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五金模具支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承重柱。

背景技术

在冲压五金模具行业,尤其是一些较大型的模具,在保管和运输模具的过程中,为保证上模和下模的平稳可靠,一般会在模具内部四个角各设置一根承重柱,以达到平稳支撑上模的目的,避免由于不均匀受力而使内部零件收到损害。

现有类似的承重柱在使用时,由于承重柱是从下模座直接支撑到上模座,当上模高度较大时,承重柱就会高出下模座很多,这样,当模具维修或其他原因需要将上模与下模拆离时,设置在下模的承重柱就会显得很突兀,尤其是大型模具,需要将上模吊离下模,在吊离过程中,突兀的承重柱很容易碰撞到上模内部的零件,造成模具的损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承重柱,以解决现有类似的承重柱在使用时,由于承重柱是从下模座直接支撑到上模座,当上模高度较大时,承重柱就会高出下模座很多,这样,当模具维修或其他原因需要将上模与下模拆离时,设置在下模的承重柱就会显得很突兀,尤其是大型模具,需要将上模吊离下模,在吊离过程中,突兀的承重柱很容易碰撞到上模内部的零件,造成模具的损害的问题。

本发明可折叠承重柱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可折叠承重柱,包括承重底柱,承重动柱和合页;所述承重底柱安装在底模座上,且底接触板位于承重底柱顶部;所述承重动柱顶部安装在顶模座上,且承重动柱底部安装有一处顶接触板,并且承重动柱底部通过顶接触板与承重底柱顶部顶接触板相连;所述合页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接触板和底接触板相连,且顶接触板通过连接螺栓与底接触板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动柱上下两部分通过限位螺栓固定连接,且承重动柱外侧端面上安装有一处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底接触板和顶接触板均为方形板状结构,且底接触板安装在承重底柱顶部端面上,并且承重动柱底部安装在顶接触板顶部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接触板底部端面贴合在底接触板顶部端面上,且顶接触板右侧通过合页与底接触板右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接触板顶部左侧内开设有两处螺纹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栓共有两处,且两处连接螺栓均转动连接于顶接触板左端内部,并且连接螺栓底部螺纹连接于底接触板内部所开设的螺纹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块共有三处,限位板块顶部呈外扩状,且限位板块分别安装在底接触板外侧端面上,并且三处限位板块顶部内侧端面分别贴合在顶接触板外侧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动柱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上部分承重动柱底部设有一处调节螺杆,并且下部分承重动柱内部开设有一处调节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动柱上部分通过调节螺杆螺纹连接于承重动柱下部分所开设的调节螺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螺栓螺纹连接于承重动柱内部,且限位螺栓内侧贴合在调节螺杆外侧端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顶接触板、底接触板和合页的设置,有利于在需要将底模顶部顶模吊离时,通过合页将承重底柱顶部与承重动柱连接部位进行折叠,使承重柱高度不再突出,有效的避免了承重柱碰伤上模零件的情况发生;并且配合连接螺栓的使用,可在顶接触板转动至底接触板顶部贴合时,将连接螺栓底部连接于底接触板内部螺纹连接孔内,通过连接螺栓对承重底柱顶部与承重动柱连接部位进行固定,保障承重柱支撑使用时的稳定性。

2.限位板块的设置,有利于通过限位板块对底接触板顶部的顶接触板外侧进行限位,使顶接触板内部连接螺栓底端能够更加精准的对齐底接触板内部螺纹连接孔,以便将连接螺栓底部连接至螺纹连接孔内,防止连接螺栓与螺纹连接孔发生错位,保障连接螺栓与底接触板之间固定连接效果。

3.承重动柱、调节螺杆和调节螺孔的设置,有利于通过承重动柱上下两部分调节螺杆与调节螺孔之间螺纹连接,对承重动柱上部分进行上下转动调节,提升承重动柱自身高度,更好的适用于各不同高度模具支撑使用需求;并且配合限位螺栓的使用,可在承重动柱上部分转动调节完毕后,转动承重动柱外侧限位螺栓,使限位螺栓贴合在调节螺杆外侧,对调节螺杆进行固定,防止调节螺杆再次转动,保障承重动柱上下两部分固定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轴视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承重底柱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承重动柱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承重动柱上下两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承重底柱;2、承重动柱;201、调节螺杆;202、调节螺孔;3、底接触板;301、螺纹连接孔;4、顶接触板;5、合页;6、连接螺栓;7、限位板块;8、限位螺栓;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承重柱,包括承重底柱1,承重动柱2和合页5;所述承重底柱1 安装在底模座上,且底接触板3位于承重底柱1顶部;所述承重动柱2顶部安装在顶模座上,且承重动柱2底部安装有一处顶接触板4,并且承重动柱2底部通过顶接触板4与承重底柱1 顶部顶接触板4相连;所述合页5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接触板4和底接触板3相连,且顶接触板4通过合页5与底接触板3转动连接,并且顶接触板4通过连接螺栓6与底接触板3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动柱2上下两部分通过限位螺栓8固定连接,且限位螺栓8螺纹连接于承重动柱2内部,并且承重动柱2外侧端面上安装有一处把手9。

其中,所述底接触板3和顶接触板4均为方形板状结构,且底接触板3安装在承重底柱 1顶部端面上,并且承重动柱2底部安装在顶接触板4顶部端面上。

其中,所述顶接触板4底部端面贴合在底接触板3顶部端面上,且顶接触板4右侧通过合页5与底接触板3右侧转动连接,如附图1所示;具体作用,可在需要将底模顶部顶模吊离时,通过合页5将承重底柱1顶部与承重动柱2连接部位进行折叠,使承重柱高度不再突出,有效的避免了承重柱碰伤上模零件的情况发生。

其中,所述底接触板3顶部左侧内开设有两处螺纹连接孔301。

其中,所述连接螺栓6共有两处,且两处连接螺栓6均转动连接于顶接触板4左端内部,并且连接螺栓6底部螺纹连接于底接触板3内部所开设的螺纹连接孔301内,如附图1所示;具体作用,可在顶接触板4转动至底接触板3顶部贴合时,将连接螺栓6底部连接于底接触板3内部螺纹连接孔301内,通过连接螺栓6对承重底柱1顶部与承重动柱2连接部位进行固定,保障承重柱支撑使用时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限位板块7共有三处,限位板块7顶部呈外扩状,且限位板块7分别安装在底接触板3外侧端面上,并且三处限位板块7顶部内侧端面分别贴合在顶接触板4外侧端面上,如附图1所示;具体作用,可通过限位板块7对底接触板3顶部的顶接触板4外侧进行限位,使顶接触板4内部连接螺栓6底端能够更加精准的对齐底接触板3内部螺纹连接孔301,以便将连接螺栓6底部连接至螺纹连接孔301内,防止连接螺栓6与螺纹连接孔301发生错位,保障连接螺栓6与底接触板3之间固定连接效果。

其中,所述承重动柱2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上部分承重动柱2底部设有一处调节螺杆201,并且下部分承重动柱2内部开设有一处调节螺孔202。

其中,所述承重动柱2上部分通过调节螺杆201螺纹连接于承重动柱2下部分所开设的调节螺孔202内,如附图4所示;具体作用,可通过承重动柱2上下两部分调节螺杆201与调节螺孔202之间螺纹连接,对承重动柱2上部分进行上下转动调节,提升承重动柱2自身高度,更好的适用于各不同高度模具支撑使用需求。

其中,所述限位螺栓8螺纹连接于承重动柱2内部,且限位螺栓8内侧贴合在调节螺杆 201外侧端面上,如附图4所示;具体作用,可在承重动柱2上部分转动调节完毕后,转动承重动柱2外侧限位螺栓8,使限位螺栓8贴合在调节螺杆201外侧,对调节螺杆201进行固定,防止调节螺杆201再次转动,保障承重动柱2上下两部分固定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在模具支撑使用时,先根据支撑模具高度,转动承重动柱2上部分调节螺杆201,对承重动柱2上部分进行上下转动调节,提升承重动柱2自身高度,并在承重动柱2高度调节适宜后,转动承重动柱2外侧限位螺栓8,使限位螺栓8贴合在调节螺杆201外侧,对调节螺杆201进行固定,保障承重动柱2上下两部分固定支撑效果,即可将承重底柱1和承重动柱2分别与底模座和顶模座相连,对模具进行支撑作业;当需要将底模顶部顶模吊离时,可转动顶接触板4内部两处连接螺栓6,使两处连接螺栓6底部与底接触板3分离,通过合页5将承重底柱1顶部与承重动柱2连接部位进行折叠,使承重柱高度不再突出,有效的避免了承重柱碰伤上模零件的情况发生;当承重底柱1顶部承重动柱2再次回位时,工作人员可在次转动顶接触板4内部两处连接螺栓6,使两处连接螺栓6底部连接于底接触板3内部螺纹连接孔301内,通过连接螺栓6对承重底柱1顶部与承重动柱2连接部位进行固定,保障承重柱支撑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相关技术
  • 一种可折叠承重柱
  • 一种可折叠承重柱
技术分类

06120112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