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6: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装置的广泛应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

现有的屏下摄像头区域透光率远小于正常显示区域,导致屏下摄像头区域显示上存在明显边缘分界线及锯齿显示边缘界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避免显示面板显示时,屏下摄像头区域存在明显的显示边界。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缓冲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所述第一显示区围绕所述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缓冲区的数量为多个,对于相邻两个所述缓冲区,其中一个所述缓冲区被另一个所述缓冲区围绕;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缓冲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所述像素电路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缓冲区中的m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减小,并且所述m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不变;以及多个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减小,并且所述n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不变,m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m和n均小于所述缓冲区的总数量。

可选地,所述m个缓冲区包括相邻的多个缓冲区,和/或,所述n个缓冲区包括相邻的多个缓冲区。

可选地,一所述缓冲区的像素电路中的至少部分晶体管位于一个或多个目标区,所述目标区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所述缓冲区外围的缓冲区,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缓冲区的像素电路中位于所述目标区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以使至少两个所述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减小。

可选地,多个所述缓冲区包括第一缓冲区和围绕所述第一缓冲区的第二缓冲区,所述第一缓冲区的像素电路中的一部分晶体管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或所述非显示区,另一部分晶体管位于所述第二缓冲区。

可选地,所述缓冲区的像素电路中位于所述目标区的晶体管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写入晶体管、阈值补偿晶体管、复位晶体管。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各所述缓冲区的单个像素电路具有相同数量的晶体管;

所述缓冲区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相同;

所述缓冲区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电路中的至少部分晶体管位于所述缓冲区;

和/或,

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电路中的至少部分晶体管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可选地,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邻的所述缓冲区的像素密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小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通过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设置缓冲区,在第一显示区指向第二显示区的方向上,m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递减,且m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不变;n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不变,且n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递减。m个缓冲区例如为靠近第一显示区的缓冲区,则n个缓冲区为靠近第二显示区的缓冲区,则多个缓冲区的晶体度密度先递减,像素密度再递减;或者,n个缓冲区例如为靠近第一显示区的缓冲区,则m个缓冲区为靠近第二显示区的缓冲区,则多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先递减,晶体管密度再递减,从而形成晶体管密度和像素密度的交替变化;使得在第一显示区指向第二显示区的方向上,透光率逐渐增加,可以提高缓冲区的过渡和缓冲效果,使得透光率的过渡更加自然,避免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与其他显示区域的透光率相差较大,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透光率突变导致的第二显示区在显示时有明显分界线和锯齿显示边缘,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屏下摄像头区域透光率远小于正常显示区域,导致屏下摄像头区域显示上存在明显边缘分界线及锯齿显示边缘界限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正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屏下摄像头区域透光率远小于正常显示区域,导致屏下摄像头区域显示上存在明显边缘分界线及锯齿显示边缘界限的问题,申请人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产生此技术问题的原因在于:为了不干扰拍照,目前通常会提高屏下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进而降低显示器件对摄像头捕捉影像光束的干扰,从而达到提升成像效果的目的,但是屏下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过低,会导致屏下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与正常显示区域的透光率相差较大,突变的透光率变化会使得屏下摄像头区域显示时有明显边缘分界线及锯齿显示边缘界限。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A、缓冲区B和第二显示区C;第一显示区A的透光率小于第二显示区C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A围绕缓冲区B,缓冲区B围绕第二显示区C,缓冲区B的数量为多个,对于相邻两个缓冲区B,其中一个缓冲区B被另一个缓冲区B围绕;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路,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A、缓冲区B和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发光,像素电路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多个缓冲区B中的m个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减小,并且m个缓冲区B的像素密度不变;以及多个缓冲区B中的n个缓冲区B的像素密度减小,并且n个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不变,m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m和n均小于缓冲区B的总数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显示区A例如为正常显示区,第二显示区C例如为屏下摄像头区域,为了提升摄像头的成像效果,第二显示区C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A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A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密度可以大于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密度,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密度可以大于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密度,使得第一显示区A的透光率小于缓冲区B的透光率,缓冲区B的透光率小于第二显示区C的透光率,缓冲区B可以减缓透光率的变化,使得透光率逐渐变化,即缓冲区B可以起到过渡和缓冲的效果,避免第二显示区C与第一显示区A的透光率相差较大而引起透光率的突变,因此,可以避免透光率突变导致的第二显示区C在显示时有明显分界线和锯齿显示边缘,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更均匀,有利于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此外,可以设置第一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大于缓冲区B的像素密度,缓冲区B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密度,使得缓冲区B进一步起到过渡和缓冲的效果,进一步改善第二显示区C在显示时存在明显边界的问题;并且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数量较少,有利于提高第二显示区C的透光率,提高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缓冲区B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两个缓冲区B中,其中一个缓冲区B被另一个缓冲区B围绕;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m个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递减,且m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不变,使得m个缓冲区B的透光率逐渐增加;n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不变,且n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递减,使得n个缓冲区B的透光率逐渐增加。

m个缓冲区B例如为靠近第一显示区A的缓冲区B,则n个缓冲区B为靠近第二显示区C的缓冲区B,则多个缓冲区B的晶体度密度先递减,像素密度再递减;或者,n个缓冲区B例如为靠近第一显示区A的缓冲区B,则m个缓冲区B为靠近第二显示区C的缓冲区B,则多个缓冲区B的像素密度先递减,晶体管密度再递减;缓冲区B的数量例如为m+n个,则晶体管密度和像素密度形成先后递减;缓冲区B的数量例如小于m+n个,则晶体管密度和像素密度的递减有重合,晶体管密度和像素密度形成交叉递减;缓冲区B的数量例如大于m+n个,则可以有像素密度相同的缓冲区B或晶体管密度相同的缓冲区B;从而形成晶体管密度和像素密度的交替变化;使得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透光率逐渐增加,可以提高缓冲区B的过渡和缓冲效果,使得透光率的过渡更加自然,避免第二显示区C的透光率与其他显示区域的透光率相差较大,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透光率突变导致的第二显示区C在显示时有明显分界线和锯齿显示边缘,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缓冲区B的数量例如为m+n个,也可以存在像素密度和晶体管密度不变的缓冲区B,则晶体管密度和像素密度形成交叉递减;同理在缓冲区B的数量大于m+n个时,也可以形成晶体管密度和像素密度的交叉递减。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小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通过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设置缓冲区,在第一显示区指向第二显示区的方向上,m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递减,且m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不变;n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不变,且n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递减。m个缓冲区例如为靠近第一显示区的缓冲区,则n个缓冲区为靠近第二显示区的缓冲区,则多个缓冲区的晶体度密度先递减,像素密度再递减;或者,n个缓冲区例如为靠近第一显示区的缓冲区,则m个缓冲区为靠近第二显示区的缓冲区,则多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先递减,晶体管密度再递减,从而形成晶体管密度和像素密度的交替变化;使得在第一显示区指向第二显示区的方向上,透光率逐渐增加,可以提高缓冲区的过渡和缓冲效果,使得透光率的过渡更加自然,避免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与其他显示区域的透光率相差较大,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透光率突变导致的第二显示区在显示时有明显分界线和锯齿显示边缘,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屏下摄像头区域透光率远小于正常显示区域,导致屏下摄像头区域显示上存在明显边缘分界线及锯齿显示边缘界限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大于缓冲区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缓冲区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大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使得第一显示区A的透光率小于缓冲区的透光率,缓冲区的透光率小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缓冲区可以减缓透光率的变化,即缓冲区可以起到过渡和缓冲的效果,避免第二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相差较大而引起透光率的突变,因此,可以避免透光率突变导致的第二显示区在显示时有明显边缘分界线,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更均匀,有利于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显示面板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各缓冲区B的单个像素电路具有相同数量的晶体管;缓冲区B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与第一显示区A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相同;缓冲区B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与第二显示区B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相同。

具体地,各缓冲区B的单个像素电路具有相同数量的晶体管,即各个缓冲区B的每个像素电路所包含的晶体管数量是相同的,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减少时,只是缓冲区B的每个像素电路中位于缓冲区B内的晶体管数量减少。

缓冲区B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与第一显示区A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相同,即缓冲区B的每个像素电路与第一显示区A的每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相同,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A的晶体管密度时,只是缓冲区B的每个像素电路中位于缓冲区B内的晶体管数量减少。缓冲区B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与第二显示区B的单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相同,即缓冲区B的每个像素电路与第二显示区C的每个像素电路的晶体管数量相同,第二显示区C的晶体管密度小于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时,只是第二显示区C的每个像素电路中位于第二显示区C内的晶体管数量减少。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1,m个缓冲区B包括相邻的多个缓冲区B,和/或,n个缓冲区B包括相邻的多个缓冲区B。

具体地,m个缓冲区B包括相邻的多个缓冲区B,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m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递减,且m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不变,使得m个缓冲区B的透光率逐渐增加;n个缓冲区B包括相邻的两个缓冲区B,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n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不变,且n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递减,使得n个缓冲区B的透光率逐渐增加。

或者,m个缓冲区B包括相邻的两个缓冲区B,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m个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递减,且m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不变,使得m个缓冲区B的透光率逐渐增加;n个缓冲区B包括相邻的多个缓冲区B,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n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不变,且n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递减,使得n个缓冲区B的透光率逐渐增加。

或者,m个缓冲区B包括相邻的多个缓冲区B,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m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递减,且m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不变,使得m个缓冲区B的透光率逐渐增加;n个缓冲区B包括相邻的多个缓冲区B,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n个缓冲区的晶体管密度不变,且n个缓冲区的像素密度递减,使得n个缓冲区B的透光率逐渐增加。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参考图2,一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中的至少部分晶体管位于一个或多个目标区,目标区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缓冲区B外围的缓冲区B,第一显示区A,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E。

具体地,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区E,通过将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中的至少部分晶体管移动至一个或多个目标区,例如可以移动至该缓冲区B外围的缓冲区B,也可以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也可以移动至非显示区E;使得位于该缓冲区B内的晶体管密度减小,则该缓冲区B的透光率提高,缓冲区B达到过渡和缓冲效果,使得透光率的过渡更加自然,避免第二显示区C的透光率与其他显示区域的透光率相差较大,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透光率突变导致的第二显示区C在显示时有明显分界线和锯齿显示边缘,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2,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至少两个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中位于目标区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以使至少两个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减小。

具体地,将至少两个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移动至目标区,且在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至少两个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中位于目标区的晶体管数量增加,即靠近第二显示区C的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中位于目标区的晶体管数量,大于靠近第一显示区A的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中位于目标区的晶体管数量;使得沿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至少两个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减小,透光率增加,缓冲区B达到过渡和缓冲效果,使得透光率的过渡更加自然,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透光率突变导致的第二显示区C在显示时有明显分界线和锯齿显示边缘,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多个缓冲区B包括第一缓冲区B1和围绕第一缓冲区B1的第二缓冲区B2,第一缓冲区B1的像素电路中的一部分晶体管位于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另一部分晶体管位于第二缓冲区B2。

具体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缓冲区B1和第二缓冲区B2,第一缓冲区B1围绕第二显示区C,第二缓冲区B2围绕第一缓冲区B1,第一显示区A围绕第二缓冲区B2。可以将第一缓冲区B1的像素电路中的一部分晶体管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另一部分晶体管移动至第二缓冲区B2,例如,当第一缓冲区B1的像素电路包括7个晶体管时,可以将两个晶体管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再将另两个晶体管移动至第二缓冲区B2,则第一缓冲区B1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为3;第二缓冲区B2的每个像素电路包括7个晶体管,再加上第一缓冲区B1移动至第二缓冲区B2的两个晶体管,使得第一缓冲区B1的晶体管密度小于第二缓冲区B2的晶体管密度;也可以将第二缓冲区B2的部分晶体管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只要保证第一缓冲区B1的晶体管密度小于第二缓冲区B2的晶体管密度即可,从而使得沿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两个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减小,透光率增加,缓冲区B达到过渡和缓冲效果,使得透光率的过渡更加自然,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透光率突变导致的第二显示区C在显示时有明显分界线和锯齿显示边缘,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中位于目标区的晶体管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写入晶体管、阈值补偿晶体管、复位晶体管。

具体地,复位晶体管例如包括第一初始化晶体管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2、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3、第一初始化晶体管T4、阈值补偿晶体管T5、第二初始化晶体管T6、数据写入晶体管T7、电容C1和发光二极管D1,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2、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3和发光二极管D1形成驱动电流通路。

在移动缓冲区B的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时,例如先将数据写入晶体管T7、第一初始化晶体管T4、阈值补偿晶体管T5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T6中的至少一个移动至目标区;通过优先移动不在驱动电流通路的晶体管,可以减小驱动电流与发光二极管D1之间的距离,减小接线长度,有利于降低压降损耗。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2,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电路中的至少部分晶体管位于缓冲区B;和/或,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电路中的至少部分晶体管位于非显示区E。

具体地,可以将第二显示区C内的像素电路的部分晶体管移动到非显示区E内,使得第二显示区C的透光率较高,有利于摄像头进行成像。优选地,可以优先将不在驱动电流通路的晶体管移动到非显示区E内,可以减小驱动电流到发光二极管D1的距离,有利于降低压降损耗。

或者,可以将第二显示区C内的像素电路的部分晶体管移动到缓冲区B内,使得第二显示区C内的晶体管数量小于缓冲区B内的晶体管数量,使得第二显示区C的透光率较高,并且缓冲区B距离第二显示区C较近,可以减小接线长度,降低压降损耗和成本。优选地,可以优先将数据写入晶体管、阈值补偿晶体管、复位晶体管中的至少一个移动至缓冲区B内,即优先将不在驱动电流通路的晶体管移动到缓冲区B内,可以减小驱动电流到发光二极管D1的距离,有利于降低压降损耗。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2,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密度小于或等于与第二显示区C相邻的缓冲区B的像素密度。

具体地,当第二显示区C的晶体管密度小于与第二显示区C相邻的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时,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密度可以等于与第二显示区C相邻的缓冲区B的像素密度;当第二显示区C的晶体管密度等于与第二显示区C相邻的缓冲区B的晶体管密度,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密度就要小于与第二显示区C相邻的缓冲区B的像素密度,从而保证第二显示区C的透光率大于缓冲区B的透光率,使得沿第一显示区A指向第二显示区C的方向上,透光率逐渐升高,可以改善第二显示区C因透光率突变带来的显示边缘分界或锯齿问题。

示例性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显示面板包括四个缓冲区B,即第一缓冲区B1、第二缓冲区B2、第三缓冲区B3和第四缓冲区B4;第一显示区A围绕第四缓冲区B4,第四缓冲区B4围绕第三缓冲区B3,第三缓冲区B3围绕第二缓冲区B2,第二缓冲区B2围绕第一缓冲区B1,第一缓冲区B1围绕第二显示区C。第一显示区A、缓冲区B和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电路均为图4所示的像素电路。

第一显示区A、四个缓冲区B和第二显示区C的晶体管和像素的排布情况可以如表1所示:

表1各区域晶体管和像素的排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显示区A的一个像素电路中位于第一显示区A的晶体管数量为7,第一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为N。第四缓冲区B4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T4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5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即第四缓冲区B4的每个像素电路中有2个晶体管不放置在本区域,第四缓冲区B4的一个像素电路中有5个晶体管位于本区域,第四缓冲区B4的像素密度仍为N。第三缓冲区B3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T4、阈值补偿晶体管T5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T6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第三缓冲区B3的像素密度仍为N;第二缓冲区B2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均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第二缓冲区B2的像素密度为M,M

示例性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显示面板包括五个缓冲区B,即第一缓冲区B1、第二缓冲区B2、第三缓冲区B3、第四缓冲区B4和第五缓冲区B5;第一显示区A围绕第五缓冲区B5,第五缓冲区B5围绕第四缓冲区B4,第四缓冲区B4围绕第三缓冲区B3,第三缓冲区B3围绕第二缓冲区B2,第二缓冲区B2围绕第一缓冲区B1,第一缓冲区B1围绕第二显示区C。第一显示区A、缓冲区B和第二显示区C的像素电路均为图4所示的像素电路,则第一显示区A、五个缓冲区B和第二显示区C的晶体管和像素的排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各区域晶体管和像素的排布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显示区A的像素电路中位于第一显示区A的晶体管数量为7,第一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为N;第五缓冲区B5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两个晶体管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像素密度为N;将第四缓冲区B4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三个晶体管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像素密度为N;将第三缓冲区B3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四个晶体管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像素密度为N;将第二缓冲区B2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一个晶体管移动至第三缓冲区B3,将第二缓冲区B2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四个晶体管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像素密度为N;将第一缓冲区B1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两个晶体管移动至第二缓冲区B2,将第一缓冲区B1的每个像素电路中的一个晶体管移动至第一显示区A或非显示区E,像素密度为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为手机、平板、显示器、智能手表、MP3、MP4或其他可穿戴设备等,因其包含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因而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