杆与第一挡线板连接,第二支撑把手结构通过其固定杆与第二挡线板或限位件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杆上的干涉件以及螺纹套设在连接件上的螺套,所述螺套用于与干涉件的端部相抵,以将连接件固定在与固定杆相平行的位置,或用于与干涉件的侧部相抵,以将连接件固定在与固定杆相垂直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干涉件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线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支撑把手结构的固定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挡线板或限位件上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支撑把手结构的固定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两个支撑把手结构配合既可以使绕线柱支撑在地面上收放线,也可以手持收放线;

2、支撑把手结构的连杆的两半可以同步开合,且能够对开合后的角度进行固定;

3、支撑把手结构可以被固定在对绕线柱提供支撑的形态,也可以被固定在通过把手部对绕线柱进行手持的状态。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的连杆的两半张开且处于支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的半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的连杆的两半闭合且处于手持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的半剖视图。

附图标记:1、绕线柱;2、第一挡线板;3、第二挡线板;4、限位件;6、支撑把手结构;7、第二固定块;8、固定件;9、第一转轴;10、转轴;11、螺母;12、第一固定块;31、第二定位柱;41、限位板;42、第一螺母;61、连杆的两半;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活动块;65、连接件;66、螺套;67、干涉件;68、固定杆;81、第一凸缘;82、定位孔;91、第二凸缘;92、第一定位柱;93、平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其包括绕线柱1、支撑把手结构6和离合结构。绕线柱1的一侧设有第一挡线板2,绕线柱1可相对该第一挡线板2转动,绕线柱1与该第一挡线板2转动配合。优选的,绕线柱1的所述一侧可以设有转轴10,转轴10与绕线柱1保持相对固定,比如两者可以焊接固定等。第一挡线板2可转动地套设在该转轴10上,转轴10具有外螺纹,转轴10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1,该螺母11位于第一挡线板2背离绕线柱1的一侧,螺母11可以对第一挡线板2止挡限位,防止第一挡线板2从转轴10上松脱。

绕线柱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挡线板3和限位件4,限位件4位于第二挡线板3的背离绕线柱1的一侧,限位件4用于对第二挡线板3轴向限位,防止第二挡线板3从绕线柱1松脱。其中,第一挡线板2和第二挡线板3两者配合可以将绕线柱1上的线缆限制在两者之间,防止线缆从绕线柱1上松脱。

前述的离合结构用于将第二挡线板3和限位件4两者中的一个与绕线柱1周向固定,当离合结构将第二挡线板3与绕线柱1周向固定时,第二挡线板3可带动绕线柱1一起转动;同样的,当离合结构将限位件4与绕线柱1周向固定时,限位件4可带动绕线柱1一起转动。

前述的支撑把手结构6包括连杆,该连杆为两半式结构,连杆的两半61可相对张开或闭合,以在相对张开时形成支撑脚,和在相对闭合时形成把手部。换句话说,连杆具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支撑脚形态和把手部形态,当其处于不同的形态时具有不同的用途。

上述支撑把手结构6的数量为两个,且一个设置在第一挡线板2上,另一个设置在第二挡线板3或限位件4上。其中,两个支撑把手结构6在各自的连杆形成支撑脚时相互配合对绕线柱1提供支撑。

在上述示例中,由于一个支撑把手结构6可以设置在第二挡线板3或限位件4上,下面以该支撑把手结构6设置在限位件4上具体举例说明。在该示例中,一个支撑把手结构6设置在第一挡线板2上,另一个支撑把手结构6设置在限位件4上。当本发明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在第一状态时,如图2和图5所示,两个支撑把手结构6各自的连杆形成支撑脚,且相互配合对绕线柱1提供支撑,比如在该第一状态下,两个支撑脚可以设置成竖直状,以对绕线柱1提供稳定支撑。在该第一状态下,离合结构可以将绕线柱1与第二挡线板3周向固定,从而当两个支撑脚将绕线柱1支撑在地面上时,作业人员可以操作第二挡线板3带动绕线柱1转动,以收卷线缆或对线缆放线。当本发明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在第二状态时,如图6和图7所示,两个支撑把手结构6各自的连杆形成把手部,在该第二状态下,离合结构将绕线柱1与限位件4周向固定,作业人员可以手持第一挡线板2上的把手部将绕线柱1提起,然后另一手握持限位件4上的把手部,并旋转限位件4,限位件4带动绕线柱1一起旋转,从而可以收卷线缆或对线缆放线。

综上所述,本发明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可以手持进行收放线,也可以放置在地面上进行收放线,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和方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当上述两个支撑把手结构6各自的连杆形成把手部时,该两个把手部均与绕线柱1平行,且第一挡线板2上的把手部与绕线柱1的侧面相对,限位件4上的把手部位于限位件4的背离绕线柱1的一侧,以方便作业人员握持该限位件4上的把手部带动绕线柱1转动。

为了实现前述离合结构的功能,使离合结构可以将第二挡线板3和限位件4两者中的一个与绕线柱1周向固定,如图5和图7所示,离合结构可以包括第一转轴9和固定件8。固定件8设置在绕线柱1上,两者可以通过螺丝或焊接固定等。第一转轴9穿过固定件8,固定件8上设有供第一转轴9穿过的过孔。第一转轴9还与限位件4固定连接,比如两者可以通过螺丝或焊接固定等。第一转轴9还可相对绕线柱1轴向移动。第二挡线板3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转轴9上,第二挡线板3上轴孔的内径大于第一转轴9的外径。固定件8上设有定位孔82,第一转轴9上设有第一定位柱92,第二挡线板3上设有第二定位柱31。第一定位柱92用于在第一转轴9的带动下从定位孔82的一侧插入,以周向固定第一转轴9和固定件8,由于第一转轴9与限位件4固定,固定件8与绕线柱1固定,从而第一转轴9与固定件8周向固定时,限位件4与绕线柱1也周向固定。前述的第二定位柱31用于在第二挡线板3的带动下从定位孔82的另一侧插入,以周向固定第二挡线板3和固定件8,由于固定件8与绕线柱1固定,从而第二挡线板3与固定件8周向固定时,第二挡线板3与绕线柱1也周向固定。其中,第一定位柱92和第二定位柱31两者中的一个插入定位孔82内时另一个被从定位孔82内挤出,从而使绕线柱1每次只能与第二挡线板3和限位件4两者中的一个周向固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第一转轴9带动第一定位柱92、以及第二挡线板3带动第二定位柱31插入定位孔82内,优选的,第一转轴9、第二挡线板3以及固定件8上均可以设有定位标识,比如箭头等,当第一转轴9与固定件8两者上的箭头对准时,则可以推动第一转轴9将第一定位柱92插入固定件8的定位孔82内。同样的,当第二挡线板3与固定件8两者上的箭头对准时,则可以推动第二挡线板3将第二定位柱31插入固定件8的定位孔82内。

为了提高连接稳定性,优选的,前述固定件8上定位孔8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第一定位柱92和第二定位柱31两者的数量与定位孔8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定位柱92均用于一一对应地插入一个定位孔82内,同样的,每个第二定位柱31也均用于一一对应地插入一个定位孔82内。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前述固定件8呈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壳状结构。固定件8的开口端具有第一凸缘81,固定件8的背离开口的一端具有供第一转轴9穿过的过孔。固定件8通过第一凸缘81固定在绕线柱1的所述另一侧,该第一凸缘81可以通过螺丝等与绕线柱1的所述另一侧固定连接。当然,第一凸缘81也可以焊接固定在绕线柱1上。前述的第一转轴9上设有第二凸缘91,该第二凸缘91位于固定件8的内部,第一定位柱92设置在第二凸缘91上。其中,第一转轴9可带动第一定位柱92沿绕线柱1的轴向移动,以插入固定件8上的定位孔82或从定位孔82内拔出。

在上述示例中,优选的,固定件8通过螺丝与绕线柱1的所述另一侧固定连接,如此使得固定件8可以从绕线柱1上拆卸,这样方便了第一转轴9的安装和拆卸。

前述的限位件4可以独立部件,也可以为组合件。下面以限位件4为组合件具体举例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限位件4可以包括限位板41和第一螺母42。第一转轴9的一端设有平头槽93,限位板41套设在第一转轴9上,限位板41卡接在平头槽93内,第一螺母42螺纹连接在第一转轴9上、且位于限位板41的背离第二挡线板3的一侧。其中,第一螺母42与平头槽93配合将限位板41固定在第一转轴9上,使限位板41和第一转轴9两者可以同步转动。

为了实现前述支撑把手结构6的功能,使两个支撑把手结构6在各自的连杆形成支撑脚时可相互配合对绕线柱1提供支撑,如图2所示,支撑把手结构6可以包括连接件65,前述的连杆设置在连接件65上。其中,连接件65可转动,以带动连杆一起运动。具体来说,连接件65可带动连杆转动至与绕线柱1相垂直的位置,连杆的两半61张开形成支撑脚,两个支撑脚分别位于两侧对绕线柱1提供支撑。

如图6所示,连接件65还可带动连杆转动至与绕线柱1相平行的位置,连杆的两半61闭合形成把手部,以方便作业人员通过把手部将绕线柱1提起。

上述的支撑把手结构6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结构,该第一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连接件65,以将连接件65固定在转动后的位置,使形成支撑脚的连杆可以为绕线柱1提供稳定支撑,或者使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握持把手部稳定提起绕线柱1。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固定结构的功能,如图2所示,上述的第一固定结构可以包括固定杆68、干涉件67和螺套66。前述的连接件65呈杆状、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杆68上,比如连接件65可以铰接在固定杆68上。其中,两个支撑把手结构6分别为第一支撑把手结构和第二支撑把手结构,第一支撑把手结构通过其固定杆68与第一挡线板2连接,比如通过螺丝或焊接固定等。第二支撑把手结构通过其固定杆68与第二挡线板3或限位件4连接,比如通过螺丝或焊接固定等。上述干涉件67设置在固定杆68上,比如固定在固定杆68上。螺套66螺纹套设在连接件65上。如图5所示,螺套66用于与干涉件67的端部相抵,以将连接件65固定在与固定杆68相平行的位置。如图7所示,螺套66还用于与干涉件67的侧部相抵,以将连接件65固定在与固定杆68相垂直的位置。

在上述示例中,如图5所示,当呈杆状的连接件65与固定杆68平行时,可以旋拧螺套66,使螺套66与干涉件67的端部相抵,如此可以将连接件65固定在该与固定杆68平行的位置,此时连杆与绕线柱1垂直,当连杆的两半61张开形成支撑脚时可以对绕线柱1提供支撑。其中,如图7所示,当呈杆状的连接件65与固定杆68垂直时,可以旋拧螺套66,使螺套66与干涉件67的侧部相抵,如此可以将连接件65固定在该与固定杆68垂直的位置,此时连杆与绕线柱1平行,当连杆的两半61闭合形成把手部时作业人员可以握持把手部将绕线柱1提起。

上述的干涉件67可以为另一螺套,该干涉件67可以螺纹连接在固定杆68上,以方便对其干涉位置进行调节,使其与前述的螺套66配合将连接件65固定在与绕线柱1相垂直或相平行的位置。

如图4所示,前述的第一挡线板2上可以设有第一固定块12,该第一固定块12可以通过螺丝或焊接固定在第一挡线板2上。第一支撑把手结构的固定杆68可以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块12上,以使第一支撑把手结构整体可以从第一挡线板2上拆卸,方便维修和更换。

如图4所示,前述的第二挡线板3或限位件4上设有第二固定块7,该第二固定块7可以通过螺丝或焊接固定在第二挡线板3或限位件4上。前述的第二支撑把手结构的固定杆68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块7上,以使第二支撑把手结构整体可以从第二挡线板3上拆卸,方便维修和更换。

本发明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还可以包括角度控制结构,该角度控制结构用于控制连杆的两半61同步打开或闭合,以节省连杆的两半61打开或闭合的时间。为了实现角度控制结构的功能,如图3所示,角度控制结构可以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齿轮62和第二齿轮63,连杆的两半61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且分别为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其中,第一齿轮62固定地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第二齿轮63固定地套设在第二转动轴上。在本示例中,第一齿轮62可以为主动轮,第二齿轮63为从动轮,当旋转第一齿轮62时,第一齿轮62带动第二齿轮63同步转动,第一齿轮62与第二齿轮63配合通过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带动连杆的两半61同步打开或闭合。

本发明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结构,该第二固定结构用于对连杆的两半61的开合角度进行固定,以使连杆可以形成稳定的支撑脚形态或把手部形态。如图3所示,第二固定结构可以包括活动块64,活动块64设置在连接件65上,活动块64用于插入第一齿轮62或第二齿轮63的齿槽内,以固定第一齿轮62或第二齿轮63,第一齿轮62或第二齿轮63固定后,可以将连杆的两半61固定在当前的开合角度。

前述的活动块64可以为转动件或滑动件等。下面以活动块64为滑动件举例说明,如图3所示,活动块64为滑块,连接件65上设有滑槽,滑块设置在滑槽内、且可沿滑槽滑动。滑块可沿滑槽插入第一齿轮62内。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在于设计一种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其包括绕线柱1、第一挡线板2和第二挡线板3。绕线柱1的一侧设有转轴10,第一挡线板2可转动地套设在转轴10上,该转轴10上螺接有螺母11,螺母11位于第一挡线板2的背离绕线柱1的一侧。绕线柱1的另一侧设有固定件8,该固定件8上设有第一转轴9,第二挡线板3可转动地套设在该第一转轴9上,第一转轴9上还套设有限位板41,限位板41位于第二挡线板3的背离绕线柱1的一侧,第一转轴9上还螺接有第一螺母42,第一螺母42位于限位板41的背离第二挡线板3的一侧。第一转轴9上固定有第一定位柱92,第二挡线板3上固定有第二定位柱31,固定件8上设有定位孔82,第一转轴9可沿绕线柱1的轴向移动,第一转轴9可带动第一定位柱92从定位孔82的一侧插入,使绕线柱1与限位板41周向固定。第二挡线板3也可以带动第二定位柱31从定位孔82的另一侧插入,使绕线柱1与第二挡线板3周向固定。其中,第一定位柱92和第二定位柱31两者中的一个插入定位孔82时另一个会被挤出。

上述的第一挡线板2和限位板41上均设有支撑把手结构6,该支撑把手结构6包括固定杆68、连接件65和连杆。连接件65呈杆状,连接件65的一端铰接在固定杆68上,连接件65的另一端与连杆连接。连杆为两半式结构,连杆的两半61均通过转动轴与连接件65连接,连杆的两半61可相对打开形成支撑脚,或相对闭合形成把手部。其中,一个支撑把手结构通过其固定杆68连接在第一挡线板2上,另一个支撑把手结构通过其固定杆68连接在限位板41上。本发明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具有手持状态和放置状态,当本发明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处于放置状态时,两个支撑把手结构6的连接件65均转动至竖向位置时,两个连杆的两半61均张开形成支撑脚,该两个支撑脚可以将绕线柱1支撑在地面上,此时,第二挡线板3上的第二定位柱31插入定位孔82内,使第二挡线板3与绕线柱1周向固定,如此作业人员驱动第二挡线板3旋转时即可带动绕线柱1收放线。当本发明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处于手持状态时,两个支撑把手结构6的连接件65均转动至与绕线柱1相平行的位置,两个连杆的两半61均闭合形成把手部,此时第一挡线板2上的把手部与绕线柱1的侧面相对,以方便作业人员手持该把手部将绕线柱1提起。限位板41上的把手部位于限位板41的背离绕线柱1的一侧,此时第一转轴9带动第一定位柱92插入定位孔82内,使限位板41与绕线柱1周向固定,如此作业人员取得限位板41转动时即可带动绕线柱1收放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多功能线缆绕线组件
  • 一种多功能无刷直流电机定子绕线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244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