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斜拉桥主塔横梁用P锚及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7:45


一种斜拉桥主塔横梁用P锚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拉桥主塔横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主塔横梁用P锚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斜拉桥主塔横梁是索塔的重要横向联系构件,与塔柱一起构成框架结构。索塔横梁施工直接影响桥梁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斜拉桥横梁作为整个结构的关键受力体系的一部分,桥梁自重和汽车荷载通过横梁传输至主塔,并通过主塔将力传输至基础中,因此,斜拉桥横梁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至关重要。预应力张拉是横梁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减轻横梁自重、提高横梁混凝土强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斜拉桥横梁预应力后张法施工中,由于钢牛腿预埋件的制约导致横梁预应力筋不能两端同步进行张拉,而传统的单端张拉方法使得横梁两端预应力束的截面形心在异步张拉过程中不在同一条直线,影响结构安全及张拉效果的控制。

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横梁预应力筋异步张拉过程中对张拉效果的控制,现提出一种斜拉桥主塔横梁用P锚及施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横梁预应力筋在异步张拉过程中的张拉效果,施工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斜拉桥主塔横梁用P锚及施工方法,用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斜拉桥主塔横梁用P锚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P锚板1、挤压锚2、钢绞线3和约束圈4,所述P锚板1为锚固端,所述钢绞线3的一端套装有挤压锚2,所述钢绞线3从P锚板1的正、反面分别对称穿过P锚板1上的圆孔,所述钢绞线3的一端同挤压锚2和P锚板1固定于锚固端一侧,所述钢绞线3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约束圈4从横梁内波纹管7穿出置于横梁两侧,所述钢绞线3的另一端为张拉端。

优选地,所述P锚板1上对称设有44个圆孔101,呈菱形对称布置,精确固定于横梁内部定位钢筋上。

优选地,所述圆孔101的孔径为1cm。

优选地,所述挤压锚2包括连接套筒5和设置于连接套筒5内的螺纹钢丝套6。

优选地,所述约束圈4为圆形套管,精确固定于P锚板1两侧的横梁定位钢筋上。

优选地,所述P锚板1与其两侧的约束圈4之间的距离为70cm。

优选地,所述约束圈4的直径为14cm。

一种斜拉桥主塔横梁用P锚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横梁预应力筋设计坐标确定P锚板1和约束圈4的位置,并将其精确固定于定位筋上,保证P锚板1和约束圈4的形心在一条直线上;

步骤(2):用挤压机将挤压锚2套装于预应力筋的一侧;

步骤(3):将套装有挤压锚2的预应力筋按照设计要求,分别对称穿过P锚板1的左、右两侧,并通过约束圈4穿入设置在约束圈4两侧的波纹管7,放置于横梁两侧;

步骤(4):用胶带密封约束圈4和波纹管7连接处的缝隙,用密封胶填塞约束圈4与预应力筋的孔隙;

步骤(5):浇筑横梁混凝土,并检查约束圈4及约束圈4与波纹管7连接处的缝隙,避免混凝土进入波纹管7;

步骤(6):待混凝土达到相应设计强度,分级张拉横梁预应力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锚具锚固端一侧设置有P锚板和挤压锚,保证横梁预应力筋在异步张拉过程中预应力束的截面形心始终在一条直线上,提高了力的传递效果。

2.本发明解决了由于预埋件制约导致的预应力筋不能两端同步张拉对斜拉桥横梁产生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P锚板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P锚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所示:P锚板1、挤压锚2、钢绞线3、约束圈4、连接套筒5、螺纹钢丝套6、波纹管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斜拉桥主塔横梁用P锚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P锚板1、挤压锚2、钢绞线3和约束圈4,所述P锚板1为锚固端,所述钢绞线3的一端套装有挤压锚2,所述钢绞线3从P锚板1的正、反面分别对称穿过P锚板1上的圆孔,所述钢绞线3的一端同挤压锚2和P锚板1固定于锚固端一侧,所述钢绞线3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约束圈4从横梁内波纹管7穿出置于横梁两侧,所述钢绞线3的另一端为张拉端。

优选地,所述P锚板1上对称设有44个圆孔101,呈菱形对称布置,精确固定于横梁内部定位钢筋上。

优选地,所述圆孔101的孔径为1cm。

优选地,所述挤压锚2包括连接套筒5和设置于连接套筒5内的螺纹钢丝套6。

优选地,所述约束圈4为圆形套管,精确固定于P锚板1两侧的横梁定位钢筋上。

优选地,所述P锚板1与其两侧的约束圈4之间的距离为70cm。

优选地,所述约束圈4的直径为14cm。

一种斜拉桥主塔横梁用P锚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横梁预应力筋设计坐标确定P锚板1和约束圈4的位置,并将其精确固定于定位筋上,保证P锚板1和约束圈4的形心在一条直线上;

步骤(2):用挤压机将挤压锚2套装于预应力筋的一侧;

步骤(3):将套装有挤压锚2的预应力筋按照设计要求,分别对称穿过P锚板1的左、右两侧,并通过约束圈4穿入设置在约束圈4两侧的波纹管7,放置于横梁两侧;

步骤(4):用胶带密封约束圈4和波纹管7连接处的缝隙,用密封胶填塞约束圈4与预应力筋的孔隙;

步骤(5):浇筑横梁混凝土,并检查约束圈4及约束圈4与波纹管7连接处的缝隙,避免混凝土进入波纹管7;

步骤(6):待混凝土达到相应设计强度,分级张拉横梁预应力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斜拉桥主塔横梁用P锚及施工方法
  • 一种用于拱塔斜拉桥的横梁竖转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68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