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1300MPa级耐候钢绞线用热轧盘条及其轧制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300MPa级耐候钢绞线用热轧盘条及其轧制工艺。

背景技术

钢绞线是大跨度结构的重要安全承重件,当前全部由高碳钢盘条经冷拔、热镀锌而成,为满足更大跨度要求,钢绞线主要向高强化方向发展,其化学成分体系中C、Mn以及合金等元素含量不断提升,虽然满足了强度提升需求,但基体耐腐蚀性能仍然需要通过镀锌进行保障,并且由于镀锌层厚度有限(约50μm),因此现有镀锌钢绞线还面临使用过程的维护与保养问题,导致终端用户材料采购与全寿命周期使用成本高企。

钢绞线主要通过镀锌来获得耐候性,这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热镀锌工艺污染大、成本高;其二涂镀类钢丝表面耐候层往往较薄,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容易破损而达不到耐蚀效果;另外当前耐候钢在板材类发展较为充分,但对于需要冷拉、大变形的工业类线材,因与板材加工流程和应用场景的显著差异,导致耐候类工业线材发展缓慢。

CN115261735A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及其生产工艺,其组成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为:C:0.89-0.93%,Si:0.69-0.78%,Mn:0.56-0.63%,P:≤0.015%,S:≤0.01%,Cr:0.32-0.37%,Ni:0.12-0.19%,Mo:0.02-0.08%,Cu:0.01-0.015%,Al:0.04-0.06%,Ti:0.01-0.015%,V:0.03-0.039%,Nb:0.015-0.02%,B:0.0015-0.003%,Ce:0.0015-0.003%,La:0.0015-0.003%,Sn:≤0.015%,Sb:≤0.01%,As:≤0.015%,O:≤0.0012%,N:0.008-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Mn/Si=0.81-0.87,增加渗碳体稳定性、抑制渗碳体的粗化;通过Ce-Cu复合细化片层间距,Nb与V、Ti协同强化细晶作用;微量B降低脱碳敏感性;稀土La降低残余元素,改善拉拔性能、降低断丝率,提高索氏体转化率、减小片层间距、保证片层完整平直,提高综合力学性能。但该专利仍为传统钢绞线产品,不具备耐候、免涂镀功能,后续还需进行镀锌操作,导致生产工序厂、成本高、污染严重。

CN115341149A公开了一种耐应力腐蚀钢绞线及其制备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的耐应力腐蚀钢绞线由如下组分组成:C 0.81~0.84%、Si 0.70~0.90%、Mn 0.20~0.50%、Cr+2V≤0.30%、S≤0.008%、P≤0.010%、As≤0.003%、Ti≤0.005%、Al≤0.005%、B≤0.00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专利通过降低残余应力与氢的含量,降低了应力腐蚀的风险。该专利主要是针对应力腐蚀进行成分与工艺的改进,但对于日常应用中的非应力腐蚀缺少应对措施,因此该发明专利同样需进行传统的镀锌作业方可使用。

针对当前钢绞线领域的“痛点”,如何通过革新化学成分体系并配合适当的组织调控工艺,开发出一种耐候、免涂镀的钢绞线新品种,能满足钢绞线裸用要求,大幅度降低下游用户采购成本、投资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300MPa级耐候、免涂镀钢绞线用热轧盘条及其轧制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1300MPa级耐候钢绞线用热轧盘条,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如下:

C:<0.12wt%、Si:0.1~1.2wt%、Mn:<0.8wt%、P<0.02wt%、S<0.02wt%、Cu:0.1~1.0wt%、Cr:1.0~4.0wt%、Cr/Cu=8~1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按上述方案,C:<0.12wt%、Si:0.5~0.8wt%、Mn:<0.8wt%、P<0.02wt%、S<0.02wt%、Cu:0.4~0.8wt%、Cr:2.5~3.5wt%、Cr/Cu=1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按上述方案,进行微合金化,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还加入了Nb:0.015~0.035wt%、V:0.04~0.07wt%、Nb/V=1/3~2/3,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1300MPa级耐候钢绞线用热轧盘条的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钢坯加热;包括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轧制;采取低温控轧,全流程采用奥氏体未再结晶轧制;

控冷;采用斯太尔摩工艺控制冷却。

按上述方案,所述钢坯加热工艺中钢坯为小方坯或矩形坯,断面(140~220mm)×(140~220mm);均热段加热温度1150℃~1250℃,加热时间110min~140min。

按上述方案,所述轧制工艺中精轧温度为870±10℃、入减定径温度880±10℃,终轧温度890±10℃。

按上述方案,所述控冷工艺中,采用斯太尔摩工艺控制冷却,0#辊道速度0.2~1m/s,余下8组辊道速度相对于前一组辊道提升3%(极差);13组风机的风量为210000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300MPa级耐候钢绞线用热轧盘条及其轧制工艺,通过革新化学成分体系并配合适当的组织调控工艺,本发明可实现钢绞线免涂镀、裸用,从而大幅度降低下游用户采购成本,并有利于钢绞线领域“双碳”目标的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C:碳元素对钢的腐蚀不利,并且对焊接性能、冷脆性能和冲压性能有影响;并且,碳含量愈高,热处理后钢中更易出现马氏体等异常组织。综合考虑,本发明碳含量<0.12wt%。

Si:硅元素是钢中重要的强化元素,并且对耐腐蚀性能有利,能显著提高拉拔后钢丝的弹性极限,但过高的Si含量将增大铁素体脆性不利于冷镦加工。综合考虑,本发明硅含量为0.1~1.2wt%。

Mn:锰与硫结合生成MnS进而减轻硫的危害,并能细化珠光体、提高钢丝强度;但Mn在钢中易于偏聚,进而引起组织与性能不均匀,过高的Mn含量还将增加生产成本;另外,对于耐候钢而言,学术界中锰对耐蚀性的影响认识不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锰能提高钢对海洋大气的耐蚀性,但对在工业大气中的耐蚀性几乎无影响。综合考虑,本发明锰含量<0.8wt%。

P:对于需深度冷加工的工业线材而言,磷容易产生冷脆,对钢质量尤其是冷加工性能有较大影响,为此需进行严格控制。综合考虑,本发明磷含量P<0.02wt%。

S:硫在本钢种属于有害元素,硫容易产生热脆,进而恶化钢丝拉拔和热处理加工条件,并且如果使钢中残余硫的质量分数降至0.01%,则可使碳素钢的耐候性获得大幅度提升。综合考虑,本发明硫含量S<0.02wt%。

Cu:铜是生产耐腐蚀类钢铁材料常用的合金添加元素,Cu是一种化学反应速度较慢的金属元素,通过添加Cu就能够提高钢材的强度,但如果Cu含量过高,会直接影响钢材的低温韧性。值得注意的是,铜抵消钢中硫的有害作用的效果很明显,其作用特点是,钢中硫含量愈高,铜降低腐蚀速率的相对效果愈显著。这是因为铜与硫生成了难溶硫化物。综合考虑,本发明铜含量为0.1~1.0wt%。

Cr:铬是提升钢耐候性能的主要元素,铬能在钢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钢的钝化能力,使锈层生长速度减慢。但铬会大幅度提升钢的淬透性,过量的铬会导致钢中形成贝氏体、马氏体等异常组织,对钢的冷加工性能不利。综合考虑,本发明铬含量为1.0~4.0wt%。

Cr/Cu:同为耐候元素铜、铬存在协同强化作用,基于最经济成本考虑,本发明中Cr/Cu=8~12。

Nb、V:铌、钒是常见微合金强化元素,可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再加热奥氏体晶粒,提高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但过量加入将显著提升生产成本,并且Nb、V复合微合金化强化效果优于单个元素作用。综合考虑,本发明铌、钒含量分别为0.015~0.035wt%、0.04~0.07wt%,且Nb/V=1/3~2/3。

本发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化学成分见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加热工艺参数见表2;各实施例和对比例轧制过程工艺参数见表3;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控冷工艺参数见表4。各实施例和对比例试验效果(强韧性、冷镦性能、耐候性)见表5。

表1化学成分

表2加热工艺参数

表3轧制工艺参数

表4风冷工艺参数

表5钢丝试验效果

从表5可知,对比例不仅强度偏低而且作为考核钢绞线关键指标的扭转≤8次,相对腐蚀率≥60%,达不到耐候性要求;而本发明实施例中钢丝强度均超过1300MPa,且扭转≥20次并都为平断口,表明钢丝强韧性优良,另外钢丝相对腐蚀率均≤25%,具备优良的耐候性。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1300MPa级耐候钢绞线用热轧盘条及其轧制工艺,通过调整钢质成分体系和生产工艺,能生产出满足下游用户免涂镀的高强度耐候钢绞线。

技术分类

0612011593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