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板状翅片及扁平管的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的翅片上形成有形状与扁平管相对应的缺口,在该翅片的缺口中插入了传热管。

就专利文献1的翅片而言,与缺口的缘部连续地形成有立起部,该立起部用于保持翅片的排列间距。在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中,各翅片的立起部的突端部与相邻的翅片抵接,由此翅片的排列间距保持恒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7-1984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中,在立起部的突端部与相邻的翅片之间形成有狭窄的间隙。在该狭窄的间隙中,有时会积存因翅片表面结露而产生的冷凝水。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的翅片中,用于保持翅片的排列间距的立起部是以跨越缺口的长边侧缘部(即,沿着扁平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缘部)的大致全长的方式形成的。因此,立起部与相邻的翅片所接触的长度较长,保持在立起部与相邻的翅片之间的狭窄间隙中的冷凝水的量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多。并且,若积存在该间隙中的冷凝水的量变多,则有可能出现导致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增大的问题、以及积存在该间隙中的冷凝水与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一起飞散所引起的水飞散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减少保持于热交换器的冷凝水的量。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一种热交换器作为对象,其包括宽度比厚度长的扁平管20及固定在该扁平管20上的多个翅片30。多个所述翅片30分别具有形成为板状的翅片主体31,各个所述翅片主体31以彼此相向的方式布置,在多个所述翅片30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扁平管20的管用开口33,所述翅片30上的所述管用开口33的缘部的、沿着插入到该管用开口33中的所述扁平管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为长边侧缘部34,所述翅片30的所述管用开口33形成为所述长边侧缘部34的一端侧的端部为开放端36而该长边侧缘部34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为封闭端37的缺口状,在所述翅片30上形成有第一突出片40及第二突出片50,所述第一突出片40从所述长边侧缘部34向与所述翅片主体31相交的方向突出,在与所述翅片主体31相交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长边侧缘部34相反一侧的突端部41与相邻的所述翅片30的所述翅片主体31接触,所述第二突出片50从所述长边侧缘部34向与所述第一突出片40相同的一侧突出,该第二突出片50在与所述翅片主体31正交的方向上的突出量比所述第一突出片40的所述突出量小,所述第二突出片50与插入到所述管用开口33中的所述扁平管20接触,所述第一突出片40的沿着所述翅片30的所述长边侧缘部34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突出片50的所述长度短。

在第一方面的热交换器10中,在多个翅片30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突出片40及第二突出片50。在该热交换器10中,各翅片30的第一突出片40的突端部41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由此来保持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彼此之间的间隔。第二突出片50比第一突出片40低。因此,第二突出片50的突端部不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

在第一方面的翅片30中,第一突出片40的沿着翅片30的长边侧缘部34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二突出片50的所述长度短。因此,与在长边侧缘部34的全长上形成第一突出片的情况相比,第一突出片40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的区域变窄。因而,根据该方面,能够将积存在第一突出片40与相邻的翅片主体31之间的间隙中的冷凝水的量抑制得较少。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突出片40布置在比所述第二突出片50更靠近所述管用开口33的所述开放端36的位置。

在第二方面中,在比第二突出片50更靠近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的位置,布置有第一突出片40。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二方面中,在夹着插入到所述管用开口33中的所述扁平管20相向的一对所述长边侧缘部34的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突出片40及所述第二突出片50。

在第三方面中,在翅片30的各管用开口33的缘部,存在有夹着插入到该管用开口33中的扁平管20彼此相向的一对长边侧缘部34。在该方面中,在该一对长边侧缘部34的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设置有第一突出片40及第二突出片50。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三方面中,设置在所述管用开口33的一对所述长边侧缘部34的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的所述第一突出片40彼此相向,设置在所述管用开口33的一对所述长边侧缘部34的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的所述第二突出片50彼此相向。

在第四方面中,设置在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的第一突出片40彼此相向,设置在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的第二突出片50彼此相向。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一到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中,所述翅片30上的所述管用开口33的缘部的面向所述管用开口33的所述封闭端37的部分为短边侧缘部35,在所述翅片30的所述长边侧缘部34及所述短边侧缘部35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突出片40。

在第五方面中,在翅片30的长边侧缘部34及短边侧缘部3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突出片40。因此,在扁平管20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两处,设置有第一突出片40。通过使这些第一突出片40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从而来保持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彼此之间的间隔。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五方面中,所述翅片30的沿着所述扁平管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向为该翅片30的宽度方向,所述管用开口33的在所述翅片3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翅片30的宽度的一半长,设置在所述翅片30的所述长边侧缘部34上的所述第一突出片40比所述翅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更靠近所述管用开口33的所述开放端36。

在第六方面的翅片30中,沿着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延伸的短边侧缘部35相对于翅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于与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相反的一侧。因此,形成在短边侧缘部35上的第一突出片40相对于翅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而言位于与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相反的一侧。另一方面,设置在长边侧缘部34上的第一突出片40布置在比翅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更靠近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的位置。

在第六方面中,在翅片30的宽度方向上,在翅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突出片40。通过使这些第一突出片40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从而来保持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彼此之间的间隔。因此,根据该方面,能够抑制翅片主体31在翅片30的宽度方向上产生倾斜。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二到第六方面的任一方面中,设置在所述长边侧缘部34上的所述第一突出片40的位于所述管用开口33的所述开放端36侧的侧部43从所述第一突出片40的基端朝着突端向所述管用开口33的所述封闭端37侧倾斜。

在第七方面的翅片30中,第一突出片40的位于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侧的侧部43朝着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倾斜。因此,当将扁平管20从开放端36朝着封闭端37插入到管用开口33中时,扁平管20难以卡在第一突出片40的侧部43上。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以一种空调机作为对象,其包括设置有上述第一到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热交换器10的制冷剂回路120,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20中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

根据该方面,实现了包括本公开的热交换器10的空调机110。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构成的管道系统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立体简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正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放大地示出图3的IV-IV截面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翅片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翅片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VII-VII截面的翅片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6的VIII-VIII截面的翅片的剖视图。

图9是放大地示出图4的IX-IX截面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翅片的相当于图8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热交换器的立体简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翅片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翅片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XIV-XIV截面的翅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10包括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20,并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在该空调机110的制冷剂回路120中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

-空调机-

参照图1对空调机110进行说明。

〈空调机的构成〉

空调机110包括室外机组111及室内机组112。室外机组111及室内机组112经由液侧连接管道113及气侧连接管道114相互连接起来。在空调机110中,由室外机组111、室内机组112、液侧连接管道113以及气侧连接管道114形成了制冷剂回路120。

在制冷剂回路120中设置有压缩机121、四通换向阀122、室外热交换器123、膨胀阀12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25。室外热交换器123及室内热交换器125中的一者或两者为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

压缩机121、四通换向阀122、室外热交换器123以及膨胀阀124收纳在室外机组111内。在室外机组111中,设置有用于将室外空气供向室外热交换器123的室外风扇115。另一方面,室内热交换器125收纳在室内机组112内。在室内机组112中,设置有用于将室内空气供向室内热交换器125的室内风扇116。

制冷剂回路120为填充有制冷剂的闭合回路。填充在制冷剂回路120中的制冷剂可以为例如HFC-32等所谓的氟利昂制冷剂,也可以为二氧化碳等所谓的天然制冷剂。

在制冷剂回路120中,压缩机121的排出管与四通换向阀122的第一通口连接,压缩机121的吸入管与四通换向阀122的第二通口连接。在制冷剂回路120中,按照从四通换向阀122的第三通口朝向第四通口的顺序依次布置有室外热交换器123、膨胀阀12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25。

压缩机121为涡旋型全密闭式压缩机或旋转型全密闭式压缩机。四通换向阀122在第一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且第二通口与第四通口连通的第一状态(图1中用实线示出的状态)、以及第一通口与第四通口连通且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的第二状态(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膨胀阀124为所谓的电子膨胀阀。

〈空调机的运转动作〉

空调机110选择性地进行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

在处于制冷运转过程中的制冷剂回路120中,在将四通换向阀122设定成第一状态的状态下进行制冷循环。在该状态下,制冷剂按照室外热交换器123、膨胀阀124、室内热交换器125的顺序循环,室外热交换器123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内热交换器125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室外热交换器123中,制冷剂向室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在室内热交换器125中,制冷剂从室内空气吸热而蒸发。

在处于制热运转过程中的制冷剂回路120中,在将四通换向阀122设定成第二状态的状态下进行制冷循环。在该状态下,制冷剂按照室内热交换器125、膨胀阀124、室外热交换器123的顺序循环,室内热交换器125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外热交换器123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室内热交换器125中,制冷剂向室内空气放热而冷凝。在室外热交换器123中,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热而蒸发。

-热交换器的构成-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包括一根第一总集合管16、一根第二总集合管17、多根传热管20以及多个翅片30。第一总集合管16、第二总集合管17、传热管20以及翅片30皆为铝合金制部件。

〈总集合管〉

第一总集合管16及第二总集合管17皆形成为两端被封闭住的细长的中空圆筒状。在图3中,第一总集合管16以竖立起来的状态布置在热交换器10的左端,第二总集合管17以竖立起来的状态布置在热交换器10的右端。

〈传热管〉

如图4所示,传热管20的与从其一端朝向另一端的伸长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具有圆角的长方形。该传热管20为宽度比厚度长的扁平形状的扁平管。需要说明的是,传热管20的厚度为图4中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传热管20的宽度为图4中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多根传热管20以各自的伸长方向大致为水平方向、且各自的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侧面彼此相向的形态布置。多根传热管20彼此留出一定间隔地上下排列着布置。

各传热管20的一端部插入到第一总集合管16中,其另一端部插入到第二总集合管17中。各总集合管16、17通过使用了钎料15的接合即硬钎焊被固定在传热管20上,详情后述。

在传热管20中,形成有被分隔壁22分隔出来的多条流路21。在本实施方式的传热管20中设有四个分隔壁22,从而形成五条流路21。不过,在此所示的分隔壁22及流路21的数量仅为一个示例。在传热管20中,五条流路21沿着传热管20的伸长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并分别在传热管20的两端面开口。在传热管20中,五条流路21在传热管20的宽度方向上排成一列。

〈翅片〉

如图4及图5所示,翅片30包括形成为大致长方形板状的翅片主体31及与翅片主体31一体形成的颈圈部32。在翅片主体31上,形成有多个用于插入传热管20的管用开口33。翅片30是通过对平板状的材料实施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的。

亦如图6所示,管用开口33形成为在翅片主体31的一条长边上开口并沿翅片主体31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缺口状。需要说明的是,翅片主体31的长边为沿图6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边,翅片主体31的短边方向为图6中的上下方向。

如图6及图8所示,管用开口33形成为与扁平管即传热管20的形状相对应的细长形状。管用开口33的在翅片主体31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LN比翅片主体31的宽度WF的一半长(LN>WF/2)。

就管用开口33而言,在翅片主体31的一条长边上敞开的一个端部为开放端36,在翅片主体31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上位于与开放端相反一侧的另一个端部为封闭端37。在翅片主体31上,沿着翅片主体31的长边方向留出一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管用开口33。

颈圈部32是接着翅片主体31上的各管用开口33的缘部形成的。颈圈部32从管用开口33的缘部向与翅片主体31相交的方向突出。关于颈圈部32,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多个翅片30被布置成各自的翅片主体31彼此相向。并且,多个翅片30被布置成各自对应的管用开口33排成一列。通过使颈圈部32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及封闭端侧突出片40b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抵接,从而使得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彼此之间的间隔保持恒定,详情后述。

翅片30的颈圈部32的内侧面与传热管20的外表面接触,详情后述。翅片30的颈圈部32通过使用了钎料15的接合即硬钎焊被固定在传热管20上。

-翅片的颈圈部-

适当地参照图5~图8对翅片30的颈圈部32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颈圈部32是接着翅片主体31上的各管用开口33的缘部形成的。颈圈部32是通过将平板状的材料即铝合金制板材经切割后翻起来而与翅片主体31形成为一体的。

颈圈部32为从管用开口33的缘部向与翅片主体31相交的方向突出的部分。各颈圈部32包括:一对开放端侧突出片40a、一个管接合部70以及一个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相对于翅片主体31而言,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管接合部70以及封闭端侧突出片40b向同一侧突出。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及封闭端侧突出片40b为用于保持相邻的翅片主体31的间隔的第一突出片40,详情后述。

如图6所示,翅片主体31上的管用开口33的缘部包括一对长边侧缘部34和一个短边侧缘部35。

各长边侧缘部34为管用开口33的缘部中沿翅片主体31的短边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管用开口33的缘部的、沿翅片主体3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整个直线状部分为长边侧缘部34。各长边侧缘部34沿着插入到管用开口33中的传热管2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平行。

短边侧缘部35为管用开口33的缘部中面向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的部分。从垂直于翅片主体31的方向观察时,短边侧缘部35形成为U字形,并将各长边侧缘部34的位于靠近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的端部连接起来。

〈开放端侧突出片〉

开放端侧突出片40a是从长边侧缘部34立起来的板状部分。开放端侧突出片40a是接着长边侧缘部34中包括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侧端部的部分形成的。即,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布置在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附近。

设置在颈圈部32的一对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夹着管用开口33彼此相向。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在沿着长边侧缘部34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为L1(参照图6及图8)。

如图7所示,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部41朝向管用开口33的外侧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部41为包括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42及突端42附近区域的部分。

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在与翅片主体31相交的方向(即,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出方向)上的高度为H1(参照图8)。该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高度H1是从翅片主体31的背面(即,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突出一侧的面相反的那一侧的面)到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部41的前表面(即,朝向与翅片主体31相反一侧的面)为止的距离。

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42成为在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伸长方向(即,从其基端朝向突端42的方向)上弯曲起伏的波形形状。就设置在颈圈部32的一对开放端侧突出片40a而言,其各自的突端部41的形状为互补的形状(参照图6的双点划线)。

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位于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侧的侧部43向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侧倾斜。即,该侧部43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基端朝着突端42向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侧倾斜。该侧部43的倾斜角度α优选为10°以上(α≥10°)。需要说明的是,该侧部43的倾斜角度α为侧部43相对于与翅片主体31垂直的线所成的角度。

〈管接合部、长边侧接合部、封闭端侧接合部〉

如图5及图6所示,管接合部70形成在管用开口33的缘部中除了形成有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即,管接合部70是以跨越两个长边侧缘部34及一个短边侧缘部35的方式形成的。管接合部70为从长边侧缘部34及短边侧缘部35立起来的板状部分,从俯视角度看去形成为U字形壁状。管接合部70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形成为一体。

如图8所示,管接合部70在与翅片主体相交的方向(即,管接合部70的突出方向)上的高度H2在管接合部70的整个长度上是恒定的。管接合部70的高度H2为从翅片主体31的背面开始到管接合部70的突端为止的距离。管接合部70的高度H2比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高度H1低(H2<H1)。换言之,管接合部70在与翅片主体31正交的方向上的突出量小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在与翅片主体31正交的方向上的突出量。

管接合部70包括一对长边侧接合部50及一个封闭端侧接合部60。长边侧接合部50为管接合部70中从长边侧缘部34立起来的部分。长边侧接合部50的突端的形状为与长边侧缘部34实质上平行的直线状。沿着一个长边侧缘部34延伸的长边侧接合部50及沿着另一个长边侧缘部34延伸的长边侧接合部50夹着管用开口33彼此相向。封闭端侧接合部60为管接合部70中从短边侧缘部35立起来的部分。封闭端侧接合部60形成为沿着短边侧缘部35呈C字形弯曲的板状。

如图6及图8所示,长边侧接合部50在沿着长边侧缘部34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L2比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长度L1长(L2>L1)。在本实施方式中,长边侧接合部50的长度L2为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长度L1的四倍至五倍左右。长边侧接合部50的长度L2优选为插入到管用开口33中的传热管20的宽度WT的一半以上(L2≥WT/2)。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长边侧接合部50为突端形状呈直线状的形状较简单的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形成长边侧接合部50。

〈封闭端侧突出片〉

封闭端侧突出片40b与封闭端侧接合部60形成为一体。封闭端侧突出片40b布置在封闭端侧接合部60的离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最远的部分(即,图6及图8中的最下侧的部分)。封闭端侧突出片40b是从封闭端侧接合部60的突端向与封闭端侧接合部60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突端部46向管用开口33的外侧(即,图6及图8中的下侧)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突端部46为包括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突端47及突端47附近区域的部分。

封闭端侧突出片40b在与翅片主体31相交的方向(即,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突出方向)上的高度为H4(参照图8)。该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高度H4是从翅片主体31的背面(即,与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面)到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突端部46的前表面(即,朝向与翅片主体31相反一侧的面)为止的距离。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高度H4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高度H1相等(H4=H1)。换言之,封闭端侧突出片40b及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在与翅片主体31正交的方向上的突出量相等。

〈形成颈圈部的工序〉

如上所述,颈圈部32是通过对平板状的材料即铝合金制板材实施多次冲压加工而形成的。

在第一冲压加工中,在材料即板材上形成了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切口。在第二冲压加工中,进行将在第一冲压加工中形成了切口的板材的部分向与板材的主面相交的方向弯折的加工。在该第二冲压加工中,完成管接合部70。在接下来的第三冲压加工中,进行使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部41及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突端部46弯曲的加工。颈圈部32是通过这三个冲压加工而形成的。

-翅片及传热管的接合状态-

如上所述,多个翅片30布置成使各自的翅片主体31彼此相向,并且各自对应的管用开口33排成一列。然后,将传热管20插入到已排列好的各翅片30的管用开口33中。

如图9所示,就各翅片30而言,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部41及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突端部46与相邻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的背面抵接。由于各翅片30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及封闭端侧突出片40b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抵接,因而相邻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彼此之间的间隔保持恒定。

如上所述,管接合部70的高度H2比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高度H1及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高度H4低。因此,在各翅片30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及封闭端侧突出片40b与相邻的翅片30抵接的状态下,构成管接合部70的长边侧接合部50及封闭端侧接合部60不与相邻的翅片30接触。构成管接合部70的长边侧接合部50及封闭端侧接合部60与传热管20的外表面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通过硬钎焊将翅片30固定在传热管20上。如图9所示,各翅片30的包括长边侧接合部50在内的管接合部70通过接合材料即钎料15与传热管20接合。各翅片30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基端部也通过接合材料即钎料15与传热管20接合。

-实施方式的特征(1)-

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包括宽度比厚度长的扁平管20及固定在该扁平管20上的多个翅片30。多个翅片30分别具有形成为板状的翅片主体31,各个翅片主体31以彼此相向的方式布置。在多个翅片30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插入扁平管20的管用开口33。翅片30上的管用开口33的缘部的、沿着插入到管用开口33中的扁平管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为长边侧缘部34。翅片30的管用开口33形成为长边侧缘部34的一端侧的端部为开放端36而长边侧缘部34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为封闭端37的缺口状。在翅片30上形成有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及长边侧接合部50。开放端侧突出片40a从长边侧缘部34向与翅片主体31相交的方向突出,在与翅片主体31相交的方向上位于与长边侧缘部34相反一侧的突端部41与相邻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长边侧接合部50从长边侧缘部34向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相同的一侧突出,其在与翅片主体31相交的方向上的高度比开放端侧突出片40a低。长边侧接合部50与插入到管用开口33中的扁平管20接触。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沿着翅片30的长边侧缘部34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比长边侧接合部50的所述长度短。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在多个翅片30上分别形成有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及长边侧接合部50。在该热交换器10中,各翅片30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部41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由此保持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彼此之间的间隔。长边侧接合部50比开放端侧突出片40a低。因此,长边侧接合部50的突端部不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翅片30中,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沿着翅片30的长边侧缘部34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比长边侧接合部50的所述长度短。因此,与在长边侧缘部34的全长上形成用于保持翅片主体的间隔的突出片的情况相比,开放端侧突出片40a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的区域变窄。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积存在开放端侧突出片40a与相邻的翅片主体31之间的间隙中的冷凝水的量抑制得较少。

-实施方式的特征(2)-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布置在比长边侧接合部50更靠近管用开口33的所述开放端36的位置。

在此,就在翅片主体31中位于相邻的管用开口33之间的部分而言,越是靠近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的部分越容易变形。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在比长边侧接合部50更靠近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的位置布置有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翅片主体31中的位于相邻的管用开口33之间的部分变形,其结果是能够保持翅片主体31的间隔。

-实施方式的特征(3)-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在夹着插入到管用开口33中的扁平管20彼此相向的一对长边侧缘部34的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设置有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及长边侧接合部50。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在翅片30的各管用开口33的缘部,存在有夹着插入到该管用开口33中的传热管20彼此相向的一对长边侧缘部34。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在该一对长边侧缘部34的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设置有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及长边侧接合部50。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在各传热管20的两侧设置有开放端侧突出片40a,该开放端侧突出片40a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保持相邻的翅片主体31彼此之间的间隔。

-实施方式的特征(4)-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设置在管用开口33的一对长边侧缘部34的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彼此相向,设置在管用开口33的一对长边侧缘部34的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的长边侧接合部50彼此相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设置在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彼此相向,设置在各个长边侧缘部34上的长边侧接合部50彼此相向。

-实施方式的特征(5)-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翅片30上的管用开口33的缘部的面向管用开口33的所述封闭端37的部分为短边侧缘部35,在长边侧缘部34上设置有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在短边侧缘部35上设置有封闭端侧突出片40b。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在翅片30的长边侧缘部34上设置有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在翅片30的短边侧缘部35上设置有封闭端侧突出片40b。因此,在传热管20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两处,设置有用来保持翅片主体31的间隔的突出片40a、40b。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保持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彼此之间的间隔。

-实施方式的特征(6)-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翅片30的沿着扁平管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向为翅片30的宽度方向,管用开口33的在翅片3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翅片30的宽度的一半长,设置在翅片30的长边侧缘部34上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比翅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更靠近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沿着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延伸的短边侧缘部35相对于翅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于与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相反的一侧。因此,形成在短边侧缘部35上的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相对于翅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而言位于与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相反的一侧。另一方面,设置在长边侧缘部34上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布置在比翅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更靠近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在翅片30的宽度方向上,在翅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两侧设置有突出片40a、40b。通过使这些突出片40a、40b与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接触,从而来保持相邻的翅片30的翅片主体31彼此之间的间隔。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能够抑制翅片主体31在翅片30的宽度方向上产生倾斜。

-实施方式的特征(7)-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设置在长边侧缘部34上的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位于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侧的侧部43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基端朝着突端向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侧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的翅片30中,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位于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侧的侧部43朝着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倾斜。因此,当将传热管20从开放端36朝着封闭端37插入到管用开口33中时,传热管20难以卡在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侧部43上。

-实施方式的特征(8)-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10包括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的制冷剂回路120,在制冷剂回路120中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由此,实现了包括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的空调机110。

-实施方式的特征(9)-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的翅片30中,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42的形状为在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伸长方向上弯曲起伏的波形形状。就设置在一个颈圈部32的一对开放端侧突出片40a而言,其各自的突端部41的形状为互补的形状。

在此,在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42的形状呈直线状的情况下,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基端到突端42的长度在管用开口33的宽度(具体而言,为相向的一对长边侧缘部34的间隔)的1/2以下。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翅片30中,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42的形状为波形形状。因此,能够使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基端到突端42的长度比管用开口33的宽度的1/2长。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翅片30,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42的形状呈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高度H1的可设定范围扩大。其结果是,能够扩大相邻翅片30之间的间隔的可设定范围,从而能够提升热交换器10的设计自由度。

当在假设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高度H1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时,在本实施方式的翅片30中,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42的形状呈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向管用开口33的外侧弯曲的部分的长度变长。其结果是能够使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突端部41中与相邻的翅片30接触的部分的长度变长,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相邻的翅片30彼此之间的间隔。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如图10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的翅片30的管接合部70也可以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分开形成。也就是说,在翅片30的颈圈部32,开放端侧突出片40a及管接合部70的长边侧接合部50也可以彼此断开。

在图10所示的本变形例的翅片30中,管接合部70的各长边侧接合部50的位于管用开口33的开放端36侧的侧部71向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侧倾斜。即,该侧部71从长边侧接合部50的基端朝着突端向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侧倾斜。该侧部71的倾斜角度β优选在10°以上(β≥10°)。需要说明的是,该侧部71的倾斜角度β为侧部71相对于与翅片主体31垂直的线所成的角度。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如图11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也可以为在传热管20的伸长方向上弯曲的形状。就图11所示的热交换器10而言,通过将传热管20在其伸长方向上的一处弯曲,从而当从俯视角度看去,热交换器10形成为L字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也可以为使传热管20在其伸长方向上的多处产生弯曲而成的形状。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中,翅片30及总集合管16、17也可以通过使用粘接剂作为接合材料的接合(即粘接)来固定在传热管20上。在此情况下,优选使用导热系数高的粘接剂。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上也可以涂敷亲水性树脂等。对热交换器10实施涂敷的工序在接合工序结束后(即,翅片30及总集合管16、17通过硬钎焊固定在传热管20上以后)进行。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

上述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的翅片30也可以在各颈圈部32上形成有多个封闭端侧突出片40b。在此,参照图12至图14对本变形例的翅片30进行说明。

在图12及图13所示的本变形例的翅片30中,在各颈圈部32形成有两个封闭端侧突出片40b。

各封闭端侧突出片40b是从长边侧缘部34立起来的板状部分。各封闭端侧突出片40b是接着长边侧缘部34中包括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侧端部在内的部分形成的。即,本变形例的封闭端侧突出片40b布置在管用开口33的封闭端37附近。就本变形例的翅片30的颈圈部32而言,在沿着管用开口33的长边侧缘部34延伸的区域中位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与封闭端侧突出片40b之间的部分为长边侧接合部50。

如图13所示,设置在颈圈部32上的一对封闭端侧突出片40b夹着管用开口33彼此相向。封闭端侧突出片40b在沿着长边侧缘部34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为L3。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长度L3比长边侧接合部50的长度L2短。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翅片30中,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长度L1及封闭端侧突出片40b的长度L3分别比长边侧接合部50的长度L2短(L1<L2,L3<L2)。如图14所示,在本变形例的翅片30中,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高度H4也与开放端侧突出片40a的高度H1相等(H4=H1)。

以上对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为: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方式和具体情况进行各种改变。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或替换。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对于热交换器及空调机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热交换器

20传热管(扁平管)

30翅片

31翅片主体

33管用开口

34长边侧缘部

36开放端

37封闭端

40第一突出片

40a开放端侧突出片(第一突出片)

40b封闭端侧突出片(第一突出片)

50长边侧接合部(第二突出片)

相关技术
  • 热交换器用构件、热交换器、空调机以及冰箱
  • 一种轴流风扇热交换器及应用该热交换器的分体式空调机
技术分类

0612011287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