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5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和化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制热运行后,室外机内的冷凝器上会结霜,此0时为了保证室内的制热效果,空调需要进行除霜后再继续制热,但是现有空调的除霜效率较低,除霜耗时较长,进而容易在除霜期间导致室内温度下降较大,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以解决现有空调的除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机体、换热器、风机和循环结构;所述机体内设有过风腔,所述机体上设有与所述过风腔连通的进

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体上还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进风口的第一挡风板、0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挡风板;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过风腔内,且所述换热器将所述过风腔分为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二风腔内,且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流动空间;所述循环结构

具有循环风道以及与所述循环风道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5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风腔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风口位于所述流动空间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具有转轴,在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的间距。

0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呈L形并具有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出风口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间隔相对,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换热段位于所述风机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换热段自所述第一换热段向所述出风口所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风腔呈L形并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换热段延伸的第一风区、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二换热段延伸的第二风区,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区连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还具有前侧面板,所述前侧面板上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循环结构为连接风管,所述连接风管设于所述过风腔内,且所述连接风管平行于所述前侧面板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换热段。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段具有背向所述风机的背侧面,所述循环结构上具有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一端不凸出所述背侧面;和/或,所述循环结构上具有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一端在所述前侧面板上的正投影不位于所述出风口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风腔内还设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用于在化霜时对从所述换热器上掉落的冰霜进行加热。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风道内还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循环风道。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化霜控制方法,所述化霜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以上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并包括:

步骤S10:化霜模式开启时,控制所述风机停止运转,控制所述第一挡风板关闭所述进风口,控制所述第二挡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并实时检测所述换热器的盘管温度;

步骤S20:当所述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所述循环风道,控制所述风机反向旋转,并实时检测所述换热器的盘管温度;

步骤S30:当所述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退出化霜模式。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还包括:化霜模式开启时,还开始记录化霜时间;

在所述步骤S10之后,还包括:

步骤S11:判断所述换热器的盘管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若是,则执行步骤S20;若否,则执行步骤S12;

步骤S12:判断所述化霜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则执行性步骤S13;若否,则返回步骤S11;

步骤S13:控制所述开关阀交替打开和关闭所述循环风道,并且所述开关阀打开所述循环风道时,控制所述风机按第一转速反向旋转;所述开关阀关闭所述循环风道时,控制所述开关阀按第二转速反向旋转;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后返回步骤S11。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速为所述风机的最高转速,所述第二转速为所述风机的最低转速。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0之后,还包括:

步骤S21:当所述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风机正向旋转,并实时检测所述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1:当所述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切换至制热模式,控制所述开关阀打开所述循环风道,并控制所述风机正向旋转;

步骤S32:第三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风机继续旋转,控制所述开关阀关闭所述循环风道,控制所述第一挡风板打开所述进风口,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挡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首先通过在其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当空调正常制热或制冷时,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分别打开进风口和出风口,不影响空调的正常运行。当空调进入化霜模式并对换热器上的结霜进行清除时,可以控制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分别关闭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而可以将过风腔与外部冷空气隔绝起来,避免在除霜的过程中,室外冷空气带走换热器上的热量,进而导致化霜效率过慢的问题,也即提高了化霜效率。

同时,本申请提高的空调室外机还设置循环结构,该循环结构将过风腔内分别位于换热器两侧的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连通,并且该循环结构上用于与第二风腔连通的第二通风口位于风机和出风口之间的流动空间内。可以理解,在空调进入化霜模式时,在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分别关闭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启动风机反转来吹落换热器上的结霜,提高化霜效率。同时因为循环结构将换热器分别位于换热器两侧的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连通,且第二通风口位于风机的吸风侧(说明:风机反转时向换热器吹

风,风机和出风口之间的流动空间处于负压状态,即流动空间位于风机的吸5风侧),所以提高了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之间的空气流动性,也即提高了封闭

之后的整个过风腔内的空气流动性,如此不仅可以提高作用在霜层上的风力,加快霜层脱落速度,还可以通过流动的空气提高过风腔内的整体温度,进而提高化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5附图。

图1为本申请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化霜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化霜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30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以解决现有空调的除霜效率较低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空调室外机10包括机体20、换热器30、风机40和循环结构50。其中,所述机体20内设有过风腔21,所述机体20上设有与所述过风腔21连通的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所述机体20上还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进风口22的第一挡风板24、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23的第二挡风板25;所述换热器30安装于所述过风腔21内,且所述换热器30将所述过风腔21分为第一风腔211和第二风腔212,所述第一风腔211与所述进风口22连通,所述第二风腔212与所述出风口23连通;所述风机40安装于所述第二风腔212内,且所述风机40与所述出风口23之间形成有流动空间212a。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机体20的外形大致呈长方体结构,机体20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机体20内的空腔通过隔板29分隔成过风腔21和安装腔,过风腔21主要用于安装换热器30和风机40,安装腔主要用于安装压缩机、储液罐、四通阀等配件,而换热器30、风机40、压缩机、储液罐、四通阀等的具体结构、连接关系、工作原理等均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便不做详细介绍。本实施例需要介绍的是,为了实现换热,机体20上还设有与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机体20具有相对的前侧面板26和后侧面板27、以及连接于前侧面板26和后侧面板27之间的左侧面板28,前侧面板26、后侧面板27、左侧面板28和机体20内的隔板29围合形成过风腔21。

其中,后侧面板27和左侧面板28上均设有进风口22,前侧面板26上设有出风口23,换热器30呈L形并具有第一换热段31和第二换热段32,第一换热段31平行于后侧面板27延伸,第二换热段32平行于左侧面板28延伸,且第二换热段32自第一换热段31向前侧面板26所在的一侧延伸。因此,换热器30将过风腔21分成了两个风腔,本实施例将两个风腔分别定义为第一风腔211和第二风腔212,第一风腔211呈L形且与两个进风口22连通,第二风腔212与出风口23连通并安装有风机40。当空调正常制冷或者制热时,风机40正向旋转,室外空气从进风口22进入过风腔21内,经过换热器30换热后吹到第二风腔212内,然后再从出风口23吹出。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0也可以呈一字形、U字形等等,一字形、U字形或者其他形状的换热器30将过风腔21分成两个风腔后,与进风口22连通的风腔为第一风腔211,与出风口23连通的风腔为第二风腔212。具体的换热器30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本说明书以L形的换热器30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化霜效率,机体20上还活动安装有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第一挡风板24用于打开和关闭进风口22,第二挡风板25用于打开和关闭出风口23。其中,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的具体结构以及活动方式均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均由多个转动叶片组成,出风口23和每个进风口22都分别对应设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由电机驱动转动,并且通过转动到不同的位置而打开或关闭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当然,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也可以为滑动板,进而通过滑动的方式打开和关闭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来对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进行设计,仅需第一挡风板24能够打开和关闭进风口22,第二挡风板25能够打开和关闭出风口23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可以为相互独立的挡板结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比如,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可以一体成型为一个U形的挡风板,U形的挡风板滑动安装在机体20外,并通过向上滑动而同时打开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以及通过向下滑动而同时关闭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此时挡风板上与进风口22对应的部分为第一挡风板24,与出风口23对应的部分则为第二挡风板25。又比如,机体20外可以设置能够收卷的卷板,卷板绕机体20的外周收卷和放卷,并且收卷时打开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放卷时关闭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而在卷板放卷时,卷板上对应进风口22的部分为第一挡风板24,卷板上对应出风口23的位置为第二挡风板25。

可以理解,本申请空调室外机10通过在其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分别设置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当空调正常制热或制冷时,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分别打开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不影响空调的正常运行。当空调进入化霜模式并对换热器30上的结霜进行清除时,可以控制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分别关闭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进而可以将过风腔21与外部冷空气隔绝起来,避免在除霜的过程中,室外冷空气带走换热器30上的热量,进而导致化霜效率过慢的问题,进而提高化霜效率。

进一步的,在化霜时,因为通过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分别将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关闭后,即便风机40启动,也不会将机体20外的冷空气吸入,也即不会出现机体20外的冷空气带走换热器30上的热量的问题,所以在化霜时,还可以通过驱动风机40反转,使得风机40向换热器30吹风,如此有利于将换热器30上的霜层吹落,进而提高化霜效率。

更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化霜效率更高,如图1所示,本申请空调室外机10还设置有循环结构50,所述循环结构50具有循环风道51以及与所述循环风道51连通的第一通风口52和第二通风口53,所述第一通风口52与所述第一风腔211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53与所述第二风腔212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风口53位于所述流动空间212a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循环结构50的具体形式不限,比如循环结构50可以为连接风管,连接风管的两端设有开口,两端的开口分别形成第一通风口52和第二通风口53。在连接风管安装到机体20上时,连接风管的安装方式也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连接风管可以安装在机体20外,机体20上对应第一风腔211和第二风腔212的表面位置分别连通有连接开口,连接风管的的第一通风口52和第二通风口53分别与机体20上的两个连接开口连通,即可实现第一通风口52与第一风腔211连通,第二通风口53与第二风腔212连通。又比如,为了避免循环风道51内的空气受到机体20外部冷空气的影响,连接风管可以安装在过风腔21内,此时换热器30上可以开设相应的过孔,连接风管再贯穿换热器30,便可以实现第一通风口52与第一风腔211连通,第二通风口53与第二风腔212连通。再比如,为了避免在换热器30上开孔,保证足够的换热面积,同时还要避免连接风管内的空气受到机体20外的冷空气的影响,还可以在机体20的侧壁上设置夹层,连接风管可以安装在夹层内,并且一端的第一通风口52与第一风腔211连通,另一端的第二通风口53与第二风腔212连通。

当然,循环结构50除了由单独的、形成有循环风道51的零部件(例如以上所举例的连接风管)形成之外,还可以是在机体20上或者在换热器30上开设通道而形成。比如,在L形的换热器30中,因为其第二换热段32部分延伸至风机40和出风口23之间的流动空间212a,所以可以在第二换热段32上开孔,所开的孔自第一风腔211贯通至第二风腔212,并且与风机40和出风口23之间的流动空间212a对应,此时循环风道51形成在换热器30上,循环风道5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通风口52和第二通风口53。又比如,第二换热段32可以和前侧面板26间隔一定距离,间隔形成的间隙形成循环结构50。再比如,还可以在机体20的内壁上形成有夹层空间,夹层空间的一端与第一风腔21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风腔212连通,进而该夹层空间形成循环结构5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风口53与第二风腔212连通时,第二通风口53位于风机40和出风口23之间的流动空间212a内,如此可以提高过风腔21内的空气流动性,进而提高化霜效率。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风机40为轴流风机并具有轴流风叶42,轴流风叶42位于前侧面板26和后侧面板27之间,且轴流风叶42与前侧面板26间隔设置。因此轴流风叶42和出风口23之间具有供空气流动的流动空间212a,当风机40反向旋转并向换热器30吹风时,流动空间212a内的空气向轴流风叶流动,此时第一风腔211因为空气不断流入而气压较高,流动空间212a因为空气流出而呈负压状态,也即气压较低。

据此可以理解,此时因为第一通风口52与气压较高的第一风腔211连通,第二连通口与第二风腔212连通并且位于气压较低的流动空间212a内,并且相比于穿过换热器30,第一风腔211内的空气更容易穿过循环风道51而回到风机40的负压侧,然后再在风机40的驱动下再吹向换热器30和第一风腔211,使得过风腔21内的空气流动性更好,进而不仅可以提高作用在霜层上的风力,加快霜层脱落速度,还可以通过流动的空气快速提高过风腔21内的整体温度,进而提高化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定义的流动空间212a是指位于风机40和出风口23之间的、并且风机40反向旋转时空气流向风机40而呈负压的空间部分,如图1中的虚线框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流动空间212a大致是以前侧面板26和风叶为前后边界,同时以第二换热段32和隔板29为左右边界。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40具有转轴41,在所述转轴41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通风口53与所述出风口23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通风口53与所述风机40之间的间距,也即,位于风机40和出风口23之间的第二通风口53偏向出风口23设置。比如,仍是以循环结构50由连接风管为例进行说明,连接风管安装于过风腔21内,并且连接风管具有第二通风口53的一端紧贴前侧面板26设置,如此可以增长过风腔21内的空气的循环路径,提高流动性,进而提高化霜效率。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风口53也可以设置在前侧面板26上,并和出风口23一同朝向风机40,此时第二通风口53和出风口23在转轴41的轴向方向上的间距为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通风口53沿转轴41的轴向方向的正投影不在出风口23内或风机40上时,第二通风口53和出风口23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通风口53与风机40之间的间距均为平行于转轴41的直线间距。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换热器30呈L形并具有第一换热段31和第二换热段32,所述第一换热段31和所述出风口23沿所述转轴41的轴向方向间隔相对,所述风机40位于所述第一换热段31和所述出风口23之间;所述第二换热段32位于所述风机4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换热段32自所述第一换热段31向所述出风口23所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风腔211呈L形并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换热段31延伸的第一风区211a、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二换热段32延伸的第二风区211b,第一通风口52与所述第二风区211b连通。

本实施例可以理解,因为换热器30的第一换热段31沿转轴41的轴向方向与风机40正对设置,所以在风机40反向旋转时,从风机40上吹出的空气会先穿过第一换热段31而进入到第一风腔211的第一风区211a内,第一风区211a内的气压增大,此时因为第二风区211b内的气压比第一风区211a内的气压小,并且循环风道51的第一通风口52与第二风区211b连通,所以第一风区211a内的空气会先沿着换热器30的延伸方向流向第二风区211b,然后再从循环风道51流回风机40的负压侧。也即,相比于第一通风口52设置再其他位置上地结构方案,本方案进一步地增大了循环路径,提高了空气流动性,进而提高化霜效率。

其中,第一通风口52可以通过贯通左侧面板28、前侧面板26、机体20顶部、机体20底部或者换热器30而与第二风区211b连通,第一通风口52可以连通于第二风区211b的延伸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为使得空气在过风腔21内的循环路径尽量长,并且便于组装,所述机体20还具有前侧面板26,所述前侧面板26上设有所述出风口23,所述循环结构50为连接风管,所述连接风管设于所述过风腔21内,且所述连接风管平行于所述前侧面板26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换热段3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风管为两端开口的直线型通风管,进而结构简单,易于获得和组装,连接风管的两个开口分别形成第一通风口52和第二通风口53,连接风管紧贴前侧面板26延伸并贯通换热器30,进而使得循环风道51将第一风腔211和第二风腔212连通,且第二连通口还自然而然地位于风机40和出风口23之间的流动空间212a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换热段32具有背向所述风机40的背侧面321,所述循环结构50上具有所述第一通风口52的一端不凸出所述背侧面321,如此可以避免循环结构50影响到第二风区211b内的空气的流动,保证空气流动性。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结构50上具有所述第二通风口53的一端在所述前侧面板上的正投影不位于所述出风口23内,也即循环结构50不会挡在出风口23的前侧,可以理解,当空调正常运行时,风机40正向旋转,空气从出风口23吹出机体20外,而通过使循环结构50不挡在出风口23的前侧,可以避免因为循环结构50的遮挡而影响换热风量的情况。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风腔21内还设有电加热器(未图示),所述电加热器用于在化霜时对从所述换热器30上掉落的冰霜进行加热,具体的,电加热器可以设置在过风腔21的底部位置,进而当霜层从换热器30上脱落下来时,可以启动电加热器对掉落的霜层进行加热,如此可以提高过风腔21内的整体温度,进而提高化霜效率。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风道51内还设有开关阀54,所述开关阀54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循环风道51,开关阀54的具体结构、在循环风道51内的具体位置均、活动方式等不做限定,仅需能够打开和关闭循环风道51即可。可以理解,在空调正常制冷或者制热时,可以控制开关阀54关闭循环风道51,避免流动空间212a内的空气通过循环风道51流回到第一风腔211内,进而与进风口22流入的空气撞击而导致进风风阻较大或紊流的情况。另外,在化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控制开关阀54来交替打开和关闭循环风道51,进而在换热器30上形成大小交替的风力,如此可以更快地将换热器30上地霜层吹落,进而提高化霜效率。

如图2所示,基于以上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化霜控制方法,这里需要先说明的是,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和室外机均设有换热器,当空调制热时,室内机的换热器为冷凝器,冷凝器内的制冷剂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放热并使室内经过其的空气升温,进而室内温度升高。同时室外机的换热器30为蒸发器,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为温度第一室外空气的低温液体,空调正常制热内模式下,蒸发器内的低温气体吸收经过其的空气热量,以能够将热量带至室内。然而因为蒸发器的温度较低,所以室外温度较高的空气碰到蒸发器时会在蒸发器上结霜,霜层会阻碍空气流动并进一步降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温度,进而影响空调的制热效果,所以需要开启化霜模式除霜。

开启化霜模式时,空调通过四通阀将当前的制热模式切换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外机内的换热器30就变成了内部流动有高温气体的冷凝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则变成了内部流动有低温液体的蒸发器(此时室内机的出风口23和风轮可以关闭,以避免向室内吹出冷风)。进而可以通过高温气体的热量来融化换热器30上的结霜,进而达到化霜的目的。

基于以上化霜原理,本申请所提出的化霜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化霜模式开启时,控制所述风机40停止运转,控制所述第一挡风板24关闭所述进风口22,控制所述第二挡风板25关闭所述出风口23,并实时检测所述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

其中,化霜模式开启的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比如根据空调的制热时间定期开启、或者根据换热器30上的盘管温度来开启、又或者根据室内机的盘管温度来开启,具体的开启条件不限。在本实施例中,化霜模式开启时,默认空调已经执行了四通阀换向的动作,此时换热器30的盘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为高温气体,进而高温气体的热量传递到盘管和霜层上时,可以融化霜层。

而为了避免室外的冷空气通过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流到过风腔21内,然后通过与换热器30内的高温气体交换热量而导致用于化霜的热量减少,进而导致化霜效率低的问题,所以本申请化霜控制方法在化霜模式开启时即控制风机40停止运转,进而停止向过风腔21内吸入冷空气,同时还控制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分别关闭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进而可以将过风腔21与机体20外部的冷空气隔绝起来,避免冷空气自动吹入过风腔21内而导致抢走用于化霜的热量,进而保证大部分的热量都能够用于化霜,提高化霜效率。

同时,在化霜模式开启后,还实时检测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具体的,换热器30主要包括盘管和安装在盘管外的散热翅片,制冷剂流动在盘管内,盘管外和散热翅片上均会有结霜,因此盘管温度是由制冷剂和霜层的温度差决定的。如果盘管温度较低,则可以判断出霜层未开始融化或者霜层较厚;如果盘管温度高于一预设值,则可以判断霜层开始融化;如果霜层再高于另一更高的预设值,则可以判断化霜完成。因此,通过实时检测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可以实时掌握化霜进度,进而便于执行下一动作。其中,盘管温度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来实现,在此不做限定,仅需能够及时并准确地检测到盘管温度即可。

步骤S20:当所述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开关阀54打开所述循环风道51,控制所述风机40反向旋转,并实时检测所述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

具体的,在本步骤中,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2℃到2℃内的任意值,比如第一预设温度可以取-2℃、-1.5℃、-1℃、0℃、0.5℃、1℃、1.5℃、2℃等。当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表示霜层开始融化,霜层与换热器30的表面之间由粘连状态开始转换为松动状态,此时通过控制开关阀54打开循环风道51,并控制风机40反向旋转,具体的旋转速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本实施例中风机40按最高转速反向旋转,如此可以使风力最大,进而使得风机40可以更好地吹动换热器30表面的霜层,使霜层能够更快地从换热器30上脱落,进而加快化霜速度。

可以理解,本申请化霜控制方法一开始先让换热器30内的制冷剂热量加热霜层一段时间,使得制冷剂的热量大部分都集中传递到霜层上,避免被流动的空气分走,使得霜层和换热器30之间可以更快地从粘连状态到达松脱状态。直到盘管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也即霜层与换热器30之间开始松脱时,再控制风机40反向旋转,实现一边通过制冷剂热量对霜层进行加热,一边通过快速流动的空气使得霜层更加松动甚至脱落,进而提高化霜效率。

另外,因为在本申请化霜控制方法中,还控制开关阀54打开循环风道51,提高了封闭的过风腔21内的空气流动性,使得作用在霜层上的风力更大,进而可以更快地将霜层吹落,提高化霜效率。

步骤S30:当所述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退出化霜模式。具体地,在本步骤中,第二预设温度可以是5℃到20℃内的任意值,比如第二预设温度值可以取5℃、5.5℃、8℃、10℃、15℃、18℃、20℃等。当换热器30的表面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值时,表示化霜完成,此时可以退出化霜模式。需要说明的是,退出化霜模式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切换回空调制热模式,继续为室内制热,此时需要风机40正向旋转,开关阀54关闭循环风道51,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分别打开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以便于换热器30与室外空气换热。二是空调停止运行,此时风机40可以停止运行,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可以继续关闭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还包括:化霜模式开启时,还开始记录化霜时间。具体的,当化霜模式开启时,可以同时启动计时器,此时计时器所记录的就是化霜所用的时间,即化霜时间。本步骤通过记录化霜时间,可以结合化霜时间和盘管温度来判断霜层是否较厚或者是否结成冰块,具体而言,如果化霜时间较长,但是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仍然没有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此时可以判断霜层较厚或者霜层结冰,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以加快结霜速度。

因此,本申请化霜方法在所述步骤S10之后,还包括:

步骤S11:判断所述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若是,则执行步骤S20;若否,则执行步骤S12。具体的,如果换热器30的外盘管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表明霜层不厚且已经融化至松动状态,此时执行上述步骤S20即可。而如果盘管温度没有大于第一预设温度,一种可能是化霜时间还比较短,应该保持当前状态一段时间再判断;另一种可能是霜层较厚或结冰,此时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为了准确判断出是哪一种情况,在盘管温度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还执行步骤S12。

步骤S12:判断所述化霜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则执行性步骤S13;若否,则返回步骤S11。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是1到10分钟,比如第一预设时间可以取1分钟、3分钟、5分钟、8分钟、10分钟等。当化霜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间时,表面化霜时间还比较短,可以继续保持当前状态,并继续实时检测盘管温度。如果化霜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可以判断出霜层较厚或者结冰,继续保持当前状态的话,化霜速度会比较慢,耗时较长,进而化霜效率较低。因此,本申请化霜控制方法还在化霜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间之后,执行步骤S13。

步骤S13:控制所述开关阀54交替打开和关闭所述循环风道51,并且所述开关阀54打开所述循环风道51时,控制所述风机40按第一转速反向旋转;所述开关阀54关闭所述循环风道51时,控制所述开关阀54按第二转速反向旋转;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后返回步骤S11。

具体的,在本步骤中,可以先控制开关阀54打开循环风道51第三预设时间,同时控制风机40按第一转速反向旋转。第三预设时间后,控制开关阀54关闭循环风道51第四预设时间,同时控制风机40按第二转速反向旋转。第四预设时间后,再控制开关阀54打开循环风道51第三预设时间,第三预设时间后再继续控制开关阀54关闭循环风道51第四预设时间。如此循环反复,N个第三预设时间和M个第四预设时间的和为第二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后,在判断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其中,N为再第二预设时间内开关阀54打开循环风道51的次数,M为再第二预设时间内开关阀54关闭循环风道51的次数。

可以理解,在本步骤中,通过控制开关阀54交替打开和关闭循环风道51,并且在开关阀54打开循环风道51时风机40转速较大,在开关阀54关闭循环风道51时风机40转速较小,进而可以对换热器30上的霜层施加大小交替的风力,如此可以更快地使换热器30上较厚的霜层松动并脱落,进而提高化霜效率。

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可以取60秒到600秒之间的任意值,第三预设时间可以取10秒到60秒之间的任意值,第四预设时间可以取10秒到30秒之间的任意值,具体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样,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定,比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速为所述风机40的最高转速,所述第二转速为所述风机40的最低转速,进而与开关阀54配合后,可以在霜层上交替施加大小不同且差值较大的风力,如此可以更快地将霜层吹至松动或脱落,进而加快化霜效率。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0之后,还包括:

步骤S21:当所述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风机40正向旋转,并实时检测所述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具体的,第三预设温度可以取2℃到10℃内的任意值,比如第二预设温度值可以取3℃、4℃、7℃、8℃、10℃等。当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时,表明大部分的霜层基本脱落,遗留在换热器30上的少部分霜层通过制冷剂的热量继续融化即可,此时可以控制风机40正向旋转,可以按照最高转速正向旋转,如此既可以避免风机40长时间反向旋转而影响性能和寿命,还能保证过风腔21内具有较好的空气流动性,进而提高过风腔21内的整体温度,以提高化霜效率。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1:当所述换热器30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切换至制热模式,控制所述开关阀54打开所述循环风道51,并控制所述风机40正向旋转。具体的,换热器30一般是在空调进行制热的过程中结霜的,在化霜完成后,为了避免室内温度大幅下降,所以在化霜完成时及时切换回制热模式,此时换热器30内流动的制冷剂是低温液体,为了使制冷剂能够有效地吸收过风腔21内剩余地热量,本步骤控制开关阀54保持打开循环风道51,并控制风机40正向旋转(此时风机40可以按照正常制热时的转速旋转),如此可以使得制冷剂有效地吸收过风腔21内剩余的热量,避免能量浪费。

步骤S32:第三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风机40继续旋转,控制所述开关阀54关闭所述循环风道51,控制所述第一挡风板24打开所述进风口22,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挡风板25打开所述出风口23。其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取30秒至120秒之间的任意值,当风机40在封闭的过风腔21内旋转第三预设时间后,过风腔21内剩余的热量基本被吸收并带入室内,此时可以控制开关阀54关闭循环风道51,并控制第一挡风板24和第二挡风板25分别打开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风机40保持旋转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外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相关技术
  • 空调室外机、空调系统及空调室外机控制方法
  • 空调室外机水泵的控制方法及空调设备
  •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 空调化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及空调室外机的化霜控制方法
  • 空调室外机及其底盘组件以及空调室外机的化霜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93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