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18:0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田耕作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干旱灌区,气候干燥,春小麦秸秆在单独覆盖和翻压还田方式下,腐解缓慢,难以保证下季作物的播种质量,容易造成作物出苗不齐、生长缓慢,导致作物减产。同时,由于区域内种养结构调整,秸秆焚烧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如何进行春小麦秸秆高效还田是当地亟待解决的农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春季进行春小麦播种;

2)春小麦灌麦黄水之前撒播毛叶苕子;

3)春小麦成熟时进行高留茬收割;

4)春小麦收割后,在毛叶苕子生长期间进行定期灌溉;

5)在毛叶苕子盛花期时将其与留茬春小麦秸秆混合翻压还田,翌年进行春玉米种植。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所述步骤1)中,是在当年3月中旬进行春小麦播种,播量为450kg/hm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所述步骤2)中,毛叶苕子的播种方法是将种子均匀地撒到春小麦田间,播种量为50-70kg/hm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所述步骤2)中,毛叶苕子撒播之后的2天内进行灌溉,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灌水量为900m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所述步骤3)中,春小麦成熟收割时的留茬高度控制在25cm以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所述步骤4)中,春小麦收割后的2天内对毛叶苕子进行灌溉,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灌水量为750m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所述步骤5)中,在毛叶苕子盛花期时将其与留茬的春小麦秸秆混合翻压,翻压深度为5-30cm土层。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所述步骤5)中,毛叶苕子和春小麦秸秆在翻压时的长度短于15cm。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所述步骤5)中,还田地需进行冬灌,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灌水量为900m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所述步骤5)中,还田后,翌年进行春玉米生产种植时,春玉米全生育期的纯氮肥施用总量减少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通过高碳氮比的春小麦秸秆与低碳氮比的毛叶苕子混合翻压,利用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的碳氮共济来调节碳氮比,加快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的腐解速率,缩短完全腐解时间;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春小麦秸秆单独还田时碳氮比失调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增强秸秆碳和绿肥氮的养分供应,培肥地力,减少下季作物的氮肥施用量的同时增加了下季作物的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对后茬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图2显示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时腐解率的变化规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实例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进行,海拔1504 m,无霜期约150d,年降雨量150mm,年蒸发量2021mm,年均气温7.7℃,日照时数3023 h,≥10℃有效积温为3016℃,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58 KJ/cm

试验氮肥为尿素、磷肥为重过磷酸钙,施肥总量纯N 225 kg﹒hm

春小麦品种为宁春53,3月13号播种,播量为450kg﹒hm

毛叶苕子品种为土库曼毛叶苕子,播种量为60kg﹒hm

7月14日春小麦收割,收割时设置10cm、25cm和40cm 3个留茬高度。

7月15日进行灌溉,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灌水量约为750m

9月15日进行留茬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混合翻压,翻压深度为5-30cm,翻压时春小麦秸秆和毛叶苕子鲜草的剪切长度为5-15cm。

12月8日进行冬灌,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灌水量约为900m

第二年单种大田玉米时,品种为武科2号,采用宽窄行种植,窄行40cm,宽行60cm,种植密度82500株﹒hm

试验氮肥为尿素,其中不还田处理的施氮总量为纯N 420 kg﹒hm

试验磷肥为重过磷酸钙,所有处理施磷量均相同,为 P

所有处理灌溉等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在9月15日进行留茬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混合翻压时,采用埋设尼龙网袋法来测定春小麦秸秆毛叶苕子协同还田腐解率。

尼龙网袋(120目) 规格为(35cm×25cm),网袋中秸秆的装入量根据小区秸秆总量和面积进行换算,装入时将春小麦秸秆和毛叶苕子鲜草充分混匀,然后埋入试验地,翻埋深度为5-30cm土层,其中春小麦秸秆和毛叶苕子鲜草的剪切长度与大田操作类同,为5-15cm。

埋设后每隔 30d 取一次样,取样后将尼龙网袋中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倒出,冲洗干净后烘干并称重,最后利用失重法测定秸秆腐解率。

如图1所示,通过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后,在下季玉米生产过程中,化学氮肥施用量减少17.86%的情况下,春玉米籽粒产量相比不还田处理提高了8.72-13.26%,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相比传统留茬还田(留茬10cm)处理提高了4.14-8.49%,其中当春小麦秸秆留茬高度为25cm和40cm时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如图2所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处理在180天后的腐解率相比春小麦传统留茬还田处理提高了13.72-27.13%,其中春小麦秸秆留茬高度25cm和40cm处理秸秆腐解率相比传统留茬还田(留茬10cm)处理达到了显著水平。

表1 显示为春小麦秸秆不同留茬高度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时的C/N。

如表1所示,当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时,可以利用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的碳氮共济来调节碳氮比,进而有效解决春小麦秸秆单独还田时碳氮比失调的问题。本实例中,传统春小麦秸秆单独还田(留茬10cm)时的碳氮比为66.26,而春小麦秸秆留茬10cm+、25cm+和40cm+,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时的碳氮比分别降到了17.44、23.48和28.61。

表2显示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对耕层土壤(0-20cm)养分的影响。

如表2所示,通过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可以培肥地力。在第二年春玉米播种前,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处理耕层土壤(0-20cm)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有所提高,相比不还田处理分别提高了8.22-10.04%、10.18-16.98%、22.80-29.49%、17.81-28.71%,相比传统秸秆留茬还田处理分别提高了0.45-2.13%、1.20-7.45%、4.36-10.05%、3.58-13.1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灌区春小麦秸秆与毛叶苕子协同还田的种植方法
  • 一种春小麦秸秆还田后复种毛叶苕子的种植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495331