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米酒的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胭脂米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胭脂米富含维生素B族、花青素、维生素E、β胡萝卜素,黄酮、强心苷、可溶性膳食纤维、多种氨基酸、钙、镁、铁、锌、硒等各种营养及药用成份。长期食用,能使日常饮食的营养得到平衡,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提高人体对各种利于身体健康的营养元素的吸收,使得皮肤滑嫩,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生产米酒的方式都是原料单一发酵酿造制备的,这种单一成分的制酒工艺口感一般,不能满足人们日益高昂的品质需求。

因此,结合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风味独特、口感醇厚的以胭脂米为主要原料的复合型胭脂米酒及其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胭脂米酒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胭脂米酒营养丰富,入口甘醇,发酵彻底,适合大规模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胭脂米、高粱米、小麦混合,加水浸泡,胭脂米、高粱米、小麦与水的料液比为50g∶10g∶10g∶100-130ml,浸泡8-14h,取出胭脂米、高粱米、小麦的混合物,进行熟化,蒸煮直至熟透,冷却至28-35℃,搅拌混合物加入混合曲,加混合曲后的混合物冷却至25-27℃置入发酵罐中发酵5-7天,得到发酵物;

S2,将发酵物置入发酵坛中,运至各自的密闭发酵室密封发酵,进行25-30天发酵,第1-2天的发酵温度为24-26℃,第3-6天的发酵温度为20-22℃,第7天开始为16-18℃,控制所述密闭发酵室的CO

S3,将步骤S2所得物装入酒甑蒸酒,所得原酒过滤去杂,105℃高温杀菌5s,按低中高度进行勾调,制成胭脂米酒;

其中,所述混合曲由酱香型大曲和Q303根霉曲组成;所述酱香型大曲与Q303根霉曲按照重量比为70∶5。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在95-98℃进行熟化,蒸煮20-30min直至熟透。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混合曲的含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1.2%。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发酵温度控制为28-30℃得到发酵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在105℃高温下杀菌5s。

一种胭脂米酒,所述胭脂米酒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得到。

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将胭脂米、高粱米和小麦作为主原料,保持了原料产品的原汁原味,再通过适合的发酵时间、温度,使酒液中融合了胭脂米和高粱米、小麦的多重有益成分,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按低中高度勾兑成品酒,发酵完全,酒体颜色鲜艳,入口甘醇,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的口味需求,成本低廉,制备不受季节和地方影响,十分适合大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胭脂米、高粱米、小麦混合,加水浸泡,胭脂米、高粱米、小麦与水的料液比为50g∶10g∶10g∶100ml,浸泡8-14h,取出胭脂米、高粱米、小麦的混合物,在95℃进行熟化,蒸煮30min直至熟透,冷却至28℃,搅拌混合物加入混合曲,混合曲的含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加混合曲后的混合物冷却至25℃置入发酵罐中发酵5-7天,发酵温度控制为28℃得到发酵物;

S2,将发酵物置入发酵坛中,运至各自的密闭发酵室密封发酵,进行25天发酵,第1-2天的发酵温度为24℃,第3-6天的发酵温度为20℃,第7天开始为16℃,控制所述密闭发酵室的CO

S3,将步骤S2所得物装入酒甑蒸酒,所得原酒过滤去杂,105℃高温杀菌5s,按低中高度进行勾调,制成胭脂米酒;

其中,所述混合曲由酱香型大曲和Q303根霉曲组成;所述酱香型大曲与Q303根霉曲按照重量比为70∶5。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胭脂米、高粱米、小麦混合,加水浸泡,胭脂米、高粱米、小麦与水的料液比为50g∶10g∶10g∶110ml,浸泡8-14h,取出胭脂米、高粱米、小麦的混合物,在96℃进行熟化,蒸煮27min直至熟透,冷却至29℃,搅拌混合物加入混合曲,混合曲的含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1%,加混合曲后的混合物冷却至25℃置入发酵罐中发酵5-7天,发酵温度控制为28℃得到发酵物;

S2,将发酵物置入发酵坛中,运至各自的密闭发酵室密封发酵,进行26天发酵,第1-2天的发酵温度为25℃,第3-6天的发酵温度为20℃,第7天开始为16℃,控制所述密闭发酵室的CO

S3,将步骤S2所得物装入酒甑蒸酒,所得原酒过滤去杂,105℃高温杀菌5s,按低中高度进行勾调,制成胭脂米酒;

其中,所述混合曲由酱香型大曲和Q303根霉曲组成;所述酱香型大曲与Q303根霉曲按照重量比为70∶5。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胭脂米、高粱米、小麦混合,加水浸泡,胭脂米、高粱米、小麦与水的料液比为50g∶10g∶10g∶115ml,浸泡8-14h,取出胭脂米、高粱米、小麦的混合物,在97℃进行熟化,蒸煮25min直至熟透,冷却至32℃,搅拌混合物加入混合曲,混合曲的含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加混合曲后的混合物冷却至26℃置入发酵罐中发酵5-7天,发酵温度控制为29℃得到发酵物;

S2,将发酵物置入发酵坛中,运至各自的密闭发酵室密封发酵,进行27天发酵,第1-2天的发酵温度为25℃,第3-6天的发酵温度为21℃,第7天开始为17℃,控制所述密闭发酵室的CO

S3,将步骤S2所得物装入酒甑蒸酒,所得原酒过滤去杂,105℃高温杀菌5s,按低中高度进行勾调,制成胭脂米酒;

其中,所述混合曲由酱香型大曲和Q303根霉曲组成;所述酱香型大曲与Q303根霉曲按照重量比为70∶5。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胭脂米、高粱米、小麦混合,加水浸泡,胭脂米、高粱米、小麦与水的料液比为50g∶10g∶10g∶120ml,浸泡8-14h,取出胭脂米、高粱米、小麦的混合物,在97℃进行熟化,蒸煮23min直至熟透,冷却至34℃,搅拌混合物加入混合曲,混合曲的含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2%%,加混合曲后的混合物冷却至27℃置入发酵罐中发酵5-7天,发酵温度控制为30℃得到发酵物;

S2,将发酵物置入发酵坛中,运至各自的密闭发酵室密封发酵,进行28天发酵,第1-2天的发酵温度为26℃,第3-6天的发酵温度为22℃,第7天开始为18℃,控制所述密闭发酵室的CO

S3,将步骤S2所得物装入酒甑蒸酒,所得原酒过滤去杂,105℃高温杀菌5s,按低中高度进行勾调,制成胭脂米酒;

其中,所述混合曲由酱香型大曲和Q303根霉曲组成;所述酱香型大曲与Q303根霉曲按照重量比为70∶5。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公开了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胭脂米、高粱米、小麦混合,加水浸泡,胭脂米、高粱米、小麦与水的料液比为50g∶10g∶10g∶130ml,浸泡8-14h,取出胭脂米、高粱米、小麦的混合物,在98℃进行熟化,蒸煮20min直至熟透,冷却至35℃,搅拌混合物加入混合曲,混合曲的含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2%,加混合曲后的混合物冷却至27℃置入发酵罐中发酵5-7天,发酵温度控制为30℃得到发酵物;

S2,将发酵物置入发酵坛中,运至各自的密闭发酵室密封发酵,进行30天发酵,第1-2天的发酵温度为26℃,第3-6天的发酵温度为22℃,第7天开始为18,控制所述密闭发酵室的CO

S3,将步骤S2所得物装入酒甑蒸酒,所得原酒过滤去杂,105℃高温杀菌5s,按低中高度进行勾调,制成胭脂米酒;

其中,所述混合曲由酱香型大曲和Q303根霉曲组成;所述酱香型大曲与Q303根霉曲按照重量比为70∶5。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公开了一种胭脂米酒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制备的胭脂米酒在感官上的有益效果,对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出的胭脂米酒做如下实验:

取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胭脂米酒分别置于洁净、干燥、相同的透明玻璃杯中,检查样品的色泽、气味、形态,并作出记录;随机挑选50人作为一个样本,每10人一组分成5组,第一组每人品尝实施例1制备出的胭脂米酒,食用完毕进行评定(满分10分),其余四组与第一组的评定测试相同,第二组对应品尝实施例2,第三组品尝实施例3,第四组品尝实施例4,第五组品尝实施例5。将最后的感官评定结果进行汇总,实验数据为表1:

表1感官评定表

通过表1感官评定可知,本发明的五组实验制备的胭脂米酒色泽微黄,质地均匀,香味醇厚。其中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制备出的胭脂米酒的评测效果比较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56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