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利用三甲基铟合成磷化铟外延片的生产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7:3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化铟外延片的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三甲基铟合成磷化铟外延片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先通过布里奇曼法、区域熔融法等技术先合成磷化铟多晶材料,然后再通过提拉法合成磷化铟单晶材料。该工艺生成的磷化铟材料通常尺寸较大(3寸以上),适用于磷化铟衬底材料。

由于磷化铟材料本身脆性很强,稍加外力即可导致磷化铟晶圆片的破碎,这使得磷化铟的切片往往较厚,而半导体外延层的厚度往往要求在1μm左右,显然,普通工艺合成的磷化铟材料难以满足特定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故而我们设计,以三甲基铟和磷烷为原料生成磷化铟外延片,是新的合成磷化铟外延片的方向。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三甲基铟合成磷化铟外延片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利用三甲基铟合成磷化铟外延片的生产工艺,将拟加工的P型硅衬底放在MOCVD反应腔内,利用高纯氢气携带气态磷烷,与气态高纯三甲基铟反应,在衬底表面合成磷化铟外延片薄膜。整个过程分为如下步骤:

S1:将P型掺杂的硅衬底放入MOCVD反应腔内,通入氢气作为载气;

S2:缓慢加热磷烷储罐至110℃,通过氢气鼓泡将磷烷(其流速为2.5L/min)引入到反应腔内;缓慢加热三甲基铟储罐至150℃,使其完全气化以待用;

S3:对MOCVD反应腔进行升温升压操作,缓慢升温至800~850℃、压强保持在1.2Mpa,持续加热烘烤15min,以清洁硅衬底表面;

S4:对MOCVD反应腔降温,保持温度在700~750℃,压强维持在1.0Mpa,以3.5L/min的流速持续通入磷烷,同时以2.5L/min通入三甲基铟,二者在反应腔内发生化学反应:(CH

S5:待磷化铟镓面氮化镓薄膜生长结束后,对MOCVD反应腔降温,同时停止通入三甲基铟,继续通入磷烷进行保护,反应腔温度降至常温后,取出衬底及外延片。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三甲基铟与磷烷在硅或砷化镓表面化合反应,生成单晶磷化铟,控制合适的温度与反应气体流速,可在衬底表面形成厚度在0.2μm-1.2μm的磷化铟单晶异质结外延层,以满足特定条件下的需求,简化工艺、降低控制难度。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利用三甲基铟合成磷化铟外延片的生产工艺,将拟加工的P型硅衬底放在MOCVD反应腔内,利用高纯氢气携带气态磷烷,与气态高纯三甲基铟反应,在衬底表面合成磷化铟外延片薄膜。整个过程分为如下步骤:

S1:将P型掺杂的硅衬底放入MOCVD反应腔内,通入氢气作为载气;

S2:缓慢加热磷烷储罐至110℃,通过氢气鼓泡将磷烷(其流速为2.5L/min)引入到反应腔内;缓慢加热三甲基铟储罐至150℃,使其完全气化以待用;

S3:对MOCVD反应腔进行升温升压操作,缓慢升温至800~850℃、压强保持在1.2Mpa,持续加热烘烤15min,以清洁硅衬底表面;

S4:对MOCVD反应腔降温,保持温度在700~750℃,压强维持在1.0Mpa,以3.5L/min的流速持续通入磷烷,同时以2.5L/min通入三甲基铟,二者在反应腔内发生化学反应:(CH

S5:待磷化铟镓面氮化镓薄膜生长结束后,对MOCVD反应腔降温,同时停止通入三甲基铟,继续通入磷烷进行保护,反应腔温度降至常温后,取出衬底及外延片。

本发明中,利用三甲基铟与磷烷在硅或砷化镓表面化合反应,生成单晶磷化铟,控制合适的温度与反应气体流速,可在衬底表面形成厚度在0.2μm-1.2μm的磷化铟单晶异质结外延层,以满足特定条件下的需求,简化工艺、降低控制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22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