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索环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索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索环。

背景技术

以往,在线束中,通过使电线等布线材料插通于设置在插通对象物(例如,车辆的车身的面板等)上的贯通孔,从而将布线材料从被该插通对象物隔开的一个空间引入另一个空间。因此,在该插通对象物中,为了保护布线材料免受贯通孔的周缘的影响,并且防止液体浸入到贯通孔与布线材料之间的间隙,安装有堵塞该间隙的索环。例如,索环具有使布线材料插通的筒部和设置于该筒部的外周壁并嵌入于插通对象物的贯通孔的周缘的嵌合部,并且由橡胶等具有柔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成形(下述的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8-251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以往的索环的嵌合部整体具有柔性,因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并且吸收插通对象物中的贯通孔的周缘的公差偏差,并嵌入该周缘。另一方面,在该索环中,在其嵌合部也设定有尺寸公差,因此与贯通孔的周缘的公差偏差相互作用,存在如下可能:嵌合部相对于该周缘的保持力降低,或者由于在该周缘与嵌合部之间产生的间隙而防水性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公差偏差如何都能够确保防水性和保持力这两者的索环。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索环的特征在于,具备:基座部件,所述基座部件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使通过插通对象物的贯通孔的导电性的布线材料插通在内部;环状的防水部件,所述防水部件由比所述基座部件软质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以与所述基座部件成为一体的方式设置;以及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使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防水部件保持于所述插通对象物的所述贯通孔的周缘的环状平板部以及从所述环状平板部的内周缘的端部朝向所述贯通孔的一个孔轴方向突出的环状突起部,所述基座部件具有:环状的凸缘,所述凸缘使该凸缘外周缘部相对于所述环状平板部的内周缘部在所述贯通孔的另一个孔轴方向上隔开间隙而同轴地对置配置;筒状体,所述筒状体与所述贯通孔的孔轴正交的正交截面为与所述环状突起部相似的形状,并且在比所述凸缘的所述外周缘部靠内侧的位置从所述凸缘朝向所述一个孔轴方向同轴地突出而插通于所述贯通孔;悬臂的卡止片部,所述卡止片部相对于所述筒状体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并且将从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侧朝向所述另一个孔轴方向折回的所述卡止片部的末端作为自由端,使所述自由端侧从所述筒状体的所述外周面伸出,并且能够使所述自由端侧从所述外周面的伸出量变化而挠曲;和多个卡止部,多个所述卡止部针对每个所述卡止片部设置于所述自由端,将所述环状突起部中的所述一个孔轴方向侧的卡止端部从比所述卡止端部靠所述一个孔轴方向侧的位置卡止,所述防水部件具有:环状的主体,所述主体以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外周缘部中的所述一个孔轴方向侧的壁面同轴地成为一体的方式设置;和环状的唇部,所述唇部从所述主体向所述一个孔轴方向突出,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在周向上遍及整周地紧贴于所述环状平板部的所述内周缘部,在所述卡止片部的所述自由端,将多个所述卡止部沿所述孔轴方向排列,并且使多个所述卡止部中的在所述孔轴方向上相邻的一个所述卡止部配置在比另一个所述卡止部更靠所述筒状体的所述外周面侧且所述凸缘侧的位置,所述保持机构利用多个所述卡止部中的任一个所述卡止部卡止所述卡止端部,并且从弹性变形状态的所述唇部向所述环状平板部的所述内周缘部作用按压力,使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防水部件保持于所述环状平板部和所述环状突起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索环,不管插通对象物中的贯通孔的周缘的公差偏差如何,都能够在该周缘确保防水性和保持力这两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安装于插通对象物之后的实施方式的索环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厢内侧观察安装于插通对象物后的实施方式的索环的俯视图。

图3是从车厢外侧观察安装于插通对象物后的实施方式的索环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X-X线剖面的图。

图5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安装于插通对象物之前的实施方式的索环的立体图。

图6是相当于图2的X-X线剖面的图,示出安装于插通对象物之前的状态。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索环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实施方式的索环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将实施方式的索环分为组装后的两个基座部件和防水部件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基座部件、第一防水部件和第二防水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防水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正规的索环安装形态的一例的相当于图2的X-X线剖面的图。

图13是示出正规的索环安装形态的一例的相当于图2的X-X线剖面的图。

图14是示出正规的索环安装形态的一例的相当于图2的X-X线剖面的图。

图15是示出正规的索环安装形态的一例的相当于图2的X-X线剖面的图。

图16是示出从正规的索环安装形态偏离时的一例的相当于图2的X-X线剖面的图。

符号说明

1索环

10基座部件(第一基座部件、第二基座部件)

10X 基座部件

10a 接合面

11分割凸缘

12 分割筒

20 凸缘

20a 外周缘部

20a

20b内周缘部

30筒状体

30a外周面

60防水部件

61主体

62第一唇部(唇部)

62a末端

80保持机构

81卡止片部

82第一卡止部(卡止部)

83第二卡止部(卡止部)

501 插通对象物

502 贯通孔

503 环状平板部

503a 内周缘部

504 环状突起部

504a 卡止端部

P 突出量

W 布线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索环的实施方式。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16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索环的实施方式之一进行说明。

图1至图9的符号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索环。该索环1保护穿过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的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e免受该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的损害,并且防止液体(水等)向该周缘与布线材料We之间的间隙浸入(图1至图6)。因此,该索环1在使布线材料We插通的基础上,安装于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的周缘。

在此,布线材料We例如是电线(作为通信线的电线、作为电源线的电线等)。另外,插通对象物501例如在车辆的情况下是车身的面板等的壁体。布线材料We通过插通于该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在插通对象物501所隔开的2个空间之间布设。例如,布线材料We负责各个空间的装置间的通信,或者负责从一个空间的电源向另一个空间的电气设备供电等。在此,以插通对象物501为界,贯通孔502的一个孔轴方向侧为车厢内,贯通孔502的另一个孔轴方向侧为车厢外。

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具有环状的平板部(以下称为“环状平板部”)503和从该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的端部朝向贯通孔502的一个孔轴方向突出的环状的突起部(以下称为“环状突起部”)504(图1至图6)。索环1在该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的周缘安装于该环状平板部503和环状突起部504。例如,插通对象物501是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的,此时形成环状平板部503和贯通孔502。而且,在该插通对象物501中,通过对该贯通孔502的周缘进行翻边加工而形成环状突起部504。在此,环状平板部503形成为圆环状,贯通孔502形成为圆形。另外,在此,环状突起部504形成为圆环状。

索环1具备使布线材料W插通内部的基座部件10X(图1至图10)。该基座部件10X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也可以组装多个部件而成。这里所示的基座部件10X具备相互组装的两个基座部件(第一基座部件、第二基座部件)。该两个基座部件可以是彼此形状不同的部件,也可以是彼此形状相同的相同部件。在此所示的索环1中,这两个基座部件使用形状相同的相同部件(基座部件10、10)(图1至图10)。

该基座部件10X至少同轴地具有环状的凸缘20和筒状体30,在凸缘20和筒状体30的内部插通布线材料We(图1至图9)。在此所示的基座部件10X除了该凸缘20和筒状体30之外,还与凸缘20和筒状体30同轴地具有管状体40,使布线材料We插通在凸缘20和筒状体30以及管状体40的内部(图1和图4至图9)。在此,在同轴上,使筒状体30从凸缘20朝向一侧突出,并且使管状体40从凸缘20朝向另一侧突出。

在此所示的基座部件10X中,如后所述,通过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同轴地形成环状的凸缘20、筒状体30以及管状体40。因此,在这两个基座部件10、10之间设置有保持机构(以下,称为“基座保持机构”)50,该保持机构50将两个基座部件10、10彼此保持为组装状态(图1至图3以及图7至图9)。

另外,该索环1具备相对于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组装的环状的防水部件60(图1、图4至图9以及图11)。该防水部件60介于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与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之间,填埋外周缘部20a与内周缘部503a之间的间隙,防止液体(水等)浸入该间隙(图4)。

基座部件10X(基座部件10、10)使用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成形。在此,例如使用塑料等硬质树脂成形基座部件10X(基座部件10、10)。

两个基座部件10、10将彼此的接合面10a对接而组装(图2、图3、图7及图8)。该两个基座部件10、10在其组装状态下将布线材料We夹入,成为使该布线材料We插通的状态。在此,通过组装这两个基座部件10、10,形成圆环状的凸缘20、圆筒状的筒状体30以及圆管状的管状体40。另外,在此,以直管的管状体40为例。但是,管状体40也可以在从凸缘20突出后弯曲。

凸缘20具有外周缘部20a,该外周缘部20a相对于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在贯通孔502的另一个孔轴方向上隔开间隙地在同轴上对置配置(图4及图6至图9)。该凸缘20使布线材料We在比内周缘部20b靠内侧的位置(图4和图6)插通。此处所示的凸缘20形成为圆环板状,具有圆环状的外周缘部20a和圆环状的内周缘部20b。在索环1以规定安装状态安装于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环状平板部503、环状突起部504)时,该凸缘20使该圆环状的外周缘部20a与环状平板部503的圆环状的内周缘部503a在同轴上隔开间隙地对置配置。

两个基座部件10、10分别具有使彼此的接合面10a对接而形成凸缘20的分割凸缘11(图1至图9)。此处所示的分割凸缘11是将凸缘20沿着中心轴分割成两半而成的,形成为半圆弧状。

筒状体30的与贯通孔502的孔轴正交的正交截面为与环状突起部504相似的形状,并且在比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靠内侧的位置从该凸缘20朝向一个孔轴方向同轴地突出从而插通于贯通孔502(图4和图6)。在此所示的筒状体30从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与内周缘部20b之间突出。在该筒状体30中,布线材料We通过筒状体30的内部。

两个基座部件10、10分别具有使彼此的接合面10a对接而形成筒状体30的分割筒12(图2及图4至图9)。在此所示的分割筒12是将筒状体30沿着中心轴分割成两半的部件,形成为半圆弧状。

管状体40使与贯通孔502的孔轴正交的正交截面为与环状突起部504相似的形状,且从凸缘20的内周缘部20b朝向另一个孔轴方向(即,与筒状体30反向地)同轴地突出(图4和图6)。在该管状体40中,布线材料We穿过管状体40的管内。

两个基座部件10、10分别具有使彼此的接合面10a对接而形成管状体40的分割管13(图1及图4至图9)。此处所示的分割管13是将管状体40沿着中心轴分割成两半的管,形成为半圆弧状。

如上所述,两个基座部件10、10的主体部分(分割凸缘11、分割筒12、分割管13)为难以弹性变形的硬度高的部件。因此,这两个基座部件10、10例如有可能在彼此的接合面10a之间形成伴随着该接合面10a的表面粗糙度等的细微的间隙。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在两个基座部件10、10各自的接合面10a中的至少一者具备防水部件(以下,称为“第一防水部件”)71,该防水部件71由比之前的硬质树脂软质且能够弹性变形的软质树脂构成,消除各个接合面10a之间的间隙(图7、图8以及图10)。

该第一防水部件71例如使用弹性体等合成树脂材料成形。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中,凸缘20和管状体40配置于车厢外侧,筒状体30配置于车厢内侧。因此,该索环1主要要求抑制水等液体从车厢外浸入车厢内的效果。因此,第一防水部件71可以遍及分割凸缘11、分割筒12和分割管13各自的接合面10a设置,也可以仅遍及分割凸缘11和分割管13各自的接合面10a设置。

这里所示的两个基座部件10、10分别从分割凸缘11的接合面10a到分割管13的接合面10a形成有槽部10b,在该各个槽部10b嵌入有第一防水部件71(图10)。该第一防水部件71设置于两个基座部件10、10中的一个槽部10b,并且从该槽部10b突出,并且,通过组装两个基座部件10、10,从而该第一防水部件71使突出部分嵌入其中的另一个槽部10b。例如,该第一防水部件71可以通过与两个基座部件10、10中的一者的双色成形而制成,也可以相对于模具内的一个基座部件10一体成形,也可以作为与一个基座部件10不同的部件而成形,通过粘接剂等粘贴于一个基座部件10的一个槽部10b。

基座保持机构50是用于将两个基座部件10、10保持为使各自的接合面10a对接的状态的保持机构。该基座保持机构50在两个基座部件10、10之间设置于多个部位。例如,在此所示的基座保持机构50具备从两个基座部件10、10中的一个接合面10a突出的片部51和从该片部51的壁面突出的爪状的第一卡止部52(图7和图8)。而且,在此所示的基座保持机构50具备:插入口53,其设置于两个基座部件10、10中的另一个接合面10a,并使其中的一个片部51和第一卡止部52插入;挠性部54,其设置于两个基座部件10、10中的另一个基座部件,被从该插入口53插入的第一卡止部52推动而挠曲,在彼此的接合面10a对接时与第一卡止部52分离而消除挠曲;以及第二卡止部55,其设置于两个基座部件10、10中的另一者,在彼此的接合面10a对接时与第一卡止部52对置配置,使两个基座部件10、10保持为使各个接合面10a对接的状态(图7以及图8)。

这里所示的两个基座部件10、10分别在分割筒12的周向的一端具备一组片部51和第一卡止部52,并且在该分割筒12的周向的另一端具备一组插入口53、挠性部54以及第二卡止部55。在该两个基座部件10、10中,在将各个接合面10a对接的状态下,使一个分割筒12的一端的第一卡止部52与另一个分割筒12的另一端的第二卡止部55卡止,且使一个分割筒12的另一端的第二卡止部55与另一个分割筒12的一端的第一卡止部52卡止。即,在该两个基座部件10、10中,在两个部位设置有使各个分割筒12连结且保持连结状态的基座保持机构50。而且,该两个基座部件10、10分别在分割管13的周向的一端具备一组片部51和第一卡止部52,并且在该分割管13的周向的另一端具备一组插入口53、挠性部54以及第二卡止部55。在这两个基座部件10、10中,在将各个接合面10a对接的状态下,使一个分割管13的一端的第一卡止部52与另一个分割管13的另一端的第二卡止部55卡止,且使一个分割管13的另一端的第二卡止部55与另一个分割管13的一端的第一卡止部52卡止。即,在该两个基座部件10、10中,在两个部位设置有使各个分割管13连结且保持连结状态的基座保持机构50。

防水部件60使用比基座部件10X(基座部件10)的硬质树脂更软质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材料成形。在此,例如使用弹性体等软质树脂成形防水部件60。

该防水部件60以与基座部件10X成为一体的方式设置。防水部件60具有:环状的主体61,其以与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中的一个孔轴方向侧的壁面20a

在此,第一唇部62相对于该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的紧贴状态是指:能够产生为了在第一唇部62与内周缘部503a之间确保防水性所需要的第一唇部62的要求最小密封压以上的密封压的紧贴状态。另外,第二唇部63相对于该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的紧贴状态是指:能够产生为了在第二唇部63与内周缘部503a之间确保防水性所需要的第二唇部63的要求最小密封压以上的密封压的紧贴状态。

例如,在基座部件10X由一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该防水部件60可以在作为与该基座部件10X不同的部件而成形后,组装于该基座部件10X的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也可以通过与该基座部件10X的双色成形而制成,也可以相对于模具内的基座部件10X的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一体成形。但是,在该示例中,基座部件10X由相互组装的两个基座部件10、10构成,因此,作为与该基座部件10X不同的部件而成形防水部件60,将该防水部件60组装于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的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

由比防水部件60的软质树脂更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成形的环状部件65以与在此所示的防水部件60成为一体的方式同轴地设置于该防水部件60(图1、图4、图6至图9及图11)。该环状部件65是从与防水部件60的主体61相反的一侧覆盖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的圆环板状部件。该环状部件65由与基座部件10X(基座部件10)相同的硬质树脂或与基座部件10X(基座部件10)的硬质树脂具有同等硬度的与该硬质树脂不同的硬质树脂构成,例如使用塑料等硬质树脂成形。在此,通过将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嵌入在形成于该防水部件60与环状部件65之间的环状的间隙,从而将该防水部件60和环状部件65以成为一体的方式组装于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

在该组装状态下,防水部件60的主体61在使其外周缘部伸出到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之外的状态下,在周向上遍及整周地紧贴于凸缘20的外周缘部20a的壁面20a

这样构成的索环1具备保持机构80(图2和图4至图9),该保持机构80在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环状平板部503和环状突起部504)保持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和防水部件60。此处所示的保持机构80利用防水部件60的第一唇部62和第二唇部63的弹性变形所伴随的弹力,利用该第一唇部62及第二唇部63和在基底部件10X(基底部件10)设置的卡止部(下述的第一卡止部82或第二卡止部83)夹入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环状平板部503和环状突起部504),使索环1保持于该周缘。

基座部件10X具有悬臂的卡止片部81(图2及图4至图9),该悬臂的卡止片部81相对于筒状体30在周向上设置多个,并且将从该筒状体30的外周面30a侧向另一个孔轴方向折回的末端作为自由端,使该自由端侧从筒状体30的外周面30a伸出,并且能够使自由端侧从该外周面30a的伸出量变化而挠曲。该卡止片部81将固定端连接于将筒状体30的一部分从外周面30a侧切出的槽部30b的槽底(图2、图4及图6)。该卡止片部81与槽部30b的组合相对于筒状体30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多组。在此所示的筒状体30中,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四组该卡止片部81和槽部30b的组合。在此,在各个基座部件10的分割筒12各设置两组卡止片部81和槽部30b的组合。

另外,基座部件10X具有多个卡止部,该多个卡止部针对每个该卡止片部81设置于自由端,将环状突起部504的一个孔轴方向侧的端部(以下,称为“卡止端部”)504a从比该卡止端部504a靠一个孔轴方向侧的位置卡止。该卡止部对圆环状的卡止端部504a的周向的一部分进行卡止。在卡止片部81的自由端,将多个卡止部沿孔轴方向排列,并且将该多个卡止部中的在孔轴方向上相邻的一个卡止部配置在比另一个卡止部靠筒状体30的外周面30a侧且凸缘20侧。多个卡止部中,将在孔轴方向上配置在最靠近凸缘20的位置的卡止部作为第一卡止部82,并且将在孔轴方向上配置在最远离凸缘20的位置的卡止部作为第二卡止部83(图2及图4至图9)。在此所示的卡止片部81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这两个卡止部,将该第一卡止部82配置在比第二卡止部83更靠筒状体30的外周面30a侧且靠凸缘20侧的位置。

保持机构80由这四组卡止片部81及多个卡止部(这里是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的组合和防水部件60的第一唇部62及第二唇部63构成。该保持机构80利用多个卡止部中的任一个(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任一个)卡止环状突起部504的卡止端部504a,并且,从弹性变形状态的第一唇部62和第二唇部63对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作用按压力,从而使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以及防水部件60保持于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环状平板部503和环状突起部504)。

在该保持机构80中,若将筒状体30插入到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则从该环状突起部504的内周面受到力的卡止片部81一边挠曲一边进入槽部30b中。进而,伴随着该筒状体30的插入,在防水部件60中,首先第一唇部62与环状平板部503接触,接着第二唇部63与环状平板部503接触。

在该例示的保持机构80中,通过继续使该筒状体30向贯通孔502插入,第二卡止部83越过环状突起部504的卡止端部504a,卡止片部81的挠曲被缓和,并且第二卡止部83被配置在比卡止端部504a靠一个孔轴方向侧的位置,成为第二卡止部83和卡止端部504a相互间能够卡止的状态。此时,在索环1中,若防水部件60的第一唇部62、第二唇部63弹性变形,则由于该弹性变形所伴随的弹力而使索环1被朝着与向贯通孔502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推回,因此第二卡止部83从一个孔轴方向侧钩挂并卡止于环状突起部504的卡止端部504a。因此,该索环1被保持于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环状平板部503和环状突起部504)。另外,此时,在防水部件60中,只要第一唇部62、第二唇部63的弹性变形产生要求最小密封压以上的密封压,就能够在与环状平板部503之间发挥防水性。

在该保持机构80中,在能够进一步继续使该筒状体30向贯通孔502插入的情况下,从卡止端部504a的内周面受到力的卡止片部81再次开始向槽部30b侧挠曲。并且,在该保持机构80中,在第一卡止部82越过该卡止端部504a时,卡止片部81的挠曲被缓和,并且第一卡止部82被配置在比卡止端部504a靠一个孔轴方向侧的位置,成为第一卡止部82和卡止端部504a相互间能够卡止的状态。此时,在索环1中,若防水部件60的第一唇部62、第二唇部63弹性变形,则由于该弹性变形所伴随的弹力而使索环1被朝着与向贯通孔502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推回,因此第一卡止部82从一个孔轴方向侧钩挂并卡止于环状突起部504的卡止端部504a。因此,该索环1被保持于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环状平板部503和环状突起部504)。另外,此时,在防水部件60中,只要第一唇部62、第二唇部63的弹性变形产生要求最小密封压以上的密封压,就能够在与环状平板部503之间发挥防水性。

在该保持机构80中,在第一卡止部82从一个孔轴方向侧将环状突起部504的卡止端部504a卡止时,卡止片部81被卡止端部504a的内周面侧推动而弹性变形。因此,此时,该卡止片部81的弹性变形所伴随的反作用力从自由端作用于卡止端部504a的内周面侧。另外,在该保持机构80中,在第二卡止部83从一个孔轴方向侧将环状突起部504的卡止端部504a卡止时,卡止片部81也被卡止端部504a的内周面侧推动而弹性变形。因此,此时,该卡止片部81的弹性变形所伴随的反作用力从自由端作用于卡止端部504a的内周面侧。

这样,在该保持机构80中,利用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中的多个卡止部中的任一个(此处为第一卡止部82及第二卡止部83中的任一个)和防水部件60中的弹性变形状态的第一唇部62及第二唇部63将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环状平板部503和环状突起部504)夹入,来使索环1保持于该周缘。由此,在该保持机构80中,确保索环1相对于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的保持力,并且确保第一唇部62和第二唇部63的防水性。

另一方面,在插通对象物501中,在其各部位设定有尺寸公差,在该尺寸公差的范围内会产生相对于设计值(标称值)的偏差。例如,在环状突起部504中,从环状平板部503突出的突出量P会因公差偏差而产生相对于标称值的偏离(图12至图15)。严格地说,环状平板部503的板厚也存在尺寸公差。因此,在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的周缘,在由多个卡止部中的任一个(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任一个)与第一唇部62及第二唇部63夹入的方向上,从环状平板部503到环状突起部504的末端(卡止端部504a)的距离未必成为设计那样的标称值。特别是,此处所示的环状突起部504如前所述通过翻边加工而形成,因此其公差偏差的幅度大。

因此,该保持机构80构成为,若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在公差偏差的范围内,则能够利用多个卡止部中的任一个(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任一个)和弹性变形状态的第一唇部62及第二唇部63将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夹入,并使索环1保持于该周缘。具体而言,在该保持机构80中,将多个卡止部中的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在此,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本身)配置于如下的位置,并且使第一唇部62进行如下的弹性变形(产生要求最小密封压以上的密封压的弹性变形),从而应对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的公差偏差。

首先,贯通孔502的孔轴方向上的从凸缘20观察到的第一卡止部82的配置位置设定为如下位置:在环状突起部504的从环状平板部503突出的突出量P为标称值且第一卡止部82卡止于卡止端部504a时,第一唇部62的弹性变形量最大(图4和图12),而且,在该突出量P在公差偏差的范围内最小且第一卡止部82卡止于卡止端部504a时,一边使第一唇部62弹性变形一边使第一唇部62在周向上遍及整周地紧贴于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图13)。接着,贯通孔502的孔轴方向上的从凸缘20观察到的第二卡止部83的配置位置设定为如下位置:在环状突起部504的从环状平板部503突出的突出量P在公差偏差的范围内最大且第二卡止部83卡止卡止端部504a时,第一唇部62的弹性变形量最大(图14),而且,在该突出量P为标称值且第二卡止部83卡止于卡止端部504a时,使第一唇部62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在周向上遍及整周地紧贴于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图15)。

由此,在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为标称值时,无论将卡止端部504a卡止于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哪一个,都能够使第一唇部62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在周向上遍及整周地紧贴于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图4、图12以及图15)。因此,在保持机构80中,在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为标称值时,能够确保索环1相对于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的保持力,并且至少能够确保第一唇部62的防水性。

另外,在环状突起部504由标称值与最小公差偏差之间的突出量P形成时,通过利用第一卡止部82将卡止端部504a卡止,能够使第一唇部62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在周向上遍及整周地紧贴于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例如图13)。因此,在保持机构80中,在环状突起部504以标称值与最小公差偏差之间的突出量P形成时,能够确保索环1相对于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的保持力,并且至少能够确保第一唇部62的防水性。

另外,在环状突起部504以标称值与最大公差偏差之间的突出量P形成时,通过利用第二卡止部83将卡止端部504a卡止,从而能够使第一唇部62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在周向上遍及整周地紧贴于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例如图14)。因此,在保持机构80中,在环状突起部504以标称值与最大公差偏差之间的突出量P形成时,能够确保索环1相对于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的保持力,并且至少能够确保第一唇部62的防水性。

这样,只要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在公差偏差的范围内,保持机构80就能够确保索环1相对于插通对象物501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的保持力,并且至少能够确保第一唇部62的防水性。然而,由于该索环1从车厢外侧向车厢内侧插入贯通孔502,因此难以目视车厢内侧的多个卡止部中的任一个(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任一个)是否卡止了卡止端部504a。因此,该保持机构80通过利用弹性变形状态的第一唇部62来使作业者等判断多个卡止部中的任一个(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任一个)是否卡止了卡止端部504a,而不是直接目视判断。

具体而言,第一唇部62形成为:通过从防水部件60的主体61侧的根部倾倒的弹性变形,使内周面侧在周向上遍及整周地紧贴于环状平板部503的内周缘部503a。例如,此处所示的第一唇部62从根部到末端62a逐渐扩径(图6)。

而且,该第一唇部62在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为标称值且第一卡止部82卡止了卡止端部504a时,在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为标称值且第二卡止部83卡止了卡止端部504a时,在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在公差偏差的范围内为最小且第一卡止部82卡止了卡止端部504a时以及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在公差偏差的范围内为最大且第二卡止部83卡止了卡止端部504a时的全部时刻,使环状的末端62a比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及防水部件60的主体61这两者更向环状平板部503的外周缘侧突出(图3、图4及图12至图15)。在该示例中,对于环状部件65的外周缘部,也使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比该外周缘部向环状平板部503的外周缘侧突出。

另一方面,在该全部的条件都不满足时(即,无论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如何,多个卡止部中的任一个(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任一个)都不将卡止端部504a卡止时,或者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在公差偏差的范围内最小且第二卡止部83卡止卡止端部504a时),该第一唇部62不使环状的末端62a相对于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和防水部件60的主体61这两者向环状平板部503的外周缘侧突出。例如,图16表示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在公差偏差的范围内最小且第二卡止部83卡止卡止端部504a时。

由此,在环状突起部504的突出量P为标称值时,无论用多个卡止部中的哪一个(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哪一个)卡止卡止端部504a,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都从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防水部件60的主体61以及环状部件65以环状(在此为圆环状)伸出(图4、图12以及图15)。因此,此时,能够使作业者等目视呈环状伸出的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

另外,在环状突起部504以标称值与最小公差偏差之间的突出量P形成时,若利用第一卡止部82卡止了卡止端部504a,则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从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防水部件60的主体61以及环状部件65以环状(在此为圆环状)伸出(例如图13)。因此,此时,能够使作业者等目视呈环状伸出的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

另外,在环状突起部504以标称值与最大公差偏差之间的突出量P形成时,若利用第二卡止部83卡止了卡止端部504a,则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从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防水部件60的主体61以及环状部件65以环状(在此为圆环状)伸出(例如图14)。因此,此时,能够使作业者等目视呈环状伸出的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

在保持机构80中,在作业者等能够目视呈环状突出的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时,能够使该作业者等识别出通过多个卡止部中的任一个(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任一个)卡止了卡止端部504a(图3、图4和图12至图15)。因此,该保持机构80此时能够使作业者等认识到能够确保索环1相对于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的保持力,并且至少能够确保第一唇部62的防水性。

另一方面,在之前的全部条件都不满足时,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不从基座部件10X(相互组装的基座部件10、10)、防水部件60的主体61和环状平板部503伸出(例如,图16)。因此,此时,作业者等无法目视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因此,在保持机构80中,在作业者等无法目视到呈环状伸出的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时,能够使该作业者等认识到卡止端部504a并没有通过多个卡止部中的任一个(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任一个)卡止。因此,该保持机构80此时能够使作业者等认识到无法确保索环1对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的保持力,并且无法确保第一唇部62的防水性。

在此,例如,优选防水部件60和环状部件65以相互不同的颜色成形。由此,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第一唇部62的末端62a伸出时和不伸出时的识别性。

另外,在基座部件10X(基座部件10)中,卡止片部81、槽部30b、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由模具(省略图示)形成。因此,在该基座部件10X(基座部件10)中,用于拔出该模具的脱模孔11a(图10)残留于分割凸缘11,车厢外与车厢内经由该脱模孔11a相连。因此,在基座部件10X(基座部件10)分别设置有填埋该脱模孔11a的防水部件(以下,称为“第二防水部件”)72(图4及图7至图10)。

该第二防水部件72例如使用弹性体等合成树脂材料成形。该第二防水部件72可以通过与基座部件10X(基座部件10)的双色成形而制成,也可以作为与基座部件10X(基座部件10)不同的部件而成形,并嵌入于脱模孔11a并通过粘接剂等固定。

在该索环1中,在管状体40与布线材料We之间没有完全堵塞间隙。因此,该索环1具备从外侧堵塞该管状体40与布线材料We之间的间隙的封闭部件(省略图示)。该封闭部件例如是卷绕于管状体40和布线材料We的树脂带,遍及管状体40的外周面与从管状体40引出的布线材料We之间而卷绕。

如以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索环1不管插通对象物501中的贯通孔502的周缘(环状平板部503和环状突起部504)的公差偏差如何,都能够在该周缘确保防水性和保持力这两者。

另外,该索环1难以直接目视多个卡止部中的任一个(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中的哪一个)是否能够将卡止端部504a卡止,但能够根据第一唇部62的顶端62a有无伸出来判断。因此,该索环1即使在可视性差的位置配置有多个卡止部(在此为第一卡止部82和第二卡止部83),也能够判断是否确保了防水性和保持力这两者。

技术分类

0612011657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