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高温反应下着色剂的在线提纯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高温反应下着色剂的在线提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着色剂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温反应下着色剂的在线提纯方法。

背景技术

着色剂以着色为主要目的,使待着色物赋予色泽和改善物品色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着色剂的种类和质量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经检索,中国公开授权号为CN208465246U公开了一种着色剂提纯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外壁上覆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顶端和底端对应设置有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所述罐体的下端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延伸至罐体的内部,并且转杆的外壁上依次固定有搅拌叶片,同时罐体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部设置有进液斗和进料口,并且罐体的外壁上通过阀门连接有连接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罐体、保温层、搅拌叶片、转杆、电机、连接管、结晶罐、调温板、调温器、滤网以及匀料筒,解决了现阶段的着色剂提纯设备在使用时成本较高,不适宜普及推广以及提纯效率低的问题

但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上述对比文件中,在有机合成的过程中,是采用高温反应得到的,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有机副产物,这些有机副产物在高温下会被碳化,形成碳颗粒;同时,反应体系的反应原料中也存在有杂质等,碳颗粒和杂质等均会对产物的纯度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在有机合成的过程中,是采用高温反应得到的,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有机副产物,这些有机副产物在高温下会被碳化,形成碳颗粒;同时,反应体系的反应原料中也存在有杂质等,碳颗粒和杂质等均会对产物的纯度造成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温反应下着色剂的在线提纯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高温反应下着色剂的在线提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工作:根据实验需求,将着色剂和适当的溶剂按比例混合,制备反应溶液;

S2、进行高温反应:将反应溶液加入主体结构中,根据所需的反应.条件进行高温反应;

S3、在线提纯:通过主体结构内部的旋转组件以及搅拌组件,采取加入活性炭以及高速离心的工艺、完成对反应溶液的在线提纯;

S4、冷却和凝固:将提纯后的反应溶液输送至结晶罐内部,进行结晶处理,处理好的着色剂可以停留在结晶罐的内部,液体经液体出口流出;

S5、分离和收集:将处理好的着色剂从结晶罐内部中取出即可。

通过设置的五个步骤,可对高温反应下着色剂的在线提出方法进行全面的了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结构包括:

搅拌组件;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搅拌组件的外侧;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于搅拌组件的顶端;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旋转组件的上端;

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连接于升降组件的下端。

通过设置的主体结构,达到将对反应溶液进行收集处理,搅拌组件则使反应溶液快速搅拌溶解,并在加热后期,处于高速离心状态,加热组件则对反应溶液提供高温反应环境,旋转组件用于分批次添加活性炭,从而使得活性炭与碳颗粒相接触,使得碳颗粒体积增大,方便对碳颗粒进行过滤处理,升降组件则用于对出料组件的上下移动进行调控,从而达到将反应完成后的溶液输入下一道工序。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连接于第一连接轴外表面的皮带、设置在皮带右侧内部的第二连接轴、活动连接于第二连接轴上端的旋转板和开设在旋转板的漏孔;

其中,旋转板等份为四组,漏孔呈对称开设在旋转板的对侧两组。

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轴转动,使得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的皮带,带动第二连接轴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在第二连接轴上端的旋转板进行同步转动,进而改变漏孔的位置,达到将活性炭分批次输送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旋转板外侧的外筒体、连接于外筒体内部的内筒体和设置在外筒体以及内筒体左右两侧的限位件;

其中,内筒体等份为四组,漏孔开设在内筒体的四分之一侧。

通过设置的外筒体用于对内筒体以及旋转板进行承接安装,内筒体内部则用于储存活性炭,开设在内筒体内部的漏孔,则用于散落活性炭,限位槽则用于将内筒体固定至外筒体内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在外筒体以及内筒体左右两侧内部的两组限位槽、设置在任意一组限位槽内侧的连接轴、活动连接于连接轴外表面的限位板和开设在限位板外侧的限位孔。

通过设置的限位槽对连接轴进行承接安装,达到对限位板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力,改变限位板在限位槽内部的状态,即可将内筒体从外筒体内部中拆装,限位孔则方便对限位板施加向上的力,从而将内筒体从外筒体内部中取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连接于内筒体内部中的活动球、连接于活动球外表面的连接绳、设置在连接绳顶端的第二安装板、连接于第二安装板后端的活动筒、设置在活动筒后端的第一安装板、连接于第一安装板外表面的活动板、活动连接于活动筒内部的支撑轴和设置在支撑轴外侧的固定柱。

通过设置的活动球向下移动后,在重力作用下,当连接绳处于竖直状态,通过活动筒与支撑轴的活动连接,第二安装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在活动筒后端的第一安装板向上运动,从而使得连接在活动板内部的固定管向上运动,设置的固定柱则用于对支撑轴进行承接安装。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组件包括连接于活动板内部的固定管、设置在固定管下表面的连接杆、连接于连接杆下表面的限位管和设置在限位管下端的出料管。

通过设置的连接杆对固定管进行承接安装,进而对限位管进行承接安装,限位管底端内侧开设有限位槽,从而达到限位管固定至限位槽内部,出料管处于封闭状态,限位管脱离限位槽内部后,出料管则处于打开状态,出料管则用于将高温反应后的溶液输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结构还包括四组活动轮、连接于任意一组活动轮上表面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顶端外表面的支撑板、连接于支撑板外表面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上表面的壳体、连接于壳体左侧外表面的推杆、设置在壳体后侧上部的透明板、连接于壳体顶端的进料仓和设置在壳体左侧底端的排污口;

其中,壳体右侧底端与出料管相连接,壳体右侧顶端内部与外筒体相连接,壳体上表面与固定柱相连接。

通过设置的活动轮,方便将主体结构移动至所需位置,支撑台用于对支撑杆进行承接安装,进而对支撑柱进行承接安装,设置的壳体则用于对反应溶液进行承接安装,推杆则挡板对壳体施加推动的力,从而方便将主体结构移动至所需的位置,透明板则方便对壳体内部的溶液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排污口则用于排放反应溶液内部过滤下来的杂质,进料仓则用于将反应溶液输送至壳体内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连接于支撑板上表面的电机、设置在电机输出端的旋转轴和连接于旋转轴外表面的多组旋转叶片;

其中,所述旋转轴顶端上表面与第一连接轴相连接。

通过设置的电机带动旋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叶片不断转动,使得反应溶液不断处于高速搅拌状态,电机的型号为Y60S-9。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开设在壳体内部的安装槽、设置在安装槽内部的加热丝、连接于安装槽顶端外表面的固定板和设置在固定板左右两侧外表面的连接板。

通过设置的安装槽用于对加热丝进行承接安装,加热丝则用于使壳体内部处于高温状态,通过将固定板固定至壳体上端,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壳体连接,即可使得安装槽处于封闭状态,避免加热丝暴露在空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的旋转组件,达到第一连接轴通过皮带,带动第二连接轴进行转动,进而联动设置在第二连接轴上端的旋转板不断转动,当旋转板内部的漏孔与内筒体内部的漏孔对齐后,储存在内筒体内部的活性炭则被输送至壳体内部,通过分批次的加入活性炭,使得活性炭与反应溶液融合的更加均匀,从而将高温反应下的颗粒物包覆的更加完整,从而减少对着色剂纯度的影响。

基于有益效果一,当内筒体内部的活性炭逐渐减少时,设置在内筒体内部的活动球不断下移,当活动球移动至内筒体最低端时,在重力作用下,连接线处于拉直状态,第二安装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板向上移动,进而联动固定管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使得限位管进行同步上移,出料管处于打开状态后,即可使得反应完成的溶液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基于有益效果一,连接在第一连接轴内部的旋转轴,在电机的作用下,旋转轴不断转动,即可联动第一连接轴不断转动,从而为第二连接轴的运动提供旋转的力,且通过设置的旋转叶片,可使得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反应溶液与活性炭搅拌的更加均匀,且反应溶液处于高速离心状态,方便对杂质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壳体内部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旋转组件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旋转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7的A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升降组件的结构图。

图中:1、主体结构;11、活动轮;12、支撑杆;13、支撑板;14、支撑柱;15、壳体;16、推杆;17、透明板;18、进料仓;19、排污口;2、搅拌组件;21、电机;22、旋转轴;23、旋转叶片;3、加热组件;31、安装槽;32、加热丝;33、固定板;34、连接板;5、旋转组件;51、第一连接轴;52、皮带;53、第二连接轴;54、旋转板;55、漏孔;56、外筒体;57、内筒体;58、限位件;581、限位槽;582、连接轴;583、限位板;584、限位孔;6、升降组件;61、固定柱;62、活动筒;63、第一安装板;64、活动板;65、第二安装板;66、连接绳;67、活动球;7、出料组件;71、出料管;72、限位管;73、连接杆;74、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6至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高温反应下着色剂的在线提纯方法,主体结构1包括:

搅拌组件2;

加热组件3,加热组件3设置在搅拌组件2的外侧;

旋转组件5,旋转组件5连接于搅拌组件2的顶端;

升降组件6,升降组件6设置在旋转组件5的上端;

出料组件7,出料组件7连接于升降组件6的下端旋转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轴51、连接于第一连接轴51外表面的皮带52、设置在皮带52右侧内部的第二连接轴53、活动连接于第二连接轴53上端的旋转板54和开设在旋转板54的漏孔55;

其中,旋转板54等份为四组,漏孔55呈对称开设在旋转板54的对侧两组旋转组件5还包括设置在旋转板54外侧的外筒体56、连接于外筒体56内部的内筒体57和设置在外筒体56以及内筒体57左右两侧的限位件58;

其中,内筒体57等份为四组,漏孔55开设在内筒体57的四分之一侧;

限位件58包括开设在外筒体56以及内筒体57左右两侧内部的两组限位槽581、设置在任意一组限位槽581内侧的连接轴582、活动连接于连接轴582外表面的限位板583和开设在限位板583外侧的限位孔584。

在洒落活性炭时;

通过第一连接轴51的转动,使得连接在第一连接轴51上的皮带52,带动第二连接轴53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在第二连接轴53上端的旋转板54进行同步转动,当开设在旋转板54上的漏孔55对齐内筒体57上的漏孔55时,活性炭即可从内筒体57内,分批次的散落;

在拆装内筒体57时;

通过对限位板583施加向上的力,使得限位板583在限位槽581内。处于竖直状态后,将手指放入限位孔584内部中,对限位板583施加向上的力,即可将内筒体57从外筒体56内部取出;将外筒体56以及内筒体57的限位槽581对齐后,对内筒体57施加向下的力,对限位板583施加向下的力,使得限位板583在限位槽581内,处于水平状态即可;

该步骤,可均匀的洒落活性炭,使得高温环境中,产生的碳颗粒,可被活性炭吸附。

请着重参阅图4、图5、图9,升降组件6包括连接于内筒体57内部中的活动球67、连接于活动球67外表面的连接绳66、设置在连接绳66顶端的第二安装板65、连接于第二安装板65后端的活动筒62、设置在活动筒62后端的第一安装板63、连接于第一安装板63外表面的活动板64、活动连接于活动筒62内部的支撑轴和设置在支撑轴外侧的固定柱61;

出料组件7包括连接于活动板64内部的固定管74、设置在固定管74下表面的连接杆73、连接于连接杆73下表面的限位管72和设置在限位管72下端的出料管71。

当活动球67随着活性炭的高度不断下移后;下降到最低端后,在重力作用下,当连接绳66处于竖直状态,通过活动筒62与支撑轴的活动连接,第二安装板65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在活动筒62后端的第一安装板63向上运动,从而使得连接在活动板64内部的固定管74向上运动,固定管74带动连接在下端的连接杆73以及限位管72向上移动,设置在壳体15内部的过滤板则暴露出来,反应溶液通过出料管71排出壳体15内部;

当内筒体57内部充满活性炭时,将活动球67放置活性炭顶部,在重力作用下,限位管72连接连接杆73以及固定管74向下运动,即可拉动第一安装板63向下运动,通过活动筒62与支撑轴的活动连接,使得第二安装板65向上运动,即可使得出料管71处于封闭状态;

该步骤,可通过活性炭的剂量排放,实现自动出料的操作。

请着重参阅图1至图5,搅拌组件2包括连接于支撑板13上表面的电机21、设置在电机21输出端的旋转轴22和连接于旋转轴22外表面的多组旋转叶片23;

其中,旋转轴22顶端上表面与第一连接轴51相连接。

通过设置的电机21带动旋转轴22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叶片23不断转动,使得反应溶液不断处于高速搅拌状态,且通过旋转轴22的转动,使得第一连接轴51可进行同步转动;

该步骤,使得反应溶液不断处于高速搅拌状态,从而使得溶液被高速离心,方便对杂质进行过滤。

工作原理:

S1、准备工作:根据实验需求,将着色剂和适当的溶剂按比例混合,制备反应溶液;

S2、进行高温反应:将反应溶液加入主体结构1中,根据所需的反应.条件进行高温反应;

S3、在线提纯:通过主体结构1内部的旋转组件5以及搅拌组件2,采取加入活性炭以及高速离心的工艺、完成对反应溶液的在线提纯;

S4、冷却和凝固:将提纯后的反应溶液输送至结晶罐内部,进行结晶处理,处理好的着色剂可以停留在结晶罐的内部,液体经液体出口流出;

S5、分离和收集:将处理好的着色剂从结晶罐内部中取出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