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是指面料表面有凹凸结构的一种面料,基于凹凸结构,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产生不同的使用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凹凸经编织物即为表面具有凹凸提花效果的经编织物,其实现原理为:梳栉GB1、贾卡梳栉JB1.1、贾卡梳栉JB1.2、贾卡梳栉JB2.1、贾卡梳栉JB2.2都采用的是低弹性纱线或无弹性纱线进行穿纱,编织后纱线回弹量相对较小或不会有回弹,梳栉GB4、GB5采用的是中高弹性纱线,编织后纱线回弹量相对加大,纱线会往底层方向收缩,使得面层平布位置凸起,形成凹凸结构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又因为贾卡梳栉JB2.1、贾卡梳栉JB2.2从面层选择性垫纱到底部,编织形成织物的不脱层效果,使得织物的底层和面层紧密无间隙地编织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贾卡梳栉JB2.1、贾卡梳栉JB2.2所在位置面层平布位置不凸起,形成平稳结构,使得织物的凹凸提花效果明显。可见,其需依托于材质配合,在双针床经编机上通过一定的编织方法形成凹凸提花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构立体性一般。

基于此,发明人研究提出此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包括底层、中间层和面层,底层设置有凹口结构或/和凸起结构,面层设置有凹口结构或/和凸起结构,底层通过中间层与面层相连接,不同凹口结构的形状、规格不相同,不同凸起结构的形状、规格不相同。凸起结构为正面凸、反面平,正面平、反面凸,正反面同时凸起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结构内中间层设置有填充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填充体以上下集圈或浮线的方式存在,且不同的填充体凸起高度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面平的编织方式为平织,且平织处采用弹性纱编织,正面凸、反面凸均为凸起处,凸起处采用常规纱编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常规纱为涤纶、锦纶、棉毛类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纱为带有氨纶材质的纱线或自身含有弹性体收缩复合纱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处的表层或平织的表层设置有提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处的表层或平织的表层设置有半透孔或全透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采用4路一组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织中间层采用细包纱做双面平织处的中间上下连接,第二路织面层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下针做底层集圈面层编织,面层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三路织底层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上针做面层集圈底层编织,底层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四路在原凸起的另一面集圈部位对应处做平织,结束一组编织;

重复以上一组编织的编织步骤,如此循环编织就形成两面相互凹凸的双面泡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采用5路一组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中间层采用膨体复丝填充;

第二路织中间层采用细包纱做双面平织处需要凹陷的地方中间上下连接第三路织面层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下针做底层集圈面层编织,面层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四路织底层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上针做面层集圈底层编织,底层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5路在原凸起的另一面集圈部位对应处做平织,上线全凸部位走浮线,结束一组编织;

重复以上一组编织的编织步

骤,如此循环编织就形成两面相互凹凸和中间同时两面凸的双面泡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采用3路一组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织面层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下针做底层集圈面层编织,面层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二路织底层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上针做面层集圈底层编织,底层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三路在原凸起的另一面集圈部位对应处做平织,不需要凸起的平织处上下做集圈结束一组编织;

重复以上一组编织的编织步骤,如此循环编织就形成两面相互凹凸的双面泡材料。

上述的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可应用至服装、鞋面、床品中。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简易的编织方法编织形成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编织制备时的编织效率高,编织方法中编织的局限性小,编织结构稳定且立体性强,编织完成即形成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成品。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无疑的,本发明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编织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编织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的编织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面层;2、中间层;3、底层;4、凹口结构;5、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现有技术中的圆编编织方法编织形成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编织过程较为复杂,受机器结构限制,编织时只能单种结构凸起,或仅做单一的浮线空腔内填充凸起,中间无上下集圈支撑,内层填充物容易跑位,导致结构无法稳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照图1-图6,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单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编织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编织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的编织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包括底层3、中间层2和面层1,底层3设置有凹口结构4或/和凸起结构5,面层1设置有凹口结构4或/和凸起结构5,底层3通过中间层2与面层1相连接,不同凹口结构4的形状、规格不相同,不同凸起结构5的形状、规格不相同,凸起结构5为正面凸、反面平,正面平、反面凸,正反面同时凸起的形状。其中反面平是相对于正面凸而言的。

其中,底层3设置有凹口结构4或/和凸起结构5中的“或/和”表示选择“或,和并列选择其一”;当底层3设置有凹口结构4或凸起结构5时,此时,第一种,底层3可以只设置凹口结构4,第二种,底层3可以只设置凸起结构5;当底层3设置有凹口结构4和凸起结构5时,即表示底层3设置有凹口结构4和凸起结构5两种结构。

图1具体为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中正面凸、反面平的结构,而图2中的右侧结构中为正反面同时凸起的编织面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凸起结构5内中间层2设置有填充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填充体以上下集圈或浮线的方式存在,且不同的填充体凸起高度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反面平的编织方式为平织,且平织处采用弹性纱编织,正面凸、反面凸均为凸起处,凸起处采用常规纱编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常规纱为涤纶、锦纶、棉毛类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弹性纱为带有氨纶材质的纱线或自身含有弹性体收缩复合纱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凸起处的表层或平织的表层设置有提花。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凸起处的表层或平织的表层设置有半透孔或全透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采用4路一组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织中间层2采用细包纱做双面平织处的中间上下连接,第二路织面层1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下针做底层集圈面层编织,面层1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三路织底层3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上针做面层集圈底层编织,底层3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四路在原凸起的另一面集圈部位对应处做平织,结束一组编织;

重复以上一组编织的编织步骤,如此循环编织就形成两面相互凹凸的双面泡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采用5路一组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中间层2采用膨体复丝填充;

第二路织中间层2采用细包纱做双面平织处需要凹陷的地方中间上下连接第三路织面层1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下针做底层集圈面层编织,面层1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四路织底层3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上针做面层集圈底层编织,底层3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5路在原凸起的另一面集圈部位对应处做平织,上线全凸部位走浮线,结束一组编织;

重复以上一组编织的编织步

骤,如此循环编织就形成两面相互凹凸和中间同时两面凸的双面泡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采用3路一组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织面层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下针做底层集圈面层编织,面层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二路织底层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上针做面层集圈底层编织,底层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三路在原凸起的另一面集圈部位对应处做平织,不需要凸起的平织处上下做集圈结束一组编织;

重复以上一组编织的编织步骤,如此循环编织就形成两面相互凹凸的双面泡材料。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包括底层3、中间层2和面层1,底层3设置有凹口结构4或/和凸起结构5,面层1设置有凹口结构4或/和凸起结构5,底层3通过中间层2与面层1相连接,不同凹口结构4的形状、规格不相同,不同凸起结构5的形状、规格不相同。凸起结构5为正面凸、反面平,正面平、反面凸,正反面同时凸起的形状。

凸起结构5内中间层2设置有填充体。

填充体以上下集圈或浮线的方式存在,且不同的填充体凸起高度不同。

反面平的编织方式为平织,且平织处采用弹性纱编织,正面凸、反面凸均为凸起处,凸起处采用常规纱编织。

常规纱为涤纶、锦纶、棉毛类的一种或几种。

弹性纱为带有氨纶材质的纱线或自身含有弹性体收缩复合纱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包括底层3、中间层2和面层1,底层3设置有凹口结构4或/和凸起结构5,面层1设置有凹口结构4或/和凸起结构5,底层3通过中间层2与面层1相连接,不同凹口结构4的形状、规格不相同,不同凸起结构5的形状、规格不相同。凸起结构5为正面凸、反面平,正面平、反面凸,正反面同时凸起的形状。

凸起结构5内中间层2设置有填充体。

填充体以上下集圈或浮线的方式存在,且不同的填充体凸起高度不同。

反面平的编织方式为平织,且平织处采用弹性纱编织,正面凸、反面凸均为凸起处,凸起处采用常规纱编织。

常规纱为涤纶、锦纶、棉毛类的一种或几种。

弹性纱为带有氨纶材质的纱线或自身含有弹性体收缩复合纱线。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提花组织,具体为:凸起处的表层或平织的表层设置有提花。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透孔结构,具体为:凸起处的表层或平织的表层设置有半透孔或全透孔。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提花、透孔结构,具体为:凸起处的表层或平织的表层设置有不同颜色或不同结构的提花;凸起处的表层或平织的表层设置有翻针或集圈形成的半透孔或全透孔。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采用4路一组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织中间层2采用细包纱做双面平织处的中间上下连接,

第二路织面层1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下针做底层集圈面层编织,面层1两根纱线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三路织底层3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上针做面层集圈底层编织,底层3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四路在原凸起的另一面集圈部位对应处做平织,结束一组编织;

重复以上一组编织的编织步骤,如此循环编织就形成两面相互凹凸的双面泡材料。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采用5路一组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中间层2采用膨体复丝填充;

第二路织中间层2采用细包纱做双面平织处需要凹陷的地方中间上下连接第三路织面层1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下针做底层集圈面层编织,面层1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四路织底层3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上针做面层集圈底层编织,底层3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5路在原凸起的另一面集圈部位对应处做平织,上线全凸部位走浮线,结束一组编织;

重复以上一组编织的编织步

骤,如此循环编织就形成两面相互凹凸和中间同时两面凸的双面泡材料。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的编织方法,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采用3路一组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路织面层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下针做底层集圈面层编织,面层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二路织底层凸起采用2根常规纱线编织,其中一根单独走上针做面层集圈底层编织,底层两根同时平织做凸起,不做凸起部位走浮线或集圈连接;

第三路在原凸起的另一面集圈部位对应处做平织,不需要凸起的平织处上下做集圈结束一组编织;

重复以上一组编织的编织步骤,如此循环编织就形成两面相互凹凸的双面泡材料。

本发明编织制备的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应用场景举例:如通过实施例6编织制备的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其用在鞋材上,其中间层2内填充的膨体复丝,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效果,提升穿戴时接触面的舒适感;再如: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应用至服装上,衣服与身体接触的面料可通过凸起结构5,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流汗时,衣体紧贴身体。

本发明中的编织纱线可以多种多样,使用普通纱线同样能编织形成正反凹凸双面泡编织面料,无需后工序加工定型。当然,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应用场景、使用需求的不同使用具有功能性的纱线进行编织,如使用具有远红外功能的纱线。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此类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或特性可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厚度、数量等,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发明无需上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细节便可实现或者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组件、材料等实现。

相关技术
  • 一种凹凸形地毯的编织方法
  • 一种正反面具有不同提花图案的3色编织方法
  • 一种正反面具有不同提花图案的双色编织方法
  • 一种双面玉米花织物的编织方法
  • 一种弹力面料的编织方法
  • 一种可隐藏杂色的半透挑孔编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应用
  •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技术分类

0612011650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