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线圈零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线圈零件

相关分案申请

本专利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10938053.0的名称为“线圈零件”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是2019年9月30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芯和线圈的线圈零件。

背景技术

线圈零件被用于各种电气设备,具备芯和缠绕在芯的周围而成的线圈。作为所述线圈零件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在环形芯上缠绕一根导线而构成的扼流线圈(chokecoil)、在环形芯上缠绕两根导线而构成的变压器等。

有将绞合线(litz wire)用于高频用途的线圈零件的线圈。绞合线是多条细的漆包线(enamel wire)捻合而成的束。绞合线是细线束,因此具有防止趋肤效应和接近作用,增大电流流过的有效截面积,提高特性的优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924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线圈零件中,在绞合线的端部电连接引线,绞合线与引线笔直地延伸并被引出。但是,引线与所述绞合线电连接后,在与其他电气零件连接时,如果引线被引绕,则会对绞合线施加拉伸应力,导致断线。即,由于构成绞合线的至少一部分漆包线断线,无法得到所需的有效截面积,导致特性恶化。例如,在线圈零件是变压器的情况下,由于绞合线的断线,有效截面积变小,由此交流电阻增大,损耗增大,从而转换效率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绞合线断线的线圈零件。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线圈零件包括:绕线管(bobbin);线圈,安装于所述绕线管,至少端部由绞合线构成;引线,与所述绞合线电连接;以及配线部,固定于所述绕线管,用于将所述绞合线与所述引线进行配线,且所述配线部包括:收容部,收容将所述绞合线与所述引线的端部电连接的接合部;插通孔,使所述绞合线插通所述收容部的内部;以及筒状部,设置在所述收容部的邻近,供从所述收容部引出的所述引线穿过,且所述引线从所述收容部折回,穿过所述筒状部而引出至外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能够防止绞合线断线的线圈零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卷绕有线圈的绕线管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绕线管与配线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侧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线圈零件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绕线管与配线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收容体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收容部和筒状部的配置形态的、从xz平面观察的侧面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收容部和筒状部的配置形态的、从yz平面观察的侧面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收容部和筒状部的另一配置形态的、从yz平面观察的侧面的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

100:线圈零件

1:芯

11:E字型芯

11a、11b:E字型芯构件

12:固定带

2:绕线管

21:筒状部

22:凸缘部

22a:凸部

3:线圈

31:线圈的端部

32:绝缘带

4:引线

5:配线部

51:收容部

511:底板

512:L字状板

513:折回部

513a:内侧板状体(板状体)

513b:连结板状体

513c:外侧板状体(板状体)

514:膨出部

515:分隔板

52:插通孔

53:筒状部

54:盖

541:大表面部

541a:突起

542:上表面部

543:侧面部

543a:嵌合孔

6:收容体

61:底面部

61a:切口

62:侧面部

621:延伸设置部

621a:狭缝

621b:爪

621c:切口

62a:切口

63:固定部

63a:螺纹孔

64:侧面部

7:接合部

8: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线圈零件的实施方式。

[1-1.构成]

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说明书中,将附图所示的z轴方向设为“上”侧,将其相反方向设为“下”侧。“下”有时也称为“底”。“上”和“下”是指线圈零件的各构件的位置关系,并不是指设置线圈零件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也存在将z轴方向称为高度方向的情况。另外,如后所述,将线圈3的卷轴方向设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将与z轴以及y轴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是变压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例如用于在建筑物与车辆之间充电/放电的充电放电系统。

如图1及图2所示,线圈零件100具备芯1、绕线管2、线圈3、引线4、配线部5及收容体6。

芯1是具有环状形状的磁性体。在本实施方式的芯1中,一对E字型芯11使所述E字型芯11的三条腿的各个对接,从而形成大致为θ形状的环状形状。此处,E字型芯11由E字型芯构件11a、E字型芯构件11b层叠为上下两层而构成。芯1(E字型芯构件11a、E字型芯构件11b)包含铁氧体或压粉磁芯。另外,固定带12缠绕在芯1的侧周,利用固定带12将层叠的E字型芯构件11a、E字型芯构件11b固定,并且维持芯1的环状形状。再者,此处,将芯构件11a和芯构件11b层叠,但也可不层叠。

绕线管2是包含树脂的构件。作为构成绕线管2的树脂,可列举出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系树脂、聚氨酯树脂、团状模塑料(Bulk Molding Compound,BMC)、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尼龙等。

所述绕线管2包括:安装线圈3的筒状部21以及设置在筒状部21的两端的凸缘部22。

关于筒状部21,在其内部插入E字型芯11的中脚,形成大致四角筒状。另外,在筒状部21的外周安装线圈3。凸缘部22是从筒状部21的端部以与筒状部21的轴向正交的方式呈平面状伸出的板状体。

线圈3安装于绕线管2,至少端部31由绞合线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3由绞合线卷绕于筒状部21的外周而构成。绞合线是例如将直径为0.2mm左右的细的多根漆包线捻合而构成的导线。线圈3也可以构成为:带状的铜箔卷绕在筒状部21的外周,在铜箔的两端部通过焊接等电连接绞合线。在线圈3的周围缠绕有绝缘带32,所述绝缘带32固定所卷绕的绞合线并将线圈3与周围绝缘。

关于线圈3,此处由于线圈零件100是变压器,因此由包含绞合线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构成。

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可为在筒状部21的外周卷绕一次绕组,在所述一次绕组的外周卷绕二次绕组,也可为以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绞合线交替层叠的方式卷绕在筒状部21。另外,也可以以在筒状部21的轴向上排列一次绕组、二次绕组的方式进行卷绕。

图3是卷绕有线圈3的绕线管2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线圈3的端部31引出至绕线管2的外侧。即,线圈3的端部31将一次绕组的两端部与二次绕组的两端部合计为4个。在筒状部21的一端部的上方引出两个端部31,在筒状部21的另一端部的上方引出剩余的两个端部31。

引线4是具有绝缘涂层的电线,如图3所示,引线4在配线部5配线,且端部与线圈3的端部31电连接。引线4设置于线圈3的各端部31。即,引线4的根数在此为4根。

引线4与线圈3的端部的电连接是利用焊接等将引线4的线材和线圈3的端部31的绞合线接合。如此,通过将绞合线的端部与引线4的端部电连接而构成接合部7。

图4是绕线管2和配线部5的分解立体图。配线部5是用于对绞合线和引线4进行配线的构件,如图3及图4所示,配线部5固定于绕线管2。此处,配线部5由树脂构成,与绕线管2一体成形。即,绕线管2和配线部5由相同的树脂连续且无接缝地形成,由绕线管2和配线部5构成一个树脂构件。

此处,配线部5设置为纵型。即,配线部5分别直立设置在各凸缘部22的上方,绞合线的端部31在上下方向上配线,并且引线4从接合部7呈U字状折回,由此在上下方向上配线。

具体地说,配线部5具有收容部51、插通孔52、筒状部53、及盖54。收容部51、插通孔52及筒状部53在一个配线部5中设置为z轴对称。

收容部51收容接合部7。收容部51相对于各接合部7分别设置。此处,在筒状部21的一端部侧相邻且z轴对称地配置有两个收容部51,在筒状部21的另一端部侧相邻且z轴对称地配置有两个收容部51。

具体地说,收容部51由底板511、L字状板512、折回部513形成L字状的空间。底板511是从凸缘部22与xz平面平行地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板状体,位于线圈3侧。

L字状板512是将配置为z轴对称的收容部51分隔的分隔板,设置在底板511的中央部。具体地说,所述L字状板512中,将在底板511形成L字状板512的L字的边缘设置在底板511外侧的面。即,L字状板512中,形成L字的一边在凸缘部22的上部与xy平面平行地在x轴方向上延伸配置,另一边靠近线圈3的卷轴,与yz平面平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配置。

折回部513设置在底板511的端部,是至少一面与L字状板512相对的U字状的板状体。折回部513的形成所述U字的边缘设置在底板511的外侧的面。具体来说,折回部513包含大致矩形形状的内侧板状体513a、连结板状体513b、及外侧板状体513c。

内侧板状体513a面向作为分隔板的L字状板512的一面,连结板状体513b面向L字状板512的另一面,外侧板状体513c面向内侧板状体513a。即,内侧板状体513a以及外侧板状体513c以与yz平面平行且内侧板状体513a为内侧、外侧板状体513c为外侧的方式并行且分离地配置,连结板状体513b与xy平面平行地配置,将成为板状体513a、板状体513c的下边的端部相连,由此折回部513形成U字状。

在内侧板状体513a的与外侧板状体513c相对的面设置有随着接近底板511侧而膨出的膨出部514,所述膨出部514嵌入后述的盖54的嵌合孔543a,由此盖54被固定于收容部51。

插通孔52设置于底板511,线圈3的端部31从筒状部21侧朝向底板511的外侧引出。插通孔52在此处是大致矩形形状,并且是包含从作为线圈3的开始卷绕的端部31的高度至作为圈3的结束卷绕的端部31的高度而设置的孔。

筒状部53为设置在收容部51的邻近的筒状体。此处,筒状部53在外侧板状体513c的外表面以筒的开口朝向上下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在收容部51的旁边,并且从收容部51引出的引线4穿过筒状部53的内部。筒状部5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收容部5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上端位于比收容部51的上端更下方处。为了容易引绕引线4。另外,筒状部53的下端位于比折回部513的下端更上方处。为了容易引绕引线4及为了确保插入用于弯曲后述的爪621b的夹具的空间。此处,筒状部53是四角筒状,但也可以是半圆筒状、圆筒状、三角筒状。

盖54覆盖z轴对称设置的一对收容部51。盖54保护收容在收容部51中的接合部7,并且确保接合部7与芯1的绝缘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54具有从外侧覆盖收容部51的大表面部541、覆盖上方的上表面部542、以及安装于收容部51的侧面部543。大表面部541与xz平面平行地配置,从外侧整体覆盖一对收容部51,并限制接合部7向外侧(y轴方向正侧或负侧)倾倒或向外侧移动。上表面部542设置为与大表面部541的上边正交,与xy平面平行,从上表面保护接合部7。侧面部543将大表面部541的左右的边和上表面部542的左右的边相连,与yz平面平行地设置,且插入折回部513的板状体513a、板状体513c之间。侧面部543与板状体513a、板状体513c为相同程度的长度,未达到L字状板512。为了从收容部51将引线4引出至外侧。

在所述侧面部543设有矩形形状的嵌合孔543a,通过嵌入膨出部514而将盖54固定于一对收容部51。

另外,在盖54(此处为大表面部541)设有向收容部51内突出的突起541a。突起541a在大表面部541的下侧与x轴方向平行,设置于各收容部51,与从接合部7弯折的引线4相对或接触。

如图1所示,收容体6收容具有芯1和线圈3的线圈零件主体。收容体6覆盖线圈零件主体的上表面以外的周围。此处,如图2所示,所述收容体6通过将金属板折回而构成,且具有底面部61和从底面部61直立设置的侧面部62。底面部61是支撑线圈零件主体(更具体地说是芯1)的矩形形状的框。线圈3的底部嵌入框的内侧的开口中,且在框的内缘设有三处矩形形状的切口61a。设置在凸缘部22的凸部22a嵌入所述切口61a,由此完成线圈零件主体的定位。

图5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侧视图。其中,图5中省略了固定带8。如图2和图5所示,设置有固定部63,所述固定部63是将金属板从底面部61的与x轴方向平行的一边向下方弯折,并且还在其前端部向更内侧弯折而成。固定部63的高度与从底面部61的开口突出的线圈3底部的高度为相同程度。在固定部63的两端部设置有螺纹孔63a(参照图1),通过螺纹紧固将线圈零件100固定至设置对象。

侧面部62从与线圈3的卷轴方向平行的底面部61的边起,与yz平面平行地直立设置。侧面部62从矩形中切出中央上部和下部的两端,而形成大致Y字形状。

在侧面部62的侧部设有侧面部64,所述侧面部64是将金属板与侧面部62呈直角弯折而成。侧面部64与和线圈3的卷轴正交的芯1的侧面相对。

在侧面部62设有延伸设置部621,所述延伸设置部621比芯1的上表面更向上方延伸设置。延伸设置部621设置在各侧面部62的两个部位。收容体6具有两个侧面部62,因此延伸设置部621设置在合计四个部位。

在所述延伸设置部621设有:狭缝621a,与线圈3的卷轴平行地延伸;以及爪621b,设置在比狭缝621a更上方处。所述狭缝621a在与芯1的上表面相同程度的高度上,从侧面部62的形成中央上部的切口62a的一对边起与线圈3的卷轴平行地延伸。所谓与芯1的上表面相同程度的高度例如是与芯1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程度或其以上的高度、且是线圈3收容于收容体6时的线圈3的上表面的高度以下。更具体来说,理想的是将爪621b配置在爪621b的上侧的边缘为线圈3的上表面的高度以下、并且爪621b的下侧的边缘为芯1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这是为了防止线圈零件100的大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爪621b的下侧的边缘与芯1的上表面之间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为0.5mm~2.0mm。

图6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的俯视图。爪621b为金属板的小片,如图6所示,设置在四边形的顶点的位置。爪621b在与狭缝621a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折痕,并向线圈3侧弯折,爪621b的边缘与芯1的上表面相向。也就是说,爪621b的平面与xy平面正交,爪621b的下边与芯1的上表面相向。另外,在爪621b的根部设置有切口621c。所述切口621c在此处为圆形。

爪621b从与线圈3的卷轴平行的线以30°以上的角度弯折。所述爪621b的弯折角度优选为30°以上且90°以下。爪621b的长度大于芯1和侧面部62之间的最大间隙,并且小于芯1的E字形芯11的外腿的宽度。

如图1所示,固定带8缠绕在收容有线圈零件主体的收容体6的周围。具体而言,固定带8围绕线圈零件主体的上部、一个侧面部62的外侧、底面部61的底部及线圈3的底部、以及另一个侧面部62的外侧卷绕至少一周。所述固定带8防止线圈零件主体从收容体6脱落。

[1-2.制造方法]

对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线圈零件100的制造方法具有线圈形成工序、环状芯形成工序、配线工序、收容工序、爪弯折工序。

线圈形成工序是在筒状部21的外周卷绕绞合线而形成线圈3的工序。在形成线圈3之后,缠绕绝缘带32使绞合线不会松开,并且对线圈3的周围进行绝缘。

在环状芯形成工序中,将层叠成两层的E字型芯构件11a、E字型芯构件11b的中脚插入筒状部21的内部,使各脚对接而构成大致θ形状的芯1。用固定带12固定芯1的侧面。

配线工序是将线圈3的端部31和引线4在配线部5配线的工序。首先,将线圈3的端部31从设置于底板511的插通孔52向外侧引出。然后,在使引线4的一端与邻近的引线4的一端对齐的状态下,使另一端穿过筒状部53之后收容于收容部51。由此,确定从筒状部53与先前的其他零件连接的引线4的长度。

接着,将线圈3的端部31与引线4的另一端对齐,在倒向外侧以与xy平面平行的状态下进行焊接,形成接合部7。然后,将接合部7收容在收容部51。此时,接合部7配置在L字状板512与内侧板状体513a之间,接合部7与筒状部53之间的引线4的部分收容在连结板状体513b与L字状板512之间。由此,引线4折回成U字状而引出至外部。

进而,将盖54的侧面部543插入内侧板状体513a、外侧板状体513c之间的间隙,并将膨出部514嵌入嵌合孔543a,由此将盖54安装到收容部51。由此,防止接合部7向线圈零件100的外侧倾倒。另外,保护接合部7并且确保接合部7与芯1的绝缘距离。此时,由于设置于盖54的内侧的突起541a向收容部51内部突出,因此突起541a与引线4接触或与引线4相对,从而可限制引线4的移动。

收容工序是将如上所述构成的线圈零件主体收容于收容体6的工序。此时,爪621b还未被折叠,而位于与侧面部62相同的平面上。因此,收容体6的上表面的开口为能够收容线圈零件主体的大小。从所述开口将线圈零件主体收容在内部。此时,预先在底面部61涂布粘接剂,将收容体6与线圈零件主体固定。另外,收容后,从外侧缠绕固定带8而将收容体6和线圈零件主体固定。

爪弯折工序是弯折爪621b的工序。从爪621b的根部向线圈3侧弯折前端。由此,爪621b的下边与芯1的上表面相对。

[1-3.作用和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100具备:绕线管2;线圈3,安装于绕线管2且至少端部31由绞合线构成;引线4,与绞合线电连接;以及配线部5,固定于绕线管2且用于对绞合线和引线4进行配线,配线部5包括:收容部51,收容将绞合线和引线4的端部电连接的接合部7;插通孔52,设置于收容部51,使绞合线穿过收容部51的内部;以及筒状部53,设置于收容部51的邻近,供从收容部51引出的引线4穿过,且引线4从收容部51折回,穿过筒状部53并引出至外部。

由此,能够抑制通过引线被引绕而产生的拉伸应力施加至线圈3的端部31,并能够防止绞合线断线。具体地说,由于引线4折回为U字状并穿过筒状部53引出至外部,因此即使引线4被引绕,通过筒状部53也限制接合部7侧的移动,特别是限制折回为U字状的前端的接合部的移动,从而抑制对接合部7的绞合线施加拉伸应力。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绞合线断线。例如,即使引线4在前后左右引绕,也与筒状部53的上部抵接,在所述部分承担拉伸应力,因此能够减小对接合部7侧的影响。

另外,收容部51包括:底板511;分隔板,设置在底板511的中央部;U字状的折回部513,设置在底板511的端部且至少一面与分隔板相对,折回部513包括:与分隔板相对的内侧板状体513a、与内侧板状体513a平行且分离地设置的外侧板状体513c、将内侧板状体513a的端部和外侧板状体513c的端部相连的连结板状体513b,筒状部53以其轴与连结板状体513b扩展的平面正交的方式设置于外侧板状体513c,在分隔板和内侧板状体513a之间收容接合部7,引线4在连结板状体513b的周围折回。

由此,即使引线4被向上(筒状部53的轴向)拉伸,由于引线4与折回部513(特别是连结板状体513b)抵接,因此也抑制对接合部7的绞合线施加拉伸应力。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绞合线断线。

(2)在配线部5设置覆盖收容部51内的接合部7的盖54。由此,接合部7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抑制对绞合线施加拉伸应力。另外,能够保护接合部7,并且,通过限制接合部7的移动,能够确保接合部7与芯1的绝缘距离。

(3)在盖54设置向收容部51内突出的突起541a。由此,收容部51内的空间变小,从而可限制收容部51内的引线4的移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对绞合线施加拉伸应力,防止绞合线断线。另外,即使引线4被引绕,由于引线4与突起541a抵接,因此接合部7的移动被限制,而能够确保接合部7与芯1的绝缘距离。

(4)在配线部5呈线对称地设置一对收容部51及一对筒状部53,由此在两个筒状部53之间并排配置两个收容部51,盖54包括:大表面部541,覆盖两个收容部51;以及侧面部543,在大表面部541的两侧与大表面部541正交地设置,并插入折回部513的间隙中,在侧面部543设置嵌合孔543a,在折回部513中设置嵌入嵌合孔543a中的膨出部514。

由此,盖54收纳在筒状部53之间,因此能够不受由引线4的引绕引起的力的影响而将盖54安装到收容部51。例如,若不将筒状部53设为筒状,而将其设为与xy平面平行的截面为U字状的围栏,要包括一对收容部51和位于其外侧的围栏而进行覆盖时,则当引线4被引绕时,在拉向盖而不是围栏的力起作用的情况下,有可能使盖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筒状部53包围引线4的一部分的整周,并且设置嵌合孔543a以及膨出部514,将盖54安装成覆盖除了筒状部53以外的筒状部53之间,因此,不受由引线4的引绕引起的力的影响,将而盖54牢固地固定于收容部51。

(5)本发明包括收容体6,其包围具有线圈3和安装线圈3的芯1的线圈零件主体的上表面以外的周围,收容线圈零件主体;在收容体6的与线圈3的卷轴平行的侧面部62,设置朝比芯的上表面更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621,在延伸设置部621,设置有与线圈3的卷轴平行地延伸设置的狭缝621a和设置在比狭缝621a更靠上方处的爪621b,爪621b在与狭缝621a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折痕,向线圈3侧弯折,爪621b的边缘与芯1的上表面相向。

由此,芯1的位置由爪621b限制,从而可以防止线圈零件主体从收容体6脱离。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100设置在壁上的情况下,尽管由于长年使用等,线圈零件主体可能从收容体6脱离并脱落,即便线圈零件主体试图从收容体6脱离,由于爪621b与芯1的上表面抵接,也可以防止脱落。

这种构成除了防止脱落的效果之外,还具有防止芯1的裂纹或切口等破损的效果。即,在现有的构成中,在收容体的侧面向上方延伸的爪被弯折,使得爪的表面面向芯1的上表面,而不是边缘。由于所述爪与收容体的侧面相连,因此爪被折弯的力向所述侧面传播。因此,当在一对侧面弯折爪时,所述侧面之间的芯1被紧固,并且,向芯1施加应力,从而存在芯1破损的情况。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容体6的侧面部62,在比芯1的上表面更靠上方处设置延伸设置部621,在所述延伸设置部621上设置狭缝621a,在比狭缝621a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爪621b。

由此,爪621b通过狭缝621a而与侧面部62分离,故防止将爪621b向线圈3侧弯折时的力经由侧面部62施加于芯1的侧面。因此,能够防止芯1破损。

所述效果尤其在芯1是铁氧体芯或压粉磁芯时更发挥效果。这是因为铁氧体芯或压粉磁芯即使硬,当施加力时也很脆,容易产生裂纹或切口。

(6)在爪621b的根部设置切口621c。由此,由于爪621b被设为当折上折痕而弯曲时容易弯曲的构造,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芯1破损的效果。

[2.变形例]

对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本变形例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相同。因而,仅说明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7是本变形例的线圈零件100的立体图。图8是本变形例的绕线管2与配线部5的分解立体图。但是,盖54以从绕线管2取下而打开的状态表示。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变形例中配置配线部5的方向不同,是设置为俯卧型,比所述实施方式的配线部5倾倒90°,成为横卧的状态。

具体地说,收容部51具有底板511、分隔板515、折回部513、凸缘部22。利用底板511、分隔板515、折回部513、以及凸缘部22形成L字状的收容空间。底板511是在筒状部21的上表面的高度处从凸缘部22向外侧突出并且与xy平面平行地扩展的平板。在底板511的中央与yz平面平行地直立设置有两片分隔板515,所述两片分隔板515划分左右的收容部51,U字状的折回部513设置在分隔板515的外侧。即,分隔板515与折回部513的内侧板状体513a相对,由分隔板515及内侧板状体513a形成接合部7的收容空间。

在凸缘部22的比底板511更靠上方的高度处设置插通孔52。此处,插通孔52是从凸缘部22的上部设置的切口。线圈3的端部31从插通孔52穿过接合部7的收容空间。

在凸缘部22与连结板状体513b之间配置从接合部7连续的引线4部分。

引线4穿过凸缘部22与连结板状体513b之间,并以从收容部51折回为U字状的方式引出,穿过筒状部53而向侧方(与y轴方向平行)引出。

盖54的大表面部541与xy平面平行地配置,侧面部543从大表面部541的两端与大表面部541正交并下方延伸设置。未在本变形例的盖54设置上表面部542。

在设置于收容体6的侧面部62的延伸设置部621,设置有爪621b。所述爪621b从延伸设置部621的上边缘被弯折90°,爪621b的表面与芯1的上表面相对。在爪621b与芯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供用于弯折爪621b的夹具进入的空间。未设置狭缝621a。

即使是具有所述构成的变形例的线圈零件,通过设置具有收容部51及筒状部53的配线部5,也能够抑制因引线被引绕而产生的拉伸应力施加于线圈3的端部31,从而能够防止绞合线断线。

另外,收容部51具有U字状的折回部513,折回部513具有:内侧板状体513a,与分隔板515相对;外侧板状体513c,与内侧板状体513a平行且分离地设置;连结板状体513b,将内侧板状体513a的端部和外侧板状体513c的端部相连,筒状部53以其轴与连结板状体513b扩展的平面正交的方式设置于外侧板状体513c,在分隔板515与内侧板状体513a之间收容接合部7,引线4在连结板状体513b的周围折回。

由此,即使将引线4向y轴方向(筒状部53的轴向)拉伸,由于引线4与折回部513(特别是连结板状体513b)抵接,因此也抑制对接合部7的绞合线施加拉伸应力。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绞合线断线。

[3.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或所述变形例,也包含下述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也包括将所述实施方式、所述变形例及下述其他实施方式全部或任意一个组合的方式。而且,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范围的范围内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省略、置换以及变更,其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所述变形例中,利用树脂将配线部5与绕线管2一体成形,但是,也可将配线部5与绕线管2分开制作,利用螺钉固定、粘接剂等将配线部5固定于绕线管2。

(2)如图9所示,狭缝621a也可以形成为L字状。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狭缝621a中的与线圈3的卷轴(y轴方向)平行延伸的部分的高度设为与芯1的上表面相同程度的高度,将比所述部分更上方的小片设为爪621b。

(3)设置在爪621b的根部的切口621c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矩形形状。

(4)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以变压器为例说明了线圈零件100,但是线圈零件100也可以是电抗器(reactor)。

(5)本发明也包含具有所述变形例的俯卧型的配线部5和收容体6的线圈零件100,所述收容体6具有所述实施方式的爪621b。

(6)收容部51和筒状部53的配置只要相邻即可,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及所述变形例的配置方式。例如,如图10所示,可将一对收容部51配置在端部,并在其间设置筒状部53。另外,也可如图11所示,筒状部53以向线圈零件100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收容部51的邻近。此时,例如筒状部53也可以设置在盖54的大表面部541的外表面。另外,也可如图12所示,筒状部53以在线圈零件100的内侧的方式设置于收容部51的邻近。由此,筒状部53俯视时收纳于线圈零件100的投影面积内,因此能够使线圈零件100小型化。另外,在所述情况下,例如筒状部53也可以设置在底板511的线圈3侧的面。

相关技术
  • 一种问卷调查对象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一种车位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车辆及存储介质
  • 配送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一种浴室加热装置和用于控制浴室加热装置的方法、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行业关联度、风险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一种偏好程度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行为偏好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51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