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拉茎辊组和玉米收获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拉茎辊组和玉米收获机。

背景技术

现有玉米收获机作业时,玉米茎秆由拉茎辊前导锥导向喂入拉茎通道,拉茎辊将玉米茎秆向下拉拽,当玉米果穗至拉茎辊上方摘穗板处时果穗被摘下。传统拉茎辊高速拉茎时,果穗受冲击大,常导致玉米果穗籽粒破损及籽粒脱落,造成收获玉米作业效率较低,收获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拉茎辊高速拉茎时,果穗受冲击大,常导致玉米果穗籽粒破损及籽粒脱落,造成收获玉米作业效率较低,收获损失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拉茎辊组和玉米收获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包括拉茎辊轴和多个安装于所述拉茎辊轴的辅助拉茎板,各所述辅助拉茎板在第一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周向;

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还包括拉茎刀,在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横截面内所述拉茎刀的一端为安装于所述拉茎辊轴的安装端,所述拉茎刀的另一端为刀刃端,所述刀刃端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辅助拉茎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拉茎刀的数量与所述辅助拉茎板的数量相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辅助拉茎板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拉茎刀的刀刃端。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每转动一周就能够对玉米茎秆进行多次切割,使得拉茎辊能较顺利的将玉米茎秆切断,进而在摘果穗的作业时使果穗与摘穗板之间不易产生较大冲击。

可选的,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辅助拉茎板与所述拉茎辊轴之间,所述辅助拉茎板、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拉茎辊轴之间压力连接。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也就是说,通过将安装端在辅助拉茎板与拉茎辊轴之间夹紧实现对拉茎刀的安装。

可选的,所述辅助拉茎板、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拉茎辊轴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便于在拉茎刀损坏时进行更换。优选的,所述辅助拉茎板、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拉茎辊轴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辅助拉茎板为开口背离所述拉茎辊轴设置的U形板,在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横截面内,所述刀刃端的边缘与所述辅助拉茎板远离所述拉茎辊轴的一端位于同一圆周上。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使得在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横截面内刀刃端长度最大化,使拉茎刀更容易切割到玉米茎秆。

可选的,在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横截面内,所述刀刃端与所述安装端之间呈钝角连接。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使刀刃端与辅助拉茎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适当减小辅助拉茎板对拉茎刀切割作业的不利影响。

可选的,所述辅助拉茎板包括底板部,以及相对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板部的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在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横截面内所述第一侧板部垂直于所述底板部,所述第二侧板部向背离所述第一侧板部的方向倾斜。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拉茎刀的刀刃端与第一侧板部之间夹角相对较大,便于对玉米茎秆进行夹持,拉茎刀的刀刃端与第二侧板部之间夹角相对较小,便于对玉米茎秆进行切断,进而使对玉米茎秆的拉拽和切断均能够较好的实现。

可选的,包括多个夹持区和多个切断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所述夹持区与各所述切断区交替排列;所述夹持区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侧板部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部之间的刀刃端,所述切断区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二侧板部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部之间的刀刃端。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板部距离刀刃端相对较远,主要对玉米茎秆起到夹持作用,实现对玉米茎秆较好的拉拽效果,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部距离相对较近,使玉米茎秆不易进入二者之间,通过两个第二侧板部之间的刀刃端实现对玉米茎秆较好的切断效果。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拉茎辊组,包括两个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两个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轴向相平行;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包括多个夹持区和多个切断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所述夹持区与各所述切断区交替排列;两个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中,一个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夹持区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切断区交错配合。

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拉茎辊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拉茎辊组和玉米收获机,在使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与另外一个拉茎辊配合使用,该另外一个拉茎辊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也可以为传统的拉茎辊,玉米收获机作业时玉米茎秆由拉茎辊前导锥导向喂入拉茎通道,两个拉茎辊通过辅助拉茎板相互配合将玉米茎秆向下拉拽,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在相邻的两个辅助拉茎板之间设置有拉茎刀的刀刃端,在两个拉茎辊拉拽玉米茎秆时拉茎刀会对玉米茎秆进行切割,当玉米果穗至拉茎辊上方摘穗板处进行摘果穗的作业时,果穗根部为切断状态所以果穗与摘穗板相对冲击较小,玉米果穗籽粒破损及籽粒脱落现象较少,稳定可靠拉取茎秆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申请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茎辊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茎辊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茎辊组的一种状态与摘穗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茎辊组的另一种状态与摘穗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茎辊组的第三种状态与摘穗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拉茎辊前导锥; 2-拉茎刀;

3-辅助拉茎板; 4-拉茎辊后套;

5-拉茎辊前固定座; 6-摘穗板;

7-第二侧板部; 8-底板部;

9-第一侧板部; 10-安装端;

11-刀刃端; 12-夹持区;

13-切断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包括拉茎辊轴14和多个安装于所述拉茎辊轴14的辅助拉茎板3,各所述辅助拉茎板3在第一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周向;

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还包括拉茎刀2,在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横截面内所述拉茎刀2的一端为安装于所述拉茎辊轴14的安装端10,所述拉茎刀2的另一端为刀刃端11,所述刀刃端11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辅助拉茎板3之间。

本申请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在使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与另外一个拉茎辊配合使用,该另外一个拉茎辊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也可以为传统的拉茎辊,玉米收获机作业时玉米茎秆由拉茎辊前导锥导向喂入拉茎通道,两个拉茎辊通过辅助拉茎板3相互配合将玉米茎秆向下拉拽,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在相邻的两个辅助拉茎板3之间设置有拉茎刀2的刀刃端11,在两个拉茎辊拉拽玉米茎秆时拉茎刀2会对玉米茎秆进行切割,当玉米果穗至拉茎辊上方摘穗板6处进行摘果穗的作业时,果穗根部为切断状态所以果穗与摘穗板6相对冲击较小,玉米果穗籽粒破损及籽粒脱落现象较少,稳定可靠拉取茎秆提高了作业效率。

可选的,所述拉茎刀2的数量与所述辅助拉茎板3的数量相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辅助拉茎板3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拉茎刀2的刀刃端11。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每转动一周就能够对玉米茎秆进行多次切割,使得拉茎辊能较顺利的将玉米茎秆切断,进而在摘果穗的作业时使果穗与摘穗板6之间不易产生较大冲击。

可选的,所述安装端10位于所述辅助拉茎板3与所述拉茎辊轴14之间,所述辅助拉茎板3、所述安装端10与所述拉茎辊轴14之间压力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将安装端10在辅助拉茎板3与拉茎辊轴14之间夹紧实现对拉茎刀2的安装。

可选的,所述辅助拉茎板3、所述安装端10与所述拉茎辊轴14之间可拆卸的连接。这便于在拉茎刀2损坏时进行更换。优选的,所述辅助拉茎板3、所述安装端10与所述拉茎辊轴14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辅助拉茎板3为开口背离所述拉茎辊轴14设置的U形板,在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横截面内,所述刀刃端11的边缘与所述辅助拉茎板3远离所述拉茎辊轴14的一端位于同一圆周上。这使得在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横截面内刀刃端11长度最大化,使拉茎刀2更容易切割到玉米茎秆。

可选的,在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横截面内,所述刀刃端11与所述安装端10之间呈钝角连接。这样,使刀刃端11与辅助拉茎板3之间形成一定间隙,适当减小辅助拉茎板3对拉茎刀2切割作业的不利影响。

可选的,所述辅助拉茎板3包括底板部8,以及相对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板部8的第一侧板部9和第二侧板部7,在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横截面内所述第一侧板部9垂直于所述底板部8,所述第二侧板部7向背离所述第一侧板部9的方向倾斜。这样,拉茎刀2的刀刃端11与第一侧板部9之间夹角相对较大,便于对玉米茎秆进行夹持,拉茎刀2的刀刃端11与第二侧板部7之间夹角相对较小,便于对玉米茎秆进行切断,进而使对玉米茎秆的拉拽和切断均能够较好的实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包括多个夹持区12和多个切断区1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所述夹持区12与各所述切断区13交替排列;所述夹持区12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侧板部9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部9之间的刀刃端11,所述切断区13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二侧板部7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部7之间的刀刃端11。这样,相邻的两个第一侧板部9距离刀刃端11相对较远,主要对玉米茎秆起到夹持作用,实现对玉米茎秆较好的拉拽效果,相邻的两个第二侧板部7距离相对较近,使玉米茎秆不易进入二者之间,通过两个第二侧板部7之间的刀刃端11实现对玉米茎秆较好的切断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为至少2个。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拉茎辊组,包括两个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两个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轴向相平行;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包括多个夹持区12和多个切断区1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所述夹持区12与各所述切断区13交替排列;两个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中,一个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夹持区12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的切断区13交错配合。

本申请所提供的拉茎辊组,应用于玉米收获机时,通过两个所述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对玉米茎秆的拉拽和切断,在作业时,两个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转动,并使夹持区12与切断区13不断交替配合,夹持区12实现对玉米茎秆的拉拽,在夹持区12与切断区13交错时,切断区13实现对玉米茎秆的切断,进而使玉米茎秆的拉拽作业和切断作业同时进行,当玉米果穗至拉茎辊上方摘穗板6处进行摘果穗的作业时,果穗根部为切断状态所以果穗与摘穗板6相对冲击较小,玉米果穗籽粒破损及籽粒脱落现象较少,稳定可靠拉取茎秆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拉茎辊组。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玉米收获机,采用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拉茎辊组,通过两个所述的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对玉米茎秆的拉拽和切断,在作业时,两个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转动,并使夹持区12与切断区13不断交替配合,夹持区12实现对玉米茎秆的拉拽,在夹持区12与切断区13交错时,切断区13实现对玉米茎秆的切断,进而使玉米茎秆的拉拽作业和切断作业同时进行,当玉米果穗至拉茎辊上方摘穗板6处进行摘果穗的作业时,果穗根部为切断状态所以果穗与摘穗板6相对冲击较小,玉米果穗籽粒破损及籽粒脱落现象较少,稳定可靠拉取茎秆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还包括拉茎辊前固定座5、拉茎辊前导锥1和拉茎辊后套4,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为成对使用,分左拉茎辊和右拉茎辊作业时左拉茎辊顺时针旋转,右拉茎辊逆时针旋转。拉茎辊前固定座5一端与摘穗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拉茎辊前导锥1相连,拉茎辊前导锥1为锥形前端外缘拉茎辊前固定座5一致,拉茎辊导锥后端螺旋线最大外缘小于等于拉茎刀2及辅助拉茎板3构成的最大外缘。拉茎辊前导锥1旋向分左右旋,左拉茎辊前导锥1为左旋,右拉茎辊前导锥1为右旋,拉茎辊前导锥1与拉茎辊轴14相连接,拉茎刀2和辅助拉茎板3连接在拉茎辊轴14上,且拉茎辊前导锥1螺旋末端与一组辅助拉茎板3的端面平滑连接,连接好的拉茎刀2与辅助拉茎板3形成较大夹角的为夹持区12,夹角较小的为切断区13,夹持区12与切断区13间隔布置在拉茎辊轴14的一周,作业时左右拉茎辊相互配套,左拉茎辊夹持区12域,右拉茎辊切断区13相互作用实现茎秆的拉拽与切断。拉茎辊后套4连接在拉茎辊轴14的末端,拉茎辊后套4与割台传动箱连接实现动力传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469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