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风叶组件及空调机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风叶组件及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驱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风叶组件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天井机空调,又称天花机或吸顶式、嵌入式空调,空调机身安装在室内天花板屋顶板的缝隙之间,用于进出风的面板嵌在天花板上。天井机空调安装可以节省空间又比较美观,广受消费者喜爱。天井机空调采用后向离心风叶,其风叶进口通常设置导流圈,以改善进口气流的流动均匀性。由于气流是由轴向流动转变为径向流动,在导流圈末端与风叶轮盖处的流动极为紊乱,一方面是导流圈与轮盖之间存在间隙造成泄漏,气流回流形成较大的泄漏损失,另一方面是泄漏气流汇入主流冲击叶片前缘处造成冲击损失,都会使流动阻力加剧,使得离心风叶存在功耗上升、噪音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导流圈和轮盖之间泄漏的气流造成离心风叶功耗上升、噪音增大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导流圈的外壁上设置凸起结构以降低泄漏损失、降低泄漏气流对叶片的冲击噪音的风叶组件及空调机组。

一种风叶组件,包括:

风叶;

导流圈,所述导流圈位于所述风叶的进风侧,且部分所述导流圈伸入至所述风叶内;

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导流圈的外壁上,且所述凸起结构位于所述风叶的外部,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之间形成泄漏通道,且所述泄漏通道的一端朝向所述风叶。

沿靠近所述风叶的方向,所述泄漏通道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凸起结构具有远离所述风叶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风叶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凸起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和/或,所述第一端的宽度n1的数值范围为t2至3t2,t2为所述导流圈伸入所述风叶内部分的壁厚;和/或,所述第二端的宽度n2的数值范围为1.2n1至2n1。

所述凸起结构靠近所述风叶的端部与所述风叶之间的间距n3的数值范围为1.2t2至2.2t2,t2为所述导流圈伸入所述风叶内部分的壁厚。

所述风叶组件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朝向所述风叶的端部,且所述加强结构远离所述凸起结构的端部与所述风叶之间形成所述间距n3,所述加强结构的厚度n6的数值范围为t2至1.5t2。

沿靠近所述风叶的方向,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先增加后减小,且所述凸起结构的最大高度n5的数值范围为2.2t2至4.2t2,t2为所述导流圈伸入所述风叶内部分的壁厚;和/或,所述凸起结构的最高点与所述风叶之间的间距n4的数值范围为4t2至8t2,t2为所述导流圈伸入所述风叶内部分的壁厚。

沿靠近所述风叶的方向,所述凸起结构包括渐高段和渐低段,所述渐高段与所述渐低段的连接处构成所述凸起结构的最高点,所述渐低段远离所述导流圈的侧面所在平面与所述渐高段远离所述导流圈的侧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θ4的数值范围为110°至130°。

所述渐高段远离所述导流圈的侧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在所述凸起结构的最高点处的相切平面与所述渐低段远离所述导流圈的侧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所述夹角θ4。

所述凸起结构的中型线为弧线,所述中型线的半径R的数值范围为0.55R3至0.75R3,R3为所述导流圈伸入所述风叶的端部的半径;和/或,所述凸起结构具有远离所述风叶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风叶的第二端,所述中型线在所述第一端的端点和在所述第二端的端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导流圈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θ3的数值范围为10°至20°。

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导流圈的中心轴线处形成的夹角γ的数值范围为3°至6°。

所述导流圈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与所述凸起结构一一对应。

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导流凹槽的深度逐渐增加;和/或,所述导流凹槽的最大深度m3的数值范围为0.2t2至0.4t2,t2为所述导流圈伸入所述风叶内部分的壁厚。

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导流凹槽的宽度逐渐增加;和/或,所述导流凹槽的入口的宽度m1的数值范围为0.8t2至2t2;和/或,所述导流凹槽的出口的宽度m2的数值范围为1.5m1至2.5m1。

所述导流凹槽的中型线为弧线,所述中型线的半径R的数值范围为0.55R3至0.75R3,R3为所述导流圈伸入所述风叶的端部的半径;和/或,所述导流凹槽具有远离所述风叶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风叶的第二端,所述中型线在所述第一端的端点和在所述第二端的端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导流圈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θ3的数值范围为10°至20°。

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导流圈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直线段、第二过渡段和第二直线段,部分所述第二直线段位于所述风叶的内部,且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外壁和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外壁上。

所述第二直线段伸入所述风叶内部的长度c的数值范围为0.5a至0.7a,且长度c大于等于2t1,a为所述风叶的轮盖直线段的长度,t1为所述风叶的轮盖壁厚;和/或,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风叶的轮盖直线段之间的间隙w的范围为2.5t1至3.5t1。

所述导流圈还包括平面导流段,所述平面导流段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一端,且所述平面导流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二过渡段的端部之间的距离h的数值范围为0.37R3至0.45R3,R3为第二直线段的半径。

所述第二直线段的轴向长度h1的数值范围为0.26h至0.34h;和/或,所述第二过渡段的轴向长度h2的数值范围为0.3h至0.38h;和/或,所述第一直线段的轴向长度h3的数值范围为0.28h至0.36h。

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二直线段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型线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出口端面的夹角θ1的数值范围为90.5°至92°;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直线段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型线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出口端面的夹角θ2的数值范围为135°至145°。

所述风叶包括叶片和轮盖,所述轮盖设置于所述叶片朝向所述导流圈的一端,所述轮盖包括依次连接的轮盖直线段和轮盖弧线段,所述轮盖直线段和所述轮盖弧线段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叶片和所述导流圈之间,且部分所述轮盖直线段环绕于所述导流圈的端部的外周,所述轮盖弧线段的直径沿远离所述轮盖直线段的方向逐渐增加,且所述轮盖弧线段的弧形半径R2的数值范围为0.15R1至0.23R1;和/或,所述轮盖直线段的轴向长度a的数值范围为0.31R2至0.39R2;和/或,所述叶片的最高点与所述轮盖直线段靠近所述导流圈的端面之间的距离b的数值范围为0.55R2至0.63R2。

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风叶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风叶组件及空调机组,在导流圈的外壁上设置凸起结构,利用凸起结构对导流圈的外壁和风叶的轮盖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从而降低轮盖和导流圈之间的泄漏损失,削弱泄漏气流与主流交汇过程中产生的湍流强度,从而减小风叶进口的冲击损失,而且并使凸起结构之间形成泄漏通道,迫使泄漏气流通过泄漏通道进行流动,限制泄漏气流产生湍流的区域,从而进一步限定湍流对主流的交汇影响,减小风叶进口的冲击损失,同时由于泄漏通道对泄漏气流的限制,减少泄漏气流对叶片前缘的冲击范围,从而降低气流噪音,达到提升风机系统性能、效率,降低风机组件噪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叶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叶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叶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叶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C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流圈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叶组件与现有技术的离心风叶的功率曲线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叶组件与现有技术的离心风叶的噪音曲线图;

图中:

1、风叶;2、导流圈;3、凸起结构;31、泄漏通道;4、加强结构;32、渐高段;33、渐低段;5、导流凹槽;21、第一直线段;22、第二过渡段;23、第二直线段;24、平面导流段;11、叶片;12、轮盖;121、轮盖直线段;122、轮盖弧线段。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叶,指轴向进风、径向出风、利用离心力做功,使空气提高压力的风叶。风叶在电机驱动下逆时针旋转,在风叶进口端产生负压,气流持续吸入;轮盖与轮盘之间形成气流流道,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流道轴向进入径向甩出。离心风叶中风叶的轮盖处形成进气口,当风叶旋转时,将气流从风叶的进气口吸入,同时风叶旋转过程对气流施加动力作用,提高气体的压力和速度,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风叶中叶片之间的叶片流道排气口排出。其风叶进口通常设置导流圈,以改善进口气流的流动均匀性。由于气流是由轴向流动转变为径向流动,在导流圈末端与风叶轮盖处的流动极为紊乱,一方面是导流圈与轮盖之间存在间隙造成泄漏,气流回流形成较大的泄漏损失,另一方面是泄漏气流汇入主流冲击叶片前缘处造成冲击损失,都会使流动阻力加剧,使得离心风叶存在功耗上升、噪音增大的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如图1至图12所示的风叶组件,包括:风叶1;导流圈2,所述导流圈2位于所述风叶1的进风侧,且部分所述导流圈2伸入至所述风叶1内;凸起结构3,所述凸起结构3设置于所述导流圈2的外壁上,且所述凸起结构3位于所述风叶1的外部,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3之间形成泄漏通道31,且所述泄漏通道31的一端朝向所述风叶1。在导流圈2的外壁上设置凸起结构3,利用凸起结构3对导流圈2的外壁和风叶1的轮盖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从而降低轮盖和导流圈2之间的泄漏损失,削弱泄漏气流与主流交汇过程中产生的湍流强度,从而减小风叶1进口的冲击损失,而且并使凸起结构3之间形成泄漏通道31,迫使泄漏气流通过泄漏通道31进行流动,限制泄漏气流产生湍流的区域,从而进一步限定湍流对主流的交汇影响,减小风叶1进口的冲击损失,同时由于泄漏通道31对泄漏气流的限制,减少泄漏气流对叶片前缘的冲击范围,从而降低气流噪音,达到提升风机系统性能、效率,降低风机组件噪音的目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任意标准风量的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风叶组件的功率均低于现有技术,且噪音均低于现有技术,在同2000m

进一步的,沿靠近所述风叶1的方向,所述泄漏通道3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利用泄漏通道3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使得流经泄漏通道31内的泄漏气流所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加,从而此阻力的增加可以进一步抑制泄漏气流的流量,削弱气流从导流圈2和轮盖之间的泄漏的能力,减少泄漏气流产生的泄漏损失、流动损失,也能够降低泄漏气流对风叶1的冲击,从而降低噪音。而且由于泄漏通道31的流通面积的逐渐减小,使得最终通过泄漏通道31排出的泄漏气体的压力大于现有技术中未设置凸起结构3的泄漏气体的压力,此时泄漏气体的压力值与流经风叶1内部的主流气体的压力值相差更小,所能够造成的湍流强度也更弱,能够进一步的降低风机组件的冲击损失。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使泄漏通道3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凸起结构3具有远离所述风叶1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风叶1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凸起结构3的宽度逐渐增加。利用凸起结构3的宽度逐渐增加,使得泄漏通道31逐渐减小,从而逐渐增加泄漏通道31对泄漏气体的阻力,避免流通面积的骤变造成泄漏气体的波动而产生其他噪音的问题,有效的改善风机组件的噪音。其中,所述第一端的宽度n1的数值范围为t2至3t2,t2为所述导流圈2伸入所述风叶1内部分的壁厚,如果第一端的宽度n1过大时,会压缩泄漏通道31的流通面积,不能起到良好的导流效果,而如果第一端的宽度n1过小时,会将大量的泄漏气体引到泄漏通道31内,会增加泄漏气体的流量,而且第一端的宽度n1过小还会造成凸起结构3对导流圈2和轮盖之间的间距的填充效果减弱,仍然会造成泄漏气体流量增加的问题,只有在第一端的宽度n1处于t2至3t2的范围内,才能够有效的对导流圈2和轮盖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降低泄漏气体流量;同样的,所述第二端的宽度n2的数值范围为1.2n1至2n1,如果第二端的宽度n2过大时,泄漏通道31的流通面积沿气流泄漏方向变窄的变化更加剧烈,会导致凸起结构3所在的导流圈2和轮盖之间的间隙的局部流场变化更加紊乱,不能起到良好的导流效果,而如果第二端的宽度n2过小时,使得泄漏通道31的流通面积变化较小,对泄漏气体产生的阻碍效果降低,仍然会造成泄漏气体流量增加的问题。只有第二端的宽度n2处于1.2n1至2n1,能够使得泄漏通道31的流通面积能够顺滑减小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凸起结构3之间的间距合理,降低泄漏气体的流量,对导流圈2和轮盖之间的泄漏气流进行整流,削弱泄漏气流回流与导流圈2主体风道内主流掺混的湍流强度,降低风叶1进口湍流噪声。

所述凸起结构3靠近所述风叶1的端部与所述风叶1之间的间距n3的数值范围为1.2t2至2.2t2,t2为所述导流圈2伸入所述风叶1内部分的壁厚。限制凸起结构3在导流圈2外侧的轴向布置范围,保证动静部件(导流圈2与风叶1)之间的最小间隙,避免风叶1旋转时可能与导流圈2外侧产生干涉,保证风叶组件的可靠性。

所述风叶组件还包括加强结构4,所述加强结构4设置于所述凸起结构3朝向所述风叶1的端部,且所述加强结构4远离所述凸起结构3的端部与所述风叶1之间形成所述间距n3,所述加强结构4的厚度n6的数值范围为t2至1.5t2。通过设置加强结构4,对凸起结构3的长度进行一定的补充,提高泄漏通道31的长度尺寸,以增加对泄漏气流的阻碍作用及整流作用,增加导流圈2的结构强度,特别是针对在导流圈2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凹槽的情况下,保证导流圈2的结构强度及结构可靠性。其中,凸起结构向风叶1的方向的延伸形成加强结构4。

沿靠近所述风叶1的方向,所述凸起结构3的高度先增加后减小,且所述凸起结构3的最大高度n5的数值范围为2.2t2至4.2t2,t2为所述导流圈2伸入所述风叶1内部分的壁厚,通过将凸起结构3的高度先增加后减小,利用逐渐增加的高度进一步的对流经泄漏通道31内的泄漏气流进行限制,引导气流在泄漏通道31内的流动,避免其流出泄漏通道31,此时在凸起结构3的最高点处,对泄漏通道31对泄漏气体的阻碍作用得到提升,从而降低泄漏气体的流量,然后减小凸起结构3的高度,也即将凸起结构3靠近轮盖的部分逐渐降低,即能够延伸泄漏通道31的长度,还能够达到避免凸起结构3与轮盖产生干涉的目的。其中,所述凸起结构3的最高点与所述风叶1之间的间距n4的数值范围为4t2至8t2,t2为所述导流圈2伸入所述风叶1内部分的壁厚。由于导流圈2和轮盖之间的间隙处泄漏气流仍存在沿风叶1方向的旋转性,n4过大时会扰乱局部气流,使泄漏气流更加不均匀,增大局部气流损失,同时还可能造成风叶1和导流圈2干涉,而当n4过小时会造成对泄漏气流的阻碍和导流作用降低,无法保证风叶组件的工作效率。具体的,沿靠近所述风叶1的方向,所述凸起结构3包括渐高段32和渐低段33,所述渐高段32与所述渐低段33的连接处构成所述凸起结构3的最高点,所述渐低段33远离所述导流圈2的侧面所在平面与所述渐高段32远离所述导流圈2的侧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θ4的数值范围为110°至130°。在保证凸起结构3对泄漏气体的可靠导流、整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渐低段33的长度,从而进一步的避免凸起结构3与轮盖的干涉。

所述渐高段32远离所述导流圈2的侧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在所述凸起结构3的最高点处的相切平面与所述渐低段33远离所述导流圈2的侧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所述夹角θ4。通过将渐高段32的侧面设置为弧面,使得泄漏气体未流入泄漏通道31而是在渐高段32的表面进行流动时,会在渐高段32的弧面的引导作用下向远离风叶1,减少了对轮盖及风叶1的冲击,从而降低风叶组件的噪音。

所述凸起结构3的中型线为弧线,所述中型线的半径R的数值范围为0.55R3至0.75R3,R3为所述导流圈2伸入所述风叶1的端部的半径。也即凸起结构3相对于导流圈2的型线为扭转形状,从而使得凸起结构3在导流圈2的外壁上形成向凸起结构3一侧偏转的泄漏通道31,泄漏气流能够进行一定的螺旋流动,避免泄漏气流直接对风叶1进行冲击,进一步降低风叶1进口处的噪音,R3越大,凸起结构3越趋近于直线,使得凸起结构3对泄漏气流的偏转效果变差,而R3越小,凸起结构3的弧度越大,会阻碍泄漏气流的流动而影响泄漏通道31对泄漏气流的导流效果。其中,所述凸起结构3具有远离所述风叶1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风叶1的第二端,所述中型线在所述第一端的端点和在所述第二端的端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导流圈2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θ3的数值范围为10°至20°。所述夹角θ3过小会降低对泄漏气流的引流效果,过大则会造成泄漏气流剧烈偏转,流场紊乱,涡流损失加剧,适合的夹角可以降低冲击损失。优选的,凸起结构3的偏转方向与风叶1的转动方向一致,也即凸起结构3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偏向风叶1的转动方向,使泄漏气流也向风叶1的转动方向偏转,从而减少对主流气流的干扰。其中,中型线是指沿凸起结构3的宽度方向将凸起结构3能够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的曲线,也可以为经过凸起结构3的任意位置处的宽度的中点的连线。

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3在所述导流圈2的中心轴线处形成的夹角γ的数值范围为3°至6°。通过限定夹角γ来控制凸起结构3在导流圈2外壁面上的分布密度,在此密度下,凸起结构3能够对泄漏气流进行可靠的阻碍、引流,当凸起结构3的数量过多时会严重的增加导流圈2的重量及结构复杂度,影响风叶组件的可靠性,而当凸起结构3过少时,凸起结构3对泄漏气流的阻碍和引流效果变差,造成风叶组件的效率变低。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圈2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凹槽5,所述导流凹槽5与所述凸起结构3一一对应。利用导流凹槽5对流经导流圈2内部的气体进行导流,风叶1做功过程中主要气流(流经导流圈2内部的气流)更好地贴附叶片及轮盖表面,降低流道内的涡流损失,提高叶片做功能力,进而提高风叶组件的性能。优选的,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导流凹槽5的深度逐渐增加。在风叶1同等流量的情况下,设置有导流凹槽5的导流圈2结构中的气流流速逐渐降低,能够减小对叶片前缘的冲击,从而缓解湍流噪声。其中,所述导流凹槽5的最大深度m3的数值范围为0.2t2至0.4t2,t2为所述导流圈2伸入所述风叶1内部分的壁厚。m3的数值偏大时,会导致导流圈2的壁厚过薄,存在导流圈2损坏的问题,而当m3的数值偏小时,会导致导流凹槽5对气体的导流效果变差,只有当m3处于0.2t2至0.4t2的范围内时,才能够保证导流凹槽5的导流效果,也能够保证导流圈2的结构可靠。

更进一步地,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导流凹槽5的宽度逐渐增加,在同等流量下,气体在导流凹槽5内的流动过程为逐渐减速的过程,从而可以提高导流凹槽5的导流效果,降低气流对风叶1的冲击。其中,所述导流凹槽5的入口的宽度m1的数值范围为0.8t2至2t2,当导流凹槽5的入口宽度m1过大时,会造成单个导流凹槽5流通面积太宽,对气流偏转引导的作用变弱,而当导流凹槽5的入口宽度m1过小时,对气流的引导效果较差;同样的,所述导流凹槽5的出口的宽度m2的数值范围为1.5m1至2.5m1。当导流凹槽5的出口宽度m2过大时,会造成导流凹槽5流通面积整体太宽,从而导致凹槽对气流的引导效果变差,而当导流凹槽5的出口宽度m2过小时,导流凹槽5的入口的宽度需要更小,进入导流凹槽5的气流变少,对气流的引导效果较差。

所述导流凹槽5的中型线为弧线,所述中型线的半径R的数值范围为0.55R3至0.75R3,R3为所述导流圈2伸入所述风叶1的端部的半径,导流凹槽5的形状相对于导流圈2的型线为扭转形状,从而可以将流经导流凹槽5的气流向风叶1旋转方向进行引导,降低风叶1运行时的气动阻力,提高风叶1的做功效果,而且导流凹槽5与凸起结构3的形状相同,凸起结构3能够对导流圈2开设导流凹槽5的位置进行结构补强,保证导流圈2的结构可靠,优选的,利用加强结构4对导流凹槽5出口端部分进行补偿,充分的保证导流圈2的结构可靠,其中,R3越大,凸起结构3越趋近于直线,使得导流凹槽5对导流圈2内流动的气流的偏转效果变差,而R3越小,导流凹槽5的弧度越大,会影响气流在导流凹槽5内的沿程流动而降低风叶1的进气均匀性;其中,所述导流凹槽5具有远离所述风叶1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风叶1的第二端,所述中型线在所述第一端的端点和在所述第二端的端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导流圈2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θ3的数值范围为10°至20°。所述夹角θ3过小会降低对导流圈2内流动的气流向风叶1旋转方向的引流效果,过大会使局部气流偏转剧烈,流场紊乱,涡流损失加剧,适合的夹角可以降低进气阻力和冲击损失。其中,中型线是指沿导流凹槽5的宽度方向将导流凹槽5能够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的曲线,也可以为经过导流凹槽5的任意位置处的宽度的中点的连线。

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导流圈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直线段21、第二过渡段22和第二直线段23,部分所述第二直线段23位于所述风叶1的内部,且所述凸起结构3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渡段22的外壁和所述第二直线段23的外壁上。气流在流经导流圈2时,会依次流经第一直线段21、第二过渡段22和第二直线段23,由于第二直线段23的端部位于风叶1的内部,使得气流能够直接流动至风叶1处,尽可能的减小导流圈2与风叶1之间的泄漏气流,提高风叶1的做功能力。

所述第二直线段23伸入所述风叶1内部的长度c的数值范围为0.5a至0.7a,且长度c大于等于2t1,a为所述风叶1的轮盖直线段的长度,t1为所述风叶1的轮盖壁厚。长度c即为风叶1与导流圈2配合时的水平重合部分高度,风叶1旋转时一部分气流从长度c所在的间隙处回流造成泄漏,不参与外部做功,造成能量损失。长度c太大时,在风叶1高速运转时可能与导流圈2外侧产生干涉,长度c过小时,风叶1与导流圈2配合不严密,间隙泄漏的气流会增大,使风叶1性能下降、噪声增大,合理控制第二导流段的尺寸参数有利于增大风叶1的进气能力,减少配合间隙的泄漏量,减少风叶1前缘的气流冲击损失,提高风叶1做功效率。优选的,t1与t2相等。

所述第二直线段23与所述风叶1的轮盖直线段之间的间隙w的范围为2.5t1至3.5t1。间隙w的数值越大,导流圈2和风叶1之间的泄漏气流越多,会影响风叶1的工作效率,而当间隙w的数值越小时,导流圈2和风叶1之间的间隙过小,存在风叶1与导流圈2之间产生结构干涉的可能,影响风叶组件的可靠性。只有间隙w的范围为2.5t1至3.5t1时,避免风叶1旋转与导流圈2产生干涉,也降低风机系统的泄漏损失。

所述导流圈2还包括平面导流段24,所述平面导流段24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段21远离所述第二过渡段22的一端。其中,平面导流段24用于将导流圈2与预设结构进行连接,从而将预设结构上的进风口进行封闭,迫使气流只能通过导流圈2的内部流动至风叶1处,保证风叶组件的工作可靠,而且也可以在平面导流段24上安装电器盒等结构,方便对风叶组件的其他结构的安装。所述平面导流段24与所述第二直线段23远离所述第二过渡段2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h的数值范围为0.37R3至0.45R3,R3为第二直线段23的半径,通过限定平面导流段24到第二直线段23的端部的距离来限定导流圈2对气流的导流距离,过大的h会增加风叶组件的轴向尺寸及占用空间,而对气流的导流效果并不会增加,而过小的h会造成对气流的导流效果降低的问题,只有h处于合理的范围,才能够保证导流圈2对气流的可靠导流的前提下,减少风叶组件的高度,保证风叶1的进气均匀性。优选的,所述第二直线段23的轴向长度h1的数值范围为0.26h至0.34h;所述第二过渡段22的轴向长度h2的数值范围为0.3h至0.38h;所述第一直线段21的轴向长度h3的数值范围为0.28h至0.36h。气流在依次流经第一直线段21、第二过渡段22和第二直线段23时均能够在保证可靠的导流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导流圈2的轴向尺寸,从而减小风叶组件的轴向尺寸及占用空间。

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二直线段23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直线段23的型线与所述第二直线段23的出口端面的夹角θ1的数值范围为90.5°至92°,通过第二直线段23的流通面积减小,增加流动至风叶1处的气体流速,为风叶1对气体做功做好准备;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直线段2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第一直线段21远离第二直线段23的一端的面积较大,能够将更多的气体引入导流圈2内,然后在第一直线段21的流通面积的逐渐减小的作用下,流速逐渐增加,进一步的为风叶1对气体做功做好准备;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线段21的型线与所述第一直线段21的出口端面的夹角θ2的数值范围为135°至145°。过大的夹角θ2会使得第一直线段21趋近于平面,反而会对气流产生阻碍作用,还会压缩平面导流段24的空间,影响其它走线固线结构布局的合理性;而过小的夹角θ2则会第一直线段21的端部(导流圈2的入口)的尺寸减小,进入导流圈2的气流流量减小,影响风叶1的工作效率。

其中第二过渡段22为弧面,其能够将第一直线段21和第二直线段23之间进行光滑过渡,避免非光滑过渡带来的局部流动损失增大而导致进气均匀性降低的问题,使贴附的气流更加平顺,降低流动损失。同样的,在第一直线段21和平面导流段24之间也设置有第一过渡段,第一过渡段为弧面,使得流经平面导流段24后进入第一直线段21的气流更加平顺,能够可靠地贴合在第一直线段21上进行流动,降低流动损失,同时第一过渡段还能够为注塑件开模做准备,避免尖角缩水、凹陷等异常问题。

所述风叶1包括叶片11和轮盖12,所述轮盖12设置于所述叶片11朝向所述导流圈2的一端,所述轮盖12包括依次连接的轮盖直线段121和轮盖弧线段122,所述轮盖直线段121和所述轮盖弧线段122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叶片11和所述导流圈2之间,且部分所述轮盖直线段121环绕于所述导流圈2的端部的外周,通过轮盖直线段121与导流圈2的端部的配合,进一步限制泄漏气流的产生,提高风叶1的做功效率;所述轮盖弧线段122的直径沿远离所述轮盖直线段121的方向逐渐增加,利用轮盖弧线段122对泄漏气流与主流形成的掺混气流导流,同时降低泄漏气流对风叶1做功的主要气流产生冲击等影响,且所述轮盖弧线段122的弧形半径R2的数值范围为0.15R1至0.23R1,R2过大时会造成轮盖12对泄漏气流的引导范围过大,占用风叶1的出口高度,泄漏气流会在轮盖12处产生湍流、堆积等问题,仍然会影响风叶1做功,而当R2过小时,在风叶1整体轴向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过短的轮盖弧线段122对主流边缘的气流导流能力不足,容易脱流;所述轮盖直线段121的轴向长度a的数值范围为0.31R2至0.39R2,当a过大时,会造成轮盖12占用风叶1的尺寸增加,风叶1整体轴向尺寸增加,占用空间增加,而当a过小时,会造成导流圈2伸入风叶1内的尺寸减小,泄漏气流量增加,影响风机的工作效率;所述叶片11的最高点与所述轮盖直线段121靠近所述导流圈2的端面之间的距离b的数值范围为0.55R2至0.63R2,通过限定距离b保证导流圈2能够可靠地伸入至轮盖12内的同时,导流圈2不会与风叶1发生干涉,当b过大时,会造成轮盖12占用风叶1的尺寸增加,风叶1整体轴向尺寸增加,可能会导致动静干涉问题,当b过小时,造成导流圈2伸入风叶1内的尺寸减小,泄漏气流量增加,影响风机的工作效率。

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风叶组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浮动式流体连接插头、插座及包含其的连接器和冷却系统
  •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
  • 充电插座及具有该充电插座的连接器、机器人组件
  •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
  • 浮动连接器的插座结构、浮动连接器
  • 卫星在轨对接用浮动连接器及浮动插座
技术分类

0612011654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