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尘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及防尘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9:13


一种防尘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及防尘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尘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及防尘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投影仪是一种将图像或视频进行投射的电子设备,目前投影仪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使用过程中,投影仪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满足投影仪的散热需求,一般需要在投影仪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通过气体流动带走电子设备内的热量。同时气体中的纤维、粉尘等杂质会随气体进入投影仪,在投影仪使用一段时间后,纤维、粉尘等杂质会沉积在电子设备内,进而导致电子设备噪声的加大,严重的甚至不能使用。

目前在投影仪等电子设备上有设置有一些防尘结构,现有技术中,投影仪的防尘方式一般有在进风口增设防尘网,以减少进入投影仪内部的灰尘等杂质,然而采用此种方式需要较大的进风面积,对整机外观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防尘散热装置,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防尘控制方法,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尘散热装置,用于对壳体内部进行防尘散热,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防尘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安装于所述出风口;除尘件,所述除尘件用于清除附着于所述散热结构的杂质;以及风扇,所述风扇用于产生经所述散热结构的气流,以使所述气流携所述杂质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可选的,所述除尘件位于所述散热结构和所述风扇之间。

可选的,所述除尘件包括清灰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清灰杆的除尘刷,所述清灰杆可相对所述散热结构转动,在所述除尘刷相对所述散热结构转动的情况下,清除所述散热结构上的杂质。

可选的,在所述清灰杆转动的情况下,所述除尘件在初始状态和中间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除尘件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除尘刷位于所述散热结构内,当所述除尘件处于所述中间状态时,所述除尘刷位于所述散热结构外;或者,

当所述除尘件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除尘刷位于所述散热结构外,当所述除尘件处于所述中间状态时,所述除尘刷位于所述散热结构内。

可选的,所述除尘件包括第一除尘件和第二除尘件,所述第一除尘件和所述第二除尘件相对设置在所述散热结构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除尘件的除尘刷和所述第二除尘件的除尘刷错位设置,当所述第一除尘件的除尘刷位于所述散热结构内时,所述第二除尘件的除尘刷位于所述散热结构外。

可选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鳍片,所述除尘刷包括多个沿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的设置方向分布的刷毛,在所述除尘刷位于所述散热结构内的情况下,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均具有所述刷毛。

可选的,所述防尘散热装置还包括驱动件、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且所述传动齿轮连接于除尘件,以带动所述除尘件转动。

可选的,所述防尘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结构的两侧;所述除尘件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可选的,所述除尘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除尘件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凸台,且所述限位凸台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远离所述第二固定件一侧的壁面抵触。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防尘散热装置,所述防尘散热装置的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尘控制方法。其用于控制上述的电子设备,所述防尘控制方法包括:

在获取到开机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风扇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且控制所述除尘件运行预设工作周期后停止;

在所述除尘件停止运行后,控制所述风扇以第二预设转速运行;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转速为所述风扇的满转转速,且所述第一预设转速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转速。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风扇以第二预设转速运行的步骤之后,所述防尘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到除尘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风扇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且控制所述除尘件运行预设工作周期后停止;在所述除尘件停止运行后,控制所述风扇以第二预设转速运行。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尘控制方法。其用于控制上述的电子设备,所述防尘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开机指令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时长,若所述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风扇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且控制所述除尘件运行预设工作周期后停止;

在所述除尘件停止运行后,控制所述风扇以第二预设转速运行;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转速为所述风扇的满转转速,且所述第一预设转速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转速。

本发明实施例的防尘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及防尘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用于对壳体内部进行防尘散热,该壳体具有出风口。防尘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结构、除尘件和风扇。散热结构用于设置在壳体的出风口处,除尘件用于清除附着于散热结构的杂质,风扇用于产生经散热结构的气流,如此当附着于散热结构的杂质从散热结构脱离后,能够在气流的带动下从出风口排出,而且气体在散热结构处的流动能够带走大量热量,满足壳体内部的散热需求。通过该防尘散热装置能够满足壳体内部的散热防尘需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壳体的进风口处设置防尘网的方式,该防尘散热装置不会对整机的开孔造成影响,进而也就不会影响整机外观。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的防尘散热装置。由于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防尘散热装置,因此也具有防尘散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尘控制方法,其用于控制上述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中除尘件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中除尘件处于中间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中第一固定件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中散热结构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控制方法的步骤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尘控制方法的步骤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防尘控制方法的步骤图。

图标:10-电子设备;100-防尘散热装置;110-风扇;111-腔室;120-除尘件;121-第一除尘件;122-第二除尘件;123-清灰杆;124-除尘刷;125-刷毛;126-限位凸台;130-散热结构;131-散热鳍片;132-第一鳍片部;133-第二鳍片部;134-热管;141-第一固定件;142-第一限位缺口;143-第二固定件;144-第二限位缺口;145-凹槽;151-驱动件;152-驱动齿轮;153-第一传动齿轮;154-第二传动齿轮;200-壳体;21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100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尘散热装置100,相应地,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

电子设备10包括防尘散热装置100以及壳体200。防尘散热装置100的散热结构130设置在壳体200的出风口210处。同时,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也设置在壳体200内,通过防尘散热装置100实现壳体200内部的散热防尘。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为投影仪,相应地,壳体200内设置的电子器件包括投影部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电子设备10的具体类型。

防尘散热装置100用于对壳体200内部进行防尘散热,该壳体200具有出风口210。防尘散热装置100包括散热结构130、除尘件120和风扇110。散热结构130用于设置在壳体200的出风口210处,除尘件120用于清除附着于散热结构130的杂质,风扇110用于产生经散热结构130的气流,如此当附着于散热结构130的杂质从散热结构130脱离后,能够在气流的带动下从出风口210排出,而且气体在散热结构130处的流动能够带走大量热量,满足壳体200内部的散热需求。通过该防尘散热装置100能够满足壳体200内部的散热防尘需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壳体200的进风口处设置防尘网的方式,该防尘散热装置100不会对整机的开孔造成影响,进而也就不会影响整机外观。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100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100中除尘件120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100中除尘件120处于中间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除尘件120位于散热结构130和风扇110之间,从而能够对散热结构130和风扇110之间的灰尘、纤维等杂质进行有效清除,避免杂质在散热结构130和风扇110之间沉积,保证了散热结构130处的有效出风。

除尘件120包括清灰杆123以及连接于清灰杆123的除尘刷124,清灰杆123可相对散热结构130转动,从而带动清灰杆123上的除尘刷124相对散热结构130转动。在除尘刷124与散热结构130相对转动时,除尘刷124能够对附着在散热结构130上的杂质进行清除。

具体地,防尘散热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41和第二固定件143,第一固定件141和第二固定件143分别固定连接在散热结构130的两侧。除尘件12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固定件141和第二固定件143上,即清灰杆123的轴向两端的端部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固定件141和第二固定件143上。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除尘件120的连接位置,保证清灰杆123及其上的除尘刷124能够相对散热结构130转动即可。可选地,第一固定件141和第二固定件143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散热结构130上。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100中第一固定件141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图5,可选地,第一固定件14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缺口142,清灰杆123的一端限位于该第一限位缺口142内,且清灰杆123能够在第一限位口内旋转,如此实现清灰杆123与第一固定件141的转动连接。除尘件12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台126,当除尘件120穿设第一限位缺口142、以与第一固定件141转动连接时,限位凸台126位于第一固定件141远离第二固定件143的一端,同时限位凸台126用于与第一固定件141远离第二固定件143一侧的壁面抵触,即限位凸台126的截面大于第一限位缺口142的截面,如此对除尘件120沿第一固定件141至第二固定件143的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

同时在清灰杆123相对散热结构130转动的过程中,除尘件120整体在初始状态和中间状态之间切换。当除尘件120处于初始状态时,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内;当除尘件120处于中间状态时,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外。可以理解的,除尘刷124的位置也可以设置为,当除尘件120处于初始状态时,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外;当除尘件120处于中间状态时,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内。亦即,当除尘件120在初始状态和中间状态之间切换时,除尘刷124进出散热结构130。

具体地,风扇110具有用于形成风道的腔室111,风扇110产生的气流沿该风道进入散热结构130。当除尘刷124从散热结构130内离开后,除尘刷124进入风扇110的腔室111内,即在本实施例示出的结构中,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外亦指除尘刷124位于风扇110的腔室111内。

在本实施例中,防尘散热装置100还包括驱动件151、驱动齿轮152和传动齿轮。驱动件151与驱动齿轮152传动连接,以使驱动齿轮152能够在驱动件151的驱动作用下转动。驱动齿轮152与传动齿轮啮合,且传动齿轮连接于除尘件120,如此当驱动齿轮152转动时,驱动齿轮152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除尘件120转动,从而实现除尘件120在初始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的切换。具体地,驱动件151为驱动电机,传动齿轮铆接于清灰杆123的一端,从而实现传动齿轮与除尘件120的固定连接。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图6,可选地,清灰杆123靠近第二固定件143的一端与传动齿轮固定连接,如此传动齿轮、驱动齿轮152以及驱动件151均位于散热结构130设置第二固定件143的一端。具体地,第二固定件143上设置有供清灰杆123穿设的第二限位缺口144,清灰杆123远离限位凸台126的一端位于第二固定件143远离第一固定件141的一侧,且传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清灰杆123的该端上。

可选地,驱动件151具有与驱动齿轮152固定连接的传动杆,驱动齿轮152套设于传动杆,并与传动杆传动连接。传动杆的一端伸出驱动齿轮152以位于第二固定件143和驱动齿轮152之间。第二固定件143上还设置有容纳传动杆的端部的凹槽145。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2-图6,在本实施例中,除尘件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除尘件120分别为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相对设置在散热结构130的两侧,从而通过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的相互协作对散热结构130上的杂质进行清除。

进一步地,第一除尘件121的除尘刷124和第二除尘件122的除尘刷124错位设置,以当第一除尘件121的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内时,第二除尘件122的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外,相应地,当第一除尘件121的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外时,第二除尘件122的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内。具体地,当除尘件120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除尘件121的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内,第二除尘件122的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外;当除尘件120处于中间状态时,第一除尘件121的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外,第二除尘件122的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内。如此在防尘散热装置100运行过程中,第一除尘件121的除尘刷124和第二除尘件122的除尘刷124交替进入散热结构130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除尘件121的除尘刷124和第二除尘件122的除尘刷124错位设置”指第一除尘件121上除尘刷124与竖直方向所成角度和第二除尘件122上除尘刷124与竖直方向所成角度不同,换言之,若将第一除尘件121平移至第一除尘件121的清灰杆123和第二除尘件122的清灰杆123重合,则第一除尘件121的除尘刷124与第二除尘件122的除尘刷124不重合。

而且由于除尘件120的数量为两个,相应地,第一固定件141上第一限位缺口142的数量也设置为两个,第一除尘件121以及第二除尘件122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一限位缺口142内。同理地,第二固定件143上第二限位缺口144的数量也为两个,第一除尘件121以及第二除尘件122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二限位缺口144内。同时,传动齿轮的数量也设置为两个,两个传动齿轮分别为第一传动齿轮153和第二传动齿轮154,第一传动齿轮153固定连接在第一除尘件121的清灰杆123上,第二传动齿轮154固定连接在第二除尘件122的清灰杆123上,而且第一传动齿轮153和第二传动齿轮154均与驱动齿轮152啮合,如此通过同一驱动件151即可驱动第一传动齿轮153和第二传动齿轮154同步运转,进而带动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同步运转。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100中散热结构130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图7,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130包括依次间隔设置得多个散热鳍片131。除尘刷124包括多个沿多个散热鳍片131的设置方向分布的刷毛125,在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内的情况下,相邻两个散热鳍片131之间均具有刷毛125。具体地,多个散热鳍片131沿图7所示的左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散热鳍片131之间形成供气流穿过的通道。除尘件120中清灰杆123的轴线即沿图7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如此,沿清灰杆123的轴向依次设置的一列刷毛125即可看作是沿多个散热鳍片131的设置方向分布,当除尘刷124位于散热结构130内时,刷毛125即位于相邻两个散热鳍片131之间,同时为了保证对散热结构130的有效清灰,相邻两个散热鳍片131之间均具有刷毛125,即每一散热鳍片131均与对应的刷毛125进行清灰作业。

进一步地,散热鳍片1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鳍片部132和第二鳍片部133,第一鳍片部132的高度(即如图3中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鳍片部133的 ,且第一鳍片部132位于第二鳍片部133靠近风扇110的一侧,除尘件120的除尘刷124作用于第一鳍片部132。散热结构130还包括热管134,热管134的一端穿设于第二鳍片部133,且热管134的另一端伸出散热鳍片131,以通过热管134将壳体200内的热量导入散热处,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尘散热装置100,防尘散热装置100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驱动件151正向运转以使驱动齿轮152转动,以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53和第二传动齿轮154转动,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同步分别随第一传动齿轮153和第二传动齿轮154转动,从而使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从初始状态切换至中间状态,当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转动至中间状态的位置时,驱动件151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从中间装置向初始状态切换,直至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转动至初始状态的位置时,驱动件151正向转动,如此循环运动实现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对散热鳍片131上杂质的交替清除。同时在第一除尘件121和第二除尘件122转动时,风扇110以满转转速运行,从而使得气流具有足够的风速携带杂质排出,如此实现自动除尘。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尘散热装置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散热装置100通过设置除尘件120对散热结构130上附着的杂质进行清除,清除下来的杂质在风扇110的作用下随气流排出,如此实现了对散热鳍片131上的灰尘、纤维以及毛发等杂质的自动清理,而且清理效果好。同时通过该防尘散热装置100的设置,使得无需在壳体200的进风口处设置防尘网,因而也就不会对整机的开孔造成影响,有助于使得整机的外观更加美观。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该电子设备10包括上述的防尘散热装置100。防尘散热装置100的散热结构130设置在壳体200的出风口210处,同时防尘散热装置100的风扇110位于壳体200内。由于该电子设备10包括上述的防尘散热装置100,因此也具有防尘散热装置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控制方法的步骤图。请结合参照图1-图8,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防尘控制方法,以对上述的电子设备10进行控制。防尘控制方法包括:

S01:获取开机指令。

SO2:控制风扇110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且控制除尘件120运行预设工作周期后停止。

在电子设备10开机后,即当获取到开机指令后,控制防尘散热装置100自动运行以进行除尘作业,具体地,控制风扇110按第一预设转速运行,第一预设转速为该风扇110的满转转速,如此保证风扇110产生的气流具有足够的流速。在风扇110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的同时,控制除尘件120运行预设工作周期后停止,具体地,控制驱动件151运行固定的PPS,以使除尘件12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中间位置,然后控制驱动件151反转,进而带动除尘件120从中间位置回到初始位置,并重复一次上述过程,如此除尘件120完成预设工作周期。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预设工作周期,例如将预设工作周期设置为重复三次往复清理运动过程。

S03:控制风扇110以第二预设转速运行。

第二预设转速低于第一预设转速,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转速为风扇110的正常转速。当除尘件120停止运行,即除尘件120停止对散热结构130上的杂质进行清除,此时散热结构130上的杂质几乎随风扇110产生的气流排出,风扇110降速至正常转速运转,能够带动壳体200内的气体流动,满足壳体200内的散热需求即可。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尘控制方法的步骤图。请结合参照图1-图9,在本实施例中,防尘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SO4:获取除尘指令

在开机、防尘散热装置100自动进行除尘操作,即上述的S01、S02和S03步骤完成后,可根据需求向电子设备10发出除尘指令。在获取到除尘指令的情况下,控制防尘散热装置100再次执行S02和S03步骤,以进行除尘操作。

具体地,在电子设备10运行过程中,可通过与电子设备10通信的遥控器或者终端内的APP等向电子设备10发送除尘指令。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防尘控制方法的步骤图。可以理解的,也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运行时长控制防尘散热装置100进行作业。具体地,防尘控制方法包括:

S11:获取开机指令。

S12:获取电子设备10的运行时长。

该电子设备10的运行时长为电子设备10的内部计时运行时长,其计时起点可以为上一次防尘散热装置100除尘结束时刻。

S13:判断运行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

S14:控制风扇110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且控制除尘件120运行预设工作周期后停止。

S15:控制风扇110以第二预设转速运行。

当获取到的电子设备10的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执行步骤S14,并且在步骤S14执行完毕、除尘件120停止运行后,执行步骤S15。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长为6个小时,即电子设备10每运行6个小时执行自动除尘操作。第一预设转速为风扇110的满转速度,如此在除尘件120除尘时具有足够的风速将清除下来的杂质排出。第二预设转速小于第一预设转速,且第二预设转速为风扇110的正常转速,即风扇110运转能够满足电子设备10正常工作时的散热需求的转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防尘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及防尘控制方法
  • 电子设备的防尘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94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