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汉中蜜黄制备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9:3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汉中蜜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茶叶加工制作,主要针对不同茶类,采取各自的加工工艺。如黄茶,主要采取杀青、初烘、热闷黄、足干工艺,技术单一。鲜叶原料大多为春茶原料,加工技术成熟。利用夏秋茶生产出来的茶叶档次低,市场销售有限。

汉中蜜黄制作技术主要是利用汉中充足的茶叶原料,打破传统茶叶单一加工工艺,集绿茶、白茶、黄茶、红茶品质优点于一身,适合大众化消费的风味独特的茶产品。该技术加工的汉中蜜黄主要表现为“蜜黄汤、花蜜香”,滋味不苦不涩,香气馥郁,外形漂亮,深受消费者喜爱。该产品鲜叶可以实现机械化采摘,解决茶叶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利用大量的夏秋茶原料变废为宝,增加茶农收入。丰富茶业叶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汉中蜜黄耐贮存,在传统茶叶保存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长期储存,解决汉中绿茶保存时间短,销售压力大的问题。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传统茶叶制作技术中,夏秋茶粗老叶滋味苦涩严重,香气带粗老气,外形粗大,颜色灰暗,市场销售困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汉中蜜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次晾青:将鲜叶薄摊于晾青室,摊放时长24-40h,中间翻动2-3次;晾青室的室内温度≤25℃;

S2晒青:对步骤S1的产物进行晒青,在弱阳光下进行,时间30-60min;

S3第二次晾青:对步骤S2的产物在日光下进行晾青,然后薄摊在晾青床上;待茶叶萎软开始并筛,摊放厚度3-5cm;

S4杀青:对步骤S3的产物进行杀青,杀青温度340-360℃,杀青时间3-5分钟;

S5一闷:将步骤S4的产物放入在簸箕或竹匾内,堆放厚度25-35cm,湿布覆盖,时长5-6h;

S6揉捻:采用揉捻机对步骤S5的产物进行揉捻,揉捻方式采用轻—重—轻,先轻后重,轻重结合,以轻为主,交替进行的方式,揉捻时长90-120分钟;揉捻完成后上解块机解块;

S7二闷:将步骤S6的产物再次堆放在簸箕或竹匾中盖布闷堆,时间10-15小时,温度≤25℃;

S8炒二青:将步骤S7的产物投入双锅曲毫机中大幅翻炒;温度220-250℃,10-15分钟后出锅;

S9三闷:将步骤S8的产物堆放在簸箕中趁热盖布闷堆,时间3-6小时;

S10炒三青:将步骤S9的产物投入曲毫炒干机中,温度150-170℃,15-20分钟后出锅摊凉散热降温;

S11烘足干:对步骤S10的产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60-80℃,时长110-130min,烘后含水量0%-7%。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步骤S1中,鲜叶摊放厚度为互不重叠。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步骤S4中通过滚筒连续杀青机步骤S3的产物进行杀青,温度350℃,杀青时间3-5分钟。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步骤S5中,堆放厚度选用30cm。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步骤S5中,当晾青叶太过干燥时,洒水回软。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步骤S6中,揉捻机选用40型及以上揉捻机。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步骤S8、S1O中,投叶量为锅的一半。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步骤S9中,温度选用160℃。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S11烘足干:对步骤S10的产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70℃,时长120min,烘后含水量7%。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还包括:步骤S12精选:将步骤S11生产出的茶叶,通过风选、色选,进行分类、分级,再进行包装。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汉中蜜黄制备工艺主要是利用汉中充足的茶叶原料,打破传统茶叶单一加工工艺,集绿茶、白茶、黄茶、红茶品质优点于一身,适合大众化消费的风味独特的茶产品。该技术加工的汉中蜜黄主要表现为“蜜黄汤、花蜜香”,滋味不苦不涩,香气馥郁,外形漂亮,深受消费者喜爱。该产品鲜叶可以实现机械化采摘,解决茶叶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利用大量的夏秋茶原料变废为宝,实现了应采尽采,茶园亩均干毛茶产量由7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有效的解决了夏秋茶鲜叶浪费问题,增加了茶农收入。丰富茶业叶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汉中蜜黄耐贮存,在传统茶叶保存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长期储存,解决汉中绿茶保存时间短,销售压力大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提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尽管结合这些具体的实施方案描述本发明,但应认识到不打算限制本发明到这些具体实施方案。相反,这些实施方案意欲覆盖可包括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替代、改变或等价实施方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本发明可在没有部分或全部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了不使本发明不必要地模糊,没有详细描述熟知的工艺操作。

当与本说明书和附加权利要求中的“包括”、“方法包括”、或类似语言联合使用时,单数形式“某”、“某个”、“该”包括复数引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明。除非另外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汉中蜜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次晾青:将鲜叶薄摊于晾青室,摊放时长24-40h,中间翻动2-3次;晾青室的室内温度≤25℃;

S2晒青:对步骤S1的产物进行晒青,在弱阳光下进行,时间30-60min;

S3第二次晾青:对步骤S2的产物在日光下进行晾青,然后薄摊在晾青床上;待茶叶萎软开始并筛,摊放厚度3-5cm;

S4杀青:对步骤S3的产物进行杀青,杀青温度340-360℃,杀青时间3-5分钟;

S5一闷:将步骤S4的产物放入在簸箕或竹匾内,堆放厚度25-35cm,湿布覆盖,时长5-6h;

S6揉捻:采用揉捻机对步骤S5的产物进行揉捻,揉捻方式采用轻—重—轻,先轻后重,轻重结合,以轻为主,交替进行的方式,揉捻时长90-120分钟;揉捻完成后上解块机解块;

S7二闷:将步骤S6的产物再次堆放在簸箕或竹匾中盖布闷堆,时间10-15小时,温度≤25℃;

S8炒二青:将步骤S7的产物投入双锅曲毫机中大幅翻炒;温度220-250℃,10-15分钟后出锅;

S9三闷:将步骤S8的产物堆放在簸箕中趁热盖布闷堆,时间3-6小时;

S10炒三青:将步骤S9的产物投入曲毫炒干机中,温度150-170℃,15-20分钟后出锅摊凉散热降温;

S11烘足干:对步骤S10的产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60-80℃,时长110-130min,烘后含水量0%-7%。

优选地,步骤S1中,鲜叶摊放厚度为互不重叠。

优选地,步骤S4中通过滚筒连续杀青机步骤S3的产物进行杀青,温度350℃,杀青时间3-5分钟。

优选地,步骤S5中,堆放厚度选用30cm。

优选地,步骤S5中,当晾青叶太过干燥时,洒水回软。

优选地,步骤S6中,揉捻机选用40型及以上揉捻机。

优选地,步骤S8、S1O中,投叶量为锅的一半。

优选地,步骤S9中,温度选用160℃。

优选地,S11烘足干:对步骤S10的产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70℃,时长120min,烘后含水量7%。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12精选:将步骤S11生产出的茶叶,通过风选、色选,进行分类、分级,再进行包装。

实施例1:

S1第一次晾青:将鲜叶薄摊于晾青室,摊放时长24h,中间翻动2次;晾青室的室内温度≤25℃;其中,鲜叶摊放厚度为互不重叠

S2晒青:对步骤S1的产物进行晒青,在弱阳光下进行,时间30min;

S3第二次晾青:对步骤S2的产物在日光下进行晾青,然后薄摊在晾青床上;待茶叶萎软开始并筛,摊放厚度3cm;

S4杀青:通过滚筒连续杀青机步骤S3的产物进行杀青,温度340℃,杀青时间3分钟;

S5一闷:将步骤S4的产物放入在簸箕或竹匾内,堆放厚度25cm,湿布覆盖,时长5h;

S6揉捻:采用40型揉捻机对步骤S5的产物进行揉捻,揉捻方式采用轻—重—轻,先轻后重,轻重结合,以轻为主,交替进行的方式,揉捻时长90分钟;揉捻完成后上解块机解块;

S7二闷:将步骤S6的产物再次堆放在簸箕或竹匾中盖布闷堆,时间10小时,温度≤25℃;

S8炒二青:将步骤S7的产物投入双锅曲毫机中大幅翻炒;温度220℃,10分钟后出锅,其中,投叶量为锅的一半;

S9三闷:将步骤S8的产物堆放在簸箕中趁热盖布闷堆,时间3小时;

S10炒三青:将步骤S9的产物投入曲毫炒干机中,温度150℃,15分钟后出锅摊凉散热降温,其中,投叶量为锅的一半;

S11烘足干:对步骤S10的产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60℃,时长110min,烘后含水量1%;

S12精选:将步骤S11生产出的茶叶,通过风选、色选,进行分类、分级,再进行包装。

实施例2:

S1第一次晾青:将鲜叶薄摊于晾青室,摊放时长40h,中间翻动3次;晾青室的室内温度≤25℃;其中,鲜叶摊放厚度为互不重叠

S2晒青:对步骤S1的产物进行晒青,在弱阳光下进行,时间60min;

S3第二次晾青:对步骤S2的产物在日光下进行晾青,然后薄摊在晾青床上;待茶叶萎软开始并筛,摊放厚度5cm;

S4杀青:通过滚筒连续杀青机步骤S3的产物进行杀青,温度360℃,杀青时间5分钟;

S5一闷:将步骤S4的产物放入在簸箕或竹匾内,堆放厚度35cm,湿布覆盖,时长6h;

S6揉捻:采用50型揉捻机对步骤S5的产物进行揉捻,揉捻方式采用轻—重—轻,先轻后重,轻重结合,以轻为主,交替进行的方式,揉捻时长90-120分钟;揉捻完成后上解块机解块;

S7二闷:将步骤S6的产物再次堆放在簸箕或竹匾中盖布闷堆,时间15小时,温度≤25℃;

S8炒二青:将步骤S7的产物投入双锅曲毫机中大幅翻炒;温度250℃,15分钟后出锅,其中,投叶量为锅的一半;

S9三闷:将步骤S8的产物堆放在簸箕中趁热盖布闷堆,时间6小时;

S10炒三青:将步骤S9的产物投入曲毫炒干机中,温度170℃,20分钟后出锅摊凉散热降温,其中,投叶量为锅的一半;

S11烘足干:对步骤S10的产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80℃,时长130min,烘后含水量7%。

S12精选:将步骤S11生产出的茶叶,通过风选、色选,进行分类、分级,再进行包装。

实施例3:

S1第一次晾青:将鲜叶薄摊于晾青室,摊放时长32h,中间翻动2次;晾青室的室内温度≤25℃;其中,鲜叶摊放厚度为互不重叠

S2晒青:对步骤S1的产物进行晒青,在弱阳光下进行,时间45min;

S3第二次晾青:对步骤S2的产物在日光下进行晾青,然后薄摊在晾青床上;待茶叶萎软开始并筛,摊放厚度4cm;

S4杀青:通过滚筒连续杀青机步骤S3的产物进行杀青,温度350℃,杀青时间4分钟;

S5一闷:将步骤S4的产物放入在簸箕或竹匾内,堆放厚度30cm,湿布覆盖,时长5.5h;

S6揉捻:采用40型及以上揉捻机对步骤S5的产物进行揉捻,揉捻方式采用轻—重—轻,先轻后重,轻重结合,以轻为主,交替进行的方式,揉捻时长105分钟;揉捻完成后上解块机解块;

S7二闷:将步骤S6的产物再次堆放在簸箕或竹匾中盖布闷堆,时间12.5小时,温度≤25℃;

S8炒二青:将步骤S7的产物投入双锅曲毫机中大幅翻炒;温度235℃,12.5分钟后出锅,其中,投叶量为锅的一半;

S9三闷:将步骤S8的产物堆放在簸箕中趁热盖布闷堆,时间4.5小时;

S10炒三青:将步骤S9的产物投入曲毫炒干机中,温度160℃,17.5分钟后出锅摊凉散热降温,其中,投叶量为锅的一半;

S11烘足干:对步骤S10的产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70℃,时长120min,烘后含水量4%。

S12精选:将步骤S11生产出的茶叶,通过风选、色选,进行分类、分级,再进行包装。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分类

0612011613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