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封机领域,具体是篷布加强筋热合装置。

背景技术

篷布、防音布等都是具有高强度、具有良好韧性及柔软程度的材料。虽然篷布具有高强度,但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部分篷布上会通过增设加强筋的方式进一步的提高强度,加强筋需要设置到篷布的指定位置,已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现在的生产过程中,加强筋一般是缝制到篷布的指定位置上,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篷布的防水性,缝制的针眼影响到篷布的强度。为了获得质量更好的发明加强筋篷布,发明人想到使用热封的方式将加强筋与篷布粘合到一起。加强筋的宽度大约在10公分左右,长度与篷布的长度相同,且加强筋设置在篷布的不同位置,且有客户还会要求在加强筋与篷布之间设置穿绳,常规的热封机进行篷布加强筋的粘合时效率低下,且无法进行穿绳,严重影响到了生产进度,因此发明人研发了适合加强筋与篷布热封的热合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篷布加强筋热合装置,它解决了加强筋与篷布之间需要缝制的问题,将加强筋与篷布热封在一起,避免了缝制时影响篷布防水性的问题,同时本申请还可以完成穿绳的加强筋与篷布的热封,一机多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篷布加强筋热合装置,包括有工作台、机架、热封面加热装置、贴合压紧装置、牵引装置、控制系统;

所述热封面加热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包括有风机、两个输风管、与输风管连通且对称设置的加热头,所述加热头内部中空设有电加热件,所述加热头上均有设有若干加热出风孔,所述加热出风孔出风方向与篷布前进方向相同;

所述贴合压紧装置包括压紧上轮、第一连接架、压紧下轮,所述压紧上轮与压紧下轮配合压紧加热后的篷布和加强筋,所述压紧上轮与第一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机架连接,所述压紧上轮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压紧下轮轮轴两端均设有压紧轴承,所述压紧轴承固定在工作台台板的底面,所述工作台台板上设有压紧孔,所述压紧下轮有部分贯穿压紧孔暴露在工作台上方;所述压紧上轮与压紧下轮中部均设有线槽,两个所述线槽分别绕压紧上轮和压紧下轮的侧面一周;

所述牵引装置驱动篷布与加强筋移动,包括有牵引上轮、第二连接架、牵引下轮、驱动机构,所述牵引上轮与第二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机架连接,所述牵引上轮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牵引下轮轮轴两端均设有牵引轴承,所述牵引轴承固定在工作台台板的底面,所述牵引下轮有部分贯穿工作台暴露在工作台上方;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牵引下轮绕轴线转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操控键、显示板。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有X板、Z板、Y板、纵向架,所述X板底部一侧设有垫块,所述垫块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X板与工作台围成的半包围空间容纳篷布通过;所述Z板固定在X板的顶面,所述Y板固定在Z板的顶面,所述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与Y板连接,所述纵向架固定在Y板的顶面,所述风机固定在纵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Z板上固定有加强筋杆,所述加强筋杆与工作台平行,且在远离Z板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杆,加强筋杆下方固定有线环。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台面上设有折块,所述折块与工作台之间形成有半包围的开口欧,且开口方向同X板与工作台之间空间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输风管包括有连通的软风管和硬风管,所述软风管与风机出口连接,所述硬风管与加热头连接,所述硬风管上固定有卡箍,所述卡箍上固定有铰接杆,所述Y板上固定有伸出板,所述伸出板上设有第一铰接块,所述铰接杆与第一铰接块铰接,所述伸出板上还设有第二铰接块,所述第二铰接块上铰接有第二压紧杆,第二压紧杆上设有第二压紧块,所述第二压紧杆与卡箍分列在第一铰接块的两侧,所述第二压紧杆转动带动第二压紧块转动时,铰接杆与第一铰接块相对转动,所述硬风管带动加热头靠近或远离篷布需加热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铰接块上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压紧杆上设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贯穿第二铰接孔并绕第二横杆轴线转动,所述第二横杆在第二铰接孔内可水平转动,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压紧杆向下转动后第二限位杆对其进行限位,防止第二限位杆自行向上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均包括倒置的凹形块,所述凹形块分别与压紧上轮、牵引上轮可拆卸固定,所述凹形块的顶面固定有减震杆,所述Y板侧壁上固定有中空的框体,所述减震杆贯穿框体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减震杆位于框体内的部分设有加粗部,所述减震杆上套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设于加粗部与框体顶板之间;两个所述减震杆均贯穿同一个第三压板,所述第三压板设于螺母与框体顶板之间,所述第三压板中部设有第三长条孔,所述第三压板顶面中部设有第三铰接块,所述第三铰接块上铰接有第三压杆,所述第三压杆上设有第三压块,所述第三压块贯穿第三长条孔与与框体顶面接触,所述第三压杆转动时第三压块最低点与第三压板距离改变,驱动减震杆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电动机、主齿轮、链条、第一从动齿,所述电动机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与牵引下轮轮轴固定,所述主齿轮与电动机输出轴固定,电动机带动链条驱动第一从动齿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下轮轮轴上固定有与第一从动齿参数相同的第二从动齿,所述第二从动齿与第一从动齿做同步运动。

对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现有的加强筋与篷布缝制在一起,影响到篷布的防水性和强度。本申请通过热封面加热装置对加强筋和篷布加热,通过贴合压紧装置将加热后的加强筋与篷布压紧粘合到一起,通过牵引装置将粘合有加强筋的篷布向前牵引,直至加强筋与篷布全部粘合完成。本申请对称设置有两个加热头,当加强筋与篷布之间需要穿绳时,将绳子放置到两个加热头之间,既可以对绳子进行定位,又可以减少加热头对绳子的加热,避免绳子受损。同时在压紧上轮与压紧下轮侧面的中部均设有线槽,压紧时绳子位于线槽内,避免穿绳处高度过高,影响加强筋与篷布之间的热封效果,提高热封强度。本申请既可以进行单独的加强筋与篷布的热封,也可实现带穿绳的加强筋与篷布的热封,一机多用,降低企业购买设备的成本,降低分摊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申请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申请的主视图。

附图4是本申请的侧视图。

附图5是本申请的贴合压紧装置、牵引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申请的热封面加热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申请的机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申请的图6中A区域放大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工作台;2.机架;3.热封面加热装置;4.贴合压紧装置;5.牵引装置;6.控制系统;7.风机;8.输风管;9.加热头;10.加热出风孔;11.压紧上轮;12.第一连接架;13.压紧下轮;14.线槽;15.牵引上轮;16.第二连接架;17.牵引下轮;18.驱动机构;19.操控键;20.显示板;21.X板;22.Z板;23.Y板;24.纵向架;25.垫块;26.加强筋杆;27.第一限位杆;28、线环;29、折块;30.软风管;31.硬风管;32.卡箍;33.铰接杆;34.伸出板;35.第一铰接块;36.第二铰接块;37.第二压紧杆;38.第二压紧块;39.第二铰接孔;40.第二横杆;41.凹形块;42.减震杆;43.框体;44.螺母;45.加粗部;46.减震弹簧;47.第三压板;48.第三铰接块;49.第三压杆;50.第三压块;51.电动机;52.主齿轮;53.链条;54.第一从动齿;55.第二从动齿;56.支撑钉;57.第二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

实施例: 篷布加强筋热合装置,包括有工作台1、机架2、热封面加热装置3、贴合压紧装置4、牵引装置5、控制系统6;

所述工作台1为桌形,包括有工作台1板和四根支撑腿,所述机架2包括有X板21、Z板22、Y板23、纵向架24,所述X板21底部一侧螺栓固定有垫块25,所述垫块25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所述X板21与工作台1围成的半包围空间容纳篷布通过,因为加强筋要设置到篷布的不同位置,如果直接将铺开的篷布与加强筋热封,会导致工作台1的空间不够,因此需要将篷布进行折叠,而后再进行与加强筋热封。所述Z板22固定在X板21的顶面,所述Y板23固定在Z板22的顶面,所述第一连接架12、第二连接架16与Y板23连接,所述纵向架24固定在Y板23的顶面,所述风机7固定在纵向架24上。

所述热封面加热装置3固定在机架2上,包括有风机7、两个输风管8、与输风管8连通且对称设置的加热头9,所述加热头9内部中空设有电加热件,所述加热头9上均有设有若干加热出风孔10,所述加热出风孔10出风方向与篷布前进方向相同;当需要穿绳时,将绳子放置在两个加热头9之间,可以避免绳子直接接触加热头9,避免加热头9温度过高对绳子造成损坏。

当加强筋与篷布热封完成后,需要进行其他的加强筋与篷布的热合,此时加热头9的温度高,更换加强筋与篷布时存在烫伤工作人员风险。所述输风管8包括有连通的软风管30和硬风管31,所述软风管30与风机7出口连接,所述硬风管31与加热头9连接,所述硬风管31上固定有卡箍32,所述卡箍32上固定有铰接杆33,所述Y板23上固定有伸出板34,所述伸出板34上设有第一铰接块35,所述铰接杆33与第一铰接块35铰接,所述伸出板34上还设有第二铰接块36块,所述第二铰接块36块上铰接有第二压紧杆37,第二压紧杆37上设有第二压紧块38,所述第二压紧杆37与卡箍32分列在第一铰接块35的两侧,所述铰接杆33、第一铰接块35各有两个,第二铰接块36块、第二压紧杆37、第二压紧块38各有一个,所述第二压紧杆37转动带动第二压紧块38转动时,铰接杆33与第一铰接块35相对转动,所述硬风管31带动加热头9靠近或远离篷布需加热区域。所述第二铰接块36块上设有第二铰接孔39,所述第二压紧杆37上设有第二横杆40,所述第二横杆40贯穿第二铰接孔39孔并绕第二横杆40轴线转动,所述第二横杆40在第二铰接块36孔内可水平转动,所述机架2上设有第二限位杆57,所述第二压紧杆37向下转动后第二限位杆57对其进行限位,防止第二限位杆57自行向上转动。向下压动第二压紧杆37时,第二压紧块38会压动两个铰接杆33转动,铰接杆33与第一铰接块35铰接,因此铰接杆33会带动卡箍32向上转动,也就带动加热头9相互远离且抬高,而后水平转动第二压紧杆37,将第二压紧杆37放置到第二限位杆57的下方,避免在重力作用下加热头9复位到加热区域。当篷布和加强筋放置完成后,将第二压紧杆37移出第二限位杆57。在伸出板34上还固定有两个支撑钉56,支撑钉56设置在铰接杆33的下方且设于第一铰接块35与卡箍32之间,支撑钉56的高度与第一铰接块35和铰接杆33铰接处的高度一致。通过支撑钉56与铰接块的配合,实现对铰接杆33的支撑,使得加热头9在重力作用下稳定在加热工作区。

所述贴合压紧装置4包括压紧上轮11、第一连接架12、压紧下轮13,所述压紧上轮11与压紧下轮13配合压紧加热后的篷布和加强筋,所述压紧上轮11与第一连接架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12与机架2连接,所述压紧上轮11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压紧下轮13轮轴两端均设有压紧轴承,所述压紧轴承固定在工作台1台板的底面,所述工作台1台板上设有压紧孔,所述压紧下轮13有部分贯穿压紧孔暴露在工作台1上方;所述压紧上轮11与压紧下轮13中部均设有线槽14,两个所述线槽14分别绕压紧上轮11和压紧下轮13的侧面一周。通过压紧上轮11与压紧下轮13的配合,对加热后的篷布和加强筋进行压合,且压紧上轮11与压紧下轮13上均设有线槽14,当需要穿绳时,压紧上轮11与压紧下轮13压紧时绳子位于绳槽内,可以避免穿绳处厚度大影响热封的效果。为了保证更好的热封效果,本申请还配备有不带线槽14的压紧上轮11和压紧下轮13供更换,以保证不穿绳时加强筋与篷布之间完全热封。

为了更好的实现压紧上轮11的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及方便拆卸,压紧上轮11设有轮轴,压紧上轮11的轮轴与压紧上轮11转动连接。压紧上轮11的轮轴侧面两端均设有通孔,连接架上设有带螺纹的销钉,销钉贯穿通孔将连接架与轮轴固定在一起。

所述牵引装置5驱动篷布与加强筋移动,包括有牵引上轮15、第二连接架16、牵引下轮17、驱动机构18,所述牵引上轮15与第二连接架16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16与机架2连接,所述牵引上轮15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牵引下轮17轮轴两端均设有牵引轴承,所述牵引轴承固定在工作台1台板的底面,所述牵引下轮17有部分贯穿工作台1暴露在工作台1上方;所述驱动机构18驱动牵引下轮17绕轴线转动。所述驱动机构18包括有电动机51、主齿轮52、链条53、第一从动齿54,所述电动机51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54与牵引下轮17轮轴固定,所述主齿轮52与电动机51输出轴固定,电动机51带动链条53驱动第一从动齿54转动。所述压紧下轮13轮轴上固定有与第一从动齿54参数相同的第二从动齿55,所述第二从动齿55与第一从动齿54做同步运动。为了更好的实现牵引效果,所述牵引上轮15为橡胶轮,橡胶轮可以提高摩擦系数,从而使得牵引上轮15与加强筋、篷布之间的牵引力更大,实现有效牵引。

篷布与加强筋的厚度不同,因此牵引上轮15与牵引下轮17、压紧上轮11与压紧下轮13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且在更换新的代加工加强筋与篷布时,需要将牵引上轮15、压紧上轮11同步提升,以保证篷布和加强筋可以穿过,从而实现后续有效的热封和牵引。所述第一连接架12与第二连接架16均包括倒置的凹形块41,所述凹形块41分别与压紧上轮11、牵引上轮15可拆卸固定,所述凹形块41的顶面固定有减震杆42,所述Y板23侧壁上固定有中空的框体43,所述减震杆42贯穿框体43并螺纹连接有螺母44;所述减震杆42位于框体43内的部分设有加粗部45,所述减震杆42上套有减震弹簧46,所述减震弹簧46设于加粗部45与框体43顶板之间;两个所述减震杆42均贯穿同一个第三压板47,所述第三压板47设于螺母44与框体43顶板之间,所述第三压板47中部设有第三长条孔,所述第三压板47顶面中部设有第三铰接块48,所述第三铰接块48上铰接有第三压杆49,所述第三压杆49上设有第三压块50,所述第三压块50贯穿第三长条孔与与框体43顶面接触,所述第三压杆49转动时第三压块50最低点与第三压板47距离改变,驱动减震杆42上升或下降。为了更方便的更换待加工的加强筋和篷布,通过向上转动第三压杆49,使得第三压块50的最低点与第三压板47的距离增加,从而实现牵引上轮15、压紧上轮11的提升,待加工的加强筋与篷布放置完成后,将第三压杆49向下转动,实现牵引上轮15、压紧上轮11压紧加强筋与篷布。

为了更好的对加强筋、穿绳的绳子、折叠的篷布进行限位,保证热封效果。所述Z板22上固定有加强筋杆26,所述加强筋杆26与工作台1平行,且在远离Z板22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杆27,加强筋杆26下方固定有线环28。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1台面上设有折块29,所述折块29与工作台1之间形成有半包围的开口,且开口方向同X板21与工作台1之间空间方向相同。在加工时,将加强筋放置到加强筋杆26上方,通过第一限位杆27与Z板22进行加强筋位置的限制。绳子穿过线环28,线环28对绳子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绳子位于加强筋的指定位置且位于线槽14内。通过折块29对篷布折叠处进行进一步的压紧限位,保证压紧时篷布的折叠位置不变,加强筋与篷布的热风位置不变。

所述控制系统6包括有操控键19、显示板20,具体包括有调节风机7的风速、调节电加热件的温度、调节牵引速度。

相关技术
  • 篷布加强筋热合装置
  • 一种高频节能篷布热合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