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具有尿道控尿功能的植入式控尿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外伤、神经功能异常、外科手术并发症及老龄化等原因而导致的漏尿甚至尿失禁问题,是严重影像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一些如尿路感染等疾病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人们开发了多种技术用于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解决方案分为两类,手术治疗方式,非手术治疗方式。

所述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以EP2810616A1、US20080146868A1为代表的植入式人工尿道括约肌技术(植入式控尿结构),该类技术中主要由尿道束缚装置、开关装置以及连接装置所组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由于术中尿道束缚装置的松紧调节难以理想化而可能导致尿道束缚过紧从而引起排尿困难,而若尿道束缚装置较松则仍会产生漏尿问题,该方法最大的问题是结构复杂,手术步骤繁琐,并且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再者,上述EP2810616A1、US20080146868A1所揭露的控尿结构均采用了水囊结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液体泄漏的风险。

此外,目前的植入式控尿结构大都采用闭合尿道的方式来达到控尿效果,然此方式存在针对尿道的束缚力量过大,而导致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血流不畅的问题,且还存在着明显的使用不适感。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植入式控尿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即为本申请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式控尿结构,通过控尿件在得电产生收缩变形,并失电状态下恢复原形,以辅助患者进行控尿及排尿。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式控尿结构,通过弯曲尿道的方式进行控尿,能够缓解使用过程中血流不畅的问题,亦能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鉴于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植入式控尿结构,用于辅助患者进行控尿及排尿,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尿件,其固定于所述患者的尿道上并具有形变单元,所述形变单元可在得电状态下产生收缩变形并在失电状态下恢复原形,以供所述控尿件在束缚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所述控尿件切换至所述束缚状态时,可令所述尿道产生变形而供进行控尿,当所述控尿件切换至所述释放状态时,可令所述尿道恢复原形而供进行排尿;以及控制件,其用于控制所述形变单元的供电状态,以令所述形变单元在所述得电状态与所述失电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单元为周向环绕所述尿道的控尿环;且其中,通过令所述形变单元处于所述得电状态而产生所述收缩变形,使得所述控尿环的环径缩小,以夹闭所述控尿环内的所述尿道,而供进行控尿;或者通过令所述形变单元处于所述失电状态而恢复原形,使得所述控尿环的所述环径变大,以令所述控尿环内的所述尿道恢复原形,而供进行排尿。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尿件还包括控尿本体,所述控尿本体与所述形变单元协同配合以形成尿道容置结构,所述尿道容置结构用于容置所述尿道的一部分;且其中,通过令所述形变单元处于所述得电状态而产生所述收缩变形,以夹闭容置于所述尿道容置结构内的所述尿道,而供进行控尿;或者通过令所述形变单元处于所述失电状态而恢复原形,以放松容置于所述尿道容置结构内的所述尿道,而供进行排尿。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尿件还包括控尿本体,所述控尿本体与所述形变单元协同配合以形成尿道容置结构,所述尿道容置结构用于容置所述尿道的一部分;且其中,通过令所述形变单元处于所述失电状态而处于原形状态,以针对所述尿道容置结构内的所述尿道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尿道在所述控尿本体与所述形变单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而供进行控尿;或者通过令所述形变单元处于所述得电状态而产生所述收缩变形,以释放施加在所述尿道上的所述作用力,使得容置于所述尿道容置结构内的所述尿道恢复原形,而供进行排尿。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单元包括电致变形材料,且所述电致变形材料至少包括纳米管螺旋限位、碳纳米管纤维复合形状记忆合金。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尿件还包括包覆所述形变单元的包裹材料,所述包裹材料由生物相容性材料所构成。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件包括供电单元与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供电单元用于向所述形变单元供电,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供电单元的供电启闭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结构还包括操作件,其可以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操作件用于输入操作指令,并将所述操作指令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控尿件上设置可在得电状态下产生收缩变形或在失电状态下恢复原形的形变单元,以借由控制件控制形变单元的供电状态,而令所述控尿件在束缚状态或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借以辅助患者进行控尿及排尿。

再者,相较于现有的机械操作方式,本申请利用电致变形材料所制成的变形材料,可以在束缚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提供缓冲机制,因此,可以提高患者的使用感受。

另外,通过令尿道弯曲而非完全束缚的方式进行控尿,可以缓解现有植入式控尿结构因束缚过紧而容易出现血流不畅的问题,并能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及图1B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植入式控尿结构1的示意图;

图2A、图2B、图3A及图3B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植入式控尿结构1的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植入式控尿结构1的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申请的形变单元的内部剖视图。

元件标号

1:植入式控尿结构;

10:控尿件;

11:形变单元;

12:控尿本体;

121:控尿容置体;

20:控制件;

30:操作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如图1A至图4B所示,其为显示本申请的各实施例的植入式控尿结构1,可用于辅助患者进行控尿与排尿。

如图所示,植入式控尿结构1主要由一控尿件10以及一控制件20所组成,其中,控尿件10可固定在患者的尿道上,并具有一形变单元11,形变单元11可在得电状态下产生收缩变形并在失电状态下恢复原形,以供控尿件10在一束缚状态与一释放状态之间切换。于本申请中,当控尿件10处于束缚状态时(参考图1A、图2A、图3A、图4A),可令尿道产生变形而辅助患者进行控尿。反之,当控尿件10切换至释放状态时(参考图1B、图2B、图3B、图4B),可令尿道恢复原形而辅助患者进行排尿。控制件20主要用于控制形变单元11的供电状态,以令形变单元11可在得电状态与失电状态之间切换。

请配合参阅图5,本申请的形变单元11例如由电致变形材料所构成,其中,电致变形材料例如为纳米管螺旋限位、碳纳米管纤维复合形状记忆合金,然,并不以此为限,其它具有相同特性的材料亦可适用于本申请。此外,控尿件10还可包括用于包覆形变单元11的包裹材料(未示出),其中,包裹材料例如由生物相容性材料所构成,借以提高使用安全性以及患者的使用感受。

控制件20可例如包括供电单元与控制单元(未示出),其中,供电单元电性连接形变单元11,用于向形变单元11供电,而控制单元则用于控制供电单元的供电启闭状态。

于其他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植入式控尿结构1还可包括操作件30,其用于提供患者输入操作指令(例如电源启闭控制指令),并将所输入的操作指令传送给控制件20(控制单元),以令控制件20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控制形变单元11的供电状态)。于一实施例中,操作件30可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控制件20,如图1A及图1B所示,操作件30与控制件20例如为一体式设计,并可设置在患者的阴囊中或其附近皮下的特定位置,以便于患者操作。于其他实施例中,操作件30也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控制件20(未示出),此设计的好处在于可将操作件30设置在患者体外,以供患者在体外操控操作件30而令设置在体内的控制件20执行相应操作。

本申请的植入式控尿结构1可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予以实施,以下将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的植入式控尿结构1的几个实施例,需说明的是,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

请配合参阅图1A及图1B,其为显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植入式控尿结构1的示意图。其中,图1A为显示控尿件10处于束缚状态的示意图,图1B为显示控尿件10处于释放状态的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形变单元11即构成控尿件10整体,其为周向环绕患者尿道的控尿环,其中,当患者需要进行控尿时,可令控制件20向形变单元11供电,使得形变单元11处于得电状态而产生收缩变形,以令控尿环的环径逐渐缩小(如图1A所示),而夹闭穿设于控尿环内的尿道,从而辅助患者供进行控尿;当患者需要进行排尿时,可令控制件20停止向形变单元11供电,使得形变单元11处于失电状态而恢复原形(如图1B所示),以令控尿环的环径逐渐恢复原形(即逐渐变大),从而提供穿设在控尿环内的尿道逐渐恢复原形,借以辅助患者进行排尿。

请配合参阅图2A、图2B、图3A及图3B,其为显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植入式控尿结构1的示意图。其中,图2A为显示控尿件10处于束缚状态的示意图,图2B为显示控尿件10处于释放状态的示意图。图3A及图3B分别为显示图2A及图2B的侧视图。

于本实施例中,控尿件10还包括控尿本体12,其中,控尿本体12与形变单元11协同配合以形成尿道容置结构121,尿道容置结构121用于容置患者的一部分尿道。其中,当患者需要进行控尿时,可令控制件20向形变单元11供电,使得形变单元11处于得电状态而产生收缩变形(如图2A、图3A所示),于此状态下,由控尿本体12与形变单元11协同组成的尿道容置结构121的容置空间逐渐变小,以夹闭容置于尿道容置结构121内的尿道,借以辅助患者进行控尿;当患者需要进行排尿时,可令控制件20停止向形变单元11供电,使得形变单元11处于失电状态而恢复原形(如图2B、图3B所示),于此状态下,由控尿本体12与形变单元11协同组成的尿道容置结构121的容置空间逐渐恢复原形(即逐渐变大),以放松容置于尿道容置结构121内的尿道,借以辅助患者进行排尿。

请配合参阅图4A、图4B,其为显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植入式控尿结构1的示意图。其中,图4A为显示控尿件10处于束缚状态的示意图,图4B为显示控尿件10处于释放状态的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控尿件10同样包括有控尿本体12,并借由控尿本体12与形变单元11协同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置患者的一部分尿道的尿道容置结构121。

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需要进行控尿时,可令控制件20停止向形变单元11供电,使得形变单元11在失电状态而呈现拱起的状态(如图4A所示),以针对容置在尿道容置结构121内的尿道施加作用力,使得尿道在控尿本体12与形变单元11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借以辅助患者进行控尿;当患者需要进行排尿时,可令控制件20向形变单元11供电,使得形变单元11在得电状态下产生收缩变形(如图4B所示),以释放施加在尿道上的作用力,使得容置在尿道容置结构121内的尿道恢复原形,借以辅助患者进行排尿。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采用弯曲尿道而非闭合尿道的方式来达到控尿的效果,能够缓解使用过程中血流不畅的问题,以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感。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通过在控尿件上设置可在得电状态下产生收缩变形或在失电状态下恢复原形的形变单元,以通过控制形变单元的供电状态,而令控尿件在束缚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借以辅助患者进行控尿与排尿。

另外,利用电致变形材料构成的形变单元具有缓慢变形的特性,可在束缚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提供缓冲机制,相较于现有的机械式控制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使用感受。

再者,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通过尿道弯曲而非完全束缚的方式进行控尿,可以缓解现有植入式控尿结构因束缚过紧而容易出现血流不畅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植入式控尿结构
  • 植入式控尿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916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