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平台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革新的背景下,大部分建筑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市场信息资源,加强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其中,业主资料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缺陷,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数据无法及时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情况变动时无法实现施工单位与业主及时沟通。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在施工过程中数据无法及时共享,难以通过二维图纸定位问题所在的情况,能够为业主方提供及时、直观、完整、关联的项目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包括:在获取工程相关信息后,根据该工程相关信息建立BIM模型,其中该工程相关信息包括建筑结构设计信息和建筑构件参数;在获取施工相关资料后,将该施工相关资料传输至该BIM模型,其中该施工相关资料包括施工进度信息、工程变更信息、质检评级信息、设备更换信息;将该BIM模型导入至移动客户端,以使业主可通过该移动客户端对该BIM模型进行观察以获取该施工相关资料的变更情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获取工程相关信息后初步建立BIM模型,同时获取施工相关资料用于传输至该BIM模型中,使得BIM模型中各处都显示各处的数据资料,随后将该BIM模型导入至移动客户端,能够使得业主在移动客户端上及时了解施工信息,实现了施工过程信息的及时共享,提高了业主与施工单位的交流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在获取工程相关信息后,根据该工程相关信息建立BIM模型的步骤,包括:对该工程相关信息进行预处理,该预处理包括对该工程相关信息进行降重和校正中至少一个;根据该预处理后的该工程相关信息初步建立BIM模型。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通过对获取的工程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来使得用于建立BIM模型的信息不会过于庞杂,从而提高建立BIM模型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施工相关资料后,将该施工相关资料传输至该BIM模型的步骤,包括:获取施工现场的数据,以得到施工相关资料;对该施工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完备数据,其中该数据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筛选、格式化、转换数据格式;将该完备数据导入该BIM模型,获得与该施工相关资料协同的完备BIM模型。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获取施工现场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数据的处理,使得获取的数据能够导入BIM模型,从而使得施工中的变动能够在BIM模型中看出来。

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该将该施工相关资料传输至该BIM模型的步骤,还包括:获取业主需求数据,该业主需求数据由业主将自身需求传输至该BIM模型而生成。

采用上述方案,不仅能够从施工单位方传递资料至BIM,还可以使得业主方传递信息至BIM,从而使得施工方能够及时了解业主的需求,从而做出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该在获取施工相关资料后,将该施工相关资料传输至该BIM模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该施工进度信息、该工程变更信息、该质量评级信息、该设备更换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分别对该施工进度信息、该工程变更信息、该质量评级信息、该设备更换以不同颜色进行标识。

采用上述方案,在观测BIM模型时,能够清晰的区分各地信息的重要度,从而能够快速在庞大的信息中找到重要的部分。

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将该BIM模型导入至移动客户端,以使用户可通过该移动客户端对该BIM模型进行观察以获取该施工相关资料的变更情况步骤之前,还包括:搭建业务端,该业务端用于管理该完备数据;搭建服务器端,该服务器端用于构建引擎平台,并将该BIM模型、数字地形与引擎平台融合;搭建移动客户端,该移动客户端用于获取该业务端与该服务器端输入的数据,并与该BIM模型集成得出应用程序模型。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通过业务端管理完备数据,服务器端融合BIM与引擎平台,从而得到以移动客户端为载体的应用程序模型,使得BIM模型能够随时可以被查看以了解最新施工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该将该BIM模型导入至移动客户端,以使用户通过该移动客户端对该BIM模型进行观察以获取该施工相关资料的变更情况步骤后,还包括:获取该施工相关资料的变更情况;根据获取到的该变更情况,向该移动客户端发送变更通知,以使业主了解该变更情况;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施工情况发生变更时,及时向移动客户端发送通知,使得业主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施工中发生的情况变化。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该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包括: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收集工程相关信息,并根据工程相关信息建立BIM模型;模型更新模块,用于收集施工相关资料,将施工相关资料传输至BIM模型;模型可视化模块,将BIM模型导入至移动客户端,以使业主通过移动客户端对BIM模型进行观察以获取施工相关资料的变更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描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上述指令在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上运行时,使得上述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三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能够利用建立的BIM模型来融合施工中的相关资料,从而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度信息、工程变更信息、质检评级信息、设备更换信息等信息可以反馈到BIM模型,并将BIM模型导入移动客户端,使得业主能在移动客户端上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变更情况,提高了施工单位与业主的信息共享效率。

2.本发明能够根据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度信息、工程变更信息、质检评级信息、设备更换信息等信息进行重要度区分并以不同颜色进行标识,从而使得业主能够快速在庞杂的信息中获取重要的信息并及时作出判断,提高了业主获取信息的效率。

3.本发明不仅能够让施工单位传递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至BIM模型,还能够由业主将自身的诉求传递至BIM模型,使得施工方及时了解业主方的需求并作出整改,大大提高了业主方与施工单位方的交互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中BIM模型的一个示例性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的示例性场景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场景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的另一个示例性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的的一个示例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如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所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包括步骤110、步骤120和步骤130,具体如下:

步骤110,在获取工程相关信息后,根据该工程相关信息建立BIM模型,其中该工程相关信息包括建筑结构设计信息和建筑构件参数;。

在上述步骤中,建筑结构设计信息包括建筑外形设计信息、建筑选材设计信息、建筑材料连接方式信息等,建筑构件参数包括构件尺寸、构件数量等。

其中工程相关信息包括多种,例如根据施工图纸以获取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方面的工程相关信息,还可以根据设计图纸的具体细化,包括各种标准、规范及施工工艺等信息,进一步还有工程具体施工方案,如施工计划、施工组织、材料采购等等。

步骤120,在获取施工相关资料后,将该相关资料传输至该BIM模型,其中该相关资料包括施工进度信息、工程变更信息、质检评级信息、设备更换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施工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施工进度信息、工程变更信息、质检评级信息、设备更换信息,施工进度信息是基于施工方对于当前施工阶段之于总体工程进度的判断而得出,工程变更信息是由施工单位方对于施工过程中由于情况变化导致施工计划变更而产生的,质检评级信息是通过对工程质量进行质检得出的,设备更换信息是由施工方更换建筑内设备而产生的信息。

步骤130,将该BIM模型导入至移动客户端,以使业主可通过该移动客户端对该BIM模型进行观察以获取该施工相关资料的变更情况。

其中将该BIM模型导入至移动客户端,不仅是将BIM模型移植到移动客户端平台,还包含有与其装配的地理环境一同移入移动客户端的步骤,地理环境由GIS引擎得出,BIM模型与地理环境融合得到上述移动客户端中的模拟场景模型,用户可以进入该应用程序随意切换视角以及拉远/近视角以观察BIM模型与地理环境融合得到的模拟场景模型,从而观察到施工中模型正处于什么阶段,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最终竣工图等信息,能够让业主方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了哪些变动以及施工进度等信息,显著提高了业主方与施工单位的交流效率,降低了施工单位与业主方发生争执的概率。

本发明能够通过获取工程相关信息并根据该工程相关信息建立BIM模型并在获取施工相关资料后将其导入BIM模型,使得BIM模型中填充有施工相关资料,并将该BIM模型导入移动客户端,使得业主方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客户端观察施工状态,能够让业主方与施工单位的交流无需通过谈话、电话等方式,大大节省业主方与施工单位交流时间的同时,也能够让业主方更全面的了解正在进行的施工阶段及施工状态。

相比于原本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不再使得业主方与施工单位对施工情况的交流仅限于二维图纸,不仅不能对施工情况有着细致的了解,而且往往因为施工中的一些变动不能及时沟通,因为某些施工的改动在电话等交流方式中表达往往不够直观,口头的表达显然不如直接展现来的清晰直观,即便在二维图纸中进行修改,也无法在立体结构中呈现出来,依旧无法将改动的全貌呈现出来,也难以让业主立刻理解所作出的改动的具体情况,然而本发明提供的BIM模型,相较于二维图纸不仅能够展示出三维的方方面面,业主方能够细致地观察建筑模型,能够快速发现改动的地点并有着较为清楚的了解,同时,二维图纸还有着丢失的可能性,若多年后还需要找出当时的图纸会存在一定的丢失风险,而本发明将数据留存则不仅不会有丢失风险,还可以快速找到,且找到后不会有损坏的情况发生,二维图纸就算没有丢失,还有极大可能会因为摩擦等因素损坏,让人难以获取信息。除此之外,由于图纸绘制后在施工阶段中常常发生各种意外状况导致,导致竣工图与最初绘制的图纸有一定的差别,这就可能会出现建设完成后业主方才能看到最新的建筑图纸的情况,本发明可将变更信息展示在BIM模型上,不仅使得业主方能及时了解施工中发生的变动,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建议,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30,将BIM模型导入移动客户端,还涉及到对BIM模型周边地理环境的构建,地理环境的构建由GIS引擎实现,其中GIS引擎可用于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缓冲区是为了识别某一地理实体对周围地物的影响而在其周围建立的一定宽度多边形区域。缓冲区分析是用来确定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邻近性或接近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叠加分析是在统一的空间参考系统下,通过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集合运算,产生新数据的过程。叠加分析的目的是在空间位置上分析具有一定关联的空间对象的空间特征和专属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10,在获取工程相关信息后,根据得到的工程相关信息建立BIM模型,BIM模型的建立包括:

根据得到的工程相关信息建立初步的模型框架,如建筑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添加建筑元素,根据设计方案逐步添加建筑的各种元素,如墙体、地板、屋顶、门窗、管道、电线等元素;

建立建筑关系:建立建筑元素间的关系,如管道与墙体之间的穿插,电线与开关之间的连接等;

资料整合,将建筑各个元素的属性信息整合到模型中,如材料、尺寸、重量、造价等;

模拟分析:使用模型进行各种模拟分析,如结构分析、能耗分析、光照分析等;

优化修改:根据模拟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和修改,使其更符合实际建筑情况;

输出模型:将最终模型输出为BIM文件格式,供后续的设计、施工和运营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收集工程相关信息,并根据工程相关信息建立BIM模型还包括:

对获取的工程相关信息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降重和校正,由于工程相关信息在初次获取时常常是杂乱无章的,因此若直接利用初次获取的数据集来建立模型常常会导致效率低下,对获取的大量数据去除重复数据并修改错误数据,能够有效提高建立模型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获取施工相关资料后,将相关资料传输至BIM模型还包括:

获取施工现场的数据以得到相关资料;

对施工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完备数据,其中数据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筛选、格式化、转换数据格式;

将完备数据导入BIM模型,获得与施工相关资料协同的完备BIM模型。

其中完备数据是指经过数据处理后的施工相关资料,完备BIM模型是指将已经导入完备数据的BIM模型。

由于从施工现场获得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导入BIM模型中,因此需要对施工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其中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和整理,用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BIM软件的要求,将数据格式转换为IFC格式,或是其他BIM软件所支持的格式;将转换后的数据导入BIM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和数据管理;对导入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与一致性。

将数据经过处理后导入BIM模型,避免了因为数据格式的问题而导致数据无法导入BIM模型的情况,同时对数据进行校验,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与一致性,避免了因数据错误而导致的财产损失,同时,BIM模型中的数据需要与实际建筑物或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符,否则可能会导致模型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影响到施工与维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120包括:将施工相关资料传输至BIM模型,获取业主需求数据,业主需求数据由业主将自身需求传输至BIM模型而生成。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施工相关资料传输至BIM模型时,不仅可以由施工单位传递施工相关资料至BIM模型,以将施工状况共享给业主方,业主方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向BIM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发表自己的建议,例如改变某间房间的设计或增加/减少房间等建议,这样就可以使得业主方方便快捷的与施工单位方交流沟通且减少了沟通障碍,相比谈话或电话等交流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能够在BIM模型中清晰地了解何时何地收到了来自业主方的反馈,并能在得到的反馈处选择实时回复业主方或者采用其他沟通方式与业主进行反馈交流,显著提高了业主方与施工方的交流效率。

设想如下场景,某业主购买的期房正在修建中,而业主并没有频繁来施工处观察的时间,于是与施工方的沟通仅限于电话或观看二维图纸等方式,很显然这会导致业主方对期房修建的认知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但利用本发明,业主就可以在手机上清晰地对期房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BIM模型上留下自己的需求,比如改变卫生间的结构、增加房间数量等在施工方看到业主的需求后可快速进行反馈,接受或拒绝业主的需求并向业主说明背后的原因,比如体积过小不宜增加房间数量,或是卫生间已经建造完毕无法更改等原因,向业主方及时进行解释说明,并进一步跟进业主的反馈,及时满足业主的需要,这样能够促进业主与施工单位的交流频次,使得最后的竣工情况更符合业主的自身需求,提高了业主的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业主方与施工单位因最后的竣工图与最初图纸差别太大导致的纠纷情况的发生。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场景示意图;

图2展示了本发明某一实施例中的BIM模型,并在BIM模型中嵌入了对各处施工质量的评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对收集施工中相关资料,将相关资料传输至BIM模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施工进度信息、工程变更信息、质量评级信息、设备更换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分别对施工进度信息、工程变更信息、质量评级信息、设备更换以不同颜色进行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施工进度信息、工程变更信息、质量评级信息、设备更换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分别对施工进度信息、工程变更信息、质量评级信息、设备更换以不同颜色进行标识,各项信息所标识的颜色可以是同色但是根据深浅来标识各项信息的重要性,例如都选用红色标识重要度,由浅红——深红多层分级来表示各项信息的重要性;各项信息所标识的颜色也可以是异色,并在开始规定一个异色代表的信息重要性程度,例如绿色代表重要性程度低,红色代表重要性程度高,蓝色代表中等重要性等。

可以理解的是,不仅包括施工进度信息、工程变更信息、质量评级信息、设备更换信息,还包括能在BIM上反映的其他信息,同时各项信息内也能产生评级,例如质量评级信息也可以根据各地的质量评分用以不同颜色表示,可以是直接在BIM模型上以不同颜色填充,或是以不同标签嵌入至BIM模型中,例如可以是如图2所示圆饼状标签插设在BIM模型上,同时以不同颜色表示其质量等级,例如用绿色表示质量等级合格,用红色表示质量等级不合格等。各项信息嵌入至BIM模型可以让BIM模型的各项信息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信息容易被业主方第一时间获取,可以使得业主在庞杂的信息中更容易获取需要首要了解的信息,从而快速做出判断,同时各项信息的评级也让人一目了然,增加了BIM模型的可读性。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场景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BIM模型导入至移动客户端,以使用户可通过移动客户端对BIM模型进行观察以在获取施工相关资料的变更情况步骤之前,还包括:

搭建业务端,业务端用于管理完备数据;

搭建服务器端,服务器端用于构建引擎平台,并将BIM模型、数字地形与引擎平台融合;

搭建移动客户端,移动客户端用于获取业务端与服务器端输入的数据,并与BIM模型集成得出应用程序模型。

业务端用于管理完备数据,完备数据如上述所说,是经过数据处理的施工相关资料,业务端用于管理这些数据。服务器端用于将GIS引擎构建的地理环境与构建的BIM模型进行融合,在构建移动客户端后,将GIS引擎构建的地理环境与构建的BIM模型融合后的新模型植入移动客户端中的应用程序,以供业主随时查看,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有新的信息时,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中的新模型也会随之更新信息,施工单位的工程师将各种工程中产生的变动及时反映至新模型这省去了与大部分业主的沟通时间,不仅让业主方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各种变化,还能为施工方减少必要的沟通所需的时间,为双方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提高了沟通的效率,不再使得业主方施工单位因理解差异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与大量时间的浪费。

图4A与图4B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种示例性场景示意图,上述移动客户端包括平板、手机等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图4A中该移动客户端为手机,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是名为智能管理平台的app,业主可点击该app进入界面,图4B展示了进入施工阶段界面,业主可在该app界面清楚的看到XX小区X期的施工进度。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的另一个示例性场景示意图。

如图4A中所示的移动客户端也为手机,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也依旧是名为智能管理平台的app,业主点击该app进入后为图5所示,展示了XX栋XX单位XX号处围墙发生的整改问题,业主可在该app界面清楚地看到何地发生了什么样的修改。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客户端不仅仅是上图中所展示的手机,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也不仅仅是如上图所示的智能管理平台,同时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所包含的功能也不仅为上图所示的展示施工进度与施工紧急修改,还可以包括诸如各地施工评级、施工整改推送业主等功能。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的的一个示例性流程图;

下面结合图6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步骤601,收集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是指建立BIM模型所需要的信息,包含建筑结构设计信息和建筑构建参数等信息。

步骤602,对相关信息进行预处理;

对相关信息进行预处理包括对相关信息的降重和校正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从庞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加快BIM模型的建立效率。

步骤603,根据相关信息建立模型;

根据经过预处理的信息建立BIM模型,为后续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打下基础;

步骤604,获取施工相关资料;

施工相关资料是指有关施工阶段中的各项数据信息,如施工进度和施工改动等,为各项数据可视化做准备。

步骤605,对施工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处理;

这里的数据处理不同于上述步骤602的预处理,此处的数据处理主要是为了将获取到的施工相关资料进行格式的转换,将这些数据转换为能够导入至BIM模型的数据格式。

步骤606,将施工相关资料导入BIM模型;

将上述经过数据处理的施工相关资料导入至BIM模型,使得数据嵌入至BIM模型,能够使得各项施工相关资料更加清晰地展示到业主方。

步骤607,对施工相关资料以不同颜色进行分类;

对施工相关资料以不同颜色进行分类指的是将已经嵌入至BIM模型的施工资料进行不同颜色的分类,例如施工进度采用不同阶段不同颜色的设计用以模拟业主的心情,到施工进度70%时采用绿色进行标识,质检评级合格采用绿色,质检评级不合格采用红色进行标识。

步骤608,搭建业务端;

业务端主要用于管理导入至BIM模型的施工相关资料,将其的各种变动及时记录并保存。

步骤609,搭建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主要用于利用GIS引擎构建周围地理环境并将地理环境与BIM模型结合得到新模型,以展示施工地真实的环境;

步骤610,搭建移动客户端;

移动客户端上研发应用程序用以承载上述服务器端将地理环境与BIM模型结合得到的新模型,使得业主能够随时随地查看施工状况,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步骤611,将施工中的变更情况推送至移动客户端;

在施工中产生变更情况时,由工程师将变化反映到移动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新模型中,并且利用应用程序推送消息至业主方的移动客户端上,使得业主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哪些变动。

基于上述步骤,能够通过建立BIM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引擎平台搭建的数字地形相融合,构建更接近施工实景的新模型,并将施工中的各种有关资料导入至新模型中,将施工中的有关资料可视化地显示在移动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中,使得各方都能够在移动客户端中的应用程序查看施工状态,了解施工中的各种情况,即使不用谈话或电话沟通,业主也能够知道自己房子的施工进度,同时该图纸数据不易丢失,即使多年后需要查看也能够完好无损地呈现,且图纸随改动而改动,不会出现图纸与竣工图纸不符的情况。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中,某一实施例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收集工程相关信息,并根据工程相关信息建立BIM模型;

模型更新模块,用于收集施工相关资料,将施工相关资料传输至BIM模型。

模型可视化模块模块,将BIM模型导入至移动客户端,以使业主通过移动客户端对BIM模型进行观察以获取施工相关资料的变更情况。

在模型建立模块中,首先需要在获取工程相关信息后来建立BIM模型,对于工程相关信息还需要进行预处理的操作,防止庞杂的信息耗费大量的时间,然后根据预处理后的工程相关信息来建立BIM模型,随后将BIM模型输入至模型更新模块,将预先收集的施工相关资料进行格式的转换并输入至BIM模型对应的位置,随后将该BIM模型输入至模型可视化模块,将BIM模型植入移动客户端,使得业主能够随时随地查看建筑施工状态并查看施工进度,大大减少了业主方对于建筑情况的了解成本,同时也能够让业主更加安心,增加了对施工单位的信任感。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下面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8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800为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服务器。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

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

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其他终端或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接口可以为有线的网络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接口也可以为无线的网络接口。

处理器8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803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8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803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3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803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803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803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803与输入装置801,输出装置802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USB接口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800充电,也可以用于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8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8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8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800为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该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800上运行时,可以使得该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装置800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当…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或“在…后”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在确定…时”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该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相关技术
  • 一种分布式智能化运维平台、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虚拟化管理平台中网络查询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一种开启智能门锁的方法、装置、计算装置和存储介质
  • 一种智能控制方法、智能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一种后端存储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一种智慧校园建设智能物流快递配送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建设体育教学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49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