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8:27


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蒸箱等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利用安装在内胆底壁上的加热盘来加热水而产生用于烹饪食物的蒸汽,例如,专利号为ZL202010324714.3(授权公告号为CN113545658B)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 202010620846.0(授权公告号为CN111820728B)的中国发明专利等。然而,烹饪结束后,内胆内部会残留大量蒸汽,此时若直接开门则会导致大量蒸汽直喷用户,存在烫伤用户的风险。

现有烹饪设备中,一般在内胆之上设置有安装有排气风机的排气通道,在排气风机的驱动下通过排气通道外排剩余气体。然而,若烹饪结束后内胆中残留的蒸汽直接通过排气通道外排,这样会导致在排气通道的出风口处形成大量冷凝水,冷凝水流淌至机器表面,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为解决该问题,一般通过风冷或者水冷等冷凝方式来冷却内胆中残留的蒸汽。然而,这样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形成在内胆中的冷凝水会残留在内胆的内表面上,需用户手动清理,操作麻烦,且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蒸汽冷凝功能且无需用户手动清理冷凝水的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凝室,具有与上述内胆的内腔相通的进气口;

导流件,设置在上述冷凝室中,并用于烹饪结束状态下驱动内胆的内腔中的蒸汽进入冷凝室;

冷却件,用于烹饪结束状态下冷却进入冷凝室的蒸汽;

集水容器,设置在上述内胆之外并用于收集冷凝水,且具有与上述冷凝室的冷凝水出口相流体连通的冷凝水进口;

控制结构,用于控制上述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进口的通断,并且,初始状态下,上述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进口断开且冷凝水出口被密封,而烹饪结束状态下,上述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进口相通。

进一步,所述导流件为扇叶,并与上述进气口相对设置。烹饪结束时,导流件工作而在进气口处形成负压,进而驱动内胆内腔中的剩余蒸汽通过进气口进入冷凝室中。

进一步,所述冷却件设置在上述导流件上。内胆中剩余蒸汽在负压驱动下由进气口进入导流件的同时冷却件能对蒸汽进行冷却,提高冷却件对蒸汽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对蒸汽的冷凝效率。

进一步,所述导流件包括基板和设置在该基板上的叶片,该叶片以导流件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周向间隔布置,且上述冷却件为板件并分别贴设在各叶片。蒸汽进入导流件后,在导流件的离心力作用下朝外吹出,通过对冷却件进行如上设计能最大程度地延长各冷却件对蒸汽的冷却时间,从而提升对蒸汽的冷却效果,进而提升对蒸汽的冷凝效果。

进一步,各所述叶片分别垂直于上述基板,且各冷却件分别设置在对应叶片的同一侧表面上。从而能进一步提升各冷却件对蒸汽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控制室,其中,进水口与上述冷凝室的冷凝水出口相流体连通,而出水口与集水容器的冷凝水进口相流体连通,

并且,上述控制室中安装有控制齿轮组,该控制齿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直线方向布置的控制齿轮,相邻的控制齿轮分别相啮合,并且,其中一个控制齿轮与上述导流件联动,且上述控制齿轮组的布置方向与上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间距方向相交。这样在控制齿轮组中的各控制齿轮不转动的状态下,该控制齿轮组阻隔在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进水口与出水口断开,且控制齿轮组通过封闭进水口而封闭冷凝室的冷凝出水口,并且,通过控制齿轮组的各控制齿面与冷凝室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水膜以及各相邻控制齿轮之间形成的水膜而实现对该冷凝出水口的密封,无需另设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对冷凝出水口的密封,保证烹饪状态下内胆的密封性。而在控制齿轮组中的各控制齿轮转动的状态下,通过各控制齿轮的转动能将其一侧的冷凝水带向另一侧,从而实现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进口之间的动态相通以及对冷凝水的动态驱动,无需另设水泵等电气元件即能使冷凝水能顺利地流入集水容器中。并且,控制齿轮组中的一个控制齿轮与上述导流件联动,这样导流件转动的状态下,控制齿轮组的各控制齿轮转动,而导流件不转动的状态下,控制齿轮组的各控制齿轮不转动,实现导流件与控制齿轮组的同步动作,进而实现蒸汽冷凝与冷凝水运输的同步。

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控制室的两端,而上述控制齿轮组沿该控制室的横截面方向设置,且该控制齿轮组的中轴面大小与其所在处的控制室的横截面大小相匹配。这样在控制齿轮组的各控制齿轮不转动的情况下,控制齿轮组能更好地隔断进水口和出水口,同时也能更好地密封上述冷凝水出口。

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上述控制齿轮组正对设置。一方面在各控制齿轮不转动的情况下,控制齿轮组能进一步更好地隔断进水口和出水口,同时也能进一步更好地密封上述冷凝水出口;另一方在各控制齿轮转动的情况下能更好地实现冷凝水由进水口至出水口的运输。

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上述控制齿轮组的一对相邻控制齿轮的啮合处正对。这样各控制齿轮的转动能更高效地带动冷凝水由进水口流向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导流件的扇叶轴上安装有第一转动齿轮,上述控制齿轮组中的其中一个控制齿轮上同轴设置有第二转动齿轮,该第二转动齿轮与上述第一转动齿轮通过传动齿轮组联动。这样导流件转动而带动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齿轮组带动第二传动齿轮,从而带动对应的控制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控制齿轮的各控制齿轮转动。

进一步,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以及第四传动齿轮,其中,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并与上述第一转动齿轮相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并与上述第二转动齿轮相啮合。从而能实现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之间的传动。

进一步,所述冷凝室设置在上述内胆的背部,上述冷凝出水口开设在冷凝室的底壁上,而上述集水容器以及控制结构均设于上述内胆之下。这样烹饪结束时,内胆中的剩余蒸汽被朝后驱动而进入冷凝室,从而能更好地避免开门时蒸汽直喷用户,并且冷凝水的自身重力作用配合控制齿轮组的动态泵水,无需设置水泵即能使冷凝水顺利地被收集至集水容器中。

进一步,所述集水容器为盒体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内胆开口的前下侧,且该集水容器的后侧壁的一侧开设有上述冷凝水进口,这样集水容器在收集形成在冷凝室中的冷凝水的同时能用于收集由门体滴落的冷凝水,而内胆对应侧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块,该控制块中空而形成上述控制室,且该控制室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上述冷凝出水口相连通,而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上述集水容器的冷凝水进口相连通,这样通过简单结构即能实现对控制室的设置。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背板的外侧面上罩设冷凝罩而围设成上述冷凝室,上述进气口开设在内胆的背板上。这样不仅通过简单设置即能形成上述冷凝室结构,而且不用额外占用内胆内部的烹饪空间。

进一步,所述冷凝罩包括竖向延伸的端壁,该端壁的边缘沿周向由后至前朝前延伸的形成导流环壁,上述导流件安装在上述端壁上,而上述冷凝出水口开设在该导流环壁上并位于上述导流件之下。通过导流环壁能将形成的冷凝水导向冷凝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冷凝罩的端壁外凸而形成与上述导流件的大小相匹配的凹槽,上述导流件位于该凹槽之前,而用于驱动该导流件的电机安装在该凹槽所在的冷凝罩的外表面上。通过设置凹槽而增大导流件转动时形成的负压,从而加快蒸汽进入冷凝室的效率,继而提高对蒸汽的冷凝效率,并且,通过如上设计能最大程度地增大电机与内胆之间的间距,从而减少工作状态下内胆产生的热量对电机的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具有冷凝室,该冷凝室中分别设置有导流件和冷却件,且冷凝室开设有能与集水容器的冷凝水进口相流体连通的冷凝水出口,同时,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进口的通断的控制结构。

并且,初始状态下,上述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进口断开且冷凝水出口被密封,从而保证内胆在烹饪状态下的密封性,而烹饪结束状态下,内胆内腔中剩余的蒸汽在导流件的驱动下进入冷凝室中,并在导流件的导流以及冷却件的冷却下快速冷凝成冷凝水,形成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出口被收集在集水容器中。

可见,本发明解决了烹饪结束内胆中剩余蒸汽问题,避免开门时蒸汽直喷用户以及通过排气通道外排蒸汽而导致的排气口处冷凝水汇聚流淌的问题,此外,也解决了冷凝水残留在内胆内表面的清理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4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烹饪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隐藏底板的状态下);

图9为图8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10所示,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例如,蒸箱、蒸烤箱等),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1、冷凝室20、导流件3、冷却件4以及控制结构6。其中,上述冷凝室20具有与上述内胆1的内腔相通的进气口21。导流件3设置在上述冷凝室20中,并用于在烹饪结束状态下驱动内胆1的内腔中的蒸汽进入冷凝室20,而冷却件4用于在烹饪结束状态下冷却进入冷凝室20的蒸汽。集水容器5设置在上述内胆1之外并用于收集冷凝水,且具有与上述冷凝室20的冷凝水出口221相流体连通的冷凝水进口51。控制结构6用于控制上述冷凝水出口221与冷凝水进口51的通断,并且,初始状态下,上述冷凝水出口221与冷凝水进口51断开且冷凝水出口221被密封,而烹饪结束状态下,上述冷凝水出口221与冷凝水进口51相通。

由上可见,本发明具有冷凝室20,该冷凝室20中分别设置有导流件3和冷却件4,且冷凝室20开设有能与集水容器5的冷凝水进口51相流体连通的冷凝水出口221。同时,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冷凝水出口221与冷凝水进口51的通断的控制结构6。并且,初始状态下,上述冷凝水出口221与冷凝水进口51断开且冷凝水出口221被密封,从而保证内胆1在烹饪状态下的密封性,而烹饪结束状态下,内胆1内腔中剩余的蒸汽在导流件3的驱动下进入冷凝室20中,并在导流件3的导流以及冷却件4的冷却下快速冷凝成冷凝水,形成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出口221被收集在集水容器5中。可见,本发明解决了烹饪结束内胆1中剩余蒸汽问题,避免开门时蒸汽直喷用户以及通过排气通道外排蒸汽而导致的排气口冷凝水汇聚流淌问题,此外也解决了冷凝水残留在内胆1内表面的问题。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导流件3为扇叶,并与上述进气口21相对设置。烹饪结束时,导流件3工作而在进气口21处形成负压,进而驱动内胆1内腔中的剩余蒸汽通过进气口21进入冷凝室20中。优选地,上述进气口21与导流件3正对设置,且进气口21的大小与导流件3的扇面大小相匹配。

进一步,上述冷却件4设置在上述导流件3上。内胆1中剩余蒸汽在负压驱动下由进气口21进入导流件3的同时冷却件4能对蒸汽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冷却件4对蒸汽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对蒸汽的冷凝效率。优选地,如图10所示,上述导流件3包括基板31和设置在该基板31上的叶片32,该叶片32以导流件3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周向间隔布置,且上述冷却件4为板件并分别贴设在各叶片32。蒸汽进入导流件3后,在导流件3的离心力作用下朝外吹出,通过对冷却件4进行如上设计能最大程度地延长各冷却件4对蒸汽的冷却时间,从而提升对蒸汽的冷却效果,进而提升对蒸汽的冷凝效果。进一步优选地,各上述叶片32分别垂直于上述基板31,且各冷却件4分别设置在对应叶片32的同一侧表面上,从而能进一步提升各冷却件4对蒸汽的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上述冷却件4可具体选用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铝片等。

进一步,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控制结构6包括具有进水口6101和出水口6102的控制室610,其中,进水口6101与上述冷凝室20的冷凝水出口221相流体连通,而出水口6102与集水容器5的冷凝水进口51相流体连通。并且,上述控制室610中安装有控制齿轮组62,该控制齿轮组62包括至少两个沿直线方向布置的控制齿轮621,相邻的控制齿轮621分别相啮合,并且,其中一个控制齿轮621与上述导流件3联动,且上述控制齿轮组62的布置方向与上述进水口6101与出水口6102之间的间距方向相交。这样在控制齿轮组62中的各控制齿轮621不转动的状态下,该控制齿轮组62阻隔在进水口6101与出水口6102之间,进水口6101与出水口6102断开,且控制齿轮组62通过封闭进水口6101而封闭冷凝室20的冷凝水出口221,并且,通过控制齿轮组62的各控制齿面与冷凝室2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水膜以及各相邻控制齿轮621之间形成的水膜而实现对该冷凝水出口221的密封,这样无需另设密封结构即可实现对冷凝水出口221的密封,保证烹饪状态下内胆1的密封性。而在控制齿轮组62中的各控制齿轮621转动的状态下,通过各控制齿轮621的转动能将其一侧(进水口6101侧)的冷凝水带向另一侧(出水口6102侧),从而实现冷凝水出口221与冷凝水进口51之间的动态相通以及对冷凝水的动态驱动,无需另设水泵等电气元件即能使冷凝水能顺利地流入集水容器5中。并且,控制齿轮组62中的一个控制齿轮621与上述导流件3联动,这样导流件3转动的状态下,控制齿轮组62的各控制齿轮621转动,而导流件3不转动的状态下,控制齿轮组62的各控制齿轮621不转动,实现导流件3与控制齿轮组62的同步动作,进而实现蒸汽冷凝与冷凝水运输的同步。

进一步,上述进水口6101和出水口6102分别设置在控制室610的两端,而上述控制齿轮组62沿该控制室610的横截面方向设置,且该控制齿轮组62的中轴面大小与其所在处的控制室610的横截面大小相匹配。这样在控制齿轮组62的各控制齿轮621不转动的情况下,控制齿轮组62能更好地隔断进水口6101和出水口6102,同时也能更好地密封上述冷凝水出口221。优选地,上述进水口6101和出水口6102分别与上述控制齿轮组62正对设置。一方面在各控制齿轮621不转动的情况下,控制齿轮组62能进一步更好地隔断进水口6101和出水口6102,同时也能进一步更好地密封上述冷凝水出口221,另一方在各控制齿轮621转动的情况下能更好地实现冷凝水由进水口6101至出水口6102的运输。进一步优选地,上述进水口6101和出水口6102分别与上述控制齿轮组62的一对相邻控制齿轮621的啮合处正对。这样各控制齿轮621的转动能更高效地带动冷凝水由进水口6101流向出水口6102。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上述控制齿轮组62的控制齿轮621个数为2个。

进一步,如图2和图9所示,上述导流件3的扇叶轴上安装有第一转动齿轮81,上述控制齿轮组62中的其中一个控制齿轮621上同轴设置有第二转动齿轮82,该第二转动齿轮82与上述第一转动齿轮81通过传动齿轮组83联动。这样导流件3转动而带动第一传动齿轮81,第一传动齿轮81通过传动齿轮组83带动第二传动齿轮832,从而带动对应的控制齿轮621转动,进而带动控制齿轮621的各控制齿轮621转动。具体地,上述传动齿轮组83包括第一传动齿轮81、第二传动齿轮832、第三传动齿轮833以及第四传动齿轮834,其中,第一传动齿轮81与第二传动齿轮832同轴设置并与上述第一转动齿轮81相啮合,第三传动齿轮833与第四传动齿轮834同轴设置并与上述第二转动齿轮82相啮合。从而能实现第一转动齿轮81与第二传动齿轮832之间的传动。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上述冷凝室20设置在上述内胆1的背部,上述冷凝出水口6102开设在冷凝室20的底壁上,而上述集水容器5以及控制结构6均设于上述内胆1之下。这样烹饪结束时,内胆1中的剩余蒸汽被朝后驱动而进入冷凝室20,从而能更好地避免开门时蒸汽直喷用户,并且冷凝水的自身重力作用配合控制齿轮组62的动态泵水,无需设置水泵即能使冷凝水顺利地被收集至集水容器5中。

具体地,上述内胆1的背板的外侧面上罩设冷凝罩2而围设成上述冷凝室20,上述进气口21开设在内胆1的背板上。这样不仅通过简单设置即能形成上述冷凝室20结构,而且不用额外占用内胆1内部的烹饪空间。并且,上述冷凝罩2包括竖向延伸的端壁24,该端壁24的边缘沿周向由后至前朝前延伸的形成导流环壁22,上述导流件3安装在上述端壁24上,而上述冷凝出水口6102开设在该导流环壁22上并位于上述导流件3之下。通过导流环壁22能将形成的冷凝水导向冷凝出水口6102。进一步,上述冷凝罩2的端壁24外凸而形成与上述导流件3的大小相匹配的凹槽23,上述导流件3位于该凹槽23之前,而用于驱动该导流件3的电机7安装在该凹槽23所在的冷凝罩2的外表面上。通过设置凹槽23而增大导流件3转动时形成的负压,从而加快蒸汽进入冷凝室20的效率,继而提高对蒸汽的冷凝效率,并且,通过如上设计能最大程度地增大电机7与内胆1之间的间距,从而减少工作状态下内胆1产生的热量对电机7的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本实施例中,上述集水容器5为盒体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内胆1开口的前下侧,且该集水容器5的后侧壁的一侧开设有上述冷凝水进口51,这样集水容器5在收集形成在冷凝室20中的冷凝水的同时能用于收集由门体滴落的冷凝水,而内胆1对应侧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块61,该控制块61中空而形成上述控制室610,且该控制室610的进水口6101通过进水管91与上述冷凝出水口6102相连通,而出水口6102通过出水管82与上述集水容器5的冷凝水进口51相连通,这样通过简单结构即能实现对控制室610的设置。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块61由隔热材质制成,从而避免控制齿轮组62的各控制齿轮521不转动的状态下,高温蒸发形成的水膜而影响对冷凝出水口221的密封效果。

发明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上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技术分类

0612011623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