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扰流翼的固定装置、扰流翼组件及车辆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1:27


扰流翼的固定装置、扰流翼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扰流翼的固定装置、扰流翼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根据空气动力学,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会遇到较大的空气阻力,空气阻力对高速行驶的车辆存在不利影响。为了减小车辆在高速行驶其空气阻力的影响,会在车辆上设置扰流翼,从而可在高速行驶时抵消部分升力,增大车辆的附着力。但相关技术中,扰流翼匹配车身的调节方式需要自身组装完成后,再在车辆总装的过程中与车身进行位置调节,以匹配车身,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扰流翼的固定装置、扰流翼组件及车辆,可以简化扰流翼的安装,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扰流翼的固定装置,用于扰流翼组件的预安装,所述扰流翼组件包括相互固定的扰流板和连接板,所述扰流翼的固定装置包括:预装件,所述预装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扰流板之间,其中,所述预装件包括第一预装部和第二预装部,所述第一预装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预装部预固定连接所述扰流板,所述第二预装部相对所述连接板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扰流板也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连接板移动,当所述扰流板移动到预定位置,所述第二预装部紧固在所述扰流板上;调节件,所述调节件活动连接所述扰流板,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扰流板转动并带动所述扰流板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预装件包括安装板,所述第一预装部和所述第二预装部连接所述安装板,且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扰流板均设有预装孔,所述第一预装部安装在所述扰流板的预装孔内,所述第二预装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的预装孔内。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第二预装部穿过所述调节孔并与所述扰流板上的预装孔连接,以将所述预安装件预固定连接所述扰流板;其中,所述调节孔与所述扰流板上的预装孔至少部分对齐,且所述扰流板上的预装孔向所述调节孔的投影位于所述调节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预装部与所述安装板一体成型且由安装板凸设并延伸而成,或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预装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进一步,所述调节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有螺纹段;

所述扰流板上设有螺纹部,所述螺纹段与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扰流板设置有螺母,所述螺纹部为所述螺母的内螺纹。

进一步,所述调节件还包括头部,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头部;所述扰流翼的固定装置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头部靠近所述扰流板的一侧,且所述垫片套装在所述固定杆上。

进一步,所述调节件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头部和所述固定杆;所述扰流翼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连接板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部连接。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扰流翼组件,包括扰流板和与扰流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扰流翼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扰流翼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扰流板与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扰流翼的固定装置连接。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扰流翼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的扰流翼的固定装置用于扰流翼组件的预安装,在预装的过程中,通过预装件的第一预装部活动连接连接板,第二预装部预固定连接扰流板,且第二预装部相对连接板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在第一方向上调整扰流板相对连接板的位置。在扰流板调整到预定位置后,第二预装部紧固在扰流板上。另外,调节件可在第二方向上调节扰流板相对于连接板的位置。从而通过预装件和调节件调整扰流板相对于连接板的相对位置,进而使扰流板相对于预装件和调节件的位置固定并位于预定位置,由此使得在车辆整装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调节件和预装件进行定位,使得扰流板和车身正确匹配,无需再调整扰流板相对车辆车身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扰流翼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扰流翼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C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D-D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扰流翼的固定装置,请参阅图1-图10,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扰流翼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扰流翼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C-C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中D-D向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扰流翼的固定装置100,用于扰流翼组件200的预安装,扰流翼组件200包括相互固定的扰流板201和连接板202。其中,扰流翼的固定装置100包括预装件1和调节件2。可以理解的是,在预安装的过程中,扰流翼组件200的连接板202相当于一个标准件,用于模拟扰流板201的组装条件。由于在车辆整装的过程中,连接板202固定安装在车身上,将扰流板201组装到车身上时,只要和连接板202连接固定即可。因此,在预安装的过程中,可利用连接板202作为一个标准件来提供参考位置,以调节扰流板201的位置。

预装件1设置在连接板202和扰流板201之间,其中,预装件1包括第一预装部11和第二预装部12。第一预装部11活动连接连接板202,也即,第一预装部11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可相对于连接板202移动,例如第一预装部11可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连接板202移动。第二预装部12预固定连接扰流板201,也即第二预装部12预定连接扰流板201后,扰流板201和预装件1之间还可发生相对移动。其中,第二预装部12相对连接板20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带动扰流板201也沿第一方向相对连接板202移动。当扰流板201移动到预定位置,第二预装部12紧固在扰流板201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可以是X方向和Y方向平面内的任意方向。其中,预定位置为扰流板201在第一方向上与车辆的车身能正确匹配的位置。由此,利用连接板202作为一个标准件,并利用预装件1在第一方向上对扰流板201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扰流板201移动到预定位置,并使扰流板201与预装件1的位置固定并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因此,当扰流板201在整装到车身上,预装件1与车身上的连接板202进行连接时,可通过预装件1使扰流板201和车身在第一方向上正确匹配,而不需要在整装过程中进行调整。

调节件2活动连接扰流板201,也即调节件2可相对于扰流板201运动。其中,调节件2相对扰流板201转动并带动扰流板201沿第二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制造公差的影响,扰流板201不仅在第一方向出现与车身不匹配的情况,而且在第二方向上也会出现与车身不匹配的情况。其中,第二方向为Z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举例来说,第二方向可以是沿重力方向。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二方向还可以是其它方向,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由此,本申请中的扰流翼的固定装置100,在预装的过程中,通过预装件1的第一预装部11活动连接连接板202,第二预装部12预固定连接扰流板201。且第二预装部12相对连接板202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在第一方向上调整扰流板201相对连接板202的位置。在扰流板201调整到预定位置后,第二预装部12紧固在扰流板201上。另外,调节件2可在第二方向上调节扰流板201相对于连接板202的位置。从而通过预装件1和调节件2调整扰流板201相对于连接板202的相对位置,进而使扰流板201相对于预装件1和调节件2的位置固定并位于预定位置,由此使得在车辆整装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调节件2和预装件1进行定位,使得扰流板201和车身正确匹配,无需再整装时调整扰流板201相对车辆车身的位置,进而可可以简化扰流板201的安装,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装件1包括安装板13,第一预装部11和第二预装部12连接安装板13,且分别位于安装板13的相对两侧。其中,连接板202和扰流板201均设有预装孔2011,第一预装部11安装在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内,第二预装部12安装在扰流板201的预装孔2011内。也就是说,预装件1通过孔与连接板202和扰流板20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用于对第一预装部11进行定位,也就是当第一预装部11安装在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内后,通过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确定好预装件1相对于连接板202在第一方向的位置。从而可以以连接板202为基准,通过预装件1调整扰流板201相对于连接板202在第一方向的位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扰流板201和连接板202的至少任意一个设置有安装槽131,安装板13可移动的容置在安装槽131内。可以理解的是,让安装板13可移动的容置在安装槽131内,由此可以通过安装槽131预先限定安装板13的安装位置,并且安装板13容置在安装槽131内还可以减少安装板13的安装和移动与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

由于预装件1预固定连接扰流板201上,并可发生相对的移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13上设置有调节孔132,第二预装部12穿过调节孔132并与扰流板201上的预装孔2011连接,以将预装件1预固定连接扰流板201。可以理解的是,预装件1预固定连接扰流板201,此时安装板13并未与扰流板201和第二预装部12抵接。其中,扰流板201调节孔132与扰流板201上的预装孔2011至少部分对齐,且扰流板201上的预装孔2011向调节孔132的投影位于调节孔132内。也就是说,调节孔132的外径大于扰流板201上的预装孔2011的外径,从而在第二预装部12与扰流板201预固定连接时,第一预装部11可在调节孔132内沿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安装板13是在扰流板201的安装槽131内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安装槽131的尺寸要能够满足安装板13在安装槽131内移动时,不与安装槽131的侧壁干涉。

具体的,扰流板201上的预装孔2011可以为螺纹孔,第二预装部12为螺钉,调节孔132为贯穿安装板13的过孔。在将预装件1预固定连接于扰流板201时,第二预装部12先套装有抵顶件并穿过调节孔132,然后旋转第二预装部12,使第二预装部12与扰流板201上的预装孔2011螺纹部分连接。其中,抵顶件的外径大于调节孔132的外径,从而可以使安装板13和第一预装部11预挂在扰流板201上而不掉落。并且调节孔132的外径大于扰流板201上的预装孔2011的外径,那么调节孔132的外径也大于第二预装部12的外径,从而第二预装部12可在调节孔132内移动,以在第一方向上调整扰流板201相对连接板202的位置。当扰流板201调整到预定位置后,继续旋转第二预装部12,以使得第二预装部12和扰流板201上的预装孔2011完全配合,从而将安装板13紧固在扰流板201上,此时安装板13分别与扰流板201和第二预装部12抵接,扰流板201与安装板13之间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装部12上还可以不同套装抵顶件,只要第二预装部12远离扰流板201的端部的外径能大于调节孔132的外径,能让安装板13进行预挂,并能将安装板13紧固在扰流板201上即可。

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装部12还可以为具有螺纹的连接件,且在第二方向上第二预装部12的直径不等。例如,和扰流板201上的预装孔2011配合部分的外径小于位于调节孔132部分的外径,或和扰流板201上的预装孔2011配合部分的外径大于位于调节孔132部分的外径,只要调节孔132的外径大于第二预装部12位于调节孔132部分的外径即可,也即存在调整间隙即可。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二预装部12可以包括凸设于扰流板的凸起,和活动连接在凸起上的连接件,通过凸起和连接件同样可以对扰流板202在第二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例如凸起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连接件为与之配合的连接螺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装部11与安装板13一体成型且由安装板13凸设并延伸而成。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板13可沿X方向设置,第一预装部11和第二预装部12均沿第二方向设置,安装板13和第一预装部11形成T型。由于第一预装部11通过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确定好预装件1相对于连接板202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并且第一预装部11与安装板13一体成型,因此,安装板1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连接板202的位置确定,由此可通过调节安装板13和第二预装部12之间的位置来调整扰流板201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并移动到预定位置。

可选的,安装板13上设有固定孔133,第一预装部11固定于固定孔133,固定孔133用于对安装板13在第一方向进行定位。其中,安装板13可以为腰形板,安装板13上的调节孔132设置在腰形孔的相对两端,固定孔133设置在安装板13的中部,第一预装部11的一端插设在固定孔133内,第一预装部11的另一端安装在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内,由于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内用于对第一预装部11进行定位,因此安装板13可以通过固定孔133实现在第一方向上的定位,进而可以通过调整安装板13与扰流板201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扰流板201移动到预定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第一预装部11插设在固定孔133、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内,第一预装部11的一端部沿周向间隔环绕设置有少两个子板111,相邻两个子板111之间设置有通槽112,当第一预装部11插设在固定孔133或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的过程中,至少两个子板111受到第一预装部11径向向内的力,子板111可向第一预装部11径向向内发生弹性变形。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装部11也可以为一个实心圆柱体,只要能够插设在固定孔133、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内,并实现第一预装部11和安装板13的定位即可。

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装部11上沿周向设置有凸起113,从而可以在第一预装部11插设在固定孔133或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后,凸起113可以起到止挡的作用,防止第一预装部11从固定孔133或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中滑出。优选的,每个子板1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113,每个子板111上的凸起113对应在第一预装部11的外周形成一个环形卡位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装部11上设置的凸起113不能妨碍第一预装部11插入固定孔133或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举例来说,当至少两个子板111受到第一预装部11径向向内的力,并向径向向内发生弹性变形时,此时环形卡位件的外径也变小,并小于等于固定孔133或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的外径,从而能够保证第一预装部11在卡位件处也能顺利插入固定孔133或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并在插设完成后卡位件还能防止第一预装部11从固定孔133或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中滑出。

还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预装部11通过固定孔133与安装板13连接,第一预装部11远离固定孔133的一端还一体形成有限位板14。由此第一预装部11靠近固定孔133的一端先贯穿连接板202,然后再插入固定孔133中,限位板14位于连接板202远离扰流板201的一侧。当在后续将扰流板201整装在车身上时,限位板14可以通过螺钉与连接板202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2包括固定杆21,固定杆21设有螺纹段。扰流板201上设有螺纹部,螺纹段与螺纹部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调节件2可沿第二方向设置,螺纹段为外螺纹,螺纹部设置有内螺纹。由此,可以通过旋转固定杆21,以使扰流板201沿第二方向上做靠近头部22和远离头部22的运动。还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在第二方向上稳定的进行调节,一个预装件1周围对应设置有两个调节件2。例如,安装板13沿X方向设置,两个调节件2沿Y方向设置,且两个调节件2之间的连线与安装板13交叉形成十字型。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两个调节件2也可沿X方向设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扰流板201设置有螺母2013,螺纹部为螺母2013的内螺纹。可以理解的是,螺母2013可以是预埋在扰流板201上的,举例来说,扰流板201包括内板2014和外板2015,内板2014可以为塑料板,内板2014在注塑的过程中先预埋螺母2013,再进行注塑,从而可增加螺母2013和内板2014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调节件2还包括头部22,固定杆21连接头部22。其中,头部22的外径大于固定杆21的外径。扰流翼的固定装置100还包括垫片3,垫片3设置在头部22靠近扰流板201的一侧,且垫片3套装在固定杆21上。其中,垫片3可以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由此,在头部22和扰流板201内板2014之间设置垫片3,可以填充头部22和扰流板201内板2014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增加其美观性。

在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节件2和连接板202之间的连接,扰流翼的固定装置100上还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杆21贯穿固定板5后与螺母2013连接。其中,固定板5上还设置有容置槽51,固定杆21贯穿固定板5后其头部22容置在容置槽51内,且不凸出于容置槽51。

以下以两个具体的例子,对扰流翼组件200的预安装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7、图8、图9、图10,在第一个例子中,预装件1的第一预装部11与安装板13一体成型且由安装板13凸设并延伸而成。

首先,将安装板13放置在安装槽131内,并使安装板13上的调节孔132和扰流板201的内板2014上的预装孔2011部分对齐,然后将第二预装部12从安装板13远离内板2014的一侧穿过调节孔132并与内板2014上的预装孔2011螺纹连接,从而将预装件1预固定在扰流板201的内板2014上。

接着,将安装板13和垫片3依次套装在调节件2的固定杆21上,并将固定杆21与预埋在内板2014上的螺母2013螺纹连接。由于调节件2的头部22的外径大于固定杆21的外径,因此套装在固定杆21上的安装板13和垫片3不会从固定杆21远离内板2014的一端滑出。然后将第一预装部11插设在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内,在第一方向对预装件1进行定位;直至调节件2的头部22与连接板202抵接,使得扰流板201整个支撑在连接板202上。由于连接板202上开设有过孔,头部22部分外露于连接板202上的过孔,由此可以通过连接板202上的过孔旋转调节件2,从而以连接板202为参考基准,使得调节件2沿第二方向做靠近和远离连接板202的运动,直到扰流板201在第二方向上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并停止旋转调节件2。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防止调节好的调节件2再次发生转动,可以在固定件上涂上耐落胶,耐落胶在调节件2调整好后可固化,以避免调节好的调节件2发生转动。

最后,由于第二预装部12和内板2014之间是预固定连接,第二预装部12可在调节孔132内小幅度的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得内板2014在垂直于第二方向上的平面上,移动至预定位置。当内板2014在垂直于第二方向上的平面上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就可以继续转动第二预装部12,直至第二预装部12完全与内板2014上的预装孔2011配合,并将预装件1紧固在内板2014上即可。

由此,也就在第二方向上,及第一方向上,调整好扰流板201相对于连接板202的位置,也即确定好预装件1和调节件2的装配位置,从而可以在车辆的整装过程中,通过第一预装部11和调节件2与车身上的连接板202连接,从而可以直接与车身进行匹配,无需在车辆总装的过程中对扰流板201的位置进行调节。

请参阅图2-图6,在第二个例子中,安装板13上设有固定孔133,第一预装部11固定于固定孔133。由于第二个例子与第一个例子仅在于预装件1的结构有所区别,因此只在预装件1的与扰流板201的预固定的步骤有所不同。

首先,将安装板13通过第二预装部12预固定在扰流板201的内板2014上。该步骤可参阅第一个例子中的相关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将安装板13、垫片3和调节件2也预固定在扰流内板2014上,然后将扰流板201支撑在连接板202上,以连接板202为基准调节调节件2。该步骤可参阅第一个例子中的相关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将第一预装部11的一端穿过连接板202的预装孔2011,再插入安装板13的固定孔133。然后,再调节安装板13与扰流板201之间的位置,并将安装板13紧固在扰流板201的内板2014上。其中,有关安装板13与扰流板201之间的位置调整,可参阅第一个例子中的相关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2还包括通孔23,通孔23贯穿头部22和固定杆21。可以理解的是,通孔23可沿第二方向设置。扰流翼的固定装置100还包括紧固件4,紧固件4贯穿连接板202并穿过通孔23与螺纹部连接。也就是说,在后续的整装过程中,可以通过紧固件4将连接板202和扰流板201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4和固定杆21都与预埋在内板2014上的螺母2013进行螺纹连接,因此,螺母2013在第二方向上包括有两个直径不同的第一内螺纹孔和第二内螺纹孔,第一内螺纹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内螺纹孔的直径。第一内螺纹孔与第二内螺纹孔连通,第一内螺纹孔设置在第二螺纹孔远离调节件2的一侧。紧固件4与第一内螺纹孔连接,固定杆21与第二内螺纹孔连接。

请参阅图1-图10,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扰流翼组件200,该扰流翼组件200包括扰流板201和与扰流板201连接的连接板202。其中,扰流翼组件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扰流翼的固定装置100。扰流板201与连接板202通过扰流翼的固定装置10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扰流翼的固定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在上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翼组件200还包括底座203和驱动件204。其中,底座203通过连接板202与扰流翼的固定装置100连接,驱动件204安装在底座203上,并与连接板202连接,用于驱动连接板202。其中,预装件1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扰流板201的相对两端部,调节件2为四个,每一预装件1周围设置有两个调节件2。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预装件1的数量可一个或多个,调节件2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述扰流翼组件200。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扰流翼组件200安装在车辆的尾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15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