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31 01:29:11


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线束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在车辆电气系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这些传感器用于监测和控制各种车辆系统,从而提高车辆的性能和能效。相关技术中,传感器的连接通常采用具有轻量、高强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能等特点的铝合金线束来完成。铝合金线束是指由连接器与线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其中,连接器包括插头与插座。当插头插设至相应的插座内时,即可使得两个线缆处于电性连接状态,从而完成线路的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颠簸振动,容易带动连接器发生振动,从而容易使连接器插头与插座之间发生位移,导致插头与插座之间的连接不稳定,进而容易导致连接器的信号传输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插头与插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包括插头及插座,所述插头、所述插座分别与线缆电性连接,所述插头上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锁紧组件,所述插座上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锁紧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插头插设至所述插座内时,所述锁紧组件的一端插设至所述锁紧槽内并用于锁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头插设至插座内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抵触,使得锁紧组件能够插设至锁紧槽内,以便于利用锁紧组件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锁紧,且此时,弹性件被挤压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弹性件能够提高锁紧组件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插头插设至插座内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连接件及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的锁紧件,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锁紧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件、所述锁紧件分别插设在所述锁紧槽内,所述连接件用于带动所述锁紧件在所述锁紧槽内转动,以使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锁紧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锁紧件和所述连接件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头插设至插座内时,连接件带动锁紧件先插设至锁紧槽内,再转动连接件,使得连接件带动锁紧件向靠近限位块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使限位块插设至锁紧件与连接件之间并与锁紧件和连接件抵触,以对锁紧件和连接件进行限位,进而有利于减小连接件与锁紧件脱离锁紧槽的可能性,使得连接件与锁紧件相互配合,能够稳定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

可选的,所述锁紧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远离所述插座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限位块的方向倾斜,所述锁紧件包括弹性片,所述弹性片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件带动弹性片插设至锁紧槽内时,弹性片能够在导向面的作用下向靠近连接件的方向移动,以便于连接件带动弹性片插设至锁紧槽内。此时,转动连接件,连接件带动弹性片向靠近限位块的方向移动,使得弹性片能够逐渐向远离连接件的方向回弹,以便于使限位块插设至弹性片与连接件之间,从而便于利用限位块对弹性片与连接件进行限位。

且当弹性片与限位块抵触后,弹性片会受到限位块与导向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弹性片不易受振动作用而向远离限位块的方向移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弹性片与连接件插设在锁紧槽内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散热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件的设置,便于对连接件进行散热,使得锁紧件上的热量能够通过连接件传递给散热件,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锁紧件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贯穿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锁紧件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容纳槽内并转动连接在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上,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滑移插设在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件插设至锁紧槽内时,驱动件能够驱动连接件转动,使得连接件带动锁紧件与限位块抵触,以便于限位块对锁紧件和连接件进行限位,且当需要将插头抽出插座内时,驱动件能够驱动连接件向远离限位块的方向转动,连接件带动锁紧件移动,使得连接件与锁紧件分别脱离限位块,从而便于将连接件与锁紧件从锁紧槽内抽出,进而便于将插头从插座内抽出。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按压杆及复位弹簧,所述按压杆的一端插设至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锁紧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按压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容纳槽,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连接件抵触,所述复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连接件向靠近所述按压杆的方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插头与插座锁紧时,先对按压杆施加压力,使得按压杆带动连接件向靠近复位弹簧方向移动,连接件对复位弹簧施加压力,使得复位弹簧压缩,再将连接件与锁紧件插设至锁紧槽内。此时,不再对按压杆施加压力,使得复位弹簧复位,以便于复位弹簧推动连接件向靠近按压杆的方向移动,连接件带动锁紧件移动,以使限位块插设至锁紧件与连接件之间,从而便于利用限位块对锁紧件与连接件进行限位,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进而便于将插头与插座锁紧,以提高插头插设至插座内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按压杆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之间填充有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置,一方面增大了摩擦力,使得按压杆不易自发在容纳槽内移动,另一方面填充了按压杆与容纳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从而有利于减小外界灰尘等杂质进入容纳槽内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垫及第二弹性垫,所述第一弹性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弹性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当所述插头插设至所述插座内时,所述第一弹性垫与所述第二弹性垫相互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件与锁紧件相互配合,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后,第一弹性垫与第二弹性垫相互抵紧。此时,第一弹性垫与第二弹性垫能够分别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施加推力,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且第一壳体能够带动连接件移动,从而便于使连接件与锁紧件抵紧限位块,以提高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插头插设至插座内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垫上一体成型有第一弹性齿,所述第二弹性垫上一体成型有第二弹性齿,当所述第一弹性垫与所述第二弹性垫抵触时,所述第一弹性齿与所述第二弹性齿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弹性垫与第二弹性垫相互抵触时,第一弹性齿与第二弹性齿相互啮合,从而一方面增大了第一弹性垫与第二弹性垫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弹性垫与第二弹性垫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以提高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阻碍外界的灰尘或水分等杂质从第一弹性垫与第二弹性垫之间流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尘、防水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齿与所述第二弹性齿均呈直线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齿与第二弹性齿均呈直线型设置,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难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锁紧组件及弹性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插头插设至插座内时,锁紧组件能够插设至锁紧槽内,以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锁紧,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插头插设至插座内的稳定性;

2.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件、锁紧件、限位块、按压杆及复位弹簧的相互配合,使得连接件能够带动锁紧件在锁紧槽内移动,以便于使连接件带动锁紧件与限位块抵触,使得限位块将锁紧件与连接件限制在锁紧槽内,从而便于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锁紧,且连接件能够带动锁紧件与限位块脱离,进而便于将插头从插座内抽出;

3.通过第一弹性垫、第二弹性垫、第一弹性齿及第二弹性齿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被锁紧后,第一弹性垫与第二弹性垫能够分别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施加推力,以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从而便于使连接件与锁紧件抵紧限位块,以提高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此时,第一弹性齿与第二弹性齿相互啮合,能够阻碍外界的灰尘或水分等杂质从第一弹性垫与第二弹性垫之间流过,进而有助于起到防尘、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锁紧组件、插座及第一弹性垫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插头;11、第一壳体;111、容纳槽;1111、密封垫;12、锁紧组件;121、连接件;122、弹性片;123、驱动件;1231、按压杆;1232、复位弹簧;124、散热件;2、插座;21、第二壳体;211、锁紧槽;2111、导向面;212、限位块;3、线缆;4、弹性件;41、第一弹性垫;411、第一弹性齿;42、第二弹性垫;421、第二弹性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 “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包括插头1及插座2。其中,插头1、插座2分别与线缆3电性连接,插头1上设置有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锁紧组件12,插座2上设置有第二壳体21,第二壳体21上开设有锁紧槽211,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当插头1插设至插座2内时,锁紧组件12的一端插设至锁紧槽211内并用于锁紧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插头1插设至插座2内的稳定性。

参照图2,第一壳体11上开设有容纳槽111,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11呈L型设置,且容纳槽111贯穿第一壳体11设置。

参照图2和图3,锁紧组件12(参照图1)包括连接件121、锁紧件及驱动件123。其中,连接件121插设在容纳槽111内并转动连接在容纳槽111的内壁上,连接件121的一端延伸出容纳槽111并与锁紧件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连接件121在容纳槽111内发生转动时,能够带动锁紧件移动。

锁紧件设置有两个,两个锁紧件相对设置在连接件121穿出容纳槽111的一端上,且锁紧件的一端向远离连接件121的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锁紧件包括弹性片122。

参照图2,驱动件123包括按压杆1231及复位弹簧1232。其中,按压杆1231的一端插设至容纳槽111内并位于容纳槽111远离连接件121的一侧,按压杆1231与连接件121铰接,且按压杆1231的另一端延伸出容纳槽111,从而便于利用按压杆1231带动连接件121在容纳槽111内转动。

复位弹簧1232设置在容纳槽111内并与按压杆1231相对设置,且复位弹簧1232与连接件121抵触,从而当按压杆1231向容纳槽111内移动时,按压杆1231带动连接件121转动,并通过连接件121对复位弹簧1232施加压力,以使复位弹簧1232压缩,进而当按压杆1231不再向连接件121施加压力时,复位弹簧1232回弹,能够推动连接件121移动回原位。

参照图2和图3,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容纳槽111沿水平方向贯穿第一壳体11,并使连接件121远离弹性片122的一端穿出容纳槽111,从而不需要设置按压杆1231,即可对连接件121施加压力,以驱动连接件121转动。

参照图3,锁紧槽211内设置有限位块212,限位块212位于锁紧槽211靠近插座2的一端,且限位块212的数量与弹性片122的数量相等,两个限位块212相互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限位块212的形状适配弹性片122与连接件121的形状设计。

参照图4,锁紧槽211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面2111,导向面2111远离插座2的一端向靠近限位块212的方向倾斜。本实施例中,导向面2111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面2111对称设置,且两个导向面2111远离限位块212的一端相互靠近设置。

参照图2和图4,当需要将插头1稳定插设在插座2内时,先对按压杆1231施加压力,使得按压杆1231带动连接件121向靠近复位弹簧1232的方向移动,连接件121对复位弹簧1232施加压力,使得复位弹簧1232压缩。再将插头1插设至插座2内,同时将连接件121插设至锁紧槽211内,连接件121带动弹性片122插设至锁紧槽211内。此时,导向面2111对弹性片122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弹性片122向靠近连接件121的方向移动,以便于连接件121带动弹性片122插设至锁紧槽211内。

接着,不再向按压杆1231施加压力,使得复位弹簧1232回弹,以推动连接件121转动,使得连接件121带动弹性片122向靠近限位块212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弹性片122能够逐渐向远离连接件121的方向回弹,使得限位块212能够插设至弹性片122与连接件121之间,以便于将弹性片122和连接件121限制在锁紧槽211内,从而便于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锁紧,进而有利于提高插头1与插座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且当限位块212插设至弹性片122与连接件121之间时,弹性片122分别与限位块212和导向面2111抵触,使得限位块212与导向面2111能够共同对弹性片122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弹性片122不易受振动作用而向远离限位块212的方向移动,进而有利于提高弹性片122与连接件121插设在锁紧槽211内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当需要将插头1从插座2内抽出时,先对按压杆1231施加压力,使得按压杆1231通过连接件121带动弹性片122向远离限位块212的方向移动,以使连接件121与弹性片122分别脱离限位块212,从而便于将连接件121与弹性片122从锁紧槽211内抽出,进而便于将插头1从插座2内抽出。

参照图2,容纳槽111内设置有密封垫1111,密封垫1111填充在容纳槽111的内壁与按压杆1231之间,从而一方面增大了摩擦力,使得按压杆1231不易自发在容纳槽111内移动,另一方面填充了按压杆1231与容纳槽1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而有利于减小外界灰尘等杂质进入容纳槽111内的可能性。本实施例中,密封垫1111为橡胶垫。

参照图2和图3,连接件12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嵌设有散热件124,散热件124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连接件121的散热性能,使得弹性片122上的热量能够通过连接件121传递给散热件124。

当连接件121插设至锁紧槽211内时,锁紧槽211内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件124传递至容纳槽111内,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散热面积,进而有利于减小弹性片122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变形的可能性,以提高弹性片122与连接件121插设在锁紧槽211内的稳定性。

参照图2,弹性件4包括第一弹性垫41及第二弹性垫42。其中,第一弹性垫41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1的表面,第二弹性垫42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21的表面。且第一弹性垫41上一体成型有第一弹性齿411,第二弹性垫42上一体成型有第二弹性齿421。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齿411与第二弹性齿421均呈直线形设置。

参照图2和图3,当插头1插设至插座2内,且限位块212插设至弹性片122与连接件121之间时,第一弹性垫41与第二弹性垫42相互抵紧。此时,第一弹性垫41与第二弹性垫42能够分别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施加推力,使得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第一壳体11能够带动连接件121移动,从而使得连接件121与弹性片122能够分别抵紧限位块212,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插头1插设至插座2内的稳定性。

同时,第一弹性垫41与第二弹性垫42的设置,也能够对插座2与插头1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有利于减小插座2与插头1之间因振动而发生损坏的可能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垫41、第二弹性垫42、第一弹性齿411及第二弹性齿421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垫41与第二弹性垫42可只设置其中一个。

参照图2,当第一弹性垫41与第二弹性垫42相互抵紧时,第一弹性齿411与第二弹性齿421相互啮合,一方面增大了第一弹性垫41与第二弹性垫4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弹性垫41与第二弹性垫42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以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从而提高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第一弹性齿411与第二弹性齿421相互配合,能够阻碍外界的灰尘或水分等杂质从第一弹性垫41与第二弹性垫42之间流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尘、防水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插头1稳定插设在插座2内时,先对按压杆1231施加压力,使得按压杆1231带动连接件121向靠近复位弹簧1232的方向移动,连接件121对复位弹簧1232施加压力,使得复位弹簧1232压缩。再将插头1插设至插座2内,同时将连接件121插设至锁紧槽211内,连接件121带动弹性片122插设至锁紧槽211内。在此过程中,导向面2111对弹性片122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弹性片122向靠近连接件121的方向移动,以便于连接件121带动弹性片122插设至锁紧槽211内。

接着,不再向按压杆1231施加压力,使得复位弹簧1232回弹,以推动连接件121转动,使得连接件121带动弹性片122向靠近限位块212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弹性片122能够逐渐向远离连接件121的方向回弹,使得限位块212能够插设至弹性片122与连接件121之间,以便于将弹性片122和连接件121限制在锁紧槽211内。

此时,第一弹性垫41与第二弹性垫42相互抵紧,且第一弹性齿411与第二弹性齿421相互啮合,使得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以带动连接件121与限位块212移动,使得弹性片122与连接件121能够分别抵紧限位块212,从而便于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锁紧,进而便于将插头1稳定插设在插座2内。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铝合金线束与铜端子的连接流水线
  • 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
  • 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管夹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线束固定装置
  • 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
  • 一种新能源汽车应用铝合金线束连接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662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