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9:16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逆变器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器设备的主要功率器件在做功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为了保证功率器件能够工作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则通常情况下,电器设备的主要功率器件需要考虑解决散热问题。

对于光伏逆变器而言,其常用的散热设计是在散热器的底部设置散热齿,然后通过散热齿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为光伏逆变器进行散热。然而,光伏逆变器的发热器件,如功率器件、电感、电容等,其大小和散热处理方法都不相同。目前,现有技术将功率器件、电感、电容等都通过单一平面的散热器散热,这导致逆变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体积较大,而且电感、电容的散热效果较差。

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和散热齿;其中,

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且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槽和若干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

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容置槽槽底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

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壁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与对应的所述散热齿的长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分别等于对应所容置的光伏逆变器组件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面盖;

所述面盖盖设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散热器上开设有若干出线孔和若干螺丝孔。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或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底设置有陶瓷片。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容置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所述第二容置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散热器和容置在所述散热器内的光伏逆变器组件,所述散热器为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通过设置深度更深的第二容置槽,并在壳体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壁的位置设置散热齿,能够将不同尺寸的发热元件器,安装在合适的容置槽中,做到整体散热均匀,并充分利用内部空间,降低光伏逆变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散热齿2,第一容置槽3,第二容置槽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光伏逆变器散热技术存在的缺陷,本申请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散热器和光伏逆变器的热仿真分析,以及对电容、电感器件的尺寸独特设计或选型,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光伏逆变器散热技术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请参考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1和散热齿2;其中,

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且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槽3和若干第二容置槽4;所述第二容置槽4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的深度;

所述壳体1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容置槽3槽底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2;

所述壳体1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4槽壁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容置槽3用于容置比如逆变模块(IGBT)、PCB板等元器件,而所述第二容置槽4则用于容置电感和薄膜电容等比较大或高的元器件,所述第一容置槽3和所述第二容置槽4的设置数量不唯一,可根据具体需要决定,比如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或多个。

如果只设计一个容置槽而将所有的元器件都容置在内,则所述壳体1的底部是一个平面,不同高度的元器件安装后高矮不一,无法充分利用内部空间,因此本实施例选择根据不同的需要容置的元器件的高度开设不同深度的容置槽,使得所述壳体1的底部不是一个平面,从而使得可在深度更深的容置槽,即在第二容置槽4中放置发热更大的电感器件,使得电感的热能直接通过槽壁,辐射到空气中,避免对其他元器件造成影响。另外,还可在深度更深的第二容置槽4的槽壁外侧设置更多的所述散热齿2,增大了散热齿2的设置数量及面积,从而提升了散热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槽4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的深度与对应的所述散热齿2的长度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二容置槽4的深度是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的深度的,因此所述壳体1的底部不是一个平面,那么为了外观更美观,所述第一容置槽3与所述述第二容置槽4之间的差值由对应的所述散热齿2弥补,即对应的所述散热齿2的长度设计成刚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4的槽底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槽3和所述第二容置槽4的深度分别等于对应所容置的光伏逆变器组件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3内的逆变模块(IGBT)、PCB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的深度,PCB板上摆放设计电路,比如控制电路、功率器件、滤波电路、驱动电路、辅源电路等;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4内的薄膜电容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容置槽4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面盖;

所述面盖盖设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处。

所述散热器上开设有若干出线孔和若干螺丝孔。具体的出线孔主要是指电感出线孔,螺丝孔则用于固定电感、固定面盖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槽3和/或所述第二容置槽4的槽底设置有陶瓷片。

需要说明的是,陶瓷片的设置可以更好地进行热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容置槽3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所述第二容置槽4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壳体,散热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通过设置深度更深的第二容置槽,并在壳体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壁的位置设置散热齿,能够将不同尺寸的发热元件器,安装在合适的容置槽中,做到整体散热均匀,并充分利用内部空间,降低光伏逆变器的体积。。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散热器和容置在所述散热器内的光伏逆变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为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通过设置深度更深的第二容置槽,并在壳体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壁的位置设置散热齿,能够将不同尺寸的发热元件器,安装在合适的容置槽中,做到整体散热均匀,并充分利用内部空间,降低光伏逆变器的体积。。

至此,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工序、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和“具有”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上”、“与……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上”、“与……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技术分类

06120113689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