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酿酒润粮方法。

背景技术

润粮是酱香型白酒酿造的关键工艺之一,是酿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粮食糊化作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粮食的吸水情况,吸水充足则粮食容易受热煮熟,即糊化作用较好,若粮食吸水不足则糊化效果差,内具生心,类似“生饭”。因此,粮食在润粮过程、蒸馏过程中的吸水情况,决定了糊化效果的优劣。

然而,现有工艺中在润粮时,加入水量较少时没有达到润粮的效果,而加入的较多的水时,则出现跑水现象,即润粮完成后水流失的情况,且现有工艺加入水的温度一般为95℃以上热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酿酒润粮方法,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避免水分流失、跑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酿酒润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重量为A的粮食;

S2、将S1中重量为A的粮食置于密封容器中,加入水;

S3、混合:将S2中的粮食与水在真空环境中混合均匀;

S4、出料:将S3中得到的混合物置于地面,堆放成锥形;

S5、重复上述S2-S4步骤1-3次;

S6、在S2和S5加入水的总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40%-60%。

优选的,在S3步骤中,粮食与水的混合包括搅拌、摇匀和翻转之一。

优选的,在S3步骤中,粮食与水的混合时间为5-10min。

优选的,S4与S5时间间隔为30min-1h。

优选的,在S2步骤中,第一次加入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24%-35%。

优选的,加入总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40%,分两次润粮,第一次润粮加入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24%,第二次润粮加入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16%。

优选的,加入总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54%,分三次润粮,第一次润粮加入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28%,第二次润粮加入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16%,第三次润粮加入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10%。

优选的,加入总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60%,分三次润粮,第一次润粮加入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35%,第二次润粮加入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15%,第三次润粮加入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酱香型白酒,包括使用上述方法酿造得到。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酿酒润粮方法,使粮食在真空环境下且至少二次润粮,并控制总加入的水量以及分别加入的水量,使得水分得到充分吸收,且不会出现跑水的情况,避免水分流失,提高了润粮效果;同时,使用冷水亦可润粮,有效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二润后高粱表面情况。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一润后高粱表面情况。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一润后堆放高粱的地面状态。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二润后高粱表面情况。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三润后高粱表面情况。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一润后高粱表面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酿酒润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重量为A的粮食;

S2、将S1中重量为A的粮食置于密封容器中,加入水;

S3、混合:将S2中的粮食与水在真空环境中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5-10min,其中,粮食与水的混合包括搅拌、摇匀和翻转之一;

S4、出料:将S3中得到的混合物置于地面,堆放成锥形;

S5、重复上述S2-S4步骤1-3次;

S6、在S2和S5加入水的总水量为粮食总重量的40%-60%。

其中,S4与S5时间间隔为30min-1h。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真空状态下使加入的水包覆于物体表面的共性,即真空原理,使水包覆于粮食表面,避免跑水即润粮后避免水分流失,故本发明以高粱(贵州高粱、陈年高粱)为例,具体实施如下:

实施例一

加水量为高粱总量的40%,分两次润粮,具体如下表:

试验结论:

(1)、一润后放料过程无明水,搅拌斗内无明水;

(2)、二润后放料过程无明水,搅拌斗内无明水;

(3)、二润后粮堆高粱表面可见糊状物,见图1;

(4)、一润后到二润前重量与高粱加水后总重基本吻合。

结论分析:

(1)、加水量为高粱量的40%,能充分吸收不跑水;

(2)、高粱为陈年高粱,有破碎且虫咬较严重,表面淀粉较多,造成糊状物较多。

实施例二

加水量为高粱总量的54%,分三次润粮,具体如下表:

试验结论:

(1)、一润加28kg水后放料过程无明水,搅拌斗内无明水,粮堆无明水流出,地面潮湿,见图2和图3;

(2)、二润加16kg水后放料过程无明水,搅拌斗内无明水,粮堆无明水,见图4,二润后温度约39.5℃;

(3)、三润加10kg水后,放料过程无明水,搅拌斗内无明水,见图5;

(4)、高粱颗粒较松散,表面糊状物少量;

(5)、一润后到二润前重量与高粱加水后总重基本吻合;

(6)、二润后到三润前重量与高粱加水后总重差1.75kg;

(7)、三润后到第二天堆心温度:44.1℃,发芽情况:良好。

结论分析:

(1)、加水量为高粱量的54%,已达到工艺加水量的峰值要求,未见跑水;

(2)、一润后高粱吸水较好,静置1h,水分挥发及地面吸收较少,重量基本与高粱和加水量一致;

(3)、二润到三润静置时间较长,且处于中午高温阶段,场地通风较好,有少量表面水分挥发,有少量水分沉降地面吸收;

(4)、此加水比例基本可做到润粮不跑水,基本能充分吸收;

(5)、最终吸水约52.25%,经计算润粮完成后高粱含水率约42%;

(6)、发芽情况:良好;

(7)、堆心温度基本符合要求。

实施例三

加水量为高粱总量的60%,分三次润粮,具体如下表:

试验结论

(1)、一润后放料过程有水流出,搅拌斗内有明水,粮堆有明水流出,地面潮湿,见图6;

(2)、由于一润加水后跑水较多,在二润时调整了加水量,二润后放料过程无明水,搅拌斗内无明水,粮堆无明水,二润后温度约43℃;

(3)、二润前对高粱进行称重,总重量132.3kg,有较多水分流失,约2.7kg;

(4)、一润和二润喉高粱颗粒较松散,表面糊状物少量;

(5)、三润前对高粱进行称重,总重量145.05kg,有较多水分流失,约2.25kg;

(6)、三润后到第二天堆心温度:41.6℃,发芽情况:良好

结论分析

(1)、加水量为高粱量的60%,已超过工艺加水量的峰值要求,一润跑水,调整加水量后,未见跑水,最终吸收水量约55%;

(2)、一润后高粱跑水较多,约跑水2.7kg;

(3)、二润到三润静置时间较长,且处于中午高温阶段,场地通风较好,有少量表面水分挥发,有少量水分沉降地面吸收,损耗2.25kg;

(4)、单次加水超过28kg后跑水较多,无法在5min内吸收;

(5)、最终吸水约55%,高粱含水率约43.8%,已超出最佳范围;

(6)、发芽情况:良好;

(7)、堆心温度较低,含水过多会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第三组试验第一次加水35kg,跑水较多,新增一组试验测试一润加水30kg效果。

试验条件

加水量为高粱量的30%,分一次润粮;

高粱种类:贵州高粱,陈年高粱,如下表;

试验结论

一润后放料过程有水流出,搅拌斗内有明水,粮堆无明水流出,地面潮湿;

结论分析

单次加水超过28kg后跑水较多,无法在5min内吸收。

综上,在加水总量为高粱重量的53%-54%时,吸水效果有改善,基本可做到不跑水,此润粮系统对吸水或水附着有促进作用,且高粱活性保持良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方尝试用冷水进行润粮,分两组进行:一组为二次润粮;二组为一次润粮,方法如前。

所得结果如下表:

结论:第一组冷水润粮,分两次加水,每次搅拌5分钟,中间间隔4小时。所取得的结果与热水润粮基本一致(水温27度、室温29度),即冷水的温度范围为不经设备加热的常温水。

第二组冷水润粮,一次加水,搅拌30分钟,失败。从取得的结果看一次不可行,也由此推断热水一次润粮也不可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酱香型白酒,包括使用上述润粮方法酿造得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5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