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型混凝土散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散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散水是与建筑物外墙交接的室外地面部分,设置散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物外墙附近的积水能够迅速排走,减少外墙身和结构基础遭受雨水的浸泡,保护外墙身和结构基础,可以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目前,混凝土散水施工主要是采用支设模板,整体浇筑混凝土面层,在面层之间设置分格缝处理,并在面层上做3%~5%的斜坡坡向室外地面。

但是在实际的混凝土散水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地面主要是回填土层,进行混凝土散水施工以后,混凝土散水外侧边缘与室外地面的混凝土会进行交接,在遇到下雨状况时,雨水会冲刷交接处,交接处的土体遇到雨水会产生一定的下沉,从而造成交接处的混凝土散水产生开裂,影响混凝土散水的美观和使用功能;(2)在一些寒冷地区,温度较低,冻土深度较深,在混凝土散水施工过程中,散水下部的土体可能已经冻结,在温度不断升高以后,冻结土体解冻以后会产生下沉,从而造成混凝土散水的开裂,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混凝土散水以解决或至少减轻上述问题的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混凝土散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混凝土散水开裂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混凝土散水结构,所述散水结构整体自外墙处向外形成倾斜向下的坡度,所述散水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回填灰土基层、防冻胀层和混凝土散水面层,所述混凝土散水面层之中间隔设置分隔装置,分隔装置将整块的混凝土散水面层分隔为多个小的部分,混凝土收缩量在合理范围内,不会造成开裂。

更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散水面层包括混凝土散水找坡层和混凝土散水咬合层,所述混凝土散水咬合层嵌入防冻胀层内并与混凝土散水找坡层连接形成倒L型的混凝土散水面层,现有散水结构中,混凝土散水面层与防冻胀层采用直接铺设的方式,两层连接不够紧密,在受到雨水冲刷时,土层易受破坏,发生下沉、开裂,而此种散水面层直接嵌入到下层中的结构,则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更进一步,混凝土散水咬合层的宽度在180mm~200mm之间,深度在330mm~350mm之间。

更进一步,混凝土散水面层之间每间隔4m~5m设置分隔装置,在该距离设置下,混凝土即使收缩,也不会产生开裂。

更进一步,所述散水结构整体保持向斜下方倾斜4°~5°的坡度,便于积水外流。

更进一步,所述分隔装置包括两块通过胶条连接的挡板,两块挡板的强度相对于一块挡板,在混凝土浇筑中,更能保证强度,各所述挡板底部设置护角结构,护角用来固定双玻璃条,保证分隔装置垂直。

更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散水找坡层与外墙之间设置泡沫板,将散水找坡层与外墙隔离开来,降低由于外墙沉降所引起的散水找坡层开裂。

更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散水找坡层与分隔装置之间的分隔间隙填充聚氨酯砂,所述混凝土散水找坡层与外墙之间的分隔间隙填充聚氨酯砂,起到填补缝隙、密封的作用,防止渗水。

一种新型混凝土散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S1:清理混凝土散水施工区域内的杂物,使施工区域保持干净,底层素土夯填密实并设置坡度,要求素土层宽出混凝土散水面层100mm~110mm;

S2:采用灰土进行回填土基层夯填,并保持坡度;

S3:夯填防冻胀层,并在防冻胀层远离外墙的一侧预留空槽,同时保持整体防冻胀层的倾斜坡度,防冻胀层的厚度在330mm~350mm,并宽出混凝土散水面层100mm~110mm;

S4:间隔设置分隔装置;

S5:先后设置混凝土散水找坡层、混凝土散水咬合层,混凝土散水咬合层填入防冻胀层上预留的空槽内并与混凝土散水找坡层连接形成倒L型结构的混凝土散水面层,混凝土散水找坡层的长度在1000mm~1100mm之间,靠近外墙的较高处高度在115mm~120mm之间,靠近外侧较低处高度控制在80mm~90mm之间,同时保证散水面层倾斜坡度,混凝土散水咬合层宽度在180mm~200mm之间,深度在330mm~350mm之间。

在上述方法中,还包括:

S6:混凝土散水找坡层与外墙之间采用泡沫板分隔开,通过该步骤,可减轻散水遇雨水下沉的现象;

S7:在所述混凝土散水找坡层与分隔装置之间、所述混凝土散水找坡层与外墙之间的分隔间隙分别填充聚氨酯砂,避免交界处遇雨水开裂。

更进一步,在设置混凝土散水找坡层之前,于分隔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泡沫板。

更进一步,所述回填土基层灰土比例为3:7,回填灰土基层的厚度在140mm~150mm,相对于现在的回填土基层,提高了熟化石灰的比例,有效提高土体的强度、抗水性和密实度。

更进一步,所述防冻胀层采用包括炉渣、素土和熟化石灰在内的材料拌合均匀,夯填形成,相对于现在的防冻胀层,提高了土体抗冻胀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分隔装置,将整块的散水面层进行分隔,减小混凝土收缩对散水面层造成的影响,解决混凝土散水面层遇雨水下沉、开裂严重的问题;散水面层遇底层结构结合紧密,防止在遇到下雨时,雨水冲刷与土层的交接处,而造成的土体下沉、交接处的混凝土散水开裂,从而影响混凝土散水的美观和使用功的问题;回填土基层与防冻胀层采用更优的材料配比,保证散水结构的整体性能,在国内散水结构及施工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分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墙;2-素土层;3-回填土基层;4-防冻胀层;5-混凝土散水找坡层;6-混凝土散水咬合层;7-分隔间隙;8-挡板;9-胶条;10-护角结构;11-分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3给出,一种新型混凝土散水结构,所述散水结构整体自外墙1处向外形成倾斜向下的坡度,所述散水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回填灰土基层3、防冻胀层4和混凝土散水面层,所述混凝土散水面层之中间隔设置分隔装置11,分隔装置11将整块的混凝土散水面层分隔为多个小的部分,混凝土收缩量在合理范围内,不会造成开裂。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混凝土散水面层包括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和混凝土散水咬合层6,所述混凝土散水咬合层嵌入防冻胀层4内并与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连接形成倒L型的混凝土散水面层,现有散水结构中,混凝土散水面层与防冻胀层采用直接铺设的方式,两层连接不够紧密,在受到雨水冲刷时,土层易受破坏,发生下沉、开裂,而此种散水面层直接嵌入到下层中的结构,则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分隔装置7包括两块通过胶条9连接的挡板8,两块挡板的强度相对于一块挡板,在混凝土浇筑中,更能保证强度,各所述挡板8底部设置护角结构10,护角用来固定双玻璃条,保证分隔装置7垂直。

在上述实施例中,挡板8可为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强度高,不易破裂,长时间处于混凝土中也不会变形、腐烂。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混凝土散水咬合层的宽度在180mm~200mm之间,深度在330mm~350mm之间,混凝土散水面层之间每间隔4m~5m设置分隔装置11,在该距离设置下,混凝土即使收缩,也不会产生开裂,所述散水结构整体保持向斜下方倾斜4°~5°的坡度,便于积水外流。

实施例四: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与外墙1之间设置泡沫板,将散水找坡层与外墙隔离开来,降低由于外墙沉降所引起的散水找坡层开裂,所述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与分隔装置11之间的分隔间隙7填充聚氨酯砂,所述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与外墙1之间的分隔间隙7填充聚氨酯砂,起到填补缝隙、密封的作用,防止渗水。

实施例五:一种新型混凝土散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S1:清理混凝土散水施工区域内的杂物,使施工区域保持干净,底层素土夯填密实并设置坡度,要求素土层2宽出混凝土散水面层100mm~110mm;

S2:采用灰土进行回填土基层3夯填,并保持坡度;

S3:夯填防冻胀层,并在防冻胀层4远离外墙的一侧预留空槽,同时保持整体防冻胀层的倾斜坡度,防冻胀层的厚度在330mm~350mm之间,并宽出混凝土散水面层100mm~110mm;

S4:间隔设置分隔装置;

S5:先后设置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混凝土散水咬合层6,混凝土散水咬合层6填入防冻胀层4上预留的空槽内并与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连接形成倒L型结构的混凝土散水面层,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的长度在1000mm~1100mm之间,靠近外墙的较高处高度在115mm~120mm,靠近外侧较低处高度控制在85mm~90mm,同时保证倾斜坡度,混凝土散水咬合层6宽度在180mm~200mm之间,深度在330mm~350mm之间;

S6: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与外墙1之间采用泡沫板分隔开,通过该步骤,可减轻散水遇雨水下沉的现象;

S7:在所述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与分隔装置11之间、所述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与外墙1之间的分隔间隙7分别填充聚氨酯砂,避免交界处遇雨水开裂。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混凝土散水找坡层5之前,于分隔装置11两侧分别设置泡沫板。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回填土基层3灰土比例为3:7,有效提高土体的强度、抗水性和密实度,回填灰土基层的厚度在140mm~150mm之间,所述防冻胀层采用的炉渣、素土和熟化石灰拌合均匀,夯填形成,提高了土体抗冻胀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分隔装置,将整块的散水面层进行分隔,减小混凝土收缩对散水面层造成的影响,解决混凝土散水面层遇雨水下沉、开裂严重的问题;散水面层遇底层结构结合紧密,防止在遇到下雨时,雨水冲刷与土层的交接处,而造成的土体下沉、交接处的混凝土散水开裂,从而影响混凝土散水的美观和使用功的问题;回填土基层与防冻胀层采用更优的材料配比,保证散水结构的整体性能。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新型混凝土散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一种自防水型混凝土散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472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