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7:15


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指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古遗址等,自然灾害通常指大风、地震及洪涝灾害。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样,在文物本体面临着衰老损坏自然规律的同时,自然灾害也是威胁文物保存的重要风险因素。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文保工作带来严重的威胁;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洪涝灾害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部与东部区域,季节性、普遍性较强。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正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过渡,且取得了较大进展,众多监测技术作为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维护中。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可为不可移动文物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现有技术中有提出岩石材料劣化评价体系由现状描述,现状检测,室内分析组成,岩石材料的劣化评价为石质文化遗产监测理论与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未明确提出监测技术与文物本体的应用性、适宜性如何进行评价;也有针对典型建筑遗产类型—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探索其本体监测指标体系与适应性监测技术,阐述了监测指标体系的制定思路以及监测技术的选用经验,但其未提出监测技术的评价模型与量化的监测技术对比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对文物提出评价模型以及量化的对比分析的缺陷,实现对影响文物监测的指标的量化,并确定监测技术的适宜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包括:

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

依据所述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判断矩阵;

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的各指标对所述目标层的权重值。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不存在一致性,则重新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第二打分情况;

依据所述第二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第二判断矩阵;

对所述第二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的各指标对所述目标层的权重值。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目标层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常见病害,包括:木结构残损、变形、风化或者渗漏水。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准则层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监测技术评价标准,包括:监测技术的成本、对本体扰动性、监测精度、监测频率和监测范围。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方案层为:对所述目标层中不可移动文物病害的监测技术方案,包括:敲击法、皮罗钉法、阻力仪法、应力波法、超声波法、红外热成像法、三维激光扫描法和近景摄影法。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具体包括:

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对于所述目标层的第一重要性程度,以及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相对于所述准则层中任一指标的第二重要性程度;

依据所述第一重要性程度确定所述准则层中任意两个指标相对于所述目标层的第一打分数值表,并依据所述第二重要性程度确定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相对于所述准则层中任一指标的第二打分数值表。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具体包括:

依据所述判断矩阵确定所述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依据所述最大特征值确定所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将所述一致性指标与平均一致性指标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的各指标对所述目标层的权重值具体为:

采用第一计算模型确定方案层的各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值,其中第一计算模型为:

其中,w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递阶层次结构;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判断矩阵;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方案层的各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值。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装置,在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判断所述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后,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重新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第二打分情况;

所述第三处理模块,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二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第二判断矩阵;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方案层的各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值。

本发明提供的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和装置,通过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递阶层次结构,并结合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依据打分情况确定各层中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进而依据所述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判断矩阵;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的各指标对所述目标层的权重值。本发明通过专家打分对影响文物监测的各方案指标进行量化,进而对量化后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对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评价的权重,进而根据获取的权重值判断各个方案层中各方案指标对文物的影响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木结构残损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递阶模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包括:

步骤100: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递阶层次结构;

步骤200: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

步骤300:依据所述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判断矩阵;

步骤400: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的各指标对所述目标层的权重值。

具体地:由于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指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古遗址等,自然灾害通常指大风、地震及洪涝灾害。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样,在文物本体面临着衰老损坏自然规律的同时,自然灾害也是威胁文物保存的重要风险因素。同时,由于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正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过渡,且取得了较大进展,众多监测技术作为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维护中。故而在步骤100中建立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中将模型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用A表示;第二层为准则层,用B表示;第三层为方案层,用C表示。其中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存在支配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存在支配关系,而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支配关系,即A、B、C三层之间形成递阶层次结构。

在步骤200中,对步骤100中的B层和C层中的各指标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打分,其中,专家调查法又称″特尔斐法″。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征询有关专家或权威人士的意见和看法的调查方法。这种调查的对象只限于专家这一层次。调查是多轮次的。一般为3-5次。每次都请调查对象回答内容基本一致的问卷,并要求他们简要陈述自己看法的理由根据。每轮次调查的结果经过整理后,都在下一轮调查时向所有被调查者公布,以便他们了解其他专家的意见,以及自己的看法与大多数专家意见的异同。在本步骤中,由专家依据准则层与方案层中各个指标相对应上一层中的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确定相应的分值。举例说明,假定上一层次的元素C

表1

则可以得到C

表2

在步骤300中,对步骤200中得到的打分数值进行相应的处理,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准则层和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判断矩阵。由于在步骤200中获得的打分情况即是准备层和方案层中的任意两个指标之间进行比较的打分情况。故而,对上述打分情况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以得到相应的权值表,同样以C

表3

其中归一化的方式为,每一打分数值除以该分值所在的纵列的各数值之和。

则可以得到相应的判断矩阵C

步骤400中,对步骤300中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判断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方案层的各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值。由于目标层对准则层具有支配关系,准则层对方案层具有支配关系,因此在确定方案层中的各元素对目标层的权重值时,需要确定该方案层中的该元素对准则层中各元素的重要性即权重值,进而结合该准则层中的各元素对目标层的重要性,将这两种重要性结合起来,即可得到方案层中各元素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即权重值。

本发明提供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通过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通过打分从而确定各层中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进而依据所述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判断矩阵;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的各指标对所述目标层的权重值。本发明通过专家打分对准则层与方案层各指标进行量化,进而对量化后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对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评价的权重,进而根据获取的权重值判断准则层各个指标对文物的影响程度及方案层各指标对不可移动文物监测需求的适宜性程度。。

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不存在一致性,则重新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第二打分情况;

依据所述第二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第二判断矩阵;

对所述第二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方案层的各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值。

具体地,由于判断矩阵是基于专家调查法获得打分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获得,因此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也即是专家对不同因素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分歧。而这种分歧是由于被认识的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以及认识角度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因此,在判断出获得的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的情况下,需要重新根据专家调查法确定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第二打分情况。在获取第二打分情况后,对该打分情况进行上述相同的处理过程,本实施例中不予赘述。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目标层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常见病害,包括:木结构残损、变形、风化或者渗漏水。

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指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古遗址等,自然灾害通常指大风、地震及洪涝灾害。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样,在文物本体面临着衰老损坏自然规律的同时,自然灾害也是威胁文物保存的重要风险因素。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文保工作带来严重的威胁;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洪涝灾害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部与东部区域,季节性、普遍性较强。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正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过渡,且取得了较大进展,众多监测技术作为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维护中。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可为不可移动文物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可移动文物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的材料建造,另一方面在我国处于不同地理位置,面临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威胁。本发明将不可移动文物所面临的威胁作为递阶层次结构的目标层,并具体地将不可移动文物所面临的威胁分为木结构残损、变形、风化或者渗漏水等不同情形。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准则层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监测技术评价标准,包括:监测技术的成本、对本体扰动性、监测精度、监测频率和监测范围。

具体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可移动文物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监测时,需要一定的指标对所采用的监测技术进行评价,在本实施例中对采用监测技术方案进行评价的指标包括监测技术的成本、对本体扰动性、监测精度、监测频率和监测范围。且上述五个指标与所采用的监测技术方案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方案层为:对所述目标层中不可移动文物病害的监测技术方案,包括:敲击法、皮罗钉法、阻力仪法、应力波法、超声波法、红外热成像法、三维激光扫描法和近景摄影法。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具体包括:

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对于所述目标层的第一重要性程度,以及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相对于所述准则层中任一指标的第二重要性程度;

依据所述第一重要性程度确定所述准则层中任意两个指标相对于所述目标层的第一打分数值表,并依据所述第二重要性程度确定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相对于所述准则层中任一指标的第二打分数值表。

具体地,在通过专家调查法对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中的准则层中的任意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是指对于该目标来说,哪一个指标更能够对该目标的监测起到更好的监测效果。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假设目标层为木结构残损,而准则层中的监测技术的成本与对本体扰动性这两个指标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并且由于不可移动文物是木结构,因此对本体扰动性的评价因素明显比监测技术的成本更为重要,因此,对本体扰动性打分更高。同样以上文提到的1-9分的打分标准表示重要性的差别,将木结构残损作为目标层(A),而准则层的指标为监测技术的成本(B1)、对本体扰动性(B2),监测精度(B3)、监测频率(B4)、监测范围(B5),则准则层对目标层的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的重要程度可以表示为如下表4所示:

表4

同理,采用专家调查法对准则层所支配的方案层中的指标中的任意两个进行重要性比较。举例来说,准则层包括监测技术的成本(B1)、对本体扰动性(B2),监测精度(B3)、监测频率(B4)、监测范围(B5)5个指标,而方案层8个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即皮罗钉(C1)、阻力仪(C2)、应力波(C3)、超声波(C4)、红外热成像(C5)、三维激光扫描(C6)、敲击法(C7)、近景摄影测量(C8)共8个指标。任取一个准则层指标,比如对本体扰动性指标,将支配下的方案层指标中的任意两个比如敲击法和近景摄影测量这两个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专家判断的结果是二者的重要性相同。依次类推,直至本体扰动性指标支配下的8个指标都进行了重要性比较,则方案层中的各指标对准则层中的对本体扰动性(B2)打分情况可以表示为如下表5所示:

表5

依次类推可以得到:

方案层各指标对监测技术的成本(B1)的重要程度可表示为如下表6所示:

表6

方案层各指标对监测精度(B3)的重要程度可表示为如下表7所示:

表7

方案层各指标对监测频率(B4)的重要程度可表示为如下表8所示:

表8

方案层中各指标对监测范围(B5)的重要程度可表示为如下表9所示:

表9

上文是以木结构残损为目标层进行的准则层和方案层各指标之间重要性比较以及相应的打分数值表,同理,对于其他目标层的目标也是采用相同方式进行准则层和方案层各指标重要性判断和打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具体包括:

依据所述判断矩阵确定所述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依据所述最大特征值确定所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将所述一致性指标与平均一致性指标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具体地,前文中表述过进行一致性判断的理由,本实施例对如何进行一致性判断做出具体规定,即首先利用前文中获取的判断矩阵求取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其中依据以下公式进行求取:

Aw=λw (1)

其中A为判断矩阵、w经正规化后作为元素在其所对应的指标元素下的排序权重。

同时,在获取最大特征值λ

其中CI表示一致性指标、n表示判断矩阵的行数。

另外,在获取一致性指标之后,将获取的一致性指标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进行比较。其中进行比较采用下述公式:

其中,CR表示一致性指标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比值,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中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为如下表10所示:

表10

举例说明如下:

上文中表4是准则层对目标层的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的重要程度:

进行归一化,转化为相应的准则层的权值表可以表示为如下表11:

表11

则判断矩阵A为:

根据公式(1)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求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

将最大特征值为λ

进而将获得的一致性指标代入公式(3)中,获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0.016≤0.1,可以判断判断矩阵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同理,可以获得方案层对监测技术成本的权值表如下表12所示:

表12

计算得:λ

方案层对本体扰动性的权值表如下表13所示:

表13

计算得:λ

方案层对监测精度的权指表如下表14所示:

表14

计算得:λ

方案层对监测频率的权值表如下表15所示:

表15

计算得:λ

以及方案层对监测范围的权值表如下表16所示:

表16

计算得:λ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的各指标对所述目标层的权重值具体为:

采用第一计算模型确定方案层的各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值,其中第一计算模型为:

其中,w

具体地,w

举例来说,根据上文中准则层权值表可得准则层中各指标(监测技术的成本、对本体扰动性,监测精度、监测频率、监测范围)的权重,依次为(0.273、0.405、0.172、0.096、0.054)。

而方案层中的敲击法对准则层中的各指标(监测技术的成本、对本体扰动性,监测精度、监测频率、监测范围)的权重为(0.278、0.178、0.034、0.065、0.062)。

即w

可得,敲击法对木结构残损监测技术的权重为(0.273*0.278+0.405*0.178+0.172*0.034+0.096*0.065+0.054*0.062)=0.163

同理,可得方案层中的个指标对目标层即木结构残损监测技术的权重,可建立木结构残损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表为:

其中,表中每一个数值表示方案层中的每一个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通过上述权重值可以判断每一个技术方案对目标层的影响大小,也可以确定哪项监测技术是对该文物最适宜的。

结合图4,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41,用于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递阶层次结构;

第二处理模块42,用于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

第三处理模块43,用于依据所述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判断矩阵;

第四处理模块44,用于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方案层的各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值。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类似,故此处不再详述,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介绍。

进一步,结合图4,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装置,在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判断所述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后,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42,还用于重新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第二打分情况;

所述第三处理模块43,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二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第二判断矩阵;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44,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方案层的各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值。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类似,故此处不再详述,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介绍。

图5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5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520、存储器(memory)530和通信总线540,其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存储器530通过通信总线5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510可以调用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依据所述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判断矩阵;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的各指标对所述目标层的权重值。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以执行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依据所述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判断矩阵;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的各指标对所述目标层的权重值。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提供的以执行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的相应指标的打分情况;依据所述打分情况构建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方案层中任意两个指标之间比较的判断矩阵;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判断,若存在一致性,则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所述方案层的各指标对所述目标层的权重值。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 基于大数据的工程地质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17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