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拼装且便于拼装连接的电力塔基础。

背景技术

我国输电工程取得了较大的功绩,我国在输电工程上也在向着长距离输电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在一些偏僻地区基本也已经实现了长久供电,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输电工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力塔,电力塔可以作为电线架空敷设的支撑部件,电力塔主要是采用大量的杆件经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加工而成,在实际安装电力塔时,一般的操作过程是需要在安装电力塔的地基上挖出一定尺寸和深度的工作坑,然后在工作坑内浇筑混凝土,然后在混凝土内预埋多根伸出混凝土基础的预埋螺栓,预埋的螺栓作为能够将电力塔安装到混凝土基础上的连接部件。

然而电力塔往往安装在野外地势较高且较为偏远的地区,这种客观情况下,由于地势较高,施工作业对无法采用较好的方法将流体混凝土输送至地势较高的电力塔安装处,甚至当将混凝土运至施工地点后,由于运输时间较长,流体混凝土发生凝固等现象,从而造成电力塔基础现浇施工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电力塔基础,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在地势较高处采用现浇法施工电力塔基础时,由于运输时间较长,流体混凝土发生凝固等现象,从而造成电力塔基础现浇施工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电力塔基础,包括上板、与上板拼接的下板、预埋在上板上的螺栓、连接杆、滑动杆和顶推杆,所述连接杆预埋在下板内且其伸出下板,所述上板中预埋有第一套筒,该连接杆插接在第一套筒内,所述滑动杆穿设在上板中且该滑动杆可沿穿设方向往复滑动,所述顶推杆与下板固定连接,以用于随连接杆插入第一套筒过程中而顶推滑动杆,进而使滑动杆滑动并插入位于第一套筒内连接杆上的插接孔中。

工作原理:首先在电力塔安装处开挖工作坑,然后采用吊装等运输工具将所述上板和下板吊运至工作坑周边。

之后施工人员再次借助吊装工具,首先将所述下板吊运下放至工作坑底部,之后再采用吊装工具将所述上板吊运至工作坑内,使上板和下板对应,并且使所述连接杆和第一套筒对应,然后持续下放所述上板,此时所述连接杆插接至第一套筒内,且在连接杆插接至第一套筒内的过程中,所述顶推杆也持续向滑动杆靠近,直到接触并开始顶推所述滑动杆,当所述连接杆插接至第一套筒内插接到位后,所述顶推杆正好将所述滑动杆顶推至所述滑动杆插入位于第一套筒内的连接杆上的插接孔内。

此时通过所述连接杆插接至所述第一套筒内,并且所述滑动杆插接至位于第一套筒内的连接杆上的插接孔内,从而能够保证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拼接牢固,之后操作人员开始回填工作坑并将上板和下板掩埋,掩埋之后确保所述螺栓露在外面,以便于借助所述螺栓,将电力塔与上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完全取代了传统现浇电力塔基础的方式,进而采用所述上板和下板进行拼装的方式,该种方式首先保证了所述上板和下板的混凝土浇筑质量,从而能够保证电力塔基础的混凝土自身结构性能。

另外,在对接拼装所述上板和下板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将所述连接杆与第一套筒进行对位,之后下放所述上板,上板和下板靠近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杆将插接至第一套筒内,且该过程中所述顶推杆将逐渐接触滑动杆并顶推滑动杆,从而使滑动杆滑动至位于第一套筒内的连接杆上的插接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上板1、下板2、螺栓3、连接杆4、滑动杆5、顶推杆6、第一套筒7、插接孔8、楔形块9、弹簧10、卡槽11、卡块12、插接杆13、第二套筒14、通孔15、注入孔16、护罩17、螺纹筒18、螺纹套19、螺钉20、卡接槽21、支撑杆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力塔基础,包括上板1、与上板1拼接的下板2、预埋在上板1上的螺栓3、连接杆4、滑动杆5和顶推杆6,所述连接杆4预埋在下板2内且其伸出下板2,所述上板1中预埋有第一套筒7,该连接杆4插接在第一套筒7内,所述滑动杆5穿设在上板1中且该滑动杆5可沿穿设方向往复滑动,所述顶推杆6与下板2固定连接,以用于随连接杆4插入第一套筒7过程中而顶推滑动杆5,进而使滑动杆5滑动并插入位于第一套筒7内连接杆4上的插接孔8中。

本发明完全取代了传统现浇电力塔基础的方式,进而采用所述上板1和下板2进行拼装的方式,该种方式首先保证了所述上板1和下板2的混凝土浇筑质量,从而能够保证电力塔基础的混凝土自身结构性能。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杆4为两根且分别预埋在下板2的两侧,所述第一套筒7为两根且分别与两根连接杆4对应,对应的所述连接杆4和顶推杆6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2,所述滑动杆5为两根且从上板1的两侧穿设入上板1内,所述顶推杆6为两根且分别固定在下板2的两侧且与两根滑动杆5对应。

如图1所示,每根所述滑动杆5均伸出上板1外且滑动杆5上靠近滑动杆5的外端均固定一块楔形块9,该楔形块9的倾斜面与对应的所述顶推杆6端部对应,以用于与顶推杆6端部接触并被顶进,进而带动所述滑动杆5滑动插入连接杆4的插接孔8内,该种设置方式,所述顶推杆6端部仅仅需要与所述楔形块9接触并持续顶进所述楔形块9,从而楔形块9就可以带动对应的所述滑动杆5滑动,该种驱动滑动杆5滑动的方式结构简单,联动灵活度高。

如图1所示,所述滑动杆5上套设可相对滑动杆5滑动的弹簧10,该弹簧10一端与上板1固定连接,该弹簧10另一端与楔形块9固定连接,在上板1和下板2进行拼装之前,所述弹簧10能够将所述滑动杆5顶推至伸出上板1外并保证伸出上板1外的状态,此时在拼装所述上板1和下板2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再重新滑动调节所述楔形块9的位置,此时所述楔形块9处于与顶推杆6位置对应处,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拼装所述上板1和下板2的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弹簧10端部预埋在上板1内,该种方式能够提高所述弹簧10与上板1的连接强度。

如图1所示,所述上板1下部开有卡槽11,所述下板2上部开有与卡槽11适配且与下板2一体成形的卡块12,所述上板1中预埋多根插接杆13,所述卡块12上预埋多根第二套筒14,多根插接杆13一一对应插接在多根第二套筒14内,通过所述卡槽11和卡块12的设置,该卡槽11和卡块12能够使所述上板1和下板2在拼装过程中快速地对位,并且能够以所述卡槽11和卡块12的配合卡接,操作人员可以快速地判断上板1和下板2之间是否拼接到位,从而利于提高所述上板1和下板2之间的拼装效率。

如图1所示,每根所述插接杆13内沿轴向均开有将插接杆13两端贯通的通孔15,所述上板1上开有与通孔15连通的注入孔16,通过所述注入孔16和通孔15,操作人员可以将锚固剂通过所述注入孔16和通孔15注入到所述第二套筒14底部,之后锚固剂从所述第二套筒14底部开始向第二套筒14上部进行蔓延,从而该种方式能够将所述插接杆13牢固地插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二套筒14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上板1和下板2的连接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两块分别与上板1、下板2拆卸连接且用于分别将两根顶推杆6罩护在内的护罩17,通过所述护罩17,该护罩17能够对裸露在下板2外侧的所述顶推杆6进行防护,减缓顶推杆6受外界环境影响发生锈蚀等不良现象。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板1、下板2的同侧分别预埋有螺纹筒18,所述护罩17固定两个与两个螺纹筒18对应且贯通的螺纹套19,对应的螺纹筒18、螺纹套19内螺纹连接一根螺钉20,仅仅通过旋转所述螺钉20,就能够将所述护罩17安装到所述顶推杆6外围,该种操作方式更加地简单。

工作原理:首先在电力塔安装处开挖工作坑,然后采用吊装等运输工具将所述上板1和下板2吊运至工作坑周边。

之后施工人员再次借助吊装工具,首先将所述下板2吊运下放至工作坑底部,之后再采用吊装工具将所述上板1吊运至工作坑内,使上板1和下板2对应,并且使所述连接杆4和第一套筒7对应,然后持续下放所述上板1,此时所述连接杆4插接至第一套筒7内,且在连接杆4插接至第一套筒7内的过程中,所述顶推杆6也持续向滑动杆5上的楔形块9靠近,直到接触并开始顶推所述楔形块9,当所述连接杆4插接至第一套筒7内插接到位后,所述顶推杆6正好借助所述楔形块9将所述滑动杆5顶推至所述滑动杆5插入位于第一套筒7内的连接杆4上的插接孔8内,并且此时所述顶推杆6端部卡接至所述楔形块9上的卡接槽21中。

此时所述插接杆13对应插接至第二套筒14内,之后操作人员向所述注入孔16和通孔15中注入锚固剂,锚固剂可以快速地流入所述第二套筒14底部,并从第二套筒14底部向第二套筒14上部进行蔓延,直到锚固剂完全将插接至第二套筒14内的所述插接杆13包裹牢固。

之后操作人员再次借助所述螺钉20将所述护罩17安装在上板1的侧边,具体操作就是将所述螺栓3螺纹旋入所述螺纹筒18和螺纹套19内,之后操作人员在所述螺钉20上涂刷阻锈剂。

此时通过所述连接杆4插接至所述第一套筒7内,通过将插接杆13插接至第二套筒14内,并且向所述第二套筒14内注入锚固剂,并且所述滑动杆5插接至位于第一套筒7内的连接杆4上的插接孔8内,从而能够保证所述上板1和下板2之间拼接牢固,之后操作人员开始回填工作坑并将上板1和下板2掩埋,掩埋之后确保所述螺栓3露在外面,以便于借助所述螺栓3,将电力塔与上板1连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相关技术
  • 一种稳定性好的电力塔架基础
  • 一种电力塔的绝缘基础
技术分类

06120112164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