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祛湿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湿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在不断变异,自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病毒传染力在增强,但致病力逐渐减弱,大多数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以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为主。

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在现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中,针对“湿毒”的论治,设有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湿毒郁肺证、寒湿阻肺证,治疗分别以宣肺透邪、温化寒湿,芳香化湿、清热解毒,清热解毒、化痰除湿,宣肺透邪、芳香燥湿为主,或燥湿之力偏强,或清热之力偏强。然而,申请人研究发现,对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表现出发热,朝轻暮重,头昏脑胀,身重倦怠,胸闷欲呕,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苔黄腻,脉浮滑等症状的、证属湿毒化热证的患者而言,现行的治疗方案的处方或太过寒凉易冰伏留邪、或太过温燥易耗伤津液,存在容易伤津耗液或寒凉郁遏之弊。

因此,目前仍缺少一种能够用于治疗证属湿毒化热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湿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应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祛湿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以质量份计,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柴胡10-20份,威灵仙10-20份,广藿香10-20份,薏苡仁20-40份,紫苏梗10-20份,紫苏叶15-20份和苍术5-15份。

感受湿毒疫邪,湿毒之邪郁久化热,而热势并不显著,故发热,朝轻暮重;湿性重浊黏滞,蒙蔽清阳,清阳不宣,故头昏脑胀;湿邪着于肌肉四肢,故身重倦怠;湿困中焦,运化失司,故胸闷欲呕、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苔黄腻,脉浮滑,均为湿毒化热之象。基于此,本发明以解表化湿、健脾解毒为法进行遣方用药,提供了一种具有解表化湿、健脾解毒的功效的祛湿解毒的中药组合物,既可解在表在脾之湿毒,亦可清久郁所化之热,化解湿毒与清解郁热的力度恰到好处,能够有效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表现出发热,朝轻暮重,头昏脑胀,身重倦怠,胸闷欲呕,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苔黄腻,脉浮滑等症状的、证属湿毒化热证的患者,并可以避免伤津耗液或寒凉郁遏之弊。

本发明组方中,柴胡苦辛微寒,功可解表退热,“柴胡之气味轻清芳香疏泄者,引而举之以祛邪,仍自表分而解”(《本草正义》);广藿香辛温,既可解表,又可化湿毒、和脾胃,“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本草正义》),两者共为君药,寒温并用既可祛湿毒之邪,又可解表退热。威灵仙可祛风除湿,“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本草正义》),薏苡仁甘淡健脾,清热利湿,二者为臣药,可助广藿香加强祛湿之效;紫苏叶亦为臣药,辅助增强柴胡解表之力。紫苏梗、苍术为佐使之药,紫苏梗、苍术皆入脾胃经,紫苏梗“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本草崇原》),苍术燥湿健脾,“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肢体酸软,胸膈满闷,甚至膜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茅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而痰饮弥漫,亦非此不化”(《本草正义》),二者相伍,既可行中焦郁滞之气,又可化痰饮食积。诸药相合,共奏解表化湿、健脾解毒之效。

方中,柴胡、薏苡仁之寒,乃微寒,足以清化郁积之热,而又无凉遏之弊;广藿香、威灵仙、紫苏叶、紫苏梗、苍术之温,芳香、温燥而不嫌其猛烈,两者均是恰到好处,无伤津耗液或寒凉郁遏之弊,适于用于治疗湿毒化热证所表现出的发热,朝轻暮重,头昏脑胀,身重倦怠,胸闷欲呕,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苔黄腻,脉浮滑等症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祛湿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以质量份计,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柴胡15份、威灵仙15份、广藿香15份、薏苡仁30份、紫苏梗15份、紫苏叶15份和苍术10份。

本发明祛湿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发热,朝轻暮重,头昏脑胀,身重倦怠,胸闷欲呕,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苔黄腻,脉浮滑等症状,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症状的轻重程度对原料药材用量及种类进行临证加减,若高热者,可加生石膏20-40份(先煎);若头痛身痛明显,可加黄芩5-15份;若咽痛明显,可加射干10-20份、玄参5-10份;若咳嗽明显,可加炙麻黄3-10份、浙贝母10-20份。

本方的原料来源如下:

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

威灵仙: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

广藿香: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薏苡仁:为禾本科薏苡属植物薏苡Coix lacryma 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紫苏梗: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var.arguta(Benth.)Hand.-Mazz.或野紫苏P.frutescens(L.)Britt.var.purpurascens(Hayata)H.W.Li的茎。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

紫苏叶: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var arguta(Benth.)Hand.-Mazz.和野紫苏P.frutescens(L.)Britt.var.purpurascens(Hayata)H.W.Li[P.frutescens(L.)Britt.var.acuta(Thunb.)Kudo]的叶或嫩枝叶。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苍术:为菊科苍术属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生石膏: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生石膏性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C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射干:为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归肺经。

玄参:为玄参科玄参属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及北玄参S.buergeriana Miq.[S.oldhami Oliv.]的干燥根。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

炙麻黄:为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草质茎,经过蜜炙后入药。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蜜炙后可以缓和辛散之性,而使药性偏于温润。

浙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鳞茎。味苦,性寒;归肺、心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可以为汤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或散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如缓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吸附载体、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等。

当中药组合物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料药材按配比混合,加8-12倍重量份的水浸泡20-40分钟,然后煎煮1-2小时,过滤,对滤渣重复煎煮1-2次,合并滤液,即得。滤液冷却后可进行分装,由此,便于携带及分发。

当为散剂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将各原料分别粉碎或切碎,然后将经过粉碎或切碎的原料分别过10目和50目筛网,将不能通过10目筛的粗颗粒继续粉碎或切碎,取位于10目筛和50目筛之间的粉末,然后将各原料粉末按配比混匀,装入封装袋中,封口即可。

当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其他剂型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原料药材按配比混合后制备成浸膏(每1g浸膏相当于原料药材2-5g),然后添加辅料,按照中药常规制剂工艺制备成相应剂型,即得。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发热、头身困重、呕恶、食欲不振、大便烂等症状,可用于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尤其是用于制备治疗证属湿毒化热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原料及试剂均为市场购买得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祛湿解毒的中药汤剂,平均每剂药量(约200mL)由以下原料药材制备得到:柴胡15克、威灵仙15克、广藿香15克、薏苡仁30克、紫苏梗15克、紫苏叶15克、苍术10克。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原料药材按配比混合,加10倍量的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热至沸,保持微沸1小时,过滤,得第一煎液和药渣;取第一次煎煮后所得的药渣,加相当于原料药总质量的8倍重量份的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1小时,分离后得第二煎液和药渣;合并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即得。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以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祛湿解毒方汤剂为试验药物开展了临床研究,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

一、相关标准

1.1诊断标准

1.1.1西医疾病诊断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符合病原学证据(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或抗原检测阳性)。

疾病分型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1.1.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风热夹湿证:发热,朝轻暮重,头昏脑胀,身重倦怠,胸闷欲呕,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苔黄腻。脉浮滑。

1.2纳入标准

(1)新冠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者;

(2)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分型标准,属于轻型者。

(3)年龄18-65岁(包含边界值);

(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者,如急性心力衰竭。

(2)孕期、哺乳期或泌乳期女性受试者;

(3)患有支气管肺炎、慢性肺脓肿、慢性咳嗽8周以上、慢性咽喉炎伴咳嗽等影响症状持续时间的疾病。

3、病例的退出和脱落

病例的退出、脱落指患者入组后在研究过程中不愿继续参加临床试验或不能按规定完成全部疗程的病例。

退出、脱落病例的处理:研究者应采取家访、电话、信件等方式与受试者取得联系,记录最后一次治疗时间,完成所能完成的评估项目。并了解其退出的原因,如实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中。保留所有退出、脱落病例的观察资料。

二、病例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发热门诊在研究期限内所诊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病例。

三、干预及分组:

所有纳入祛湿解毒方组患者均服用实施例1制得的祛湿解毒方汤剂,每剂200mL,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每次服用100mL,中位疗程为5天。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进行诊疗,保障患者的基础治疗,但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四、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描述,疗效先后对比,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使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五、试验结果

1、基线分析

患者的基线资料如表1所示:

表1患者的基线资料表

如表1所示,两组性别分布均衡,相比于未服用本发明祛湿解毒方汤剂的对照组,祛湿解毒方组患者年龄偏大;发病至随访时间,祛湿解毒方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更多的合并用药,尤其是止咳化痰类药物。

2、患者发病时症状如表2所述

表2患者的发病症状表

/>

如表2所示,祛湿解毒方组排名前四的症状为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和咽喉痛;祛湿解毒方组占比最高的症状为咳嗽,比例为86.4%,与第二症状发热(64.8%)占据症状优势。

3、患者使用药物后症状消失情况表

表3患者症状消失评价量表

如表3所示,祛湿解毒方针对鼻塞/流涕、咳嗽、怕冷/寒战效果缓解效果较好;针对发热和味觉异常的缓解效果也优于对照组。

4、患者使用药物后症状消失时间表

表4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评价表

如表4所示,相对于对照组,祛湿解毒方组显著缩短了患者的发热时间和头痛持续时间。

5、患者治疗后残余症状表

表5患者治疗后残余症状表

如表5所示,祛湿解毒方组治疗后主要残余症状为咳嗽,对照组占比78.7%,祛湿解毒方组占比45.9%,除咳嗽外,各组治疗后鼻塞/流涕、咽喉痛、疲倦以外症状均占比在10%以下。

6、结论:

(1)服用祛湿解毒方治疗5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祛湿解毒方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咳嗽等症状,并且显著缩短多种症状消失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祛湿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症状的轻重程度对原料药材用量及种类进行临证加减,如: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若高热者,可加生石膏30g(先煎);若头痛身痛明显,可加黄芩10g;若咽痛明显,可加射干15g、玄参10g;若咳嗽明显,可加炙麻黄5g、浙贝母15g。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938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