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1:54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污染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为提升城市景观性,住宅区、校园、城市公园等公共区域内的景观水体不断涌现,成为人民亲近自然的便捷途径。

近年来,城市景观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甚至黑臭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水体的观赏性,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城市景观水体的治理大多仅关注水体内部的生态治理,采用的多为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而忽略了污染源治理的重要性。只采用生态治理治标的措施,而非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治理,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仍然难以实现“长治久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其旨在解决现有城市景观水体的治理大多仅关注水体内部的生态治理难以实现“长治久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污染源治理工程,所述污染源治理工程包括对所述城市景观水体的周边岸坡进行土壤夯实处理、对所述周边岸坡进行护坡植被覆盖处理、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与所述周边岸坡之间进行排污设施建设以及对所述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进行生态清淤处理中的任意组合;另一方面对所述城市景观水体进行生态治理工程,所述生态治理工程包括对所述城市景观水体进行局部增氧处理、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配置水生植物以及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投放浮游动物与水生动物中的任意组合。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城市景观水体的周边岸坡进行土壤夯实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将若干活树枝沿所述周边岸坡进行分层放置后,在所述若干活树枝盖上土壤并进行多次夯实,以形成包含根系、枝干、土壤的综合体系。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周边岸坡进行护坡植被覆盖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周边岸坡上种植耐水湿、扎根能力强的护坡植物,以在所述周边岸坡上形成护坡植被,且所述护坡植被的覆盖率不少于80%。

可选地,所述护坡植物包括柠檬草、香根草、肾蕨、中国石竹、洋甘菊、银苞菊、柳叶、马鞭草中的任意组合。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与所述周边岸坡之间进行排污设施建设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与所述周边岸坡之间修建排水沟渠,并在所述排水沟渠的下游排水口处修建集水井;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的雨污溢流口上安装筛网,并在所述雨污溢流口至所述城市景观水体的下游排水口之间的沿道设置生态漂浮软围隔导流墙,及在所述生态漂浮软围隔导流墙内沿通道两边铺设生物负载填料。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进行生态清淤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铺设生物负载填料,以进行所述生态清淤处理。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城市景观水体进行局部增氧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中的第一预设区域增设水车推流增氧机,并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中的第二预设区域增设提水式景观增氧喷泉。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配置水生植物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中分别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所述沉水植物包括竹叶眼子菜、狐尾藻、黑藻、苦草、金鱼藻、菹草中的任意组合,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荷花、千屈菜、再力花、香蒲、芦苇、菖蒲中的任意组合,所述浮水植物包括睡莲、萍蓬草、芡实、荇菜中的任意组合。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投放浮游动物与水生动物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初期,投放所述浮游动物,所述浮游动物包括栉水母、轮虫、甲壳动物、腹足动物中的任意组合;在所述城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系统构建中后期,根据预设放养模式,合理搭配投放所述水生动物,所述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底栖动物以及虾类中的任意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其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污染源治理工程,污染源治理工程包括对城市景观水体的周边岸坡进行土壤夯实处理、对周边岸坡进行护坡植被覆盖处理、在城市景观水体与周边岸坡之间进行排污设施建设以及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进行生态清淤处理中的任意组合;另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生态治理工程,生态治理工程包括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局部增氧处理、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配置水生植物以及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投放浮游动物与水生动物中的任意组合。污染源治理工作是城市景观水体治理的关键第一步,是城市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治理工程则是景观水体治理的关键措施,本方法综合治理城市景观水体时能同时系统性综合考虑二者,使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因而,可切实提升景观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可见,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城市景观水体的治理大多仅关注水体内部的生态治理难以实现“长治久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污染源治理工程,该污染源治理工程包括对城市景观水体的周边岸坡进行土壤夯实处理、对周边岸坡进行护坡植被覆盖处理、在城市景观水体与周边岸坡之间进行排污设施建设以及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进行生态清淤处理中的任意组合。

具体地,污染源治理是城市景观水体治理的关键第一步,因而,在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时,需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污染源治理工程。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源一般分为外源污染与内源污染,其中,外源污染主要为雨水冲刷城市景观水体周边土壤形成面源污染进入水体,或者未经处理的雨水径流、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混合进入水体,其中含有各种病原体、悬浮物、营养盐等污染物,对城市景观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内源污染主要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堆积了大量含有丰富营养盐的淤泥,而对城市景观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基于此,可作出如下治理措施:

一、对城市景观水体的周边岸坡进行土壤夯实处理;具体为,将若干活树枝沿周边岸坡进行分层放置后,在若干活树枝盖上土壤并进行多次夯实,以形成包含根系、枝干、土壤的综合体系。上述提到的活树枝可以是米兰、藤本、月季等。上述提到的分层放置方式具体为沿坡度等高线水平或具有一定角度分层放置。这样一来,其形成的包含根系、枝干、土壤的综合体系,可有效增强周边岸坡的抗冲刷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二、对周边岸坡进行护坡植被覆盖处理;具体为,在周边岸坡上(具体可以是在活树枝层间及活树枝与岸坡小道间)种植耐水湿、扎根能力强的护坡植物,以在周边岸坡上形成护坡植被,且护坡植被的覆盖率不少于80%。因考虑城市景观水体的景观性因素,该护坡植物不能选择单一的植物种类,否则会造成部分季节缺乏岸边景观,应选择2~5种植物相互搭配。即该护坡植物可包括柠檬草、香根草、肾蕨、中国石竹、洋甘菊、银苞菊、柳叶、马鞭草中的任意组合。这样一来,护坡植物不仅能增加城市景观水体的周边绿化覆盖率、改善土壤吸水、养水能力,还能增强周边岸坡的抗冲刷力,有效减少降雨时期面源污染。

三、在城市景观水体与周边岸坡之间进行排污设施建设;具体为,在城市景观水体与周边岸坡之间修建排水沟渠,并在排水沟渠的下游排水口处修建集水井;排水沟渠与集水井的规模可根据城市景观水体的面积以及降雨量等因素确定。排水沟渠用于收集因大雨冲刷周边岸坡的土壤而形成的黄泥水,并使黄泥水最终汇集于集水井内,集水井的溢流口连接河道,经沉淀的黄泥水最终排往河道。这样一来,能有效避免黄泥水直接进入城市景观水体,造成水体面源污染,避免降低城市景观水体的透明度。另外,需定期对排水沟渠与集水井的底部泥沙、垃圾进行清理。

还有,在城市景观水体与周边岸坡之间进行排污设施建设,还包括:在城市景观水体的雨污溢流口上安装筛网,并在雨污溢流口至城市景观水体的下游排水口之间的沿道设置生态漂浮软围隔导流墙,及在生态漂浮软围隔导流墙内沿通道两边铺设生物负载填料。在雨污溢流口上安装筛网,可用于去除固体污染物。而在雨污溢流口至城市景观水体的下游排水口之间的沿道设置生态漂浮软围隔导流墙(生态漂浮软围隔导流墙比城市景观水体的最大水位高0.2m~ 0.5m,且可根据水位上下自由升降浮动)可使雨污合流溢流水与该城市景观水体隔离,直接沿生态漂浮软围隔导流墙排离该城市景观水体,防止全湖性污染。及在生态漂浮软围隔导流墙内沿通道两边铺设生物负载填料,生物负载填料主要采用碳纤维材料作为载体,其可利用微生物有效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

四、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进行生态清淤处理;具体为,在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铺设生物负载填料,以进行生态清淤处理。目前,对于内源污染严重的城市景观水体,针对其水底堆积了含有丰富营养盐的淤泥的情况,大多采用清淤和覆盖两种方法,但均存在淤泥再次堆积的现象,效果较差。而本治理方法利用生物负载填料,可有效降低淤泥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类的溶出,进而能有效避免淤泥再次堆积的现象。

步骤S120:另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生态治理工程,该生态治理工程包括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局部增氧处理、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配置水生植物以及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投放浮游动物与水生动物中的任意组合。

具体地,生态治理工程是景观水体治理的关键措施,因而,在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时,还需另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生态治理工程。即当通过上述方法步骤完成污染源治理工程后,便可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生态治理工程,以便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进一步修复,具体措施如下:

一、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局部增氧处理;具体为,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的第一预设区域增设水车推流增氧机,并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的第二预设区域增设提水式景观增氧喷泉。其中,第一预设区域主要为城市景观水体中水体流动性差的一些区域,如水体两侧狭长水域等;第一预设区域主要为城市景观水体中的水体开敞处,如水体中部宽阔水域等;增设提水式景观增氧喷泉。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可提升水体观赏性的同时,增加水体溶解氧,进而加速水体和水底淤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以达到进一步净化水体的目的。

二、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配置水生植物;具体为,在城市景观水体中分别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包括竹叶眼子菜、狐尾藻、黑藻、苦草、金鱼藻、菹草中的任意组合,挺水植物包括荷花、千屈菜、再力花、香蒲、芦苇、菖蒲中的任意组合,浮水植物包括睡莲、萍蓬草、芡实、荇菜中的任意组合。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及营养物质,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其中,沉水植物具发达的通气组织,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挺水植物可营造水体景观。浮水植物可划分水面空间、改变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观效果。

三、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投放浮游动物与水生动物,具体为,在城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初期,投放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包括栉水母、轮虫、甲壳动物、腹足动物中的任意组合;在城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系统构建中后期,根据预设放养模式,合理搭配投放水生动物,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底栖动物以及虾类中的任意组合。浮游动物可摄食腐泄、悬浮物与有害细菌,能够促进沉水植物快速成长建群,提高生态构建效率;水生动物可延长食物链,完善水生态系统,同时也提高了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应用案例,该方法具体应用于南方某公园的城市景观水体中,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城市景观水体的面积约30000m

表1该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数据

对此,我们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污染源治理工程,包括如下治理措施:

一、对城市景观水体的周边岸坡进行土壤夯实处理;具体为,活树枝采用米兰灌木,对米兰母株进行预处理,用小刀在枝条上进行刻伤,并在刻伤处涂抹上生长液。采用横向压条法进行压条,把米兰母株沿坡度与等高线呈30°倾斜分层种植,使枝条横卧于沟中,覆盖土壤进行3~4遍夯实,使枝条部分芽萌生新枝。米兰母株种植于距离排水沟渠0.3m处,共种植2层,每层水平间隔0.5 m。

二、对周边岸坡进行护坡植被覆盖处理;具体为,在米兰母株间以及米兰母株与岸坡小道间分片区种植香根草(覆盖率约40%)、柳叶马鞭草(覆盖率约 15%)、洋甘菊(覆盖率约15%)、中国石竹(覆盖率约15%),整体护坡植被覆盖率约85%。

三、在城市景观水体与周边岸坡之间进行排污设施建设;具体为,在城市景观水体与周边岸坡之间修建一条宽为0.3m,深为0.4m的排水沟渠,排水沟渠的下游排水口处连接集水井,集水井尺寸为宽2m,长3m,深3m,储水量为 18m

四、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进行生态清淤处理;具体为,在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中心(远离曝气设备处)铺设生物负载填料,铺设面积为全湖50%。

另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生态治理工程,包括如下治理措施:

一、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局部增氧处理;具体为,在该城市景观水体的北部狭长处以及水体流动性差的东北部分别配设1套双叶轮式水车曝气机;在该城市景观水体的水体中部及北部水体开敞处配设提水式景观增氧喷泉4台。

二、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配置水生植物;具体为,在该城市景观水体种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水生植物覆盖率约为80%。其中,

(1)沉水植物系统构建

配置物种:金鱼藻、小茨藻、龙须眼子菜。配置于水底中央,覆盖率约为 60%。

(2)浮水植物配置

配置物种:宫廷睡莲(花期长,6-10个月的花期)。分散点缀于全湖,共配置150株,覆盖率约为20%。

三、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投放浮游动物与水生动物,具体为,

(1)浮游动物投放

在水生态系统构建初期,投加浮游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并促进沉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控制蓝绿藻爆发。浮游动物投放密度为30mg/L。

(2)水生动物配置

充分考虑水生动物物种的配置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科学合理地设计水生动物的放养模式(种类、数量、雌雄比、个体大小、食性、生活习性、放养季节、放养顺序等)。具体配置情况详见下表2。

表2水生动物系统配置情况

该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完工后,待其生态系统稳定后,对该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进行为期一周的监测,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治理后公园景观水体水质监测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其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污染源治理工程,污染源治理工程包括对城市景观水体的周边岸坡进行土壤夯实处理、对周边岸坡进行护坡植被覆盖处理、在城市景观水体与周边岸坡之间进行排污设施建设以及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底进行生态清淤处理中的任意组合;另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生态治理工程,生态治理工程包括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局部增氧处理、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配置水生植物以及在城市景观水体中科学投放浮游动物与水生动物中的任意组合。污染源治理工作是城市景观水体治理的关键第一步,是城市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治理工程则是景观水体治理的关键措施,本方法综合治理城市景观水体时能同时系统性综合考虑二者,使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因而,可切实提升景观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可见,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城市景观水体的治理大多仅关注水体内部的生态治理难以实现“长治久清”的技术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
  •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的三种膜的综合治理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20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