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灶聚能盘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作为家庭日常生活中烹饪所必需的厨房器具,其产品在不断发展。为了追求更高的燃烧热效率,出现了带聚能盘的燃气灶。在烹饪中使用燃气灶聚能盘能减少辐射、对流热损失,起到聚拢热能的作用;并将燃烧所需二次空气与燃烧烟气进行分离,使二次空气能更有效地补给燃烧火焰,使燃烧更充分,从而提升了燃烧热效率。

一些燃气灶聚能盘的内圈与燃烧器座的外侧壁采用间隔设置,形成径向环形通道,外环火可以通过该环形通道直接照射到聚能盘下面的灶具面板上;同时,外环火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可以从聚能盘的底面直通该环形通道吸入,其较短的路径会导致二次空气在参与燃烧前的预热效果不充分,从而降低燃烧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聚能盘及燃气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燃气灶聚能盘与燃烧器间有间距且上下直通而导致的二次空气在参与燃烧前的预热效果不充分,降低了燃烧热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灶聚能盘,包括同轴开设有环孔的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和第三盘体;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和第三盘体依次层叠间隔设置构成分层腔体结构;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之间形成第一空气预热腔,第二盘体与第三盘体之间形成第二空气预热腔;第一盘体的内圈开设有用于与外环火连通的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第二盘体的外圈开设有用于将第一空气预热腔和第二空气预热腔连通的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第三盘体的内圈开设有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

进一步的,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为多个,沿环状的第一盘体的内圈周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的,沿环孔的轴线方向,第一盘体的内圈靠近第二盘体,外圈远离第二盘体;第一盘体从内圈径向向外圈层级延伸。

进一步的,第一盘体还包括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设置在第一盘体的内圈和外圈之间且与环孔同轴。

进一步的,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为多个,沿环状的第二盘体的外圈周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的,第二盘体包括环形凹槽盘,环形凹槽盘的内圈和外圈均设置有用于与第三盘体固定的翻边。

进一步的,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为多个,沿环状的第三盘体的内圈周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的,第三盘体包括向下内凹的环形盘,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开设在环形盘的内侧壁。

进一步的,第一盘体和第三盘体采用翻压边工艺或焊接工艺固定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盘体的外圈设置有锅支撑脚;和/或,第三盘体设置有支撑底脚。

进一步的,分层腔体结构的外圈的形状包括圆形、矩形、多边形或椭圆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面板和上述燃气灶聚能盘;燃烧器设置在面板,燃气灶聚能盘套设于燃烧器的外侧;燃烧器外侧壁设置有与环孔同轴的第一环形平台,第一盘体的内圈包括与第一环形平台同轴且叠合放置的第二环形平台。

进一步的,第一盘体还包括与环孔同轴且与第二环形平台相连的环形斜坡面,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开设在环形斜坡面,环形斜坡面、第二环形平台和燃烧器的外壁形成第二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面板和第三盘体间隔设置形成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第三空气预热通道,第三空气预热通道与第二空气预热腔通过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相通。

进一步的,面板与燃烧器的底座间隔设置形成与内环火相通的第四空气预热通道,第四空气预热通道与第三空气预热通道相通。

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聚能盘及燃气灶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发明,开设在第一盘体上的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第二盘体上的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第三盘体上的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使盘腔内的空气预热腔区通道形成S型结构的流向,增强了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外环火燃烧所需补入的二次空气经过充分预热后再参与燃烧,减少了热损失,从而保证了外环火的燃烧更完全、更充分,提升了燃烧热效率,又降低烟气中一氧化碳的排放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灶,由于包含上述的燃气灶聚能盘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具备上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聚能盘及燃气灶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聚能盘及燃气灶在使用中二次空气的流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聚能盘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聚能盘的正面三维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聚能盘的背面三维立体图。

图标:100-第一盘体;110-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120-第一环形凹槽;130-第二环形平台;140-环形斜坡面;200-第二盘体;210-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300-第三盘体;310-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400-燃烧器;410-第一环形平台;500-面板;1-第一空气预热腔;2-第二空气预热腔;3-第三空气预热通道;4-第四空气预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燃气灶是家庭日常生活中烹饪所必需的厨房器具,燃气灶聚能盘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燃烧热效率由燃气灶发展而来的产物。在烹饪中使用燃气灶聚能盘能减少辐射、对流热损失,起到聚拢热能的作用,并将燃烧所需二次空气与燃烧烟气进行分离,使二次空气能更有效地补给燃烧火焰,使燃烧更充分,从而提升了燃烧热效率;同时,燃气灶聚能盘还能降低烟气中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另外,燃气灶聚能盘还可以缓解灶具面板、旋钮的温度升高。

目前一些燃气灶聚能盘的内圈与燃烧器座的外侧壁采用间隔设置,形成径向环形通道,使得外环火能通过该环形通道直接照射到聚能盘下面的灶具面板上。由于燃气灶聚能盘与燃烧器间有间距,且上下直通,这导致了燃烧热能气团的流失;另外,外环火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可以从聚能盘的底面直通该环形通道处吸入,其较短的路径会导致二次空气在参与燃烧前的预热效果不充分,从而降低燃烧热效率。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气灶聚能盘和燃气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燃气灶聚能盘与燃烧器间有间距且上下直通而导致二次空气补入路径短而导致的二次空气在参与燃烧前的预热效果不充分,降低了燃烧热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聚能盘,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包括同轴开设有环孔的第一盘体100、第二盘体200和第三盘体300;第一盘体100、第二盘体200和第三盘体300依次层叠间隔设置构成分层腔体结构;第一盘体100与第二盘体200之间形成第一空气预热腔1,第二盘体200与第三盘体300之间形成第二空气预热腔2;第一盘体100的内圈开设有用于与外环火连通的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110;第二盘体200的外圈开设有用于将第一空气预热腔1和第二空气预热腔2连通的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210;第三盘体300的内圈开设有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310。

具体的,在燃气灶聚能盘的使用过程中,如图2所示,二次空气从第三盘体300的下方补入,一部分流过第三盘体300下方至内环火燃烧处;另一部分通过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310流入第二空气预热腔2,再通过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210流入第一空气预热腔1,再通过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110流入外环火燃烧处,这部分流入外环火燃烧处的二次空气通过上述结构形成的S型的流向,有利于隔热保温,极大地增强了这部分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减少了热损失,提高了热利用率。

通过本发明,内环火和外环火燃烧所需二次空气都能顺畅补入,且补入的二次空气都是经过充分预热后再补充到内环火和外环火参与燃烧,保证了内环火和外环火的燃烧更完全、更充分,提升了燃烧热效率,又降低烟气中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效地缓解了外环火燃烧所需二次空气补入路径短而导致的二次空气在参与燃烧前的预热效果不充分,降低了燃烧热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中,沿环孔的轴线方向,第一盘体100的内圈靠近第二盘体200,外圈远离第二盘体200;第一盘体100从内圈径向向外圈层级延伸。具体的,第一盘体100从内圈距离第二盘体的距离以层级的方式逐渐变远。第一盘体100的形状类似中间开有环孔的盆状。在这种结构下,燃烧热能气团能更好地聚集并能延缓高温烟气的流速,延长与锅底的热交换时间,从而减少热交换损失,有效地提升燃烧热效率。

位于第一盘体100的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110为多个,沿环状的第一盘体100的内圈周向间隔排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11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各个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110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为了保证二次空气可以相对均匀地补入,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110均匀排布在第一盘体100的整个内圈。

第一盘体100还包括第一环形凹槽120,第一环形凹槽120设置在第一盘体100的内圈和外圈之间且与环孔同轴。第一环形凹槽120的槽壁和槽底的角度为钝角。第一环形凹槽120的存在有利于燃烧热能气团的存储聚集以减少热损失。

本实施例中,第二盘体200包括环形凹槽盘,环形凹槽盘的内圈和外圈均设置有用于与第三盘体300固定的翻边。第二盘体200的翻边与第三盘体300可以是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位于第二盘体200的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210为多个,沿环状的第二盘体200的外圈周向间隔排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21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各个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210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为了保证二次空气可以相对均匀地补入,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210均匀排布在第二盘体200的整个外圈。

第二盘体200和其上开设的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210使得经过第二空气预热腔2预热以后的二次空气流向第一空气预热腔1进行再预热,第二盘体200和第二二次空气补入口210是流向外环火的二次空气流通的S型结构的一部分,加长了该二次空气的补入路径,使空气预热时间也加长,从而提高了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三盘体300包括向下内凹的环形盘,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310开设在环形盘的内侧壁。具体的,第三盘体为中间开设有环孔的盆状,环孔的周向为翻边的结构,翻边结构与第一盘体连接,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310开设在翻边处。需要说明的是,当燃气灶聚能盘正常使用时,第三盘体300的盘底和第二盘体200平行放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盘体200的外翻边与第三盘体300的外侧壁平行,第二盘体200的内翻边与第三盘体300的内侧壁平行。第三盘体300的内侧壁与第一盘体的内圈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位于第三盘体300的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310为多个,沿环状的第三盘体300的内圈周向间隔排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31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各个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310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为了保证二次空气可以相对均匀地补入,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310均匀排布在第三盘体300的整个内圈。

本实施例中,第一盘体100和第三盘体300采用翻压边工艺或焊接工艺固定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盘体100的外圈设置有锅支撑脚;和/或,第三盘体300设置有支撑底脚。在燃气灶聚能盘的使用过程中,在第三盘体300的外圈设置的支撑底脚可以辅助燃气灶聚能盘的安放,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力,提高了燃气灶聚能盘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第一盘体100的外圈设置的锅支撑脚,有助于锅的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与燃气灶配合,燃气灶聚能盘第一盘体100的内圈为圆形,在不影响燃气灶聚能盘的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根据灶台的实际情况,分层腔体结构的外圈的形状有很多种,示例性的,包括圆形、矩形、多边形或椭圆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如图1所示,包括燃烧器400、面板500、和上述燃气灶聚能盘;燃烧器400设置在面板500,燃气灶聚能盘套设于燃烧器400的外侧;燃烧器400外侧壁设置有与环孔同轴的第一环形平台410,第一盘体100的内圈包括与第一环形平台410同轴且叠合放置的第二环形平台130。第二环形平台130与第三盘体300的内侧壁采用翻压边工艺、焊接工艺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具体的,燃烧器的外沿设有第一环形平台410,第一盘体100的内圈向内延伸出第二环形平台130,第二环形平台130与第一环形平台410叠合放置。

通过本实施例,燃烧器400外侧壁的第一环形平台410和第一盘体100内圈的第二环形平台130叠合放置,缓解了燃气灶具聚能盘与燃烧器间有间距且上下直通而导致的燃烧热能气团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外环火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需要从侧面补入,使得二次空气能得到充分的预热,提高了燃烧热效率。

具体的,为了使第一环形平台410与第二环形平台130能叠合放置,在燃气灶使用过程中,第一环形平台410和第二环形平台130均与环孔同轴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环形平台410的外圈半径小于第二环形平台130的外圈半径且大于第二环形平台130的内圈半径,第一环形平台410的内圈半径小于第二环形平台130的内圈半径,使得燃气灶聚能盘可以顺利套设在燃烧器400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盘体100还包括与环孔同轴且与第二环形平台130相连的环形斜坡面140,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110开设在环形斜坡面140,环形斜坡面140、第二环形平台130和燃烧器400的外壁形成第二环形凹槽。具体的,环形斜坡面140一侧与第二环形平台130相连,另一侧向第一盘体100外圈方向延伸。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为第二环形平台130,槽壁为环形斜坡面140和燃烧器400的外壁。

第二环形凹槽避免了燃气灶聚能盘与燃烧器间有间距且上下直通的情况,从而缓解了燃烧热能气团的流失,同时又能使自第一二次空气补入口110流向第二环形平台130上方的二次空气被燃烧的高温火焰直接辐射穿透加热后再流向外环火参与燃烧,使该参与燃烧的二次空气预热效果更充分、温度更高,提高了燃烧火焰温度,使燃烧热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实施例中,面板500和第三盘体300间隔设置形成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第三空气预热通道3,第三空气预热通道3与第二空气预热腔2通过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310相通。面板500与燃烧器400的底座间隔设置形成与内环火相通的第四空气预热通道4,第四空气预热通道4与第三空气预热通道3相通。

二次空气都是从第三空气预热通道3流入,一部分通过第三二次空气补入口310流入第二空气预热腔2之后经过S型结构供给外环火,另一部分通过第四空气预热通道4,经过再预热后供给内环火。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燃气灶聚能盘及燃气灶
  • 燃气灶的聚能盘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技术分类

0612011296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