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已经由原来的120°左右拓宽到160°以上,人们在享受大视角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希望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因此除了宽视角需求之外,在许多场合还需要显示装置具备宽窄视角相互切换的功能。

目前主要采取在显示屏上贴附百叶遮挡膜来实现宽窄视角切换,当需要防窥时,利用百叶遮挡膜遮住屏幕即可缩小视角,但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准备百叶遮挡膜,会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便,而且一张百叶遮挡膜只能实现一种视角,一旦贴附上百叶遮挡膜后,视角便固定在窄视角模式,导致无法在宽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而且防窥片会造成辉度降低影响品位。

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也有利用调光盒和显示面板实现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的双盒结构,其中,显示面板用于正常的画面显示,调光盒用于控制视角切换。调光盒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上基板和下基板上的视角控制电极给液晶分子施加一个垂直电场,使液晶朝竖直方向偏转,实现窄视角模式,通过控制视角控制电极上的电压,从而可以实现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这种显示面板是利用大视角收光以降低亮度实现窄视角显示。但是,这种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显示时,左右45°的显示亮度与中心(0°)的显示亮度的比值在1%左右,宽视角时的大视角显示效果较差。而且现有技术中,在提升宽视角的显示效果时,窄视角效果会变差;或者在提升窄视角的显示效果时,宽视角的显示效果会变差。难以做到在提升宽视角的显示效果时,并不影响或提升窄视角的显示效果。

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做到在提升宽视角的显示效果时,并不影响或提升窄视角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盒和第二液晶盒,所述第一液晶盒设于所述第二液晶盒的出光侧;

所述第一液晶盒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染料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视角辅助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与所述视角辅助电极配合的视角控制电极;

所述第二液晶盒包括彩膜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二液晶盒远离所述第一液晶盒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二液晶盒靠近所述第一液晶盒的一侧设有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偏光片为反射型偏光片,所述第一液晶盒和/或所述第二液晶盒内设有棱镜结构层,所述棱镜结构层对背光线具有散光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偏光片为反射型偏光片;和/或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一液晶盒之间设有透反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晶盒具有标识图案区和非标识图案区,所述视角控制电极包括与所述标识图案区对应的第一视角控制电极以及与所述非标识图案区对应的第二视角控制电极,所述第一视角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相互绝缘且间隔开;

在标识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视角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分别施加幅值不同的窄视角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视角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位于同一层,或所述第一视角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位于不同层。

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多条第一扫描线和多条第一数据线,多条所述第一扫描线和多条所述第一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所述阵列基板在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像素电极和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邻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一数据线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多条第二扫描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扫描线和所述第一扫描线相对应,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相对应,所述视角控制电极包括多个与所述像素单元对应的电极块,所述第二基板在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电极块通过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与邻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扫描线和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液晶盒具有标识图案区和非标识图案区,在标识显示模式时,所述标识图案区对应的所述电极块和所述非标识图案区对应的所述电极块分别施加幅值不同的窄视角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晶盒远离所述第二液晶盒的一侧设有第三偏光片,所述第三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一液晶盒之间设有透反层,且所述透反层为单向透视膜,所述染料液晶层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进行配向,且所述染料液晶层的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三偏光片的透光轴相互平行;

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多条第一扫描线和多条第一数据线,多条所述第一扫描线和多条所述第一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所述阵列基板在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像素电极和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邻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一数据线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多条第二扫描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扫描线和所述第一扫描线相对应,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相对应,所述视角控制电极包括多个与所述像素单元对应的电极块,所述第二基板在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电极块通过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与邻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扫描线和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

在反射显示模式时,所述电极块上各自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在与所述像素单元对应的区域均为无色透明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在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设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和/或所述棱镜结构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宽视角模式时,向所述视角辅助电极施加公共信号,向所述视角控制电极施加宽视角信号,以控制所述染料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呈站立姿态;

在窄视角模式时,向所述视角辅助电极施加公共信号,向所述视角控制电极施加窄视角信号,以控制所述染料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呈倾斜姿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偏光片为反射型偏光片,和/或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一液晶盒之间设有透反层;

所述第一液晶盒具有标识图案区和非标识图案区,所述视角控制电极包括与所述标识图案区对应的第一视角控制电极以及与所述非标识图案区对应的第二视角控制电极,所述第一视角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相互绝缘且间隔开;

在标识显示模式时,向所述视角辅助电极施加公共信号,向所述第一视角控制电极施加第一窄视角信号,以及向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施加第二窄视角信号,所述第一窄视角信号和所述第二窄视角信号的幅值不同,以控制所述标识图案区对应的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呈第一倾斜姿态,以及控制所述非标识图案区对应的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呈第二倾斜姿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偏光片为反射型偏光片,和/或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一液晶盒之间设有透反层;

所述第一液晶盒具有标识图案区和非标识图案区,所述视角控制电极包括多个与像素单元对应的电极块;

在标识显示模式时,向所述视角辅助电极施加公共信号,向所述标识图案区对应的电极块施加第一窄视角信号,以及向所述非标识图案区对应的电极块施加第二窄视角信号,所述第一窄视角信号和所述第二窄视角信号的幅值不同,以控制所述标识图案区对应的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呈第一倾斜姿态,以及控制所述非标识图案区对应的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呈第二倾斜姿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一液晶盒之间设有透反层,且所述透反层为单向透视膜;

所述第一液晶盒远离所述第二液晶盒的一侧设有第三偏光片,所述第三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相互平行,所述染料液晶层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进行配向,且所述染料液晶层的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三偏光片的透光轴相互平行,所述视角控制电极包括多个与像素单元对应的电极块;

在反射显示模式时,关闭背光模组以及第二液晶盒,向所述视角辅助电极施加公共信号,向所述电极块上各自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

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具有散光作用的棱镜结构层,并搭配在第二液晶盒远离第一液晶盒的一侧设置反射型偏光片,从而在提升宽视角效果的同时,保证具有较好的宽视角显示亮度;而且第一液晶盒内采用染料液晶,染料液晶在窄视角时具有一定吸光作用,以降低棱镜结构层对窄视角效果的影响,并提升窄视角效果。通过棱镜结构层、反射型偏光片以及染料液晶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在提升宽视角效果时,并不影响或提升窄视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液晶盒在宽视角模式时不同掺杂比的染料分子下视角与对比度的仿真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液晶盒在窄视角模式时不同掺杂比的染料分子下视角与对比度的仿真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液晶盒在窄视角模式时不同染料分子掺杂比下视角与透光率的实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视角控制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在标识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第二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标识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标识显示模式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反射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7是本发明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盒10和第二液晶盒20,第一液晶盒10设于第二液晶盒20的出光侧,即第一液晶盒10设于第二液晶盒20远离背光模组50的一侧。

第一液晶盒10包括第一基板11、与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1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的染料液晶层13。第一基板11上设有视角辅助电极111,第二基板12上设有与视角辅助电极111配合的视角控制电极121,通过控制施加在视角辅助电极111和视角控制电极121上的电压,以控制第一液晶盒10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本实施例中,视角辅助电极111和视角控制电极121均为整面设置的面状电极,从而可以控制显示装置的所有区域同时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11上设有覆盖视角辅助电极111的绝缘层,和/或第二基板12上设有覆盖视角控制电极121的绝缘层,以避免视角辅助电极111和视角控制电极121之间出现短路的问题。

染料液晶层13的光程差△n*d为700~1500nm,例如为1393nm。染料液晶层13包括相互混合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液晶分子131为正性液晶分子(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染料分子132可以采用黑色染料分子或紫黑色染料分子,染料分子长轴的吸光能力大于短轴的吸光能力,即染料分子132具有长轴吸收光的能力强,短轴吸收光的能力很弱的特性。如图1所示,初始状态时,正性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132平行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进行配向,染料液晶层13靠近第一基板11一侧的配向方向与靠近第二基板12一侧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或反向平行。可以理解地是,第一基板11朝向染料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向层,第二基板12朝向染料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二配向层,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用于对染料液晶层13进行配向,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当然,染料液晶层13在初始配向时可具有较小的预倾角(例如小于5°),即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在初始时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形成有较小的夹角,可在切换为窄视角时,加快正性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132朝向竖直方向偏转。

第二液晶盒20包括彩膜基板21、与彩膜基板21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2以及设于彩膜基板21和阵列基板22之间的液晶层23。本实施例中,液晶层23中的液晶分子也采用正性液晶分子(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如图1所示,初始状态时,正性液晶分子平行于彩膜基板21和阵列基板22进行配向,液晶层23靠近彩膜基板21一侧的配向方向与靠近阵列基板22一侧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或反向平行。当然,液晶层23中的液晶分子也可采用负性液晶分子(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分子)。

彩膜基板21上设有呈阵列排布的色阻层212以及将色阻层212间隔开的黑矩阵211,色阻层212包括红(R)、绿(G)、蓝(B)三色的色阻材料,并对应形成红(R)、绿(G)、蓝(B)三色的子像素,即像素单元SP具有红(R)、绿(G)、蓝(B)三种颜色。

如图2所示,阵列基板22上设有多条第一扫描线1和多条第一数据线2,多条第一扫描线1和多条第一数据线2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SP,阵列基板22在每个像素单元SP内设有像素电极222和第一薄膜晶体管3,像素电极222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3与邻近第一薄膜晶体管3的第一扫描线1和第一数据线2电性连接。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3包括栅极、有源层、漏极以及源极,栅极与第一扫描线1位于同一层并电性连接,栅极与有源层通过栅极绝缘层隔离开,源极与第一数据线2电性连接,漏极与像素电极222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22上设有与像素电极222相配合的公共电极221,公共电极221与像素电极222位于不同层并通过绝缘层绝缘隔离。公共电极221可位于像素电极222上方或下方(图1中所示为公共电极221位于像素电极222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公共电极221为面状结构,像素电极222为在每个像素单元SP内具有多个电极条的狭缝电极,以形成边缘场开关模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可位于同一层,但是两者相互绝缘隔离开,像素电极222和公共电极221各自均可包括多个电极条,像素电极222的电极条和公共电极221的电极条相互交替排列,以形成面内切换模式(In-Plane Switching,IPS)。或者,阵列基板22在朝向液晶层23的一侧设有像素电极222,彩膜基板21在朝向液晶层23的一侧设有公共电极221,以形成TN显示模式或VA显示模式,至于TN显示模式和VA显示模式的其他介绍请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液晶盒10和/或第二液晶盒20内设有棱镜结构层40,棱镜结构层40对背光线具有散光作用。本实施例中,棱镜结构层40设于阵列基板22朝向液晶层23的一侧,背光模组50发出的背光线穿过棱镜结构层40,呈发散状态,从而提升宽视角效果。其中,棱镜结构层40包括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第一折射层上设有凸起结构,第二折射层覆盖于第一折射层上。凸起结构的纵截面可以为三角形、梯形以及半圆形等,凸起结构为柱状结构。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从而使得背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后,具有发散效果。

如图1所示,第二液晶盒20远离第一液晶盒10的一侧设有第一偏光片31,第二液晶盒20靠近第一液晶盒10的一侧设有第二偏光片32,第二偏光片32的透光轴与第一偏光片31的透光轴相互垂直。其中,第一偏光片31为反射型偏光片(APF,Advanced Polarizer Film,全称:反射型偏光超薄光学膜)的镜面反射率(SCI)可达46%以上,反射型偏光片具有透光轴和反光轴,反射型偏光片的透光轴和反光轴相互垂直。由于棱镜结构层40对背光线具有散光作用,在提升宽视角时,会降低宽视角的显示亮度。通过在第二液晶盒20远离第一液晶盒10的一侧设置反射型偏光片,相对于普通偏光片,可以提高对背光线的利用率,以提高宽视角的显示亮度。在棱镜结构层40和反射型偏光片的相互配合下,从而在提升宽视角效果的同时,以保证具有较好的宽视角显示亮度。

进一步地,第二偏光片32与第一液晶盒10之间设有透反层34。本实施例中,透反层34为反射型偏光片(APF,Advanced Polarizer Film,全称:反射型偏光超薄光学膜),从而使得透反层34对光线的透射和反射具有轴向,只要偏振方向与反射型偏光片的透射轴相互平行的光线,大部分可以透过反射型偏光片,从增加透射背光的亮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透反层34也可以为单向透视膜,单向透视膜对光线没有偏振作用,背光线穿过单向透视膜后依然是自然光,环境光经过单向透视膜反射后也还是自然光,即不论光线的偏振方向,单向透视膜均对其具有透射和反射效果。其中,单向透视膜(也叫单向膜、镜面膜等),是指一种贴在玻璃上可以使玻璃对可见光具有很高反射比的膜。例如,当室外比室内明亮时,单向透视膜与普通镜子相似,室外看不到室内的景物,但室内可以看清室外的景物的效果,单向透视膜普遍应用于居家生活玻璃贴膜或汽车玻璃贴膜。在窄视角模式时,由于大视角下透过的背光较暗,因此,可以看见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从而提升窄视角的防窥效果,实现金色防窥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偏光片32与第一液晶盒10之间设置视角补偿膜(图未示)或视角补偿膜与反射型偏光片的复合膜,视角补偿膜具有一定收光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窄视角的防窥效果。其中,视角补偿膜可以与透反层34复合成一层膜,即预先将视角补偿膜与透反层34粘接在一起。由于透反层34比较薄,通过预先将视角补偿膜与透反层34粘接在一起,可以提升一定厚度和强度,从而便于将视角补偿膜和透反层34粘接于第二偏光片32与第一液晶盒10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液晶盒10远离第二液晶盒20的一侧设有第三偏光片33,第三偏光片33的透光轴与第二偏光片32的透光轴相互平行,第三偏光片33的透光轴与染料液晶层13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例如第三偏光片33的透光轴与第二偏光片32的透光轴均为0°,则染料液晶层13的配向方向为90°,第一偏光片31(反射型偏光片)的透光轴为90°,第一偏光片31的反光轴为0°。

其中,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彩膜基板21以及阵列基板22可以用玻璃、丙烯酸和聚碳酸酯等材料制成。第视角辅助电极111、视角控制电极121、公共电极221以及像素电极222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透明材料。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50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于背光模组50的出光侧,背光模组50用于给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其中,背光模组50可以采用准直型背光模组、侧入型背光模组或集光型背光模组。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该驱动方法包括: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宽视角模式时,背光模组50为开启状态,向视角辅助电极111施加公共信号Vcom,向视角控制电极121施加宽视角信号V1,视角辅助电极111与视角控制电极121之间具有很大压差(例如5~10V),使得视角辅助电极111与视角控制电极121之间形成很强的垂直电场(图4中的E2),控制染料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转,并呈站立姿态,以实现宽视角效果。

在宽视角显示时,向公共电极221施加公共电压,向像素电极222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之间形成压差并产生水平电场(图4中的E1),液晶层2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在控制光线穿过液晶层23的强度,实现灰阶显示。灰阶电压包括0~255级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施加不同的灰阶电压时,像素单元SP呈现不同的亮度,从而在宽视角下显示不同的画面,以实现显示装置在宽视角下的正常显示。

在宽视角显示时,通过设置具有散光作用的棱镜结构层40,并搭配在第二液晶盒20远离第一液晶盒10的一侧设置第一偏光片31,在棱镜结构层40和第一偏光片31的相互配合下,从而在提升宽视角效果的同时,以保证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宽视角显示亮度。在宽视角时,由于染料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呈站立姿态,染料分子132基本不会吸收光线,因此,染料分子132不会影响宽视角的显示效果。而且,在宽视角时,不论大视角还是正视角度(0°)下透过的背光较强,可以掩盖住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因此,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对宽视角下的显示基本没有影响。

如图3和图5所示,在窄视角模式时,背光模组50为开启状态,向视角辅助电极111施加公共信号Vcom,向视角控制电极121施加窄视角信号V2,视角辅助电极111与视角控制电极121之间具有较大压差(例如1.5~3V,优选为2.7V),使得视角辅助电极111与视角控制电极121之间形成较强的垂直电场(图5中的E3),控制染料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转,并呈倾斜姿态,染料液晶层13在大视角下具有收光效果,即大视角下的亮度变暗,以实现窄视角效果。

在窄视角显示时,向公共电极221施加公共电压,向像素电极222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之间形成压差并产生水平电场(图5中的E1),液晶层2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在控制光线穿过液晶层23的强度,实现灰阶显示。灰阶电压包括0~255级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施加不同的灰阶电压时,像素单元SP呈现不同的亮度,从而在窄视角下显示不同的画面,以实现显示装置在窄视角下的正常显示。

在窄视角显示时,由于采用染料液晶层13,染料液晶层13中的染料分子132具有长轴吸收光的能力强,短轴吸收光的能力很弱的特性,在窄视角显示时,染料分子132可以吸收部分光线,从而增加窄视角时的收光效果,以提升窄视角效果。而且,在第二偏光片32与第一液晶盒10之间设有透反层34,由于窄视角时大视角下透过的背光较暗,因此,可以看见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从而进一步提升窄视角的防窥效果,实现金色防窥效果。由于窄视角时正视角度(0°)下透过的背光较强,可以掩盖住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因此,正视角度下基本看不见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即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对窄视角正视角度下的显示基本没有影响。

在宽视角显示时向视角控制电极121施加的宽视角信号V1大于在窄视角显示时向视角控制电极121施加窄视角信号V2,从而使得在宽视角显示时视角辅助电极111与视角控制电极121之间的压差大于在窄视角显示时视角辅助电极111与视角控制电极121之间的压差。

下表一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与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效果和宽视角效果的比对数据:

由上述表一可以看出,在宽视角(WVA)时,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左右45°亮度与中心(0°)亮度的比值分别从1.05%、1.12%提升至4.32%、4.54%,在窄视角(NVA)时,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窄视角效果相当,当然,也可以通过增加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来提升窄视角的显示效果。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液晶盒在宽视角模式时不同掺杂比的染料分子下视角与对比度的仿真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液晶盒在窄视角模式时不同掺杂比的染料分子下视角与对比度的仿真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液晶盒在窄视角模式时不同染料分子掺杂比下视角与透光率的实测图。如图6和图7所示,图中a表示染料液晶层13中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为0时的实测图,图中b表示染料液晶层13中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为1%时的实测图,图中c表示染料液晶层13中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为2%时的实测图,图中d表示染料液晶层13中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为3%时的实测图。如图8所示,图中曲线C0表示染料液晶层13中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为0时的仿真曲线,图中曲线C3表示染料液晶层13中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为3%时的仿真曲线。从图6中可以看出,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对第一液晶盒10的宽视角效果影响不大;从图7和图8中可以看出,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对第一液晶盒10的窄视角效果影响较大。

下表二为第一液晶盒10中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为0-3%实验数据,请参考下表二:

由上述表二可以看出,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对第一液晶盒10的窄视角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液晶盒10中染料分子132的掺杂比例,来控制第一液晶盒10在窄视角时的收光效果。其中,图6-图8以及表二仅是单独对第一液晶盒10的测试数据。

[实施例二]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5)中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基板11在朝向染料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凸台14,凸台14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相对应,即凸台14在第一基板11上的投影与显示区重合。其中,凸台14可以采用平坦层(OC)制作,先覆盖整面的平坦层,然后再将非显示区对应的平坦层去除,以保留显示区对应的平坦层,并形成凸台14。由于第一基板11在经过薄化处理后容易弯曲,导致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容易吸附在一起形成彩虹纹异常。通过在显示区设置凸台14,从而可以增强经过薄化处理后第一基板11的强度,增大大板边缘处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距离,避免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容易吸附在一起,而且仅将凸台14设置于显示区,不会影响第一液晶盒10的厚度,同时也可以避免单纯将硅球尺寸(SP Size)加大引起的周边色差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凸台14设置于第二基板12朝向染料液晶层13的一侧,或者,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在朝向染料液晶层13的一侧均设有凸台14。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5)、实施例二(图9)中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

棱镜结构层40设于第二基板12朝向染料液晶层13的一侧,棱镜结构层40对背光线具有散光作用。背光模组50发出的背光线穿过棱镜结构层40,呈发散状态,从而提升宽视角效果。其中,棱镜结构层40包括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第一折射层上设有凸起结构,第二折射层覆盖于第一折射层上。凸起结构的纵截面可以为三角形、梯形以及半圆形等,凸起结构为柱状结构。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从而使得背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后,具有发散效果。当然,可以同时在阵列基板22朝向液晶层23的一侧和第二基板12朝向染料液晶层13的一侧设置棱镜结构层40,从而进一步提升宽视角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5)、实施例二(图9)、实施例三(图10)中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

第二偏光片32为反射型偏光片,即第二偏光片32有透光轴和反光轴,第二偏光片32的透光轴和反光轴相互垂直。例如,第二偏光片32为反射型偏光片(APF,AdvancedPolarizer Film,反射型偏光超薄光学膜),其镜面反射率(SCI)可达46%以上。通过将第二偏光片32也采用反射型偏光片,再搭配透反层34,从而可以增加对环境光的反射效果,以提升窄视角的防窥效果,实现金色防窥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偏光片32也采用反射型偏光片时,由于反射型偏光片具有反光效果,因此,可以不用设置透反层34,此时可在第二偏光片32与第一液晶盒10之间单独的视角补偿膜,只是对环境光的反射效果较差一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视角控制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2至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5)、实施例二(图9)、实施例三(图10)、实施例四(图11)中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液晶盒10具有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视角控制电极121包括与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以及与非标识图案区120对应的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和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相互绝缘且间隔开,从而在标识显示模式时,便于向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和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分别施加幅值不同的窄视角信号。其中,标识图案区110的图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的图案与标识图案区110的图案相同,但是,当第一液晶盒10制作完成后,标识图案区110的图案就无法变更,在标识显示模式时,只能显示相同的标识图案。

本实施例中,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和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位于同一层,其中,非标识图案区120围绕于标识图案区110的周缘,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围绕于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的周缘,因此,可以额外设置一层信号导线层,以将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导电连接至非显示区的绑定区域,从而便于给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施加控制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和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位于不同层,从而无需额外设置信号导线层。但是,由于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和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位于不同层,与视角辅助电极111的距离不同,对显示装置的窄视角的显示效果具有一定影响。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在标识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至图18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该驱动方法包括: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宽视角模式时,背光模组50为开启状态,向视角辅助电极111施加公共信号Vcom,向视角控制电极121施加宽视角信号V1,即向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和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均施加宽视角信号V1。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之间以及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之间均具有很大压差(例如5~10V),使得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之间以及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之间均形成很强的垂直电场(图16中的E2),控制染料液晶层13中所有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转,并呈站立姿态,以实现宽视角的显示效果。

在宽视角显示时,向公共电极221施加公共电压,向像素电极222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之间形成压差并产生水平电场(图16中的E1),液晶层2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在控制光线穿过液晶层23的强度,实现灰阶显示。灰阶电压包括0~255级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施加不同的灰阶电压时,像素单元SP呈现不同的亮度,从而在宽视角下显示不同的画面,以实现显示装置在宽视角下的正常显示。

在宽视角显示时,通过设置具有散光作用的棱镜结构层40,并搭配在第二液晶盒20远离第一液晶盒10的一侧设置第一偏光片31,在棱镜结构层40和第一偏光片31的相互配合下,从而在提升宽视角效果的同时,以保证具有较好的宽视角显示亮度。在宽视角时,由于染料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呈站立姿态,染料分子132基本不会吸收光线,因此,染料分子132不会影响宽视角显示效果。而且,在宽视角时,不论大视角还是正视角度(0°)下透过的背光较强,可以掩盖住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因此,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对宽视角下的显示基本没有影响。

如图15和图17所示,在窄视角模式时,背光模组50为开启状态,向视角辅助电极111施加公共信号Vcom,向视角控制电极121施加窄视角信号V2,即向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和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均施加第一窄视角信号V21或第二窄视角信号V22。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之间以及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之间均具有较大压差(例如1.5~3V,优选为2.7V),使得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之间以及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之间均形成较强的垂直电场(图17中的E3),控制染料液晶层13中所有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转,并呈相同倾斜姿态,染料液晶层13在大视角下具有收光效果,即大视角下的亮度变暗,以实现窄视角效果。

在窄视角显示时,向公共电极221施加公共电压,向像素电极222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之间形成压差并产生水平电场(图17中的E1),液晶层2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在控制光线穿过液晶层23的强度,实现灰阶显示。灰阶电压包括0~255级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施加不同的灰阶电压时,像素单元SP呈现不同的亮度,从而在窄视角下显示不同的画面,以实现显示装置在窄视角下的正常显示。

在窄视角显示时,由于采用染料液晶层13,染料液晶层13中的染料分子132具有长轴吸收光的能力强,短轴吸收光的能力很弱的特性,在窄视角显示时,染料分子132可以吸收部分光线,从而增加窄视角时的收光效果,以提升窄视角效果。而且,在第二偏光片32与第一液晶盒10之间设有透反层34,由于窄视角时大视角下透过的背光较暗,因此,可以看见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从而进一步提升窄视角的防窥效果,实现金色防窥效果。由于窄视角时正视角度(0°)下透过的背光较强,可以掩盖住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因此,正视角度下基本看不见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即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对窄视角正视角度下的显示基本没有影响。

如图15和图18所示,在标识显示模式时,背光模组50为开启状态,向视角辅助电极111施加公共信号Vcom,向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施加第一窄视角信号V21,以及向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施加第二窄视角信号V22。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之间以及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之间均具有较大压差(例如1.5~3V),但是第一窄视角信号V21和第二窄视角信号V22的幅值不同,即视角辅助电极111和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之间的压差与视角辅助电极111和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之间的压差不相同,使得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21a之间形成较强的第一垂直电场(图18中的E3),以及视角辅助电极111与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b之间均形成较强的第二垂直电场(图18中的E4)。其中,第一窄视角信号V21和第二窄视角信号V22可以为相同的极性,也可以为相反的极性。控制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呈第一倾斜姿态,以及控制非标识图案区120对应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呈第二倾斜姿态,第一倾斜姿态与第二倾斜姿态的倾斜角度不同。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染料液晶层13与非标识图案区120对应的染料液晶层13在大视角下具有不同和收光效果,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在大视角下的亮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大视角下可以显示出与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标识图案(LOGO),达到增强产品的品牌效应。可以理解地是,在标识显示模式,第一液晶盒10也是呈现窄视角的显示效果。

在标识显示模式时,向公共电极221施加公共电压,向像素电极222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之间形成压差并产生水平电场(图18中的E1),液晶层2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在控制光线穿过液晶层23的强度,实现灰阶显示。灰阶电压包括0~255级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施加不同的灰阶电压时,像素单元SP呈现不同的亮度,从而在标识显示模式下显示不同的画面,以实现显示装置在标识显示模式下的正常显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第二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与实施例五(图12至图18)中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本实施例中还需要实现反射显示,因此,透反层34需要采用没有轴向的透反膜。透反层34为单向透视膜,单向透视膜对光线没有偏振作用,背光线穿过单向透视膜后依然是自然光,环境光经过单向透视膜反射后也还是自然光,即不论光线的偏振方向,单向透视膜均对其具有透射和反射效果。

第二基板12上设有多条第二扫描线4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第二扫描线4和第一扫描线1相对应,第二数据线5与第一数据线2相对应。视角控制电极121包括多个与像素单元SP对应的电极块121c,第二基板12在每个像素单元SP内设有第二薄膜晶体管6,电极块121c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6与邻近第二薄膜晶体管6的第二扫描线4和第二数据线5电性连接。即通过将视角控制电极121分割呈多个相互绝缘的电极块121c,电极块121c与像素单元SP一一对应,再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6将电极块121c与邻近第二薄膜晶体管6的第二扫描线4和第二数据线5电性连接,以实现对每个电极块121c上的电信号进行单独控制。

染料液晶层13平行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进行配向,且染料液晶层13的配向方向与第三偏光片33的透光轴相互平行。例如第三偏光片33的透光轴与第二偏光片32的透光轴均为0°,则染料液晶层13的配向方向也为0°,即在初始状态时,染料分子132的长轴与第三偏光片33的透光轴相互平行。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染料液晶层13中染料分子132的倾斜角度,来控制光线穿过染料液晶层13的透过率,即可以通过不同的电极块121c上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使像素单元SP呈现不同的亮度,以实现利用环境光进行反射显示。

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在与像素单元SP对应的区域均为无色透明结构,即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上均采用透明基板,并未设置色阻层。因此,在反射显示时,可以显示黑白画面,而在利用背光线进行透射显示时,可以显示彩色画面,实现显示面板可以在黑白画面和彩色画面进行切换的功能。

进一步地,第一液晶盒10具有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在标识显示模式时,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电极块121c和非标识图案区120对应的电极块121c分别施加幅值不同的窄视角信号。其中,标识图案区110的图案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随意进行调整,只需要控制相应区域的电极块121c施加对应的窄视角信号。因此,相对于实施例五,本申请中显示的标识图案(LOGO)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随意进行调整,而且还可以实现反射显示,即仅利用环境光进行显示画面。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标识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标识显示模式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在反射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至图25所示,并参考图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该驱动方法包括:

如图21所示,并参考图15,在宽视角模式时,背光模组50为开启状态,向视角辅助电极111施加公共信号Vcom,向视角控制电极121施加宽视角信号V1,即通过第二数据线5向所有的电极块121c均施加宽视角信号V1。视角辅助电极111与所有的电极块121c之间均具有很大压差(例如5~10V),使得视角辅助电极111与所有的电极块121c之间均形成很强的垂直电场(图21中的E2),控制染料液晶层13中所有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转,并呈站立姿态,以实现宽视角效果。

在宽视角显示时,向公共电极221施加公共电压,向像素电极222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之间形成压差并产生水平电场(图21中的E1),液晶层2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在控制光线穿过液晶层23的强度,实现灰阶显示。灰阶电压包括0~255级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施加不同的灰阶电压时,像素单元SP呈现不同的亮度,从而在宽视角下显示不同的画面,以实现显示装置在宽视角下的正常显示。

在宽视角显示时,通过设置具有散光作用的棱镜结构层40,并搭配在第二液晶盒20远离第一液晶盒10的一侧设置第一偏光片31,在棱镜结构层40和第一偏光片31的相互配合下,从而在提升宽视角效果的同时,以保证具有较好的宽视角显示亮度。在宽视角时,由于染料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呈站立姿态,染料分子132基本不会吸收光线,因此,染料分子132不会影响宽视角显示效果。而且,在宽视角时,不论大视角还是正视角度(0°)下透过的背光较强,可以掩盖住透反层34(单向透视膜)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因此,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对宽视角下的显示基本没有影响。

如图22所示,并参考图15,在窄视角模式时,背光模组50为开启状态,向视角辅助电极111施加公共信号Vcom,向视角控制电极121施加窄视角信号V2,即通过第二数据线5向所有的电极块121c均施加第一窄视角信号V21或第二窄视角信号V22。视角辅助电极111与所有的电极块121c之间均具有较大压差(例如1.5~3V,优选为2.7V),使得视角辅助电极111与所有的电极块121c之间均形成较强的垂直电场(图22中的E3),控制染料液晶层13中所有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转,并呈相同倾斜姿态,染料液晶层13在大视角下具有收光效果,即大视角下的亮度变暗,以实现窄视角效果。

在窄视角显示时,向公共电极221施加公共电压,向像素电极222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之间形成压差并产生水平电场(图22中的E1),液晶层2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在控制光线穿过液晶层23的强度,实现灰阶显示。灰阶电压包括0~255级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施加不同的灰阶电压时,像素单元SP呈现不同的亮度,从而在窄视角下显示不同的画面,以实现显示装置在窄视角下的正常显示。

在窄视角显示时,由于采用染料液晶层13,染料液晶层13中的染料分子132具有长轴吸收光的能力强,短轴吸收光的能力很弱的特性,在窄视角显示时,染料分子132可以吸收部分光线,从而增加窄视角时的收光效果,以提升窄视角效果。由于本实施例中,染料液晶层13的配向方向与第三偏光片33的透光轴相互平行,因此,染料分子132可以吸收更多的光线,进一步增加窄视角时的收光效果。而且,在第二偏光片32与第一液晶盒10之间设有透反层34(单向透视膜),由于窄视角时大视角下透过的背光较暗,因此,可以看见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从而进一步提升窄视角的防窥效果,实现金色防窥效果。由于窄视角时正视角度(0°)下透过的背光较强,可以掩盖住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因此,正视角度下基本看不见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即透反层34反射的金色环境光对窄视角正视角度下的显示基本没有影响。

如图23和图24所示,并参考图15,在标识显示模式时,背光模组50为开启状态,向视角辅助电极111施加公共信号Vcom,通过第二数据线5向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电极块121c施加第一窄视角信号V21,以及向非标识图案区120对应的电极块121c施加第二窄视角信号V22。视角辅助电极111与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电极块121c之间以及视角辅助电极111与非标识图案区120对应的电极块121c之间均具有较大压差(例如1.5~3V),但是第一窄视角信号V21和第二窄视角信号V22的幅值不同,即视角辅助电极111和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电极块121c之间的压差与视角辅助电极111和非标识图案区120对应的电极块121c之间的压差不相同,使得视角辅助电极111与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电极块121c之间形成较强的第一垂直电场(图23中的E3),以及视角辅助电极111与非标识图案区120对应的电极块121c之间均形成较强的第二垂直电场(图23中的E4)。其中,第一窄视角信号V21和第二窄视角信号V22可以为相同的极性,也可以为相反的极性。控制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呈第一倾斜姿态,以及控制非标识图案区120对应的液晶分子131和染料分子132呈第二倾斜姿态,第一倾斜姿态与第二倾斜姿态的倾斜角度不同。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染料液晶层13与非标识图案区120对应的染料液晶层13在大视角下具有不同的收光效果,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在大视角下的亮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大视角下可以显示出与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标识图案(LOGO),达到增强产品的品牌效应。可以理解地是,在标识显示模式,第一液晶盒10也是呈现窄视角效果。本实施例中,标识图案区110的图案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随意进行调整,只需要控制相应区域的电极块121c施加对应的窄视角信号,即可实现对标识图案区110的图案进行调整。

在标识显示模式时,向公共电极221施加公共电压,向像素电极222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之间形成压差并产生水平电场(图23中的E1),液晶层2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在控制光线穿过液晶层23的强度,实现灰阶显示。灰阶电压包括0~255级灰阶电压,像素电极222施加不同的灰阶电压时,像素单元SP呈现不同的亮度,从而在标识显示模式下显示不同的画面,以实现显示装置在标识显示模式下的正常显示。

如图25所示,在反射显示模式时,关闭背光模组50以及第二液晶盒20,向视角辅助电极111施加公共信号Vcom,通过第二数据线5向电极块121c上各自施加对应的灰阶电压,视角辅助电极111和不同像素单元SP对应的电极块121c之间的形成不同压差,并形成强度不同的垂直电场,从而在控制反射的环境光线穿过第一液晶盒10的强度,实现灰阶显示。阶电压包括0~255级灰阶电压,电极块121c上施加不同的灰阶电压时,像素单元SP呈现不同的亮度,以实现利用环境光进行反射显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五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图26和图27是本发明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请参图26和图27,该显示装置设有视角切换按键60,用于供用户向该显示装置发出视角切换请求。视角切换按键60可以是实体按键(如图26所示),也可以为软件控制或者应用程序(APP)来实现切换功能(如图27所示,例如通过滑动条来设定宽窄视角)。当用户需要在宽视角与窄视角之间切换时,可以通过操作视角切换按键60向该显示装置发出视角切换请求,最终由驱动芯片70控制在视角辅助电极111和视角控制电极121上施加不同的电信号,显示装置即可以实现宽视角与窄视角之间的切换,切换为宽视角时,其驱动方法采用宽角模式对应的驱动方法,切换为窄视角时,其驱动方法采用窄视角模式对应的驱动方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较强的操作灵活性和方便性,达到集娱乐视频与隐私保密于一体的多功能显示装置。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通过设置具有散光作用的棱镜结构层,并搭配在第二液晶盒远离第一液晶盒的一侧设置反射型偏光片,从而在提升宽视角效果的同时,保证具有较好的宽视角显示亮度;而且第一液晶盒内采用染料液晶,染料液晶在窄视角时具有一定吸光作用,以降低棱镜结构层对窄视角效果的影响,并提升窄视角效果。通过棱镜结构层、反射型偏光片以及染料液晶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在提升宽视角效果时,并不影响或提升窄视角效果。

相关技术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移位寄存器、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移位寄存器、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48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