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及方法,属于桥梁主要受力部件内部除湿防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箱梁、锚室和鞍室等是桥梁重要的受力部件;以钢箱梁为例,其建造材料主要是钢材,当钢箱梁暴露在空气中时,因受阳光、雨露、湿度、盐雾和风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产生腐蚀现象,因而钢箱梁的腐蚀与控制将贯穿桥梁设计、施工乃至整个全寿命周期过程中。钢箱梁内部的湿源点常呈现分散、量少和随机性等特点,现有的除湿技术无法根据钢箱梁内部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送风、除湿,从而使钢箱梁内部远超过除湿要求,但是钢箱梁边角缝隙处、斜拉杆链接处等却还无法达到除湿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钢箱梁或锚室内自动调节的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包括倒U形肋板、固定安装在倒U形肋板顶板上的圆柱支撑筒、安装在圆柱支撑筒顶部的球状送风喷头以及安装在球状送风喷头和圆柱支撑筒内的旋转调节件;在所述球状送风喷头上部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通过圆柱支撑筒与倒U形肋板连通;所述出风口由风口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旋转调节件与安装在圆柱支撑筒外侧的电机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装置的球状送风喷头包括安装在圆柱支撑筒上的半球形旋转底座、安装在半球形旋转底座顶部的套环以及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的球形顶盖,所述固定轴水平安装在套环上,所述出风口设置在球形顶盖斜上方;在球形顶盖斜下方设置与圆柱支撑筒内腔连通的进风切口,所述进风切口口径与圆柱支撑筒内径相适配,便于输送干空气;在半球形旋转底座底部设置与圆柱支撑筒连通的进风孔;所述旋转调节件包括下电机组件和安装在球形顶盖内的上电机组件;所述上电机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球形顶盖内壁的内齿轮A、水平安装在固定轴上的上电机、固定在上电机传动轴上的圆柱齿轮A以及啮合在内齿轮A和圆柱齿轮A之间的传动齿轮A,所述传动齿轮A的轴通过连杆A与上电机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上电机与电机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装置的圆柱支撑筒包括通过法兰相密封连接的上支撑筒、中支撑筒和下支撑筒;位于进风孔外侧在半球形旋转底座外壁固定安装内齿轮B,在内齿轮B外壁上安装连接轴承,所述上支撑筒顶部固定套装在连接轴承外壁上;所述下电机组件包括通过支架竖直固定安装在上支撑筒内的下电机、固定在下电机传动轴上的且位于内齿轮B内的圆柱齿轮B以及啮合在内齿轮B和圆柱齿轮B之间的传动齿轮B,所述传动齿轮B的轴通过连杆B与下电机传动轴转动连接;半球形旋转底座通过下电机的传动轴转动并带动套环水平转动;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在上支撑筒外侧壁上;所述下电机与电机控制器连接;在下支撑筒下部环向间隔均匀设置将干空气直接输送到钢箱梁内部的预留出风孔。

本发明装置在中支撑筒内滑动安装启闭圆筒,在所述启闭圆筒下部环向间隔均匀设置与预留出风孔相对应的通气孔,在中支撑筒外侧安装与启闭圆筒连接的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

本发明装置的倒U形肋板包括与下支撑筒连接的U肋顶板以及固定在U肋顶板两侧呈倾斜的U肋侧板;在U肋顶板上设置与圆柱支撑筒连通的下进气孔。

本发明装置的风口控制系统包括外接温湿度传感器、AI端口、智能风口控制器、RS485通信模块、上位机、所述电机控制器以及所述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所述外接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经AI端口接智能风口控制器的相应输入端;智能风口控制器通过RS485通信模块与上位机双向连接,电机控制器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的相应端口与智能风口控制器相应端口双向连接;电机控制器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可相互配合控制出风口方位及角度完成送风;所述智能风口控制器用于接收温湿度传感器所测的当前钢箱梁或锚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数据,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控制电机控制器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完成送风,所述送风包括停止送风、日常通风和定向送风。

本发明装置在中支撑筒内壁设置滑槽,与滑槽对应在中支撑筒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滑孔,在启闭圆筒顶部外侧设置在滑槽内间隙滑动的滑块A和在滑槽内间隙滑动的滑块B,在上支撑筒内侧壁上固定安装电动推杆的缸体端,电动推杆的杆端与启闭圆筒顶部内壁固定,所述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与电动推杆连接控制启闭圆筒在中支撑筒内升降。

本发明装置的停止送风模式是电机控制器控制上电机带动圆柱齿轮A转动,通过传动齿轮A带动内齿轮A转动,球形顶盖沿固定轴竖直转动,使球形顶盖侧壁阻挡上支撑筒出气口,使出风口关闭,同时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启闭圆筒向上滑动,使通气孔位于预留出风孔上方,使得预留出风孔关闭,保障干燥空气在U形肋板中的压强,使干空气可以输送到较远的钢箱梁或锚室内;所述日常通风模式是电机控制器控制上电机带动圆柱齿轮A转动,通过传动齿轮A带动内齿轮A转动,球形顶盖沿固定轴竖直转动,使球形顶盖侧壁阻挡上支撑筒出气口,使出风口关闭,同时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启闭圆筒向下滑动,使通气孔与预留出风孔对应,使得预留出风孔开启,对本舱室内干燥除湿;所述定向送风模式是电机控制器控制上电机带动圆柱齿轮A转动,通过传动齿轮A带动内齿轮A转动,球形顶盖沿固定轴竖直转动,使进风切口与上支撑筒出气口对应连通,使出风口开启,同时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启闭圆筒向上滑动,使通气孔位于预留出风孔上方,预留出风孔关闭,干燥空气依次经U形肋板、圆柱支撑筒到达出风口对本舱室内指定位置处定向干燥除湿。

本发明智能送风除湿方法在钢箱梁或锚室内设置所述的智能送风除湿装置,智能送风除湿装置根据风口控制系统自动寻找湿源点位置,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打开钢箱梁或锚室内所有智能送风除湿装置,钢箱梁或锚室内通过循环风机形成日常通风模式;

步骤二:根据现场钢箱梁或锚室空间大小、循环风机布点位置确定风场分布模型,并以分辨率为200mm的等值线绘制该风场;

步骤三:将该风场分布模型数据同步到智能风口控制器中;

步骤四:将钢箱梁或锚室内等分为三组以上的监控区域,每组监控区域均呈正立方体,在每个监控区域左后侧边边上竖直设置一个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在智能送风除湿装置正上方位于监控区域的后侧左顶点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A,在智能送风除湿装置下方位于监控区域的后侧底端点设置温湿度传感器D,在监控区域的右侧顶点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C,在控区域的左前侧顶点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B,其中温湿度传感器A与温湿度传感器B之间的距离、温湿度传感器A与温湿度传感器C之间的距离以及温湿度传感器A与温湿度传感器D之间的距离相等,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形成第一监控区域;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在与第一监控区域相领的监控区域内布设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其布设位置与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在第一监控区域位置相同,形成第二监控区域;在与第二监控区域相邻的监控区域内布设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其布设位置与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在第一监控区域位置相同,形成第三监控区域,其它监控区域依次类推;

步骤六:每个监控区域内的4个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监测点数据,智能风口控制器的后台算法将采集得到的浓度大小数据按由大到小排成一个1×4的数组;

步骤七:在日常通风模式下,监测各个监控区域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如果除湿一段时间后,有某一监控区域内的数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则进行步骤八至步骤十;如果除湿一段时间后,各个监控区域内的数组数值同步变化,则保持日常通风模式;

步骤八:将存在显著差异的监控区域以及其相邻的两个监控区域的智能送风除湿装置改为定向送风模式,其他区域改为停止送风模式;并按照如下公式,调整出风口的角度:

监测点出风口调整公式为:

临近出风口(105)调整公式为:

上述公式中:C表示通过焓湿图换算得到的各个监测点含湿量,g/m

C

x,y,z表示监测点形状函数;

表示第i个临近风口与监测点风口的极经;

α,α

步骤九:运行一段设定时间后,重新采集该监控区域内的监测点数据,若其数组数值相近,则所有监控区域重新回归日常通风模式;如果运行一段时间后,还未恢复正常,则按照Monte Carlo法随机生成一次新的出风口位置,重复步骤七至步骤八;

步骤十:将最终调节结果记录到后台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自适应学习算法,训练不同钢箱梁或锚室内出风口位置的调整结果,形成自适应网络后,将该网络学习结果下载到智能风口控制器算法模块中。

本发明方法可采用现场人工手动调节出风口位置。

本发明积极效果如下:将本发明装置安装在钢箱梁或锚室内,上电机组件带动球状送风喷头绕固定轴竖直转动,可使进风切口与进风孔错位,使风不能进入球状送风喷头内,出风口关闭:同时,①如果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启闭圆筒向上滑动,使通气孔位于预留出风孔上方,使得预留出风孔关闭,保障干燥空气在U形肋板中的压强,使干空气可以输送到较远的钢箱梁或锚室内进行干燥除湿;②如果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启闭圆筒向下滑动,使通气孔与预留出风孔对应,使得预留出风孔开启,可进行本舱室内日常干燥除湿;

球状送风喷头转动使进风切口与上支撑筒出气口对应连通使出风口开启,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启闭圆筒向上滑动,使通气孔位于预留出风孔上方,使得预留出风孔关闭,保障干燥空气依次经U形肋板、圆柱支撑筒到达出风口处,从而对本舱室内指定位置处定向干燥除湿。

本发明装置的半球形旋转底座通过下电机的传动轴转动并带动套环和球状送风喷头水平转动,调节出风口的位置,对湿度大的部位进行除湿。

同时还具有:

1、实现定向除湿;针对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的湿源点分散、量少、随机性等特点,本发明以传感器划定除湿边界,同时主动寻找传感器,引导干燥空气射流,从而使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的除湿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除湿,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解决了钢箱梁或锚室内局部湿度过高的问题。

针对钢箱梁或锚室等侧墙有渗水,湿气扩散缓慢,本发明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可使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的除湿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除湿,即只针对重点部位除湿,局部的非重点部位高湿不予考虑,可以大大节约能源。

2、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设备;本发明方法可根据实时监测到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的温湿度等相关数据、寻找到湿源点,自动调节该设备进行重点除湿,确保了钢箱梁或锚室内部除湿的及时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工作人员可手动调节设备;当工作人员内部巡检时,可根据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的实际情况,可随时随地手动调节周围设备,甚至可关停相关设备,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可操作性,避免钢箱梁或锚室内部无信号,造成沟通不畅,无法做到及时响应。

4、可不断优化其算法;本发明的内部算法可根据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结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的不同,以及根据工作人员在钢箱梁或锚室内部修正,逐渐准确高效的寻找到除湿关键点,优化算法,以此增强该设备的通用性和高效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装置的上电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装置的下电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装置的半球形旋转底座内腔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装置的启闭圆筒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装置的启闭圆筒与中支撑筒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风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10为本发明装置在钢箱梁或锚室内实际布设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球状送风喷头;101半球形顶盖、102套环、103内齿轮A、104半球形旋转底座、105出风口、106上电机、107圆柱齿轮A、108传动齿轮A、109连杆A、110进风切口、111进风孔、112固定轴、113连接轴承;2圆柱支撑筒、201下电机、202电机控制器、203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4启闭圆筒、205上支撑筒、206中支撑筒、207下支撑筒、208预留出风孔、209内齿轮B、210通气孔、211圆柱齿轮B、212传动齿轮B、213连杆B、214滑槽、215滑孔、216滑块A、217滑块B、218电动推杆;3U形肋板、301U肋顶板、302U肋侧板、303下进气孔;4智能送风除湿装置;5钢箱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包括倒U形肋板3、固定安装在倒U形肋板3顶板上的圆柱支撑筒2、安装在圆柱支撑筒2顶部的球状送风喷头1以及安装在球状送风喷头1和圆柱支撑筒2内的旋转调节件;在所述球状送风喷头1上部设置出风口105,所述出风口105通过圆柱支撑筒2与倒U形肋板3连通;便于干燥空气经U形肋板3到达球状送风喷头1处,实现定向送风除湿;所述出风口105由风口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旋转调节件与安装在圆柱支撑筒2外侧的电机控制器202连接。

本发明装置的球状送风喷头1包括安装在圆柱支撑筒2上的半球形旋转底座104、安装在半球形旋转底座104顶部的套环102以及转动安装在固定轴112上的球形顶盖101,所述固定轴112水平安装在套环102上,所述出风口105设置在球形顶盖101斜上方,便于将干空气送入到钢箱梁5或者锚室内部;在球形顶盖101斜下方设置与圆柱支撑筒2内腔连通的进风切口110,所述进风切口110口径与圆柱支撑筒2内径相适配,便于输送干空气;在半球形旋转底座104底部设置与圆柱支撑筒2连通的进风孔111,进风孔111使进风切口110与圆柱支撑筒2连通。

本发明装置的旋转调节件包括下电机组件和安装在半球形顶盖101内的上电机组件;所述上电机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半球形顶盖101内壁的内齿轮A103、水平安装在固定轴112上的上电机106、固定在上电机106传动轴上的圆柱齿轮A107以及啮合在内齿轮A103和圆柱齿轮A107之间的传动齿轮A108,所述传动齿轮A108的轴通过连杆A109与上电机106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上电机106与电机控制器202连接。

本发明装置的圆柱支撑筒2包括通过法兰相密封连接的上支撑筒205、中支撑筒206和下支撑筒207;位于进风孔111外侧在半球形旋转底座104外壁固定安装内齿轮B209,即所述半球形旋转底座104与内齿轮B 209顶部固定连接,在内齿轮B 209外壁上安装连接轴承113,所述上支撑筒205顶部固定套装在连接轴承113外壁上;所述下电机组件包括通过支架竖直固定安装在上支撑筒205内的下电机201、固定在下电机201传动轴上的且位于内齿轮B209内的圆柱齿轮B211以及啮合在内齿轮B 209和圆柱齿轮B 211之间的传动齿轮B212,所述传动齿轮B212的轴通过连杆B213与下电机201传动轴转动连接;半球形旋转底座104通过下电机201的传动轴转动并带动套环102水平转动;所述电机控制器202安装在上支撑筒205外侧壁上;所述下电机201与电机控制器202连接;在下支撑筒207下部环向间隔均匀设置将干空气直接输送到钢箱梁5或锚室内部的预留出风孔208。

本发明装置在中支撑筒206内滑动安装启闭圆筒204,在所述启闭圆筒204下部环向间隔均匀设置与预留出风孔208相对应的通气孔210,在中支撑筒206外侧安装与启闭圆筒204连接的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中支撑筒206内壁设置滑槽214,与滑槽214对应在中支撑筒206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滑孔215,在启闭圆筒204顶部外侧设置在滑槽214内间隙滑动的滑块A216和在滑槽214内间隙滑动的滑块B 217,在上支撑筒205内侧壁上固定安装电动推杆218的缸体端,电动推杆218的杆端与启闭圆筒204顶部内壁固定,所述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与电动推杆218连接控制启闭圆筒204在中支撑筒206内升降,在启闭圆筒204顶部的槽内顶部安装与中支撑筒206内壁密封的密封圈。

本发明装置的倒U形肋板3包括与下支撑筒207连接的U肋顶板301以及固定在U肋顶板301两侧呈倾斜的U肋侧板302;在U肋顶板301上设置与圆柱支撑筒2连通的下进气孔303。

如附图9所示,本发明装置的风口控制系统包括外接温湿度传感器、AI端口、智能风口控制器、RS485通信模块、上位机、电机控制器202以及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所述外接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经AI端口接智能风口控制器的相应输入端;智能风口控制器通过RS485通信模块与上位机双向连接,电机控制器202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的相应端口与智能风口控制器相应端口双向连接;电机控制器202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可相互配合控制出风口105方位及角度完成送风,具体的: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用于接收上位机指令,通过电动推杆218控制启闭圆筒204在中支撑筒206内升降,实现控制干空气是否从预留出风孔208处输出;所述智能风口控制器用于接收温湿度传感器所测的当前钢箱梁5或锚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数据,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控制电机控制器202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完成送风,所述送风包括停止送风、日常通风和定向送风。

停止送风模式是电机控制器202控制上电机106带动圆柱齿轮A107转动,通过传动齿轮A108带动内齿轮A103转动,球形顶盖101沿固定轴112竖直转动,使球形顶盖101侧壁阻挡上支撑筒205出气口,使出风口105关闭,同时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通过电动推杆218带动启闭圆筒204向上滑动,使通气孔210位于预留出风孔208上方,使得预留出风孔208关闭,目的是保障干燥空气在U形肋板3中的压强,使干空气可以输送到较远的钢箱梁5或锚室内。

所述日常通风模式是电机控制器202控制上电机106带动圆柱齿轮A107转动,通过传动齿轮A108带动内齿轮A103转动,球形顶盖101沿固定轴112竖直转动,使球形顶盖101侧壁阻挡上支撑筒205出气口,使出风口105关闭,同时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通过电动推杆218带动启闭圆筒204向下滑动,使通气孔210与预留出风孔208对应,使得预留出风孔208开启,目的是进行本舱室内干燥除湿;

所述定向送风模式是电机控制器202控制上电机106带动圆柱齿轮A107转动,通过传动齿轮A108带动内齿轮A103转动,球形顶盖101沿固定轴112竖直转动,使进风切口110与上支撑筒205出气口对应连通,使出风口105开启,同时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通过电动推杆218带动启闭圆筒204向上滑动,使通气孔210位于预留出风孔208上方,使得预留出风孔208关闭,目的是保障干燥空气依次经U形肋板3、圆柱支撑筒2到达出风口105处,从而对本舱室内指定位置处定向干燥除湿。

如附图10所示,本发明智能送风除湿方法,在钢箱梁5或锚室内设置智能送风除湿装置4,智能送风除湿装置4根据风口控制系统自动寻找湿源点位置,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打开钢箱梁5或锚室内所有智能送风除湿装置4,钢箱梁5或锚室内通过循环风机形成日常通风;

步骤二:根据现场钢箱梁5或锚室空间大小、循环风机布点位置确定风场分布模型,并以分辨率为200mm的等值线绘制该风场;

步骤三:将该风场分布模型数据同步到智能风口控制器中;

步骤四:将钢箱梁5或锚室内等分为三组以上的监控区域,本实施例为等分三组监控区域,每组监控区域均呈正立方体,在每个监控区域左后侧边边上竖直设置一个智能送风除湿装置4,在智能送风除湿装置4正上方位于监控区域的后侧左顶点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A,在智能送风除湿装置下方位于监控区域的后侧底端点设置温湿度传感器D,在监控区域的右侧顶点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C,在控区域的左前侧顶点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B,其中温湿度传感器A与温湿度传感器B之间的距离、温湿度传感器A与温湿度传感器C之间的距离以及温湿度传感器A与温湿度传感器D之间的距离相等,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形成第一监控区域;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在与第一监控区域相领的监控区域内布设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其布设位置与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在第一监控区域位置相同,形成第二监控区域;在与第二监控区域相邻的监控区域内布设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其布设位置与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在第一监控区域位置相同,形成第三监控区域,其它监控区域依次类推;

步骤六:每个监控区域内的4个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监测点数据,智能风口控制器的后台算法将采集得到的浓度大小数据按由大到小排成一个1×4的数组;

步骤七:在日常通风模式下,监测各个监控区域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如果除湿一段时间后,有某一监控区域内的数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则进行步骤八至步骤十;如果除湿一段时间后,各个监控区域内的数组数值同步变化,则保持日常通风模式;

步骤八:将存在显著差异的监控区域以及其相邻的两个监控区域的智能送风除湿装置4改为定向送风模式,其他区域改为停止送风模式;并按照如下公式,调整出风口105角度:

监测点出风口105调整公式为:

临近出风口105调整公式为:

上述公式中:C—通过焓湿图换算得到的各个监测点含湿量,g/m

C

x,y,z—监测点形状函数;

—第i个临近风口与监测点风口的极经;

α,α

步骤九:运行一段设定时间后,重新采集该监控区域内的监测点数据,若其数组数值相近,则所有监控区域重新回归日常通风模式;如果运行一段时间后,还未恢复正常,则按照Monte Carlo法随机生成一次新的出风口105位置还可采用现场人工手动调节出风口105位置,重复步骤七至步骤八;人工手动调节转动球形顶盖101和半球形旋转底座104;

步骤十:将最终调节结果记录到后台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自适应学习算法,训练不同钢箱梁5或锚室内出风口105位置的调整结果,形成自适应网络后,将该网络学习结果下载到智能风口控制器算法模块中。

采用本发明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及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实现定向除湿:针对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的湿源点分散、量少、随机性等特点,本发明以传感器划定除湿边界,同时主动寻找传感器,引导干燥空气射流,从而使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的除湿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除湿,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解决了钢箱梁或锚室内局部湿度过高的问题。

针对钢箱梁或锚室等侧墙有渗水,湿气扩散缓慢,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可使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的除湿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除湿,即只针对重点部位除湿,局部的非重点部位高湿不予考虑,可以大大节约能源。

2、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设备:本发明方法可根据实时监测到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的温湿度等相关数据、寻找到湿源点,自动调节该设备进行重点除湿,确保了钢箱梁或锚室内部除湿的及时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工作人员可手动调节设备:当工作人员内部巡检时,可根据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的实际情况,可随时随地手动调节周围设备,甚至可关停相关设备,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可操作性,避免钢箱梁或锚室内部无信号,造成沟通不畅,无法做到及时响应。

4、可不断优化其算法:本发明智能送风除湿装置的内部算法可根据钢箱梁或锚室内部结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的不同,以及根据工作人员在钢箱梁或锚室内部修正,逐渐准确高效的寻找到除湿关键点,优化算法,以此增强该设备的通用性和高效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2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