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发热体感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4:25


发热体感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感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热体感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体检测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设备智慧辨识中。目前现有技术大多都是在一发一收的硬件搭配下做运算来确认特定空间中的人。一发一收中的一发代表给定一个光源对特定空间作照射,一收代表给定一个传感器连续对给定光源对于特定空间的反射做接收。

然而,使用这种一发一收的技术,由于其核心硬件成本昂贵,导致产品难以普及化,且其需要有至少中高阶以上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Processor,中央处理器)硬件做大量且复杂的实时运算,数据处理效率较低,同时,系统抗摔能力不佳,而且当环境中有一定程度以上的粉尘,辨识判定会失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体感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降低感测发热体存在情况的感测成本,提高感测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热体感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并存储,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表征检测温度;

确定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所述接收状态包括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和未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表征热源发生变化;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感测信号,所述感测信号用于表征发热体的存在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测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表征有发热体存在,所述第二信号用于表征无发热体存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感测信号具体为: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且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一次接收,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感测信号具体为: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且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不是第一次接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具体为:

周期性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期性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具体为:

确定当前周期的检测时长,所述当前周期的检测时长为当前时刻与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

响应于所述检测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当前周期的感测信号;

响应于所述检测时长大于第二预定时长,结束本次检测,并保持所述感测信号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当前周期的感测信号包括:

在存储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数据中获取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为当前时刻之前的第一预定时长所对应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和当前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确定温度差数据;

响应于所述温度差数据大于预设上限值,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

响应于所述温度差数据小于预设下限值,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

响应于所述温度差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上限值,保持所述感测信号不变。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热体感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并存储,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表征检测温度;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所述接收状态包括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和未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表征热源发生变化;以及

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感测信号,所述感测信号用于表征发热体的存在情况。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发热体感测设备,所述发热体感测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检测信号;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第二检测信号;以及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一检测信号来获取检测温度并存储,根据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来获取热源变化,根据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感测信号以确定发热体的存在情况。由此,可以降低发热体感测的成本,提高感测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物体检测技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体感测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体感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号波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信号波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体感测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体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应当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电路”是指由至少一个元件或子电路通过电气连接或电磁连接构成的导电回路。当称元件或电路“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称元件/电路“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逻辑上的、或者其结合。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味着两者不存在中间元件。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体检测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景。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一发一收的硬件搭配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激光探测和测距)、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或Structure Light(结构光)算法进行运算来确认特定空间中的物体。

其中,LiDAR算法的原理如图1所示,光源发射器(例如,镭射二极管)11发射光脉冲到对象物13,对象物13将发射光脉冲反射回到光学感测器12,光源发射器通过计算相应的脉冲从光源发射器11发射到反射到光学感测器12之间的时间差t,再与光速做运算得到距离,LiDAR系统中有个高速反射镜,给定光源不同的发射角来对特定方向/空间作扫描,扫描完后的数据为距离数据矩阵,经过特殊算法,可以从数据矩阵中获得轮廓进而得知人是否存在。

TOF的算法差异为,光源会以特殊被控制的频率做发射,接收器接收到的反射光若是符合被控制的频率,算法即会将此反射光作为有效采取,并如同LiDAR一样,过程时间再与光速做运算得到距离。

Structure Light的算法为,光源发出被控制的特殊图样,反射光回到接收器后,算法会对已知的发射光图样以及反射光的图样做傅立叶表达式进而转换成距离,进而再转换成轮廓,最后得知人存在与否。

然而,这种通过一发一收的硬件搭配算法进行运算来确认特定空间中的物体的方式,需要有至少中高阶以上的CPU硬件做大量且复杂的实时运算,其采用的核心硬件成本昂贵,导致产品难以普及化,只有高端消费族群才能拥有。同时,系统抗摔能力不佳,而且当环境中有一定程度以上的粉尘,辨识判定会失效。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热体感测方法及装置,以降低感测发热体存在情况的感测成本,提高感测效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体感测设备的示意图。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发热体感测设备包括第一检测单元21、第二检测单元22和控制单元23。

其中,第一检测单元21被配置为获取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表征检测温度。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为温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可以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其中,红外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检测物体温度的一种传感器,有灵敏度高等优点,常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具体来时,由于自然界中一切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向外辐射能量,物体的向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力越强。红外温度传感器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通过温差电效应、热释电效应和热敏电阻等来测量所吸收的红外辐射,间接地测量辐射红外光物体的温度。

应理解,上述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检测单元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可持续接收热源的器件对监测范围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例如,辐射测温温度传感器和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二检测单元22被配置为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表征热源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第二检测单元22的检测范围内的热源发生变化时,输出所述第二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2可以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实现。其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发热体(例如,人或某些动物)发射的红外线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由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的是温度的变化,因此环境温度稳定不变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无输出。当发热体进入监测范围时,因发热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差别,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产生变化,输出第二检测信号。若发热体进入监测范围后不动,则温度没有变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也没有输出。当发热体离开检测区时,由于发热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差别,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产生变化,输出第二检测信号。由此,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能检测人体或者动物等发热体的活动,同时可以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应理解,上述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热源变化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其他各种现有方式对监测范围内的热源变化进行侦测,例如,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控制单元23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适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微处理器集合。由此,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指令,从而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体感测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发热体感测设备的使用场景不做限制,其可以应用于现有的各种智能检测场景,例如可作为对热源(人、宠物、环境)互动行为的设备、电器、3C产品(洗衣机、冰箱、冷暖气、照明用灯、计算机、VR、放食机)做可辨识智能化升级,可作为上述各种设备、电器、3C产品作智能省电/快速唤醒的智能化升级,可用于收集“到访率”、“使用率”的大数据。

具体地,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体感测方法的流程图。图3所示的发热体感测方法由上述控制单元来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并存储,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表征检测温度。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检测单元持续的对监测范围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第一检测信号,红外线传感器将获取的第一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将接收到的第一检测信号进行存储,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表征检测温度。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采样第一检测信号并存储。其中,预定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置,例如100ms或1s等。也就是说,第一检测单元持续获取第一检测信号并输出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从接收到的第一检测信号采样并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的数据中除了上述第一检测信号之外,还包括每个第一检测信号对应的时间信息。

步骤S120,确定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所述接收状态包括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和未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表征热源发生变化。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否获取到第二检测信号,来确定是否有热源发生变化。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表示监测范围内热源发生了变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第二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开始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具体地,由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的是温度的变化,因此环境温度稳定不变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无输出。当发热体进入监测范围时,因发热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差别,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产生变化,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开始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若发热体进入监测范围后不动,则温度没有变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也没有输出。当人体离开检测区时,由于发热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差别,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产生变化,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开始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由此,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能检测人体或者动物等发热体的活动,同时可以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应理解,上述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温度的变化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现有方式对监测范围内的热源变化进行侦测,例如,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30,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感测信号,所述感测信号用于表征发热体的存在情况。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包括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和未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表征热源发生变化。如上所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表征热源发生变化。由此,当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表征检测范围内的热源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感测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表征有发热体存在,所述第二信号用于表征无发热体存在。

具体地,当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后,检测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是否为第一次接收,响应于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一次接收,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第二检测信号不是第一次接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具体为:周期性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具体来说,在每个周期内,确定当前周期的检测时长,所述当前周期的检测时长为当前时刻与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响应于所述检测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当前周期的感测信号,响应于所述检测时长大于第二预定时长,结束本次检测,并保持所述感测信号不变。

具体地,由于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表征检测范围内的热源发生了变化,但在此之后,检测范围内的热源可能会保持较长时间不变,如果控制单元一直检测,检测结果是不变的。由此,为了降低功耗,本发明实施例预先设置第二预定时长(例如8s、10s、15秒等),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的第二预定时长内,周期性地生成感测信号,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的第二预定时长之后,不再生成感测信号,保持感测信号不变即可,由此,可以降低发热体感测设备的功率。

其中,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的第二预定时长内,在每个周期内,控制单元根据当前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和存储的历史第一检测信号来生成所述感测信号。具体来说,在存储的第一检测信号的数据中获取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为当前时刻之前的第一预定时长所对应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其中,第一预定时长为预先设定的值,例如4s、5s等。以第一预定时长为5s为例进行说明,参考信号为当前时刻5s之前的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将所述当前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减去所述参考信号以确定所述温度差数据。当所述温度差数据大于预设上限值时,表征当前时刻的检测范围内的温度与之前第一预定时长的温度上升较大,则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表征当前时刻有发热体存在。当所述温度差数据小于预设下限值,表征当前时刻的检测范围内的温度与之前第一预定时长的温度变化较小,则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表征当前时刻无发热体存在。当所述温度差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上限值时,保持所述感测信号不变,其中,保持感测信号不变具体为将当前周期的感测信号设置为与上一周期的感测信号相同。由此,在每个周期内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到当前时刻与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的时刻的差值大于第二预定时长为止。

应理解,在所述第二预定时长的检测过程内,再次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时,则以再次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的时刻为起始时刻,周期性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也就是说,以第二预定时长为8s为例进行说明,如果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的8s之内没有再次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则按照预定的周期获取这8s之内的感测信号即可。如果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后的8s之内再次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重新开始执行。

以第一预定时长设置为5s,第二预定时长设置为8s为例进行说明,假设在系统上电后第20s接收到了第二检测信号,且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不是第一次接收时,则获取当前时刻之前的5s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作为参考信号,也即获取系统上电后第15s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作为第20s对应的参考信号,将第20s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减去第15s对应的第一检测信号从而确定第20s对应的温度差数据,判断第20s对应的温度差数据是否大于预设上限值或是否小于预设下限值,当第20s对应的温度差数据大于预设上限值,则在第20s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表征有发热体存在,当第20s对应的温度差数据小于预设下限值,则在第20s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表征无发热体存在,当第20s对应的温度差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上限值时,保持所述感测信号不变,也即,将当前周期的感测信号设置为与上一周期的感测信号相同。

同时,在每个周期内,判断检测时长是否小于或等于8s,若是,开始计时本周期的感测信号,如否,则结束本次检测后保持所述感测信号不变。

而且,在上述第20s到28s的检测期间(例如,系统上电后第26s)再次接收到了第二检测信号,则以系统上电后第26s为第二预定时长计时的起始时刻,重新周期性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

应理解,当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且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一次接收时,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这是由于当第一次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时刻与系统上电的时刻的时间差可能小于第一预定时长,此时,无法获取当前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对应的参考信号,因此不能进行相应的温度差计算,因此当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且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一次接收时,直接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一检测信号来获取检测温度并存储,根据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来获取热源变化,根据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感测信号以确定发热体的存在情况。由此,可以降低发热体感测的成本,提高感测效率。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号波形的示意图。在系统上电后,通过可持续接收热源的传感器(例如,红外线传感器)连续不断的对监测范围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第一检测信号,同时,将获取的第一检测信号进行存储,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表征检测温度。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第一预定时长不大于第二预定时长为例进行说明,在t1时刻监测范围内有发热体出现,监测范围内的温度发生变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第二检测信号41,控制单元从t1时刻开始根据存储的第一检测信号计算温度差数据,波形42为以t1时刻为起始时刻延续预定第二时长的时间段内的温度差数据波形,由于当环境中出现发热体时,环境温度随着时间推移从一种无发热体的稳定状态最终变化为发热体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在发热体进入监测范围之前和发热体进入并停留在监测范围一定时间之后,环境温度都是稳定状态,因此波形42所示的温度差数据波形为由0上升至一定值后再下降至0。在t2时刻所述温度差数据大于了预设上限值,因此在t2时刻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并持续输出。

在t3时刻监测范围内的发热体离开,监测范围内的温度发生变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第二检测信号43,控制单元从t3时刻开始根据存储的第一检测信号计算温度差数据,波形44为以t3时刻为起始时刻延续第二预定时长的时间段内的温度差数据波形,由于当环境中的发热体离开时,环境温度随着时间推移从一种存在发热体的稳定状态最终变化为无发热体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在发热体离开监测范围之前和发热体离开监测范围一定时间之后,环境温度都是稳定状态,因此波形42所示的温度差数据波形为由0下降至一定值后再上升至0,在t4时刻所述温度差数据小于了预设下限值,因此在t4时刻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并持续输出。

波形45为感测信号的变化波形,在t2时刻之前,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表征此时间段内监测范围内无发热体存在,在t2-t4这段时间内,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表征此时间段内监测范围内有发热体存在,在t4时刻之后,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表征此时间段内监测范围内无发热体存在。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信号波形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第一预定时长大于第二预定时长为例进行说明,在t10时刻监测范围内有发热体出现,监测范围内的温度发生变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第二检测信号51,控制单元从t10时刻开始根据存储的第一检测信号计算温度差数据,波形52为以t1时刻为起始时刻延续预定第二时长的时间段内的温度差数据波形,由于当环境中出现发热体时,环境温度随着时间推移从一种无发热体的稳定状态最终变化为有发热体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在发热体进入监测范围之前和发热体进入并停留在监测范围一定时间之后,环境温度都是稳定状态,因此波形52所示的温度差数据波形为由0上升至一定值后保持不变,不难理解,这个值为有发热体的稳定状态下的环境温度与发热体进入监测范围之前的稳定状态下的环境温度的差值。在t20时刻所述温度差数据大于了预设上限值,因此在t20时刻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并持续输出。

在t30时刻监测范围内的发热体离开,监测范围内的温度发生变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第二检测信号53,控制单元从t30时刻开始根据存储的第一检测信号计算温度差数据,波形54为以t30时刻为起始时刻延续第二预定时长的时间段内的温度差数据波形,由于当环境中的发热体离开时,环境温度随着时间推移从一种存在发热体的稳定状态最终变化为无发热体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在发热体离开监测范围之前和发热体离开监测范围一定时间之后,环境温度都是稳定状态,因此波形52所示的温度差数据波形为由0下降至一定值后保持不变,不难理解,这个值为发热体离开监测范围之前的稳定状态下的环境温度与发热体离开监测范围之后的稳定状态下的环境温度的差值。在t40时刻所述温度差数据小于了预设下限值,因此在t4时刻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并持续输出。

波形55为感测信号的变化波形,在t20时刻之前,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表征此时间段内监测范围内无发热体存在,在t20-t40这段时间内,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表征此时间段内监测范围内有发热体存在,在t40时刻之后,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表征此时间段内监测范围内无发热体存在。

由此,通过将发热体本身作为发射源,由感测装置进行信号接收与处理,将发热体的存在的情况转化成一维维度上的矢量,通过输出的信号为第一信号还是第二信号来确定监测范围内的发热体存在情况,具体地,监测范围内在输出信号为第一信号的时间段内有发热体存在,在输出信号为第二信号的时间段内无发热体存在。由此,减少了复杂运算,不需要中高阶以上的核心操作数,从而使得可以采用低成本的结构件(例如,单片机)来处理数据。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检测温度及温度的变化分别采用红外线传感器及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实现,检测温度及温度的变化实际上可以通过现有的各种方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体感测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体感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并存储。

具体地,通过可持续接收热源的传感器(例如,红外线传感器)连续不断的对监测范围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取第一检测信号并存储,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表征检测温度。

步骤S602,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

通过可以对移动的发热体做检测的器件(例如,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对移动的发热体做检测以确定是否获取到第二检测信号。若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则执行步骤S603,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602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

步骤S603,判断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是否为第一次接收。

若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一次接收,则执行步骤S607,直接生成感测信号,否则进入步骤S604。

步骤S604,在存储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数据中获取参考信号。

具体地,在存储的第一检测信号的数据中获取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为当前时刻之前的第一预定时长所对应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

步骤S605,根据所述参考信号和当前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确定温度差数据。

具体地,将所述当前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减去所述参考信号以确定所述温度差数据。

步骤S606,判断温度差数据是否大于预设上限值。

当所述温度差数据大于预设上限值,则执行步骤S607,否则执行步骤S608。

步骤S607,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

在此步骤中,生成当前周期的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并输出,以表征有发热体存在。

步骤S608,判断温度差数据是否小于预设下限值。

当所述温度差数据小于预设下限值,则执行步骤S609,否则执行步骤S610。

步骤S609,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

在此步骤中,生成当前周期的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并输出,以表征无发热体存在。

步骤S606和步骤S608不存在固定的先后执行关系。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先执行步骤S608再执行步骤S606。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606与步骤S608同时执行。

步骤S610,将感测信号设置为与上一周期的感测信号相同。

具体地,当所述温度差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上限值时,将当前周期的感测信号设置为与上一周期的感测信号相同。

步骤S611,判断检测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预定时长。

若是,则执行步骤S612,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604,进入下一检测周期。

步骤S612,保持所述感测信号不变。

步骤S613,结束本次检测。

当检测时长大于第二预定时长,则结束本次检测,同时保持所述感测信号为当前周期的感测信号并持续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一检测信号来获取检测温度并存储,根据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来获取热源变化,根据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感测信号以确定发热体的存在情况。由此,可以降低发热体感测的成本,提高感测效率。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体感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71、确定模块72和生成模块73。

其中,接收模块71被配置为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并存储,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用于表征检测温度。确定模块72被配置为确定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所述接收状态包括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和未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用于表征热源发生变化。生成模块7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感测信号,所述感测信号用于表征发热体的存在情况。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感测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表征有发热体存在,所述第二信号用于表征无发热体存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成模块73包括第一生成单元和第二生成单元,其中,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且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为第一次接收,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且所述第二检测信号不是第一次接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存储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数据中获取当前时刻之前的第一预定时长所对应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作为参考信号,根据所述参考信号和当前时刻的第一检测信号确定温度差数据。响应于所述温度差数据大于预设上限值,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一信号。响应于所述温度差数据小于预设下限值,生成所述感测信号为第二信号。响应于所述温度差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上限值,保持所述感测信号不变。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确定检测时长,所述检测时长为当前时刻与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响应于所述检测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时长,进入下一周期。响应于所述检测时长大于第二预定时长,结束本次检测,保持所述感测信号不变。由此,周期性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的表征生成所述感测信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中的每一流程。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中指定的功能。

也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用于供计算机执行上述部分或全部的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定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07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