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具有双结构的变焦致动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具有双结构的变焦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变焦驱动的致动器。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被配置为具有用于移动透镜的两组不同的电磁驱动单元的双设置变焦致动器。

背景技术

用于图像处理的硬件技术的进步以及拍摄照片和制作视频的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已经推动了诸如自动对焦和光学图像稳定化的功能在单极相机以及安装在包括蜂窝电话和智能手机的移动终端上的相机模块中的实现。

此外,近年来已经看到用于变焦透镜的致动器,其凭借诸如拉近(zoom-in)和拉远(zoom-out)的功能调整焦距来支持包括对象大小的可变的调节特征。在致动器的特定模型中,通过多个透镜(透镜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组合,实现变焦的进一步多样化已经是可实现的。

由于变焦透镜沿着光轴的移动距离(也称为行程)比普通透镜更长或延伸,因此用于其驱动的致动器必须相应地被设计为施加足够的驱动力。此外,其设计应该在整个行程范围内实现对于变焦透镜的对应位置的准确检测和反馈控制。

然而,本领域已知的致动器简单地具有彼此独立工作的用于驱动承载件的元件的多个安装体,出于防止沿着光轴驱动每个透镜的多个移动体(承载件)之间的物理干涉的目的,需要限制允许移动范围。因此其不适合涉及大规模位移的变焦驱动。

另外,由于现有技术的致动器对于每个移动体(承载件)要求独立且充分的移动距离来满足预期的光学性能规格,因此它们的使用要求每个载体都有自己的移动空间的空间设计,这导致装置尺寸(长度)沿着光轴不可避免地膨胀。

因此,已知技术的装置(致动器)的空间利用差使得他们不适合尺寸或体积是重大问题的诸如智能手机的应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旨在解决上文中的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目标是实现致动器空间的更有效利用。另一个技术目标是提供一种借助于磁体和线圈之间的精确位置关系在扩大的行程范围内具有更高效率和更好精度的变焦致动器。

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理解,并且将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变得更加充分明显。此外,将容易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示出的技术手段及其组合来实现。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标,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双设置变焦致动器,其包括:第一承载件,第一承载件具有附接到其的第一透镜并且能够沿着光轴移动;第二承载件,第二承载件具有附接到其的第二透镜,该第二承载件能够在第一承载件的前面或后面沿着光轴移动;壳体,壳体围绕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第一线圈单元,第一线圈单元装备到壳体并且具有沿着光轴设置在前面或后面的n(n是等于或大于2的自然数)个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单元,第二线圈单元在与第一线圈单元不同的位置处配备到壳体并且具有沿着光轴设置在前面或后面的n+1个第二线圈;第一磁体,第一磁体具有面向第一线圈单元的n+1个磁极并且并安装在第一承载件上;以及第二磁体,第二磁体具有面向第二线圈单元的n个磁极并且安装在第二承载件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件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一安装件配备有第一透镜;以及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安置在第一安装件的左侧或右侧,其中,第一支撑件配备有第一磁体并且沿着光轴延伸得比第一安装件更长。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承载件包括:第二安装件,第二安装件配备有第二透镜;以及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安置在第二安装件的左侧或右侧中的但与安置有第一支撑件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其中,第二支撑件配备有第二磁体并且沿着光轴延伸得比第二安装件更长。优选地,第二支撑件在与第一支撑件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n个第一线圈中的每一个被卷绕为包括上侧和底侧的轨道形形式,并且上侧和底侧沿着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形成,并且针对由上部第一线圈和放置在比上部第一线圈低的位置处的下部第一线圈组成的每对两个连续第一线圈,上部第一线圈的底侧和下部第一线圈的上侧优选地面向第一磁体的n+1个磁极中的同一磁极。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n+1个第二线圈中的每一个被卷绕为包括上侧和底侧的轨道形形式,并且上侧和底侧沿着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形成,并且针对由上部第二线圈、放置在中间的中部第二线圈和放置在比中部第二线圈低的位置处的下部第二线圈组成的三个连续的第二线圈的每个三元组,上部第二线圈的底侧和中部第二线圈的上侧优选地面向第二磁体的n个磁极中的一对两个连续磁极中的上部磁极,并且中部第二线圈的底侧和下部第二线圈的上侧优选地面向第二磁体的n个磁极中的一对两个连续磁极中的下部磁极。

在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对两个连续磁极内侧的磁性边界优选地在中部第二线圈的上侧和底侧之间移动。

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承载件在对称相反方向上的物理排布不仅为附接到每个载体的每个镜头(镜头组件)提供足够的独立移动范围,而且还使得整个装置能够以空间上更紧凑的结构和形状实现,这使其在移动终端整体尺寸最小化以及轻薄化方面最优。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安装在多个承载件中的每一个上的磁体与面向每个磁体放置以在其中生成电磁力的线圈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改进的相关关系允许在每个载体的整个移动范围内产生准确的驱动力,从而在驱动行为以及驱动精度方面提供改进。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构建由针对多个承载件中的每一个一起生成驱动力的磁体和线圈组成的两种不同的设置(set-up),通过即使针对需要多个承载件具有不同运动范围的光学设计也能保证每个载体有足够的独立运动空间来允许最大的空间利用。

附图说明

附图例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且与前述公开内容一同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因此,本公开不被解释为限于附图。

图1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变焦致动器和相机模块的整体配置;

图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变焦致动器的整体配置;

图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承载件和随附元件的具体配置;

图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承载件和随附元件的具体配置;

图5描绘了第一磁体与第一线圈单元之间以及第二磁体与第二线圈单元之间的关系;

图6例示了第一线圈单元和第一磁体的具体配置;以及

图7例示了第二线圈单元和第二磁体的具体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描述之前,应当理解,在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和字典含义,而应当基于允许发明人为了最佳解释而适当地定义术语的原则,根据与本公开技术方面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进行解释。

因此,本文提出的描述仅仅是出于说明的目的的优选示例,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做出其它等同物和修改。

图1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双设置变焦致动器(以下简称为“致动器”)(100)和相机模块(1000)的整体配置。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致动器(100)可以与诸如反射计模块(200)的其它部件一起实现为相机模块(1000)的一部分,而不仅是提及为单个独立装置。

如同下文将详细描述的,本发明的致动器(100)用于通过以沿着光轴的线性运动移动附接有透镜(透镜组件)的多个承载件中的每一个来执行自动对焦或变焦。

可以在本发明的致动器(100)前面(沿着光轴)设置的反射计模块(200)朝向透镜(Z,光轴)的方向上的路径反射或折射对象的光路(Z1)。因此,朝向光轴反射或折射的光穿过附接到承载件(120或130)的透镜(透镜组合件)(60或70)并且进入诸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和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图像传感器。

用于修改光学路径的反射计模块(200)可以包括反射计(210),其由选自镜子和棱镜中的一者或两者的组合组成。反射计(210)可以由能够修改从外部朝向光轴的入射光的路径的任何材料组成,但出于高性能光学性质的目的,玻璃为优选介质。

包括反射计模块(200)等的本发明的相机模块(1000)被配置为折射朝向透镜的光的路径。这允许整个装置以沿着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而不是跨宽度设置,以便将移动终端保持得薄,使其针对移动终端的小型化和轻薄化是优选地。

在特定实施方式中,反射计(210)被配置为通过能够产生磁力的诸如磁体和线圈的驱动装置的动作来以旋转运动移动。因此,当反射计(210)移动,或以旋转运动移动时,由反射计(210)反射(折射)的来自对象的光沿着±Y轴和/或±X轴被引导,从而使得能够沿着X轴和/或Y轴校正相机抖动。

因此,由反射计模块(200)反射的来自对象的光进入到配备在致动器(100)内的第一透镜(60)和第二透镜(70)中,并且诸如变焦和自动对焦的功能是由本发明的致动器(100)通过沿着光轴对第一透镜(60)和第二透镜(70)中的每一个的位置进行组合调整来执行的。

如下所述,光轴(Z轴)被定义为与入射光(例如,入射到第一透镜(60))的路径相对应的轴,并且跨越与光轴(Z轴)垂直的平面的两个轴被定义为X轴和Y轴。

图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0)的整体配置。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致动器(100)包括:壳体(110),其相当于容纳内部部件的基座框架;外壳(190,参见图1),其附接到壳体(110)并且能够用作屏蔽罐;第一承载件(120)和第二承载件(130)。

附接有第一透镜(60)的第一承载件(120)和附接有第二透镜(70)的第二承载件(130)中的每一个相当于沿着光轴(Z轴)线性运动的移动体,而相应地,壳体(110)相当于固定主体。

在图2等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承载件(130)沿着光轴放置在第一承载件(120)的后面,并且其在沿着光轴以线性运动移动时保持这种布置。

如下文将描述的,第一承载件(120)配备有第一磁体(M1),并且在壳体(110)中配备有面向第一磁体(M1)并向第一磁体(M1)施加驱动力的第一线圈单元(C1)。

通过第一操作驱动器(150A)的控制向第一线圈单元(C1)施加适当大小和方向的电力,其在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一磁体(M1)之间生成电磁力以沿着光轴来回移动第一承载件(120)。

类似地,一旦第二操作驱动器(150B)施加控制以向第二线圈单元(C2)施加适当大小和方向的电力,则在第二线圈单元(C2)与配备到第二承载件(130)的第二磁体(M2)之间生成的电磁力沿着光轴线性地移动第二承载件(130)。

尽管附图例示了附接有第一透镜(60)的第一承载件(120)和附接有第二透镜(70)的第二承载件(130),但这仅是可能的示例中的一个。当然,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透镜和承载件。

在下文中,出于高效描述的目的,在示例中,例示为包括在致动器(100)中的承载件的数量将是两个,并且另外,沿着图2所示的光轴放置在前面的承载件将被指定为第一承载件(120),而放置在后面的承载件则被指定为第二承载件(130)。

因此,当第一承载件(120)和第二承载件(130)中的每一个沿着光轴线性移动时,附接到每个承载件的每个透镜(60或70)亦是如此,并且通过这些透镜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变焦或自动对焦。

如上所述,在特定实施方式中,固定透镜(50)可以设置在第一透镜(60)的前面(沿着光轴)以适应致动器(100)的光学性能或规格。

为了防止在第一线圈单元(C1)中生成的电磁力向外泄漏并使该力的焦点朝向第一磁体(M1)锐化,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轭板(180-1)可以放置在面向第一磁体(M1)的相对侧。

此外,球优选地放置在第一承载件(120)与壳体(110)之间以及第二承载件(130)与壳体(110)之间,以便将第一承载件(120)和第二承载件(130)设置为处于具有最小摩擦的平滑线性运动。

图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承载件(120)和随附元件的配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附接有第一透镜(60)的第一承载件(120)是沿着光轴线性运动的移动体。更具体地,第一承载件(120)包括配备有第一透镜(60)的第一安装件(124)和承载第一磁体(M1)的第一支撑件(123)。

如图所示,第一安装件(124)被成形为与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组件)(60)的形状匹配,使得其可以安装第一透镜(60)。在特定实施方式中,外壳(参见图1)可以设置到第一安装件(124)以防止第一透镜(60)错位(例如,沿着X轴)。

配备有第一磁体(M1)的第一支撑件(123)安置在第一安装件(124)的左侧或右侧中的一侧,并且如图中所示沿着光轴比第一安装件(124)更长。

第一支撑件(123)可以与第一安装件(124)一体地制成,并且如稍后将描述的,出于形成与第二承载件(130)的第二支撑件(133)对称的物理结构的目的,优选地具有沿着光轴中的一个(Z轴)延伸的形状。

由于如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第一支撑件(123)具有沿着光轴的细长形状,所以其能够在保持第一承载件(120)的总体尺寸的同时承载与延伸范围成比例地扩大的第一磁体(M1),这有助于第一承载件(120)的驱动力的进一步增强。

安装到壳体(110)的第一线圈单元(C1)优选地由沿着光轴放置在前面或后面的n个第一线圈组成以增强驱动力。优选地,第一磁体(M1)相应地被配置为具有面向第一线圈单元(C1)的n+1个磁极。本文的n是等于或大于2的自然数。

作为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图3例示了包括由两个单独的第一线圈(C11、C12)组成的第一线圈单元(C1)以及其中三个磁极面向第一线圈单元(C1)的第一磁体(M1)的配置。

将第一磁体(M1)配置为具有超过如上所述的单独线圈的数量的数量的面向第一线圈单元(C1)的磁极,由于此种排布保持第一线圈单元(C1)面向来自第一磁体(M1)的两个或更多个磁极,因此即使在第一磁体(M1)随着第一承载件(120)沿着光轴移动而移动时,仍通过由第一线圈单元(C1)向第一磁体(M1)的持续的电磁力传输来提高驱动效率。

第一霍尔传感器(H1)是与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一操作驱动器(150A)一起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70-1)上的元件。第一霍尔传感器(H1)通过霍尔效应检测从面向其的第一磁体(M1)生成的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并且生成与该磁场相对应的输出信号。

第一霍尔传感器(H1)优选地安装为复数,使得第一承载件(120)可以在其沿着光轴移动时精确地定位。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第一操作驱动器(150A)通过对其执行操作来控制从多个第一霍尔传感器(H1)中的每一个接收的输出信号的处理,使得与操作结果相称的大小和方向的电力被施加到第一线圈单元(C1)。下面将详细描述第二操作驱动器(150B)和第二霍尔传感器(H2)。

图4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承载件(130)和随附元件的配置的图。图5描绘了第一磁体(M1)与第一线圈单元(C1)之间以及第二磁体(M2)与第二线圈单元(C2)之间的关系。

第二承载件(130)具有与上述第一承载件(120)相称的物理结构,并且如图中所示,相对于第一承载件(120)对称地形成在相反方向上。

更具体地,第二承载件(130)包括配备有第二透镜(70)的第二安装件(134)和承载第二磁体(M2)的第二支撑件(133)。

第二承载件(130)的第二支撑件(133)安置在第二安装件(134)的左侧或右侧中的一侧,但与第一承载件(120)的第一支撑件(123)所安置的那一侧是相对的。此外,第二支撑件(133)被成形为在与第一承载件(120)的第一支撑件(12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沿着光轴延伸得比第二安装件(134)更长。

因此,第一承载件(120)和第二承载件(130)的物理结构总体上类似。通过将配备有第一透镜(60)的第一安装件(124)和配备有第二透镜(70)的第二安装件(134)定位在中间部分(基于Y轴)上,可以针对第一透镜(60)和第二透镜(70)的移动确保足够的范围。

同时,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承载件(120)和第二承载件(130)的第一磁体(M1)和第二磁体(M2)可以借助于第一支撑件(123)和第二支撑件(133)来设置为较大尺寸以有效增强驱动力。

此外,第一磁体(M1)和第二磁体(M2)分别彼此分开放置到左侧和右侧(基于Y轴)。对应地,分别各自面向第一磁体(M1)和第二磁体(M2)的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被相应地间隔开放置。

如上所述的彼此远离地设置第一磁体(M1)和第一线圈单元(C1)以及第二磁体(M2)和第二线圈单元(C2)允许本发明的致动器从一开始就消除被采用以驱动每个承载件的电磁力之间的干扰和影响,使第一承载件(120)和第二承载件(130)更精确地独立驱动。

安装到壳体(110)的第二线圈单元(C2)优选地由沿着光轴设置在前面或后面的n+1个第二线圈组成以增强驱动力。优选地,面向第二线圈单元(C2)的第二磁体(M2)被相应地配置为具有面向第二线圈单元(C2)的n个磁极。

作为相关的实施方式,图4例示了包括由三个(在这种情况下n=2)个单独的第二线圈(C21、C22、C23)组成的第二线圈单元(C2)以及其中有两个磁极(在这种情况下n=2)面向第二线圈单元(C2)的第二磁体(M2)的配置。

如上所述,将面向第二磁体(M2)的单个第二线圈的数量设置为大于它们所面向的磁极的数量,因为即使在第二磁体(M2)与第二承载件(130)的沿着光轴的运动一致地移动的情况下,这样的布置仍将第二磁体(M2)保持在由第二线圈(C21、C22、C23)形成的电磁场的区域内,因此通过由第二线圈单元(C2)向第二磁体(M2)提供持续的磁力传输来提高驱动效率。

描述n等于2的实施方式,第一线圈单元(C1)由两个第一线圈(C11、C12),三个磁极的第一磁体(M1)组成,第二线圈单元(C2)由三个第二线圈(C21、C22、C23)和两个磁极的第二磁体(M2)组成。

因此,本发明的致动器(100)实现了多个承载件(120、130)中的每一个的独立驱动,因为其设置有针对承载件(120、130)的两个单独的驱动单元(线圈和磁体)。

还可以存在如下实施方式,其中,当考虑线圈和面向它们的磁体的磁特性时,出于驱动以及控制效率的目的,优选具有比安装在其自身作为移动体的承载件上的磁体中的单独线圈的数量更多的磁极。

当采取其中磁体和线圈的大小是固定参数的方法时,安装在具有面向线圈的许多磁极的移动体上的磁体指示大尺寸的磁体,并且这又需要致动器(100)的相应扩大的尺寸。

这些考虑简单地意指,将所有多个承载件构造得与上述相同,需要致动器(100)的整体尺寸的扩大,而损害空间效率。

借助多个透镜的相对定位来实现变焦和自动对焦功能可以涉及根据透镜的光学特性来将单独的透镜设置为具有不同的移动范围。

在涉及多个透镜的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根据从光学特性等确定的透镜的移动范围以两种方式设置磁体中的面向线圈的磁极的数量来实现空间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由此,针对移动范围相对小的那些透镜,安装比线圈更多的磁极,而针对移动范围相对大的那些透镜则安装比线圈更少的磁极。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有由n个第一线圈组成的第一线圈单元(C1)和具有n+1个磁体的第一磁体(M1)的设置与具有小移动范围的那些透镜相对应,而有由n+1个第二线圈组成的第二线圈单元(C2)和具有n个磁极的第二磁体(M2)的设置则与具有大移动范围的那些透镜相对应。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致动器(100)被配置有由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组成的两个不同的驱动设置,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磁体(M1)和第一线圈单元(C1))用于驱动附接有第一透镜(60)的第一承载件(120),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磁体(M2)和第二线圈单元(C2))用于驱动附接有第二透镜(70)的第二承载件(130)。

针对n等于2的特定实施方式,安装在第一承载件(120)上的第一磁体(M1)具有三个(n+1)个磁极,并且面向第一磁体(M1)的第一线圈单元(C1)由两个(n)个第一线圈(C11、C12)组成。

此外,安装在第二承载件(130)上的第二磁体(M2)具有两个(n)磁极,并且面向第二磁体(M2)的第二线圈单元(C2)由三个(n+1)个第二线圈(C21、C22、C23)组成。

因此,用于驱动的双设置与第一磁体(M1)的情况相比允许第二磁体(M2)的尺寸减小,这继而提供了与第一磁体(M1)的移动空间相比相称的移动空间扩展。

图6例示了针对第一线圈单元(C1)被定位在默认位置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一磁体(M1)的具体配置。当然,默认位置可以设置在与实施方式中描绘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构成第一线圈单元(C1)的两个(在这种情况下,n=2)第一线圈(C11、C12)通常被卷绕以形成磁场轨道的形状,并且经由它们与面向它们的第一磁体(M1)的交互来在与光轴(Z轴)垂直延伸的区域中生成驱动力。

在下文中,在每个磁场轨道形第一线圈(C11、C12)中每一个中的沿着与所述光轴垂直的方向形成的一对区域当中,前面(在光轴的方向上)区域被指定为上侧(U)并且后面区域被指定为底侧(B)。

另外,在第一线圈(C11、C12)当中,在较高位置(在光轴的方向上)处的第一线圈被指定为上部第一线圈(C11),并且在较低位置处的第一线圈被指定为下部第一线圈(C12)。

换句话说,在n个第一线圈中的任何一对连续的第一线圈中,在较高位置处的第一线圈被指定为上部第一线圈,并且放置在比上部第一线圈更低的位置处的第一线圈被指定为下部第一线圈。

如图6所示,上部第一线圈(C11)的底侧(B)和下部第一线圈(C12)的上侧(U)被配置为面向第一磁体(M1)的三个(在这种情况下,n+1=3)磁极中的同一个磁极。

在如图6所示的n=2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部第一线圈(C11)的底侧(B)和下部第一线圈(C12)的上侧(U)可以被配置为同时面向第一磁体(M1)的位于较高的磁性边界(S1)和较低的磁性边界(S2)之间的中间磁极。

在磁体和线圈的这种配置中,将在上部第一线圈(C11)和下部第一线圈(C12)中的每一个中感应的电流的方向控制为使得一个是顺时针方向且另一个是逆时针方向,则在所生成的电磁力方面得以增强,从而导致更高的驱动效率。

当第一承载件(120)被放置在默认位置时,多个第一霍尔传感器(H1)优选地被放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沿着光轴),但是一起面向第一磁体(M1)的n+1个磁极中的同一个磁极。

如上所述的这种配置通过比较由多个第一霍尔传感器(H1)响应于第一承载件(120)的移动而产生的输出信号,能够在应用求和和减法等统计运算时,实现在第一承载件(120)的定位方面的更准确而精确的处理。

图7例示了针对第二线圈单元(C2)被定位在默认位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线圈单元(C2)和第二磁体(M2)的具体配置。当然,默认位置可以设置在与实施方式中描绘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如图7所示,构成第二线圈单元(C2)的三个(在n+1=3的情况下)第二线圈(C21、C22、C23)可以形成为与第一线圈(C11、C12)类似的磁场轨道的形状。

与针对第一线圈(C11、C12)的解释相同,在磁场轨道形第二线圈(C21、C22、C23)中的每一个中的沿着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形成的区域当中,前面(在光轴的方向上)区域被指定为上侧(U),并且后面区域被指定为底侧(B)。

另外,在n+1个第二线圈中的三个连续的第二线圈的任意三元组中,在较高位置处的第二线圈被指定为上部第二线圈,位于中间的第二线圈被指定为中部第二线圈,并且被放置在较低位置处的第二线圈被指定为下部第二线圈。

参照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线圈(C21、C22、C23)当中,沿着光轴的最高位置处的一个(C21)被指定为上部第二线圈,最低位置处的一个(C23)被指定为下部第二线圈,并且位于之间的一个(C22)被指定为中部第二线圈(C22)。

如图7所示,上部第二线圈(C21)的底侧(B)和中部第二线圈(C22)的上侧(U)被配置为面向第二磁体(M2)的两个磁极中的上部磁极(UP),而中部第二线圈(C22)的底侧(B)和下部第二线圈(C23)的上侧(U)则被配置为面向第二磁体(M2)的两个磁极中的下部磁极(BP)。

在一般化的视角,在n+1个第二线圈中的三个连续的第二线圈的三元组当中,上部第二线圈的底侧和中部第二线圈的上侧被配置为面向第二磁体的n个磁极中的两个连续磁极中的较高磁极,而中部第二线圈的底侧和下部第二线圈的上侧则被配置为面向较低磁极。

在磁体和线圈的这种配置中,控制上部第二线圈(C21)、中部第二线圈(C22)和下部第二线圈(C23)中的每一个中感应的电流的方向交变,则不仅是上部磁极而且还有下部磁极在所生成的电磁力方面得以增强,从而导致更高的驱动效率。

更具体地,第二承载件(130)的行程范围、第二磁体(M2)的大小和第二线圈(C21、C22、C23)优选地被设计为保持第二磁体(M2)的一对连续磁极之间的磁性边界(S3)仅在中部第二线圈(C22)的上侧(U)和底侧(B)之间移动。

当如上所述设计时,即使有第二承载件(130)的移动,也能在自动对焦或变焦驱动操作的整个范围内保持用于生成增强的电磁力的元件的电磁配对。

如针对第一霍尔传感器(H1)所描述的,面向第二磁体(M2)并检测其位置的第二霍尔传感器(H2)优选地一起面向第二磁体(M2)的n个磁极中的同一磁极,但是当第二承载件(130)被定位在默认位置处时,则被放置在(沿着光轴)彼此不同的位置处。

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然而,应当理解,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仅通过说明的方式给出,而是指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因为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从该详细描述变得显而易见。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的术语仅仅是用于彼此相对地标识部件的概念性术语,并且因此它们不应被解释为用于表示特定顺序、优先级等的术语。

用于说明本公开及其实施方式的附图可能以略带夸张的形式示出,以强调或突出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考虑以上描述和附图的图示来做出各种修改。

相关技术
  • 磁锁双位致动器以及具有磁锁双位致动器的离合设备
  • 磁锁双位致动器以及具有磁锁双位致动器的离合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48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