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便于使用的口罩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9:27


便于使用的口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卫生用品,口罩通常以纱布、无纺布或者纸等材料做成。为了便于佩戴,口罩相对两侧通常会设置固定带(口罩带)。

目前,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佩戴,口罩固定带的长度通常都长于口罩本体的侧边长,因此固定带均露于口罩本体外;而露在外的固定带容易造成口罩的损坏或遗落;同时,露于口罩本体外的固定带,也不利于口罩的收纳和归置。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口罩由于固定带均露于口罩本体外不易于收纳和归置。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了易于口罩的收纳和归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口罩。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口罩,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便于使用的口罩,包括本体以及与其连接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为折叠式;未使用时,所述固定带处于折叠状态且通过边缘热熔的方式固定折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带在口罩未使用时的整体长度变小,而不露出本体的范围之外;相比于常规的口罩,本申请的设计,口罩的结构更加紧凑,固定带不容易勾住或拉住其他东西,使口罩归置和收纳更加方便。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两者均采用塑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压条设置于本体的上侧,所述第二压条设置于本体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条起到压鼻条的作用;第二压条在口罩本体拱起时起到支架的作用,从而在口罩和口鼻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空腔,更利于呼吸顺畅。

可选的,固定带为弹力无纺布带,其包括位于两端的两第一部、位于中间的第三部以及位于第一部和第三部之间的两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一一对应;

所述固定带折叠时,所述第二部的内表面贴合在对应的第一部的内表面上,且第二部的外表面贴合在第三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固定带的宽度大于0.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弹力无纺布的固定带具有了柔软、轻质以及高弹力的特点;同时增加了固定带的宽度,从而提高了口罩的佩戴舒适度,减小了佩戴时耳痛的问题,起到保护耳朵的功效。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外表面临近第一部处设置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三部外表面设置可与第一连接机构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的连接,使固定带的折叠更加稳固,同时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的连接还可以使拉直的固定带重新回到折叠状态,便于多次使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的自由端连接在本体上并形成连接区;所述第一部上还设置有弹性连接层,所述弹性连接层延伸到连接区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连接层的设置可以分散拉力,减少应力集中,减少固定带被扯断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外表面设置第三连接机构,所述第三连接机构临近弹性连接层;所述连接区的外表面设置与第三连接机构配合的第四连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万一出现固定带在连接区与第一部的连接处断开情况时,可通过第三连接机构和第四连接机构的连接,将两者再次连接,从而可使口罩可以临时使用,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固定带外表面还设置弹性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固定带的抗拉能力。

可选的,所述本体包括设置于其中部的用于传音的无孔结构区以及设置于所述无孔结构区周围的用于透气的多孔结构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轻了由于口罩的吸音而导致传出的声音变小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无孔结构区通过无纺布封压热熔而形成;所述多孔结构区为多层布结构,包括位于最外侧的外无纺布层、位于最内侧的内无纺布层以及间隔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多层聚丙烯薄膜和多层熔喷布层;所述聚丙烯薄膜采用热挤压成型,且其上开设若干通孔,相邻两聚丙烯薄膜的通孔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无孔结构区的细孔封闭,没有细孔吸收声音,故声音可以更为有效的传递。同时,丙烯薄膜和熔喷布层的间隔设置以及相邻两层聚丙烯薄膜通孔的交错设置,使空气做折线运动,增加了空气的运动路径,从而增加了空气和熔喷布层的接触,提高了熔喷布层对空气中污物的过滤效果;同时空气经过通孔时会受到压缩,而进入熔喷布层后空气会膨胀;经过多次压缩膨胀的交替有利于污物从空气中的分离;同时采用如无纺布等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材料,提高了口罩的环保性。

可选的,所述多孔结构区内还设置有相变材料棉布层以及抑菌棉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赋予了口罩保暖和抑菌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之一:

1.本申请固定带的折叠设计,使固定带在口罩未使用时的整体长度变小,而不露出本体的范围之外;相比于常规的口罩,本申请的设计,口罩结构更加紧凑,固定带不容易勾住或拉住其他东西,使口罩归置和收纳更加方便。

2.本申请固定带由弹力无纺布制成,使其具有柔软、轻质以及高弹力的特点;同时增加了固定带的宽度,从而提高了口罩的佩戴舒适度,减小了佩戴时耳痛的问题,起到保护耳朵的功效。

3.本申请第一压条的设置起到压鼻条的作用;第二压条的设置,可在口罩本体拱起时起到支架的作用,从而在口罩和口鼻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空腔,更利于呼吸顺畅。

4.本申请口罩采用如无纺布等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材料制成,提升了口罩的环保性、安全性和无毒害性。

5.本申请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的设置,使固定带的折叠更加稳固,同时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的连接还可以使拉直的固定带重新回到折叠状态,便于多次使用。

6.本申请弹性连接层的设置可以分散拉力,减少应力集中,减少固定带被扯断的可能性。

7.本申请第三连接机构和第四连接机构的设置,当出现固定带在连接区与第一部的连接处断开情况时,可通过第三连接机构和第四连接机构的连接,将两者再次连接,从而可使口罩可以临时使用,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8.本申请弹性条的设置可提高固定带的抗拉能力。

9.本申请通过无纺布封压热熔而形成的无孔结构区,使PP纤维的细孔因为高温相互溶解黏合;由于没有细孔吸收声音,故声音可以更为有效的传递,减轻了由于口罩的吸音而导致传出的声音变小的问题。

10.本申请通过丙烯薄膜和熔喷布层的间隔设置以及相邻两层聚丙烯薄膜通孔的交错设置,使空气做折线运动,增加了空气的运动路径,从而增加了空气和熔喷布层的接触,提高了熔喷布层对空气中污物的过滤效果;同时空气经过通孔时会受到压缩,而进入熔喷布层后空气会膨胀;经过多次压缩膨胀的交替有利于污物从空气中的分离。

11.本申请相变材料棉布层以及抑菌棉布层的设置赋予了口罩保暖和抑菌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便于使用的口罩的立体示意图(使用时);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便于使用的口罩的立体示意图(非使用时);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固定带的折叠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孔结构区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无孔结构区;12、多孔结构区;121、外无纺布层;122、聚丙烯薄膜;1221、通孔;123、熔喷布层;124、内无纺布层;125、相变材料棉布层;126、抑菌棉布层;2、固定带;21、第一部;211、连接区;22、第二部;23、第三部;241、第一连接机构;242、第二连接机构;25、弹性连接层;261、第三连接机构;262、第四连接机构;27、弹性条;3、第一压条;4、第二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佩戴,目前的口罩固定带的长度通常都长于口罩本体的侧边长,因此固定带常露于口罩本体之外。发明人发现:露在外的固定带容易勾到或挂到其他物体,造成口罩的损坏或遗落;同时,露于口罩本体外的固定带会造成口罩整体的不规整,从而影响了口罩的收纳、归置和存放。另外发明人还发现:目前口罩的固定带较细,且材质较硬,导致人们佩戴时会出现耳痛的问题;同时,由于佩戴时口罩本体和人口鼻贴得太近,导致佩戴时呼吸不顺畅。

基于该问题,发明人对口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和改进;通过使固定带能够折叠和固定,减小了在不使用时固定带的整体长度,从而使固定带不露于口罩本体外,进而使口罩易于收纳和归置。同时采用弹力无纺布作为固定带材质,并增加固定带带宽,减少了耳痛的问题。另外在口罩本体中部设置第二压条,在口罩本体拱起时其起到支架的作用,从而在口罩和口鼻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空腔,更利于呼吸顺畅。

实施例

参照图1和2,一种便于使用的口罩,包括本体1、固定带2、第一压条3以及第二压条4。其中,本体1为长方形状,其两长边呈水平状设置而两短边呈竖直状设置。固定带2由弹力无纺布制成,带宽为1.5cm;采用弹力无纺布可使固定带2具有柔软、轻质以及高弹力的特点,同时增加了固定带2带宽,从而提高了口罩的佩戴舒适度,减小了佩戴时耳痛的问题,起到保护耳朵的功效;固定带2设置两根,分别连接在本体1的两短边处,一边一带。第一压条3横向设置在临近本体1上侧长边的位置,起到压鼻条的作用;第一压条3采用可塑性的金属或塑料(如铝条、可塑PP或可塑PE等)制成。第二压条4横向设置于本体1的中部,同样采用可塑性的金属或塑料制成。

参照图2,固定带2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部21、位于中间的第三部23以及位于第一部21和第三部23之间的两个第二部22;其中,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一一对应,且均关于第三部23中心对称;具体的,第二部22一端与第三部23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部21连接。

参照图2和3,在口罩未使用的初始状态时,固定带2呈折叠状;其第二部22的内表面(以临近本体1的一侧为内表面)贴合在对应的第一部21的内表面上,且第二部22的外表面(以远离本体1的一侧为外表面)完全贴合在第三部23的外表面上;同时第一部21、第二部22以及第三部23的侧边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而使折叠状态固定。具体的制作方式可为:将弹力无纺布按第一部21、第二部22以及第三部23的对应位置折叠好,之后通过热切的方式将布切成带状,所得到的固定带2即呈折叠状,且第一部21、第二部22以及第三部23的侧边连接。

固定带2呈折叠状的设置,使固定带2在口罩未使用时的整体长度变小,而使其不露出本体1的范围之外;相比于常规的口罩,本申请的设计,口罩结构更加紧凑,固定带2不容易勾住其他东西,口罩归置和收纳更加方便。而当使用时,由于第一部21、第二部22以及第三部23仅在侧边处热熔连接,所以能够较容易的撕开,使固定带2整体变长,便于使用。

参照图2,第二部22外表面临近第一部21处设置第一连接机构241,第三部23外表面设置可与第一连接机构241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242。具体的,第一连接机构241为子母贴的子贴,第二连接机构242为子母贴的母贴;第一连接机构241和第二连接机构242的连接,使第一部21、第二部22以及第三部23的折叠更加稳固,同时当口罩被使用,第一部21、第二部22以及第三部23侧边的热熔固定被破坏后,仍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机构241和第二连接机构242的连接使固定带2回到折叠状态,便于多次使用。

参照图2和4,每根固定带2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本体1对应侧边的上下两角上;具体的,固定带2的第一部21的自由端通过封压熔融的方式在本体1上固接并形成连接区211;第一部21本体(即不包括连接区211的其他第一部21部分)上还设置有弹性连接层25,弹性连接层25延伸到连接区211上而覆盖在连接区211与第一部21本体之间的连接处。在实用中,由于应力集中的原因,固定带2中最容易被扯断的位置就是连接区211与第一部21本体的连接处;采用弹性连接层25覆盖在其上,可以分散拉力,减少应力集中,减少固定带2被扯断的可能性。弹性连接层25为弹性硅胶材质,采用热熔胶粘接的方式设置在第一部21上。

参照图2和4,第一部21本体外表面临近弹性连接层25处设置第三连接机构261;对应的连接区211的外表面设置与第三连接机构261配合的第四连接机构262,第三连接机构261和第四连接机构262可相互连接在一起;具体的,第三连接机构261为子母贴的母贴,第四连接机构262为子母贴的子贴,采用子母贴可使连接更加快捷。当万一出现固定带2在连接区211与第一部21本体的连接处断开情况时,可通过第三连接机构261和第四连接机构262的连接,将第一部21本体和连接区211再次连接,从而可使口罩可以临时使用,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第三连接机构261设置在第一部21本体外表面,可避免口罩在佩戴时,第三连接机构261触碰到人脸。

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带2的抗拉能力,在固定带2外表面设置弹性条27;弹性条27采用弹性硅胶制成,其可通过热熔胶粘结的方式连接在固定带2上;弹性条27在固定带2外表面对称设置两条,且均同时经过固定带2的第一部21、第二部22以及第三部23。

参照图1,本体1包括横向设置于其中部的用于传音的无孔结构区11以及设置于无孔结构区11上下两侧的用于透气的多孔结构区12。

参照图1,无孔结构区111由两层通过封压热熔成型的PP无纺布(或无纺布局部区域)构成,两层无纺布(或无纺布局部区域)四周由封压热熔而连接在一起,其中间存在空腔,第二压条4设置在其内。经封压热熔后,PP纤维的细孔因为高温相互溶解黏合,从而形成结构更为致密的无孔结构;由于没有细孔吸收声音,故声音可以更为有效的传递,减轻了由于口罩的吸音而导致传出的声音变小的问题。

参照图5,多孔结构区12为多层布结构,由外而内(以更靠近人体的为内)依次包括外无纺布层121、间隔设置的多层聚丙烯薄膜122和多层熔喷布层123、相变材料棉布层125、抑菌棉布层126以及内无纺布层124;其中,聚丙烯薄膜122设置三层,而熔喷布层123设置两层,聚丙烯薄膜122和熔喷布层123间隔设置而成类似三明治结构;具体的,一层聚丙烯薄膜122与外无纺布层121贴合,一层聚丙烯薄膜122与相变材料棉布层125贴合,两层熔喷布层123将另一层聚丙烯薄膜122夹在其中;同时上述的多层布层均采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材料制成,提升了口罩的环保性、安全性和无毒害性。

参照图5,聚丙烯薄膜122采用无纺布封压热熔成型而得到,这样其结构致密、透气性较弱;同时聚丙烯薄膜122上均匀设置若干通孔1221,并且相邻两层聚丙烯薄膜122的通孔1221交错设置。熔喷布层123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制得,其具有空隙多,结构蓬松等特点,故对颗粒污物具有良好的过滤性和吸附性,可以阻挡污染物接近人体。聚丙烯薄膜122和熔喷布层123的间隔设置以及相邻两层聚丙烯薄膜122通孔1221的交错设置的效果在于:当外界空气流经该区域时,会从通孔1221穿过聚丙烯薄膜122而进入熔喷布层123,由于两层聚丙烯薄膜122的通孔1221交错设置,故空气无法通过直线运动穿过熔喷布层123另一侧的聚丙烯薄膜122,而需要转向,采用折线的运动方式从另一侧聚丙烯薄膜122的通孔1221穿过;这样增加了空气的运动路径,从而增加了空气和熔喷布层123的接触,提高了熔喷布层123对空气中污物的过滤效果;同时空气经过通孔1221时会受到压缩,而进入熔喷布层123后空气会膨胀;经过多次压缩膨胀的交替有利于污物从空气中的分离。

相变材料棉布层125为附着有微胶囊固液相变材料的棉布。当体表或周边环境温度较高时,热量传递到相变材料棉布层125,使相变材料棉布层125温度上升而超过其内设置在固液相变材料的相变点;相变材料发生固液相变同时吸收热量,并将热量储存;当周边或体表温度较低时,相变材料棉布层125的相变材料会有液态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给人脸部提供热量,使人体温暖舒适。采用微胶囊对相变材料进行封装,使固液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不会出现泄漏的问题,也减小了相变材料的损耗。

本实施例中,采用十二醇作为固液相变材料。微胶囊固液相变材料的方法如下:

(1)在45℃的恒温水浴中,将17.55Kg的十二醇及4.35Kg的油溶性壁材单体甲苯-2,4-异氰酸酯(TDI)加入17.55Kg环己烷中,搅拌均匀。

(2)在45℃的恒温水浴中,将上述有机溶液加到溶有2g乳化剂OP-10的100g纯水中,进行充分乳化,形成O/W乳液。

(3)在水浴温度为45℃、搅拌速度为500r/m的条件下,向O/W乳液中滴加15Kg水溶性壁材单体乙二胺(EDA)的水溶液(10wt%含量),控制在1h滴完;之后保持搅拌速度,将水浴升温到65℃,使两类壁材单体在液滴界面快速反应形成微胶囊包裹层。

(4)反应2h后,停止搅拌;将产物冷却、洗涤、抽滤、干燥,即制得微胶囊相变材料,该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粒径为20-35μm。

相变材料棉布层125可采用浸渍含微胶囊固液相变材料的处理液的方法制得,具体步骤为:

(1)称取微胶囊相变材料20Kg加入80Kg纯水中,搅拌均匀,得到处理液。

(2)将10Kg棉布(经纬密度为190T)置于100Kg处理液中,在1.5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浸渍1.5h,之后取出棉布置于60℃热风下吹干即得到相变材料棉布层125。

抑菌棉布层126为附着有纳米银粒子的棉布,起到杀菌抑菌的功效;其具体制备方法为:

(1)称取纳米银胶体80Kg、200目瓜尔胶1.5Kg以及纯水70Kg混合均匀,得到抑菌处理液。

(2)将抑菌处理液加热到35℃;将10Kg棉布(经纬密度为190T)置于120Kg处理液中,常压下浸渍3h;之后取出通过挤压辊,在1Kg压力下挤压3次,控制轧余率在70-80%;之后将棉布置于50℃热风下吹干即得到抑菌棉布层126。

其中,纳米银粒子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称取50ml的硝酸银水溶液(0.1M)以及50ml的L-葡萄糖水溶液(0.1M),滴加到200ml的40℃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0.3wt%)中,滴加时以100r/m的转速搅拌,控制30min滴加完成;之后保持温度和搅拌速度,继续搅拌至均匀而形成混合溶液;采用碳酸氢钠调节混合溶液的pH为9;保持40℃的温度和100r/m的转速,继续搅拌混合溶液24h;之后蒸发浓缩得到0.8wt%的纳米银胶体,其中纳米银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nm。

在多孔结构区12的多层布结构中,外无纺布层121、内无纺布层124、聚丙烯薄膜122和熔喷布层123可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而相变材料棉布层125以及抑菌棉布层126可通过缝制的方式与内无纺布层124连接。

参照图1和2,两个多孔结构区12均折叠成折痕与本体1长边平行的皱纹叠层状结构,且该结构两端通过热压的方式固定;从而当折叠结构展开时,由于其两端固定,使本体1向前隆起形成以本体1中部为顶部的拱形;再加之第二压条4的设置,在本体1拱起时第二压条4能变形而起到支架的作用;由此本体1与口鼻处形成一个稳定的空腔,更利于呼吸顺畅。

参照图1,另外第一压条3横向设置在位于上侧的多孔结构区12的上端,其设置于外无纺布层121和聚丙烯薄膜122之间,通过热压而限位。

本体1制作时:

(1)对外无纺布层121、内无纺布层124中部封压热熔成型而使细孔封闭。

(2)在内无纺布层124中间被封压热熔的区域横向放置第二压条4。

(3)在第二压条4两侧未被封压热熔的内无纺布层124区域分别依次放置尺寸均小于该区域的抑菌棉布层126以及相变材料棉布层125,并将两者缝制在内无纺布层124上;其中,在内无纺布层124两短边以及远离第二压条4的长边处留出空隙,供之后热压使用。

(4)在相变材料棉布层125上间隔放置三层聚丙烯薄膜122和两层熔喷布层123。

(5)放置第一压条3,之后盖上外无纺布层121。

(6)将多层布折叠成皱纹叠层状结构,对多层布层四边进行热压连接(抑菌棉布层126以及相变材料棉布层125由于尺寸小,未参与热压处理),并对第一压条3与第二压条4周边分别进行热压连接,而得到本体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部21本体上未设置弹性连接层25。

对比例2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带2外表面设置弹性条27。

对比例3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体1内未设置聚丙烯薄膜122。

性能检测

1、口罩固定带抗拉性能检测

将实施例以及对比例1和2所得到的口罩进行断裂强力测试。

参考标准:GB/T 32610-2016。

检测温度:25℃。

拉伸速度:100mm/min。

结果如表1:

表1实施例及对比例1和2的口罩的固定带抗拉性能

参看表1,实施例与对比例1和对比例2之间的对比考察了弹性连接层25和弹性条27对于固定带2抗拉性能的影响。对比实施例和对比例1的结果可以看出,设置了弹性连接层25的口罩(实施例),其固定带2本体与连接区211交界处的拉断强力要明显高于未设置的口罩(对比例1);这是由于弹性连接层25的设置可以分散拉力,减少应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固定带2在连接处被扯断的可能性。同时,对比实施例和对比例2的结果可以看出,设置了弹性条27的口罩(实施例),固定带2本体的拉断强力要明显高于未设置的口罩(对比例2),表明弹性条27的设置可以提高固定带2的抗拉能力。

2、口罩防护性检测

将实施例以及对比例3所得到的口罩进行防护性能测试。

参考标准:GB/T 32610-2016。

检测环境:温度为25℃,湿度为35%。

头模尺寸:中号。

测试介质:NaCl颗粒物。

颗粒物初始浓度:25mg/m

气体采样流量:2L/min。

采样频率2次/min。

检测结果如表2。

3、口罩吸、呼气阻力检测

参考标准:GB/T 32610-2016。

通气量:85L/min。

头模尺寸:中号。

抽气泵抽气量:100L/min。

检测结果如表2:

表2实施例及对比例3的口罩的防护性以及吸、呼气阻力

参见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3之间的对比考察了聚丙烯薄膜122和熔喷布层123的结构设置对于口罩性能的影响;对比检测结果可以发现,实施例所提供的口罩的防护效果要明显好于对比例3的口罩;同时吸气和呼气阻力下降不明显;表明采用丙烯薄膜122和熔喷布层123的间隔设置以及相邻两层聚丙烯薄膜122的通孔1221交错设置,可以使熔喷布层123更好的吸附污物,同时对于空气流动顺畅度影响不大。

4、相变材料布保温性能检测

将实施例中采用的附着有微胶囊固液相变材料的棉布(190T)与空白棉布进行保温性能的检测。

参考标准:GB/T 11048-1989,方法A。

测试环境:标准大气的温度为20℃,相对湿度65%。

热板温度:25℃。

试样尺寸:30cm×30cm。

检测结果如表3:

表3实施例附着微胶囊固液相变材料的棉布的保温性能

参见表3,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附着有微胶囊固液相变材料的棉布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从而赋予了口罩更好的保温功效;这是由于当体表或周边环境温度较高时,热量传递到附着有微胶囊固液相变材料的棉布,使其温度上升而超过其内设置在固液相变材料的相变点;相变材料发生固液相变同时吸收热量,并将热量储存;当周边或体表温度较低时,附着有微胶囊固液相变材料的棉布的相变材料会有液态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给人脸部提供热量,使人体温暖舒适。

5、抑菌布的抑菌性能检测

将实施例中采用的附着有纳米银粒子的棉布(190T)与空白棉布进行抑菌性能的检测。

细菌液制备:

(1)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

试验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8099)革兰氏阴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革兰氏阳性。

(2)用接种环取保存菌,划线接种至营养琼脂平皿,37℃±1℃培养24h。

(3)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20ml营养肉汤,37℃±1℃,振动频率110min

(4)用无菌蒸馏水20倍稀释营养肉汤,调节培养后的菌浓度为1×10

抑细菌试验:

(1)准备下层培养基。营养琼脂10ml/皿。

(2)准备上层培养基。1ml试验菌液加入150ml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匀,向步骤(1)中的每个平皿倾注5ml,等其凝结。

(3)将附着有纳米银的棉布与空白棉布分别剪下直径为d=25mm±5mm的圆片,作为测试样。

(4)用无菌镊子将测试样贴到平皿中央,使测试样与琼脂培养基很好地接触。

(4)平皿37℃±1℃培养24h。

(5)观察各个测试样周围是否形成抑菌环及测量其宽度。

检测结果如表4:

表4实施例附着纳米银粒子的棉布的抑菌性能

参见表4,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附着有纳米银粒子的棉布经过细菌培养后其周围均形成了抑菌环;其中,抑大肠杆菌环的宽度达到了13.8mm,抑金黄色葡萄球菌环的宽度达到了18.1mm,表明不仅在布表面,甚至在其周围都没有细菌生长,故显示出良好的抑菌性能;而空白样则没有形成抑菌圈,抑菌性能差。从而采用了附着纳米银粒子的棉布,有利于提高口罩的抑菌性能,赋予其抑菌抗菌的功效。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便于使用的口罩
  • 一种便于生产及使用的卷纸式应急口罩
技术分类

061201123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