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BPPV诊疗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BPPV诊疗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PPV诊疗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BPV),俗称耳石症,是一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引起眩晕的周围性前庭疾病。虽然耳石症是良性疾病,部分患者可以在几天到几周之内逐渐缓解,但是发作性眩晕不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尤其是老年患者,容易跌到,造成二次伤害。

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是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内耳的组成部分。每一侧内耳有上、后和外三个相互垂直的环状管,即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连结内耳与前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常累及后半规管、外半规管和上半规管。

耳石症的临床特征比较明显,非常容易识别。由于耳石附着于耳石器,而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并移位到半规管中,在人体头位变化时,移位的耳石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直接或者间接刺激壶腹嵴毛细胞,诱发眩晕呕吐,从而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头位改变的动作比如起卧翻身低头抬头,诱发片刻的眩晕,视物旋转,伴身体不稳,甚至摔倒,片刻眩晕停止。通常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少于1分钟,比较典型的描述是几秒到几十秒。保持头位不动如平卧不动,坐立不动,甚至行走,都不会诱发眩晕。但可有行走不稳感,伴头昏不适。如果眩晕严重,可伴有恶心呕吐。

但是由于耳石颗粒非常细小,仅为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临床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核磁共振和CT都是无法分辨出耳石,也不能诊断耳石症。而大部分的引起眩晕的疾病,头位改变都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眩晕。所以按照严密的临床诊疗思维,诊断耳石症,需要排除其他疾病。至少数十种疾病会导致眩晕,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这对耳石症的诊疗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需要眩晕专家才能完成。

由于耳石症通常是突发起病,起卧诱发眩晕,就诊困难,缺乏足够的眩晕专家资源,经常经历不必要的检查如头颅CT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也困难。而且耳石症存在一定复发率,一般1年之内的复发率是15%,5年之内引起复发的可能性是50%,导致预期性焦虑,即害怕再次发作,病患很难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BPPV诊疗系统。本发明的目的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BPPV诊疗系统,包括姿位传感模块以及肌电采集模块和/或眼动采集模块;

所述姿位传感模块用于采集头部位置变动信息;所述肌电采集模块用于检测眼震的发生和/或识别眼球震颤的频率、跳动方向;所述眼动采集模块用于判断眼震类型、参数。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虚拟仿真模块;

所述虚拟仿真模块包括BPPV虚拟仿真模型、耳石,用于观察或试验翻滚复位动作所诱发的耳石在BPPV虚拟仿真模型内的运动情况。

优选地,所述姿位传感模块包括采集部、显示端,所述采集部采集头部位置变动信息,所述显示端用于同步显示虚拟仿真模块的BPPV虚拟仿真模型。

优选地,所述显示端包括电脑、显示器、手机、扩展显示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肌电采集模块包括若干电极、放大器、分析程序;用于测量眼球运动时眼眶周围电位的变化;

耳后设置有参考电极,用于提供参考电压;

眼睛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极,用于记录眼球水平方向的运动信号;

每只眼睛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电极,用于记录眼球垂直方向的运动信号;

放大器对运动信号放大并传输给分析程序进行量化,用于检测眼震的发生并且识别眼球震颤的频率和跳动方向。

优选地,所述电位变化为200~1200μV。

优选地,所述眼动采集模块包括瞳孔追踪组件、眼震分析组件;所述瞳孔追踪组件用于记录水平眼震、垂直眼震、旋转眼震中的一种或多种,眼震分析组件用于判断眼震类型和参数。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二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步骤A或步骤B;

所述步骤A包括通过所述BPPV诊疗系统指导病患做出第一指定动作,和/或通过所述BPPV诊疗系统得到耳石的位置信息、后续指定动作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步骤B包括通过所述BPPV诊疗系统指导病患做出第二指定动作使耳石复位,和/或通过所述BPPV诊疗系统得到耳石的位置信息、后续指定动作中的一种或多种使耳石复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指定动作包括:

a1、保持直立位;

b1、变为俯卧位;

c1、向左侧转头90°至右侧卧位;

d1、回复俯卧位;

e1、向右侧转头90°至左侧卧位;

f1、如果没有诱发头晕眼震,继续翻身180°至右侧卧位;

g1、反方向翻身180°;

或a2、低头90°;

b2、向左侧或右侧转头45°;

c2、坐起后仰45°。

优选地,所述第二指定动作包括:

a3、先将头处于一侧侧头位置(患侧);

b3、向后仰45°;

c3、将头处于另一对侧侧头位置;

d3、叩拜位置;

e3、俯卧位;

f3、坐起;

或a4、平视位;

b4、双膝下跪、双手触地、以头叩地,保持约1分钟;

c4、全身俯地,头身保持平直;

d4、翻身90°至左(右)侧侧卧位,保持一定时间或者直到眩晕缓解;

e4、快速翻身至平卧位,并且头部继续快速向右(左)转动45~70°,保持一定时间(约1分钟)或者直到眩晕缓解;

f4、经右(左)侧卧位至俯卧位,保持约1分钟或者直到眩晕缓解;

g4、双手撑地半跪坐,前倾45°,保持约1分钟;

h4、回复平视位。

总脚、外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短臂在椭圆囊的开口毗邻。平视位,以椭圆囊为惨遭,总脚处于高位,外半规管处于同一水平面,而后半规管短臂处于低位。不同的头位,会影响耳石移位的位置。

平视位,耳石首先会进入后半规管短臂;当逐渐增加头部后仰角度,超过25°耳石就可能进入外半规管;但后仰超过60°的时候,总脚开始位于椭圆囊的下方,但由于耳石位于椭圆囊底部,此时耳石还是难以进入,当后仰角度超过70°的时候,耳石开始会经总管进入后半规管;当后仰角度超过70°但小于90°,耳石会经总管进入后半规管或者外半规管;当后仰角度超过90°,耳石会经总管进入后半规管,但不再进入外半规管;当后仰超过130°,耳石会经总管进入上半规管。本发明应用方法严格避免仰卧位置,以免椭圆囊的耳石进入半规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BPPV诊疗系统通过设置姿位传感模块以及肌电采集模块和/或眼动采集模块,观察头位改变和眼动变化,判断耳石运动,智能判断耳石位置,通过BPPV虚拟仿真模块导入膜半规管模型,并根据需要在指定位置添加耳石,基于BPPV虚拟仿真模型同步显示耳石运动,通过语言和文字实现互动,在家庭、诊疗场所等多种场景内均可应用;

(2)本发明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可以指导病患做出第一指定动作,通过姿位传感模块以及肌电采集模块判断耳石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从而判断是否确诊BPPV;在确诊BPPV后,根据耳石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可以指导病患做出后续指定动作,并通过BPPV虚拟仿真模块同步显示耳石运动轨迹,复位情况;

(3)本发明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可以指导病患做出第二指定动作,其中通过a4、平视位;b4、双膝下跪、双手触地、以头叩地,保持约1分钟;c4、全身俯地,头身保持平直;d4、翻身90°至左侧侧卧位或右侧侧卧位,保持一定时间或者直到眩晕缓解;e4、快速翻身至平卧位,并且头部继续快速向右转动45~70°,保持一定时间(约1分钟)或者直到眩晕缓解;f4、经右侧卧位至俯卧位,保持约1分钟或者直到眩晕缓解;g4、双手撑地半跪坐,前倾45°,保持约1分钟;h4、回复平视位;该应用方法可以复位三半规管不同位置的耳石,并且不会使得位于椭圆囊的耳石进入半规管,不会引起耳石半规管转换和耳石再入,非常适合配合BPPV诊疗系统在家庭内或治疗场所应用,从而有效缩短诊疗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BPPV诊疗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2后半规管BPPV复位方法的动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对比例3外半规管BPPV复位方法的动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1、姿位传感模块;2、肌电采集模块;3、眼动采集模块;4、虚拟仿真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PPV诊疗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姿位传感模块、肌电采集模块、眼动采集模块、虚拟仿真模块;

姿位传感模块用于采集头部位置变动信息;姿位传感模块包括采集部、显示端,采集部采集头部位置变动信息,显示端用于同步显示虚拟仿真模块的BPPV虚拟仿真模型。显示端包括电脑、显示器、手机、扩展显示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家庭用以手机为优选实施例,诊疗机构用以电脑为优选实施例。

肌电采集模块用于检测眼震的发生和/或识别眼球震颤的频率、跳动方向,包括若干电极、放大器、分析程序;可以通过专用的肌电图仪或多导生理仪进行采集,用于测量眼球运动时眼眶周围电位的变化;所述电位变化为200~1200μV。

耳后设置有参考电极,用于提供参考电压;眼睛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极,用于记录眼球水平方向的运动信号;每只眼睛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电极,用于记录眼球垂直方向的运动信号;放大器对运动信号放大并传输给分析程序进行量化,用于检测眼震的发生并且识别眼球震颤的频率和跳动方向。

眼睛两侧的两个电极记录水平眼球运动,一只眼睛上方和下方的两个电极记录垂直眼球运动,右耳下方的参考电极提供一个参考电压。算法使用机器学习技术的新组合检测眼球震颤的存在,然后通过定制的分析程序对其更详细的特征进行量化。使系统可以检测眼震的发生并且识别眼球震颤的频率和跳动方向。

眼动采集模块用于判断眼震类型、参数,包括瞳孔追踪组件、眼震分析组件;瞳孔追踪组件用于记录水平眼震、垂直眼震、旋转眼震,眼震分析组件用于判断眼震类型和参数。肌电采集系统的缺点是不能判断旋转眼震,在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眼动采集模块,应用瞳孔追踪技术,智能判断眼震类型和参数。

虚拟仿真模块包括BPPV虚拟仿真模型、耳石,用于观察或试验翻滚复位动作所诱发的耳石在BPPV虚拟仿真模型内的运动情况。

BPPV虚拟仿真模块是研究BPPV诊断试验的重要工具,可以观察诊断试验所诱发的耳石运动。基于Unity 3D软件(版本2020.3)和其内置的NVIDIA的Physx物理引擎,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架构,开发了BPPV虚拟仿真软件。其可以导入膜半规管模型,并根据需要在指定位置添加耳石。支持欧拉角和四元数旋转表达方式,坐标系可以是世界坐标系,也可以是物体坐标系。

导入前期研究中已完成的标准空间坐标系膜半规管模型,可调节参数包括阻力,摩擦系数,浮力,鼠标点击在指定位置添加耳石,即可构建BPPV虚拟仿真模型。

根据耳石密度为2.71g/cm3,内淋巴液的密度为1g/cm3,设置浮力为3.62m/s2。调整阻力参数和摩擦系数,使得耳石沉降速度接近0.2mm/s。基于眼震采集模块和虚拟仿真模块学习模型,智能判断耳石位置,并可以同步基于BPPV虚拟仿真模型显示耳石运动,通过语言和文字实现互动。

在专利号为CN202010935008.2的BPPV诊疗技能训练系统及方法的基础上,发明人通过AR和BPPV虚拟仿真模型,增加肌电采集系统或者眼动采集设备,便于判断病患耳石的位置示例见实施例2-4所示,根据耳石的位置筛选出合适的复位方法,如结合俯卧位360°翻滚复位法等应用方法,可以开发成完整的可以在家庭应用也可以在诊所、医院等场景应用的BPPV诊疗系统,结合俯卧位360°翻滚复位法的示例见实施例6所示,该应用方法无论耳石位于什么位置都可以恢复,非常适合家庭应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步骤A。步骤A具体包括:病患使用BPPV诊疗系统,通过BPPV诊疗系统指导病患做出第一指定动作,其中第一指定动作具体包括:

a1、保持直立位;

b1、变为俯卧位;

c1、向左侧转头90°至右侧卧位;

d1、回复俯卧位;

e1、向右侧转头90°至左侧卧位;

f1、如果没有诱发头晕眼震,继续翻身180°至右侧卧位;

g1、反方向翻身180°。

该第一指定动作可用于诊断耳石位于外半规管,其优点是俯卧位摆头,外半规管耳石离壶腹运动,为抑制性刺激,诱发头晕较轻,容易耐受,缺点是敏感性会减弱。继续180°的翻身,可以诱发耳石离壶腹部和向壶腹部运动,能够加强诊断的敏感性。

总脚、外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短臂在椭圆囊的开口毗邻。平视位,以椭圆囊为参造物,总脚处于高位,外半规管处于同一水平面,而后半规管短臂处于低位。不同的头位,会影响耳石移位的位置。严格避免仰卧位置,以免椭圆囊的耳石进入半规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步骤A。步骤A具体包括:病患使用BPPV诊疗系统,通过BPPV诊疗系统指导病患做出第一指定动作,其中第一指定动作具体包括:

a2、低头90°;

b2、向左侧或右侧转头45°;

c2、坐起后仰45°。

其优点是

1.低头外半规管耳石向壶腹部运动并进入壶腹部,一侧转头45°该侧进入壶腹部的耳石离开壶腹部在坐起后仰时耳石离壶腹部运动而对侧外半规管的耳石进入壶腹部后没有明显运动,耳石定位更加容易和准确。

2.低头位后半规管的耳石进入壶腹部,一侧转头45°,上耳侧后半规管和重力方向平行,坐起后仰时耳石离壶腹部运动,由于耳石起始位置一致靠近壶腹嵴基底部,所诱发验证具备长迟发时间,没有疲劳现象。

因为严格避免仰卧位置,椭圆囊的耳石不会进入半规管。

对比例1:

一种BPPV诊断方法,传统Dix-Hallpike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后方或前方,双手把持其头部,向右转45度,保持此体位不变,迅速将体位改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度,头位始终保持45度不变,观察眩晕和眼震情况。由于眩晕和眼震的出现存在潜伏期,检查时本体位需保持30秒。后半规管BPPV患者常于患耳向下时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性,眼震快相垂直于头顶(上跳性眼震),同时快相向测试耳,即向地性眼震。上半规管BPPV,为患耳向上时可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性,眼震快相向下(向足侧,下跳性眼震),同时会看到朝向对侧(背地性眼震或离地性眼震)的扭转成分。

但是该实验存在疲劳现象,重复诊断实验眼震强度和迟发时间等表现不一样,诊断实验的特异性下降,也会诱发对侧椭圆囊的耳石进入总脚,干扰诊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步骤A。步骤A具体包括:病患使用BPPV诊疗系统,通过BPPV诊疗系统指导病患做出第一指定动作,其中第一指定动作具体包括:与Dix-Hallpike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

1、头部前俯60度,一侧转头45°,然后躺下头部不后仰,其优势在于:

1)后/外半规管长臂侧结石位置固定,运动距离较长,敏感性理论上更高;

2)无需头部后仰,操作跟简单;

3)上半规管长臂侧结石更难离开壶腹部。

2、对Dix-Hallpike实验改良为头部前俯60度,一侧转头45°,然后经坐位至后仰60°,其优势是对侧椭圆囊的耳石不会经总管进入半规管。

3、对Dix-Hallpike实验改良为向一侧偏头90°;其优点是不会引起椭圆囊的结石进入半规管,其缺点是后半规管平面并非平行重力方向,结石沉降速度偏慢,眼震偏弱。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步骤B。步骤B包括:病患使用BPPV诊疗系统,通过BPPV诊疗系统指导病患做出第二指定动作,其中第二指定动作具体包括:

a3、先将头处于一侧侧头位置;

b3、向后仰45°;

c3、将头处于另一对侧侧头位置;

d3、叩拜位置;

e3、俯卧位;

f3、坐起;

通过BPPV诊疗系统采用四元数来表述各个步骤头位:

a3、0.707+0.000i+0.707j+0.000k(绕Y轴转90度)|0.707-0.000i-0.707j-0.000k(绕Y轴转-90度);

b3、0.924+0.383i+0.000j+0.000k;

c3、0.707-0.000i-0.707j-0.000k;

d3、0.383-0.924i-0.000j-0.000k;

e3、0.707+0.000i+0.707j+0.000k;

f3、1.000+0.000i+0.000j+0.000k。

可以用于后、外半规管BPPV同时复位,并且不会因为诊疗方法操作,使得位于椭圆囊的耳石进入半规管,也就是不会引起耳石半规管转换和耳石再入。

复位后可以直接进行实施例2-4中任意一种诊断应用检验,不会引起耳石再入和耳石半规管转换,从而有效缩短诊疗时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步骤B。步骤B包括:病患使用BPPV诊疗系统,通过BPPV诊疗系统指导病患做出第二指定动作,其中第二指定动作具体包括:

a4、平视位;

b4、双膝下跪、双手触地、以头叩地,保持约1分钟;

c4、全身俯地,头身保持平直;

d4、翻身90°至左(右)侧侧卧位,保持约1分钟或者直到眩晕缓解;当左侧半规管耳石症复位(逆时针转动)翻身90°至左侧侧卧位,当右侧半规管耳石症复位(顺时针转动)翻身90°至右侧侧卧位;

e4、快速翻身至平卧位,并且头部继续快速向右(左)转动45~70°,保持一定时间(约1分钟)或者直到眩晕缓解;

f4、经右(左)侧卧位至俯卧位,保持约1分钟或者直到眩晕缓解;

g4、双手撑地半跪坐,前倾45°,保持约1分钟;

h4、回复平视位。

实施例6与对比例3俯卧位360°翻滚复位法相比,俯卧位360°翻滚复位法避免了椭圆囊的耳石进入后半规管的问题。

以左侧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为例,经测试,从D步骤开始,继续快速翻身135~160°,就可以避免左侧椭圆囊的结石进入垂直半规管,而右侧椭圆囊的耳石虽然可能进入垂直半规管,但是在回复到坐位后会重新复位到椭圆囊。

B步骤右侧和左侧后半规管短臂侧的结石进入椭圆囊。D步骤右侧后半规管长臂侧的结石长距离离壶腹运动。E步骤右侧椭圆囊的结石进入后半规管,后半规管和上半半规管的耳石接近总脚处,右侧外半规管短臂侧的结石进入椭圆囊并移位到后半规管,左侧外半规管短臂侧的结石进入椭圆囊。F步骤耳石进入椭圆囊。

该应用方法可以复位三半规管不同位置的耳石,并且不会因为诊疗方法操作使得位于椭圆囊的耳石进入半规管,也就是不会引起耳石半规管转换和耳石再入,非常适合配合BPPV诊疗系统在家庭内或治疗场所应用。

复位后可以直接进行实施例2-4中任意一种诊断应用检验,同样不会引起耳石再入和耳石半规管转换,从而有效缩短诊疗时间。

对比例2:

一种后半规管BPPV复位方法,以右侧Epley法复位为例,各步骤如图2右侧Epley法步骤图所示,具体包括:

A.患者端做床上,头正中位;

B.患者端坐床上,头向右侧转45°;

C.患者快速后躺,仰卧位,悬头位与床面成30°;

D.头向左侧快速转90°;

E.头继续向左侧快速转90°;

F.恢复坐位。

通过BPPV诊疗系统采用四元数来表述B-F对应的四元数分别为:

A、1

B、0.924-0.383k;

C、0.462+08i+0.331j-0.191k;

D、0.462+0.8i-0.331j+0.191k;

E、0.271+0.271i-0.653j+0.653k;

F、0.653-0.271i-0.271j+0.653k。

右侧Epley法复位过程不同位置耳石位置变化见下表1:

表1右侧Epley法复位过程不同位置耳石位置变化表

/>

注:命名规则为左右侧别-解剖结构-具体位置

左侧:L;右侧:R;后半规管:P;外半规管:H;上半规管:A;短臂侧:Sa,长臂侧:La;椭圆囊:U。

右侧外半规管短臂侧的耳石在步骤E会进入椭圆囊并移位到右侧上半规管,在恢复坐位的时候耳石重新进入椭圆囊。右侧外半规管长臂侧和右侧后半规管长臂侧的耳石在E步骤进入椭圆囊。右侧上半规管长臂侧的结石,在F步骤进入椭圆囊。右侧椭圆囊的结石,D步骤进入右侧上半规管,在恢复坐位的时候耳石重新进入椭圆囊。

右侧Epley法复位,位于右侧内耳的结石,右侧后半规管短臂侧的结石无法复位,左侧外半规管短臂侧和左侧椭圆囊的耳石,C步骤进入左侧上半规管长臂侧并滞留其中。对于左侧半规管其他位置的耳石,均无复位作用。

总之,右侧Epley法能够复位右侧后半规管长臂侧耳石,右侧上半规管长臂侧耳石,右侧外半规管短臂侧和长臂侧耳石。但是其同时也存在缺陷,有可能使得对侧外半规管短臂侧和椭圆囊的结石进入上半规管,导致对侧上半规管BPPV。其无法复位后半规管短臂侧耳石。并且该应用操作本身可能诱发耳石症和耳石半规管移位,不适合应用于家庭应用,效果远不及实施例6中的应用方法。

对比例3:

一种外半规管BPPV复位方法,以右侧翻滚复位法为例,各步骤如图3右侧翻滚复位法步骤图所示,具体包括:

A、平视位;

B、快速后躺,仰卧位;

C、向右侧翻身90°,右侧卧位;

D、向左侧翻身90°,仰卧位;

E、继续翻身90°,左侧卧位;

F、继续翻身90°,俯卧位;

G、继续翻身90°,左侧卧位;

H、侧身坐起,回复平视位。

右侧翻滚复位法复位过程不同位置耳石位置变化见下表2:

表2右侧翻滚复位法复位过程不同位置耳石位置变化表

注:命名规则为左右侧别-解剖结构-具体位置

左侧:L;右侧:R;后半规管:P;外半规管:H;上半规管:A;短臂侧:Sa,长臂侧:La;椭圆囊:U

LHLa*为位于左侧外半规管长臂侧壶腹部耳石。

步骤D右侧上半规管耳石离壶腹运动,步骤E右侧外半规管长臂侧和短臂侧进入椭圆囊,右侧后半规管的耳石进入上半规管靠近总角处。在仰卧位椭圆囊的结石可能经总脚进入后半规管。在仰卧位后半规管的耳石离壶腹运动,其运动距离较长,而由于后半规管和重力方向不是平行,耳石运动速度较慢,需要保持时间45秒以上。

总之,右侧翻滚复位法可以复位右侧外半规管长臂侧和短臂侧耳石,右侧后半规管长臂侧耳石,右侧上半规管耳石,左侧外半规管短臂侧耳石和长臂侧体部耳石。但是其缺陷有可能使得对侧外半规管短臂侧和椭圆囊的结石进入后半规管,导致对侧后半规管BPPV,其无法复位后半规管短臂侧耳石。并且该应用操作本身可能诱发耳石症和耳石半规管移位,不适合应用于家庭应用,效果远不及实施例6中的应用方法。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步骤A。步骤A具体包括:病患使用BPPV诊疗系统,通过BPPV诊疗系统指导病患做出第一指定动作,其中第一指定动作与实施例2相同,第一指定动作结束后,判断耳石位于后半规管,后续指定动作具体包括:

站立双手扶桌子操作:A.侧头位置,B.叩拜位置,C.俯卧位,D.坐起。

通过BPPV诊疗系统采用四元数来表述各个步骤头位:

A.0.707+0.000i+0.707j+0.000k(绕Y轴转90度)|0.707-0.000i-0.707j-0.000k(绕Y轴转-90度);

B.0.383-0.924i-0.000j-0.000k;

C.0.707-0.707i-0.000j-0.000k;

D.1.000+0.000i+0.000j+0.000k。

即可完成后半规管BPPV复位,方便结合BPPV诊疗系统临床使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步骤A。步骤A具体包括:病患使用BPPV诊疗系统,通过BPPV诊疗系统指导病患做出第一指定动作,其中第一指定动作与实施例4相同,第一指定动作结束后,判断耳石位于后半规管,后续指定动作具体包括:

检查床操作:A.俯卧位,B.侧卧位,C.叩拜位置,D.俯卧位,E.坐起。

通过BPPV诊疗系统采用四元数来表述各个步骤头位:

A.0.707-0.707i-0.000j-0.000k;

B.0.500-0.500i+0.500j+0.500k(绕Y轴转90度)|0.500-0.500i-0.500j-0.500k绕Y轴转-90度);

C.0.383-0.924i-0.000j-0.000k;

D.0.707-0.707i-0.000j-0.000k;

E.1.000+0.000i+0.000j+0.000k。

注意:叩拜位置耳石运动距离较长,通过BPPV诊疗系统提示病患保持时间45秒。即可完成后半规管BPPV复位,方便结合BPPV诊疗系统临床使用。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PPV诊疗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步骤A。步骤A具体包括:病患使用BPPV诊疗系统,通过BPPV诊疗系统指导病患做出第一指定动作,其中第一指定动作与实施例3相同,第一指定动作结束后,判断耳石位于外半规管,后续指定动作具体包括:

站立双手扶桌子操作:A.侧头位置,B.后仰45度,C.对侧侧头位置,D.俯卧位,E.坐起

通过BPPV诊疗系统采用四元数来表述各个步骤头位:

A.0.707+0.000i+0.707j+0.000k(绕Y轴转90度)|0.707-0.000i-0.707j-0.000k(绕Y轴转-90度);

B.0.924+0.383i+0.000j+0.000k;

C.0.707-0.000i-0.707j-0.000k;

D.0.707-0.707i-0.000j-0.000k;

E.1.000+0.000i+0.000j+0.000k。

即可完成后半规管BPPV复位,方便结合BPPV诊疗系统临床使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分类

061201159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