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水砖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腐型透水砖。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广场、商业街、人行道、社区活动地、停车场等的地面主要用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水泥和柏油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不透水的地面对城市环境的危害非常大,下雨时,不透水地面完全阻止了雨水直接渗透入地,满地积水使人们的出行变得很不方便;宝贵的水资源最后随着排水管道流走,加重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雨水的大量流失导致地下水位难以回升,直接影响到城市植被的健康,使得城市中的地表植物难以正常生长,加重市政绿化负担;雨水的大量流失进一步加重城市的干旱、缺水问题。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项专利关于一种透水砖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1103789307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砖,所述透水砖包括透水基层和覆盖在所述透水基层上的透水表层,所述透水基层是将含有第一骨料和第一粘结剂的混合物经固化形成的,所述透水表层是将含有第二骨料和第二粘结剂的混合物经固化形成的,其中,所述第二粘结剂含有亲水性粘结剂,所述透水砖还包括位于透水基层内部的至少一条水流孔道,所述水流孔道贯穿所述透水基层的两个侧表面;但此发明在铺设后进行使用时,该透水砖的防滑性能较低,且长时间使用时,透水砖之间会出现翘动的问题,从而影响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防腐型透水砖,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透水砖的防滑性能较低,且长时间使用时,透水砖之间会出现翘动的问题,从而影响透水砖的使用效率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腐型透水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腐型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一端为凹圆弧设计,另一端为凸圆弧设计,且凹圆弧与凸圆弧半径相同,所述砖体凹圆弧的一端均匀开设有一号槽,所述一号槽贯通砖体的上下端面,且一号槽内部通过弹性件固连有振动棒,振动棒上端固连有一号凸起,通过行人踩踏,实现振动棒在一号槽内上下震动。

使用时,当使用透水砖对地面进行铺设时,通过使用透水砖,使地面的积水减少,且地面易干,从而使地面方便行人行走,通过使砖体一端为凸圆弧设置,另一端为凹圆弧设置,当使用透水砖对地面进行铺设时,一方面,砖体两端的凸圆弧与凹圆弧进行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铺设完成后的砖体进行左右摆动,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通过在砖体的凹圆弧一端设置一号槽,当对地面进行铺设透水砖时,一方面,当透水砖进行铺设完成后,透水砖的凹圆弧与凸圆弧进行紧密结合,一号槽形成直线槽,当地面进行积水时,积水流进一号槽内,积水通过一号槽流入地面,从而使地面无法进行积水,使地面利于行人行走,提高了透水砖的透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在透水砖的凹圆弧一端开设一号槽,当行人在透水砖上行走时,行人对一号凸起进行踩踏,一号凸起带动震动棒在一号槽内进行上下震动,从而在使一号槽内的避免淤泥堵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砖体的凸圆弧与凹圆弧进行紧密结合,使一号槽形成通道,当行人在透水砖上进行行走时,通过一号槽,增加了,透水砖的摩擦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实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透水砖方便行人行走。

优选的,所述砖体的边缘均为倒角设计,且倒角的水平角度为40-45度之间;

使用时,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使透水砖的一端为凹弧状,另一端为凸圆弧状,当铺设时,使砖体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透水砖进行左右摆动,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通过使透水砖的边缘为倒角设置,且倒角的倾斜角为40-45度之间,倾斜角越大,泄水的加速度越大,但是倾斜角越大,雨水流过斜面的路程就越长,倾斜角40-45度之间时,雨水流经斜面的时间最短,当在雨天时,通过透水砖边缘的倒角,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透水砖的边缘透水效率,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砖体之间进行贴合,通过砖体边缘的倒角,使砖体之间在接触时,边缘形成槽,一方面,当砖体进行贴合时,砖体贴合处形成槽,通过倒角之间形成的槽,当透水砖上方进行积水时,积水通过在砖体之间的缝隙流进地面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当透水砖进形铺设时,通过透水砖边缘形成的槽,从而在一定程度提高了砖体表面的粗糙度,从而使行人在透水砖上进行行走时,透水砖的摩擦力增加,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砖体的上端面开设有井字槽,所述井字槽贯通砖体的上下表面,且井字槽上侧固连有滤网;

使用时,当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的边缘进行斜角设置,通过设置斜角,使透水砖在进行铺设后,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通过在透水砖的上端面开设井字槽,通过开设井字槽,当透水砖在进行铺设时,一方面,当透水砖上方进行积水时,通过透水砖表面开设的井字槽,积水进入井字槽内,流经井字槽渗入地面下方,使透水砖上方无法进行积水,且通过在井字槽上侧固连滤网,使井字槽上方所产生的淤泥被滤网过滤,从而使井字槽内避免发生堵塞,使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增加,从而使透水砖上方便于行人行走,从而提高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在透水砖上方设置井字槽,井字槽使透水砖的表面粗糙度增加,当行人在透水砖上方进行行走时,使透水砖动的摩擦力增加,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砖体上端面设置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弧形凸起为耐磨橡胶材质,每个所述弧形凸起均位于井字槽之间的间隙内;

使用时,当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上开设井字槽,使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通过在透水砖的上表面设置弧形凸起,且弧形凸起位于井字槽的空格之间,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上方设置弧形凸起,一方面,当下雨天时,水滴滴落在透水砖上方,水滴接触到弧形凸起,水滴从弧形凸起向四周滑落,使水滴流到井字槽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透水效率,从而使透水砖上方积水的概率减小,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在透水砖的上方设置弧形凸起,弧形凸起的材质为耐磨橡胶材质,当下雨天时,行人走在透水砖上方,弧形凸起使透水砖的摩擦力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弧形凸起下方开设有二号槽,所述二号槽一端与弧形凸起内的空腔相连,另一端与井字槽相连;

使用时,通过在透水砖的上方设置弧形凸起,弧形凸起使水滴向井字槽内滑动,从而使透水砖的透水效率增加,从而增加了透水砖使用效率,通过在弧形凸起下方设置二号槽,且二号槽的一端与弧形凸起内部的凸起相连,另一端与井字槽相连,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当透水砖上方进行积水时,行人行走在透水砖上,一方面,行人对弧形凸起进行踩踏,弧形凸起内的空腔对二号槽内产生气流,通过气流对井字槽内水分进行吹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井字槽内的水分流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在透水砖内开设二号槽,当行人在透水砖上进行行走时,行人对弧形凸起进行踩踏,弧形凸起产生气流,气流进入井字槽内,井字槽内保持气流流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透水砖的防腐性能提高,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砖体的凸圆弧下侧设置有弧形凸块,所述砖体的凹圆弧下侧开设有弧形槽,当两块砖体进行贴合时,弧形凸块卡进弧形槽内;

使用时,当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的砖体凸圆弧的下侧设置弧形凸块,通过在凹圆弧下侧的开设弧形槽,进行铺设时,通过凸圆弧一端的弧形槽与凹圆弧下侧的弧形凸块进行贴合,从而使透水砖进行大范围铺设时,每个透水砖之间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当透水砖进行铺设完成后,行人在透水砖上方进行行走时,单个透水砖不易进行翘起,从而使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增加,当单个透水砖进行活动时,透水砖联系在一起,从而透水砖具有联系性,从而使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使透水砖的防腐性能增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腐型透水砖,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使透水砖的边缘为倒角设置,且倒角的倾斜角为40-45度之间,当在雨天时,通过透水砖边缘的倒角,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透水砖的边缘透水效率,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腐型透水砖,通过在透水砖的上端面开设井字槽,当透水砖上方进行积水时,通过透水砖表面开设的井字槽,积水进入井字槽内,流经井字槽渗入地面下方,使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增加,从而使透水砖上方便于行人行走,从而提高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砖体1、一号槽11、振动棒111、一号凸起112、凹圆弧113、凸圆弧114、井字槽12、滤网121、弧形凸起13、二号槽14、弧形凸块15、弧形槽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腐型透水砖,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一端为凹圆弧113设计,另一端为凸圆弧114设计,且凹圆弧113与凸圆弧114半径相同,所述砖体1凹圆弧113的一端均匀开设有一号槽11,所述一号槽11贯通砖体1的上下端面,且一号槽11内部通过弹性件固连有振动棒111,振动棒111上端固连有一号凸起112,通过行人踩踏,实现振动棒111在一号槽11内上下震动。

使用时,当使用透水砖对地面进行铺设时,通过使用透水砖,使地面的积水减少,且地面易干,从而使地面方便行人行走,通过使砖体1一端为凸圆弧114设置,另一端为凹圆弧113设置,当使用透水砖对地面进行铺设时,一方面,砖体1两端的凸圆弧114与凹圆弧113进行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铺设完成后的砖体1进行左右摆动,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通过在砖体1的凹圆弧113一端设置一号槽11,当对地面进行铺设透水砖时,一方面,当透水砖进行铺设完成后,透水砖的凹圆弧113与凸圆弧114进行紧密结合,一号槽11形成直线槽,当地面进行积水时,积水流进一号槽11内,积水通过一号槽11流入地面,从而使地面无法进行积水,使地面利于行人行走,提高了透水砖的透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在透水砖的凹圆弧113一端开设一号槽11,当行人在透水砖上行走时,行人对一号凸起112进行踩踏,一号凸起112带动震动棒111在一号槽11内进行上下震动,从而在使一号槽11内的避免淤泥堵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砖体1的凸圆弧114与凹圆弧113进行紧密结合,使一号槽11形成通道,当行人在透水砖上进行行走时,通过一号槽11,增加了透水砖的摩擦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实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透水砖方便行人行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砖体1的边缘均为倒角设计,且倒角的水平角度为40-45度之间;

使用时,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使透水砖的一端为凹圆弧113,另一端为凸圆弧114状,当铺设时,使砖体1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透水砖进行左右摆动,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通过使透水砖的边缘为倒角设置,且倒角的倾斜角为40-45度之间,倾斜角越大,泄水的加速度越大,但是倾斜角越大,雨水流过斜面的路程就越长,倾斜角40-45度之间时,雨水流经斜面的时间最短,当在雨天时,通过透水砖边缘的倒角,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透水砖的边缘透水效率,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砖体1之间进行贴合,通过砖体1边缘的倒角,使砖体1之间在接触时,边缘形成槽,一方面,当砖体1进行贴合时,砖体1贴合处形成槽,通过倒角之间形成的槽,当透水砖上方进行积水时,积水通过在砖体1之间的缝隙流进地面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当透水砖进形铺设时,通过透水砖边缘形成的槽,从而在一定程度提高了砖体1表面的粗糙度,从而使行人在透水砖上进行行走时,透水砖的摩擦力增加,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砖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井字槽12,所述井字槽12贯通砖体1的上下表面,且井字槽12上侧固连有滤网121;

使用时,当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的边缘进行斜角设置,通过设置斜角,使透水砖在进行铺设后,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通过在透水砖的上端面开设井字槽12,通过开设井字槽12,当透水砖在进行铺设时,一方面,当透水砖上方进行积水时,通过透水砖表面开设的井字槽12,积水进入井字槽12内,流经井字槽12渗入地面下方,使透水砖上方无法进行积水,且通过在井字槽12上侧固连滤网121,使井字槽12上方所产生的淤泥被滤网121过滤,从而使井字槽12内避免发生堵塞,使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增加,从而使透水砖上方便于行人行走,从而提高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在透水砖上方设置井字槽12,井字槽12使透水砖的表面粗糙度增加,当行人在透水砖上方进行行走时,使透水砖动的摩擦力增加,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砖体1上端面设置有弧形凸起13,弧形凸起13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弧形凸起13为耐磨橡胶材质,每个所述弧形凸起13均位于井字槽12之间的间隙内;

使用时,当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上开设井字槽12,使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通过在透水砖的上表面设置弧形凸起13,且弧形凸起13位于井字槽12的空格之间,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上方设置弧形凸起13,一方面,当下雨天时,水滴滴落在透水砖上方,水滴接触到弧形凸起13,水滴从弧形凸起13向四周滑落,使水滴流到井字槽12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透水效率,从而使透水砖上方积水的概率减小,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在透水砖的上方设置弧形凸起13,弧形凸起13的材质为耐磨橡胶材质,当下雨天时,行人走在透水砖上方,弧形凸起13使透水砖的摩擦力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弧形凸起13下方开设有二号槽14,所述二号槽14一端与弧形凸起13内的空腔相连,另一端与井字槽12相连;

使用时,通过在透水砖的上方设置弧形凸起13,弧形凸起13使水滴向井字槽12内滑动,从而使透水砖的透水效率增加,从而增加了透水砖使用效率,通过在弧形凸起13下方设置二号槽14,且二号槽14的一端与弧形凸起13内部相连,另一端与井字槽12相连,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当透水砖上方进行积水时,行人行走在透水砖上,一方面,行人对弧形凸起13进行踩踏,弧形凸起13内的空腔对二号槽14内产生气流,通过气流对井字槽12内水分进行吹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井字槽12内的水分流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在透水砖内开设二号槽14,当行人在透水砖上进行行走时,行人对弧形凸起13进行踩踏,弧形凸起13产生气流,气流进入井字槽12内,井字槽12内保持气流流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透水砖的防腐性能提高,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砖体1的凸圆弧114下侧设置有弧形凸块15,所述砖体1的凹圆弧113下侧开设有弧形槽16,当两块砖体1进行贴合时,弧形凸块15卡进弧形槽16内;

使用时,当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的砖体1凸圆弧114的下侧设置弧形凸块15,通过在凹圆弧113下侧的开设弧形槽16,进行铺设时,通过凸圆弧114一端的弧形槽16与凹圆弧113下侧的弧形凸块15进行贴合,从而使透水砖进行大范围铺设时,每个透水砖之间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当透水砖进行铺设完成后,行人在透水砖上方进行行走时,单个透水砖不易进行翘起,从而使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增加,当单个透水砖进行活动时,透水砖联系在一起,从而透水砖具有联系性,从而使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使透水砖的防腐性能增加。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当使用透水砖对地面进行铺设时,通过使用透水砖,使地面的积水减少,且地面易干,从而使地面方便行人行走,通过使砖体1一端为凸圆弧114设置,另一端为凹圆弧113设置,当使用透水砖对地面进行铺设时,通过在砖体1的凹圆弧113一端设置一号槽11,当对地面进行铺设透水砖时,砖体1的凸圆弧114与凹圆弧113进行紧密结合,使一号槽11形成通道,当行人在透水砖上进行行走时,通过一号槽11,增加了,透水砖的摩擦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实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透水砖方便行人行走;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使透水砖的一端为凹圆弧113,另一端为凸圆弧114状,当铺设时,使砖体1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透水砖进行左右摆动,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通过使透水砖的边缘为倒角设置,且倒角的倾斜角为40-45度之间,倾斜角越大,泄水的加速度越大,但是倾斜角越大,雨水流过斜面的路程就越长,倾斜角40-45度之间时,雨水流经斜面的时间最短,当在雨天时,通过透水砖边缘的倒角,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透水砖的边缘透水效率,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砖体1之间进行贴合,通过砖体1边缘的倒角,使砖体1之间在接触时,边缘形成槽;当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的边缘进行斜角设置,通过设置斜角,使透水砖在进行铺设后,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通过在透水砖的上端面开设井字槽12,通过开设井字槽12,当透水砖在进行铺设时,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当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上开设井字槽12,使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通过在透水砖的上表面设置弧形凸起13,且弧形凸起13位于井字槽12的空格之间,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上方设置弧形凸起13,弧形凸起13使透水砖的摩擦力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透水砖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通过在透水砖的上方设置弧形凸起13,弧形凸起13使水滴向井字槽12内滑动,从而使透水砖的透水效率增加,从而增加了透水砖使用效率,通过在弧形凸起13下方设置二号槽14,且二号槽14的一端与弧形凸起13内部的凸起相连,另一端与井字槽12相连,当对透水砖进行铺设时,当透水砖上方进行积水时,行人行走在透水砖上,弧形凸起13产生气流,气流进入井字槽12内,井字槽12内保持气流流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透水砖的防腐性能提高,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当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时,通过在透水砖的砖体1凸圆弧114的下侧设置弧形凸块15,通过在凹圆弧113下侧的开设弧形槽16,进行铺设时,通过凸圆弧114一端的弧形槽16与凹圆弧113下侧的弧形凸块15进行贴合,从而使透水砖进行大范围铺设时,每个透水砖之间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当透水砖进行铺设完成后,行人在透水砖上方进行行走时,单个透水砖不易进行翘起,从而使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增加,当单个透水砖进行活动时,透水砖联系在一起,从而透水砖具有联系性,从而使透水砖的使用效率增加,使透水砖的防腐性能增加。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防腐型透水砖
  • 一种新型防腐寿命长砂基透水砖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287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