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111275072.3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21年10月29日,发明名称为一种线条灯的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条灯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亮化和隧道照明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桥梁、隧道及高楼等建筑都采用线条灯来装饰及照明,线条灯一般包括灯条、灯罩、灯壳及端盖,灯条呈长条状,灯罩及灯壳均为呈中空设置的杆状壳体,灯罩的两个侧壁相对的一侧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槽。现有技术中在组装线条灯时,工作人员先将灯条由灯罩端部的第一开口滑入灯罩内,并使灯条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缘滑入卡槽内,从而使灯条组装至灯罩内,然后将灯罩由灯壳端部的第二开口滑入并嵌合于灯壳内,最后通过螺丝将端盖锁付至灯罩及灯壳的端部,以密封灯罩及灯壳。

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整块基板上焊接发光元件,以将基板制作成由多个并列的灯条构成的灯板,在组装前,需要先将由多个并列的灯条构成的灯板依次切分为多个单独的灯条。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拆分的方式将灯板依次切分为多个单独的灯条,即由工作人员手持切刀切分灯板,但人工切分的拆分效率较低,而且切分过程中切刀容易划伤工作人员,同时由于人工切分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控制切刀的切割轨迹,导致切刀容易切割到灯条,从而导致灯条的质量不满足要求,即导致灯条后续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料装置,以解决人工切分的拆分效率较低,而且切分过程中切刀容易划伤工作人员,同时由于人工切分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控制切刀的切割轨迹而导致切刀容易切割到灯条,从而导致灯条的质量不满足要求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料装置,用于将由多个并列的灯条构成的灯板拆分为多个单独的所述灯条,所述分料装置包括:

第三运输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灯板由灯板上料工位输送至分料工位;

分割机构,设置于所述分料工位处,所述分割机构被配置为沿相邻的两个所述灯条间的切分路径依次切分多个所述灯条;

翻转机构,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能够夹持完成切分的所述灯条并绕平行于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的轴线由所述分料工位翻转至灯条下料工位;及

下料台,设置于所述灯条下料工位处,所述下料台被配置为承接所述灯条。

作为优选,分割机构包括第一刀具和第二刀具,所述第一刀具的刀刃为直线,所述第二刀具的刀刃为弧线,且所述第一刀具的刀刃与所述第二刀具的刀刃相切,所述灯板能够移动至所述第一刀具和所述第二刀具之间,所述第二刀具能够沿所述第一刀具的刀刃的延伸方向滚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运输机构包括第一送料块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送料块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被配置为容置位于所述灯板上料工位的所述灯板的边缘,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送料块由所述灯板上料工位移动至所述分料工位。

作为优选,所述分割机构还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和所述夹持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刀具的两侧,所述支撑台能够承载由所述第一送料块输送的所述灯板,位于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刀具的刀刃平行,所述第三运输机构还包括第二送料块,所述第二送料块能够推动位于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灯板远离所述第一刀具的一侧以使所述灯板朝向所述第一刀具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或所述第二夹块设置有凸出部,当所述第二送料块推动所述灯板移动时,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相互远离,所述第二送料块能够推动所述灯板移入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并与所述凸出部抵接,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刀具的刀刃的间距等于所述灯条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刀具的刀刃的间距可调。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送料块包括第一推动部、第二推动部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一推动部和所述第二推动部之间,所述第一推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推动部能够与位于所述支撑台上的所述灯板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运输机构还包括第二位置检测组件,所述第二位置检测组件包括槽型光电开关和能置入所述槽型光电开关的检测槽中的遮光片,所述槽型光电开关和所述遮光片择一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推动部和所述第二推动部。

作为优选,所述分料装置还包括灯板上料机构,所述灯板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及顶升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带被配置为输送所述灯板,所述顶升组件被配置为顶升所述灯板,以使所述灯板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

作为优选,所述下料台设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被配置为沿所述灯条的宽度方向输送所述灯条,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载放块,所述载放块被配置为载放所述灯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本发明中,夹持组件能够夹持位于分料工位的灯板的待拆分的灯条,分割机构将被夹持组件夹持的灯条由灯板上拆分下来后,夹持组件绕平行于灯条的长度方向的轴线由分料工位翻转至灯条下料工位,将灯条放置于下料台上,重复上述动作,以完成整个灯板的拆分。本发明采用机械机构代替人工拆分,避免了人工拆分时可能出现的划伤等危险,同时还提高了拆分的效率,保证拆分得到的灯条的质量满足要求,从而保证灯条后续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线条灯的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循环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未设置夹板时的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运输机构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送料装置设置有夹板时的第二输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灯罩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镭射机构及灯壳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是图1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是图1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除第三运输机构外的分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灯条和灯罩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灯条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装夹机构、第三推进机构及第二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中第三承载部及摩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灯罩和灯壳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7是图25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点胶机构及螺丝锁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灯条;12、灯罩;121、第一开口;13、灯壳;131、第二开口;132、第三开口;14、灯板;

2、灯条分料单元;211、第三运输机构;2111、第一送料块;21111、第二容置槽;2112、第三驱动组件;2113、第二送料块;21131、第一推动部;21132、第二推动部;2114、第二位置检测组件;21141、槽型光电开关;21142、遮光片;212、分割机构;2121、第一刀具;2122、第二刀具;2123、支撑台;21231、支撑板;213、翻转机构;2131、夹持组件;21311、第一夹块;213111、凸出部;21312、第二夹块;214、下料台;2141、第二输送带;2142、载放块;215、灯板上料机构;2151、顶升组件;

3、第一组装单元;311、第一装夹机构;3111、第二装夹组件;31111、第一夹爪;312、第二推进机构;3121、推块;3131、摩擦轮;314、灯条上料机构;3141、第一承载板;31411、第一滑槽;31412、第一承载部;314121、第一容置槽;31413、第二承载部;3142、移动组件;31421、第二齿条;31422、第二齿轮;31423、第七驱动件;315、第二承载板;3151、第二滑槽;3152、第三承载部;31521、第三容置槽;3153、第四承载部;

4、第二组装单元;41121、夹板;412、第一推进机构;4121、推板;41211、第一板部;41212、第二板部;4122、压力传感器;413、第二装夹机构;41311、第二夹爪;414、复位机构;4141、安装板;4142、第二弹簧;415、扩张机构;4151、扩张块;416、镭射机构;4161、镭射头;4162、第四装夹组件;

5、第三组装单元;51、点胶机构;511、第一搬运组件;512、点胶组件;5121、点胶头;5122、压力调节阀;52、螺丝锁付机构;521、第二搬运组件;522、电批;

6、灯罩上料单元;6111、第一托板;61111、第一水平板部;61121、第一驱动件;611221、第一滑轨;6121、第二托板;61211、第二水平板部;613、限位机构;6131、第二限位板;61311、凸块;6132、第二驱动件;6141、第一齿条;6142、第一齿轮;6143、第三驱动件;615、料仓;6151、第一限位板;61511、凹槽;6152、置物架;616、机架;6161、第一安装座;61611、第二滑块;6162、第二安装座;61621、第三滑块;617、第一基座;6171、第二滑轨;6172、第三滑轨;6181、第一定位板;

621、第二运输机构;6211、第一输送板;62111、第一挡板;6212、第二输送板;62121、第二挡板;62122、第五滑块;62212、第五驱动件;6222、第二驱动组件;623、第二基座;6231、第四滑轨;624、第三安装座;6241、第四滑块;625、第一位置检测组件;626、连接板;6261、第五滑轨;

7、灯壳上料单元;71、灯壳定位组件;711、第二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线条灯一般包括灯条11、灯罩12、灯壳13及端盖,灯条11呈长条状,灯罩12及灯壳13均为呈中空设置的杆状壳体,灯罩12的两个侧壁相对的一侧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槽,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整块基板上焊接发光元件,以将基板制作成由多个并列的灯条11构成的灯板14,因此在组装前,需要先将由多个并列的灯条11构成的灯板14依次切分为多个单独的灯条11。

为组装线条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条灯的组装设备,请参阅图1、图13、图18、图25及图28,线条灯的组装设备包括灯条分料单元2、第一组装单元3、第二组装单元4及第三组装单元5,灯条分料单元2包括分割机构212,分割机构212被配置为将由多个并列的灯条11构成的灯板14依次切分为多个单独的灯条11,第一组装单元3包括第一装夹机构311及推进模块,第一装夹机构311被配置为夹紧灯罩12,推进模块被配置为将灯条11由灯罩12端部的第一开口121推入灯罩12内,第二组装单元4包括第一运输机构及第一推进机构412,第一运输机构包括输送线体及第一装夹组件,第一装夹组件能够夹紧灯壳13并沿输送线体输送灯壳13,第一推进机构412被配置为将组装有灯条11的灯罩12由位于输送线体上的灯壳13端部的第二开口131推入灯壳13内,输送线体的输送路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组装单元5,第三组装单元5被配置为组装端盖,以封闭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

在本实施例中,灯条分料单元2用于切分形成单独的灯条11,第一组装单元3用于将由灯条分料单元2切分形成的灯条11组装至灯罩12内,第二组装单元4用于将在第一组装单元3完成组装的灯条11和灯罩12组装至灯壳13内,在第二组装单元4完成组装的灯条11、灯罩12及灯壳13沿输送线体输送至第三组装单元5,第三组装单元5将端盖组装至灯罩12和灯壳13的端部,以形成完整的线条灯,本实施例采用机械设备代替手工组装,从而保证组装得到的线条灯的质量,即线条灯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还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组装单元3设置有灯条组装工位,由灯条分料单元2切分形成的灯条11能够被移转至灯条组装工位,第一装夹机构311及推进模块均设置于灯条组装工位,在输送线体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灯罩组装工位及端盖组装工位,在灯条组装工位完成组装的灯条11和灯罩12被移转至灯罩组装工位,第一装夹组件能够先将灯壳13输送至灯罩组装工位,第一装夹组件继续将在灯罩组装工位完成组装的灯条11、灯罩12及灯壳13输送至端盖组装工位,以完整组装线条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线条灯的组装设备还包括灯罩上料单元6及第一移转机构,灯罩上料工位位于灯罩上料单元6,即灯罩上料单元6用于向第一组装单元3提供灯罩12,为保证推进模块能够准确地将灯条11推入灯罩12内,需精确保证灯条11沿平行于其中心线的方向的移动距离,为此,灯罩上料单元6包括灯罩定位组件,灯罩定位组件被配置为沿平行于灯罩12的中心线的方向定位灯罩12,第一移转机构被配置为将定位后的灯罩12移转至第一装夹机构311,以获取夹紧于第一装夹机构311的灯罩12的两端的精确位置,进而精确获取灯条11沿平行于其中心线的方向的移动距离。

除包括灯罩定位组件外,灯罩上料单元6还设置有灯罩上料系统,灯罩上料系统用于输送呈杆状的灯罩12,灯罩上料系统包括循环上料装置,请参阅图2,循环上料装置设置有上料区和下料区,上料区设置有上料位和缓存位,下料区设置有下料位和回转位,循环上料装置包括第一移载机构、第二移载机构、限位机构613及第二移转机构,第一移载机构包括第一托板6111,第一托板6111能够承托载有灯罩12的料仓615并能够在上料位和缓存位之间移动,第二移载机构包括第二托板6121,第二托板6121能够承托料仓615并能够在下料位和回转位之间移动,限位机构613设置于缓存位处,以使满载有灯罩12的料仓615保持于缓存位处,第二移转机构能够将位于缓存位的满载有灯罩12的料仓615移转至位于下料位的第二托板6121上,或将位于回转位的空载的料仓615移转至位于上料位的第一托板6111上。

本实施例中的循环上料装置设置有两个料仓615,当料仓615位于上料位时,料仓615为空载状态,工作人员可将灯罩12放置于料仓615内,满载有灯罩12的料仓615能够由上料位移动至缓存位,限位机构613使满载有灯罩12的料仓615保持于缓存位,第一托板6111恢复至上料位,第二移转机构将位于回转位的空载的料仓615移转至第一托板6111上,第二托板6121移动至下料位,第二移转机构将位于缓存位的满载的料仓615移转至第二托板6121上,重复上述动作,以完成两个料仓615的循环上料,相较于人工上料,本实施例中循环上料装置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保证高效稳定的上料速度。

本实施例中上料位和缓存位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下料位和回转位也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均还包括升降结构,以分别升降第一托板6111和第二托板6121。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料区和下料区均设置有机架616,升降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61121及滑动组件,第一托板6111和第二托板6121均传动连接有第一驱动件61121,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轨611221和第一滑块,上料区和下料区的机架616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611221,第一滑轨61122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托板6111和第二托板6121均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机架6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61121通过链传动的方式驱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轨611221升降,以保证料仓615移动的安全性,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61121也可通过其它传动方式驱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轨611221升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为使满载有灯罩12的料仓615保持于缓存位,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料仓615设置有第一限位板6151,限位机构613包括第二限位板6131及第二驱动件6132,当料仓615移动至缓存位时,第二驱动件6132能够驱动第二限位板6131移动至第一限位板6151的下方,即满载有灯罩12的料仓615能够通过第一限位板6151承托于第二限位板6131上。

为避免承托于第二限位板6131的料仓615沿水平方向晃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6151开设有凹槽61511,第二限位板6131设置有凸块61311,当第二限位板6131移动至第一限位板6151的下方时,凸块61311位于凹槽61511内并与凹槽61511的槽壁抵接,从而限制料仓615沿水平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缓存位和下料位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回转位和上料位也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为使料仓615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上述第一托板6111和第二托板6121分别包括第一水平板部61111和第二水平板部61211,第二移转机构被配置为驱动第一水平板部61111沿水平方向朝向下料区移动或驱动第二水平板部61211沿水平方向朝向上料区移动,并使第一水平板部61111或第二水平板部61211承托位于下料区或上料区的料仓615,即第二移转机构择一地传动连接于第一水平板部61111或第二水平板部61211。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移转机构传动连接于第二水平板部61211,当第二托板6121承托空载的料仓615位于回转位时,第二移转机构驱动第二水平板部61211朝向上料位移动,直至空载的料仓615移动至第一托板6111的上方,第二托板6121向下移动,以使空载的料仓615承托于第一托板6111上,然后第二水平板部61211复位。当第二托板6121位于下料位时,第二移转机构驱动第二水平板部61211朝向缓存位移动,直至第二水平板部61211移动至位于缓存位的满载有灯罩12的料仓615的下方,第二托板6121向上移动,第二水平板部61211承托起满载有灯罩12的料仓615,并使第一限位板6151脱离第二限位板6131,然后第二水平板部61211复位,从而使满载有灯罩12的料仓615移动至下料位。

请参阅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移转机构包括第一齿条6141及第三驱动件6143,第一齿条6141连接于第一水平板部61111或第二水平板部61211的下方,第三驱动件6143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一齿轮6142,第一齿轮6142与第一齿条6141啮合,第三驱动件6143驱动第一齿轮6142转动,与第一齿轮6142啮合的第一齿条6141带动第一水平板部61111或第二水平板部61211沿水平方向移动。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灯罩12具有多种尺寸,即不同类型的灯罩12的长度不同,为适应不同类型的灯罩12,本实施例中上料区和下料区均相对设置有两个机架616,上料区和下料区的两个机架616的间距均可调。

如图2所示,循环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基座617,第一基座617上设置有第二滑轨6171,上料区的两个机架616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第一安装座6161,第一安装座6161通过第二滑块61611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6171,第一安装座6161带动上料区的一个机架616朝向或背离另一个机架616移动,以调整上料区的两个机架616的间距,第一基座617上设置有第三滑轨6172,下料区的两个机架616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第二安装座6162,第二安装座6162通过第三滑块61621滑动连接于第三滑轨6172,第二安装座6162带动下料区的一个机架616朝向或背离另一个机架616移动,以调整下料区的两个机架616的间距。

上述灯罩上料系统除包括循环上料装置外,还包括送料装置,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呈杆状的灯罩12,以将灯罩12由循环上料装置的下料位输送至灯罩定位组件处,料仓615设置有置物层,置物层被配置为承载灯罩12的两端,送料装置包括输送板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输送板沿水平方向移动至置物层的下方,并能够驱动输送板沿竖直方向移动以承托并顶升灯罩12。具体地,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料仓615呈中空设置,料仓615的两个侧壁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置物架6152,其中一个侧壁的多个置物架6152和另一个侧壁的多个置物架6152一一对应,以沿竖直方向形成多个置物层,每个置物架6152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放置位,相对的两个放置位用于承载灯罩12的两端,输送板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至置物层的下方,并承托起灯罩12,以使灯罩12脱离置物架6152,然后输送板沿水平方向移出料仓615,以完成下料工作。

上述送料装置包括第二运输机构621及驱动机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运输机构621包括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均为上述输送板,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平行设置,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沿其延伸方向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挡板62111和多个第二挡板62121,多个第一挡板62111与多个第二挡板62121一一对齐,相邻的两个第一挡板62111和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62121均构成一个载放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6222,第一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第一输送板6211和/或第二输送板6212升降,第二驱动组件6222被配置为驱动第二输送板6212沿其延伸方向相对第一输送板6211往复移动,移动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62121的间距。

由于多个第一挡板62111与多个第二挡板62121一一对齐,即第一输送板6211的载放位与第二输送板6212的载放位一一对齐,当灯罩12载放于第一输送板6211和/或第二输送板6212上时,灯罩12的中心线与第一输送板621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驱动组件首先驱动第一输送板6211下降,灯罩12仅承载于第二输送板6212上,第二驱动组件6222驱动第二输送板6212沿其延伸方向相对第一输送板6211前进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即为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62121的间距,然后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输送板6211上升,以使灯罩12同时载放于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上,接着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二输送板6212下降,灯罩12仅承载于第一输送板6211上,第二驱动组件6222驱动第二输送板6212沿其延伸方向相对第一输送板6211后退预设距离,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二输送板6212上升,完成上述动作后,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均复位,而灯罩12沿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的延伸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前进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62121的间距,重复上述动作,以将灯罩12由循环上料装置的下料位输送至灯罩定位组件处。

本实施例中采用送料装置代替人工送料,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送料装置具有高效稳定的送料速度,同时送料装置送料能够极大地降低灯罩12及灯壳13的损坏率。

当仅设置一个第二运输机构621时,在输送灯罩12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内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仅有一个承载灯罩12,为保证灯罩12能够被稳定载放,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均需承载灯罩12的中间部位,使得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的间距不宜过大,但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灯罩12具有多种尺寸,即不同类型的灯罩12的长度不同,当灯罩12的长度较长时,仅承载灯罩12的中间部位不利于稳定载放,为此,本实施例中送料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第二运输机构621,两个以上第二运输机构621间隔设置,灯罩12同时载放于两个以上第二运输机构621上,两个第二运输机构621分别承载灯罩12的两端,且两个第二运输机构621的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同步移动。

为适应不同类型的灯罩12,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机构621的间距可调。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二基座623,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机构621中的至少一个滑动连接于第二基座623,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机构621中的一个能够朝向或背离另一个移动,以调整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机构621的间距。

进一步地,第二基座623上设置有第四滑轨6231,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机构62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第三安装座624,第三安装座624通过第四滑块6241滑动连接于第四滑轨6231。第三安装座624带动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机构621中的一个朝向或背离另一个移动,以调整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机构621的间距。

为保证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机构621的间距与灯罩12的长度相适配,本实施例中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一位置检测组件625,第一位置检测组件625被配置为检测第三安装座624的位置。

如图6所示,上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62212,第四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第一输送板6211升降,第二输送板6212的下方连接有第五滑块62122,第五滑块62122滑动连接于设置于连接板626上的第五滑轨6261,第五驱动件62212被配置为驱动连接板626升降,第二驱动组件6222能够驱动第二输送板6212沿第五滑轨6261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还能够沿其延伸方向同步移动,以移动至所述置物层的下方,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62212驱动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上升,以承托并顶升灯罩12。

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二运输机构621能够稳定载放灯罩12,本实施例中第二运输机构621包括两个第一输送板6211,第二输送板6212位于两个第一输送板6211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设置于第一输送板6211和第二输送板6212远离循环上料装置的一端的灯罩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6181,第一定位板6181能够与灯罩12的端壁抵接,即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定位板6181判定灯罩12的位置,以准确获取灯罩12的两端的精确位置。

除包括灯罩上料单元6外,本实施例中的线条灯的组装设备还包括灯壳上料单元7,灯壳上料工位位于灯壳上料单元7,灯壳上料单元7也设置有上述循环上料装置及送料装置,相应地,灯壳上料单元7还包括灯壳定位组件71,灯壳定位组件71被配置为沿平行于灯壳13的中心线的方向定位灯壳13,第一移转机构被配置为将定位后的灯壳13移转至第一装夹组件,以获取夹紧于第一装夹组件的灯壳13的两端的精确位置,进而精确获取灯罩12沿平行于其中心线的方向的移动距离。

请参阅图9和图10,灯壳定位组件71包括第二定位板711,第二定位板711能够与灯壳13的端壁抵接。即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定位板711判定灯壳13的位置,以准确获取灯壳的两端的精确位置。

灯壳上料单元7还包括镭射机构416,镭射机构416设置于灯壳上料单元7的送料装置的输送路径上,以对灯壳13进行镭射标印。

本实施例中的灯条分料单元2设置有分料装置,分料装置用于将由多个并列的灯条11构成的灯板14拆分为多个单独的灯条11,如图11和图13所示,分料装置包括第三运输机构211、分割机构212、翻转机构213及下料台214,第三运输机构211被配置为将灯板14由灯板上料工位输送至分料工位,分割机构212设置于分料工位处,分割机构212被配置为沿相邻的两个灯条11间的切分路径依次切分多个灯条11,翻转机构213包括夹持组件2131,夹持组件2131能够夹持完成切分的灯条11并绕平行于灯条1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由分料工位翻转至灯条下料工位,下料台214设置于灯条下料工位处,下料台214被配置为承接灯条11。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131能够夹持位于分料工位的灯板14的待拆分的灯条11,分割机构212将被夹持组件2131夹持的灯条11由灯板14上拆分下来后,夹持组件2131绕平行于灯条1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由分料工位翻转至灯条下料工位,将灯条11放置于下料台214上,重复上述动作,以完成整个灯板14的拆分。本实施例中采用机械机构代替人工拆分,避免了人工拆分时可能出现的划伤等危险,同时还提高了拆分的效率,保证拆分得到的灯条11的质量满足要求,从而保证灯条11后续能够正常使用。

优选地,结合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中的分割机构212包括第一刀具2121和第二刀具2122,第一刀具2121的刀刃为直线,第二刀具2122的刀刃为弧线,且第一刀具2121的刀刃与第二刀具2122的刀刃相切,灯板14能够移动至第一刀具2121和第二刀具2122之间,第二刀具2122能够沿第一刀具2121的刀刃的延伸方向滚动,以切分第一刀具2121和第二刀具2122之间的灯板14。

请参阅图12和图16,本实施例中第三运输机构211包括第一送料块2111和第三驱动组件2112,第一送料块2111设置有第二容置槽21111,第二容置槽21111被配置为容置位于灯板上料工位的灯板14的边缘,第三驱动组件2112能够驱动第一送料块2111由灯板上料工位移动至分料工位,由于灯板14的长度较长,为保证灯板14能够安全稳定地被输送,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第一送料块2111,所有第一送料块2111均设置有第二容置槽2111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分割机构212还包括支撑台2123,支撑台2123和夹持组件2131分别位于第一刀具2121的两侧,支撑台2123包括多个沿第一刀具2121的刀刃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板21231,支撑台2123能够承载由第一送料块2111输送的灯板14,位于支撑台2123上的灯条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刀具2121的刀刃平行,第三运输机构211还包括第二送料块2113,第一送料块2111和第二送料块2113沿第一刀具2121的刀刃的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送料块2113能够推动位于支撑台2123上的灯板14远离第一刀具2121的一侧以使灯板14朝向第一刀具2121移动,第二送料块2113采用步进的方式移动,第二送料块2113每次移动的距离等于灯条11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由第一送料块2111和第二送料块2113共同推动灯板14移动,缩短了第一送料块2111的行程,节省分料装置的占用空间。

由于第二送料块2113每次移动的距离等于灯条11的宽度,为保证第二送料块2113每次移动后第一刀具2121的刀刃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灯条11之间,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夹持组件2131包括第一夹块21311和第二夹块21312,第一夹块21311或第二夹块21312设置有凸出部213111,当第二送料块2113推动灯板14移动时,第一夹块21311和第二夹块21312相互远离,第二送料块2113能够推动灯板14移入第一夹块21311和第二夹块21312之间,并与凸出部213111抵接,凸出部213111与第一刀具2121的刀刃的间距等于灯条11的宽度,凸出部213111被配置为限制灯板14继续移动,以保证第一刀具2121和第二刀具2122能够准确地将灯条11切分下来,以进一步保证拆分得到的灯条11的质量满足要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7,本实施例中第二送料块2113包括第一推动部21131、第二推动部21132及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连接于第一推动部21131和第二推动部21132之间,第一推动部21131连接于第三驱动组件2112,第二推动部21132能够与位于支撑台2123上的灯板14抵接,以使灯板14与凸出部213111柔性接触,避免损坏灯板14。

当灯板14与凸出部213111抵接时,若第三驱动组件2112继续驱动第一推动部21131移动,尽管第一推动部21131和第二推动部2113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但若第三驱动组件2112继续驱动第一推动部21131移动的距离大于第一推动部21131和第二推动部21132的间距,仍会导致灯板14发生损坏,为进一步避免灯板14发生损坏,第三运输机构211还包括第二位置检测组件2114,如图17所示,第二位置检测组件2114包括槽型光电开关21141和能置入槽型光电开关21141的检测槽中的遮光片21142,槽型光电开关21141和遮光片21142择一地安装于第一推动部21131和第二推动部21132,槽型光电开关21141与第三驱动组件2112电性连接,当灯板14与凸出部213111抵接时,第三驱动组件2112继续驱动第一推动部21131移动,遮光片21142置入槽型光电开关21141的检测槽中,第三驱动组件2112停止工作。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灯条11具有多种尺寸,不同类型的灯条11的宽度不同,为适应不同类型的灯条11,本实施例中的凸出部213111与第一刀具2121的刀刃的间距可调。

请参阅图11和图15,分料装置还包括灯板上料机构215,灯板上料机构215包括第一输送带及顶升组件2151,第一输送带被配置为输送灯板14,顶升组件2151被配置为顶升灯板14,以使灯板14远离第一输送带,从而便于第一送料块2111的第二容置槽21111容置灯板14的边缘。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组件2112除了能够驱动第一送料块2111和第二送料块2113沿水平方向移动外,还能够驱动第一送料块2111和第二送料块2113升降,以使第一送料块2111的第二容置槽21111能够准确地容置灯板14的边缘,同时当第一送料块2111将灯板14送至支撑台2123上后,第二送料块2113需要朝向灯板上料工位移动,第三驱动组件2112能够驱动第二送料块2113升降以避免与位于支撑台2123上的灯板14发生碰撞。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下料台214设置有第二输送带2141,第二输送带2141被配置为沿灯条11的宽度方向输送灯条11,由于灯板14能够切分为多个单独的灯条11,为了输送多个单独的灯条11,第二输送带2141上设置有多个载放块2142,载放块2142被配置为载放灯条11。

第一组装单元3设置有灯条和灯罩的组装装置,请参阅图18至图21,灯条和灯罩的组装装置除包括上述第一装夹机构311及推进模块外,还包括灯条上料机构314,其中推进模块包括第二推进机构312及第三推进机构,灯条上料机构314包括第一承载板3141及移动组件3142,第一承载板3141能够承载灯条11,第一承载板3141设置有第一滑槽31411,灯条11能够由第一承载板3141的端部伸入第一滑槽31411内,移动组件3142能够驱动第一承载板3141移动,以使第一滑槽31411的中心线能够与灯罩12的中心线重合,第二推进机构312包括推块3121,推块3121能够与灯条11远离灯罩12的一端抵接,并能够沿灯条1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将灯条11靠近灯罩12的一端由灯罩12端部的第一开口121推入灯罩12内,当灯条11部分位于灯罩12内时,第三推进机构能够向灯条11靠近灯罩12的一侧施加推力,以将其余灯条11推入灯罩12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推进机构312的推块3121将灯条11的一端推入灯罩12后,第三推进机构向灯条11靠近灯罩12的一侧施加推力,以将灯条11逐渐推入灯罩12内,最终使其余灯条11推入灯罩12内,相较于人工组装灯条11和灯罩12,本实施例能够显著提高组装的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组装的质量,而且本实施例采用在灯条11的一端推入灯罩12后向灯条11靠近灯罩12的一侧施加推力的方式来代替持续向灯条11的端部施加推力以将灯条11完全推入灯罩12的方式,以防止在推动灯条11的过程中灯条11靠近灯罩12的一侧发生弯曲翘起,从而防止损坏灯条11。

具体地,由分料装置切分的灯条11可通过第一承载板3141的端部伸入第一滑槽31411内,移动组件3142移动第一承载板3141以使位于第一滑槽31411内的灯条11的中心线与夹紧于第一装夹机构311的灯罩12的中心线对齐,第二推进机构312的推块3121推动位于第一滑槽31411内的灯条11远离夹紧于第一装夹机构311的灯罩12的端部,以使灯条11靠近夹紧于第一装夹机构311的灯罩12的端部伸入灯罩12内,第三推进机构向灯条11靠近灯罩12的一侧施加推力,以将灯条11逐渐推入灯罩12内,最终使灯条11完全伸入灯罩12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灯条11能够由第一承载板3141的端部伸入第一滑槽31411内后,灯条11远离夹紧于第一装夹机构311的灯罩12的端部与第一承载板3141的端部平齐,以沿平行于灯条11的中心线的方向定位灯条11,结合上述,由于夹紧于第一装夹机构311的灯罩12由灯罩定位组件定位,从而精确获取灯条11沿平行于其中心线的方向的移动距离,进而保证推进模块能够准确地将灯条11推入灯罩12内。

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三推进机构需要向灯条11靠近灯罩12的一侧施加推力,因此灯条11部分位于灯罩12和第一承载板3141之间,为避免位于灯罩12和第一承载板3141之间的灯条11发生弯曲翘起,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中灯条和灯罩的组装装置还包括第二承载板315,第二承载板315设置有第二滑槽3151,当第一滑槽31411的中心线与灯罩12的中心线重合时,第二滑槽3151对接于第一滑槽31411与灯罩12的第一开口121之间,第三推进机构能够向位于第二滑槽3151内的灯条11施加推力,以进一步防止灯条11发生损坏。

请参阅图23和图24,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推进机构包括摩擦轮3131及第六驱动件,第二承载板315的两侧均设置有摩擦轮3131,摩擦轮3131能够由第二承载板315的侧壁伸入第二滑槽3151内,当灯条11部分位于灯罩12内时,灯条11抵接于两个摩擦轮3131的轮面之间,第六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摩擦轮3131转动,摩擦轮3131与灯条11相摩擦,以产生推动灯条11移动的推力。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摩擦轮3131的轮面上设置有锯齿,以增加与灯条11之间的摩擦,进而便于推动灯条11移动。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灯条11具有多种尺寸,不同类型的灯条11的宽度不同,为适应不同类型的灯条11,请参阅图21,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3141包括第一承载部31412和第二承载部31413,第一承载部31412朝向第二承载部31413的一侧及第二承载部31413朝向第一承载部31412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容置槽314121,以形成第一滑槽31411,灯条11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边缘能够分别容置于两个第一容置槽314121内,第一承载部31412和第二承载部31413的间距可调。

具体地,结合图20,本实施例中移动组件3142包括第二齿条31421、第二齿轮31422及第七驱动件31423,第二齿条31421的两端设置有灯条上料工位及灯条组装工位,第一承载部31412和第二承载部31413均连接有第二齿轮31422,第一承载部31412和第二承载部31413上的第二齿轮31422均啮合于第二齿条31421,第一承载部31412和第二承载部31413上的第二齿轮31422均连接有第七驱动件31423,第七驱动件31423能够驱动第二齿轮31422转动,以调整第一承载板3141的位置或第一承载部31412与第二承载部31413的间距,当第一承载部31412和第二承载部31413其中一个上的第二齿轮31422转动或第一承载部31412和第二承载部31413的第二齿轮31422的转动方向相反时,第一承载部31412和第二承载部31413间距减小,当第一承载部31412和第二承载部31413的第二齿轮31422的转动方向相同且转速相等时,调整第一承载板3141整体在灯条上料工位及灯条组装工位之间移动,当第一承载板3141位于灯条组装工位时,第一滑槽31411的中心线能够与灯罩12的中心线重合。

相应地,如图22和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板315包括第三承载部3152和第四承载部3153,第三承载部3152朝向第四承载部3153的一侧及第四承载部3153朝向第三承载部3152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容置槽31521,以形成第二滑槽3151,灯条11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边缘能够分别容置于两个第三容置槽31521内,第三承载部3152和第四承载部3153的间距可调,以适应不同宽度的灯条11。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灯罩12也具有多种尺寸,不同类型的灯罩12的宽度不同,为适应不同类型的灯罩12,请参阅图22,本实施例中第一装夹机构311包括多个第二装夹组件3111,所有第二装夹组件3111均能够夹紧灯罩12,所有第二装夹组件3111均包括两个第一夹爪31111,所有第二装夹组件3111均具有两个第一夹爪31111相互靠近以夹紧灯罩12的第一工作状态及两个第一夹爪31111相互远离以松开灯罩12的第二工作状态,任意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两个第二装夹组件3111的两个第一夹爪31111的间距不同,多个第二装夹组件3111均能够沿垂直于第一滑槽31411的中心线的水平方向移动,以分别与第二滑槽3151正对。

为使灯条11能够紧密卡接于灯罩12内部,灯罩12的两个侧壁的间距等于灯条11宽度,即第一开口121等于灯条11的宽度,为便于将灯条11由第一开口121推入灯罩12内,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承载部3152和第四承载部3153相背的两侧的间距由远离第一装夹机构311的位置向靠近第一装夹机构311的端部逐渐减小,第二承载板315能够朝向第一夹紧机构移动,第三承载部3152和第四承载部3153靠近第一装夹机构311的端部伸入灯罩12内,第三承载部3152和第四承载部3153靠近第一装夹机构311的端部的相背的两侧与灯罩12的两个侧壁抵接,随着第二承载板315的移动,灯罩12的第一开口121逐渐被扩大,从而便于将灯条11由第一开口121推入灯罩12内。

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摩擦轮3131摩擦的方式将灯条11推入灯罩12内,摩擦轮3131的轮面与灯条11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相切,因此摩擦轮3131与灯条11的抵接处与灯罩12的第一开口121之间存在间隙,当间隙较大时,在灯条11远离灯罩12的一端由两个摩擦轮3131之间经过后,由于此时推动灯条11移动的推力消失,因此可能会存在部分灯条11仍位于灯罩12外,为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推进机构312优选为包括两个推块3121,两个推块3121沿第一滑槽314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远离第一装夹机构311的推块3121用于使灯条11靠近灯罩12的一端由灯罩12端部的第一开口121推入灯罩12内,靠近第一装夹机构311的推块3121用于将经过第三推进机构推动后仍位于灯罩12外的灯条11推入灯罩12内,从而进一步保证灯条11完全伸入灯罩12内。本实施例中由两个推块3121共同推动灯条11,相较于仅设置一个推块3121,缩短了推块3121的行程,节省灯条和灯罩的组装装置的占用空间。

第二组装单元4设置有灯罩和灯壳的组装装置,请参阅图25至图27,灯罩和灯壳的组装装置除包括上述第一运输机构及第一推进机构412外,还包括第二装夹机构413及复位机构414,第一装夹组件能够夹紧灯壳13并沿输送线体将灯壳13输送至灯罩组装工位,第二装夹机构413包括第三装夹组件,第三装夹组件具有夹持灯罩12并使灯罩12的中心线与处于灯罩组装工位的灯壳13的中心线重合的第三工作状态及释放灯罩12的第四工作状态,第一推进机构412包括推板4121,推板4121能够与灯罩12远离灯壳13的一端抵接,并能够推动灯罩12和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第三装夹组件朝向灯壳13移动,当灯罩12部分位于灯壳13内时,第三装夹组件切换至第四工作状态,复位机构414被配置为在第三装夹组件由第三工作状态切换至第四工作状态后复位第三装夹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装夹组件夹持灯罩12,第一装夹组件夹持灯壳13并沿输送线体输送灯壳13至灯罩组装工位,灯壳13的中心线与灯罩12的中心线重合,推板4121推动灯罩12并带动第三装夹组件一起朝向灯壳13移动,以保证灯罩12在伸入灯壳13前其中心线始终与灯壳13的中心线重合,从而保证灯罩12靠近灯壳13的一端能够准确伸入灯壳13,当灯罩12靠近灯壳13的一端由灯壳13的第二开口131伸入灯壳13内后,第三装夹组件释放灯罩12,复位机构414使第三装夹组件朝向远离灯壳13的一侧移动以复位第三装夹组件,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灯罩12组装,相较于人工组装,本实施例能够显著提高组装的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组装的质量。

具体地,灯罩组装工位设置于输送线体的输送路径上,第一移转机构能够将位于第二装夹组件3111的灯罩12移转至第三装夹组件上,由于灯罩12在被第一移转机构输送至第二装夹组件3111前已被灯罩定位组件定位,因此第一移转机构将灯罩12由第二装夹组件3111移转至第三装夹组件时无需再对灯罩12进行定位,第三装夹组件设置于输送线体的一侧,第三装夹组件夹持灯罩12,第一移转机构将由灯壳定位组件71定位后的灯壳13移转至第一装夹组件,第一装夹组件夹持灯壳13并沿输送线体输送灯壳13至灯罩组装工位,灯壳13的中心线与灯罩12的中心线重合,停止输送,灯壳13保持于灯罩组装工位,推板4121推动灯罩12并带动第三装夹组件一起朝向灯壳13移动,当灯罩12靠近灯壳13的一端由灯壳13的第二开口131伸入灯壳13内后,第三装夹组件释放灯罩12,复位机构414使第三装夹组件朝向远离灯壳13的一侧移动以复位第三装夹组件,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灯罩12组装,推板4121继续推动灯罩12,以将灯罩12完全推入灯壳13。

如图27所示,推板4121包括沿平行于处于组装工位的灯壳13的中心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板部41211和第二板部41212,第一板部41211能够与灯罩12抵接,为避免损伤灯罩12和灯壳13,需保证第一板部41211推动灯罩12的推力满足要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推进机构412还包括压力传感器4122,压力传感器4122位于第一板部41211和第二板部41212之间,以实时监测第一板部41211推动灯罩12的推力。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灯罩和灯壳的组装装置还包括上述驱动机构,结合图6和图7,输送线体包括上述第一输送板6211及第二输送板6212,第一装夹组件包括多个夹板41121,当然,上述送料装置也可包括多个夹板41121,当送料装置设置有夹板41121时,送料装置能够夹紧灯罩12或灯壳13,第二输送板6212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上述夹板41121,多个夹板41121与多个第二挡板62121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夹板41121能够同时沿第二输送板6212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移动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62121的间距,第二挡板62121和与其相邻的夹板41121之间夹持有灯壳13,第二驱动组件6222能够驱动第二输送板6212和多个夹板41121同时沿第五滑轨6261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灯罩12具有多种尺寸,不同类型的灯罩12的宽度不同,为适应不同类型的灯罩12,第二装夹机构413沿垂直于处于灯罩组装工位的灯壳13的中心线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装夹组件,所有第三装夹组件均包括两个第二夹爪41311,任意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的两个第三装夹组件的两个第二夹爪41311的间距不同,第二装夹机构413能够沿垂直于处于灯罩组装工位的灯壳13的中心线的水平方向移动,即多个第三装夹组件均能够沿垂直于处于灯罩组装工位的灯壳13的中心线的水平方向移动,以分别与灯壳13的第二开口131正对。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复位机构414包括安装板4141和第二弹簧4142,安装板4141与第二装夹机构413沿平行于处于组装工位的灯壳13的中心线的方向间隔设置,所有第三装夹组件和安装板414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4142,第二弹簧4142在第三装夹组件朝向灯壳13移动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并在第三装夹组件切换至第四工作状态后能够恢复变形以复位第三装夹组件,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灯罩12组装。

为使灯罩12能够紧密卡接于灯壳13内部,灯壳13的两个侧壁的间距等于灯罩12宽度,即灯壳13靠近第一夹持机构的端部的第二开口131的宽度等于灯罩12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的灯罩和灯壳的组装装置还包括扩张机构415,扩张机构415被配置为扩张灯壳13靠近第一夹持机构的端部的第二开口131,以便于将灯罩12由第二开口131推入灯壳13内。

夹持于第一装夹组件的灯壳13的上方开设有第三开口132,第三开口132沿平行于灯壳13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且第三开口132与第二开口131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扩张机构415包括扩张块4151,扩张块4151位于处于组装工位的灯壳13的上方,扩张块4151沿垂直于处于组装工位的灯壳13的中心线的水平方向的长度由靠近灯壳13的一侧向远离灯壳13的一侧逐渐增大,扩张块4151能够沿竖直方向下降,并由位于灯壳13上方且连通第二开口131的第三开口132伸入灯壳13内,扩张块4151的侧壁能够与灯壳13的侧壁的上边沿抵接,随着扩张块4151的移动,灯壳13的第二开口131逐渐被扩大,从而便于将灯罩12由第二开口131推入灯壳13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扩张机构415包括多个扩张块4151,多个扩张块4151沿垂直于处于灯罩组装工位的灯壳13的中心线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任意两个扩张块4151的底面沿垂直于处于灯罩组装工位的灯壳13的中心线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不同,以适应扩张不同宽度的灯壳13的第二开口131。

本实施例中的灯条和灯罩的组装装置及灯罩和灯壳的组装装置分别设置有上述灯罩上料工位和灯壳上料工位,且灯条和灯罩的组装装置及灯罩和灯壳的组装装置还分别包括灯罩定位组件及灯壳定位组件71。

灯罩和灯壳的组装装置还包括上述镭射机构416,镭射机构416设置于灯壳上料工位处,并设置于灯壳上料单元7的送料装置的输送路径上,请参阅图9,镭射机构416包括镭射头4161及第四装夹组件4162,第四装夹组件4162夹紧输送至镭射头4161下方的灯壳13的两端,并能够旋转灯壳13,以使镭射头4161与灯壳13上预设的待标印处对正,进而对灯壳13进行镭射标印。

在第二组装单元4完成组装的灯条11、灯罩12及灯壳13沿输送线体输送至第三组装单元5,第三组装单元5包括点胶机构51及螺丝锁付机构52,点胶机构51和螺丝锁付机构52沿输送线体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点胶机构51被配置为在端盖上点胶并将端盖粘接至灯壳13及灯罩12上,螺丝锁付机构52被配置为锁紧端盖,点胶机构51首先将端盖粘接至灯壳13及灯罩12上,完成粘接后,螺丝锁付机构52锁紧端盖,从而完整组装线条灯。

进一步地,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中点胶机构51包括第一搬运组件511及点胶组件512,第一搬运组件511能够吸取端盖,并带动端盖在点胶组件512及输送线体之间移动,螺丝锁付机构52包括第二搬运组件521及电批522,第二搬运组件521带动电批522移动。第一搬运组件511、第二搬运组件521及第一移转机构均为机械手搬运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28,本实施例中的点胶组件512还包括点胶头5121及压力调节阀5122,点胶头5121被配置为向端盖点滴胶水,压力调节阀5122被配置为调节点胶头5121点滴胶水的流量,从而保证端盖的粘接质量满足要求。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69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