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塔式起重机是一种典型的工程机械,广泛应用于建筑及各种工程施工起吊。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的塔身主要由多个塔式起重机标准节上下连接组成,塔式起重机标准节通常叫塔身标准节、或简称标准节,是塔机十分关键部件,塔机有多高,标准节就要竖起多高。标准节承担整体塔机自重和吊装重物载荷及风载等其他载荷,受力状态也比较负载。

通常,起重机塔身标准节主要由四根主弦杆、以及其他腹杆焊接成井字型结构,上下两节塔身标准节的连接形式有两种:一、通过连接套高强螺栓连接,其在四根主弦杆的上下两端焊接2-3个连接套,再使用高强螺栓将连接套固定相连;二、通过榫头定位横向销轴相连,其在四根主弦杆的上下两端焊接公榫头和母榫头,通过公榫头和母榫头进行连接。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比如申请号为202211185083.7的中国发明申请说明书所公开的一种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其依次通过热扩、加热、放入榫眼封堵芯棒、旋锻的工艺在主弦杆的一端一体地加工出母接头,以及依次通过加热、放入榫头封堵芯棒、旋锻的工艺在主弦杆的另一端一体地加工出公接头。由于其在加工母接头时必须先通过热扩的工艺热扩出扩径段,且需使扩径段的壁厚与主弦杆的壁厚一致,该加工工艺复杂,加工费用高,实现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加工工艺,容易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加工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热挤压装置,所述热挤压装置包括加热机、第一挤压机和第二挤压机;

所述第一挤压机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机架、以及都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的第一托辊、挤压模具、第一推力油缸和顶出油缸,所述挤压模具内开设有挤压型腔,所述第一推力油缸和顶出油缸分布在挤压型腔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挤压机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机架、以及都安装在第二机架上的第二托辊、支撑夹具和第二推力油缸,所述第二推力油缸分布在支撑夹具的一侧,所述支撑夹具中设有支撑圆孔;

S2、将榫头芯棒塞进主弦杆主杆一端的公接头管段内,并使所述榫头芯棒的外端与公接头管段的外端齐平;

S3、将所述主弦杆主杆一端的公接头管段插入到加热机中,开启所述加热机,加热公接头管段至预设温度;

S4、将所述主弦杆主杆放置在第一挤压机的第一托辊上,开启所述第一推力油缸;

所述第一推力油缸作用于挤压模具,将挤压模具朝向公接头管段推移,相对使主弦杆主杆的公接头管段连同榫头芯棒一同压入挤压模具的挤压型腔中,使公接头管段变形后压紧在榫头芯棒外周,所述主弦杆主杆在公接头管段的外端处挤压成型有一段外径减小的榫头段;

所述第一推力油缸复位,并开启所述顶出油缸;

所述顶出油缸作用于挤压型腔腔底的公接头管段,将所述公接头管段连同榫头芯棒一同从挤压型腔中顶出;

S5、在所述第二推力油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榫眼封堵套管,所述榫眼封堵套管内设有榫眼孔、且具有封堵榫眼孔的密封端板,所述榫眼封堵套管的外径大于主弦杆主杆的内径;

S6、将所述主弦杆主杆一端的母接头管段插入到加热机中,开启所述加热机,加热母接头管段至预设温度;

S7、将所述主弦杆主杆装夹在支撑夹具的支撑圆孔中、并放置在第二挤压机的第二托辊上;开启所述第二推力油缸,所述第二推力油缸将榫眼封堵套管压入母接头管段内,直至所述榫眼封堵套管的外端与母接头管段的外端齐平,使母接头管段和榫眼封堵套管过盈配合;

S8、将所述主弦杆主杆移至焊接平台,将所述榫眼封堵套管的外端口和母接头管段的外端口焊接固定、以及将所述榫头芯棒的外端口和公接头管段的外端口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加工工艺还包括步骤S9、机加工焊接后的所述主弦杆主杆,在所述主弦杆主杆的一端加工出径向贯通母接头管段和榫眼封堵套管的第一销孔、以及在主弦杆主杆的另一端加工出径向贯通榫头段部分的公接头管段和榫头芯棒的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的孔径和第二销孔的孔径相等、且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公接头管段的加热温度为900~95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所述母接头管段的加热温度为380~4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挤压机还包括固定在第一机架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分布在挤压模具背向第一推力油缸和顶出油缸的一侧;

所述步骤S4中,所述主弦杆主杆的母接头管段顶在定位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挤压机中,所述第一托辊、挤压模具、第一推力油缸和顶出油缸构成成型机构,所述成型机构有两套、分别为一次成型机构和二次成型机构,所述二次成型机构中的挤压型腔小于一次成型机构中的挤压型腔;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所述主弦杆主杆放置在一次成型机构的第一托辊上,开启一次成型机构中的第一推力油缸,将公接头管段连同榫头芯棒一同压入一次成型机构的挤压型腔中;

S42、所述一次成型机构中的第一推力油缸复位,并开启一次成型机构中的顶出油缸,顶出公接头管段,完成公接头管段的第一次挤压变形;

S43、将所述主弦杆主杆放置在二次成型机构的第一托辊上,开启二次成型机构中的第一推力油缸,将公接头管段连同榫头芯棒一同压入二次成型机构的挤压型腔中;

S44、所述二次成型机构中的第一推力油缸复位,并开启二次成型机构中的顶出油缸,顶出公接头管段,完成公接头管段的第二次挤压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油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顶出块,所述顶出块能与公接头管段的端面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挤压机还包括固定在第二机架上的限位顶块,所述限位顶块分布在支撑夹具的另一侧;

所述步骤S7中,所述主弦杆主杆的公接头管段与限位顶块相抵接、且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端板焊接固定在榫眼封堵套管的内端,所述榫眼封堵套管外周面的外端设有第一倒角部,所述密封端板外周面的内端设有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的倒角角度都为45°。

进一步地,所述榫头芯棒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圆柱段、圆台过渡段、以及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二圆柱段的外径小于第一圆柱段的外径;

经所述步骤S4后,所述公接头管段包括箍紧在第一圆柱段外周的公接头外径不变管段、箍紧在圆台过渡段外周的公接头过渡管段、以及箍紧在第二圆柱段外周的公接头缩径管段,所述公接头缩径管段和第二圆柱段构成所述榫头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段外周面的内端设有第一圆角部,所述公接头外径不变管段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圆角部相贴合的第二圆角部,所述公接头外径不变管段在第二圆角部处形成有管壁增厚部。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加工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榫眼封堵套管压装在母接头管段内的,免去对母接头管段进行热扩的工序,而压装容易实现,榫头芯棒在公接头管段热挤压变形的同时也被压装在公接头管段内,最后再通过焊接固定确保母接头和公接头的结构强度,使得榫眼封堵套管与母接头管段之间、以及榫头芯棒与公接头管段之间没有间隙,真正成为一体。因此,本申请中的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容易加工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起重机塔身标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母接头上第一销孔的方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主弦杆主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A框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中榫眼封堵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的B框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中榫头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公接头管段在加热时的状态图。

图11为本申请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公接头管段在第一次挤压变形时的状态图。

图12为本申请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公接头管段在第二次挤压变形时的状态图。

图13为经第二次挤压变形后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在公接头管段热挤压缩径成型后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在压装榫眼封堵套管时的状态图。

图15为本申请中支撑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加热机

20第一挤压机

21第一机架

22第一托辊

23挤压模具

231 挤压型腔

24第一推力油缸

25顶出油缸

26一次成型机构

27二次成型机构

28定位块

29顶出块

210 压辊

30第二挤压机

31第二机架

32第二托辊

33支撑夹具

331 支撑圆孔

34第二推力油缸

35限位顶块

36夹紧油缸

40主弦杆主杆

41母接头管段

42公接头管段

421 公接头外径不变管段

422 公接头过渡管段

423 公接头缩径管段

424 第二圆角部

425 管壁增厚部

50榫眼封堵套管

51榫眼孔

52密封端板

53第一倒角部

54第二倒角部

55第三倒角部

60榫头芯棒

61第一圆柱段

62圆台过渡段

63第二圆柱段

64第一圆角部

65圆台空腔

70母接头

71第一销孔

80公接头

81榫头段

82第二销孔

90腹杆

91水平腹杆

92斜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另外,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一种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加工工艺,用于加工出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该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用于制作起重机塔身标准节。

如图1和图2所示,起重机塔身标准节包括四根竖直延伸的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以及焊接在相邻两根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之间的数根腹杆90,四根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呈四角分布。相邻两根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之间的数根腹杆90包括三根从上至下排布的水平腹杆91、以及两根倾斜的斜腹杆92,两根斜腹杆92的倾斜方向相反,其中一根斜腹杆92布置在上面的两根水平腹杆91之间,另一根斜腹杆92布置在下面的两根水平腹杆91之间。每根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母接头70和公接头80,可以是上端为母接头70、下端为公接头80,也可以是上端为公接头80、下端为母接头70;本实施例中,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上端为母接头70、下端为公接头80。如此,搭接上下两个起重机塔身标准节时,上侧起重机塔身标准节下端的公接头80插入下侧起重机塔身标准节的母接头70中,方便起重机塔身标准节的准确定位连接及固定,操作非常方便,省时省力。

在加工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之前,需准备主弦杆主杆40、榫眼封堵套管50和榫头芯棒60。如图5所示,主弦杆主杆40为圆管结构,主弦杆主杆40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分别为母接头管段41和公接头管段42,则母接头管段41和公接头管段42也为圆管结构。如图6所示,榫眼封堵套管50为圆管结构,其内孔为榫眼孔51,且榫眼封堵套管50具有封堵榫眼孔51的密封端板52。如图7所示,榫头芯棒60的下段部分为外径小于主弦杆主杆40内径的圆柱部分。

本申请涉及的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加工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配置热挤压装置,热挤压装置包括加热机10、第一挤压机20和第二挤压机30。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挤压机20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机架21、以及都安装在第一机架21上的第一托辊22、挤压模具23、第一推力油缸24、顶出油缸25和定位块28;第一托辊22垂直于主弦杆主杆40,第一托辊22有两根、沿主弦杆主杆40在第一挤压机20上平放时的长度方向左右排列;挤压模具23内开设有挤压型腔231,顶出油缸25装在第一推力油缸24的右面,且第一推力油缸24和顶出油缸25都分布在挤压型腔231的右侧。定位块28固定在第一机架21上,定位块28分布在挤压型腔231的左侧。第一推力油缸24的活塞杆与挤压模具23相连,推动挤压模具23左右移动。顶出油缸25的活塞杆的左端可左右移动地置于挤压型腔231中。如图14所示,第二挤压机30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机架31、以及都安装在第二机架31上的第二托辊32、支撑夹具33和第二推力油缸34;第二托辊32垂直于主弦杆主杆40,第二托辊32分布在支撑夹具33的右侧;第二推力油缸34分布在支撑夹具33的左侧;如图15所示,支撑夹具33包括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半圆弧夹具和夹紧油缸36,两个半圆弧夹具的内腔形成支撑圆孔331,支撑圆孔331的孔径与主弦杆主杆40的外径相等,夹紧油缸36的活塞杆与上侧半圆弧夹具相连,驱动上侧半圆弧夹具上下移动,使支撑夹具33松开或锁紧主弦杆主杆40。第一推力油缸24、顶出油缸25、第二推力油缸34和夹紧油缸36都与液压系统相连。

先进行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一端公接头80的热挤压成型,具体为下述步骤S2至步骤S4。

步骤S2、如图10所示,将榫头芯棒60塞进主弦杆主杆40一端的公接头管段42内,并使榫头芯棒60小直径部分的外端与公接头管段42的外端基本齐平。

步骤S3、将主弦杆主杆40水平放置,将主弦杆主杆40右端的公接头管段42插入到加热机10中,开启加热机10,加热公接头管段42至预设温度;本实施例中,公接头管段42的加热温度为900~950℃。

步骤S4、如图11和图12所示,将加热好的主弦杆主杆40水平放置在第一挤压机20的第一托辊22上,主弦杆主杆40的母接头管段41顶在定位块28的右端面上,开启第一推力油缸24;第一推力油缸24的活塞杆向左伸出,向左推移挤压模具23,挤压模具23接触到主弦杆主杆40的公接头管段42后继续左移前进,从而相对使主弦杆主杆40的公接头管段42连同榫头芯棒60一同压入挤压模具23的挤压型腔231中,使公接头管段42变形后紧紧箍在榫头芯棒60外周,如此使主弦杆主杆40在公接头管段42的外端处挤压成型有一段外径减小的榫头段81;之后,第一推力油缸24复位,同步开启顶出油缸25,则顶出油缸25的活塞杆向左伸出后进入挤压型腔231,并抵接在挤压型腔231腔底的公接头管段42,第一推力油缸24向右复位的行程和顶出油缸25的向左伸出行程相等,保持主弦杆主杆40保不位移,并将公接头管段42连同榫头芯棒60一同从挤压型腔231中顶出。

优选地,本申请分两道工序完成公接头管段42的挤压成型。基于此,第一挤压机20中,第一托辊22、挤压模具23、第一推力油缸24、顶出油缸25和定位块28构成成型机构,成型机构有两套、分别为一次成型机构26和二次成型机构27,二次成型机构27中的挤压型腔231的变形长度大于一次成型机构26中的挤压型腔231。

步骤S4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S41、如图11所示,将加热好的主弦杆主杆40水平放置在一次成型机构26的第一托辊22上,开启一次成型机构26中的第一推力油缸24,向左推移一次成型机构26的挤压模具23,也就相对地将公接头管段42连同榫头芯棒60一同压入一次成型机构26的挤压型腔231中,使公接头管段42第一次挤压变形;

步骤S42、当一次成型机构26的挤压型腔231的腔底部与公接头管段42的右端接触到后,开启一次成型机构26中的顶出油缸25,顶出油缸25的活塞杆左移前进,同时一次成型机构26中的第一推力油缸24复位,带动挤压模具23右移,进而相对地顶出公接头管段42的半成品,至此完成公接头管段42的第一次挤压变形;

步骤S43、将公接头管段42一次挤压变形后的主弦杆主杆40迅速水平放置在二次成型机构27的第一托辊22上,开启二次成型机构27中的第一推力油缸24,向左推移二次成型机构27的挤压模具23,也就相对地将公接头管段42连同榫头芯棒60一同压入二次成型机构27的挤压型腔231中,使公接头管段42第二次挤压变形,即公接头管段42最终挤压成型;

步骤S44、当二次成型机构27的挤压型腔231的腔底部与公接头管段42的右端接触到后,开启二次成型机构27中的顶出油缸25,顶出油缸25的活塞杆左移前进,同时二次成型机构27中的第一推力油缸24复位,带动挤压模具23右移,进而相对地顶出公接头管段42的最终挤压成品,至此完成公接头管段42的第二次挤压变形。此时,如图13所示,公接头管段42的内壁无间隙地紧紧压贴在榫头芯棒60的外周面上。冷却后两者真正物理性一体化。

至此,完成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一端公接头80的热挤压成型。之后,再进行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另一端母接头70的热挤压成型,具体为下述步骤S5至步骤S7。

步骤S5、如图14所示,在第二推力油缸34的活塞杆的右端部安装榫眼封堵套管50,榫眼封堵套管50内设有榫眼孔51、且右端具有封堵榫眼孔51的密封端板52,榫眼封堵套管50的外径比母接头管段41的内径大2mm。

步骤S6、将主弦杆主杆40一端的母接头管段41插入到加热机10中,该主弦杆主杆40一定是公接头管段42已挤压成型的主弦杆主杆40;开启加热机10,加热母接头管段41至预设温度;本实施例中,母接头管段41的加热温度为380~430℃,优选为400℃左右,所选用的加热机10优选为中频加热器。

步骤S7、如图14所示,将主弦杆主杆40的母接头管段41装夹在支撑夹具33的支撑圆孔331中,通过夹紧油缸36的动作夹紧主弦杆主杆40,并将主弦杆主杆40水平放置在第二挤压机30的第二托辊32上;开启第二推力油缸34,第二推力油缸34的活塞杆向右伸出,第二推力油缸34将榫眼封堵套管50向右压入母接头管段41内,直至榫眼封堵套管50的外端与母接头管段41的外端齐平,使母接头管段41和榫眼封堵套管50过盈配合、且为超大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的过盈量为2mm。另外,由于支撑夹具33的夹紧作用,可保证母接头管段41的外径保持不变。

步骤S8、将主弦杆主杆40移至焊接平台,使用焊接机器人将榫眼封堵套管50的外端口和母接头管段41的外端口焊接固定、以及将榫头芯棒60的外端口和公接头管段42的外端口焊接固定,则榫眼封堵套管50和母接头管段41通过过盈配合和端口焊接固定为一体地成型在主弦杆主杆40一端的母接头70,榫头芯棒60和公接头管段42通过挤压变形压紧和端口焊接固定为一体地成型在主弦杆主杆40另一端的公接头80。

步骤S9、使用数控机床机加工焊接后的主弦杆主杆40的所有尺寸,包括在主弦杆主杆40的一端加工出径向贯通母接头管段41和榫眼封堵套管50的第一销孔71、以及在主弦杆主杆40的另一端加工出径向贯通榫头段81部分的公接头管段42和榫头芯棒60的第二销孔82,第一销孔71的孔径和第二销孔82的孔径相等、且平行,还包括精加工母接头70的内孔及导入坡角、端口平面,还包括控制主弦杆主杆40的整体长度、榫头段81与主弦杆主杆40的同轴度、公接头80的台肩端面与主弦杆主杆40轴线的垂直度等。

因此,通过上述加工工艺后加工出的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结构为:如图4、以及图6至图9所示,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包括主弦杆主杆40、榫眼封堵套管50和榫头芯棒60,主弦杆主杆40的两端分别为一体地轴向延伸出的母接头管段41和公接头管段42;榫眼封堵套管50过盈配合地压装在母接头管段41内、且榫眼封堵套管50的外端口和母接头管段41的外端口焊接固定,榫眼封堵套管50和母接头管段41固定后形成一体化的母接头70;榫眼封堵套管50的内孔为榫眼孔51,榫眼封堵套管50的内端焊接有封堵榫眼孔51的密封端板52;公接头管段42挤压变形地压装在榫头芯棒60外、且榫头芯棒60的外端口和公接头管段42的外端口焊接固定,榫头芯棒60封堵公接头管段42的内孔、且两者固定后形成一体化的公接头80;公接头80的下段部分为能与榫眼孔51插接配合的榫头段81,且榫头段81的外径与榫眼孔51的孔径为间隙配合的装配关系。同时,母接头70设有径向贯通母接头管段41和榫眼封堵套管50的第一销孔71,公接头80的榫头段81设有径向贯通公接头管段42和榫头芯棒60的第二销孔82,第一销孔71和第二销孔82都垂直于主弦杆主杆40的轴线,第一销孔71的孔径和第二销孔82的孔径相等、且平行。上下两个起重机塔身标准节拼接后,上侧起重机塔身标准节的第二销孔82与下侧起重机塔身标准节的第一销孔71对准,在第一销孔71和第二销孔82中插入销轴锁紧。

本申请中,榫眼封堵套管50压装在母接头管段41内的,免去对母接头管段41进行热扩的工序,而压装容易实现,最后再通过焊接固定确保母接头70和公接头80的结构强度,使得榫眼封堵套管50与母接头管段41之间、以及榫头芯棒60与公接头管段42之间没有间隙,真正成为一体。因此,本申请中的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容易加工出。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内孔的上端由密封端板52封堵,下段由榫头芯棒60封堵,避免透水透气;密封端板52优选为钢板。另外,榫眼封堵套管50与母接头管段41之间通过较大过盈量热装、再加端口焊接成为一体,使得母接头70的壁厚大于主弦杆主杆40的壁厚,使得母接头70的截面性能参数不低于主弦杆主杆40的截面性能参数。公接头管段42热变形后无间隙地压紧在榫头芯棒60的外周、再加端口焊接成为一体,使得公接头80的壁厚大于主弦杆主杆40的壁厚,虽然榫头段81的外径小于主弦杆主杆40的外径,但内部有榫头芯棒60,使得公接头80的截面性能参数不低于主弦杆主杆40的截面性能参数。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每个起重机塔身标准节的四根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中,呈对角分布的两根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第一销孔71相平行,相邻两根圆榫接头一体化主弦杆的第一销孔71相垂直,优化起重机塔身标准节的受力。

进一步地,如图4、以及图6至图9所示,母接头管段41的外径与主弦杆主杆40相等。如图5所示,主弦杆主杆40内孔的两端都加工有5×45°的倒角,方便将榫头芯棒60塞入公接头管段42内、以及方便将榫眼封堵套管50压入母接头管段41中。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榫眼封堵套管50外周面的外端设有5×45°的第一倒角部53,密封端板52外周面的内端设有5×45°的第二倒角部54,榫眼封堵套管50内孔的外端设有8×45°的第三倒角部55;第二倒角部54方便榫眼封堵套管50压入母接头管段41内,第一倒角部53起与主弦杆主杆40管坯焊接坡口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榫头芯棒60包括从内至外依次相连的第一圆柱段61、圆台过渡段62、以及第二圆柱段63,第一圆柱段61的外径与主弦杆主杆40的管坯内径相等,第二圆柱段63的外径小于第一圆柱段61的外径,第二圆柱段63为实心结构。经步骤S4后,挤压成型后的公接头管段42包括箍紧在第一圆柱段61外周的公接头外径不变管段421、箍紧在圆台过渡段62外周的公接头过渡管段422、以及箍紧在第二圆柱段63外周的公接头缩径管段423,公接头缩径管段423和第二圆柱段63构成榫头段81,公接头80在公接头过渡管段422和公接头缩径管段423的相接处形成有台肩。优选地,第一圆柱段61外周面的内端设有第一圆角部64,公接头外径不变管段421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圆角部64相贴合的第二圆角部424,如此,使得公接头外径不变管段421在第二圆角部424处形成有管壁增厚部425,如图13所示,即公接头外径不变管段421在第二圆角部424处的管壁稍有增厚,使得榫头芯棒60沿主弦杆主杆40的轴向没有活动空间,真正成为一体。优选地,榫头芯棒60在第一圆柱段61和圆台过渡段62内开设有圆台空腔65,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推力油缸24为穿心复合油缸,第一推力油缸24的活塞杆的左端直接连接挤压模具23,第一推力油缸24将挤压模具23向左推向公接头管段42,通过挤压模腔231对公接头管段42进行挤压成型。顶出油缸25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推力油缸24后伸入到挤压型腔231内,顶出油缸25的活塞杆的左端部固定有顶出块29,顶出块29能与公接头管段42的端面面接触,顶出块29可左右移动地装配在挤压型腔231中,顶出油缸25通过顶出块29作用于公接头管段42。第一挤压机20还配置有压辊210,压辊210与第一托辊22上下正对设置。另外,第一挤压机20通过定位块28顶在母接头管段41的左端,能起到较好的定位和防止主弦杆主杆40受力后退的作用,更加可靠地保证公接头管段42与挤压模具23相对位移的精确性,也就保证公接头管段42的挤压成型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第二挤压机30还包括固定在第二机架31上的限位顶块35,限位顶块35分布在支撑夹具33的右侧;上述步骤S7中,主弦杆主杆40的公接头管段42与限位顶块35相抵接、且面接触,限制主弦杆主杆40的右移,更加可靠地将榫眼封堵套管50向右压入母接头管段41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分类

0612011658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