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能够改善座椅靠背折叠时的折叠速度问题和展开力问题的车辆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设置有乘客可就座的座椅,通常的车辆用座椅包括支撑乘客的下半身的座垫(seat cushion)和支撑乘客的上半身的座椅靠背(seat back)。

另外,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上端安装有支撑乘客的头部和颈部的头枕(headrest)。

此外,车辆用座椅设置有可放置胳膊的扶手(armrest)、可保管罐或瓶、杯等饮料容器的杯座(cup holder)、用于调整座椅靠背的前后角度的调节器(recliner)、以及用于调整座椅的前后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等。

进一步地,在没有完全区分后备箱空间(trunk room)和室内空间的运动型多功能车辆(SUV)或掀背式汽车(hatchback)等车辆中,第二排座椅的座椅靠背可构造成能够向前折叠,并且可以通过折叠第二排座椅的座椅靠背来扩展后座的室内空间以供使用。

作为一个示例,当将第二排座椅构造成折叠座椅时,可以在折叠座椅靠背之后将折叠的座椅靠背的上侧空间用作货物装载空间。

另一方面,在用于折叠座椅靠背的已知的折叠装置中,设置在座椅靠背的后侧框架(back side frame)(或上臂支架(upper arm bracket))和设置在座垫的垫支架(cushion bracket)(或下臂支架(lower arm bracket))通过铰链轴铰链结合。

如上所述,由于后侧框架与垫支架铰链结合,因此座椅靠背可以从座垫向前折叠。

另外,后侧框架上设置有铰链支架,并且铰链轴的周围安装有复位弹簧。

因此,当用户操作操作杆以开始座椅靠背的折叠操作时,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通过铰链支架作用于后侧框架,最终,座椅靠背可以通过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向前自动折叠。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当座椅靠背向前折叠时,存在座椅靠背由于自重而向前快速旋转并且对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

另外,在将座椅靠背从折叠状态重新展开的情况下,还存在由于复位弹簧的张力而导致展开时所需的力(展开力)过大,使得座椅靠背的展开操作难以进行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座椅靠背折叠时的折叠速度问题和展开力问题的车辆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包括:垫支架,与座垫一体结合;后侧框架,与座椅靠背一体结合,并且与所述垫支架铰链结合,以在座椅靠背折叠和展开时在垫支架上旋转;弹簧安装支架,与后侧框架结合并且以所述垫支架和所述后侧框架之间的铰链结合部为中心与后侧框架一体旋转;复位弹簧,在其第一端部固定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并且第二端部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垫支架上的固定支撑端并被支撑的状态下,对所述后侧框架施加向座椅靠背折叠方向旋转的弹性恢复力;以及逆向弹簧,被设置为其第一端部固定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并且第二端部在座椅靠背的展开状态下以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后侧框架的第一弹簧支撑端的状态被支撑。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折叠装置中,在所述后侧框架与座椅靠背一起向折叠方向旋转预定角度以上时,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可以处于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后侧框架的第二弹簧支撑端并被支撑的状态,所述逆向弹簧可以处于其第二端部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垫支架的限位端并被支撑的状态,并且对所述后侧框架施加向座椅靠背展开方向旋转的弹性恢复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分别可以是以垫支架和后侧框架之间的铰链结合部为中心设置在周围的螺旋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的第一端部可以是在弹簧的螺旋形状中位于内侧的内侧端部,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可以是在弹簧的螺旋形状中位于外侧的外侧端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逆向弹簧可以被设置为位于彼此的侧部的重叠配置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在所述垫支架上可以一体设置有基础支架,所述固定支撑端和所述限位端可以形成在所述基础支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在所述后侧框架上可以一体形成有具有向侧部突出的形状的支架部,所述支架部上可以形成有所述第一弹簧支撑端和所述第二弹簧支撑端。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所述基础支架可以被设置为从所述垫支架向侧部突出的结构,在所述基础支架的一侧端部可以形成有固定支撑端,在所述基础支架的相对的另一侧端部可以形成有所述限位端。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在所述后侧框架上可以一体形成有具有向侧部突出的形状的支架部,在所述支架部的一侧端部可以形成有所述第一弹簧支撑端,在所述支架部的相对的另一侧端部可以形成有所述第二弹簧支撑端。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在所述后侧框架旋转时,支架部的移动轨迹可以被设置为经过设置在所述垫支架的基础支架的内侧。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所述固定支撑端在所述基础支架的一侧端部可以形成为可插入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并与其卡接的凹槽形状,所述限位端在所述基础支架的相对的另一侧可以形成为可插入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并与其卡接的凹槽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和所述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可以具有向外侧弯曲的形状,以插入凹槽形状的所述固定支撑端和所述限位端。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所述第一弹簧支撑端在所述支架的一侧端部可以形成为可插入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并与其卡接的凹槽形状,所述第二弹簧支撑端在所述支架的相对的另一侧端部可以形成为可插入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并与其卡接的凹槽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所述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和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部可以具有向外侧弯曲的形状,以插入凹槽形状的所述第一弹簧支撑端和所述第二弹簧支撑端。

(三)有益效果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在座椅靠背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叠之后能够减少折叠的力和速度,因此可以解决座椅靠背对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

另外,逆向弹簧的弹性恢复力辅助座椅靠背的展开,因此可以减少座椅靠背展开时所需的力(展开力),最终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座椅的折叠和展开状态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的构造的组装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中分离复位弹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中分离复位弹簧和逆向弹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6至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施。

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特定结构或功能性说明的示出仅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可以被实施为各种形式。另外,不应解释为限定于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而应理解为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技术范围内包含的所有改变物、等同物或替代物。

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件。另一方面,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实施例,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句子中单数包括复数。在整个说明书中,当表示某一部分“包括”某一组件时,除非有明确相反的记载,否则表示还可以包括其他组件,而不是排除其他组件。

图1是示出座椅的折叠和展开状态的图。另外,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的构造的组装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图4是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中分离复位弹簧而示出的立体图,图5是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中一起分离复位弹簧和逆向弹簧而示出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0是设置为固定在图1的座椅靠背1的部件,该部件可以是后侧框架(back side frame)(或上臂支架(upper arm bracket))。

附图标记20是设置为固定在图1的座垫2的部件,该部件可以是垫支架(cushionbracket)(或下臂支架(lower arm bracket))。

上述部件为将座椅靠背1可折叠(folding)和可展开(unfolding)地结合到座垫2的组件,后侧框架10通过铰链轴70可旋转地铰链结合到垫支架20。

因此,座椅靠背1可以以位于下端部的铰链结合部为中心在座垫2上旋转,并且可沿着如图1所示的旋转方向折叠或展开。

在本发明中,座椅靠背折叠是指,座椅靠背1以作为与座垫2的铰链结合部的下端部为中心朝向座垫向前旋转,从而重叠在座垫上。

其中,铰链结合部是后侧框架10和垫支架20通过铰链轴70铰链结合的部分,是在座椅靠背折叠时成为座椅靠背1和设置在座椅靠背1的后侧框架10的旋转中心的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中,座椅靠背展开是指,被折叠的座椅靠背1向与折叠时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使其处于用户就座后可以倚靠背部的状态。

从构造上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可以包括后侧框架10、垫支架20、弹簧安装支架30、基础支架40、复位弹簧50和逆向弹簧60。

如上所述,后侧框架10为与图1的座椅靠背1一体结合的部件,垫支架20为与图1的座垫2一体结合的部件。

此时,弹簧安装支架30与后侧框架10一体结合,其为在座椅靠背折叠和展开时与后侧框架10一起旋转的旋转组件。

基础支架40与垫支架20一体结合,并且是即使座椅靠背1折叠或展开也始终固定在座垫2侧而不移动的固定组件。

简而言之,弹簧安装支架30为设置在后侧框架10并且在座椅靠背1折叠时与后侧框架一起以铰链轴70为中心旋转的支架,基础支架40为设置在垫支架20并且始终处于固定状态而不旋转的支架。

弹簧安装支架30为固定复位弹簧50和逆向弹簧60的一端部(各弹簧的内侧端部)的支架,其一侧形成有与复位弹簧50的第一端部51结合的第一结合部31,另一侧形成有与逆向弹簧60的第一端部61结合的第二结合部32。

基础支架40被设置为从垫支架20向侧部伸长地突出的结构,其一侧形成有可在卡接复位弹簧50的第二端部52的状态下支撑第二端部52的固定支撑端41,另一侧形成有可在卡接逆向弹簧60的第二端部62的状态下支撑第二端部62的限位端42。

所述固定支撑端41和限位端42可以形成在基础支架40上彼此相对的侧端部,并且可以在基础支架40的各侧端部上形成为凹槽形状,以使弹簧50、60的第二端部52、62分别插入其中并以卡接状态被支撑。

另外,后侧框架10的下端部一体设置有具有向侧部突出的形状的支架部11,当座椅靠背折叠时或展开时,在后侧框架10以铰链轴70为中心旋转的期间,支架部11也会沿着旋转轨迹移动。

所述支架部11的一侧形成有可在卡接逆向弹簧60的第二端部62的状态下支撑第二端部62的第一弹簧支撑端13,支架部11的另一侧形成有可在卡接复位弹簧50的第二端部52的状态下支撑第二端部52的第二弹簧支撑端12。

所述第一弹簧支撑端13和第二弹簧支撑端12可以形成在支架部11上彼此相对侧的侧端部,并且可以在支架部11的各侧端部上形成为凹槽形状,以使弹簧50、60的第二端部52、62分别插入其中并以卡接状态被支撑。

由此,后侧框架10上可以一体设置有第一弹簧支撑端13和第二弹簧支撑端12,垫支架20上可以一体设置有固定支撑端41和限位端4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形成在后侧框架10的支架部11和一体设置在垫支架20的基础支架40可以是从所述后侧框架10和垫支架20上向一侧侧部,即均在相同方向上突出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当后侧框架10在座椅靠背的折叠或展开期间旋转时,形成在后侧框架10的支架部11与固定在垫支架20的基础支架40不应发生碰撞或干扰。

为此,在后侧框架10旋转时,支架部11的移动轨迹被设置为经过固定在垫支架20的基础支架40的内侧。

在图2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部11被设置为在后侧框架10旋转时经过固定在垫支架20的基础支架40的内侧。

另外,复位弹簧50和逆向弹簧60均可以是以作为后侧框架10和座椅靠背的旋转中心的铰链轴70为中心设置在其周围的螺旋(spiral)弹簧。

此时,复位弹簧50和逆向弹簧60可以被设置为均以铰链轴70为中心且两个弹簧50、60位于彼此的侧部的重叠配置结构。

参照图2至图5,可以看到逆向弹簧60设置在内侧,复位弹簧50设置在外侧,然而,这仅仅是示例性的,也可以与此相反地,复位弹簧50设置在内侧,逆向弹簧60设置在外侧。

如上所述,两个弹簧50、60设置为位于彼此的侧部,然而两个弹簧50、60的位置可以与附图的实施例不同,并且应根据两个弹簧50、60的位置,适当地设置或改变基础支架40上的固定支撑端41和限位端42的位置、支架部11上的第一弹簧支撑端13和第二弹簧支撑端12的位置。

另外,复位弹簧50被设置为向座椅靠背的折叠方向施加弹性恢复力,逆向弹簧60被设置为向与座椅靠背的折叠方向相反的展开方向施加弹性恢复力。

为此,复位弹簧50和逆向弹簧60可以是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的螺旋弹簧。

在复位弹簧50中,第一端部51结合并固定在弹簧安装支架30的第一结合部31,相对侧的第二端部52在初始设置状态下以卡接在基础支架40的固定支撑端41的状态被支撑。

其中,复位弹簧50的第一端部51成为在复位弹簧的螺旋形状中位于内侧的内侧端部,第二端部52成为位于外侧的外侧端部。

在逆向弹簧60中,第一端部61结合并固定在弹簧安装支架30的第二结合部32,相对侧的第二端部62在初始设置状态下以卡接在支架部11的第一弹簧支撑端13的状态被支撑。

其中,逆向弹簧60的第一端部61成为在逆向弹簧的螺旋形状中位于内侧的内侧端部,第二端部62成为位于外侧的的外侧端部。

在复位弹簧50和逆向弹簧60中,作为外侧端部的第二端部52、62可以具有向外侧弯曲的形状,以使其能够插入形成为凹槽形状的支撑端12、13、41或限位端41中的状态下被卡接。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的操作状态进行说明。

图6至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6示出初始设置状态,图7和图8示出在座椅靠背的折叠期间依次操作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复位弹簧50的第一端部51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30的第一结合部(图3和图5中的附图标记“31”),逆向弹簧60的第一端部61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30的第二结合部(图3和图5中的附图标记“32”)。

作为所述两个弹簧50、60的内侧端部的第一端部51、61均与座椅靠背1的操作状态无关地始终保持结合到弹簧安装支架30的相应结合部31、32的状态。

另一方面,恢复弹簧50的第二端部52在以卡接在基础支架40的固定支撑端(图3和图5中的附图标记“41”)的状态下被支撑(参照图6),并且在进行座椅靠背(图1中的附图标记“1”)的折叠操作的期间,当座椅靠背1折叠(即,向前旋转)预定角度以上时,移动并卡接在一体设置在后侧框架10的支架部11的第二弹簧支撑端(图3和图5中的附图标记“12”)(参照图8)。

另外,逆向弹簧的第二端部62在以卡接在支架部11的第一弹簧支撑端(图3和图5中的附图标记“13”)的状态下被支撑(参照图6),并且在进行座椅靠背1的折叠操作的期间,当座椅靠背1折叠(即,向前旋转)预定角度以上时,移动并卡接在基础支架40的限位端(图3和图5中的附图标记“42”)(参照图8)。

图6所示的初始设置状态为座椅靠背1开始折叠操作之前的状态,该状态是用户可以就座并将背部倚靠在座椅靠背1的状态。

参照附图进行进一步说明,在初始设置状态,即在进行座椅靠背1的折叠之前的状态下,作为复位弹簧50的外侧端部的第二端部52卡接在基础支架40的固定支撑端41。

此时,作为逆向弹簧60的外侧端部的第二端部62卡接在支架部11的第一弹簧支撑端13。

另外,如上所述,复位弹簧50的第一端部51处于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30的第一结合部31的状态,逆向弹簧60的第一端部61处于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30的第二结合部32的状态。

在这种初始设置状态下,复位弹簧50的第一端部51结合在作为旋转组件的弹簧安装支架30,复位弹簧50的第二端部52结合在作为固定组件的基础支架40,因此复位弹簧50的弹性恢复力向座椅靠背1的折叠方向施加。

因此,在如图6所示的初始设置状态下,当座椅靠背1开始折叠时,后侧框架10和弹簧安装支架30可以通过复位弹簧50的弹性恢复力一起旋转,从而实现座椅靠背1的自动折叠。

另外,在初始设置状态下,逆向弹簧60的第一端部61结合在作为旋转组件的弹簧安装支架30,逆向弹簧60的第二端部62结合在与弹簧安装支架30同样旋转的支架部11,因此在从初始设置状态到作为初始折叠区间的折叠预定角度的状态期间,即使座椅靠背1折叠,逆向弹簧60也会与弹簧安装支架30一起旋转。

作为参考,支架部11一体设置在后侧框架10,弹簧安装支架30为一体固定设置在后侧框架10的支架,因此在座椅靠背1的折叠和展开时,当后侧框架10旋转时,支架部11和弹簧安装支架30一起旋转。

因此,在座椅靠背1的初始折叠区间中,逆向弹簧60不发生变形,逆向弹簧60的力不会作用于其他部件,并且仅复位弹簧5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为折叠座椅靠背1的力。

接下来,当座椅靠背1旋转预定角度时将成为如图7所示的状态,在座椅靠背1的折叠期间,当座椅靠背1随着后侧框架10和弹簧安装支架30的旋转而达到预定角度时,支架部11的第二弹簧支撑端12将到达基础支架40的固定支撑端41位置。

即,如图7所示,支架部11的第二弹簧支撑端12经过基础支架40的固定支撑端41并与其交叉,此时,卡接在基础支架40的固定支撑端41的复位弹簧50的第二端部52将被卡接在支架部11的第二弹簧支撑端12。

最终,当座椅靠背1在图7的状态下进一步折叠时,后侧框架10和弹簧安装支架30进一步旋转,并使复位弹簧50的第二端部52如图8所示从基础支架40的固定支撑端41移动到支架部11的第二弹簧支撑端12并被支撑。

之后,在座椅靠背1的折叠期间,复位弹簧50的第二端部52将如图8所示以卡接在支架部11的第二弹簧支撑端12的状态被支撑。

如上所述,在复位弹簧50的第二端部52卡接在第二弹簧支撑端12的状态下,复位弹簧50的第一端部51和第二端部52处于均结合在作为旋转组件的弹簧安装支架30和支架部11的状态,因此在之后座椅靠背1折叠时,复位弹簧50将与弹簧安装支架30一起旋转。

因此,即使座椅靠背1折叠,复位弹簧50也不会发生变形,并且复位弹簧50的力不会作用于其他部件。

接下来,当座椅靠背1和后侧框架10旋转至预定角度时,支架部11的第一弹簧支撑端13将到达基础支架40的限位端42位置。

即,支架部11的第一弹簧支撑端13经过基础支架40的限位端42并与其交叉,此时,卡接在支架部11的第一弹簧支撑端13的逆向弹簧60的第二端部62将被卡接在基础支架40的限位端42。

最终,当座椅靠背1在图7的状态下进一步折叠时,后侧框架10和弹簧安装支架30进一步旋转,并使逆向弹簧60的第二端部62从支架部11的第一弹簧支撑端13移动到基础支架40的限位端42。

之后,在座椅靠背1的折叠期间,逆向弹簧60的第二端部62将如图8所示以卡接在基础支架40的限位端42的状态被支撑。

如上所述,在逆向弹簧60的第二端部62卡接在基础支架40的限位端42的状态下,逆向弹簧60的第一端部61处于结合在作为旋转组件的弹簧安装支架30的状态,逆向弹簧60的第二端部62处于结合在作为固定组件的基础支架40的状态,因此逆向弹簧60的弹性恢复力将作用于弹簧安装支架30。

图8示出座椅靠背1在图7的状态下进一步折叠并且弹簧安装支架30的第一弹簧支撑端13已经过基础支架40的限位端42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由于复位弹簧50的第一端部51和第二端部52结合在作为旋转组件的弹簧安装支架30和支架部11,因此在座椅靠背1折叠时,复位弹簧50与后侧框架10和弹簧安装支架30一起旋转,因此,复位弹簧50的力不作用于其他部件。

另一方面,在逆向弹簧60的情况下,在第一端部61结合在弹簧安装支架30的状态下,第二端部62结合到基础支架40的限位端42,因此其弹性恢复力向与座椅靠背1的折叠方向相反的展开方向施加。

如上所述,从逆向弹簧60的弹性恢复力向座椅靠背1的展开方向施加的时间点开始,座椅靠背1可以通过自重而折叠,然而,由于逆向弹簧60的弹性恢复力向与折叠方向相反的方向(与自重相反的方向)施加,因此即使在座椅靠背1通过自重而折叠,折叠速度也可能会降低,最终,可以防止座椅靠背1对乘客造成伤害。

另外,当座椅靠背1从折叠状态展开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以与折叠时相反的顺序操作,尤其,在座椅靠背1开始展开的初始展开区间中,逆向弹簧60的弹性恢复力向座椅靠背1的展开方向施加,因此可以降低展开时所需的力(展开力)。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折叠装置,可以在座椅靠背折叠预定程度之后减少折叠的力和速度,因此可以解决座椅靠背对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

另外,逆向弹簧的弹性恢复力辅助座椅靠背的展开,因此可以减少座椅靠背展开时所需的力(展开力),最终,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限于此,本领域所属普通技术人员利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本发明的基本概念进行的各种改变和改良形式同样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2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